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样例5]

时间:2020-10-26 16:2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

第一篇:“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

“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

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17 家,指导各地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35 家,认定和通过复核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已达 602家,认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109 家;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3 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3 个;发布工业通信业行业标准 8446 项,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 79.25%;遴选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2115 余家,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员 2 万名;推动万余家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确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295 个……这一组组数据背后彰显的正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信业科技创新的耕耘与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信业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补短板强弱项、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质量品牌为基础,构建新形势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部 重点实验室制造业有了“新型创新载体”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完善顶层设计、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共性技术缺失和成果转化不畅等短板问题;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等政策,优化完善顶层设计;聚焦动力电池、增材制造、信息光电子、集成电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建设领域,组建了17 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地方认定建设了 135 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行中加强考核评估,切实提高创新中心建设运行水平,形成支撑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认定和滚动复核共计 602 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指导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企业行业领军效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方面取得大量成果。持续推动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工程建设,共认定 109 个部重点实验室,在关键技术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行业人才高地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并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

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对认定满 5 年的部重点实验室开展评估,推动部重点实验室保持高水平建设运行。

发政策、建先导区、做生态科技发展有了肥沃“黑土地”

以 5G、人工智能、车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利刃”。在“十三五”期间,为促进新兴技术真正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相关部门合作,印发多个相关政策,并启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面突破科技创新发展路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在政策方面,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共同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人工智能在交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融合应用。

为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车联网专委会,深入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并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会同公安部、国标委等部门印发《国家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为新兴技术发展解决“后顾之忧”。C-V2X(基于移动蜂窝网络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并加速产业化,“聪明车+智慧路”的方案得到了广泛认同。

如果说合理的政策为科技发展提供“指明灯”,那么,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就是为科技创新应用提供“土壤”。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 3 地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等地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实际应用中逐一推动解决车联网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全国建设和规划建设 C-V2X 路侧单元 2000 余台,诸如北京、长沙、重庆等城市已建成覆盖测试园区、开放道路、高速公路等的多种网联环境和测试场景。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多角度、多方向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孵化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环境,让科技创新迸发强劲活力。诸如,“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支持 5G、人工智能、车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累计遴选 62 家,部署 50 余个项目,支持关键技术发展;开展人工智能重点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鼓励通过市场机制“赛马”,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等赛道,遴选出 137 家揭榜单位和 66 家潜力单位着力攻克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产品问题;联合有关地方和部门

共同主办智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会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强化标准和专利能力核 心技术有了“话语权”

今年 7 月,5G R16 标准冻结,作为 5G 国际标准的第一个演进标准,中国主导的项目占了 21 个,以 40%的份额位列世界第一。

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 5G 区域发展指数白皮书》中的数据,凸显了我国在核心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增强,而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通信业领域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79.25%,相比“十三五”初期提升 5.85 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牵头制定了 655 项国际标准项目,其中 274 项获批成为国际标准。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已开展 188 项行业标准外文版研制,服务我国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我国工信业标准能力提升的证明,而其背后离不开工信业的辛勤付出。

“十三五”期间,每年印发标准化工作要点,积极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重点行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强化工业通信业各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协调;制定发布 8545 项行业标准;开展 12 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首次提出 3 项两化融合国际标准提案;不断培育壮

大团体标准,鼓励社会团体充分利用团体标准市场响应速度快、制定灵活的特点,快速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持续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遴选出 311 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进行应用推广。下达539 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并已发布相应规范 293 项。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有行业标准约 3 万项,在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如在车联网领域,推动 C-V2X成为国际标准并加速产业化;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中国方案,启动并建设自动驾驶场景库。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方面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撑起“保护伞”。诸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制造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推动制造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关键器件等领域专利分析与布局研究,加强标准专利布局,组织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培育,累计遴选试点企业约 2115 家,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人员超过 2 万人次。

品牌实力显著提升中国制造有了“闪亮名片”

“十三五”期间,长飞、亨通、烽火等光纤光缆企业做大做强,中国光纤光缆出货量占全球出货总量的一半;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等中国手机品牌畅销全球,占据全球手机市场半

壁江山;华为、中兴已经跻身全球五大领先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之列,在 5G 领域保持行业领先.......这五年来,政策、创新体系、标准实力的显著提升,推动中国制造品牌成为“闪亮名片”。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推动出台了《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将质量提升行动引向深入;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对质量提升的支撑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完善发挥高水平实验室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先后核定 195 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集中力量开展装备制造、原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质量提升工艺优化行动和共性质量问题攻关行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指导中国质量协会开展质量标杆活动,累计遴选 340 项质量标杆经验,带动 20 多个省、区、市开展本地区的质量标杆活动,引导近万家企业导入标杆经验,标杆网站年访问量超过 10 万次,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推进工业品牌培育,以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为抓手,累计推动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品牌培育试点,评选确定 109 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单位,295 个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2016 年-2020 年,短短五年间,工信业科技创新在强大的政策支撑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业态,正涌现新活力、激发新浪潮、迈

