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评估卷(共)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评估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计算题(共2题;
共21分)1.(5分)直接写得数。
21÷7= 9×5= 8÷8= 800+900= 8×4= 18÷3= 6×7= 1500-600= 9÷1= 17-9= 54÷6= 3000-1500= 2.(16分)团结合作,收拾玩具。
有两种盒子,一种能装8块积木,另一种能装4块,现在有40块积木怎样装比较合适?(1)如果全部装在8块的盒子中可用几个盒子?(2)如果全部装在4块的盒子中可用几个盒子?(3)如果搭配装,有几种方案?填一填下边的表格。
40块 8块用盒 1 2 3 4 5 0 …… 4块用盒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二、想一想,填一填(共9题;
共32分)3.(1分)72里面有_______个9。
4.(1分)54里面有_______个6。
5.(7分)将数列写完整 0,9,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99. 6.(5分)2×6读作_______,表示_______个_______相加或表示_______个_______相加。
7.(4分)填上不同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8.(2分)81里面有_______个9;把8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_______ 9.(2分)计算54÷9=_______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_______。
10.(1分)36÷9=_______ 11.(9分)把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_______十二 二四_______ 八九_______ _______得九 五_______三十五 三六_______ 三五_______ _______得六 _______四十九 三、列式题(共2题;
共15分)12.(10分)兔奶奶的40个 分给小白兔,兔妈妈的25个 分给小黑兔。
(1)每只小白兔平均分到多少个 ?(2)每只小黑兔平均分到多少个 ? 13.(5分)在 里填上“+”、“-”、“×”或“÷”. 6 7=42 9 9=18 49 7=7 36 6=30 四、解决问题。
(共4题;
共30分)14.(5分)图图买一种食品正好用了1 8元,你知道图图可能买的是哪种食品吗?买了多少呢? 15.(5分)有37人去公园划船,小船可以坐4人,大船可以坐20人,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 16.(15分)买玩具。
(1)27元可以买几个 ?(2)56元可以买几个 ?(3)天一幼儿园买同一种玩具花了64元,你知道买的是哪种玩具吗? 17.(5分)小林和他的6个小伙伴共栽了42棵树,平均每人栽了多少棵树? 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共2题;
共21分)1-1、2-1、2-2、2-3、二、想一想,填一填(共9题;
共32分)3-1、4-1、5-1、6-1、7-1、8-1、9-1、10-1、11-1、三、列式题(共2题;
共15分)12-1、答案:略 12-2、答案:略 13-1、四、解决问题。
(共4题;
共30分)14-1、15-1、16-1、16-2、16-3、17-1、
第二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表内除法一 教案
《表内除法
(一)》教案(13课时)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
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2)平均分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 做一做 练习三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今天,他们出发了!出示主题图(租船)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2、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
(1)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五、总结。(3)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然后说说分的过程,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个。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4)除法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做一做,练习四和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教师:例4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
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
可以这样列式:12÷4=3(摆的方法不同,列式也不同。)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是除号。
大家把你自己刚才摆的过程也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
4、练习:(1)做一做。(2)练习四的1、2、3题。
三、总结。【板书设计】
除 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5)除法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5,做一做,练习四和4、5、6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教师:例5 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要求每4个放一盘。
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可以这样列式:20÷4=5 这个算式读作:20除以4等于5。除了我们昨天学的“÷”是除号外,今天我们再学一些新知识:在这个算式里,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如果把这一题变成每5 个一盘,应怎么列式: 大家自己摆一摆你手中的卡片,并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并说出每个数叫什么名字。
4、练习:(1)做一做。
(2)练习四的4、5、6题。
三、总结。
除 法÷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读作:20除以4等于5。(6)除法初步认识(复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7、8、9、【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及思考题。10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教师:例5 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除法,老师想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个题考考大家,你有没有信心应招儿?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 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除法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有没有胆应战?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3=12()×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12÷4=3 想:4和()相乘得12。三
(四)十二,所以商是3。(2)除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1,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8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例2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7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出示例4 图)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
1.呈现例2放大图,讲述植树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每行栽4棵,6行栽多少棵? 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4×6=24(棵)。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2.探讨方法。
(1)引导: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
三、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
(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根据乘法算式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
3.练习五的第8题。
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跳绳活动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4×6=24(棵)
24÷4=6(行)
24÷6=4(棵)(3)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5-28,3-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商的方法。
2、能够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接合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 教具:挂图、卡片 学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算式说得数。1、6÷3=
24÷6=
15÷3= 10÷5=
6÷2= 24÷4=
15÷5= 10÷2= 2、5×6= 2×6=
30÷6= 12÷6=
30÷5= 12÷2=
二、练习(练习五3—12)3题:送信。
概括图意,请学生用卡片摆一摆。
4题: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概括图意,并列出乘、除法算式。5题:出示图情景图,请学生说图意。准算对了,就可以把玩具摘下来。6题:填空。学生独立完成。7题: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问:哪几句口诀只能说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8题:跳绳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10题:找朋友。
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11题:比一比,看谁先到家。12题:列式计算。本课小结。
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 P29 例3,P30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 列式计算:30÷5=6(个)(2)题: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3)题:出示画片图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组)
