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推荐5篇)

时间:2020-12-17 11: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

第一篇: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

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官窝里,走进了一个偏僻、宁静的小村庄。扑面而来的是清新湿润的气息,雨后的大地犹如穿上了新衣,显得生机盎然。青山、小路,田畴和农居,构成一幅淡雅空灵的素描,淡淡的韵味却氤氲着浓浓的风情。

我的目光在流连,一遍遍地抚摸着这块丰腴而质朴的土地,在泥土的芬芳里嗅觉历史钩沉。犹如跟着一位时间老人,一位胸藏千百年沧桑百变,默默守护历史的老人,缓缓走进一部竹简篇章里,在文字的阡陌中寻觅一代客家先贤的芳踪。

思绪难于飞扬,总感觉灵感翅翼的沉重。原谅我对历史知识的贫乏,难于勾勒出东晋、南北朝时代的风云画面,1500年前的云烟早已随着先前的秦时明月汉时风黯然远去,而千年不凋的苍翠还在鲜活着逝去的历史。摇曳的松枝和着习习轻风在呢喃,似乎在叙述着遥远的故事,客家人文始祖程旼的跫跫足音又在尘封的记忆深处迸发响起。

程旼故居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客家杠屋和中原庭院建筑风格的结合体,显得独特而精致。园内设有景贤亭、碑廊、池塘、后花园和观赏台,布局新颖,错落有致,鹅卵石路铺就的曲径环绕着平静的池水通向后花园的台阶。碑廊那一块块龙飞凤舞的碑文,蘸着夕阳的余晖与“景贤亭”闪耀的`金字相映成趣,给程旼故居增添文化底蕴,增添平平仄仄的情趣。

主厅里,一尊老者铜像昂然而立,显得庄严肃穆。程旼身着汉服,头戴巾帻,左手捧着竹简站在时间的基座上,神态慈祥、从容,深邃的目光注视者前方,眉宇间有运筹帷幄、志在千里的淡定。仰视间,让人油然而生穿越时光的缅想。

他从中原而来,带着与昏君权贵抗争的失意,带着怀才不遇的遗憾,避开尘世的喧嚣,避开官场的纷扰,需求繁衍发展之地。风雨中一个决然转身,籍慰的是身边族人亲朋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和码头上依依惜别的挥手。滔滔长江水,迢迢迁徙路,逆水行舟奔苦旅,从此他乡作家乡。行走千余里的水路到达鄱阳湖畔,后又辗转于闽粤赣边陲,几经择选,最后在今广东梅州山区的官窝里扎下根。

称不上世外桃源,可官窝里有山有水,清静安宁,是个躲避战乱、安家乐业的好地方。泥砌砖,草搭棚,结庐人境,垦荒辟地。缕缕炊烟的升起,像是拔营扎寨的旌帜,人与土地的契约,开始了垦殖和熟稔的轮回,启动了这片大地的历史。

狺狺犬吠声,水牛的哞哞叫声,婴儿的呱呱啼叫声,是山沟里最悦耳动听的乐章。中原带来的种子在发芽、开花、结果,绽放出各种色彩涂抹在新开垦过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有了丰赡的收获,成功的喜悦像成熟的果实缀满果林。笑容掠过程旼那古铜色的脸庞,盈眶的热泪一次次地顺着美髯滴下衣襟。多少个风清月白夜,门前的晒谷坪篝火通明,晃动着汉代长袖舞婀娜的身影,曲曲山歌唱晚晴,杯杯米酒醉斜阳。

从此,山沟里天天有了欢声笑语,四邻乡亲来了,先是带着惊奇的眼光,而后带着钦佩的眼光来了,河洛话和土著话附着手势在交流,在沟通。程旼访贫问苦,济困扶危,传授中原耕作技术,带领乡亲开辟山道,修建凉亭,兴建水利设施,生产力的提高,结束了南蛮之地刀耕火种的历史,改变了山民的生活和山村的面貌。兴办义学,规范语言,传播儒家文化,开启崇文重教之风,文明经商,买卖公平,和族睦邻,开启了客家历史的新纪元。

程旼的善行美德扬名遐迩,当地官府上报朝廷,当时的南齐高帝要诏程旼上京履职,而程旼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婉言推辞,一颗平净的心坚守在崇山峻岭,为父老乡亲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程旼德隆望尊,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留下的思想与生命的精神瑰宝,已成为世世代代人们记忆深处的珍藏,“德化万民仁化土,至今人爱说程旼”。

后花园迷蒙的空气弥漫着雨水和泥土糅合的清芬,像是回馈早些时候甘霖的滋润。我的目光久久在水波不兴的“程源井”里凝视,那静止的气息仿佛透着当年云淡风轻的清辉。虽然没有俯身去汲饮那清澈的井水,味蕾中却有泉水的甘甜。饮水思源,思想在感恩中升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以德化人”,春风化雨,一人而启天下,恩泽后人,程乡有福,梅州有福。