向新台阶,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莱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莱西市科技和工业信

息化局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水、电、煤、油、流动资金等重要经济运行要素保障;负责应急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负责品牌培育,指导品牌经济发展工作。

(四)推进全市科技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科技资源共享;负责青岛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科技成果应用示范。

(五)负责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编制技术改造投资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权限内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备案、核准工作;指导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拟订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计划;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技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六)组织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市科技外事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引进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工作;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指导企业营销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负责对全市工业定向招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

(七)建立和完善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拟订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改善企业创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负责全市涉企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参与企业的兼并和联合重组有关工作;推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扶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八)负责全市民营工业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指导中小企业申报上级专项财政扶持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本级科技项目立项并对科技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措施建议。

(九)负责科技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工业和信息化的行业管理;制定行业规划、计划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协调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工作;指导、协调清洁生产工作;指导和管理散装水泥推广工作;负责成品油、煤炭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相关行业协会的工作。

(十)组织实施城乡工业布局调整、城区产业转移;拟订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产业基地的布局规划,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指导全市工业园区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督查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落实,协调解决园区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转型升级,负责审核上报国家级、省级和青岛市级工业和信息化特色产业基地;负责特色产业镇培育工作。

(十一)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综合性信息化工程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对市财政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审查论证,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协调全市信息网络等规划建设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十二)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组织实施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负责全市软件企业认定申报和软件产品登记;按规定权限,承担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申报工作;协调全市电子信息市场和信息服务市场的管理;负责全市信息产业及信息化的统计与发布工作。

(十三)负责全市电力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拟定全市电力运行调控目标,监测分析电力经济运行态势;参与处理电力建设和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开展节约用电工作;组织进网作业电工资格初评、培训及考核工作。

(十四)协调指导企业融资工作;组织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的项目对接和推介;参与提出重大项目建设的融资方案并协调实施;指导担保公司建设工作;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多层次融资体系建设、发展。

(十五)负责全市输送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不含城市门站以内的燃气管网)保护的监督管理;协调处理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

(十六)拟订全市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发展领域和关键技术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组织协调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省和青岛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并监督实施;管理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十七)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初审和管理服务。

(十八)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导全市科技培训工作;负责科技引进协调服务相关工作。

(十九)牵头拟订促进与科技相关知识产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二十)负责科技成果管理;指导和管理科技保密工作、技术市场和科技信息市场;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省和青岛市科技奖励项目。

(二十一)负责科技信息、国防科技动员、科技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相关科技统计、科技咨询、科技评估及其它科技中介服务管理工作。

(二十二)会同有关部门对各镇(街道)相关工业经济指标和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二十三)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设7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拟定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局机关文电、会务、档案、文印、机要、保密、应急、电子政务、政务督察督办、提案和议案办复、对外联络和接待等工作;负责机关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政工科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宣传、群团组织工作;负责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和继续教育等工作;负责所属单位的党建工作。

(三)政策法规科

组织开展综合调研;拟定全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政策;承担行政复议、普法及依法行政工作;牵头负责青岛市对我市相关工业经济指标、科技创新考核及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道)相关工业经济指标、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与考核。

(四)中小企业科(挂技术改造科牌子)

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数据统计;监测分析中小企业发展态势;提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建议;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参与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参加重要展览展销活动;协调指导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

(五)经济运行科(挂信息产业科牌子)

拟订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监测、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建立、完善经济运行信息网络平台;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重点企业名单,对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管理;负责品牌培育和申报工作;指导相关行业的质量管理;拟订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联系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全市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指导企业兼并和联合重组;组织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负责成品油、煤炭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全市输送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不含城市门站以内的燃气管网)保护的监督管理;协调处理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负责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行业管理;指导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承担全市信息化项目试点、推广应用和统计分析工作;编制全市电子信息应用倍增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国家电子信息专项资金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电子信息产品项目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负责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按规定承担有关电子信息产品和制造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负责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全市软件企业认定申报和软件产品登记;协调电信、广播电视及其他信息网络的规划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对市财政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负责全市非金融集成电路卡的推广应用;监督、管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六)工业和高新技术科

贯彻落实工业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各项科技政策、法规;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科技发展计划;负责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申报、初审、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负责青岛市工业与高新技术方面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初审、管理工作;负责青岛市级以上工业方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管理工作;负责工业产学研联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工作;负责全市工业与卫生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工业与卫生领域的项目申报国家、省、青岛市科技奖励;拟订工业与卫生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镇(街道)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

