第一篇:读《新教育》有感
读《新教育》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新教育》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新教育》有感1用了三周的闲暇时间,将朱永新的《新教育》通读了一遍,并对重点部分做了标记和注释。
“新教育”一词,是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逐渐新兴的现代名词。书中讲述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四大改变、十大行动、每月一事等内容,简言概括为:不断提升自我,用心教好每个学生。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书中提出的好多理念确实很好,也有部分学校正在借鉴,但想将它实践于所有学校,的确有点乌托邦。要想搞新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但在放眼当今教育,唯分数是论,漠视孩子心灵的成长,家长对孩子德育教育的淡化,无不表现出与新教育相违背的思想或行为。当然,我也不是将教育矛头指向家长,学校的确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不要忘了,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好比盖楼,地基都没有,想盖高楼大厦,那也只是痴人说梦吧。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千万不要一味地想着未来多么的美好,而忽略当下。
我常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德行越来越差?为什么天天上补习班还是那点可怜的分数?呵呵,如果在根上出现了问题,那还谈何理想,谈何抱负?突然想起师父曾和我说的一句话: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吧,盲目地以分数论天下,而忘却了教育的初衷,前方的路都没了,还会有光明大道吗?再加上教师的职业倦怠、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无一不是将孩子推向深渊的黑手。
因为自己还年轻,还有一腔热血,对未来还有憧憬,但单凭一己之力,与大环境抗衡,简直是大象与蚂蚁,自不量力。不管怎样,还是尽自己所能,管好一方热土吧。
新教育,故然好,想全面铺展开来,需要很多对教育充满激情的家长和教师,愿,我能看到那一天。
读《新教育》有感2桌上摆着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着一只黑色签字笔,便开始了我的阅读时光。
新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人的根本书籍了,读后,它使人受益匪浅,让人悟性大开,从而对教育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看这本书我无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会遗漏掉什么或产生一种没有看过的错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后来看到书的后几章节,我才知道原来我运用了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知性阅读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独有的味道,倍感开心。
看完此书我花了三天,实属不容易,书中虽有让人乏味的但又实在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教育实验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身为一名还未正式成为教师的”门外汉“,跟它对话,我吸取了好多新教育实验所带来的宝贵财富。
新教育是一种“新”和“星”教育,在传承中国先人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教育的革新,如它个性鲜明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课程等,并且不断建筑“星工场”,培养一群“擦星族”,让“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新教育是一种“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师生精神世界的建设,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和谐特色创新的书香校园。
新教育是一种“行”和“信”教育,强调行动,在行动中见真知,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秉着一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坚信理念。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
面对学生,要求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或是在网络教育在线的贴吧里发表感想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教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培养一群“童心悦读”的孩子,让童书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理念需极大地借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认同感。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上,新教育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也就表明教师要通过专业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来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心路,与专业的人士共同讨论和分享心得。教师也需时刻铭记新教育的九大定律: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这些定律可能会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而优秀的老师在特色和谐创新的书香校园中产生。学校需要努力做好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三点一线”的工作,创造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和品牌。
所以多多悦读,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取,向上吧,兄弟!
读《新教育》有感3这周一在以袁校长为主的领读下,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新教育》的一节内容,惊叹于袁校长写作功底的同时,更是被她的阅读量和善于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所折服。
她开篇的一句话记忆颇深,也思考良久,即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里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写的: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欢欣诚实的孩子,多年以后,你们会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很多老师也许都这样说过——来到学校的孩子是个半成品,甚至有的孩子就是个次品,家庭教育不到位,所有的重担与责任都落到了老师身上;也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有多少问题学生,是父母欠下的债,却要老师来还。牢骚归牢骚,牢骚过后,看到的还是一个个竭尽全力、撸起袖子、一心为学生的老师们。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家长交给我们的孩子,那么面对参差不齐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怎样去修剪这一颗颗小树苗呢?怎样让他们尽可能的成长为参天大树呢?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里也许有答案,记得读时便有一章节印象颇深,大意是这样的:童年播下的种子,有朝一日会萌芽,那时,人们也许会追忆,漫长的童年究竟是哪一天谁帮我播下了这粒梦的种子。读后,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我又会给学生的童年心灵种下一颗颗怎样的种子呢?终于明白,作为一位面对着一颗颗稚嫩心灵的老师,作为新教育基地的践行者,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行动起来,不只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履行好种梦的责任。想起一句红极网络的话:身体和心灵至少要有一样在路上,那么对于尚不具远行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善良与爱,诗与远方又该去那里寻找呢?多读书也许是再好不过了的吧,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读书,让他们通过书里的美好去净化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新教育》似乎也给了我们答案,“静待花开”——这也许是教育领域里最温馨最美好的词汇之一吧,给学生的心灵播下一个美好的种子,老师呢,不急不躁,适时的浇水松土,静静等待这些种子的发芽,清风徐来,相信我们的等待会迎来百花盛开!
