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有感
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有感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艾艳利
一开始听到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我就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我迫不及待的研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它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刻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拼搏、自强、坚忍、永不言败、百折不挠,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我们学生缺乏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不仅禁锢了他们活动的范围,而且僵化了他们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体育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体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教会学生遵守规则与合作,培养学生坦然面对成败的良好心理„„这些优秀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及时改变自己往昔对体育的片面理解,帮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尽情展现特长与个性,从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有感于朱永新教授对体育的理解,特引用他的原话:
“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让人惊心动魄。体育是智慧的较量,排兵布阵,谁有锦囊妙计,使人捉摸不定。体育是美丽的展示,刚柔兼具,谁更技高一筹,令人赏心悦目。” 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大家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 野,开阔了胸怀,培养了品质。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作战的理想空间。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
总之,读朱永新教授的这部著作,是一件很美的事,犹如邂逅好友、知己,心里迸发出深深的喜悦。我更加坚定的认为: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享受的是内心深处的滋,收获的是人生大厦的稳固根基。今后我还会读更多的书,读出壮阔,读出豪迈,读出人间万象,也读出新教育的真谛。
第二篇: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有感
早阳镇包河小学 范运康
学习是我的乐趣之一,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观念,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著名的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学者,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这是本很贴近我工作实际的书,读完这本书对我感触很多,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理念新,更难得的是辅以行动的方案、计划,让人有怦然心动的冲动,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育的概念及朱教授的三论
“新教育”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新教育”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行动论-------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的行之有效,需要实践的检验;潜力论------无限想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二、新教育的四种精神: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三、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
四、新教师的教师发展: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专业发展共同体,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五、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食物内在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总之,读完这本书,感知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是沉沦的,没有蓬勃的朝气,没有向上的志向。是不是与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有关?作为一个福怎人的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高速每一个孩子,你真的很优秀,千万别用武断的给孩子贴上无用的标签,要知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长久的社会的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得“高峰体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的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充分地自信,就会产生想不到的奇迹。
第三篇: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朱永新《教育是一首诗》
假期中,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新教育就像星星之火,唤醒了沉睡心底多年的教育激情。我从中深深感到,朱永新教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返璞归真,发起草根新教育行动,令人敬仰。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在哪里?在新闻媒体的报道里;在新教育人的著作里;在新教育实验学校里;在所有热爱新教育实践者的课堂里„„自1999年新教育的萌动、2002年的启动、到如今虽然走过了不到10年的时间,却如星星之火散发着燎原之势,硕果累累,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行动者着。我们有理由相信: 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行动,必将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新教育精神
新教育有四种精神,概括为四句话就是:
1、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相信新教育,坚定向前走。)
2、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倾听内心的教育声音。)
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共读、共写、共同合作。)
4、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种爱得爱,新教育中充满爱的情怀。)
三、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实际上,一句话,教育只有关注到社会所有人员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教育。
四、新教育的六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
2、师生共写随笔。
3、聆听窗外声音(参加社区活动)。
4、培养卓越口才。
5、构筑理想课堂。
6、建设数码社区(建设网络社区)。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其中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实践证明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有阅读的人,就有底气,很从容,很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生活和生存的艰难。所以,我要经常阅读,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教不好学生而犯愁!再看看新教育的先行者,他们是怎样带领孩子进行阅读的:最让我仰慕的是网名叫芷梅的常
丽华老师,她开辟了新教育的一片新天地“农历的天空下——新教育晨诵课程之古典诗词部分”,近5年的时间里读了500本左右的图书,带着她的学生又用了一年的时间,用唐诗宋词、用音乐图画穿越了整整24个节气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在农历的天空下,他们唤醒了唐诗宋词,唤醒了中国文化,也唤醒了许多迷茫的新教育者。今后,我也要学习他们的思路,来激励自己和学生的读书热情。
五、全民阅读
朱永新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国家教育价值观,应该把阅读上升为国家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教师、家长或者个别学校行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校长已经意识到真正要改变我们的教育,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我觉得全民阅读非常有必要,而且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比如犹太人为什么如此厉害?我觉得这和犹太人视书如命,将阅读作为崇高,是有很大关系的”。少年志,则中国强!随着新教育的推进,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伴随孩子成长,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水到渠成的事。让孩子写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倾诉自己的感悟;诉说自己的心声。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视野,净化他的心灵。这样孩子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六、全面发展不会导致全面平庸
在刚接触新教育之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强调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势必要挤占孩子的时间,到头来会不会造成孩子全面平庸?看了《新教育》,让我消除了心中顾虑,明白了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不会导致平庸,而看似平庸的学生也并非是全面发展所致。教师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教儿童更多的东西。更确切地是要给儿童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并且如何在他所处的世界中从物质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练习这些能力,使他成为一个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吧,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课外时间和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有个兴趣爱好。让孩子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健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毕竟考上大学的是少数人,要求孩子们个个都优秀,那是不现实的。只要经历过,追求了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有 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就足够了。
最后,让我以扉页中的那首诗作为结尾,同时来勉励永远年轻的新教育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有一群
播种理想的人
这个朴素的词语 这粒神奇的种子 这份久远的期盼 这串未来的足迹 它就是 新教育
第四篇: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保持热情,坚持做好一件事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杨丽红
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内心时时激起波澜。我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小小表扬一下自己;有做的不足的,一定暗自惭愧。不论是表扬还是惭愧,都成为无穷的力量,促我奋进,引我成长。
我喜欢“新教育”这份激励的力量: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在我看来,新教育的口号中两个“才”字,是一剂清醒剂,唤醒了曾经陶醉在过往中略有进步就自喜的我!我提醒自己,这是“才”,而不是“就”!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从“才”字往前推,我看到的是“行动”和“坚持”。
自责一下:“行动”的太晚,坚持的不够持久,所以很多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我一直在深深地自责,那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都做了些什么?除了每天疲于各类教育教学工作,领到手一沓证书和奖状,我还留下了什么?专业的成长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深入研究能拿得出手的又有什么?真正在语文教学领域和班主任工作领域,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让我做一下汇总,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哪一方面做的非常优秀吗?