(七)农业和社会发展科

贯彻落实农业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法规政策,提出推进我市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的措施意见;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市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中长期规划、科技发展计划;负责组织申报、管理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负责组织申报、管理青岛市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负责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与社会发展方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管理工作;负责农业产学研联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工作;负责全市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申报国家、省、青岛市科技奖励;拟订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指导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星火科技培训;指导各镇(街道)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

党的组织、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等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人员编制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机关行政编制26名。其中:领导职数配正职1名、副职3名,正股级职数7名,副股级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将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下属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归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莱西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部门决算包括:局本级预算 2018年部门预算汇编范围的单位共1个,包括: 局本级

0为

711.94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主要反映用于在职人员上缴的劳保金、公积金等支出。年初预算为164.96万元,(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情况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002万元,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人员经费960.30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住房公积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公用经费41.83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

1、“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

2018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为5.4万元,2017年“三公”经费是17.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维修费减少。公务接待费增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商客户少。

2他用车4辆,其他用车主要是用于老企业化解用车,用于退离休老干部用车。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根据财政部门要求,我局对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展开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2202万元。覆盖率100%。

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科技专利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专利奖励资金的拨付,大大激发了我市创造的潜力和活力,推动了专利技术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对促进企业实现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节能环保,生产新能源汽车,产生社会效益是,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由市场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四部分

4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各项收入。

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预计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八、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九、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分配的事业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

十、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十一、基本支出:指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十二、项目支出:指单位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617-

第三篇:天津节能十三五规划-天津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市节能“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2016年8月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一)取得成绩..................................................................1

(二)存在问题..................................................................4

(三)面临形势..................................................................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主要目标..................................................................8

三、主要任务...................................................9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9

(二)加强工业领域节能.................................................10

(三)强化建筑领域节能.................................................12

(四)促进交通运输节能.................................................14

(五)实施公共机构节能.................................................16

(六)推进其他领域节能.................................................18

四、重点工程.................................................19

(一)节能改造工程........................................................19

(二)节能信息化工程.....................................................20

(三)绿色制造工程........................................................21

(四)高效清洁能源应用工程..........................................21

(五)节能产业培育工程.................................................22

(六)被动式建筑建设工程..............................................23

五、保障措施.................................................23

(一)强化节能目标责任.................................................23

(二)完善节能规章标准.................................................24

(三)加大节能资金投入.................................................24

(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25

(五)健全节能监察机制.................................................25

(六)加强节能宣传引导.................................................25

天津市节能“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的关键时期。天津既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历史机遇,也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挑战。节约能源既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天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为确保实现“十三五”节能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成绩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8%的约束性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10年的0.66吨标准煤降到2015年的0.499吨标准煤,累计降幅24.3%,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3%,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12.4%,节能降耗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结构节能成效显著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860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2015年优势产业总产值2.5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90%;淘汰落后焦炭产能86万吨、烧结产能140万吨、炼铁产能50万吨、炼钢产能40万吨、水泥产能250万吨、印染产能2000万米。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56%下降至2015年的50%以下,天然气消费量比重由5%上升到12%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重由1%上升到3%。

2.技术节能卓有实效

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市节能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4亿元支持151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年节能能力66万吨标准煤;投入1619万元推广LED照明产品,实现年节电能力3006万千瓦时;采用区县竞争性争取资金方式,支持7个区县节能资金6500万元,实现年节能能力20万吨标准煤。在重点用能行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电力行业汽轮机通流系统改造、电除尘器节能控制、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推广比例分别达到42%、100%和70%;钢铁行业高炉透平余压余热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节能、烧结余热回收技术推广比例分别为100%、33%和100%;石油石化行业放空天然气回收液化、余热利用发电(供热)、能源平衡优化调度技术应用比例分别为42%、37%和9%。

3.节能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修订《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市、区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建立了覆盖全市、条块结合、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节能工作体系;实施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能耗限额管理、能源审计等制度,形成了计量准确、统计真实、考核到位的节能管理体系;培育扶持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能效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构,形成了技术专业化、服务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节能服务体系。

4.重点领域节能贡献突出

工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2.1%;国家重点监控用能单位累计实现节能量782.1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48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目标;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呈不同程度下降,2011-2014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44.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37.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1%。建筑领域,在全国率先实施居住建筑四步节能和公共建筑三步节能,三步及以上节能住宅占城镇住宅比重达到80%,二步及以上节能公共建筑占全市公共建筑比重达到70%;实施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累计下降23 %,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5%;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累计开工建设32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和10片绿色生态城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206万平方米。交通领域,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5%;推进智能、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应用比例达到30%;天津港全面完成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体性项目建设,万吨吞吐量综合能耗累计下降8%。公共机构节能不断推进,全市人均能耗460千克标准煤,累计降幅15.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26千克标准煤,累计降幅12.9%。