如今,“开拓创新,崇文重教,公平正义”的客家精神已深深地根植在梅州大地薪传不息。官窝里古远的袅袅炊烟已经暗淡湮灭,可那面带着先辈体温的旌旗仍然飘扬在人们心中。作为客家第一村,客属家园的文化图腾,官窝里依然在焕发出滂沱的生命,精神丰碑上不凋的青翠折射出的是悠悠客家情,巍巍客家魂。

第二篇:镌刻在大地的不朽史诗

镌刻在大地的不朽史诗

——中铁八局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纪实

本报记者 刘宝库 曹 宁

和谐号动车从成都站开出,转瞬间提高了速度,风一般掠过川西平原,像拖曳彩虹直奔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奔向风光秀美的青城山,在蜀中大地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

这条铁路并不长,不足70公里。但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却是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条铁路是“5.12”地震后第一个灾后重建项目,是我国第一条市域铁路,是建设速度最快的铁路,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

动车在铁路线上飞驰,鸣响风笛。风笛悠悠,回荡在天际,回荡在历史深处,唱响不朽的英雄史诗。

帷幕拉开,打破常规,跑步进场(小标题)

2008年5月28日,“5.12”汶川大地震后的16天。成都街头还笼罩在抗震救灾的紧张气氛中。成都市政府的一间会议室里,铁道部和成都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推进成都市铁路建设的协议》,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出席了签字仪式。这就是加快成都市铁路建设,共同建设成都至都江堰快速铁路以及成都新客站、成都货车外绕线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协议。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说:“建设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是四川省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重大项目,要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项目来抓,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带动和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帷幕拉开,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一切都突出了“快”,部省协议签订后的10天,设计部门就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过去要一年才能完成的野外定测和初步设计,2个月就完成了。

6月10日,铁道部下发《关于授权成都铁路局为成都至都江堰铁路项目铁道部出资者代表的通知》;6月20日,铁道部印发《关于新建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方案审查会议纪要》,对主要线路方案、技术标准、设计原则、重点工程方案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达成共识;6月26日,在铁路宾馆三楼会议室召开成都市域公司筹备组及成昆货车外绕线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有关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10月25日,中铁八局中标新建铁路成都至都江堰站前Ⅰ标工程。成都至都江堰站前Ⅰ标工程总造价28.8亿元,工期15个月,起自成都站,经成都西环线,至金牛、犀浦、红光、郫县东、郫县到郫县西,全长29.6公里,在犀浦与地铁二号线同站换乘。整条铁路要求在2010年5月通车。

10月28日,集团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就集团新近中标的这项重大工程进行动员部署,强调要打破常规,跑步进场!

11月6日,中铁八局集团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完成驻地见者工作,正式进场办公。

11月15日,中铁八局集团成都至都江堰站前Ⅰ标工程正式开工。

“成灌精神”鼓舞他们初战取胜(小标题)

因这条铁路是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一个项目,其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开始立项,便有一种精神贯穿始终,这就是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成灌精神!

成灌精神深深扎根在成都市域公司心中。为确保征地拆迁进度,市域公司紧密依靠成都市政府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加强施工协调。为确保工程施工图供给,公司和设计院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工程全面开工后,市域公司坚持以现场标准化管理为重点,以安全质量为主线,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努力建设精品工程,确保又快又好完成建设任务。

成灌精神也深深地铭刻在中铁八局广大参建者心中。12月10日,集团公司董事长曹义、副总经理李俊在项目经理部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成灌线各个项目部进行了逐个检查。董事长曹义提出在成灌铁路建设中,要“更高、更快、更紧、更远、更大、更近”的响亮口号,在参建人员胸中燃起一团烈火,恨不能立马冲向铁路建设的战场,冲向辉煌的胜利。

12月5日,集团公司总经理杨峰、副总经理李俊对成灌铁路开工情况进行了沿线检查,要求局项目经理部和各承建单位必须以超常规手段迅速展开施工,提出“连续作战、不怕疲劳、见缝插针、精雕细凿”16字方针,优质高效建好成灌铁路。

总经理杨峰气势朗声说:“成灌铁路是全国人民拭目以待的国家重点工程,我局担此重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我局生死攸关的大事,必须拿出大无畏的铁军精神,苦干、实干、拼命干。离弦之箭,绝无退路可言,要为八局的荣誉而战,为八局的明天而战!”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徐敦美的讲话充满激情:“成灌铁路的修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我局展示实力、展现风采的绝好时机,全体参战人员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打好这场硬仗,让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满意,让路局和直管的各级领导满意,最终为人民交出满意的优质工程。各参建单位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在成灌线上打响2009年全局几大战役的第一炮!”