18÷3=6(人)18÷6=3(组)4.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P31 例4,P32 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出示例4。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总结。【板书设计】
12÷3=4(元)
4×5=20(元)
5.练习课
【教学内容】P32-34 练习七(4)(5)(6)(7)(【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9)(10)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8÷3= 30÷6= 36÷6= 20÷5= 10÷2= 24÷6= 3÷3= 8÷4= 9÷3=
二、练习
1、出示(4)题情景图 小白兔 请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2、出示(5)题
请学生说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并说出图意、列式解答 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6)题:登山(计时计算)
4、(7)题:跳伞 看题、说题意
在()里填上“+、-、×、÷”学生独立完成
5、(9)题:出示情景图
我们班有30人,6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列式解答。
6、(10)题:出示小猴图
指名说图意 小猴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问: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结:略。
第三篇:(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_单元_表内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一)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 第42--43页例
1、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 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
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板书: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份]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课后反思:
平均分
(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5页例
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动手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
1.操作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
(1)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
交流: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
(2)追问:这是平均分吗?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指出: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板书: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谈话揭题。
像上面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的平均分是知道每2根一份,要每次拿2根摆成一份,结果分成4份,这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那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
二、动手实践,1.教学例3。
(1)学生操作、交流。
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
引导: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现在请大家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再拿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
追问: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里填一填。
交流:把8个桃按几个小朋友平均分的?
接下来你是怎样务的?
提问: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2)明晰分法。
提问:刚才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先摆2根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按2份平均分)
说明: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份.所以先摆小棒或画圈确定分2份,再按2份平均分。
小朋友按2份平均分的分法有一些不同,有的每份先分1个,有的每份先分2个„„再把剩下的这样分完;也有的每份一次分4个,刚好分完。过程不同,但都是按2份分,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引导: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
演示、操作,统一方法:刚才小朋友的分法,都是按2份分,做到了每份同样多。现在请小朋友再跟老师一起分一分:8个桃要按2份平均分,先确定分的份数是2份;为了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这样分:每份先分1个,接着每份再分1个„„现在正好分完。
提问:8个桃按2份平均分,结果知道了什么?
(3)回顾小结。
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我们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说明:今天把8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按指定的2份平均分,分完后看到每份分得4个。
启发: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分法,和前面学的“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说明:今天学习的平均分,先确定好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 是每份分得几个;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是先确定好每几个一份,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样的结果?平均分成3份、4份呢?
小朋友能分吗?请小朋友先想好每次分成几份,再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看每份几根,并且记录下来:平均分成()份,每份()根。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按2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
——(6根);第二次按3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4根);第三次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3根)。你觉得这里平均分都是按什么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板书: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个]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平均分另一种分法。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今天是先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然后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看每份几个。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1个,接着怎样分;再连线分一分,分完为止,然后填一填。
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
提问:这里平均分先看什么,都是按什么分的?
小结: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能知道每份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r解题意。
提问:分胡萝卜给几只小兔,要求按几份平均分?
提醒学生可以连一连,也可以用学具表示8根胡萝卜分一分.再把分得的结果说一说、填一填。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一
提问: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
4.做“想想做做”第t1题。
(1)“{示题目,组织操作。
15个O能平均分成JL份?先同桌时论,(可以想几个几是15)想好了一起交流。
交流:能平均分成几份?(板书:平均分成3份、5份、15份)
你准备按几份平均分?先想一想,再选一个平均分的份羹,用圆片分一分.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组织交流.深化分法。
根据学生交流分法,教师演示分法:先确定平均分几份。霜分一分。分完后让学生说说】5个O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说明:刚才小朋友用今天的分法平均分,分得真好!都是:走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
(3)观察拓展。
小朋友,如果换个方法看,用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想1整分成3份的,可以看成是按每几个一份分的。结果是平均分成3份?(教—嘲手势表示每5个一份地分,并指分成3份的结果,初步体验不同分法)
指出:小朋友,我们从同„个分的结果里,呵以看出分法虽然不同,但也
是有联系的。究竟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小朋友先想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就能更加清楚不同分法各是怎样分的。
四、完成“动手做”
1.用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商量怎样拼,动手做一做,看看你有几种拼法。
交流拼法,教师演示两种拼法:拼成一排的,拼成两排的。(注意引导学生明白4×2的两种拼法位置不同,但却是完全一样的图形)
启发:请看拼成的图想一想,怎样很快想到能拼成2排.每排4个?(引导用二四得八或2×4=8想)
说明:用几个几是8.想乘法口诀或算式,再把8个平均分,就能想到怎
样拼。比如,二四得八,或者2X4=8,就想到按2排平均分,一排可以摆4个;也可以想到按每4个摆一排,可以摆成2排。
2.用12个、l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用12个、18个能拼成长方形吗?你选一种个数,用你的方法想一想、拼 一拼,再和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等会我们一起交流怎样拼的,各有几种拼法。
交流拼法,教师展示给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拼正方形。
提问:用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话,你最少用凡个就能拼成正方形?