5.节能先进示范作用明显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入选国家首批低碳工业示范园区试点,探索节能低碳园区发展模式。天津市作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推动首批4个数据中心开展试点创建工作。部分企业的技术、产品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能效“领跑者”产品目录。开展“建设美丽天津”节能环保班组、标兵选树活动,表彰先进班组30个、先进标兵50名,其中10个班组授予工人先锋号、10名个人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二)存在问题

1.节能规章标准支撑不足。尚未针对节能评估审查、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节能监察等出台相应政府规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的实施效果;单位产

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地方标准的时效性不强,产业准入门槛作用和淘汰落后倒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滞后。区级节能监察机构尚未建立,节能监察队伍力量薄弱,节能监察程序仍需完善,节能监察结果的约束力不强。

3.节能政策机制有待完善。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仍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

4.重点用能单位管理仍需强化。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尚未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效对标活动未有效开展,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达标,节能先进技术应用率较低。

5.节能产业尚未形成一定规模。节能装备制造业和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节能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与节能需求不相适应。

(三)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中央对天津定位、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津将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节能工作迎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市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节能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作为国家节能减排财

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2016、2017年还需在完成国家节能指标的基础上再超额完成23%,节能目标完成压力较大。此外,国家将能源消费总量纳入“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对节能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虽然全市节能面临巨大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天津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国家战略迭加,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全市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节能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全民节能意识不断提高,各方面对节能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这些都为“十三五”推进节能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把节能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着力点,围绕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创新,完

善市场机制,落实法律标准,引导全民参与,推动全市节能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推进节能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通过强化节能,提高产业能效准入门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完善机制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落实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用能单位和公民自觉节能的内生动力,实现节能效益最大化。

3.技术进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推动能耗监控平台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高节能管理质量和效率;强化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效水平对标等措施,建立常态化节能监察机制,促进用能单位深挖节能潜力,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产品。

4.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实现重点突破,发挥示范效应。同时,通过制定政策,引导非重点用能单位合理用能;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414吨标准煤(按2010年价格计算),比2015年的0.499吨标准煤下降17%。“十三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2100万吨标准煤。

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表1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主要节能指标

指标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 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乙烯综合能耗 吨钢综合能耗 炼铁工序单位能耗 电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

焦化工序单位能耗 烧结工序单位能耗 转炉工序单位能耗 全市平均供电煤耗 建筑

新建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

单位

%

千克标准油/吨•因

数 千克标准油/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克标准煤/千瓦时

%

2015年完2020年目成值 标值

—— 8.06 527 602 419 70 157 52-10 310 ——

[18%] 7.26 525 586 417 66 150 50-15 305 100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 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改造 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 交通运输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应用比例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率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公共机构人均能耗

% % %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吨标准煤/平方米

% % % %

千克标准煤/平方

米 千克标准煤/人

—— —— —— —— 15.4 35.5 30------26 460

[20] [20] [2000] [1000] 14.5 60 50 [6.5] [6] 25 414 注:[ ]内为“十三五”累计值。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高产业能效准入门槛,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2、促进传统产业能效提升

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升级,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产品节能环保性能,打造绿色低碳品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实施改造升级。

3、化解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对工艺装备落后、能耗限额不达标项目,列入淘汰任务加快淘汰。分行业制修订并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

(二)加强工业领域节能

1、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

冶金行业。以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为重点,发展绿色钢材产品,优化高炉炼铁炉料结构,降低铁钢比。推广干熄焦、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二次能源高效回收

利用和高炉冲渣水直接换热回收余热等技术,鼓励烧结机余热发电、炼焦煤调湿风选等技术应用,支持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电力行业。发展热电联产,鼓励热电冷联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燃煤电站节能改造步伐,推动汽轮机通流改造,加快现役机组和电网技术改造,降低机组供电煤耗。调整电力行业结构,壮大新能源发电规模。

化工行业。合成氨行业重点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等技术;烧碱行业加快零极距、氧阴极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纯碱行业重点推广蒸汽多级利用、变换气制碱等技术。

石油石化行业。石化行业重点推广样板加热炉、转动设备调速、循环水系统节能、燃煤高效掺烧及烟气余热回收和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术。原油开采行业重点推广油田采油污水余热利用、油井集中控制供电、节能型抽油机等技术。

2、推动工业园区系统节能

实施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根据园区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用能要求,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实现能源优化利用。加快园区分布式能源中心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推动园区余热利用,应用蓄热技术平衡园区负荷,推广集中供热和制冷。

提升园区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园区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等产业化示范。

集成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对园内供水、供电、运输、通

讯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集成绿色化建设,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3、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

加强能源统计、计量管理。继续完善企业能源统计、核算管理,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规范化、标准化配置管理,加大智能型计量器具应用范围,开展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审查。