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广大的建设者就像勇猛的战士,从战壕中跃起,呐喊着扑向一个又一个的高地。

在这条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中铁八局集团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紧张扎实有序地稳健推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灌铁路的粮草就是建设梁场,为铁路建设提供所需的箱梁。这是一份时间表,从中可以看出箱梁在建设中的重要性:2008年10月29日进场;2008年11月18日破土动工;2009年1月21日浇灌第一榀箱梁;3月至4月完成各种取证;确保4月箱梁开始铺架;6、7、8月全面开始规模生产,2009年9月20完成全部生产任务。

现场制梁,场地是关键。

根据实际生产任务情况,经过实地调查选址,确定了金牛梁场和郫县梁场。10月底,当项目部先头部队来到施工场地时,才发现,两个梁场的生产用地是三家房地产公司的商业地,四方都用高高的围墙围着。里面不但还有一个破旧的砂石场,还有很多名贵树木植物和一片片在冷风中飘摇的杂草。

门卫把所有想进去的人拦在外面。

时间不等人。桥梁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长岭、集团公司项目经理部副经理黄玉祥、公司工会主席、项目经理邹俊和常务副经理朱江、支部书记许平川,经过简单的商量后,便开始了和场地地主的接触。在郫县政府部门、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协调下,得以进入场地,开始建场。

2009年1月21日,在郫县梁场施工现场,第一榀箱梁开始灌造。经过短短60余天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第一榀箱梁灌造成功!2009年4月16日下午,为成灌铁路生产的第一块轨道板成功脱模。这块于4月14日上午11时灌注的轨道板,经过养护等工序后,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以光洁精致的实体呈现在人们面前。

8月3日,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斌、副总经理刘云开、总工周立新来到成灌铁路轨道板生产现场,对轨道板生产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刘云开副总经理对轨道板场在不长的时间里,通过提高生产者工艺技术,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等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了轨道板的质量,进行了高度赞扬。

手电点点,工人们在微弱的光线下进餐(小标题)

成灌铁路建设工期紧,在铁路建设史上从未有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建设高标准的铁路,更要注重质量,坚持样板引路。

他们把技术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以现场管理为载体,通过加强过程监控,强化全体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落实作业标准和规范技术管理规程,促使技术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重点抓好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落实逐级负责制;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夯实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考核落实机制。

在施工组织设计上,各项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程序编制、上级审批,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过程中加强监督,优化修改完善,确保施工组织、方案可行并力争最佳。

同时,他们还严格组织参加各级技术交底,开工之初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参加由主业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让参建技术人员了解设计意图、施工中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针对各分项工程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进行技术交底。各项目严格执行逐级交底制度,各项技术交底交到作业层,让作业人员知道怎么做,如何做,并在过程中加强督督查、指导。

项目经理部的员工在谈到这个工程时很有感触,“我们都干了这么多年的工程,像这样紧张的工期还是第一次碰到。自进了工地,就从未放过假,包括春节都一直坚守在现场。上级要求我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精雕细琢、见缝插针’,我们严格执行,只要能将钻机摆下,有作业面,就要将机械设备开进去,进行分分秒秒地争夺。”

他们每道工序都不敢有丝毫马虎,而是先做试验点,达到标准后再全面推行。他们在郫县高架桥进行防撞墙施工时,先做了一段50多米的防撞墙试验点。防撞墙的作用是在列车万一脱轨时起导向作用,并分隔与电缆槽的空间。为给四川人民奉献一条内实外美的铁路,他们将相关人员召集到现场,对这段防撞墙进行了详细的讲评,当众推倒。这一举动,起到强烈的警示作用。

电缆槽盖板宽40厘米,长90厘米,厚度3公分。按照设计图,上面有许多凸起的圆点,有点像足球鞋底的圆钉,每个圆点直径1厘米。他们先试做了几块,但观感度并不好,将来铺设后,多少会影响铁路的外观。他们便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请到现场,建议改成每个圆点直径3公分,间隔5公分,盖板中央加路徽。这个提议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盖板做好后,显得十分漂亮大气,铺设后给铁路增添了些许神韵。

12月12日,国家工程院院士、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视察成灌铁路,对中铁八局施工的沟槽、电缆槽盖板、桥面挂板、声屏障等一系列桥面系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样的桥面系工程,这样的电缆沟槽、盖板是我见过的高速铁路做得最好的”。

成灌铁路的工期十分紧张,已经到了恨不能以小时来计算。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施工组织就成为必然。犀浦站是同台换乘车站,使用功能上就决定了主体结构的复杂,最为关键的三柱钢架墩宽度达53米。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正常施工程序下,先浇筑横梁,再架设箱梁。而这样的钢架墩在犀浦就有15个。工程量无疑是巨大的。