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
五、回顾过程,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的“平均分”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今天平均分的方法是按什么平均分,结果是什么吗?和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方法不同在哪里呢?
你是通过什么活动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的?
小结:今天仍然学习习近平均分。小朋友还是通过动手操作分桃、分学具,学会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得到每份几个。用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是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小朋友要学会用学具学数学。
教学反思:
平均分
(三)[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第46~47页例
4、“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 “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培养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
1.谈话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
分得怎样的结果才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板书课题)
2.操作激活。
I出示8根小棒。
要求:把它们每2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根?
学生用小棒按要永操作平均分,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操作丽种分法。
交流:刚才各是怎样分的?
请小朋友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3.小结归纳。
说明:一种是按每几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另一种是按几份平均分,看每份几根。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 “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1.教学例4。
引导: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均分吗?
请小朋友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分的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
2.初次尝试。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
如出现:///
///
///
///
(1)交流:这是平均分吗?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
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那来说说他怎样分的。
(2)提问: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
那你怎样分的?你来用不同的分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后一令小朋友又是怎样分的?
(3)比较: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明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支铅笔,每3
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另一种是把12支铅笔,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3支。
(4)小结: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样:一种是“每3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4份;一种是“按4份平均分”,看出每份3支。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
3.再次尝试。
引导:12支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先自己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并互相说说你摆出的结果还可以用哪种分法得到。
交流:你分的结果是什么?能说出哪两种分法都能得到这个结果吗?
讨论: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你能有序地说说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平均分的结果吗?
小组汇报,将不同的分法分别依次呈现在黑板上:
分成了12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份2支,分成了6份;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每份3吏,分成了4份;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每份4支,分成了3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启发: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份慧分,结果 是分成几份”,也可以是“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有几个”,餐看.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份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分法:
每几个一份地分按几份平均分
结果:
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有几个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操作、填空。
交流每次怎样分的.根据交流演示分法和结果。
提问:这里两种分法摆的圆片结果一样吗?分法有什么区别?
说明:这里平均分摆出的相同结果,可以用两种分法得到:一种可以每2 个一份地分,另一种可以按5份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把两小题自己读一读,互相说说每题要求按怎样的分法分,然后看图填空。
交流结果。
提问:看图说说,按哪丽种分法来平均分的,结果怎样?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8个菠萝平均分的图,想想可以用哪些分法分得这样的结果,再填空。
交流结果。
提问:这两种分法不同在哪里?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小朋友看看有几个苹果呢,想想怎样分的,把结果填在()里。
交流填写结果。
提问:分物体要得到平均分的结果,可以怎样分,你能总结一下吗?谁来说一说。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图上意思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比较:请小朋友自己比一比这三小题不同在哪里,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每小题是怎样看图、怎样想的。
指出:像这样每份个数相同的情境,可以看成有几个儿,一共多少个,也 可以从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来看: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或者按几份平均分,每份有几个。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你从图上看到兔有几个几只,鸡有几个几只?
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同桌先说一说。
交流:你看出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
追问:每幅图都可以看成几种分法?哪两种分法?
指出:这两种小动物都是几个几是多少的情境,用平均分来看,都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也都可以看成按几份平均分,每份有几个。
四、反思过程,全课总结
引导:小朋友反思一下学习过程,今天学习了平均分的什么内容?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课后反思: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50页例
5、例6和相
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
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新知
(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
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公园里玩,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请小朋
友仔细观察和读题,告诉大家:你从题里知道了什么?
提问:一共几个小朋友?(板书:6)每几人坐一辆车?(板书:2)要算出 什么结果?
(2)引导思考、解决。
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你能得出要坐几辆车吗?自己想一想,有困难可以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要坐几辆车,把()填好;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结果是要坐几辆车。好吗?
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要坐几辆车?(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要坐3辆车)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自己想的?来说说你怎样想的。
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有6人,每2人坐一辆,要坐3辆车是怎样想的吗? 谁来说说看?
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分的,结果得到什么?
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用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结果要坐几辆车?(板书:3)
(3)引入除法。
说明:刚才的问题,是把6人按每2人一份地平均分,结果得到坐3辆车。(指板书的数)这样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结果是3份,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6除以2等于3”。(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2=3”这道除法算式的?
说明:这样的算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板书课题:认识除法)
说明:这个符号叫除号。(在“÷”下面板书:除号)除号可以这样写:先写中间一小横,然后上面写一点,下面写一点。(让学生跟教师书空写除号)
教学算式“6÷2=3”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什么?(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白:把12个苹果每3个—份地分,看分成几份)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学生填写、交流,集 体订正)
集体读一渎算式。
追问: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可以写成“12÷3=4”?这个算式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小结。
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是把6个小朋友、12个苹果怎样分的?