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实行能源管理负责人备案制度,加强能源管理岗位培训,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鼓励非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能源审计。按下达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计划,通报能源审计结果,推进能量平衡测试,开展能效水平对标,促进用能单位制定并实施能效提升方案,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三)强化建筑领域节能

1、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居住建筑执行75%节能技术标准,公共建筑执行65%节能技术标准,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监管,完善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的闭合式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行建筑能效测评、门窗标识、技术资料备案、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材料备案等管理机制。实施被动式建筑试点示范,到2020年,推动实施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试点项目30个,领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

推动绿色建筑全面普及,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发展。严格执行天津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设计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新建城镇严格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进行建设。以新梅江居住区为旧城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动既有城区按照绿色生态标准进行绿色化改造。到2020年,绿色建筑规模化效应逐步凸显,至少建设10个3平方公里以上绿色生态城区,初步形成绿色生态的建设发展模式。

2、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继续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实施旧楼区综合改造的同时,完成4400万平方米具有改造价值的非节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目标。

加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修订办公、商业、医院、学校、星级酒店、写字楼等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用能定额,加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且优先实施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控制系统等设施节能改造。力争2020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

建立既有建筑改造数据库。通过建筑节能信息科技平台,分析新一轮具有改造价值的民用建筑的数量,建立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改造数据库,创建市场运作、改造自愿的改造机制。

3、强化建筑能耗运行管理

大力实施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加大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力度,将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基于全市三维GIS地理信息动态系统为基础的民用建筑能耗统计系统,为全面推进民用建筑节能量化管理奠定基础。

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按照公共建筑用能定额和居住建筑供热能耗指标,实行超定额或供热指标的强行审计制度。开展建筑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公示。

加强民用建筑能耗监测。建设民用建筑能耗检测平台,对全市供热热源、热力站能耗进行监测,公共建筑实行分项计量和能耗采集传输,新建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实现100%实时分项计量及输送。

完善建筑供热计量收费。完成天津市公建供热计量相关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机制,新建建筑集中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100%。对具备供热计量条件的公建进行供热计量抄表和收费试验,力争到2020年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公建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上。

(四)促进交通运输节能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地铁网络、滨海新区骨

架线路建设,完善地铁车站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实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提高公交运营能效,建设207公里公交专用车道和71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

实施公共交通运力水平提升工程。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并在地铁首末站、换乘站等规划建设公交客运枢纽,实现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

2、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加快智能交通技术推广应用。推广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无线射频识别、智能标签、智能化分拣等,提高运输生产能效。推广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大型化码头、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等。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拓展动态交通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范围。全面推行甩挂运输和不停车收费,动态导航终端应用达到10万台,不停车收费(ETC)标签应用达到60万张。

3、推广节能交通运输装备

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达标的车辆不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以公交、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企业公务用车、出租、区域运营车辆、邮政速递、环卫、私人等8个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全市新能源汽车应用总量达到2万辆,将天津打造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先城市。

开展节能运输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车辆推广应用总

体部署,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在全市新能源汽车运行重点区域建成4座公交换电站、20座公交充电站,在中心城区和周边各区建成一批公共快速充电点,基本形成覆盖5公里半径的公共充电网络。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鼓励港口开展装卸工艺节能改造。推广港区电网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技术。

(五)实施公共机构节能

1、实施公共机构绿色化改造

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供热计量以及热源、供热管网和温控装置改造。推动分布式燃气机组代替燃煤锅炉。推动公共机构采用空间租赁等方式开展“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站建设。

继续开展办公区配电、空调、水泵、电梯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实施食堂、数据中心机房等高耗能附属设施改造。开展LED照明项目等节能新产品推广示范项目。

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力度,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采暖制冷、地源热泵等试点示范。

2、强化公共机构能源管理

推动公共机构新建建筑100%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

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行政、业务、后勤服务及其他功能区域分区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中

央空调和独立食堂、公共浴室、游泳馆等重点用能系统和部位,分项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

开展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创建活动,建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体系,评选10家能效领跑者。实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创建100个国家级示范单位。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逐步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开展公共机构绿色行动

开展绿色办公行动,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充分利用政务内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日常用电管理,减少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实施零待机能耗。严格执行空调设定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的规定。

开展绿色出行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大力倡导“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动公共机构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带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0%,并采用自助分时租赁的模式引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

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行动,建设机房能耗与环境计量监控系统,建设5个绿色数据中心。鼓励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用。

(六)推进其他领域节能

1、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

开展零售业等流通领域节能示范活动,落实商贸、零售企业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引导、组织企业开展绿色营销,鼓励流通企业采购绿色建材、绿色家具、节能电器等消费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型住宅,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和高效照明产品。

建立并完善商业能源管理制度,开展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商场、超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用能设施节能改造。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优化空调运行管理。

