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深蓝色的背景中荡漾着一轮轮浅灰色的涟漪,让我们想起知识的海洋;海洋上激荡着螺旋式的浪花文字——新教育之梦,朱永新的缩影处在圆心,露出灿烂的笑容,围绕他螺旋式展开的是他的新教育之梦的十大理想,跳跃着思维的闪电;紧挨着的是镶嵌着作者姓名和出版社名的金钥匙,暗示着承前启后的新教育之路。这就是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封面的“有意味的形式”,它勾画出了书中拼搏、解惑和圆梦的主题——当然圆梦是最为凸现的终极目标,而且梦的花环是由十大理想编织而成的——于是我化用了书上《用爱造句》(P184)的灵感,积蓄了一个“用理想造句”的内驱力。在此,我想借着这句话,重游一下朱永新迷人的“梦之旅”。
一、从现实到理想
古今中外的文化史上,有许多梦的意象,如《红楼梦》、《幽梦影》、《蝴蝶梦》、《廊桥遗梦》、《茵梦湖》、《梦的解析》,“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人生如梦”(苏轼)、“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I have a dream.”(马丁〃路德〃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心理学角度讲,只有长时间萦绕心头的思绪才会遗留成梦。换言之,只有思考的人、激动的人并且是深入思考和“幸福地颤栗”式的激动的人,才做得出梦。从历史角度讲,也许就是人类的梦想催化了历史的进步。人和动物的区别一定包括人会做梦。黑格尔说“哲学的工作实在一种不断地觉醒”,是符合梦理的。朱永新“新教育之梦”的益处,也由此窥见一斑。
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看出美来。”为什么大师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呢?——因为他执着、动情和拥有美丽的梦想。朱永新的“十大新教育理想”,看似平常最奇崛,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返朴归真,敢让别人看懂,敢让别人批评——正因为如此,他的梦想在朴实的叙述中,显得格外耀眼,不知不觉地就强烈地推开了我们的心扉。
一个人会强求其他的欲望,但对于自己的梦是无可奈何的。朱永新的“十大理想”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来完成的——这是一个系统的梦的工程,这是一个新颖的梦的工厂,这是一个苦涩的梦的历程,这是一个理想的梦的源泉!——只有朱永新能做如此从容、大度、坦然、真实、深刻的梦,只有他拥有如此立体的现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阔的科研视野。
二、从理想到现实
“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P164)在朱永新的“理想事业”里,既有横向的理想宽度,也有纵向的理想深度。我们从现实到理想获得提升,从理想到现实则梦想成真。读书伊始,我就有一种困惑:梦就是理想吗?理想就是现实吗?我猜测另外有人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所以我们浏览了一下朱永新的思维理想之后,再来梳理一下他的实践理想。
1. 起点:理想的信念
德国大文豪歌德在诗剧《浮士德》篇末这样唱道:“永恒之女神,带领我们走。”三国时荀彧说:“不闻大道,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说的都是理想的信念可促成智慧的头脑和灿烂的人生。朱永新说:“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P223)“理想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P247)“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P174)“理想是产生奇迹的源泉。”(P204)一言以蔽之,理想是一股朝圣的力量,是我们从平凡的现实走向辉煌的人生的起点。
2. 思路:理想的基模
新教育的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和梦幻,它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朱永新的“十大理想”就是十座基模,十片愿景,十套方案,十项灵感。如对于劳育,朱永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P129)“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你要记住,劳动不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引苏霍姆林斯基的话,P130、132)“我热切地呼唤构建劳技教育同其他各育之间的立交桥,尽快地走出劳技教育就是劳技教育的狭窄范围,提倡生活处处有劳育,生活时时有劳育。”(P139)只要我们细心研读,我们就可以认清这些基模,找到参照体系,从而梳理出从理想到现实的大致思路。
3. 行为:理想的系统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提出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s dynamics)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并将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作为“第五项修炼”。朱永新的“十大理想”从横向看,呈系统性排布,它涵盖了新教育的全面要素,且各个子系统互相关联、相得益彰。如“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P189)将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从纵向看,各个子系统又自成体系,启人深思。如“真正见功夫的是,你要把差的学生教育好,把差的学校管理好。”(P191)着眼全局,视野开阔,持论公允,分析辩证。由此可见,只有使理想系统化,才具有操作性,否则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4. 目标:理想的事业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引张载语,P205)“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校长,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P193)“理想”在朱永新心中已经化成了一种愿景——一种凝聚着他的激情和诗意的具体的奋斗目标。“理想”这个在全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朱永新“新教育之梦”的中心意象,是他的新教育思维的核心概念,是他的新教育之旅的阳光事业,是朱永新之为朱永新的人格魅力!
