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典型材料
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xx市,西接旅游名城xx市,南北与xx县毗邻,西北与新疆xx市相接,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全县辖5镇10乡、74个行政村,总人口14.95万,其中移民8.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5.5%,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07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
瓜州是甘肃省移民安置的重点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安置“两西”建设、疏勒河项目和九甸峡库区移民及外来租地农民8.25万人,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79.7%。今年来,xx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批”和“六个精准”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总体部署,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发展,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彻底转变,确保贫困群众得到有效帮扶,稳定增收,精准脱贫,有力推进了扶贫攻坚进程。
精准对象,解决“扶谁”问题。按照市委“深化双联、精准帮扶、责任到人、限期脱贫”的工作思路及“四个六”的总体要求,xx县把“扶谁”的问题瞄准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象上,先后安排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3000余人深入全县13个农村乡镇、74个行政村,逐村逐户调查产业状况、致贫原因、收入现状等情况,严格执行省、市“五步一公示”(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公开公示)的工作程序,先后开展6轮入户,6轮公示,将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全部列为扶贫对象。同时,对确认扶贫对象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的四级管理网络。全县共识别贫困户7468户、29905人,其中:精准确认的帮扶贫困户4277户、19020人,做到了对象精准。
精准目标,解决“脱贫时序”问题。对照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千名干部深入开展县情民情大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建议、谈想法、话发展,逐村逐组逐户摸清底数、算清基础帐、增收帐和条件帐,区分类别,对全县6个移民乡、33个贫困村、4277名精准帮扶贫困户,自下而上、逐户确定帮扶目标、发展规划。按照xx市提出的移民乡“442”脱贫时序,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实际,确定到2017年,全县13个农村乡镇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其中,老乡镇贫困户2015年实现整体脱贫,移民乡贫困户2015年实现40%脱贫、2016年实现40%脱贫、到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力争突破1万元的奋斗目标。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将贫困户家庭状况、产业发展、干部包抓情况、包抓措施、减贫目标、脱贫时间、产业培育、帮扶责任等以责任书的形式全部“上墙”,实现了精准扶贫“挂图作战”,使贫困户对远景目标和当前扶贫措施做到了“心中有数”。在继续完善县级扶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xx县强农惠农政策汇编、精准扶贫工作典型培育宣传方案和乡村三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完善了精准扶贫挂图攻坚示意图、精准扶贫组织机构示意图、贫困户花名册、精准扶贫帮扶干部花名册、“六落实”责任卡、惠农政策一卡清、乡级三年脱贫规划、村级三年脱贫规划“四个二”(二图二册二卡二规划)的工作规程,确保了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工作的时效性。
精准内容,解决“扶什么”问题。全力推行“321”精准扶贫富民工程(户均养羊30只,人均2亩高效田,户均1人搞劳务),通过引导扩种高效田、发展家庭养殖、庭院林果、手工制作,让农民在产业链、产业带上实现增收,力争到2017年,移民乡建成3000亩日光温室,发展10万亩枸杞,养羊30万只,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3131”增收目标。坚持把加快贫困村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实施的重点,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合理推进,改良土地12.7万亩,乡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住房改造率达到100%、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达到58%以上,力争到2017年实现“4个全覆盖、4个全配套”。特别是针对今年脱贫目标,重点落实五个方面的帮扶内容,一是帮促扩大养殖规模。制定《xx县基础母羊调引实施方案》,组织各级帮扶干部对贫困户脱贫需求进行了详细摸底,计划调引带胎或带羔母羊1.6万只,补助资金1120万元,计划当年脱贫的9212名贫困人口人均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二是着力提升高效产业效益。大力引导贫困户发展枸杞产业,2015年移民乡新增枸杞8500亩,累计达到5万亩,通过专业合作社、经销大户共销售枸杞4700吨,9212名贫困人口年内人均可增加收入650元;
三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把劳务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统一组织贫困群众在本乡或临近乡镇采摘枸杞,全县移民群众参与枸杞采摘人数达到2万人,预计增加枸杞采摘收入1500多万元,移民群众人均可增加收入340元。同时,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利用媒体、短信等形式,发送致富信息、用工信息,动员富余劳力出外务工,至目前,已输转移民群众剩余劳动力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人均可增收650元。四是全力帮促农产品销售。市县乡村紧密配合,切实加大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全县162个专业合作社和800多个大场大户的作用,帮助销售枸杞等农产品,确保了贫困户收入稳定。五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了全县贫困群众一、二类低保提标,基本实现了政府兜底脱贫的目标。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提高至2434元,年人均补助水平增加241元,增长11%。通过以上五个方面措施,预计2015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500元以上,如期完成2015年2035户、9212名贫困户脱贫任务。
精准措施,解决“怎么扶”问题。一是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库,在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县上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县财政将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开发上。二是制定《xx县精准扶贫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办法》,按照“一保底”(户均享受5000元产业补助)、“两公平”(按人、按户公平)、“三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分户保底、统一定向使用)的原则,采取市县财政配套、市县帮扶部门单位帮扶,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为每户贫困户提供5000元精准扶贫帮扶到户产业项目资金,定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枸杞、大枣种植、养殖圈舍修建、基础母羊调引等。三是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上,县财政已按时上缴省财政风险补偿金251万元,争取到位专项贷款5954万元,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贷款需求摸底,正在有序组织实施。四是积极探索实施小额担保基金、产权抵押贷款、光伏扶贫“三步曲”发展战略,助推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业设施产权登记颁证,492户农户、525座日光温室取得《农业设施产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发放产权抵押贷款460万元,形成了“贷款建棚、以棚贷款、靠棚脱贫”的良性循环路子。