经理部总工李忠生是4月底看到三柱钢架墩设计图纸的,当时心里就忽悠地一沉,这样的大家伙,这样复杂的程序,按照正常的施工程序,无论任何也完不成,必须在施工组织上想办法。他和施工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研究,决定打破常规,优化工序,采取分段浇筑横梁,上面架单片箱梁,最后进行合龙。

科学的施工组织,可以提高效率。仅就这一项改革,就抢回了2个月的工期,为确保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带出了钢铁的队伍。

2009年6月,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去市域公司开会,会议结束已是午夜。他们连夜赶回,偶尔一辆汽车驰过,尾灯在阒无人迹的路上划过,宛若流星。路过正在施工的犀浦站高架桥时,高架梁在远处射来的灯光背景下,呈现伟岸的剪影。上面没有灯光,似已睡着一般。

坐在汽车上的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项目经理赵双林望着高架梁,一下警觉起来问:“上面这样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李忠生肯定地回答:“不会有任何问题!”赵双林还是不放心:“打电话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忠生用手机给施工负责人打了个电话后,告诉赵双林说:“问清楚了,工人正在换班吃饭。”

赵双林停下车,钻出汽车,领着车内几个人上了高架梁,看见梁上漆黑一片,黑暗中手电光点点,宛若繁星。工人们带着安全头盔,蹲在地上,手捧盒饭,在手电光下,正狼吞虎咽地进餐。

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环境,怎能不令人感动!施工负责人走过来,向赵双林汇报,因架桥机用电使用发电机,功率相当大,耗油多。职工吃饭时就将发电机停了,以节省油耗。

赵双林想对工人说点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拍拍一个工人的肩膀,领着几个人朝梯子缓步走去。他刚踏下几级阶梯时,发电机被发动了,发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深夜显得分外响亮,高架梁上的灯光刷地全亮了,如同白昼。工人们立刻各就各位,紧张作业继续开始了。

全部付出,镌刻了一段不朽史诗(小标题)

在紧张的施工期间,项目经理部工作重心下沉,所有人的精力全部都扑到了施工现场。“白天一把锁,夜晚一盏灯”,是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白天全部下现场,晚上回来在办公室里做内业。

然而,即使这样的工作规律到了联调联试时也无法保持了。联调联试是从3月下旬开始的,从这时起,他们全力以赴确保联调联试的成功。每天7时,他们就添乘试运转的动车,带回轨检数据,还要处理本标段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

这时的成灌铁路尚未完全封闭,为确保安全,他们撒下全部人马,在增建二线地段,每50米1人进行值守,防止闲杂人上线路。为确保清人彻底,他们还派人每个区间两头相向行进。有时早上3、4时就已起床,早餐就在线路上吃,所谓的早餐,就是面包和矿泉水。项目经理部党工委副书记、副经理马超回忆当时的经历说:“虽然已进入3月末,但天未亮时还是相当冷的。我们啃着干面包,喝矿泉水。冰冷的矿泉水下肚,真是透心凉。但为了我们付出所有心血的成灌铁路顺利开通,我们愿意进行这样的付出。” 愿意付出,多么朴实的话语。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最深刻的内容。项目经理部总工李忠生老家在河北唐山,4岁时经历了1976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地震,当时惨烈的画面深深地印刻脑海里。当他听到这条铁路是四川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时,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工程里。自来到这里,他就再没有回唐山老家,看望在唐山地震时倾注自己的全部来呵护儿子的老母亲。他说:“我很想回去看看,母亲毕竟年事已高,但现在不行,等这条铁路建成后,一定回去好好陪她老人家几天。”

有了这样的热血男儿,有了这样将自己全部都交给四川人民的铁路建设者,无论建设标准多高都会达到,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将它踩在脚底。这条铁路在选线上突破了国际惯例。按照国际上通行标准,时速200公里的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2000米,国内还从没有在这样条件下架梁成功的先例。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箱梁实施预制架设的最小曲线半径为600米,为确保施工万无一失,他们专门请厂家来到现场考察,针对这种小曲线半径架设预制箱梁情况专门研制了架桥机。

在这样小的曲线半径上,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不规则梁缝最大可达70公分,而普通梁仅允许10公分。为克服困难,他们积极进行科技攻关,在梁的顶板上预留钢筋,进行二次接长,克服了梁缝过大的难题。

为使这条铁路具有现代美感,并成为能与四川秀美的山河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设计人员专门为一些地段设计了禾型墩。这样的梁墩需要专门钢模,是国内客运专线建设中的第一次。因此,他们请厂家专门设计生产,保证了施工需求。

在他们承建的标段中还创造了这样几个首次: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仅为600米,在曲线半径600米的高架桥上设无砟轨道在国内外均属首次;犀浦站为地铁与铁路同台换乘车站,而且设在高架桥上,在高架桥上设铁路与地铁同台换乘站在国内属首次;金牛、犀浦、红光、郫县东、郫县5个无配线标准站均为站桥合建,站台梁、雨棚柱及铁路正线梁同墩在国内为首次;这个标段的无砟轨道全部为预应力单元板,承轨台全部设凸台,并在预制时设置曲线调高及外矢距横移,国内外均属首次。

