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通史》有感
读《中国通史》王红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史神话传说、古史传说、汉后神话传说等到近代1949年,作者从部族领袖、图腾祭祀、宗教神话、朝代更迭、帝位变动、农牧发展为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阐述。中国的历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唯一没有历史断代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这是值得骄傲自豪的。追溯三皇五帝的古史神话传说,着笔于伟大无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中国通史》语言生动流畅,旁征博引皆为历史大家巨匠所著,详实有据,读之如六月怡冰、冬月抱炉,心旷神怡、九天之翔非不读者所能体会。不读史不如案牍白丁、不通史不知国家兴衰,古语《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书重要可见一斑。
全书其实是在一个一个的故事、战争、历史人物中展开的,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朝代更迭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其实这和中国的另一部史书《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附二十四史书名《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清史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史书,侧重不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官方语言的历史纪录.为上位者讳是《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特点之一,好多不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不然史官是要掉脑袋的,但也有例外,孔门72贤中的颜回子孙大多为后世史官,其性格古板,不趋迂回,正直刚阿,是为正史史官一股清流。而《中国通史》则是突破了以往的史书模式,叙述的重点已发生转变,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是扩展至这一时期的文化、经济、社会活动、宗教等,不再是单纯的以帝王将相为中心。
在读了少部分《中国通史》我感觉,锐气于胸,和气于心,义气与人,才气于事方为道。
读《中国通史》张亚林
《中国通史》作于吕思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作者当时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哪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的前途作了怎样的推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着重说明了中国历代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两大社会改革思潮:一是儒家(主要指经今文学家)主张“三世”之说,要求从“乱世”经历“小康”而到达“大同”的“太平世”,谋求恢复井田制,平均地权;一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实行盐铁等大工商业官营,管理民间的商业和借贷。法家的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曾经实行,但只收到筹款的结果,没有取得改革社会的成效。西汉末年王莽综合儒法两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结果完全失败,“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们来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
作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而且认为“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这是作者从我国历来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说明我们所以容易接受社会主义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样推行社会主义呢?作者在“实业”一章中,指出农工商三者之中,“农为尤要”,在叙述农业“自粗耕进于精耕的过程”之后,接着检讨“中国农业进化的阻力”,认为主要由于土地私有和小农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农制”,改变生产方式,效法苏俄的集合农场,使用耕作机械,化除农民私见,因为“生活变则思想变,生产的方法变则生活变”。
秦亡后,汉朝迅起。秦在客观上为汉的统一扫清了道路。汉朝对于秦留下的东西是批判的传承的。例如秦是焚书坑儒,而汉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西汉屹立于东亚的时期,雄霸于西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的骎骎东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际成为拥有一切大权的罗马君主。罗马的历史由共和时代转入帝国时代。在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期,西汉的政权逐渐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刘秀出身汉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称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然而,历史总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后,统一的东汉帝国被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代替。同时,世界的另一端罗马帝国已由极盛点逐渐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纪是四大帝国并存时期。此后它们延续的时间虽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发现,历史的发展有多么的相似啊!
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第二篇:读中国通史有感
读中国通史有感
最近公司组织一次看书学习的活动,回想确实很久静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了,而通过看书会收获很多,但是我的性格里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很难集中,而我又非常想学习很多东西,无论做什么或者是听别人说话注意力总是集中不了,尤其是一些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根本没印象,而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又记不住具体的内容,当我去描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描述清楚,不知是我表达能力所致,还是对事情本身不够了解,缺乏思考。总之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我的自信越来越弱,总是被否定,被批评,为什么我总是做错事呢,也许只是因为我是这个团队里最没有地位的,成绩最差的,能力最差的,不,我不相信,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我的弱点恰恰是这些优势无法展现出来,所以导致这种不利状况。所以我更要强大自己,提升自己,在生活中被批评才能使我们更加强大,因为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去忍受一些东西,既然别人批评你,那肯定是有批评之处,我要做的是不要让同样的批评再次出现。以下为我看书心得:
