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上报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及产业链情况报告
关于上报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及产业链情况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夯实国资监管数据基础,科学制定“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根据市国资委下发的 《关于开展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链水平情况摸底调查通知》要求,区国资中心高度重视,积极督导区属监管企业,确保高质量完成数据采集、填报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填报企业基本情况
我区此次摸底调查数据上报的共有 5 家国有企业,分别是:常德市鼎城江南新城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江南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下设全资子公司 2 个;常德阳明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阳明湖和花岩溪片区板块开发,下设全资子公司 2 个;常德市鼎城区现代农业农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区农投公司),主要服务全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西洋陂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体;常德市兴隆劳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由鼎城区政府控股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主要服务于区直单位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劳务服务,下设全资子公司2个;常德市鼎力实业有限公司,主要服务常德高新园区规划范围内投融资建设与土地开发经营。
二、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湖南省国资委转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链水平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关于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国有资本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及产业链水平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区国资中心在收到相关工作任务之后,迅速组织落实。一
是高度重视。班子召开了专题会议暨工作启动会,明确了时间任务、责任分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将专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统筹推进;二是科学调度。迅速召集几家企业分管负责人、经办人到国资中心进行学习培训,解读经济指标,理清表间关系,帮助企业进一步理清调查思路,掌握调查要领,为全面梳理我区国有企业资本布局和产业链水平情况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有效推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每周五按时上报进展调度表。5 月 8日前完成负责人、填报人及班子搭建工作;5 月 15 日前组织开展线上视频学习工作;5 月 22 日前各企业完成数据准备,资料填写;5 月 29 日前各企业完成数据填报;6 月 5 日前完成电子档的填报,6 月 10 日前完成数据刻录,资料上报工作。5家企业在本次摸底调查工作中相互密切配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疑问,能积极请教省市专家,并相互分享经验,确保了本次摸底调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本次摸底调查是对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国有资本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及产业链水平情况等进行的全面摸底调查,对于引领国有资本聚焦主责主业明确布局方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科学编制国资国企中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区国资中心将积极配合,主动履责,为更好的推动我区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报告
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
2011-5-4
经过10~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及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需要、结构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基本建立符合国际化形态的修船体系,形成若干个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现代化大中型造船总装厂,以及具有企业集聚效应的有特色的“专、精、新、特”的船舶配套产品及交易市场的综合性船舶工业体系,成为国内十分重要的,乃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修船坞容量达到300万吨,具备坞修3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修船量占国内总量的20%以上。造船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以上,具备17~30万吨级船舶的设计制造技术和能力,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
(一)布局规划原则
1、船舶工业产业布局与港口布局相协调的原则。
2、综合因素的原则。
3、确保重点的原则。
4、相对集中的原则。
5、生态保护的原则。
6、超前的原则。
(二)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
1.布局规划的空间框架
区位地理的总体布局——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核心区块,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以浙东沿海的舟山与宁波、浙南沿海的台州与温州和杭嘉湖地区的内河流域作为浙江省船舶修造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舟山以普陀、岱山、定海为主要区域,重点在六横、盘峙、马峙、虾峙、长涂发展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修理,在鲁家峙、秀山、长峙及岱西发展远洋及出口船舶制造,以外向型发展为目标,形成大中小配套、修造并举的船舶工业体系,使之成为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宁波以象山港、北仑港,台州以温岭、三门,温州以乐清为主要区域,以建造沿海与远洋船舶为主,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与出口船舶,以修船为辅。杭嘉湖地区以发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为主。
培育船舶配套与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现有船舶修造业的分布和配套业基础,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建立开放式配套体系,重点引导形成二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即舟山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台州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发展杭州地区、宁波地区和温州地区(以乐清为主)三个船舶配套区域。引导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场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台州、温州等地区的船舶交易市场或分设机构,形成完善的船舶交易市场网络,实现跨省、跨国经营。
2.布局规划的产业框架
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高起点、产业链、企业集聚、信息化带动
(1)高起点
修船业: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有符合国际化形态的完整的国际修船体系配套,以国际化修船模式建设修船企业,需要按市场规则、国际惯例,建立董事会制度和聘任职业经理人。
造船业: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船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实行高效、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2)产业链
船舶工业是处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的产业,属于水运装备(船舶)的制造产业,在船舶工业这链节的后方,与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手工日用品等产业相关,以获得制成品或配套件等等。产业链中,船舶工业与冶金产业的关系最为直接,世界造船强国的船厂、钢厂经过协调,已实现根据造船进度日程适时供给钢材,造船企业可提前工期,大幅压缩钢材库存量;钢铁企业有了造船企业准确的要货时间,使进口原材料压库和产品压库量减少。这种供货方式使双方的生产成本和库存量大大降低(可节省经费1.75%~2.58%),使钢铁生产和船舶建造均提高了竞争力。