为确保工程能按期完成,他们的投入很大。仅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车就投入了7台。李忠生当时想增加1台,就跑到集团公司去争取。集团公司一位总工说:“你们知足吧,这样的搅拌车全集团才12台呢,你们已经弄去了一多半,还想啥?”李忠生只能嘿嘿笑着返回工地。

中铁八局许多职工的家就在成都,按说这是在家门口施工,回家应该方便了。但由于工期催人,他们反而是咫尺天涯,根本没时间回家。

二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金钟家里就为此闹出很大的误会。工地距他的家仅有15分钟的车程,就是这么近的距离,他都抽不出一点时间回去看看。妻子十分不理解,更不理解这条铁路的特点,夫妻产生了矛盾。支部书记李忠贵为此做了多次工作,并请金钟的妻子来工地,看看丈夫是怎样工作的。妻子来到工地,看到丈夫的工作状态后,便消除了误会。一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妻子为丈夫专门熬了鸡汤,拎着坐出租车来到工地。告诉丈夫工作要干,身体也要注意。

金钟的后顾之忧解除了,他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工地上。

一项目部总工黄洪盛为了赶工期推迟婚礼,二项目部副总工刘长安为了处理技术上的事,硬是没见远道而来的准岳父母„„类似的事情在中铁八局数千参建员工当中数不胜数。

有一首赞颂“成灌精神”的小诗这样写道:“当我们怀着崇敬仰望巍然屹立的铁路桥/追寻铁路建设者的足迹/似乎还能看到/栉风沐雨、夜以继日的动人画面/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专注神情/共克时艰、坚忍不拔的执著信念„„”

成灌铁路像丰碑,矗立在川西大地,纪录着建设者的风采;像镌刻在大地上的史诗,无声地吟诵着建设者的奋斗,建设者的付出!

第三篇:祖国时刻在变化

祖国时刻在变化

吴村学区

镇南完小

周俊帅

时间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迎来了六十岁的生日。回顾这六十年,我们国家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单从吃的食物来说吧!

听奶奶说,爸爸出生时刚刚建国,食物紧缺,经常吃不饱,饿得大人孩子都面黄肌瘦。爸爸兄弟姐妹多,还差点把爸爸送人来换粮食。当时,一家人都是吃红薯,高粱米,麦子皮馍馍。春天更是缺粮的季节,榆钱长出来就被采下当成了桌上的“美食”。平时很少能吃到馒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还不能管够,爸爸和叔叔们常偷出冻得硬邦邦的馒头躲在门后啃,那时才觉得美呢﹗三伯在外村上初中,过星期走到村口,就在村口坐一会儿,不愿进家门,因为家里没吃的,怕大人因为自己回来而让弟弟妹妹们挨饿了。

我的父辈们小时候没有赶上好日子,轮到我们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一辈们,日子就一天天好起来了。爸爸说,我一出生就分了口粮,家人一下子好像敢吃了,奶奶一直说:“吃吧﹗吃吧﹗以后就能吃饱饭了。”随后,我家有了承包地,一大家人也分了家,我家的日子更好了,天天能吃上白面馒头。记得我五岁时生病了,爸爸还给我买糖吃,出门时回来又买来了苹果,那时候真高兴。上学了,五叔在村里供销社上班,我去买本子,五叔就给我装订起来,直接就能用,我为此也自豪了好几年,﹙以前我们上学时没有现成的本子,都是先买白纸,回家父母帮忙剪开,再用线缝起来才能用。﹚

轮到儿子这一代,真是掉进了蜜罐里,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饺子,如今已成了家常便饭,肉食也是不断吃,水果蔬菜想吃什么就去买,即使冬天什么新鲜的也能随时买到,因为各地都种着大棚,什么季节都能买到随心的水果蔬菜。去年冬天,儿子生病了,想吃西瓜和草莓,不一会儿,他爸爸就买回来了一大堆。

奶奶今年91岁了,以前什么苦都吃过,现在日子好了,奶奶的生活更是比别的老人好,爸爸说:“以前我兄弟姐妹多,娘吃了很多苦,有什么吃的都让我们吃,自己舍不得吃,现在我们要让娘吃的好些,过的舒心些,舒舒服服的渡过她的晚年。”因此,大家都照顾的奶奶非常周到,大伯都72岁了,也一天没少照顾奶奶。我作为孙女一有空就去看奶奶,给她买最爱吃的猪蹄、西瓜。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告诉我奶奶想吃排骨,我赶紧买来排骨给奶奶炖,等端到她床前时,奶奶看着还冒着热气的排骨说:“我看着就不愿吃。”爸爸便翻起了老黄历:“娘,趁热吃吧,那些年想吃也没钱买,吃都吃不饱,哪敢想有肉吃呢!······”爸爸还没说完,奶奶的泪就流下来了:“别说了,一提到过去挨饿,我就心酸。”边说着擦了擦眼泪,把碗接了过去。

