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本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语文课本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东星资源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语文课本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从题目入手,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窝囊”一词的理解,总结归纳“窝囊”有两个意思,一是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二是形容人无能、怯懦,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窝囊的意思应该取第二种,即一只无能又怯懦的大老虎,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大老虎一般都是凶猛或威风的动物,为什么题目取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问题的出示引起学生的阅读下去的兴趣。
2.其次,让同学们初读课文,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的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并梳理出概括一件事的方法:即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习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3.最后,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当堂引导学生练写心理活动,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通过问题“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能清楚地回答出“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等表示心情的词语。
【篇二】语文课本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一、走进文本,精心解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阅读的空间。
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关注内容,感悟形式
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据此设计了两个教学过程:1.初读——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指导学生概括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2.细读、深读一一从内容到语言。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教给方法,学习语言
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
全文是按排练前老师提出演“虎”的要求,排练时、演出时临阵指导推动情节发展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设计。
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文中的情境得以再现,学习了如何把表演动作写具体,并为“我”演得如何确定了评判标准。
【篇三】语文课本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阅读的空间。
一、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关注内容,感悟形式
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据此设计了两个教学过程:1.初读——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指导学生概括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2.细读、深读一一从内容到语言。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教给方法,学习语言
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
全文是按排练前老师提出演“虎”的要求,排练时、演出时临阵指导推动情节发展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设计: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文中的情境得以再现,学习了如何把表演动作写具体,并为“我”演得如何确定了评判标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表演节目,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理历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
本课文字兼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
在教授本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把本文归纳为三部分即: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参加演出没有成功、寻找失败根源,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使得文中的情境再现,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表演动作写清楚、写具体,并为“我”到底演的如何做了评判。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本文由于课文篇幅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回答问题偏离了要达到的目标。
在本文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学生不明白的词语,为了节省时间,我都是将意思原汁原味味的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于被动记忆的这些词印象不深刻,效果非常不好。
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在生字的学习中,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预设一些重难点的字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查字典或网上或者其它方法,自己学习字词,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共)
一、走进文本,精心解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阅读的空间。
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关注内容,感悟形式
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据此设计了两个教学过程:1.初读——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指导学生概括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2.细读、深读一一从内容到语言。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教给方法,学习语言
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
全文是按排练前老师提出演“虎”的要求,排练时、演出时临阵指导推动情节发展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设计。
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文中的情境得以再现,学习了如何把表演动作写具体,并为“我”演得如何确定了评判标准。
第三篇:【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优质公开课精彩片段【课堂实录】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片段
师:哪些句子描写了我的心里活动?谁来说一说。
生1: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生2: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师: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生:期待老师发现我,给我一个角色。
师:对,是期待的心情。
师:还有哪些心理描写的句子?
生1: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生2: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生3: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生4: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师:这些句子体现了小作者怎样的心理?
生:自信。
师: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很自信。
生1: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生2:演完时,我……
生3: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师:表演时我的心理是怎样的?
生:紧张,什么都不知道了。
师:到后来呢?
生:我至今还不明白……
师:是啊,我至今还不明白……
第四篇:《小老鼠和大老虎》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不仅在引导反复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挖掘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阅读绘本图书的方法,最后还引导孩子自己续遍故事。课上,我领着孩子们读绘本,从读中引导学生即兴说感受,教师再加以观察的提示和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感性得到滋养,得到抒发。这个感情的线索就是对朋友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爱的生长,故事的生长,教学的成长,教育本身的成长。当情感在老师精心的铺垫下越来越激烈时,孩子表达的欲望被瞬间点燃了,于是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言为心声”。
能在学习故事中让学生学会表达,比如说学生看图进行概括故事的内容,尽管一年级的学生只能说出简短的一句话,甚至是一句话都难以说完整,但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反复引导能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习得道理。对于朋友的相处来说,向一年级的孩子讲大道理显然是效果不明显的,但是通过该绘本故事的学习,相信孩子们在故事中学到了与人相处之道。尽管很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说出:不能欺负同学,不能自己吃大的,让同学吃小的等等简单的话,但是相信孩子们在故事中已有所领悟。
当然,本次教学,自我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最大的问题是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怕时间来不及,在很多环节还是比较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自己讲的太多,学生讲的还不够。由于一年级识字量有限、朗读能力较弱,因此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老师在读、演绎,而学生只是一旁的听众,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也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也是我今后为之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小老鼠和大老虎》教学反思
1、过程紧凑,环节目标达成度高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小老鼠与大老虎之间的关系,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在这里我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直接讲述,一个是通过回忆先描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样子,再让孩子思考当小小的小老鼠碰到大大的大老虎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在跟孩子们初步接触以后,我采取的是第二个方案。
其次,从阅读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对好朋友的亲密快乐。到聆听小老鼠的独白,猜测两个好朋友之间的问题来逐步展开,在四个小问题的呈现环节,分别采用先聆听后思考、先观察后表达、猜测等方法层层展开,重点通过观察小老鼠的表情、猜测小老鼠的心里,感受朋友之间的不友好带来的不愉快。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比较好,能够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最后,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大老虎提建议、分组选择图片讲述以及后半部分的完整聆听,体验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情感激发较好
情感是这个绘本发展的主线,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牢牢抓住这一点来深入。在表达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在细节关注上,设计了体验环节,让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做做亲密的动作;自己扮作与朋友刚刚分开的小老鼠,让孩子们用语言和动作来安慰小老鼠进一步体验角色的感受,增进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感情。并在每一次的小结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提问合理,回应有效
每一次的提问都能够针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来设计,尽量做到提问方式多样,回应不重复,注重回应中幼儿关键经验的提升。
4、关注图片细节
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之前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照片是怎样挂的?最后封底又是怎样挂的?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关系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还是比较成功,因为这节活动在3月份举行的全县“社会领域优秀教学活动展示”中我曾上过,当时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
不足:
由于一些设备的关系,白板反光比较厉害,画面不是很清楚。虽然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的细节,但还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