(3)企业集聚
船舶工业产业的企业集聚,修船方面主要是修船专业技术维修站的集聚;造船方面主要是船舶舾装件、管子清洗、表面处理、船舶下水件(舵叶、轴系等)、机械加工、舱口盖、电缆切割配送、拖轮及重件吊运、除锈涂装油漆等的集聚;配套方面主要是围绕配套辅机整机产品的零部件供应的企业集聚;以及围绕生产过程的铸锻热处理的工艺协作的集聚。
(4)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一,数字造船。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造船厂,使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充分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二,绿色造船。降低耗能,避免污染,以清洁生产工艺建造绿色船舶。
第三,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既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人才结构更合理,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真正得以发挥。
(三)修船布局规划
1.概述
(1)从浙江省布局重点出发,修船布局主要重点是舟山地区,温州、台州两个地区的修船设施主要发展与温州港、台州港相适应的修船设施。
(2)舟山地区的修船场址的布局,充分考虑舟山、宁波地区的大型港口、码头建设和规划的情况。
(3)以顾客为中心进行修船场址的布局,修船场址尽可能靠近港口码头,接近顾客。
(4)布局中充分考虑到国内大集团大企业在舟山地区的选址意向。
(5)根据岱山秀山岛兰山场址的条件较好,并且已有企业基础现状,在秀山岛兰山进行布局是适宜的。
(6)普陀马峙场址有离锚地较近,靠近舟山本岛等优点,可以布局30万吨级、10万吨级各1座的修船设施。
(7)舟山地区有11座5万吨级码头,并较靠近北仑港,拟在北仑白峰扩建6~8万吨级修船坞1座,但扩建船坞应与相应码头建设协调规划。
按上述布局,共有8个修船场址。
(四)造船布局规划
1.概述
(1)浙江省船舶工业产品定位与分布
在船舶市场细分方面,目前世界造船市场至少有23个细分市场。我国船舶工业虽然已全面参与到这些主导船型的细分市场竞争当中,但在每个细分市场中并没有形成应有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23个细分市场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8种船型通常占市场总量的70~80%份额。
浙江省船舶工业要实施船型多样化和大中小船舶的产品结构升级的战略,要充分认识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是以一系列细分的船舶产品市场(船东群细分)的产业国际竞争。根据浙江发展工业的特色,努力在若干个产品市场细化上实现竞争优势,是实现浙江船舶工业整体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2)按上述地区的产品定位,结合本次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发展阶段目标,以及对全省各场址的筛选,进行综合比较。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的制造业。优先发展的船舶产品为:海洋运输船、先进多功能化学品船、液货船、集装箱船、大型滚装船、高速渡船、大型冷藏船,注重配套、培育特色,采取高起点、大投入、快产出、快收益的策略,促进船舶工业企业规模化和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船舶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的发展。
(3)造船生产的物流量远大于修船,在造船设施的布局中,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同时根据布局原则,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区域工业发展,以及环境资源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4)考虑到省内造船企业的现有发展及近远期规划的现实情况,在宁波大笠山、北仑内神马岛,舟山普陀鲁家峙和小干岛、岱山秀山岛兰山等五个场址进行造船布局,是符合实际的。
(5)考虑到海洋工程作为造船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远景广阔,因此选择具有较好条件的舟山六横岛大脉坑、棕榈湾作为海洋工程和钢结构建造基地的布局。
(6)考虑到省内台温地区造船业的长远发展,需选择水域和陆域均较好的场址作为预留发展场地,因此在台州三门县健跳镇和温州乐清市南岳镇进行造船布局。
(7)象山港口至外干门,虽具有较长可用岸线与腹地面积,但相关自然条件、地理状况及投资成本有待作进一步的勘测与分析,本规划暂不详细分析。
● 舟山岱山县仇家门
该场址位于岱山岛西南面,三面临海,南与舟山本岛隔海相望,东面与岱东、高亭两镇接界。其口岸腹地大,后缘陆域面积比较广阔;前沿水深条件优越,岸滩稳定,泥沙回淤量小;有岛屿作为天然屏障,避风条件良好;航道水深稳定,沿线航标设施完善,船舶进出便捷。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拟建造5万吨级船台2座。
● 舟山岱山县秀山岛兰山
该场址位于秀山岛的西南海岸,岸滩平稳,10米等深线距岸较近,前沿水域宽阔;岸段后缘有陆地面积600亩,腹地广阔;港域避风条件佳,北口、南口均有岛屿为天然屏障;航道水深稳定,进港航道水深顺直,船舶进出便捷。岛上具有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拟在日本常石集团(舟山)船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规划发展区内,建造15万吨级造船坞1座。
● 舟山定海区长峙岛
规划场址位于舟山市定海区所属长峙岛的南面。
● 舟山普陀区鲁家峙
鲁家峙岛位于舟山国际水道的北侧,沈家门南侧,南面是马峙国际航道及大型船舶锚地,交通极为便利。已具备船厂建设需要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拟建造8万吨级船台1座。
● 舟山普陀区小干岛
规划的场址位于小干岛的南面,小干岛位于舟山国际水道的北侧,沈家门南侧,西邻长峙岛。该岛临近舟山本岛,水电、通讯均可依托舟山岛解决,规划将建设联接舟山本岛的跨港大桥。拟建造10万吨级造船坞1座。
● 舟山普陀区六横岛大脉坑、棕榈湾
大脉坑、棕榈湾位于六横岛西面,紧靠虾峙门国际航道,西北面临佛渡水道,船舶可经佛渡水道、虾峙门航道进出港域。
● 宁波浙江船厂大笠山
该场址位于奉化市东北角,象山湾北岸。
● 宁波北仑区里神马岛
里神马岛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大榭岛东南,拟建造8万吨级造船坞1座。
● 台州三门县健跳镇
健跳港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拟于健跳镇东面的洋市湾,建造7万吨级船坞1座。
● 温州乐清市南岳镇
场址位于温州市乐清湾的西侧,拟建造5~7万吨船台2座。
2.造船能力的测算
造船布局计有10个场址,其中近期建设的场址4个,约188万载重吨能力;中期建设场址5个,约225万载重吨能力;远期建设场址1(2)个,约130万载重吨能力(不含海洋工程);总计543万载重吨能力。
3.努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的总装型船厂
(1)以总装厂为核心,统筹发展船用舾装件等配套厂,形成造船的企业集聚。
浙江船舶工业随着浙江造船总量的增加,加强统筹规划,依靠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企业集聚。要充分发挥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形成这种群聚效应方面所具有的特别能力。
(2)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战略选择,要处理好软硬件关系,更加重视管理技术的提高。
(3)努力提高设计技术与设计方法的不断进步
(4)以日本、韩国在国内投资的的船舶企业为标杆,结合浙江实际,积极选择适用高效技术
日本、韩国企业集团在我国建立造船企业,在技术选择战略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不采用特别先进的装备,如焊接机器人,而是选择高效适用技术装备,如焊接门架。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在以其为样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国情,重点研究采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或缩短建造周期的高效适用技术,使整个船厂技术得到均衡配置,从总体上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
(五)船舶配套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1、概述
船舶配套包括船用设备、船用材料与附件等类别,船用设备分为船舶发动机、船舶辅机和船舶电子仪器仪表三大类。
浙江省船舶配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产业自行设计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没有自己的品牌;三是没有全球维修服务网络,妨碍国产设备在出口船上使用;四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产品规格小,加工工艺与设备装备水平低。
2.船舶配套产品发展方向
(1)正确的产品定位
产品发展一是立足于浙江省船型发展与装船需要,结合长三角和全国船舶配套产品的布局确立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特色;二是重点发展价值较高的船用设备产品;三是集中力量发展浙江省有优势的产品,技术难度由低-中-高发展的产品,并从“多品种、小批量”向“少品种、大批量”转变。四是企业开发产品要水陆兼营,以获得规模效应。
(2)在开放中发展船舶配套业
国家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船舶低速柴油机的曲轴设计与制造,船舶中高速柴油机、辅机、无线通讯、导航设备及配件设计与制造的发展。积极吸引国际知名设备厂商进入浙江省,采取独资、合资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船用产品配套业。
(3)调整重组、整合资源,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专业公司
