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模式思考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19-11-14 11:4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程设计模式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程设计模式思考论文》。

第一篇:微课程设计模式思考论文

1引言

自2009年开始,“Weibo”一词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人们的生活伴随着微博、微信,走进了“微时代”。以合作、开放、分享的理念为指导,以通讯、移动互联网技术、社交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教育的微时代——微课(微课程)也应运而生。

2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最初定义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McGrew,1993),指在碎片化时间(如等公共汽车、搭乘电梯以及舞会休息间隙时刻),在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以及普通民众中普及有机化学常识。当下风靡全球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中引申出来的新概念,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教学资源内容,此外还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前素材情境的引入、课中教师的教授技巧、内容呈现模式、课后总结与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3微课程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学生角度,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各种学习活动;就教师而言,区域化网络同行教研讨论将大有益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技能。

1)教学视频时间短。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集中注意力大约在5~8分钟),充分尊重认知特点,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教学内容微小化。微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微小化,集中教授一个知识点、难点、重点或一个故事片段。

3)教学视频容量小。微课总容量在几十兆以内,模式方便学习者在自己手持BYOD(bringyourowndevice)的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学习,也便于教师观摩、教学反思。

4)教学主题鲜明。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2]。

5)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师要营造一种真实的、案例化的、主题鲜明的情境教学资源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来开展实际教学的。时代呼唤微学习,片段化、专题化的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3],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微学习。微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有效发展的载体是微课程,微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微课件(微视频)。

1)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魅力在于吸引使用者更便捷、高效率地运用此产品,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因此,设计者必须紧紧专注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使用过程的心理行为。微课程的交互设计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期待,注重交互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学习者和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学习者之间这三种交互形式同样存在于微学习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2)主题突出的微内容。微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有两类。①从现有的素材如小说、故事、典故、电影转载的日志、下载的文章等精心挑选他人的作品,设计、开发、加工成自己的兴趣所在。②从自己的教学资料中挖掘适合的材料重新提炼加工成微内容。微课程的核心信息单元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一则新闻、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画等,但内容必须主题突出、简单明了、前后连贯,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

3)教学过程设计。①上课前:微课程(微视频)时间短小、内容精悍,要求教师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引入正题切入点要精炼、快捷,精心组织教学内容。②上课中:微课程大约5~10分钟,在有限的、短小的时间内讲解透彻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思想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实现教学目标。③课堂结尾:以三两分钟做简洁的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设计模式

根据微课程的特点,学习者的泛在化、碎片化的微学习理念,在现有的微课程概念基础上提出微课程设计模式。

1)任何教学设计必须分析用户学习行为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组织学习内容,抓住重点,抽茧剥丝,凝集成核心的微内容教学资源,并有相应的课后练习检测、教学评价、反馈,与现实课堂相互整合。

2)微视频不仅仅是微内容呈现给用户学习,也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辅助支持服务,其中包含辅助工具、讨论与协作、练习与评价、反馈与超链接的相关学习资源[4]。同时,教师利用交流工具给予学习者同步、异步的反馈、评价,让学习者真正体验学习乐趣,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实现课堂学习与移动学习的互动、联通,形成统一的学习框架。

3)微课程的动态学习资源是建立在教师同行评判、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由不同的点状资源相互连接、融合,逐渐形成发散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提供教师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技能,而且能够跟踪学生学习足迹,提供学习者分析自身的特点,制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6几点建议

微课程与平民技术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化大时代,人们迷航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干扰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微课程”正是避免干扰的平民技术,它能实现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课程的迅猛发展,满足了平民日益增长的快速E-Learning、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需要。微课程与大智慧其内容虽然短小,但精悍、主题突出、讲解简洁、透彻,教学设计精彩纷呈,是大智慧的高度凝结。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才吸引用户专注学习,知识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解决。

7结束语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程序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智能化,微课程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微课程的生态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入,以期满足学习者对于微内容、策略的深度需求,实现为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义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2]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3]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25-26.[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第二篇:微课程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细节描写

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

张安珍

学校名称

旬阳市麻坪镇中心学校

微课名称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细节描写

视频长度

7分53秒

录制时间

2021.12.4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部编版

知识点描述

重点:

认识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

难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识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并掌握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

适用对象

五年级学生

微课类型

(注:可选择如下选项,也可以补充填写)

R知识点讲解

□试题剖析与指导

□专题讲解

□任务布置

□拓展资料

□其他

微课用途

(注:可选择如下选项,也可以补充填写)

R课前预习

R课上自学

R课后复习

□其他

设计思路

本课题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前,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微课程设计