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像刚才两道题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
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去植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想想从题里
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问: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板书:6 3)
(2)引导思考、解决。
把6个小朋友按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呢?看图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
圆片分一分,得出每组几人,填在()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
交流: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组几人。
(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每组2人)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看图想的?来说说每组几人,你怎样知道的。
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平均分的,结果每组
几人?
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结果每组几人?(板书:2)
(3)引入除法。
说明:这里的问题,也要平均分。这是把6人按3组平均分,结果得到每 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把6人平均分成3组,结果是每组2人,(指板 书的数)就写成“6除以3等于2”。(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3=2”这道除法算式的?6和3各表示什么? 2呢?
说明被除数、除数和商并板书在算式下面,并指给学生说一说。
2.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要知道每人分得几支,要把8支铅笔怎样平均分,得到结果是 什么?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学生填写、交流,集 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要写成“8÷2=4”?这道除法算式的8、2、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小结。
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6个小朋友、8支铅笔都是怎样分的?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通过这里两道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巩固内化,加深认识
1.选择答案(口答)。
(1)8个同学在跳绳,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列式是()。
A.2×4-8
B.8÷2=4
(2)10人打乒乓球,平均分成5组,每组(2)人。列式是()。
A.2×5 =10
B.10÷5-2
提问:这里为什么都要选除法算式?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式,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说10、2、5各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 么意思。
说明:把10砖按每2块搬一次,求几次搬完,要用除法算。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式,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除数3表示什么意思?商3呢?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还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
学生独立读题并完成算式。
交流两道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两小题都用除法算?这两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个朋友知道了只要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
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求每份是几个,都要用除法计算。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除法算式。
三、全课总结
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认识了哪些知识?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还有哪些体会?
课后反思:
认识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练习八第l~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列算式的练习,能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情境表示的意思,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和问题正确列出除法算式,并能说明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渎、写除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看情境说明列式理F,体会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强化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加深理解除法含义,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观察、分析、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模型思想。
3.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观察、思考等认知活动,感受实际生活里的除法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列出除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练习除法的认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并了解乘法和除法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理解除法含义
1.做练习八第1题。
(1)学生读题。
要求:请同臬小朋友每人用10根小棒,互相合作按题里要求分一分。
同桌用左边小朋友的小棒按第(1)题分,注意分法和结果,填写()和算式。
用右边小朋友的小棒按第(2)题分,两人检查对不对,再填写()和算式。
交流:第(1)题怎样分的,结果是几份?(教师演示,数一数分成几份)除 法算式怎样列的?(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除法算?
第(2)题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演示,数一数每份几根)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板书算式)
为什么也用除法算?
(2)比较:请小朋友观察分的小棒,用10根两次平均分摆成的小棒是一样的,不过分法不同。你能说说刚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吗?
请根据分法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虽然看到摆成的小棒是一样的,但两次分小棒的过程、结果不同,一种是按5根一份平均分,结果是分成2份,除法算式是10÷5—2:另一种分法是按2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5根,除法算式是10÷2=5。所以,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或者是按几份平均分,都可以写成除法算式,但算式表示的意思不同。
2.做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里有多少个棉桃,分成了几个几,明确有12个,分成了4 个3。
要求同桌根据两种分法说说,可以看成怎样的分的,并交流不同说法。
让学生填空。
交流填空结果和算式,呈现学生的练习。
追问:为什么都能列成除法算式?12÷3—4表示什么意思?12÷4-3呢?
指出: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几个几的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分法来观察:
可以看成每4个一份,分成3份;还可以看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看成不同的分法.写出的除法算式不同。
3.做练习八第3题。
提问:从图里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列式。
交流填空和算式,让学生说说列式是怎样想的。
指出:根据平均分写除法算式,要根据图意先想是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再根据分法想算式怎样写,然后正确写出算式。
4.做练习八第4题。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想一共几条金鱼,可以看成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为什么要列成除法算式?这两道除法算式是怎样想的?
指出: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列式时要联系分法想算式。
三、感悟乘、除法联系
1.做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观察图意,说说有几个花坛,每个花坛几朵花,一共多少朵。
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填算式。
交流填空和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看图的。
你在图里是根据什么列出两道不同除法算式的?
现在看一看,这幅图可以列出几道算式?怎样的三道?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三道算式。
引导:大家讨论讨论,上面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时,每次是怎样观察这幅图的?讨论好了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明确每次观察方法怎样看的。
指出:像花坛这样几个几的图,可以看成“有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列出
乘法算式;也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列出除法算式;还可以看成“按几份平均分”,列出另一道除法算式。所以,根据这样有几个几的图,可以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口答练习八第7题。
观察:请小朋友仔细看第7题里的图,柜台上有些什么蔬菜,每种蔬菜是 怎样摆的。
交流:哪位小朋友告诉大家,柜台上摆了哪些蔬菜,怎样摆的?