引导企业通过调整重组、整合资源,以主要专业厂为基础,以产品为纽带,使一些专业相关、产品类同的中、小配套企业向几个大型主机、辅机、仪表等专业公司联合,集中财力、先进设备和人才,搞专业化生产,增强关键产品的研制能力,培植国际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力争取得规模效益。
根据浙江省现有配套企业专业分布情况,引导形成柴油机专业公司、船用辅机专业公司、船用电子仪器产品专业公司、锚链生产基地、螺旋桨生产基地、阀门专业公司等专业公司。在各大专业公司下建立二级零部件配套网络,形成企业集聚。
(4)采取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形成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立足自主创新
加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互利的基础上,寻求以许可证、合作生产等方式与国外著名厂商保持和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和关键船用设备制造技术和设备产品,投入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推出自己的品牌;通过与外方合资,或外资控股,或允许外商以兼并和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
(5)加大科研投入,有步骤地提高浙江省船用设备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浙江船用配套业要把船用设备制造技术、产品发展的自主创新放到突出的位置,形成自主制造技术与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真正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区域发展重点
(1)建立舟山船舶配套工业园区,集聚舟山船舶配套产品现有与发展有关总装厂、零部件厂、原材料工艺协作等企业;建立与引进修船专业技术维修站;吸纳为造船服务的造船专业化生产协作中心;
(2)以杭州、宁波地区现有技术基础较好的骨干企业为基础,发展中速船用柴油机、船用发电机组、船用齿轮箱、船用数字综合通讯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3)以台州地区发展液压舵机、锚机、绞缆机、空压机、水泵、阀门等,通过引导现有众多小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资源,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4)以温州地区发展船用电器仪表、电缆、渔业机械、泵阀、电控设备等产品,进行错位竞争。
(六)船舶及船用产品交易业的规划
发展目标
(1)形成立足浙江省,拓展全国,面向世界的船舶交易市场及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将舟山、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城市的船舶交易信息统一并网,形成一个规模化经营、多功能服务、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全国一流的信用市场。
(2)发展目标:力争在2007年底将舟山建设成多元化经营、多功能服务、具有海洋特色的全国性船舶交易市场。市场规划用地406亩,总投资2.4亿元。年船舶交易额达到30亿元以上。
4、发展重点
(1)引导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场为主体,结合宁波、台州、温州的船舶交易市场或分设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由国有、集体、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船舶交易网络体系,实行跨省、跨国经营。
(2)以各种形式,加强船舶交易的信息传递,完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信誉和品牌。
(3)建设闲置船舶集散交易区,做到网络交易和现场交易有效地结合。同时实行改装、修理配套服务。
(4)提升市场的总体举措
(5)船舶交易中,船舶评估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浙江省尚没有船舶资产的专业评估机构,省相关部门予以考虑。
(6)船舶交易市场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对船舶交易在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扶持。
(七)船舶设计研发中心
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对船舶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二)确定船舶工业的产业地位,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三)建立健全的船舶工业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支撑体系。
(四)树立名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加强统筹规划、强化行业协调管理。
(六)加强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第三篇:工业产业链报告
XX工业产业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工业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加快发展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突出产业重点,实施项目带动,强化招商引资,调整产权结构,工业经济得到了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XX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强化引导,实施资源型产业向效益型、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XX工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体系。
一、我市产业链的现状
XX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发展了煤电、煤焦化、畜牧、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机电产业链。㈠、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煤电焦化产业链
XX煤炭资源已探明地质储量60亿吨,是国家煤炭重点开发基地之一。近年来,XX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发展壮大以煤电、煤焦化为主导产业的煤电焦化产业链,提高了整体经济实力。
1、煤炭产业稳步发展。XX境内共有生产煤矿20余处,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吨。其中市属煤矿7处,年生产能力200万吨;另有投资4.3亿元的东大、锦丘两处在建煤矿,探明储量分别达到9200万吨、5345万吨,年装备生产能力为200万吨。近年来,我市抓住煤炭市场价格上扬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狠抓安全生产,开拓销售市场,保持了煤炭高产稳产、安全高效,提高了煤炭企业经济效益。2003年,市属煤矿共生产原煤220万吨,同比增长9.5%;完成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20.8%;全市煤炭产销率达100%,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增长19.1 %;实现利税总额8851万元,增长39.9%。今年上半年,市属煤矿共生产原煤110万吨,同比增长6.82%;完成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6.02%;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增长68.94%;实现利税总额1.65亿元,增长170.03%。
2、煤电、煤焦化产业逐步强化。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由简单的开采销售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增加值,创造更优更好的经济效益,是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的一大课题。近年来,我市立足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煤电转化、煤焦化转化的新路子。在煤电转化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实施了总投资37.7亿元的新源热电厂一、二期工程,一期工程2×15万千瓦,投资10.2亿元,去年11月投入运行;二期工程2×35万千瓦,投资27.5亿元,前期工程已经动工兴建; 2003年,我市实际发电11.9亿千瓦时,产值4.19亿元,利税1.1亿元。今年上半年共发电9.39亿千瓦时,销售收入2.84亿元,利税4615万元。煤焦化工转化方面,引进建设了年产80万吨的盛隆焦化等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产后,我市机焦年产量将达到175万吨。在大力发展焦化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煤焦化产品的深加工,2003年,共生产煤焦油3.04万吨,粗苯7280吨;煤焦化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亿元,利税1699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9110万元,同比增长40.83%;利税2335万元,增长53.71%。
