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我作为一名教师对应试教育更是深有体会,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个性、才能和创造力;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未来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人才缺陷。读过《新教育之梦》后,这种感触尤为深刻。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我被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朱永新先生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新教
育之梦》既没有空泛地说教,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神秘,更为可贵的是,朱永新先生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催人反思。
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他经常对他们的优秀校长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这些批判由于是站在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朱永新先生对于“理想的教师”还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对于合作与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关于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朱永新先生提出了换位、尊重和互惠三点建议,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
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富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罢,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富有“健康的个性”自古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无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工作中,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为了要上交一篇读书心得,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但是当我翻看几页之后,情不自禁地被它所吸引。通读朱永新先生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它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全书可以分为理想中的教育模式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两大部分。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
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第二篇: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武鸣县城厢镇大同小学潘芳琳
寒假里我用心读了朱永新的教育文集《新教育之梦》。读完后,我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其中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八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师。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文字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理想的教师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这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 1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朱教授说:“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
文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教育需要理想,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争取,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让我们为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而努力!
第三篇: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暑假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感触颇多,现摘录如下:
一
我开始仔细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引言的内容是《梦想成真》。退休教师布罗迪偶然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时的作文本,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布罗迪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我‚是否实现了50年前儿时的梦想。结果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之人。最后找到的是盲童戴维,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英国内阁教育大臣。他在给老师布罗迪的信中写道:‚……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朱老师讲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
是啊!自己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有了追求就有了进取的动力,终究会在不懈的奋斗中获取成功。因而我们为人师者也要要自己的梦想,才能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自己没有梦想,犹如心中没有太阳一样,谈什么向学生播撒阳光呢!不敢梦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梦想的老师怎么会成为好老师呢,让我们把梦想珍藏在心中,在新的一年,为实现这个梦想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吧!
二
今天,我阅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第一章《理想的德育》的前言,深有同感。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在这种氛围下,淡化德育的必然的。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勿庸臵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可供研究的内容太多了,譬如:如何纠正学生的厌学心理,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教育逃学的学生,如何对待游戏成癖的学生,如何教育早恋的学生等等。因而,我们不是没有事可做,问题是视而不见还是要像朱教授提出的要大家努力建造‚建筑人格长城‛。要救救孩子,我们也必须首先烤问我们自己的心灵,净化我们自身的思想,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相信只要真心付出,我们必定会有所收获的,让我们偕起手来,共筑人格长城;让我们坚决地屏弃假丑恶,把真善美传播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
今天,我读了《理想的德育》的前四个部分,觉得朱教授 讲的完全正确,并且操作性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在这部分当中,朱教授提到:‚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在现实教育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德育苍白无力,就是因为我们脱离了自然的活动,脱离了生活的本真。用抽象的教条式的东西教育学生,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因而,我们要像朱教授所讲的那样:‚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即能创造自然的德育活动,在活动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在这种有意识的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接受教育,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和良好环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领悟道德的要求,从而自觉去实践高尚的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创造条件,引导激励,使学生形成助人为乐、勤学上进、爱国守法、遵守公德、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意识和品格。
朱教授讲到:‚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正如朱教授所言:‚……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则是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为一种自觉的境界。‛这种读书是不仅有利于学生长知识长见识,而且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德性。在阅读好书的过程中,就是与品格高尚的人对话,就是在接受真的善的美的东西的熏陶,就是在脑海积淀人类优秀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净化学生灵魂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品格提升的过程。因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应该像朱教授提倡的那样建立‚书香校园‛,社会要建立‚书香社会‛,当然能够建立‚书香社会‛就不仅是学生之福了,而是社会之福国家之福了。我们的学校教师力所能及的就是千方百计突破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被‚正统‛的教科书所 包围的壁垒,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读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前面一句为朱教授语)这对于学生的高尚品行的形成和终身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我们的要务就是提高认识和努力实践。如何实践呢?