提问:黄瓜是怎样摆的?能说出哪些算式?(口答、板书)乘法算式表示 什么意思?两道除法算式各是怎样想的?
引导:你能根据图里蔬菜说出哪些算式,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算式,注意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说,教师板书。
追问:这里每种蔬菜都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和几个除法算式?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每组三道算式。
说明:这里根据每种蔬菜写出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生活里经常看到这样摆成几个几的物体,这时都可以写出有联系的三道算式。看成“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就用乘法算;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或者“按几份平均分,每份几个”,都用除法算。
3.尝试、拓展。
引导:我们看到上面每组里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是有联系的。你能试着根据下面的算式,说出有联系的除法算式吗?
2×4=8
5×3=15
4.口答练习八第8题。
让学生看式子说出几乘几等于多少,说说想的哪句口诀。
四、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1.练习总结。
引导:这节课练习了许多题目,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总结:通过练习,小朋友进一步知道了,平均分的问题要用除法算。平均分的一幅图,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也可以看成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根据不同的分法能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算式表示的意思就不同。还知道像这样的图,还可以看成几个几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所以像今天这样的图,都可以列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思考题,明确有3个圆,要画8个△,每个圆里都有4个。
学生先自己画一画,再交流怎样画的,看看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5题、第8题。
课后反思:
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第53--54页例
7、“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朋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被除数不大于16)的商:初步学会列式解决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的感受,初步体会乘、除法的联系,感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说明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8根小棒,教师准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淡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表示平均分和它的结果要用除法算式。那除法算式的商怎样算呢,这就要学习求商。(板书课题:求商)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7。
(1)列出算式。
观察: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问题。请观察情境图里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交流题意.让学生集体用三句话说出题意。
提问:根据“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要解决“分成了几组”这个问
题,你觉得要列怎样的算式,能说说你想到的算式吗?(板书:8÷2-)
为什么列成除法式子?
(2)引导探究。
引导:根据题目里的分法,你能想到8÷2的商是几吗?自己独立想办法.可以按题目意思摆小棒、厕图形分一分,看看结果分成几组;也可以看图里的小朋友想一想,应该可以分成几组。得出商是几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商和自己的办法、理南。
(3)理解算法。
交流:8÷2的商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看。
结合交流板书结果“4(组)”,并相机演示或说明(学生出现几种就演示或说明几种):
学生画图形分或小棒分的,教师相应嘲图或分小棒,再结合直观说明:把8个每2个一份平均分,知道4个2是8,所以可以分成4组。
学生用减法的,教师板书减法算式(得0),再结合减法说明:8连续减4个2得0.说明4个2正好是乳所以也能得出可以分成4组。
学生根据题意说明理由的,教师结合图片说明:4个2人正好是一共的8人,所以同样得出可以分成4组。
引导:现在大家的办法、想法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根据几个2人是8人,得出可以分成4组的?
大家不同的办法其实都是想:4个2人是8人,所以商是4。那4个2人是8人,就是几乘几得8,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二四得八)
归纳:因为4个2是8,所以商是4.这让小朋友想到T4×2和口诀“二 四得八”。所以在计算除法时,我们也可以用乘法口诀算。这道题可以想口诀“=几得八”呢,二
(四)得八,所以8÷2=4(组)。[板书:二
(四)得八商是-]
学生口答问题,并要求算一算:4组是不是正好8人,检查算得对不对。
通过用乘法检查,说明用口诀求商的得数是对的。那谁再说说用口诀求8÷2的商怎样想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追问:计算8÷2等于几,可以想什么算得数?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通过小朋友自己算8÷2的得数是几,发现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除法的商。(在课题“求商”前增加板书:乘法口诀)在用乘法口诀求这道算式商的时候,是看除法算式里除数“2”,想“二几”得被除数“8”,(依次指算式里的除数、商和被除数)找到和除法算式对应的口诀“二四得八”,想出商是4。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能不能找和除法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求出商是几呢?现在来试一试。请看课本上“试一试”两道算式,自己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交流每题得数和用的口诀,结合说说为什么用这句口诀,怎样想到的。(有错的订正)
提问:你觉得用口诀求商时,除数是口诀里的什么数?被除数呢?可以怎样想口诀?
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要这样想:除数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几几是多少”,正确算出算式的商。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交流:第一组算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3乘几得9,9除以3就得几,要 用同一句口诀算)第二组呢?
指出:从这里每组算式的联系可以看出,求商的时候可以看除数想乘法,看它乘几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日诀,求出商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做,独立填写得数,再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比一比每组题的计算和得数,你发现三道题有什么联系?(一句口诀可以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每组j道题是有联系的;根据上面的乘法就可以算下面两道除法)根据上面的乘法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
指出:每组的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都是有联系的一组算式,按上面的乘法就能求下面除法的商。所以算除法时,只要想和除法算式有联系的乘法算式、找到口诀,就能很快求出商是几。
(2)补充:根据下面每组除法算式,你想到哪道乘法,用哪句口诀算?