3、煤炭相关产业链逐步延伸。在大力发展煤电、煤焦化主导产业的同时,我市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积极发展煤电钢化相关产业,实现了产业链向多元辐射、纵深发展。建设了总投资7亿元的腾达不锈钢制品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工程已开工。发挥煤炭外销量大的优势,加快发展洗煤业,提高煤炭销售的附加值,全市洗煤企业发展到14家,2003年共完成洗煤量19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82亿元,利税1.39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洗煤量12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80.51%;利税1.52亿元,同比增长82.45%。建成了年产6000万标块的正方新型建筑材料厂,生产煤矸石烧结多孔砖,逐步取代传统的粘土砖,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瑞达焦化在生产焦炭、焦油等产品的同时,每年供煤气3200万立方,为城区3.8万户居民和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㈡、立足XX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发展了畜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1、强力推进,不断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XX坚持把畜牧产业化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制定规划,量化指标,强行起步,使畜牧业逐步发展成为XX的一大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全市各类畜禽存栏量由2002年的926万头(只)发展到目前的1700万头(只);其中,肉鸡由571万只,发展到目前的150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山东盈泰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畜禽、肉类、饲料、面食等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畜牧集团企业。近年来,我市组织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资1.2亿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日加工10万只肉鸡宰杀生产线和年产4万吨熟食生产线,开工建设了投资1.6亿元的盈泰食品城三期工程,新上的肉熟食和蔬菜加工车间年内建成投产,可形成年加工熟食8万吨的生产能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5.9亿元,形成了年加工肉鸡、肉兔8000万只、肉熟制品4万吨、出栏商品肉鸡5000万只的生产能力。200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2100万元,出口额26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税816万元,增长28%;出口创汇630万美元,增长26%。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顺利通过ISO9001、HACCP和国家绿色食品三重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销往日本、韩国、中东、南非、东南亚、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肯德基、麦当劳公司和台湾独资企业上海元盛公司的货源专供厂家,成为全国35家获得对日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之一。
二是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加快推进高标准养殖基地建设。基地是畜牧产业化的基础,也是龙头企业的依托。近几年,我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使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首先大力发展合同鸡兔养殖。2001年初,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严重的货源不足。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及时召开4万多人参加的电视动员大会,各级领导深入农村,组织发动广大农民与公司签订合同养殖肉鸡、肉兔。公司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利于民,提供良种鸡苗、饲料、药品、技术和回收鸡兔“五统一”服务,使企业与农户成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联合体,发展养殖户8000户,年出栏合同鸡兔2200万只。其次加快发展标准化养殖基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去年以来,我市学习外地经验,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创新完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发展新模式,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组织动员镇村干部、农户和个体私营大户等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运作中,投资者出30%的资金,集团公司担保贷款70%,企业与投资者共同建设,建成后由企业租赁经营,连续7年每年按投资额25%的红利返还投资者。这一运作方式大大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投资入股建棚的积极性,取得明显成效,已多元化投资9000万元,规划建设了标准养殖基地32处、鸡棚420栋,建成投入使用鸡棚200栋。这样,农民变成了股民,土地变成了资本,减少了投资风险,拓展了经营门路,增加了收入;同时,企业减少了一次性投入,赢得了大发展的良机。
三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积极探索发展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养殖基地。盈泰集团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成本,积极探索、打造“养鸡-鸡粪-沼气-发电-养鸡”和“粮食-饲料-养鸡-鸡粪-沼气-肥料-粮食”生态型循环产业链。从今年6月中旬起,在鲍沟养殖示范基地基本建成的基础上,一是建成年处理鸡粪7125吨的沼气综合处理系统一个,利用沼气发电供鸡棚照明、取暖,把沼液沼渣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粮食和蔬菜生产,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基本实现了无污染、零废弃的循环生产。二是在标准化养殖基地道路两旁、鸡舍前后栽植树木、花草、蔬菜等,绿化率达到60%,吸收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含量,阻隔和降低空气污染,优化肉鸡生存空间;三是学习美国技术,采用臭氧系统进行肉鸡饮用水处理,清除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杂质,降低了肉鸡发病率,肉鸡成活率提高了1.5%;四是装配人工降雨系统,保持养殖场内湿度,降低温度,降低禽病发病率,减少用药,降低药残;五是准备继续增设太阳能照明取暖系统,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上五点,基本构成了盈泰肉鸡养殖基地的生态化。同时,标准化养殖基地鸡舍,全部配置了符合国际检疫标准的现代化饲养设备,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实现了自动供水、供料和控温、控湿,从而达到了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养殖模式。该基地建有25个标准化养殖鸡舍;每个大棚占地3亩,投资30万元,年可出栏标准化肉鸡10万只,纯利可达20万元,平均亩效益近7万元,为种粮效益的50倍以上。用于生态化养殖总投资260万元,年可增加效益560万元,当年收回投资还盈余300万。到2005年,拟建成60处“四化”标准养殖基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增加效益1.2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生态化循环养殖,可大大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率,减少用药,降低药残率,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畜牧产业化实现质的飞跃。
2、发挥优势,加快推进粮油产业化
XX素有“鲁南粮仓”之称。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粮油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种植,调整粮油内部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粮油产业链,提高了粮油综合生产能力。2003年,全市以花生、大豆为主的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万亩,总产达到 5.3万吨,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38万亩,总产达到46.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97.6公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今年小麦收获面积75万亩,比去年增长50%;亩产465.6公斤,增长10.1%;总产达到34.9万吨,增长68.7%。