就如奶奶以前总教我们唱的《东方红》一样,中国解放,全靠毛泽东主席这一大救星为我们谋幸福。把改革之风吹向祖国各地的是我们的邓小平主席,是他让我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天,我们的胡锦涛主席带领我们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相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祖国的明天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指导教师(王平立)

第四篇:纪实 镌刻在风雪边关的忠诚誓言

镌刻在风雪边关的忠诚誓言

——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北极乡边防派出所爱民固边纪事

岳邦才 高学德

本报与公安部边防局政治部合办的《爱民固边新篇》专栏开设两年多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今年,《爱民固边新篇》专栏将继续开办,以通讯、特写的形式反映公安边防部队在推进爱民固边战略中的新举措、新成就、新风貌,展示公安边防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感人事迹,欢迎读者朋友踊跃赐稿。

——编者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乡,是祖国的北极点,素有“神州北极”、“天涯北角”之称,年最低气温零下53摄氏度,一年内无霜期仅有86天。

就是在这样的高寒禁区,常年驻守在这里的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北极乡边防派出所10名官兵,克服环境恶劣、辖区分散等困难,倾心解民忧化民难,把爱民固边的忠诚誓言镌刻在170多公里的风雪边关上,赢得了驻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民服务无盲区 2006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漠河县政府送给北红村的40头“扶贫”黄牛,在距离北红村5公里处走失了12头。由于担心黄牛会越境至江对岸的俄罗斯,北红村村民情急之下向派出所报警求援。驻村警官王强和王频频立即冒着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登上江面寻找。

“那天晚上的风像刀子一样,他俩硬是将牛一头一头地找到并交到我们手中。当后半夜找到最后一头带崽母牛时,牛已经冻得趴在雪地里无法动弹。而此时的王强也饥寒交迫,瘫倒在雪地里。当村里的年轻人把他抬回村委会后发现,他的鞋袜已经粘在脚上脱不下来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北红村王春老人眼含热泪。“可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疼得近乎休克的王强却还在不断地对周围的人说:‘不用管我,快搭架子,把牛抬回来。’你说这么年轻的孩子,他在那样的时候还惦记着我们的黄牛!人家为咱们老百姓敢舍命,咱们也要给人家掏心窝子!”

在村委会里,百姓们把王强的脚揣在怀里,轮番上阵给他搓脚,还给他端来热腾腾的姜汤,终于使他转危为安。“危急时刻,他们就像北极光一样闪耀在冰天雪地里,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温暖着我们被冻僵的心„„”这是北极中心小学的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朗诵的赞美边防派出所警察叔叔们的诗句。

在一个风雪呼啸的深夜,一辆载着27名学生的客车冲下公路,卡在大树中间,孩子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边防派出所警官高军峰和赵鲁杰,闻讯后迅速组织车辆从沟里往外拖客车。突然,连接两辆车的钢丝绳“啪”的一声绷断了,猛地抽在高军峰脸上。瞬间,鲜血便从他的脸上一个长长的口子中流出来„„

爱民工作实打实

北极边防派出所守护的边境线长173公里,辖区面积2380平方公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倍多,可10名官兵却创造了8年无案件的骄人成绩。

北极乡副乡长赖春霞这样描述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外出时,房门根本不上锁,只用竹筷子或小木棍往门鼻上一别就走„„”

她的话真实而有依据,可官兵们为此付出的辛酸却鲜为人知。北极乡虽然地偏人稀,但社会治安状况却异常复杂。每年3月的国际汽车拉力赛、6月的北极光节、8月的都柿果采摘期,这里都会云集数万人,是治安防范的高风险期。每年这些时候,官兵们就扛上行李,背着粮食,拎着煤气罐,或上山或下江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游客上山官兵跟着,游客下河官兵护航。即使他们游遍了玩累了睡下了,官兵警惕的眼睛也照样为他们巡逻看护。

8年来,北极乡承办的数百次重大旅游活动,没有发生一起盗抢和重大治安事故。有一位经常来参加活动的游客形象地说:“官兵们的工作就像北极的神奇极昼一样,24小时照亮着每一个角落。” 由于地处高寒禁区,信息闭塞,北极乡群众普遍收入不高,许多人生活比较困难。派出所官兵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在守边固防的同时,着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和驻地经济发展。