2、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

推广高效省柴节能炉具(炕)、高效节能家电产品和节能照明产品。加大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具,开发生物质能源应用。推进节能型农村住宅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力度。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技术,加快发展节油、节电、节煤的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设备,鼓励农民购买高效节能机械,淘汰更新老旧农业机械设备。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措施的集成配套,减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种植环节,促进农艺与农机的配套节能。

四、重点工程

(一)节能改造工程

锅炉节能改造。采用富氧燃烧技术、旋流燃烧锅炉技术,提高燃烧效率;采用防垢、除垢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采用冷凝式余热回收锅炉技术、热管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回收烟气余热;实施锅炉系统智能控制。到2020年,燃煤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达到80%左右,燃气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达到92%以上。

电机能效提升。采用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通过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合理配置能量,提高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加大节能高效电机推广使用力度,严禁落后低效电机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加快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步伐。到2020年,淘汰在用低效电机230万千瓦,推广高效电机250万千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技改150万千瓦。

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开展配电变压器普查,淘汰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到2020年,基本完成S9(1997年前投运)及以下型号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淘汰任务。加快高效配电变压器推广,引导配电变压器生产转型,到2020年,完成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升级改造,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880万千伏安。

能量系统优化。推广大型化、一体化的工艺技术设备,提高工艺能源利用效率;在钢铁、电力、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优化设计工序、联合布置装置,实现企业资源、能源梯度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开展园区能量系统优化,实现园区能量梯度利用。

余热余压利用。以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为重点,推广应用余热发电、余热制冷和蓄热、热能输配等技术。集中收集余热资源,拓宽工业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后的应用范围,实施余热暖民示范工程。

(二)节能信息化工程

实施数字能效提升计划。继续在重点能耗企业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扩大其在高耗能行业推广范围。建立能源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产品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集中处理、动态显示和智能分析。

建设节能信息管控平台。采用能源数据融合技术、动态平衡分析技术、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基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化处理,建设能耗数据采集分析、节能信息发布和协同自动化办公“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能耗监测分析,提升预测预警能力。

开展能源智慧化管理。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实施能源“互联网+”智慧管理。鼓励建设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构建以多能融合、开放共享、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为特征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三)绿色制造工程

引导开发制造绿色产品。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指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相关工作,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推动建立绿色产品市场监管机制。到2020年,力争开发推广1000种绿色产品。

实施绿色工厂示范工程。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建设绿色工厂示范工程,提高工厂一次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热,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到2020年,创建100家绿色示范工厂。

开展绿色示范园区建设。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创建10家示范意义强、综合水平高的绿色园区。

打造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器电子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探索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进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绿色制造服务模式。

(四)高效清洁能源应用工程

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在焦化、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工业锅炉淘汰

老旧和小型锅炉,严控燃煤质量标准,推广应用煤粉、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实施高效节能技术改造或清洁能源替代,推动燃煤工业锅炉改燃并网或关停,到2017年,实现774台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削减原煤234万吨。

推进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气。鼓励工业园区等热(冷)负荷集中的区域发展天然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项目。强化天然气使用政策引导,落实阶梯气价制度,利用价格机制引导天然气节约利用。

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序推进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加快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配套电网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发展。

(五)节能产业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节能装备制造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锅炉、机电设备、余能回收、能量储存、监测控制等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强化技术创新,重点发展一批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到2020年,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50亿元。

创新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以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规范节能服务市场,促进节能服务业健康发展。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节能项目融资担保等方式,为用能单位节能提供“一条龙”服务,推动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能效测试、节能量审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到2020年,培育100家以上实力较强的节能服务机构。

(六)被动式建筑建设工程

编制被动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和施工导则,实施建筑能效领跑者计划,在现有节能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到2020年,新建建筑在现有节能标准基础上再提升能效20%。

试点推动被动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武清商务区推广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示范,示范项目年采暖终端热耗要小于15千瓦时/平方米·年,用于采暖、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一次能源消耗小于120千瓦时/平方米·年。发挥示范效应,并逐步推广其他区域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到2020年,建设被动式建筑、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达到300万平方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节能目标责任

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公平、高效的考核方法,细化考核标准,把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公告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节能主管部门作用,实施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和节能降耗预警调控制度,深化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重点用能单位之间的沟通,建立责任明确、协调联动、考核到位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完善节能规章标准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制定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节能标准体系建设,修订颁布严于国家的地方能耗限额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和监测,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负责人备案、能耗限额管理、淘汰落后工艺设备、能源审计、能量平衡测试等节能管理制度,形成与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相协调的节能管理体系。

(三)加大节能资金投入

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实现节能研发资金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成熟的节能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示范和应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用能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编制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开展节能课题研究,引进先进节能技术、理念,提高节能创新能力,鼓励用能单位采用节能技术、装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