四
在《理想的德育》这部分中朱教授讲到:‚
三、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在此朱教授强调了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生活情趣和才艺在学生德性养成中具有陶冶的作用。学生能够让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充满生活空间,那么他的精神生活是充实和有意义的,学生自然把精力用在发展自身的才艺方面,就会促进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哪有时间去打游戏、谈恋爱,甚至做坏事呢?
朱教授讲到:‚
四、理想的教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育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像朱教授讲的那样帮助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近可敬的印象形象,学生就会找到自己与英雄的差距,通过英雄的形象给自己前进的力量,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热情、激情和活力。这里朱教授也明确指出教师要用学生家乡、学校中亲切感人的榜样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拜的心理去对待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是非常好的建议。拿我们常熟来讲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譬如远的讲有言子、姜子牙、翁同和等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近的讲有阿庆嫂的感人至深的业绩,有王淦昌等院士的丰功伟绩,这些都可以作为生动的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任务是拿出实际行动去挖掘这些资源,然后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从而实现我们再造英雄的目标。
五
在《理想的德育》这部分朱教授讲到:‚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臵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具有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渐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现实的德育是层次不清,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正如朱教授所讲:有些大学生连最起码的道德行为都不能遵守,提倡小学生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小学生却根本不能理解共产主义的内涵。因而,在此朱教授提出了德育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必须的层次,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是道德的底线;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体系;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起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既有理想,更具现实的目标体系。确实我们的德育苍白无力,与德育目标不分层次、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这一情况有直接关系,因而我们应科学地设立德育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实施的德育的原因。使他们都能遵守道德的底线要求,然后不断加深要求,培养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行动的,思考的是选择恰如其分的德育目标,行动的是选择了目标就要去实现。让学生既确立现实的可感知的能实现德育目标,又要让学生树立长远的理想性的德育目标,让学生追求高尚的东西。这样的德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有利于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六
朱教授在《理想的德育》中讲到:‚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安营扎寨。‛教师确实应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商讨者、唤起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应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否则教育的效果不会好的。朱教授讲到: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教授教师的 表扬和赞赏中,自然会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反之,我们若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学生会失去自尊。自卑心理的压力使他们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做法,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既要让他们正视缺点错误,又要激励他们向上、进取,明确‚改过善莫大焉‛道理。此外,还要注意分清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属于品格方面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原因。要对症下药,要采取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让学生领悟,去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这样的效果和培育方式才是我们希望和追求的。
七
朱教授在《理想的智育》这部分中提到:‚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因而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它关注的是未知的世间,是求知的过程。这种求知的历程应该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应该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能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学习被扭曲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这是非常可悲的,对于人才的素质提高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最近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所以每天中午到学校为儿子洗饭盆等餐具。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的悲剧吗?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完全成为考试的工具,成为知识的奴隶。这样的学生学的是死的知识,而非朱教授所讲的成为人生智慧的知识。我们也要警惕啊!不能光为了成绩,而抹杀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遏制了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
八
朱教授在《理想的体育》这部分内容中讲到:‚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确实,体育在学生的道德品格的形成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可低估体育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对于好动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把过剩的精力发泄出来。当然,体育活动也有智力型的,如各类棋类活动。我们可以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选择参与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并进行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的教育,这是很不错的形式,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我校职教部正在组织七个兴趣小组,包括几个体育兴趣小组,相信随着这些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推动学校的发展。
九
朱教授在《理想的智育》这部分中提到:‚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老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朱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我最欣赏的是‚合格+特长‛这种提法,这也是切合学生个体实际的做法,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培养全才是困难的,而在合格基础上,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调动学生把精力重点放在自己感兴趣的特长专业或特长科目上或者小发明小制作方面,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因而,我们教师要善于寻找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帮助每一个人看清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处,让学生都能理直气壮地抬起头来,能响亮地说:‚我能行,天生我才必有用!‛
十
今天,我读到《理想的智育》这部分,朱教授讲到:‚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文明之火的传薪者。‛在文中提到,苏联教育家阿莫什维利认为:‚儿童不需要分数,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快乐和愉快地生活。‛说得一点不错,我们是要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才对,在阅读中能给他们打开知识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让阅读成为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完善人格塑造、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手段。读的书多了,做起阅读理解题的能力也自然地提高了,这就是说,素质教育会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确实是受益无穷的,我们的困扰正如朱教授所讲的,为了追求高分数,中学生的阅读量少的可怜。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在应试教育没有真正改变的条件下,忙于提高成绩的应试机制不改变,那么学生的阅读量就难以提高,我们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好书,和高尚的人对话,那么学生可能自己读一些填补空虚的无聊的书,不仅无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还可能把学生引向邪路,君不见:地摊摆放的书籍及影像作品的低级趣味,只能让学生加速走向堕落或走向陈腐。我们面对的现实并不乐观,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话语又一次响彻在我耳畔,振聋发聩啊!中国的教育环境急需净化啊!家庭、社会学校不能有效合作是我们的一大问题,商人追求利益,发伤害后世子孙的昧心财,游戏机房对儿童、中学生开放是屡禁不止,书商出售和租借下三流书籍给学生看是平常不过,我们有时是不能睁开眼睛看世间的,更不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看世间的,否则我们的心灵满是伤痕……我们向谁呼吁呢?现实能改变吗?我们抱有多大希望呢?还是不想的好!否则,怎么能让心灵安宁呢???!!!