参照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做法,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0万元,组建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29个,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4亿元,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缺资金难题。县财政注资200万元,开设担保基金专户,结合农村产权登记颁证,按照1:10比例,向贫困户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现已投放基金担保贷款460万元。加快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计划实施温室大棚光伏电站、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通过积极争取已获批25兆瓦光伏份额,该项目已上报省扶贫办,现已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运。五是统筹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为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为每名乡村医生增加村医补助300元,从2015年起,对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16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大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精准保障,解决“谁扶”问题。制定《xx县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x县推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办法(试行)》,《xx县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县上成立了精准扶贫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精准扶贫考核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保障扶贫的鲜明导向。按照“地级干部包片抓组、县级干部包组抓户、科级干部蹲点包户”帮扶原则,科学划分16个片区、113个小组,按照两个“321”模式,将贫困户分解到16名市级干部、563名县级干部、1811名科级干部和801名一般干部头上,建立了片区由市级领导主抓、乡镇由县级领导包挂、村组由县直部门负责、贫困户由干部职工包抓的工作机制。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xx县委常委亲自包抓移民乡,并从县直机关选派39名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到6个移民乡33个移民村挂职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村党组织副书记或副主任。各移民乡也成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设立精准扶贫工作站,强化了组织领导,进一步靠实了主体责任,整合了帮扶力量,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交叉帮扶,帮扶责任实现全覆盖。同时,组建了由市选派挂职干部、市帮扶单位领导干部,县选派挂职干部、县帮扶单位等领导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74个、队员327名,帮助乡村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计划,推进重点帮扶项目落实;
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增收产业;
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等,做到了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反映问题“直通车”,真正发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五员”(宣传员、信息员、技术员、调解员、推销员)、“五队”(民情调查队、政策宣传队、贫困帮扶队、矛盾排查队、技术服务队)的作用。
精准考评,解决“责任落实”问题。制定《xx县扶贫攻坚实绩考核评价办法(试行)》、《xx县扶贫攻坚激励办法(试行)》、《xx县扶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的政治责任、县市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社会各方的共同帮扶责任,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加强对各级帮扶干部的精准考核。签订县委主要领导与22个包片组长、13个乡镇党委书记、17个对口职能部门,包抓组长与包抓副组长,包村领导与包户干部,包户干部与贫困户等7个层面的脱贫目标责任书2万多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精准扶贫专项督查组,健全完善了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的督查制度,重点督查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干部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四个六”是否严格落实,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得到严格落实,扶贫措施和办法是否精准到位,扶贫成效是否鲜明实在,以严格的督查确保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将精准扶贫纳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定户、定人、定时间、定责任。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领导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通过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树立了重中之重的工作导向、奖优罚劣的用人导向、紧抓不放的责任导向、韧性奋斗的作风导向,全力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全面落实。
第二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职责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职责
一、帮扶单位职责。
1.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县、乡(镇)直部门要派驻“四双”帮扶工作队,选派单位优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担任工作队队长、队员,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干部驻村包户(人)的帮扶工作。工作队与原工作岗位脱钩,常驻到村开展帮扶工作,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定期、分批到包保户开展帮扶工作,每年不少于6次。建立作战体系、帮扶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切实履行驻村帮扶工作中领导联村、工作队驻村、干部职工包户责任,实现帮扶村贫困人口包保全覆盖。签订单位与工作队、工作队与村、包户干部与贫困户帮扶责任书,落实帮扶责任人,对工作队“四双”帮扶和干部包户(人)工作进行责任制考核。
2.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按照“三年整体脱贫、五年同步小康、两年巩固提高”的要求,结合所驻村和所包保户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脱贫措施,按照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的时间节点,保证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对村出列、户销号抽查验收达标,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3.积极支持帮扶工作。帮扶单位要将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听取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汇报,深入帮扶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督导和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解决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所驻村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上级支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4.主动关心驻村干部。单位党组织把关心驻村干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驻村工作作为培养、使用干部的重要途径,优先考虑驻村干部在提拔重用、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政治待遇。定期看望、慰问驻村干部,关心身心健康,配备必须的办公设备,解决基本的生活条件,确保驻村干部扎根农村,安心工作。