发挥能源价格的引导性作用,完善峰谷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阶梯电价。落实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社会资金进入节能领域。加强节能发电调度,优先安排高能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健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机制,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鼓励开展节能自愿协议,探索用能权交易,完善配套政策,增强企业节能内生动力。

(五)健全节能监察机制

构建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构建市、区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建立节能监察长效机制,依法惩处违法用能行为。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节能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节能服务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节能宣传引导

开展节能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召开专题论坛、技术展示和推广交流、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倡导节能理念,弘扬节能风尚,解读节能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建立节能志愿者服务

第四篇:XX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XX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廉政风险等级评定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XX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以下简称科工信局)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工作,不断增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科工信局局机关各股(室)及二级机构。

第三条

廉政风险等级评定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我局成立由XX、XX、XX组成的廉政风险等级评定小组,负责对科工信局廉政风险等级进行评定。

第五条科工信局廉政风险等级评定小组的职责:

(一)对科工信局廉政风险点内容进行评审;

(二)对科工信局廉政风险点的等级进行评定;

(三)对科工信局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评审;

(四)针对评审、评定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

风险评审

第六条

廉政风险内容评审。廉政风险等级评定小组采取定性方法,对经科工信局层层排查、报领导班子集体审核、在科工信局公示后的廉政风险点内容进行评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风险陈述。

由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介绍风险点内容。

(二)集体讨论。

评定小组成员对风险点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可要求风险责任主体列席会议,说明有关情况)。

(三)综合评定。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评定小组对各风险点内容是否完整准确逐条予以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直至评审通过。

第七条

廉政风险等级评定。廉政风险等级评定小组按照定量的原则,采取综合分析量化评定的方法对科工信局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的等级进行评定。

(一)廉政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为:D(廉政风险点分值)=Z(职权大小)+X(行权频率)+F(发生几率)+W(危害程度)。

廉政风险点等级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职权大小占40分,行权频率占20分,发生机率占20分,危害程度占20分。评分标准为:

1.职权大小(Z)

(1)职权涉及重要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干部人事任免、重要财务收支和重要物资采购供应等事项,分值为30

(2)职权涉及一般性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项目及人、财、物等事项,分值为10

(3)职权基本未涉及审批、执法及人、财、物等事项,分值为Z≤10。

2.行权频率(X)

(1)行使权力的频率非常高,分值为15

(2)行使权力的频率较高,分值为10

(3)行使权力的频率较低,分值为

X≤10。

3.发生机率(F)

(1)发生廉政风险机率大,分值为15

(2)发生廉政风险机率较大,分值为10

(3)发生廉政风险机率较小,分值为F≤10。

4.违法违纪产生的危害程度(W)

(1)对国家、集体或个人危害程度严重,分值为15

(2)对国家、集体或个人危害程度较重,分值为10

(3)对国家、集体或个人危害程度较轻,分值为

W≤10。

(二)评定小组按照上述标准分别评定出各风险点分值后,各风险点的加权平均得分为其最终得分。

评定小组按照各风险点最终得分大小的范围,确定风险等级。即:五星等级风险为D≥70;四星等级风险60≤D<70;三星等级风险50≤D<60;二星等级风险40≤D<50;低等级风险D<40。

第八条

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评审。廉政风险防控评审小组采取定性办法,对科工信局制定的风险防控进行评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措施陈述。

由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介绍风险点防控措施。

(二)集体讨论。

评定小组成员对风险点防控措施进行充分讨论(可要求风险责任主体列席会议,说明有关情况)。

(三)综合评定。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评定小组对各风险点防控措施是否完整准确逐条予以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直至评审通过。

第九条

对于经评定小组评审通过的廉政风险内容、廉政风险等级和风险防控措施,由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科工信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定。

第三章

附则

第十条

廉政风险评定原则上一年一评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科工信局局党委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科技创新成果研究报告

成果研究应用报告,要求有文字及配图说明,对新材料还要有与同类产品的比较说明和实用报告。

玉石铝蜂窝复合板成果研究应用报告

——南通绿洲国际假日酒店

南通绿洲国际假日酒店是富有特色、并且具有强烈地现代气息的高档酒店工程。在酒店大堂入口正对面的背景墙,是由玉石镶嵌玻璃造型异常复杂、做工细腻别致、堪称艺术之典范的装饰工程。

玉石铝蜂窝复合板具有以下特点:

1、重量轻:

玉石复合板最薄可以只有5mm厚与铝蜂窝板板复合。常用的复合瓷砖或花岗岩,也只有12mm厚左右,运输就节省了许多成本,对大楼有载重限制的情况下它是最佳选择。

2、强度提高:

玉石与铝蜂窝板复合后,其抗弯、抗折、抗剪切的强度明显得到提高,大大降低了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的破损率。