十一
今天,我读到《理想的智育》这部分,朱教授讲到:‚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间、校外的天空。‛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让学生能自由地充分的发展,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把知识学活用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铸就理想的人格,具备顽强的毅力,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世间人,使他们成为具备观察社会、感悟世间风云变换的关心国事、天下事的有责任感的新时代成员。我们不能关起校园的大门搞教育,必须关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这同样需要我们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给学生的发展提高广阔的空间,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走上社会,体味社会和人生,这就要加强实践课这一环节,教师要多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假、丑、恶现象,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把勤奋的学习和火热的社会生活融合起来。
十二
今天,我读了《理想的学校》这部分内容,朱教授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我校的生命力除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外,就是发展特色教育,我校的特色专业是化工专业,此外,篆刻和其它一些专业或活动也正在发展自己的优势,向特色方面发展。确实,有了特色就有了与众不同之处,会吸引一个较大的教育市场,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求学。他还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朱教授十分准确地认为教师的奉献精神、凝聚力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他说:‚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确实,这句话对所有的人都是适用的。当然教师的奉献精神除了自身的素质外,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教师应该有激情去创新去探究去发展,不能固守陈旧和颓废,否则,对于自己是一种生命的浪费,对于学生是不负责任,对于学校是一笔损失。而要成为有建树的老师,就要去努力,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积极进取的学生。使自己成为有远见的有创新才能的新型教师。
由于能力有限,对于《新教育之梦》领悟、理解还很不到位,书中的许多精华之处,有待于无进一步去体会与学习。
第四篇: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为梦想而奋斗
------读《新教育 》有感
张岭小学:屠明婉
反复读《新教育》一书,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动。该书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内容—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来写的,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点,以典型的事例提炼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
清晰地记得朱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4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每天只想着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教学显得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也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现在想想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记得在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因为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尤其是我们从事的小学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离开家长和家庭进入一个新环境有太多的不适应,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呵护和关爱。面对烦琐的一日工作,没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行的。我们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安抚、滋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家长们信任你。我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精心呵护、关爱下,渐渐地变得聪明能干、健康快乐的成长时,我们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一种其他职业所不能体会到的特有的幸福!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倍加严厉,就要让学生怕你”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于是我选择了微笑作为和解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屠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怎么做一个好老师,怎么做一位好班主任,我可以送你几个字:童心、爱心、耐心、真心。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并且为此而不断努力,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退缩,要始终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第五篇: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徐洁
学校开展以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活动,我有幸阅读了朱永新所著《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他的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在我们现在的教育背景理念下,我觉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让我们教师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英国有一个退休老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新教育之梦》中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建立起‘书香校 1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
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学校举行了“图书漂流”“诵读经典”活动,大力倡导学生诵背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今后我们不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怎样来“用心”对待我们教育,“用心”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希望老师关注的不单是他们的学习,更希望能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老师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追问中,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