这几年,我才开始大量阅读、反思、实践、修正。每天,我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自己能追上太阳的脚步。我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于做一名虚度日月的教书匠,而要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因事业而快乐成长的教师。
每天的熬夜阅读成了常态,凌晨爬起来写作成了必修课,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经常反思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必须台阶。我把工作所思、所获,及时变成了文字,它们成了一部小马达,“嘟嘟嘟嘟”地响着,告诉我:加油!加油!虽然我还在缓慢地成长,但是我已经有了“累并快乐着”的感受,那种职业的幸福感已经渐渐升腾在我的心里。曾经的茫然,曾经的不自信,曾经的恍惚度日,都已渐渐地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我慢慢变得有力量了!我拥有了充实过好每一天的力量,提升自己工作幸福感的力量,带动身边人共同成长的力量。内心的强大使我觉得自己工作的状态提升上来了。
可是,在种种原因之下,人的思想是会动摇的。疲惫的时候,我甚至问自己: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有意义吗?别人不这么拼不照样活得挺好?在坚持的路上,我无数次地打过退堂鼓,也摇摆不定过。所以,也有间断的时候,有些事情就不那么perfect 了!
欣喜的是,我在书中看到了榜样陈晓华老师的坚持和优秀。
在这本书第四章“新教育的四大改变”第65页,我看到了对陈晓华老师大半页的描述和肯定。陈老师是在新教育实验中健康成长的一位优秀教师。他接手了年级里特别差的班,开始在网上写主题帖“守望高三的日子”,每天在网上写自己的故事,写孩子们的成长。一年耕耘,孩子们变得特别优秀,他出版了《守望高三的日子》一书。后来,陈老师又接手更差的班,开了主题帖“怀揣着希望上路”,继续书写。一年以后,奇迹再次发生,学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他的《怀揣着希望上路》被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他差不多每一年都有一本书出版,每一年都在成长。他的《班主任突围》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之所以这么详尽地复述,并且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陈晓华老师的优秀,是因为我曾经被他鼓励过。在跟随肖盛怀老师撰写班主任每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我发到微信群里一篇文章,被陈晓华老师夸赞了。后面紧跟着有一位老师询问他是不是写了《班主任突围》一书的作者,回答是肯定的。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位老师,这本书。好佩服他,出版了一本得到特别高评价的书!他这么优秀还这么平和,能够为一名正在成长的老师点赞。这份感动,无以言表,唯有化作一份力量,促我不断前行。
现在,按照学校的改革思路,下学期我可能也要挑战一个从未接手过的特殊类型班级的管理了。可以预见到,困难一定不少,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写教育日记,写下自己的成长,记录学生的变化。给学校,给自己,给学生都能够留下一段有价值的回忆。
还有很多欣喜的地方,因为我看到了《新教育》中让我可以用心学习并实践的做法:
推荐每月一事
继续坚持“师生共写随笔”
全力推进家校合作共建
为营造书香校园竭尽所能
继续专业阅读与写作
给学生更多的信任,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也挖掘自己的潜力
……
热血沸腾是在读书时,全力践行是在读书后。我会激励自己,不忘初心,坚持教育理想,做一个有回忆故事的教师。
最后,摘抄《新教育》中的一段话来自勉、共勉:
白发只会警醒我岁月之流转,人生之短暂,使命之维艰,白发只会警醒我不要因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止步。所以,我和各位同仁一样,始终在路上。
2017.8
第五篇:读魏书生朱永新教育理念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寻梦-追梦》。前段时间我认真地拜读了魏书生先生《我的教育理想》和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心中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向往。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的追求理想,谁就能不断的实现理想。”那怎样的教师才算理想的教师呢?
朱教授在书中写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的,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并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真是需要有摘星的梦想和激情澎湃的诗心。而这一点恰恰是我所欠缺的。反思自己,确实,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可是相对缺少了一些灵性,一些悟性,读了《新教育之梦》更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者应具备灵感、悟性和冲动的品格。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的教育理想是做一名好教师。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其次要努力实现并适应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做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还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管理者和朋友。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好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榜样,是崇拜的偶像。而榜样、偶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的。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实现自己从“教师”到”“榜样”的转变。
再次,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知识渊博,要懂得学生的心里所想,要使学生感到你和他是平等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犯了错不能挖苦,讽刺,而应选择他能接受的方法循循善诱......为什么魏书生所教的学生都能够开心,快
乐?就是魏书生能和学生平起平坐,学生没有压抑感,这样他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觉的学习知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自以为是。不看不起学生,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也不会!”我个人认为:学生必竟还是孩子,你认为简单的东西,他不一定能理解。因此,作为学生的朋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我,一个实践教育、探索教育十四年的普通教师,又何曾没有一个瑰丽的新教育之梦呢?
我梦想有一天,新教育的改革之声从大泽山下、胶莱河畔响起来。有梦者,也能在平度这方土地上扬帆起航。
我梦想有一天,新教育与全体师生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平度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