5. 话语:理想的表达
张良田《美国作文教学一瞥》指出,美国人教学生作文提出清楚表达理论,捍卫一种老老实实、生动实用的文风,不是玩弄概念用高深吓唬人,也不是迎合读者降低审美趣味,而是一种结实的透明、熟悉的陌生和举重若轻的话语理想,令人感到平易近人而又语重心长,心中热乎乎的,甜蜜蜜的,美滋滋的。老子曰:“大言若讷。”意思是最深刻的言论也是最浅显的。“这一切都使我深受感动,也增添了我继续用这种相对活泼的文字撰写教育理论著作的信心。”(P267)我读洛克的《教育漫话》,为那种充满耐心、细心、爱心、童心的语言风格所动。今读《新教育之梦》,感觉与其如出一辙。
“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引苏霍姆林斯基语,P161)我们读《新教育之梦》时也必须这样!“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P174-175)读着这些贴心的话语,虽然觉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知道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第二篇: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包括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等十个章节的内容。作品的语言风格清新、朴实,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新教育之梦》既没有空泛的说教,也没有故作深沉的神秘,作为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实在难得。
读书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新教育之梦》,品读全书,心灵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是这样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师”的鲜明特质:
1、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2、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3、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4、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
5、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6、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7、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8、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问题的回答不全都是肯定的,这不禁让我感到愧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新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首先,教育应该充满爱。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它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其次,教育要充满阳光。我们都曾这样教育学生,内心要充满阳光,然而我们呢?是否做到了内心充满阳光,走进校园,走在阳光路上,脸的微笑就是阳光,照亮着学生也照亮着自己。所以,为师者,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当你板起脸上课的时候,又失去了什么?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我们的教育才会辉煌。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份事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就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的。
第四,教师要享受教育。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
第五,教师要不断成长。在著作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就这样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在教学中要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不断进取的教书人。
教师是一根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都没有止境的事业。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全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之梦》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字字句句,如同夜晚的波浪,轻轻的扣响迟钝的灵魂,心随之波动。
闲暇之余,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让知识的浪花澎湃在你我心间,让馥郁的芬芳萦绕在松山六中的校园。
第三篇: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感想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感想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充满理想、激情,充满自信、自强,不断追求卓越、创新,不断充实自我,成为深受学生拥戴的优秀教师;要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自身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自身的魅力、尊严和追求!
从教几十年来,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教育不是一年一年又一年的简单叠加,而应是日新月异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丰硕的灿烂园。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革,不学习、不充电就要落后,就会被时代所埋没。朱先生说:“要读《论语》,读陶行知,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深厚的底蕴是教育教学的需要,让我们做学习的有心人,执着,有恒心,在学习海洋遨游。
第四篇: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感想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感想
数学组任艳红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以“理想”为线索,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为教育界探寻新世纪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书中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陷,以翔实的数据、典型的事例提炼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充满理想、激情,充满自信、自强,不断追求卓越、创新,不断充实自我,成为深受学生拥戴的优秀教师;要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自身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自身的魅力、尊严和追求!
从教几年来,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我们要努力学习,勇于挑战,富有创新。只有斗志与爱心,没有真才实学,那只能望“生”兴叹。教育不是一年一年又一年的简单叠加,而应是日新月异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丰
硕的灿烂园。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革,不学习、不充电就要落后,就会被时代所埋没。朱先生说:“要读《论语》,读陶行知,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深厚的底蕴是教育教学的需要,让我们做学习的有心人,执着,有恒心,在学习海洋遨游。
第五篇: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朱永新《教育是一首诗》
假期中,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新教育就像星星之火,唤醒了沉睡心底多年的教育激情。我从中深深感到,朱永新教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返璞归真,发起草根新教育行动,令人敬仰。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在哪里?在新闻媒体的报道里;在新教育人的著作里;在新教育实验学校里;在所有热爱新教育实践者的课堂里„„自1999年新教育的萌动、2002年的启动、到如今虽然走过了不到10年的时间,却如星星之火散发着燎原之势,硕果累累,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行动者着。我们有理由相信: 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行动,必将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新教育精神
新教育有四种精神,概括为四句话就是:
1、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相信新教育,坚定向前走。)
2、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倾听内心的教育声音。)
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共读、共写、共同合作。)
4、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种爱得爱,新教育中充满爱的情怀。)
三、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实际上,一句话,教育只有关注到社会所有人员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教育。
四、新教育的六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
2、师生共写随笔。
3、聆听窗外声音(参加社区活动)。
4、培养卓越口才。
5、构筑理想课堂。
6、建设数码社区(建设网络社区)。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其中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实践证明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有阅读的人,就有底气,很从容,很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生活和生存的艰难。所以,我要经常阅读,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教不好学生而犯愁!再看看新教育的先行者,他们是怎样带领孩子进行阅读的:最让我仰慕的是网名叫芷梅的常
丽华老师,她开辟了新教育的一片新天地“农历的天空下——新教育晨诵课程之古典诗词部分”,近5年的时间里读了500本左右的图书,带着她的学生又用了一年的时间,用唐诗宋词、用音乐图画穿越了整整24个节气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在农历的天空下,他们唤醒了唐诗宋词,唤醒了中国文化,也唤醒了许多迷茫的新教育者。今后,我也要学习他们的思路,来激励自己和学生的读书热情。
五、全民阅读
朱永新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国家教育价值观,应该把阅读上升为国家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教师、家长或者个别学校行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校长已经意识到真正要改变我们的教育,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我觉得全民阅读非常有必要,而且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比如犹太人为什么如此厉害?我觉得这和犹太人视书如命,将阅读作为崇高,是有很大关系的”。少年志,则中国强!随着新教育的推进,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伴随孩子成长,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水到渠成的事。让孩子写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倾诉自己的感悟;诉说自己的心声。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视野,净化他的心灵。这样孩子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六、全面发展不会导致全面平庸
在刚接触新教育之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强调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势必要挤占孩子的时间,到头来会不会造成孩子全面平庸?看了《新教育》,让我消除了心中顾虑,明白了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不会导致平庸,而看似平庸的学生也并非是全面发展所致。教师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教儿童更多的东西。更确切地是要给儿童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并且如何在他所处的世界中从物质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练习这些能力,使他成为一个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吧,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课外时间和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有个兴趣爱好。让孩子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健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毕竟考上大学的是少数人,要求孩子们个个都优秀,那是不现实的。只要经历过,追求了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有 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就足够了。
最后,让我以扉页中的那首诗作为结尾,同时来勉励永远年轻的新教育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有一群
播种理想的人
这个朴素的词语 这粒神奇的种子 这份久远的期盼 这串未来的足迹 它就是 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