一是培植壮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提高粮油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一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全市粮油加工企业达到61家,其中以小麦为原料的加工企业51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能力70万吨,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以小麦加工为主的东谷面粉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技术改造,先后引进了两条意大利先进制粉生产线、两条日加工30吨低温干燥工艺高档挂面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公司跻身“中国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和“全国磨粉行业50强”,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利税281万元。以玉米加工为主的恒仁淀粉有限公司年产玉米淀粉18万吨,企业资产达到1.1亿元。以大豆、花生加工为主的恒源油脂有限公司年加工大豆40万吨,企业资产达到1.2亿元,连续5年进入全省粮办行业“三十佳”。这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粮油的转化升值提供了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种植。积极组织引导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签订种植订单,以契约方式联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互利。东谷面粉有限公司自2002年以来,以“包送种子上门,包亩产350公斤的保底产量,包收购价高于市场普通小麦价格10-20%”的三包优惠措施与农户签订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合同,合同履约率达到100%,使广大农民从发展订单专用小麦种植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全市订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按高于市场普通小麦价格13%收购,农户平均每亩可增收180元,可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东谷面粉就近收购可节约运输等费用1100万元,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2004年上半年,我市畜牧、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产业实现产值20.94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部工业的比重21.9%;实现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全部工业的比重22.6%;实现利税2.37亿元,同比增长68.7%,占全部工业的比重16.2%;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部工业的比重13.4%。
㈢、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机电产业,重点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和设计制造能力,机电工业成为XX重要的产业链
随着腾达标件、威达机床、鲁南同锐、大地机床等一批重点机电企业相继重组,我市的机电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2002年和2003年各项指标的增幅均超过40%。2004年上半年,我市机电产业实现产值15.23亿元,同比增长66.8%,占全市工业的15.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7亿元,同比增长75.9%,占全市工业的16%;实现利税2.03亿元,同比增长102.5%,占全市工业的13.9%;实现利润11.41亿元,同比增长130.3%,占全市工业的13.3%。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机电工业企业将结构调整重点放在了产品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目前全市机电企业新增产品已达30多种。紧跟国内机床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发数控机床和专用机床,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得到普遍应用。威达机床公司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其产品60%以上出口欧美。腾达标件在原有的不锈钢紧固件生产线的基础上新上了十条不锈钢拉丝生产线,大地机床公司数控导轨磨床生产线也实现了小批量生产。鲁南同锐公司已顺利搬入园区,并进行正常生产。
突出机电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XX机电工业带动了机械加工、铸造、钣金、模具、配套件等行业的发展。以钻铣床、旋转接头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截止2003年底,全市生产机床的企业有90余家,年产各类机床10万台,成为全国有名的小机床生产基地,享有“钻铣床之乡”的美誉。
二、我市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链以资源型、能源型为主的产业链受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二是产业链的技术发展水平低,生产高科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三是产业链的关联企业规模小,多属中小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企业管理水平相对粗放,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五是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小企业无序上马,加剧了行业竞争,影响了优势产业的规模发展。
三、我市工业发展完善产业链的对策和措施
结合XX工业的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把完善现有产业链和培育新兴产业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
㈠、必须将发展和完善产业链同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延伸完善现有产业链为手段,积极推进以发展壮大现代制造业为主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我市实力雄厚的龙头大企业,带动相关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逐步形成煤电、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玻璃制品、精细化工、机电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同时要积极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服务业。一是建立以煤炭采掘、加工和向电力生产延伸的煤电产业聚集带。积极抓好煤炭企业技改,不断提高矿井的回采率。加快新建矿井的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达效,力争年内形成400万吨的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形成以煤为主、(地)上(地)下结合的多元化煤炭产业格局,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搞好现有煤电转化的调研规划工作,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电力优势。搞好新源二期工程建设和山国电XX电厂立项工作。二是以鲁南水泥公司为龙头,东郭水泥、凤凰水泥、力华防水建材等企业为依托,形成以水泥、防水卷材、新型墙体等系列产品生产的新型建材聚集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做好我市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搞好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争取新上旋窑生产线,逐步淘汰立窑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水泥产业的规模效益。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新型建筑砖材、板材、管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以盈泰食品、春藤食品为龙头,益康集团、东谷面粉、恒仁淀粉为依托,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聚集带。充分发挥我市农畜产品量大质优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资农、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逐步实现肉类产品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变,不断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突出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生态型循环产业链。四是突出金州玻璃的龙头作用,建立以信诚玻璃、耀鸿玻璃、丰华玻璃、金盛玻璃、金浩玻璃、雄狮建筑装饰公司为依托的玻璃制品产业聚集带。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扩大浮法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的生产能力,开发研制超白、超薄、玻璃及玻璃器皿等新产品,提高玻璃制品的生产工艺水平,形成玻璃生产的规模优势。五是发挥兖矿鲁化的带动效应,培植壮大瑞达化工、拓博氨基塑料制品、凤凰化肥等企业的规模,形成化工产业聚集带。在巩固200万吨煤焦化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利用煤焦化生产的副产品,向精细化工行业延伸。重点解决好焦炉气的应用转化及煤焦油、粗苯类化学品的回收和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六是建立以鲁南机床为龙头,威达机床、腾达不锈钢、鲁南同锐、XX机床厂为依托的机电产业聚集带。