北极乡身患股骨头坏死病的村民薛金忠,险些因贫困走上绝路。为了让他尽快摆脱贫困,官兵们给他支招出“点子”:靠景区搞旅游是致富首选!随后,官兵们自掏腰包帮助薛家建起了家庭旅馆,还请来专业人员为“薛家客栈”进行设计装潢。旅店开业后,薛家每年收入都在上万元。近年来,北极生态风景区新设景点不断增多,新老景点之间距离越来越远,给游客和在景区工作的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树立景区的发展品牌,派出所配合旅游风景区开通了“求助热线”,还在位置偏远、无法使用手机和固定电话的两个景区村屯设立了“解困电台”,承担起景区社会救援任务。

北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主任谢连福指着游客留言本上一条条赞美派出所官兵的留言说:“我们能被评为‘AAA级旅游区’,派出所官兵立了大功。他们是我们景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发布时间: 2008-02-22 06:20)2 3 第 页

第五篇:镌刻在锦绣大地上-农业综合开发讲话

镌刻在锦绣大地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建国谈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突破和过去取得的经验成就

以推进现代农业为目标谋划长远发展

王建国主任说,改革开放30年是历程碑,也是新起点。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始终把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政策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条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项目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0周年。20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历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农业综合开发今天取得的巨大成果。回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历程,虽然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和欣慰,但也深感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重道远。谈起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建国对今后工作有许多创新思路。

王建国主任说,目前国家农发办正在组织学习和讨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边学习边思考,进一步理清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工作重点。从总体上看,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定要按照《决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来思考和谋划农业综合开发的长远发展。

始终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应对当前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我们国家之所以显得比较从容,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连续五年丰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在财政支农投入中,农业综合开发是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系最紧密、作用最直接的一项投入,不管任何时候都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绷紧。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全力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在存量资金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基础上,每年要将中央财政新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大部分用于粮食主产区,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投入力度,支持其打造粮食生产核心产区,不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条件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根本措施,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耕地、水源进行改造,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长期以来,农业综合开发致力于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抓住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综合开发是改造中低产田的主角,越来越被领导肯定和社会认可。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千方百计增加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扩大中低产田改造规模,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投资标准,坚持土地集中连片治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努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增效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同时也为有条件地方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继续选择改造中低产田急需、投入少、见效快的中型灌区,加快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灌溉水源条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有了高标准农田和良好的灌溉条件,才能真正做到“藏粮于田”,才能对粮食作物种植或其他农产品作物种植进行有效调节,才能实现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平衡。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些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做了大量工作。从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看,农业综合开发也占了大头。但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总的看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农业综合开发要引导农业综合开发种养、加工、流通设施建设项目向优势产区聚集。重点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油料、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加大支持畜牧业规模化饲养。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协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又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国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既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又注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既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又严格保护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有力地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具体而言,一要在项目区内逐步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扶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等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节能等节约型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二要继续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生态屏障。三要以西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坝上地区等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围绕土地沙化治理、小流域治理和草原建设等内容,加大生态综合治理的力度。四要搞好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长江黄河中上游和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等部门生态项目建设。五要探索支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项目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出“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条件。

因而,农业综合开发除了通过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帮助种粮农民直接提高农田耕作收益以及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的常规途径之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农民增收:一是对以粮食、油料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包括养殖)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帮助粮食核心产区拉长粮食生产的产业链,帮助粮食主产区提升粮食生产的附加值,不要让种粮农民吃亏。二是既要扶大扶强民营龙头企业,也要注重扶持经营机制活、安排就业人员多、经济效益好的乡村集体企业。三是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土地治理两类项目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让农民从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要实行深度开发,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代耕”种田大户和“代耕”企业的新形势,探索和鼓励由种田大户和企业直接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优先予以扶持。

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政策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如何将农业综合开发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王建国主任说,关键在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方式、改进管理模式。一是从2009年起,取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偿投入,进一步完善贷款贴息和无偿补助扶持方式,着力加大贴息力度,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等。二是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通过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在存量资金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提高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比例的基础上,每年将中央财政新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70%以上用于粮食主产区,重点支持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稳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继续探索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类资金整合平台,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五是在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的同时,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做到奖优罚劣,保证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王建国主任说,如何评价20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作用和成效?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给予了一系列评价。这些评价,既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战线上同志们的极大鼓舞。它会激励我们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向新的高峰不懈攀登。

温家宝总理2001年7月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2007年6月召开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各地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农业科技示范的样板、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

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988年,农业综合开发之初,范围仅涉及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11个省(区)的746个县和国有农牧场,到2007年,开发范围已扩展到全国31个省(区、市)、3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的1916个县(市、区、旗,以下统称县)和220个国有农(牧、林)场,开发县数约占全国总县数的三分之二。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也从1988年的5.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3年),以提高粮棉油肉等大宗农产品产量为主要目标。这一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中低产田和适量开垦宜农荒地。