一、导入

温故知新

回顾《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感受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二、主体

领悟写法

1.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

2.引导领悟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写法

3.学法指导

4.细节描写训练

5.例文欣赏

三、小结

回顾提升

1.课堂小结

2.习题训练

教学反思

教完《《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细节描写》这节课后,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意之处有:在学生自读课本以后,利用动图及演示的方法正确认识细节描写的概念、作用并掌握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细节描写

练习题

旬阳市麻坪镇学校

张安珍

前测:

1.读一读,给加粗字填正确的读音。

朝着父母,她挥了挥手。虽然有些眷恋,但她还是下定决心去偏远地区工作,以锻炼自己的意志。

中测

2.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

a.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b.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后测

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竞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干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第一段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爱子的;从中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位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第三篇: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微课程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资源。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试图根据ADDIE模式来构建微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

关键词:微课程;ADDIE模式;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9-0011-0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已然置身于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已经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微学习,于是,微课程应运而生,满足了学习者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的需求。

一、微课程概述

(一)国外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微课程的最早雏形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60秒课程的设计初衷主要是用于非正式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从知识结构上看,每一个60秒课程都是一个高度提炼的、完整的微型课程。[1]

近年来,国外微课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一分钟教授

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视频”,也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写出一份15至30秒的介绍和总结;用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

2.可汗学院和TEDEd

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创办的一家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在可汗学院成立之前,可汗主要是通过远程聊天工具来辅导表妹的数学学习。很快,许多亲戚都上门讨教,于是可汗将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他人的分享。随着教学视频数量的增多,可汗就成立了可汗学院网站,除了视频授课,“可汗学院”还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学习工具。[3]目前,可汗学院在YouTube上载有超过5600段教学影片,内容涵盖数学、历史、医疗卫生、金融、物理等众多的领域,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学习可汗学院模式的热潮。

TEDEd计划是由TED成员和萨尔曼?可汗在2011年一起提出来的,可汗学院拥有大量的在线视频,如果与一个便于学习的平台结合,就可以使相关领域的教师更好地变革课堂。于是,TED最近在YouTube上推出了新的频道TEDEd,这是TED在教育领域的一次新尝试。TEDEd频道中的短于18分钟的微视频已经吸引了五亿多人次观看。

(二)国内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在国内,不同的学者对微课程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佛山市的“淘课”活动

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微课,他认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4]同年11月,佛山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资源建设征集与应用活动,引起了佛山市的“淘课”热潮。

2.“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

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程”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内容涵盖基础教育、家庭教育、自然科学等领域,满足了社会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微课程的发展。

3.微课程比赛

随着微课程在国内逐渐被人们重视,各级各类的微课程比赛也如火如荼地展开。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程教学比赛,并发布了“微课程”评审最新标准。2013年9月份,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组织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和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并举办了很多场次的研讨会。此外,很多省份都开展了微课程教学比赛,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发现众多学者都对微课程的概念、发展历史、特点和制作等层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但是,缺少关于微课程的设计研究。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它更是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支持体系。[5]因此,本文试图根据ADDIE教学设计模式来构建微课程的一般设计流程。

二、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设计研究

(一)ADDIE教学设计模式

近30年来,教学系统设计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两个方面取得了进展。比较著名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有Kemp模式、Dick & Carey 模式、Smith & Ragan 模式等,我国何克抗教授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虽然不同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包含的步骤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出了教学设计中系统方法的主要成分,即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和Evaluation(评价),也就是“ADDIE” 模式。

作为“通用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式体现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加涅、韦杰、戈拉斯和凯勒还将ADDIE模式的基本环节进行了扩充,给出了更为详细的程序指导,[6]为ADDIE模式的应用者提供了借鉴。

(二)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作为一种在线网络课程,同样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来优化教学效果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曾在讲座中指出了微课程设计ADDIE模型,笔者在此基础上,根据ADDIE模式构建了微课程的一般设计流程(如图1)。

1.分析(Analysis)阶段

在分析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微课程的选题和定位,根据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事实性知识一般只需要去识记,原理性知识比较适合开展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而概念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最适合录制成微课程。微课程的定位包括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定位,学习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或家长等,学习环境可以是开放网络、课堂内或课堂外等。

开发阶段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阶段,还需要对学习者、教材和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学习风格与学习动机等因素。对于教材的分析,要在整体把握课程框架的基础上,厘清每一个知识点。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保证设计者对微课程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为反馈提供参考标准。

2.设计(Design)阶段

设计阶段以前期分析为基础,确定微课程的内容和过程结构、表述方式和脚本。对内容结构的分析可以按照“课程――章――节――知识点”的顺序来进行。此外,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快速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总结收尾要快捷。[7]