中国通史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部分。昨天晚上主要看的西汉部分,确实刘邦虽然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是刘邦比较谦虚,能笼络贤臣,通过吸取商朝灭亡和秦兴旺的历史教训和经验,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和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古代开始,大到建国立业,小到经商做生意,都知道借鉴前人好的经验和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这个一直沿袭到现在仍在使用,所以有些东西当我们看到正确的一面时,它就真的能够帮助你成功。从历史来看,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君主帝王,必须懂政治,会用政治手腕,而不止是你多么会带兵打仗,韩信、项羽就是很好的例子。提到刘邦不得不说他的老婆吕后,其实吕后也算是女皇帝了,他在刘邦去世后,想方设法得到控制政权,手段狠毒,但是也给老百姓带来不少好处,延续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秦始皇虽然是暴君,但是他的很多东西还是沿袭了下来的,当时能够统一六国,说明他也是有很强的军事才能的,但是统一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听从李斯(崇尚老子的法家),没有真正的将法家运用,只是片面的学习,提出了一系列焚书坑儒,君主立宪制、统一货币等政策,制定很多限制的制度,来迂腐人们的思想,统一人们的思想,害怕有人反他。其实统一人的思想这点没有错,但是他的方式错了,因为只有思想一致了,做起事来会很容易达到共识,少了一些争执,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开早会,举行公司活动,举行统一培训,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为了让大家彼此更加熟悉对方,有统一的认识,就会朝着公司的目标方向向前冲。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耗费相当大的人力修筑长城,真是那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其实他也挺累的,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肯定不希望别人抢走,谁都不甘心,但是思路误导,如果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一片和谐,谁会反对他呢,爱护老百姓而不是压制老百姓,那老百姓会拥护他,反动的人也不会活跃起来,因为没有人支持。所以当人被权利和欲望冲昏头脑时是不清醒的,失去判断的。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当了国君,要什么有什么了,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命,官再大再有能耐最终都要死,而且还没有任何预兆,于是就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当然长生不老之药在纣王的时候就有提到,至今仍然没有,所以无论你现在怎样的活着最终都要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无论我们是怎样的活着都要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不管走在哪里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传递正能量的好心人,还有那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的朋友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有阳光和充满爱。最后还留下了著名秦始皇秦兵马俑,说明了他也想到了会死,而且为自己死后做了很好的准备,追求不死只是一种梦想,一种追求,这个建筑说明了秦始皇计划着虽然不能一直活下去,但是在另一国家要继续自己这种国君的地位和生活,等于说这一切也是为了延续不死所享受的东西,但是在另一个国家他真的可以享受这些吗?从这些历史事件也可以看出是秦始皇的自私害了他,他的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无论什么时候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忘了周围的人,我们只有先去和别人分享了才会有可能得到别人和我们分享的东西,达到共享,这样大家都知道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为什么大海大呢,因为它能接纳百川。
技术部: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第三篇:读《中国通史故事》有感
读《中国通史故事》有感
半年来,我断断续续地把《中国通史故事》读了一遍。在历史普及读物中,这本书知识容量大,不仅文笔优美引人入胜,令人浮想联翩,而且在同类书中很突出、历史真实且思路清晰有条理,这么好的一套书还真是不多见。《中国通史故事》让我的历史知识可增加了许多呢!现在我对中国的历史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瞧:远古、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 北宋辽金、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通史故事》篇篇都很精彩,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也是最后一篇——《百万民军战洪水》这篇文章写出了一场1998年“万里长江”百年不遇的大灾难,所有频道都在播放“发洪水”的节目。倾盆大雨连续下了好几天,居然还威胁到了哈尔滨!但是人们没有倒下,反而站起来与洪水搏斗,最终战胜了洪水。这篇文章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灾难是有多么的可怕,而且也写出了人们对生存的渴望和人们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
第四篇:读中国通史【唐】有感
读中国通史【唐】有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历史最长的王朝,我喜欢看唐朝的叔,因为我喜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时代给我们后代做了极大的贡献,而且电视剧也会拍唐朝这些事,所以我十分喜欢。
先说说唐朝的历史进程吧!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唐,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唐王朝就此诞生,之后统治中国长达290年,其间历经20多位皇帝。唐朝初期,国家逐步统一,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并在唐开元年间进入中国封建前所未的全盛时期。
我最喜欢看李世民这一位世界有名的皇帝,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他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做魏征,唐朝开国以来,战乱不断,李世民都是亲征,杀了他们个片甲不留。
唐朝618~907,中~末期安史之乱、农民起义,唐朝从此一蹶不振…..
第五篇:读中国通史有感800字
读中国通史有感800字
信商经管一支部
通过阅读中国通史,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懵懂的心灵渐渐领悟了以史为镜的道理。
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新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城,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实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说自己“少年时,因没有名师指导,情力、时间浪费甚多,因未得门径,绕掉的圈儿也属不少。”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关于这个问题,吕思勉给出了他的回答: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 中国文化史 下编 中国政治史
1840年来中国发生前所未有之变局。“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虽有感觉而行为调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这话,在绪论中,业已说过了。中国自有信史以来,环境可说未曾大变。北方的游牧民族,凭恃武力,侵人我国的疆城之内是有的,但因其文化较落后,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它还不得不弃其生活方式而从我,所以经过若干年之后,即为我们所同化。当其未被同化之时,因其人数甚少,其暴横和掠夺,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而且为时不能甚久。
先生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深为时人所称道,为我辈之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