二、工作队职责。
1.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原则上由2-3人组成,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工作队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工作队实行派出单位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接受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的检查督办、监督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任期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撤离。确需调整,报组织部门、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审批。
2.宣传扶贫政策。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广泛宣传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专项扶贫政策以及教育扶智、转移就业、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等行业扶贫政策,做到政策公开、家喻户晓,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信心,激发内生动力。
3.调查贫困状况。通过“大走访”、“大核查”、“五看五定”活动,进一步摸清贫困村贫困状况、贫困户基本情况,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对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信息化管理。
4.分析致贫原因。结合调查摸底情况,认真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按照“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进行科学分类,建档立卡,为制定脱贫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5.制定脱贫规划。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标准,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逐户研究确定脱贫项目和扶持政策,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和脱贫明白卡。
6.明确帮扶措施。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分类分户明确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精选“五个一批”、“十个到户到人”,做到因村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引进帮扶企业,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动员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领办经济实体,成立亲友协会、扶贫协会,通过土地流转、打工收益等措施,构建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7.协调项目资金。协助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类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信贷扶贫资金、部门对口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和市场融入资金及各类涉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负责到村到户资金的管理、使用,确保项目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到村到户到项目。
8.组织项目实施。全程参与村级项目和到户项目的实施,协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参与项目验收、后续管理的各项工作。
9.完成脱贫任务。负责本单位干部包户工作,组织包户干部向贫困户公开承诺帮扶措施、脱贫年限,张贴脱贫明白卡,分解落实脱贫任务,做到脱贫对象到户到人,确保如期完成减贫目标确保验收合格。
10.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监督等规章制度,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打造素质优良的村组干部队伍。
11.开展“村企共建”。动员和协调帮扶企业进驻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开展技能培训,参与民生工程等途径,多渠道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实现村企互利双赢。
12.兴建合作组织。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因村制宜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规模经营,集约发展。13.开展科技服务。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协调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广科技成果,领办科技基地、培训乡土人才、创办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等工作。
14.调处信访维稳。及时掌握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加强精准扶贫等信访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
15.推广典型做法。重点总结工作队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呈现出的单位包村和干部包户先进做法、取得的效果,在全乡、全县乃至全市以上范围内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
三、包户干部职责。
1.增强致富信心。通过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做到精准识别,不漏一人。
2.加强帮扶协作。包户干部每月到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不少于1次,明白卡张贴上墙,做到建档立卡,不错一档。
3.制定到户规划。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与贫困户商定脱贫路径,有针对性地制定到户到人脱贫规划和脱贫措施,制定帮扶明白卡(明白袋),与贫困户签订帮扶承诺书,做到制定方案,不失一策。
4.协调到户政策。为所包扶的贫困户对接产业发展、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等专项扶贫资金,因户制宜,协调医疗救助、教育扶智、转移培训、社会保障等政策落实到户到人,确保项目支持和政策保障,做到落实政策,不少一户。
5.组织项目实施。协助所包保贫困户按规划项目组织实施,提供手续代办、政策咨询、科技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确保贫困户脱贫项目顺利实施,做到如期脱贫,不落一人,并通过销号验收。
第三篇: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是总书记在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即今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发扬革命精神,改变教育现状,“弘扬长征精神 教育精准扶贫——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重走长征路教育捐赠公益活动”仪式在京启动。
该活动由中国知青联盟经联盟总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同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北京出版发行协会、长征沿途各省市政府驻京办及驻京商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知青联盟与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北京出版发行协会共同组成组委会。以“弘扬长征精神,教育精准扶贫”为主旨,发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传播红色文化和公益慈善精神,全面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育扶贫力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让“互联网+”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