桃李天下之际,我们会满怀自信的告诉家长们:今天清晨您交给我们一个欢欣诚实的孩子,多年以后,我们会还您一个正直有为的青年!
第二篇:读《新教育》有感
读《新教育》有感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教授写的《新教育》一书。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经过阅读,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永新老师是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他是集政府官员,教育家、学者于一身的有着特殊身份的一个人。
新教育实验是由21世纪研究院发起的,由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回归。教育的本源与教育的本性是返璞归真,我们现在过分强调了追求新。其实,我们现在搞的新教育实验,也就是在强调回归,要回到那些久已被人遗忘的东西上面。朱永新说,一种真正的教育,即使历经几千年,也都是有永恒的主题的,譬如追求崇高与追求理想等。现在的时代,我们恰恰将原本所追求的东西丢弃了。我们现在做的,可能是要回到真正的起点,回到它的本真方向上去。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感受还是朱永新老师的“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核心教育理念,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一个字——人。如果为了分数,你就会把学生分三六九等;如果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你就会把他当作一个完整的,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你就会关注他自身的发展你就会对他付出爱心,而教育是需要爱心的,儿童也渴望得到爱。
我从书中得知: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新教育实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最最显著的特点是帮助教师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和构筑理想课堂。这六大行动,意在推动整个的数字教育推进,推动教师的成长。
我最欣赏的话是:
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新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地读书,健康地成长,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习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真正的学习不是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今后的学习的能力与阅读的习惯。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诵,一起去读,去写,去绘,一起去融入诗歌,融入童话,融入每一个课堂。在路上,我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幸福。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相信家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教师应该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会学习的教师,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第三篇:读《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说教育》有感
梦溪小学——茆广艳
我从上班至今已有十年多,从当初毕业时的心怀梦想与激情到如今的平平淡淡,在这过程中时常在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永保内心的激情?最近,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说教育》一书,心里豁然开朗起来。以下内容是我从书中认识到的以及我今后教育的方向。
我曾经以为教育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做好自己的工作,按部就班。当学生犯错时,我会严厉的批评他们,我总是高高在上,用自己的要求来影响着他们的童年。就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那么,教育是什么?朱永新教授谈道:“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古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难熬,是得过且过。那还有什么健康?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自信?还有什么向上可言?还有什么理想?还有什么未来?
读到这里,我的心也随之凝重起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给了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是自信的?是快乐的?是难以忘怀的?是忧郁的?是自卑的?我不敢想象。
《朱永新说教育》一书中还讲到了“潜力论”。即人们通常所说: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取成功。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自信。”
还有一次开会听到某位老师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强制学生看书,而是采取每天让孩子听优秀书籍的音频,慢慢建立热爱阅读的兴趣。这学期伊始,我也采取了这个方式,隔天再让孩子讲讲昨天听到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孩子爱上了书。面对现在教育现状要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热情,减少工作中的畏难、倦怠和偾事情绪,努力为自己的快乐做主。其次,学会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时间,协调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一种最好的平衡状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学会快快行动(生理),慢慢来(心理),时刻提醒自己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交流。
看完本书之后,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渗透和深化《新教育》的理念,实施《新教育》的方法:因为有那么一大群新教育人正在努力拼搏,那一次次体验,一次次成长,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无数的事实告诉我,坚守理想的人会收获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用心灵与学生共舞。
第四篇:读《新教育》有感
《新教育》读后感
寒假里,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这之前我对“新教育”的了解只是偶尔在网站上一瞥而过的“新教育在线论坛”并不以为是。通过这次阅读,我知道了,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它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它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了解了它的精神,知道了它的“学理基础”,学习了它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九大定律”等,“新教育”的确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和落实“新教育”的和理念。
一、落实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新教育中提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区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学校管理最灵魂最核心的东西就事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所以,我要首先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最为教育工作者,我快乐的基础就是我能够在教育生活中成长,而我的成长取决于我所实现的专业发展。
我非常认同《新教育》中的专业发展“三专”模式。但就具体学科而言,我认为音乐教师除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之外还需要对专业听赏和专业练习这样的“专业技能”倾注更多的时间。我们且不说“新教育”中的三专模式。但就音乐教师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而言,由于每天的繁杂琐事,铺天盖地的迎检做课,有多少音乐老师能够每天都有时间
静下心来听听音乐,弹弹曲?难怪许多声乐专业钢琴专业毕业的老师教了若干年书后会感叹“唱不出一首像样的歌,弹(吹)不出一首像样的曲子。”
这是当今许多音乐教师的境况,也是我的经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没心情,要么没时间。《新教育》给我的启发是,首先,面对新在教育现状“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热情,减少工作中的畏难、倦怠和偾事情绪,努力为自己的快乐做主。其次,学会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时间,协调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一种最好的平衡状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学会快快行动(生理),慢慢来(心理),时刻提醒自己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交流。
二、努力创建“理想课堂”。