微课程的表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Flash动画、真人演讲,也可以是PPT加上录音等,设计者可以根据微课程知识点的具体特征,选择一种最能体现所教授内容的媒体表述方式。为了明确微课程制作的详细步骤和思路,在制作微课程之前,必须形成完整的微课程开发脚本。对视频中的画面进行编号,然后,以画面为单位进行界面的设计,并对动画做出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解说词的时间要和主界面的动画同步。

3.制作(Development)阶段

微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因此,微视频的质量决定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分析设计阶段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表述方式来对微视频进行拍摄或录制及其后期加工。中国微课网推荐了四种制作微课程的方法:[8]其一是摄像机拍摄,需要用到DV录像机和白板;其二是数码手机拍摄,需要用到手机和白纸;其三是录屏软件录制,常用的录屏软件主要有Camtasia Studio、Adobe Captivate、CamStudio等,在使用录屏软件的时候需要注意鼠标不能在窗口中随意拖动;其四是可汗学院模式,需要用到录屏录制软件、手写板和画图工具,这是萨尔曼?可汗最常用的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

微视频的后期加工和美化需要用到后期编辑软件,比如:EDIUS、Premiere等,准确地调整音频和视频的时长,确保音视频轨道同步,需要添加字幕的微视频还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和颜色设置等。

4.实施(Implementation)阶段

实施阶段也就是学习者的使用阶段,对于微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三种形式:课前预习、课中辅导和课后总结。让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之前观看微视频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对疑难知识点进行师生、生生交流,这也就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微课程用作课中辅导,可以重现课程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或某一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将微课程用作课后总结,则可以及时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由于微课程的时间短、容量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利用微课程来辅助教学。

5.评价(Evaluation)阶段

微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要贯穿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如果某一阶段没有达标,则利用“反复循环”法来进行改善。笔者认为,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多元化,但是,必须支持网络传播和在线学习。微课程的评价可以从微视频和教学效果两个维度考虑,微视频的评价可以参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而教学效果的评价则要以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习者的感受作为评价标准。

三、结束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掌握式学习,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开发微课程的技能,不仅需要关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还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课程平台来展开教学活动,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机制,不断进行微课程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网络优质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和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65-73.[3] 果壳网[EB/OL].http://www.xiexiebang.com/?c=main&a=siteIndex.2014-02-25.[编辑:郑方林]

第四篇:课程设计OAO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引言

自MOOC流行于教育界以来,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教育者们发现了MOOC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不足。目前,教育界更侧重于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各自展其所长,避其所短。把这样的教学模式称为线上(MOOC中的微视频)和线下(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的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OnlineAndOffline,简称OAO.本文介绍了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关于OAO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希望对其他的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OAO教学课程的整体规划

开设一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就如同开设一个新的课程,虽然之前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都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是在开设一门慕课时要做的更多,还有很多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授课对象。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学生层次(一本、二本)等,虽然学生的高考分数不尽相同,但是在同一所大学中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本质的水平是差不多的。第二,教学目标。根据授课对象,要把课程进行定位,要考虑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同时还要考虑该课程在整个学科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在准备线上和线下教学时会觉得有太多的内容想讲给学生,一来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来学生学起来也会很没有头绪。

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

从目标出发设计学生的学习序列。OAO的教学方式和平常的传统教学不同,学习进度尽可能的紧凑一点,要在课程中选择哪些知识点是要进行线上学习的,哪些内容是要学生实现翻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计划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分别定制机电专业篇,土木专业篇,经管专业篇,文科篇等等。线上(Online)教学部分主要指微视频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是现代教学的改进,但对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学生更关心他能学到什么,这里关于微视频的制作对于线上教学部分,作者给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第一,选取适合的知识制作微视频。在视频中,学生的关注点在PPT上,应使动画和图片在PPT中的显示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选取比较难的知识点或者学生经常会出错的地方,再或者拍摄基础性的知识。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制作出的视频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出错;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就可以通过教材和视频能学会的。这样节省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而课上和学生一起互动,一起探讨更深奥的问题。第二,各种类型的微视频穿插交替。微视频的制作包括很多形式,教师要找到自己和课程比较适合的几种形式进行录制,因为一种微视频无论拍摄形式多么精彩,学生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所以可以采取多种微视频形式穿插交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引人入胜、言之有物,关于课程应该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这里介绍A—L—C—S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一,A—Attention(注意):微视频的制作要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在看视频时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除非他对这个内容特别感兴趣。可以采取“出乎意料的行为”或者提问题的方式。其二,R-Relevance(关联):视频对学生而言是有帮助的,有关联的,他们就会更感兴趣。比如如果讲概率,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苹果手机的四位数字密码和三星手机的连线密码哪个更安全呢等等。其三,C-Confidence(信心):如果学生看过视频一头雾水什么都学不会,那就不愿意学了,如果看过之后懂了,那就激发他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其四,S-Satisfaction(满意):提供真实的学生练习的场景和任务,例子尽可能是有情景的,让学生满意。