8÷2=
5÷3-
5÷1=
8÷4-
5÷5-
5÷5-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三组算式,让学生说说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
每组题指名学生依次看算式,口答得数,结合选择几道说说用的哪句 口诀。
(2)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答商是几。
4.做“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让学生自己看题,再用三句话说说每题的题意。要求学生填写算式和结果,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列式和得数,并提问:第5题为什么用除法算?(求平均每天吃多少 个,要把12个桃按4天平均分)第6题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答结果。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思思考计算方法。如果是把一共多少按几份平均分,或者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就都用除法算。
四、全课总结
1.回顾总结。
引导:今天学习的乘法口诀求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还有什么不懂或觉得困难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后反思:
乘法口诀求商练习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口算相应除法的商;能根据口诀或乘法算式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商,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结合口算除法解释求商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列式体会乘、除法闾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表内除法口算能力;能联系乘、除法含义说明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能独立思考、与人交流,获得熟练掌握新知、应用新知的成功体验,发展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决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信心用口诀把除法算式都算对吗?
今天这节课就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大家要进一步熟悉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把除法算对,还要能根据乘法算式想到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解决乘、除法实际问题。
二、计算练习
1.做练习九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读秉法口诀,一组一组写得数。
交流得数,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齐读一遍。
提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说明: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这两道除法算式是有联系的。算除法想口诀,可以看算式里的除数,想它和几乘等于被除数,找到用哪句口诀,这样就能正确算出得数。
(2)下面每组题用哪句乘法口诀,得数各是几?
6÷2—
30÷5-
2÷3-
6÷3-
30÷6-
12÷4一
指名学生口答,然后让学生集体先说口诀,再说算式、得数。
2.做练习九第2题。
让学生看题。
提问:看第一小题向日葵上3个数,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和哪两道除法算式?(指名回答后集体说一说口诀和两道算式)
后面每道题你能想到哪个除法算式,叶子上填什么数?自己思考,在叶子上填出合适的数。
交流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要求:现在小朋友一起看4道题,先说乘法口诀,再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最后一道为什么只能说一道除法算式?
还能用这里每组3个数说出乘法算式吗?请小朋友看每组里的数集体一起说一说。
3.做练习九第3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填写得数。
提问:每组题各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指名说一说)
你觉得每组j道题有什么联系?谁来试着说一说。
指出:每组三道题是用同一句乘法口诀算的,它是有联系的乘、除法算式,32
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下面的鼹道除法算式。
(2)你能根据下面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
4×3 =12
2×5-10
1×3-3
5×5-25
(3)你能自己想3个数,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自己试一试,再相同桌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说想到哪3个数,写成的哪几个算式。(教师板书)
4.口算除法。
用除法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选择一些算式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看学生口算掌握程度。(先指名口算,再试着集体口答)
三、实际问题练习
1.做练习九第5题。
让学生用3个条件说出从每幅图里知道了什么。(如,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一共有6只小鸟)
要求学生看每幅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交流算式,让学生结合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样的一幅图,可以看成“几个几”是多少,写出乘法算式;也可以
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份数平均分”写出砥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读一读每组三道算式。(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实际问题用乘法算?怎样的实际问题用除法算?
2.做练习九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指名读两个问题,独立思考可以怎样算。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交流算式和想法,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说明:第一小题求分给多少只兔,就是把20根胡萝卜每5根一份地分,33
看分成几份;第二小题求每只兔分得多少根,就是把20根胡萝卜按4份平均分,看每份多少根。所以,都要用除法算。
四、练习小结
1.小结收获。
今天小朋友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表现真棒!现在大家再看课本上练习九,想想练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交流练习内容和收获。
2.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4题、第7题和第8题。
课后反思:
乘法口诀求商练习
(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能正确选择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口算练习提高表内除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了解计算乘法和除法选择口诀的思考方法,正确根据方法选用口诀口算得数。
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初步培养竞争意识,获得掌握口算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喜悦,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数学课,我们要进一步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小朋友通过练习要比上节课有更大的进步,除法口算要更加熟练,还要和大家比一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二、巩固方法
1.背口诀。
先指名背一背6以内的乘法口诀,再集体背一背。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4×5=20
6×3=18
5×5=25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除法算式。
提问:写除法算式时把哪个数做被除数?哪一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说明:看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时,把汞法里的积做被除数,除以一个乘数就等于另一个乘数)。
3.练习口算方法。
(1)看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出示: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四六二十四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比较乘法口诀和算式,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哪两个数?被除数呢?