3、抗污染能力提高:

普通大理石原板(通体板)在安装过程中或以后使用过程中,如用水泥湿贴,很有可能半年或一年后,大理石表面出现各种不同的变色和污渍,非常难以去除。复合板因其底板更加坚硬致密,同时还有一层薄薄的胶层,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发生。

4、更易控制色差:

因大理石复合板是用1m2的原板(通体板)切成3片或4片变成了3m2或4m2的。这3、4m2的花纹与颜色几乎100%相同,因而更易保证大面积使用时,其颜色与花纹的一致性。

5、安装方便:

因具备以上特点,在安装过程中,无论重量、易破碎(强度等)或分色拼接都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全,同时也降低了安装成本。

6、突破禁区:

大理石的装饰部位,无论内外墙、地面、窗台、门廊、桌面等等,普通的原板(通体板)都不存在问题,唯独天花板无论是大理石或是花岗岩,任何一家装饰公司都不敢也不可能冒这个险。而大理石与铝塑板、铝蜂窝粘合后的复合板就突破了这个石材装饰的禁区。因为它非常轻盈,重量只有通体板的1/5至1/10。要想用石材装饰天花板非它莫属。

7、隔音、防潮:

用铝蜂窝板与大理石做成的复合板,因其用等边六边型做成的中空铝蜂芯拥有隔音、防潮、隔热、防寒的性能。因而,这些特点就远远超越了通体板所不具备的性能特点。

8、节能、降耗: 石材铝蜂窝复合板因其有隔音、防潮、保温的性能,因而,在室内外安装后可较大降低电能和热能的消耗。

9、降低成本:

因石材复合材较薄较轻,在运输安装上就节省了一部份成本,而且对于较贵的石材品种,做成复合板后都不同程度地比原板的成品板价格成本低廉。

(1)防火:铝板为不燃材料。

(2)耐腐蚀:铝蜂窝板是表面经环氧氟碳处理,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盐雾喷射48小时无针孔、裂纹、不起泡。

(3)环保:蜂窝板属于纯铝立产品,不挥发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无放射性并可以完全回收利用,百分百的环保型产品。

(4)铝蜂窝板容易拆除组装,且不会拆坏板材。由于其重量轻、运输方便固可运到不同的地方多次重复利用。这是其它隔断板材不能与之比拟的。

在铝蜂窝板的加工复合过程中,按照已有文字资料、图纸进行钣金加工和铝蜂窝板加工复合细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步骤:

a.把不正规的手画图全部改为AUTO CAD画图,经确认后,打印三份,按批次、图号装订成册。技术(完工后转档案室)一份,车间一份,品保检验一份。

b.对没有进行铝蜂窝板板块编号的图纸,要统一编号。对已编号的图号进一步编号:后缀+A代表面板;后缀+B代表底板;后缀+C代表铝蜂窝芯;依次类推。

c.对需要钣金加工的铝板或其他材料面底板,要认真测量出折弯系数,并建档。d.编写目录,计算单件面积和总面积等等。

e.对要钣金加工的板块,要根据折弯系数画出钣金展开图,并表明尺寸。在图上未标明内外面的,落实后再画展开图。一般情况下,展开图上的主视图朝人的一面为内表面(通常无涂层表面),其他情况要特殊注明。打印三份,按批次、图号装订成册。技术(完工后转档案室)一份,车间一份,品保检验一份。

f.编写钣金加工说明书,写明加工流程,公差要求、注意事项、加工要点等等。

g.编写钣金加工下料表,字体要大。纹理方向顺长度方向表示为“↑”;纹理方向顺宽度方向表示“→”。

h.对需进行数控下料和数控开展开料的,要进行计算机编程,并存入U盘和其他技术资料一起交车间主任签收。

i.编写铝蜂窝板加工说明书,写明加工流程,铝蜂窝芯要求、胶粘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异型件模具图、铝蜂窝板施工工艺、如何后续加工等。

j.提供辅件图纸、安装图纸和安装要求。k.校对其他人员编写的技术文件。l.对完成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存档。m.现场指导解决铝蜂窝板安装等疑难问题。n.解答铝蜂窝板加工问题。

下载“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辉煌成果[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市经济和城镇化工作会议、全省工业经济改革创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2014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

    工业和信息化主要职责

    工业和信息化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 “改进作风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动员和激励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和......

    科技创新成果展策划书

    重庆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技创新成果展 及学习经验交流会策划书主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学生干部联合会一、活动名称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成果管理论文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管理论文论文关键词:创新理论科技创新成果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

    乡镇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工作总结(5篇材料)

    乡镇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相互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市、县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服......

    科技示范工程和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办法

    附件一 全国建筑装饰行业 科技示范工程和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节水、节能、节材和符合环保......

    十三五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方向迈进,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