继续整合壮大机电产业,引导同类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协作配套,充分利用机床行业的产业聚集效应,带动我市的机械加工、铸造、模具等行业发展。通过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研发步伐,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机床行业的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七是依托我市传统纺织资源,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培植以祥源制衣、恒仁纺纱、联成纺织服装、华棉纺织等企业为骨干的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带。纺织行业要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嫁接改造,拉长染织、服装链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服装产业要快速膨胀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逐步向品牌服装方向发展。八是依托我市微湖红荷湿地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带,努力建设人文XX。积极开发娱乐、餐饮、度假等旅游项目,兴建高档住宅区,打造XX旅游品牌。
㈡、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实力。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深化实施“科技联姻”工程,积极推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着力提高产业链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培植发展机电、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巩固提高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型能源等新兴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产业链中的比重。
㈢、必须把发展和完善产业链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从XX实际看,招商引资是增加投资、发展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明确XX的各种优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将引进项目与发展和完善产业链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形成各级联动的招商引资工作网络。加快发展建设开发区,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使开发区成为吸引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㈣、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工作中要做到依法行政,大力加强法制化建设,做到政府运作透明、便民、高效、诚信。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为经济发展创造优美而宽松的环境。依靠好的环境招商引资,靠好的环境吸引人才,靠好的环境赢得市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2004年12月
第四篇:产业链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依托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产业项目,带动了配套项目,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等政策日益紧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产
业升级、转移和聚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以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聚集优势开始超越其它因素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要方面。面对经济加速转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破传统的招商理念,坚持用产业集群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把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必要性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值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相比传统招商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这种招商方式,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要,降低产业投资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寻求最佳资源配置,产业开始在全球转移和流动,资本越来越看重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配套越完善,交易成本就越低,资本增值的空间就越大,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就越强。随着各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需要和招商政策的同质化,在优惠政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时候,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招商方式,正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昆山利用本地IT产业发展较快的优势,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以“大”带“小”等产业链招商方式,先后引进多个组团式投入的外资和台资企业,形成了IT产业企业集群。因此,综合各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产业链招商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我县实施产业链招商的优势分析和重点内容
我县实施产业链招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从区位交通来看,xxxx湖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100公里内涉及鲁苏豫皖33个县市区,1亿多人口。与“长三角”、“京津唐”两个发达地区相连,被鲁南经济圈、淮海经济圈覆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和调蓄水库。“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年通航能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跨湖高速公里横跨xxxx全境。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县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底下矿藏种类多,储量大,煤炭探明储量占山东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稀土储量列国内第二位;境内拥有13家煤矿,年产量达到2000余万吨。xxxx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民俗风情独特,在国内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从产业布局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煤电焦电、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建筑材料、轻工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了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具备了产业链招商的现实基础。从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三年,我县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后发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实施产业链招商的重点,应结合我县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打造各产业上、中、下游产品多样化和专业化为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项目和引进相应的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链条的集聚发展,从而有力地促使企业效益、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和我县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三、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明确产业链招商方向。一是搞好重点产业定位。从全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看,煤炭、船舶、机械、食品、建材、旅游、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是我县产业链招商的主导方向。我县实施产业链招商,应在全国大产业链环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搞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如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稀土深加工、新能源等产业目标应定位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基地。因此,必须加强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同时,把我县的产业集群建设融入到全市的重点产业招商规划和鲁西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协作,形成产业配套。二是扶持骨干