第二阶段(1994—1998年),将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稳步增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统一起来。这一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在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适量开垦宜农荒地、提高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搞活多种经营,发展养殖业,加大对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以龙头项目带动农产品的系列开发,把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1999年以来)。这一时期,农业综合开发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实行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甚至不开荒,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由以往追求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此后,根据农业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对“两个转变”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延伸,提出了“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即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四项主要成效

每年新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每亩增产粮食200-300斤,亩均增加收入约250元,约3000万农民从中受益。每年新建产业化项目直接带动受益农民约2200万人,年人均纯收入比项目实施前增加500元左右。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1988-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5.3亿亩,建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26个,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85亿亩,新增和改善农田除涝面积2.13亿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94.37亿公斤、棉花生产能力17.19亿公斤、油料生产能力44.79亿公斤、糖料生产能力264.2亿公斤,为推动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为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创造基础条件同时,还在土地治理项目中安排适当比例财政资金,专门用于对农民购置的农业机械、配套机具进行补贴,靠发展机械化带动规模化经营。近年来,每年新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每亩增产粮食200-300斤,亩均增加收入约250元,约3000万农民从中受益。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综合开发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对龙头企业、种养业及流通设施的扶持,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明显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每年新建产业化项目直接带动受益农民约2200万人,年人均纯收入比项目实施前增加500元左右。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开发科技含量,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在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以及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技术。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和现代化示范项目。这些“点面结合”的措施,既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又为普遍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五个显著特色

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既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又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

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赠款等外资。1988-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989.24亿元,引导和带动其他资金投入2204.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资金765.36亿元,银行贷款及农民自筹资金1438.81亿元。这种投入方式,既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又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有效使用。

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从2004年起,每年将新增中央财政资金的80%以上安排用于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同时,鼓励各省(区、市)适当集中资金,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的扶持力度。2005-2007年24个重点县共投入各类开发资金14.66亿元,建成了299万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2007年全省24个重点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06.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9.4%,比上年增产13.8亿公斤,占全省新增粮食产量的72.6%。

坚持规模开发和综合开发。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时,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措施、水利措施、科技措施综合运用,重点建设和改造小型水库、拦河坝、塘坝、排灌站、机电井等水源工程、农田灌排水渠道等,推广节水技术,着力解决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不断创新开发机制。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围绕“三农”和财政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开发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完善统筹开发机制。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类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类资金整合平台,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改革和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有无偿扶持、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三是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完善多部门共同协商和参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共同凝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力量。

实行严格的资金和项目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奖优罚劣的资金分配办法,按照各地基础资源状况和工作质量优劣分配中央财政资金;推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及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管理上,建立严格的专家评审立项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央有关部门普遍认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管理最为严格、投入效益最明显的专项支农资金之一。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交口称誉,衷心支持。

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连续出台的五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对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几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视察,并就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作了重要指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中央有关部门普遍认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管理最为严格、投入效益最明显的专项支农资金之一。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交口称誉,衷心支持。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征途上,必将开出一片新天地。

下载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镌刻在时间里的记忆作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刻在心上的记忆作文(全文5篇)

    刻在心上的记忆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在心上的记......

    篆刻在岁月深处的记忆_高一作文

    篆刻在岁月深处的记忆_高一作文 在消逝的时光里,我伏笔记录着走过的每一道风景,记录着遇见的每一个人!——题记20xx零落的记忆,如弦音一泻千里。思念的帷幔被无情的掀起,篆刻在岁......

    刻在我记忆中的遗憾作文800字

    刻在我记忆中的遗憾作文800字 刻在我记忆中的遗憾作文800字大庆十九中初一(2)班 吴琚在我的记忆里中,许多事情都像是海洋里的沙子一样被带走了,但是有那么一件遗憾的事情却像海......

    党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新时代

    党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新时代同志们:在人类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没有几个黄金时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伟大时代;在X的历史上,更没有几个黄金时代......

    情书-镌刻在旧木课桌上的初吻[5篇材料]

    上了大学以后,天的颜色好像都变得比以前蓝了。宿舍的窗外是长满银杏树的街道,早上会有好多金色的叶子落在阳台上。那时候,我十八岁,是一个喜欢银杏树、喜欢蓝裙子、经常坐在阳台......

    在开家长会这段时间里

    今天,我们学校在下午2点半召开了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坐在一起沟通一下,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老师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告诉家长。并且分析一下考卷。 由于妈妈工作忙,这......

    在时间里绽放美文摘抄

    我们总是无比渴望老在时间之后,最好像黄山顶上的青松,历经无数的风吹雨打依然不改旧颜。年轻意味着健康,标志着活力,暗示着鹏程万里,那是一种多么舒爽的境界。仔细想来,一个人要老......

    我们都是时间里的旅人人生哲理

    今年四月份,妈妈刚好五十岁了。按照她们医院的规定,五十岁的女职工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虽然很早之前妈妈的工作就很清闲了,一个星期几乎只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去单位,可真正退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