自活动开拔以来,中国教育出版网星品汇爱心团队先后走进湖南蓝山县、广西兴安县等参与扶贫,并捐赠了中教通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星品汇掌上学堂和学生书包,与学校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了当地的真实教育需求,以进一步精准扶助,并把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落在实地。
第四篇: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点
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的部署与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四帮”活动,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大力实施6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夯实贫困村脱贫基础,确保完成2016年脱贫目标任务。
一、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方略
1、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现场会、培训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做到学深悟透,领会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六个精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扶贫攻坚工作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带着感情真扶贫,按时完成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结合调查摸底情况,分门别类制定脱贫计划。落实相关政策的计划,精心组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小额信贷、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精准扶贫计划,并细化方案、完善措施。
3、编制扶贫规划。围绕“五个一批”、“一无、四通、四有”,制定贫困户精准脱贫规划,编制贫困村扶贫规划。由扶贫办牵头,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等部门配合,结合64个贫困村的自身优势、产业特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交通、水利、卫计等相关部门,制定贫困村项目建设规划,把涉农项目、水、电、路、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尽量向贫困村倾斜。对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统筹规划,捆绑集中使用,做到哪里有贫困,资金就投向哪里,让贫困人口精准受益。
二、全面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水平
4、突出产业扶贫。把培育造血功能作为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深入探索“要素合作”模式、“田园+”观光模式、龙头企业建基地带贫困户模式、合作社链带贫困户模式等等,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技术、资金和服务,支持、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花生、养殖、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实现脱贫。扶持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通过上联农科院校、下联种植大户、外联销售加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帮扶贫困村培育2—3个种养加特 色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1—2个特色种养项目。做实朱集镇旺午村鲁花花生制种基地、峪山镇黄湾村光伏发电产业、程河镇常庄村柳编产业、伙牌镇食用菌产业、黄集镇养羊养牛产业等试点项目,推动产业扶贫。
5、强化整村推进。各相关部门,大力向上争取项目,整合全区所有涉农资金,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对照“一无、四有、四通”标准,与“三万”活动、绿满襄州、美丽乡村等相结合,加大贫困村的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贫困村脱贫基础。配套实施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卫生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提高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
6、抓好金融帮扶。联合区农商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襄州区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对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贷款政策,解决贫困户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的金融扶贫难题;为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提供贴息贷款支持。驻村干部帮助贫困户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帮扶贫困户选好金融扶贫项目,提高贫困户的申贷率。
7、注重扶志扶智。加大扶志扶智力度,鼓励贫困群众变被动为主动,释放潜能与活力,树立快脱贫、早脱贫的思 想和干劲,提振脱贫信心。开展花生水稻高产、林果栽植、畜牧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技术要领,为增收提供技术保障。开展“新型农民”、“雨露计划”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项就业创业技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让贫困人口中“两后生”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三、全面夯实精准扶贫基石
8、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在甄别扶贫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扶贫信息档案资料,完善扶贫工作和对象信息采集办法程序,及时回应社会公众质询,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加强镇、村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扶贫信息纳入农村网格化管理,加强镇、村网格员培养管理。
9、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对中央、省、市、区及部门的扶贫资金,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每一分一厘都用在扶贫开发;加强资金审计、检查,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察等监管机制,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运行、项目实施安全。
10、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加大驻村帮扶力度,要求驻村工作队能沉下身心深入扶贫一线,摸清贫困底数,瞄准贫困根源,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帮助贫困群众制定脱贫计划、解决实际困难、发展致富产业。加大工作队监管力度,对工作队下发《扶贫工作纪实簿》,对村下发《工作队签到表》,对户下发了《入户登记表》,对工作队进村入户进行规范,确保工作队能够按要求到岗到位,为群众脱贫服好务、出上力。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队的工作进展和成效,真正让驻村工作队“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11、加强社会扶贫管理。本着“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全区开展企业与贫困村实行“一对一”帮扶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中来。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慈善协会、专业技术人才、志愿者等社会各界,通过爱心捐助、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大社会、大促进格局。
四、全面提高精准扶贫保障能力