企业膨胀规模。骨干企业是产业链招商的主体。对于上下游链条长骨干企业要重点扶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扩张,壮大骨干企业,培植产业龙头,为产业链招商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合理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成立由产业主管部门、骨干企业组成的招商项目编报小组,围绕全县现有产业和骨干企业,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市场动
向,抓紧研究和提报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的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数据库,通过参加投资洽谈会、招商会或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重点推介。
(二)创新方式,提高产业链招商成效。一是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要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尤其要发挥骨干企业在品牌、信贷、资产、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迎合外地大企业落户我县寻找安全庇护的心理。重点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积极引进资金入股参股,开发和延伸产业链产品,膨胀企业规模,加快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优化升级。二是强化产业链配套招商。要按照完整的产业链条要求,深入挖掘和包装一批上、下游产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寻求合资合作,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来,补齐产业链条中的弱势部分,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渔湖业资源优势,重点与大公司、大集团合作,在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三是承接产业集群整体转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制约日益严重,产业集群亟待向外转移。对我县来说,必须发挥互补优势,依托资源、产业基础,完善配套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整体入驻,促进各类要素快速集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三)发挥优势,构建产业链招商载体。工业园区是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场所,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也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一是切实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路子,大力实施“招强引优”战略,注重引进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大项目和外资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同时,要大力抓好文化旅游、专业市场等招商项目,壮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档次。二是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园区集约、高效、合理的用地机制,挖潜存量土地,提高利用效率。加大土地增减挂钩、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通过土地置换、项目置换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供给,为产业链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三是打造专业工业园、特色产业园。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搞好各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产业特点,对同源企业、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企业要有计划地放在同一园区,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完善设施配套建设,壮大园区产业规模,加快发展特色产工业园。
(四)优化环境,营造产业链招商洼地。一是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借鉴先进地县经验,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搞好政策创新,制定完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和培强做大骨干企业的扶持政策,努力营造最佳政策环境。要严格兑现政策,凡是约定的、公开的政策必须做到及时足额兑现。二是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按照“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严格落实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项目联审制度,全力抓好联审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在融资担保、劳动用工、手续审批等方面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城市,为外商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加大治乱减负力度,认真落实检查审批和“特别礼遇证”制度,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产业链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依托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产业项目,带动了配套项目,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等政策日益紧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产业升级、转移和聚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以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聚集优势开始超越其它因素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要方面。面对经济加速转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破传统的招商理念,坚持用产业集群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把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必要性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值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相比传统招商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这种招商方式,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要,降低产业投资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寻求最佳资源配置,产业开始在全球转移和流动,资本越来越看重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配套越完善,交易成本就越低,资本增值的空间就越大,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就越强。随着各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需要和招商政策的同质化,在优惠政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时候,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招商方式,正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昆山利用本地IT产业发展较快的优势,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以“大”带“小”等产业链招商方式,先后引进多个组团式投入的外资和台资企业,形成了IT产业企业集群。因此,综合各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产业链招商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我县实施产业链招商的优势分析和重点内容