《新教育》第七章中分析了四种课堂话语,提出了理想课堂的六个度,总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一章的对我的教学实践活动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性。在我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先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做起,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参与度——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不做自己的表演,不做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时刻审视自己是否在课堂上讲“废话”,拒绝“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做到一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
亲和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进行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自由度——努力使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使课堂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一些欢声笑语,多几许神采飞扬。
整合度——努力把课上的教学内容音乐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把枯燥的乐理知识、作品分析变得生动、多元、实用。
练习度——努力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聆听、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延伸度——努力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三、一步一步地走到“新教育”的三重境界
《新教育》中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想要达到这三重境界,书中引经据典,列出了许多教育家的理论和方法。在第一重境界中,《新教育》所列描述的有效教学框架以及对它的解说值得我们应用和借鉴;在第二重境界中,《新教育》强调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在地三重境界中,《新教育》强调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即,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在这一重境界的阐述里,《新教育》强调了人与知识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想课堂所追求的是“倾听”与“应对”。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了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里,应该以实现活动性、合作性、表现性的学习为课题,在教师集体中,应该以彼此观摩教学、构建作为专家一起成长的“同事性”为课题。我们也学到了莫兰论述过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路径:“自我审查、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这个路径的 实施,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教学随笔(就是我校的课后记),记录、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看完本书之后,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渗透和深化《新教育》的理念,实施《新教育》的方法,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五篇:读新教育有感
润 物 细 无 声 —读《新教育》有感
薛 春 艳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段时间,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领略到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尤其是朱教授那新颖、独特的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也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又一次的洗礼。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目标追求: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不但强调要给学生幸福的童年,而且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的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一、最实在的一句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和生活方式。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学得再好,他们也只能用于一时。教师虽然只是教孩子一时,但要考虑孩子一生,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职责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他们的终身负责。特别是“新教育每月一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感受和启示。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仅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更应该是我们要发扬的传统美德。我觉得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吃饭,把教育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知道节俭,还应合理膳食,吃出健康,文明进餐。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其背后是“规则”的意义,规则是这个世界能够顺运行的前提,规则在自己心中。
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以种一棵树、做一件好事为形式,让师生有公益的意识和情怀。
4月,让我们一起踏青。春天让人有好的心情,让人萌生更多希望与信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回归自然,才能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才能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对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也应该让孩子承担 必要的劳动。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艺术陪伴一生,他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名教育者就会占有很多优势。
7月,让我们玩球去!运动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让学生懂得运动、热爱运动,养成运动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的。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意志力的能量。请带领孩子们尽情的去运动吧!
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一个人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人缘儿还是“嫌弃儿
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无限延展人生的宽度、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体验,提升人生境界与品质。所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书的故事、阅读的意义。
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封信。倡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体味父母的唠叨。
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其实都在这些小事之中。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去。教育每月一事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愿我们大家更多的进行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实践。
二、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任何事情,说得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只是一场空。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新教育》这本书是细雨滋润着我们干枯的心田。《新教育》是向导,引领着我们从迷茫走向光明。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永远没有学生的快乐。让我们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去寻找我们的幸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最后,让我以扉页中的那首诗作为结尾。
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有一群 播种理想的人
这个朴素的词语 这粒神奇的种子 这份久远的期盼 这串未来的足迹
它就是 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