说明:在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两个乘数,被除数是口诀里的积,所以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和几相乘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算出商几。
(2)看算式,说口诀和得数。
出示:12÷2-
15÷3=
8÷4=
9÷3-学生口算,结合说说是怎样想乘法口诀的。
强调:口算除法,先看除数是几,想它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出对应的口诀求商。
4.想口诀填算式,想想能填出几道。
6÷口一口
12÷口一口
口÷口-6
让学生写一写算式,并思考各是根据哪句口诀写的。
交流算式,结合说说口诀。
三、口算练习
1.口算。
(1)做练习九第9题。
出示第9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除数是几。
指名依次口算每组算式的得数,选择几道说说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再让学生自己口算,把每题得数写在被除数旁边,并检查得数。
按每组题让学生集体依次读算式和得数。
(2)看卡片口算。
用除法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再集体口算。
2.做练习九第1()题。
出示第10题,指导看表明确要求,让学生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3.做练习九第11题。
出示算式,要求一组一组地算,并想想每组两道算式各用的哪句口诀。
学生填写得数,指名板演。
提问:每组算式里的数都相同.得数为什么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是乘法还是除法,不能看错运算符号,要不就会算错。
引导:每组两题用的乘法口诀都相同吗?哪几组用的口诀不同?请小朋友找一找,互相说说各用的哪句口诀。
交流:哪几组口诀不同?各用的哪句口诀?请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提问:算乘法怎样想口诀?算除法呢?
指示:算乘法只要看乘数直接想几几得多少,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乘几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计算。
4.做练习九第12题。
让学生同时开始,用1分半到2分钟时间填写得数,看谁都能算对。
交流得数,了解学生口算掌握情况,针对实际采取恰当措施帮助学生掌握除法口算。
5.做练习九第13题。让学生读题,明确有两个问题。学生列式解答。交流算式、得数,教师板书。
提问:先根据什么求的一共多少盆,再根据什么求的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解决两个问题的思路。
提问: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
四、练习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
(一)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7~58页复习第1~7题,思考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除法相关知识的回顾、练习,加深除法含义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根据一句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掌握解决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2.使学生能联系平均分实物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与除法算式的联系;提高用6以内乘法口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发展口算能力;进一步了解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特点,培养从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和练习,感受正确掌握本单元内容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体会实际生活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除法含义、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我们这一单元“表内除法
(一)”认识了除法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复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
2.提出要求。
通过今天的复习,小朋友要进一步弄清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要更加熟练地用乘洼口诀求商,并且能解决一些除法简单实际问题,了解除法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除法含义和计算
1.做复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分别说说有几份,每份几根,一共几根,结合交流教 师分别摆出小棒。
学生看图填算式。
交流算式,板书算式。
提问:这里看一幅图可以列几道乘法和几道除法算式?
能联系小棒图说说每组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每道除法算式表示图里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和大家交流。
让学生交流两组算式列式时的想法。
说明:一幅图可以列一道乘法算式和鼹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让学生集体读一读。
追问:想一想,哪些情况可以写成除法算式?
归纳: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或者按几份平均 分,看每份几个,都用~一(除法算)。
2.做复习第2题。
启发:我们知道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那这一单元里用什么方法算除法算式的呢?那你能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
现在听老师说口诀,看谁最先想到除法算式,想到几道就说几道。
教师说2~3句可以算两道除法的乘法口诀,指名学生回答。
下面看乘法口诀卡片说除法算式。
出示一张只能说一道算式的口诀卡片,让学生说算式。
提问:为什么这句口诀只能说一道除法算式?哪几句口诀只能说一道
引导:同桌小朋友能这样一个说口诀一个说算式吗?大家说的时候注意交换着说口诀和算式。(学生互说)
3.口算除法。
(1)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选择几道引导学生说说用的哪句口诀。注意结合学生口算熟练程度的情况,指导看算式怎样想口决。
(2)做复习第3题。
学生同时开始,用1分半钟时间完成,测试学生计算掌握情况。
交流得数,注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口算能力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复习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5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有两个问题。学生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算式,要求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
口答问题。
比较:摆成几行时每行盆数多?为什么它每行的盆数会多?
说明:求每行几盆,要把15盆花平均分成几行,所以用除法算。从算式中可以看出,平均分的行数少,每行的盆数就多;平均分的行数多,每行的盆数就少。
2.做复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知道了哪些条件。
提问:都抬12个南瓜,哪两人抬的次数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我们这样想的,都抬12个南瓜,男同学每次抬的个数多,抬的次数就少;女同学每次抬的个数少,抬的次数就多。想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算一算,女同学一共要抬多少次,男同学一共要抬多少次。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口答问题。
小结:从上面两题里知道,只要是平均分的问题,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还是按份数平均分成几份,都用除法算。而且小朋友还能根据平均分的份
数或者每份个数,估计哪个结果大一些、小一些。
3.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1)学生做第(1)、(2)题,指名板演。
交流:乘法算的题和除法算的题有什么不同?
(2)讨论:根据图里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问题,教师板书。
提问:这里哪些问题要用除法算?
你明白了怎样的问题要用除法算吗?(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按几份平均分)
四、复习总结
1.回顾总结。
引导:这节复习课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最点理解“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如每人分得3块糖,小朋友的人数就是几人?每人分得4块糖,小朋友的人数就是几人?