我县实施产业链招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从区位交通来看,xxxx湖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100公里内涉及鲁苏豫皖33个县市区,1亿多人口。与“长三角”、“京津唐”两个发达地区相连,被鲁南经济圈、淮海经济圈覆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和调蓄水库。“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年通航能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跨湖高速公里横跨xxxx全境。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县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底下矿藏种类多,储量大,煤炭探明储量占山东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稀土储量列国内第二位;境内拥有13家煤矿,年产量达到2000余万吨。xxxx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民俗风情独特,在国内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从产业布局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煤电焦电、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建筑材料、轻工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了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具备了产业链招商的现实基础。从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三年,我县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后发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实施产业链招商的重点,应结合我县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打造各产业上、中、下游产品多样化和专业化为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项目和引进相应的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链条的集聚发展,从而有力地促使企业效益、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和我县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三、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明确产业链招商方向。一是搞好重点产业定位。从全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看,煤炭、船舶、机械、食品、建材、旅游、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是我县产业链招商的主导方向。我县实施产业链招商,应在全国大产业链环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搞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如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稀土深加工、新能源等产业目标应定位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基地。因此,必须加强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同时,把我县的产业集群建设融入到全市的重点产业招商规划和鲁西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协作,形成产业配套。二是扶持骨干企业膨胀规模。骨干企业是产业链招商的主体。对于上下游链条长骨干企业要重点扶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扩张,壮大骨干企业,培植产业龙头,为产业链招商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合理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成立由产业主管部门、骨干企业组成的招商项目编报小组,围绕全县现有产业和骨干企业,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抓紧研究和提报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的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数据库,通过参加投资洽谈会、招商会或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重点推介。
(二)创新方式,提高产业链招商成效。一是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要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尤其要发挥骨干企业在品牌、信贷、资产、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迎合外地大企业落户我县寻找安全庇护的心理。重点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积极引进资金入股参股,开发和延伸产业链产品,膨胀企业规模,加快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优化升级。二是强化产业链配套招商。要按照完整的产业链条要求,深入挖掘和包装一批上、下游产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寻求合资合作,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来,补齐产业链条中的弱势部分,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渔湖业资源优势,重点与大公司、大集团合作,在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三是承接产业集群整体转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制约日益严重,产业集群亟待向外转移。对我县来说,必须发挥互补优势,依托资源、产业基础,完善配套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整体入驻,促进各类要素快速集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三)发挥优势,构建产业链招商载体。工业园区是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场所,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也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一是切实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路子,大力实施“招强引优”战略,注重引进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大项目和外资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同时,要大力抓好文化旅游、专业市场等招商项目,壮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档次。二是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园区集约、高效、合理的用地机制,挖潜存量土地,提高利用效率。加大土地增减挂钩、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通过土地置换、项目置换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供给,为产业链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三是打造专业工业园、特色产业园。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搞好各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产业特点,对同源企业、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企业要有计划地放在同一园区,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完善设施配套建设,壮大园区产业规模,加快发展特色产工业园。
(四)优化环境,营造产业链招商洼地。一是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借鉴先进地县经验,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搞好政策创新,制定完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和培强做大骨干企业的扶持政策,努力营造最佳政策环境。要严格兑现政策,凡是约定的、公开的政策必须做到及时足额兑现。二是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按照“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严格落实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项目联审制度,全力抓好联审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在融资担保、劳动用工、手续审批等方面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城市,为外商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加大治乱减负力度,认真落实检查审批和“特别礼遇证”制度,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