12、夯实基层组织。全面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阵地建设、村党组织建设,使村党支部成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坚强堡垒,村支部书记成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领头雁的作用,结合个村实际,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途径,确定致富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与区委组织部联系,结合“雨露计划”,对64个贫困村重点培养“三个人”(培养一名乡村医生,培养一名致富开路人,培养一名村支部后备干部)。
13、加强督查考核。联合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办室、区委组织部等部门,加强对镇(街)、贫困村的督导,督促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如期完成减贫脱贫工作任务;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督导,强化工作队日常工作管理,确保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
14、强化扶贫宣传。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发动广大群众,提高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设精准扶贫专栏,加大对各镇(街)、各部门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全面反映我区扶贫攻坚工作动态和成效,鼓励全区广大干群积极投入合力攻坚、决战贫困的战斗之中。要在中央、省、市媒体推介我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中国兰州网5月12日消息 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暨双联行动考核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省精准扶贫实绩突出的18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县委书记、县长。我市永登县党政领导班子获评优秀,县委书记、县长双双喜获表彰。永登县的这份荣誉是靠什么得来的呢?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永登县武胜驿镇、通远乡、柳树镇、七山乡、坪城乡等双联帮扶村庄,围绕该县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工作思路,追寻这份难得的荣誉背后的故事。明确“扶持谁”提起永登县七山乡长沟村的妇女吴三存,乡亲个个竖起大拇指来夸赞这个顶天立地的女汉子。这位农村妇女,公公常年卧病在床,丈夫因车祸致残,生活均不能自理,家里担子全落在了这位妇女身上。吴三存人穷志不短,十几亩山旱地里“刨”生路,愣是拉扯活了全家老少6口人。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永登县盘穷底、识真贫,确立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工作“八个准”。下乡联扶干部第一步就迈进了吴三存家中,帮扶建设生猪养殖大棚,几十头生猪出栏,头一年就让这位妇女还清了为丈夫治病举借的债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永登县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工作“八个准”,就是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入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有了这八个准,就确保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了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对象群众认可,结果公平公正。按照这个标准,该县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进退机制,对符合脱贫标准的户,严格按照程序,退出贫困户管理;对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的农户,调整时纳入贫困户管理,做到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从而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识贫实,为脱贫攻坚扶真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来自该县的一组最新数据表明,永登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全县减贫13120户、48707人,贫困面下降了1.38%,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6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293人。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87元,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68元,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实现整县脱贫。落实“谁来扶”新一轮双联帮扶活动开展以来,永登县明确主体责任机制、靠实包抓责任机制、强化业务指导机制、落实识别审核机制、巩固长效运行机制、健全督促检查机制6项措施,省、市、县“双联”干部走进农家形成常态,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整合省、市、县“双联”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各方面力量抓扶贫,这当中,该县脱贫乡镇的党委班子是主力,双联干部为干将。永登县通远乡边岭村建设村民聚居点——大砂沟搬迁点新农村,为村民们安新家。该县通远乡党委书记唐文胜一天不落来到工地,从筹建计划到具体施工,每一件大事小事都务求做到心中有数;该县武胜驿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促使古镇旧貌换新颜,重新唤回“武胜驿手抓”的繁华,该镇党委书记赵克勤每天驻守建设工地,为这项工作默默耕耘;该县七山乡地沟村鼓励发展旱砂西瓜、秋覆膜双垄沟播玉米,乡党委书记陈光华每周都要走进这座村庄,农忙的时候,联系熟人帮助群众卖西瓜,全村的老少都认识这位没有架子的“公社书记”。还有卷起被褥主动走进大山的千名驻村工作队员,是他们把热血和汗水无私地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实现“怎么扶”去年,永登县坪城乡长山河村村民李自文老人响应号召养殖了180头羊,今年年头上喜得50只小羊羔,“羊”丁兴旺,一家人高高兴兴建设养殖温棚,当地政府又送来了补贴款3000元钱。李自文老人的老伴儿达德莲说,这是“老天下来的一场及时雨”。这“老天下来的一场及时雨”,其实指的是永登县拿出来的“财政支出投入”。全市待脱贫村庄300多个,永登就占了108个。永登县在经济下滑的当口,顶住压力,毅然决然从财政拿出三分之一来投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为了百姓人家脱贫翻身,永登县舍得拿出这份家底来投入到各项扶贫工作中。他们着力培育壮大苦水玫瑰、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双垄沟播玉米以及鲑鳟鱼、肉羊养殖“八大特色”产业,在优势富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带动下,特色富民产业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实现了贫困村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践行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26%。践行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5年,该县对符合低保条件的9519户、25892人应保尽保;五保对象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率均达到96%。践行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永登县先后完成了龙泉寺镇深沟村,坪城乡高家湾村、横沟村,中堡镇大岭自然村易地搬迁工程;通远乡张坪村、涝池村、边岭村易地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农民群众即将喜迁新居,践行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财政、金融资金的大量投入,是“五个一批”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2015年,永登县共整合落实扶贫项目资金4.87亿元,资金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筹措扶贫资金过程中,永登县还创造性地把农村“五星级文明户”创评与道德信贷工程结合起来,让评出的2700多户“五星级文明户”获得金融机构近1亿元的授信额度,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