让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有多少块糖,有多少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 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交流想法,引导用乘法口诀想: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得出可能是25块糖,5个小朋友;也可能是36块糖,6个小朋友。
3.布置作业。
完成复习第4题;列式解答第7题提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二)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
(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问题:1.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式吗? 3.7×8你们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4.56÷8和56÷7你们又分别用的是哪句口诀呢?
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 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二)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加强练习
1.让我们一起回到这幅主题图,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这两条信息呢。
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做了多少个? 2.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列式算一算。3.为什么用除法算呀? 49÷7=7 想:七()四十九
4.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用的是哪句口诀?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运用规律,练口诀
问题: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8×6 =
48÷6 =
48÷8 = 8×2 =
16÷2 =
16÷8 = 7×4=
28÷4=
28÷7=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做一做。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算一算
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拔河比赛。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问题:① 谁来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关系的信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说说你的想法。4.篮球比赛。
问题:(1)谁来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说说你的想法。
5.猜一猜。2014年2月有28天,合()个星期。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追问:一个星期是几天?(2)要想知道是几个星期,能列个算式吗?(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第40页练习八,第3题。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根据口诀直接写商所以突破点是让学生明白乘法里各部分在除法里对应“角色”及意义和应用。
2、关键点是学生乘法口诀熟练。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
问题:根据信息,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谁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 3.解决这两道题用的是哪句口诀? 4.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这句口诀的?
小结:在口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算式想所对应的 乘法口诀,也就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运用规律,练口诀
63÷7=
63÷9=
72÷8=
72÷9= 54÷6=
54÷9=
7×9=
8×9=
9×6= 问题: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
问题:(1)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结果吗?(2)谁来汇报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看来除数是几,我们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样就会算得又快又对。2.小猴摘桃子。练习八第4题 同桌比赛,看谁先摘到桃子。问题:(1)哪些同学先摘到了桃子?(2)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3)都有哪些同学算对了?
小结:我们在口算的时候,不仅要算得快,更要算得对。3.看谁算得都对。练习八第8题
问题:(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2)都有哪些同学算对了?
小结:看来我们在口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清每一 道题的运算符号啊!只有这样才能算对。
作业: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第40页练习八,第5题。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可大胆放手学生探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乐乐玩具店 问题:
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谁再说一说? 3.要求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4.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56÷8=7(个)5.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6.解答正确吗?
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三、深入理解,巩固练习1.想一想: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1)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3)谁会列式解决?(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解答正确吗?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一张电影票8元钱,我们有40元能买几张电影票?(1)谁来读读题?(2)你知道了什么?
(3)怎样解答?40÷8=5(张)(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解答正确吗?
小结:因为一张电影票8元,要求“40元能买几张票”,也就是在求40里面有几个8,40里面有5个8,所以能买5张电影票。3.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小结:因为每7米分成一段,要求28米长的绳子可以分成几段,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分成4段。
4.(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小结: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5.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
小结:把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求每人几本就是把36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36本书,按照每人4本一份来分,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4。所以这两道题都用除法来解答。
四、课堂作业
第44页练习九,第7题、第8题。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卡片,你们能快速地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2.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进行整理吗? 活动要求:
1.同桌两人一组,把手中的算式卡片摆一摆。(一人摆卡片,一人负责记录。)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整理的?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展示资源,构建网络
谈话引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乐乐是怎么整理的。1.从乐乐整理的表中你 能发现什么? 2.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小结:同学们真会认真观察,能在这个表中发现这么多规律,并且按照规律把所有的算式都填写出来了,你们真了不起!
(二)利用网络,理解沟通 1.根据算式说得数。54÷9
45÷5
72÷8
27÷3 问题:
(1)你能快速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2)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小结:原来得数是几,我们就得找跟几的口诀有关系的除法算式。2.根据得数找算式。
(1)在乐乐整理的这个表格中快速找出得数为7的算式。(2)还有补充的吗?
(3)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找到这些算式的?(4)得数是8的算式有哪些?得数是9的呢?(5)你是怎么找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看谁算得都对。
64-8=
45÷9=
30÷6=
3×7=
54+6=
56÷8= 72÷9=
28÷4=
5×9=
42÷7=
27÷3=
32÷8=(1)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2)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3)都有哪些同学算对了?
小结:我们在口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清运算符号,这样才能算得对。2.小鸟回家。
(1)你能帮助每只小鸟找到自己的家吗?赶快动手连一连。
(2)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
小结:小鸟非常感谢大家帮助它们找到了自己的家。3.(1)30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盒冰激凌?(2)12元一共买了4瓶饮料,一瓶饮料多少钱?(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问题:
① 谁来读题?② 你知道了什么? ③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④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⑤ 解答正确吗?
小结: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选择有关的条件 和问题,认真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46页练习十,第2题。
教学反思:
1、在练习中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2、让学生自己反思出差的原因。
3、对错题举一反三进行强化训练。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 解决问题阳江中心学校老区小学吴扬雪2016年4月1日校内公开课[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第3课时 解决问题56÷8=7(个)56=30(元)36÷9=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