四、线下(Offline)教学部分

第一,传统教学。没有录制成微视频的课程,教师还是选择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的方式来处理,作者认为并不适合把一门课程所有的内容都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学习,同时也不适合所有的内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翻转课堂,学生观看完视频讲解后,课堂上进行反馈,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旁仅仅处于指导作用。OAO的教学方式促使对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有了一种新的思考,未来的教室可能变成以电脑硬件为主,可能上课时学生人人手中都拿着IPAD,甚至可能教师可以远程的和学生进行视频讲解。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未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和实践。无论如何,学生喜欢、受益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

第五篇:课程设计论文

导语: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课程也都进行了多种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实践考察中,各地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使就业课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课程分为引导类、心理类、实践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几类课程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发现,为更好地指导就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且在供需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学生群体,一般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来讲,毕业之后所面临着就业的刚性问题,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意愿。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资源。在各个行业还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的市场前提下,保证人才资源的可靠性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同样缺乏社会资源,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应当仅仅将工作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拿走,而是应当授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就业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引导类课程

1.1引导类课程的设置意义

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学生从小就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的课程安排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对未来择业就业问题概念较为模糊。在学习压力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在按照学校既定的课时任务机械地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规划选择能力,额外修读与自身实际相关的就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当代的上世纪90后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如若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初就得到了较好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导类课程的侧重点分析

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方面的引导。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思想成熟开始的,所以正确思想引导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方面的课程学校可适当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局势,明白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联系、同步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导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果效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从2003年开始,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出现”。[1]合理地设置引导类课程,会为大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维逻辑习惯,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他们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有益的时间来锻炼他们自己。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将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问题。

2、心理类课程

2.1心理学习的重要性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工作时,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就业会表现出焦虑、迷茫等情况,这是因为其没有正确地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而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设就业课程的时候应该适当增设心理学的内容进入其中,有利于广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在大学的校园里,心理学相关课程不应该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利,在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2.2心理课程的设置

作为就业类课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学课时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大量投入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心理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注重效率,贴近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中,更应该从已有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为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2)解决方式,有据可循。提出具体的思路方式,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决。或者提供一些倾诉的途径,寻找其他的解决思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

3、实践类课程

3.1实践类课程的一般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理论性课程注重课堂内,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类课程则是注重于课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专业领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提高团队的协同能力,一般的实验类型的课程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

3.2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践类型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末端,专业课程结束以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实践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集体实践优先于单独实践,集体实践的优点一方面是安全系数比较高,较容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享受团队所带来的集体成就感。单独实践中,优点是可选性比较高,能够加强个人的创造能力,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决断,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里,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们可以共享课程经验,总结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规避风险,并且共享发展成果,提高高校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类课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价值。在实践课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可预知的风险的存在,允许课程在一定限度以内发生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设计新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使实践课程真正赋予学生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之下,全国高校开启了促进就业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业问题的难度还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2]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维方式和课程结构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本文对于就业方面的高校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归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个方向基础,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看到各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大学生就业难得思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2]小向.慢就业[J].中国就业,2015.09.篇

二、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王鑫.王静.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程宪宝,艳芬.基于关联矩阵法的高校教材选用方案研究[J].教育探索,2016

下载微课程设计模式思考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课程设计模式思考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设计论文

    一般教学在正式授课前都会设计课程设计,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课程设计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课程设计论文1摘要:自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以来,我国较多高校已引入CDIO教......

    CDIO教学模式下产品课程设计探析论文

    一、《旅行社产品设计》引入CIDO模式的可行性分析CDIO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与高职《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结合有其必然性。......

    网络营销微博营销课程设计论文(共5篇)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实践论文 步步高公司微博营销实践 引 言 随着微博被越来越多的国内用户认同,微博用户数量呈爆炸性的增长,同时企业也看到了微博带来的巨大用户群及潜在商机,一......

    阿里巴巴模式课程设计思路

    阿里巴巴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整体设计大纲:二、培训对象对课程的期望通过对课程的受众群进行需求的分析,而后依据客户对课程的期望,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架构和教学环节的设计。1......

    提升中职机械教学的课程设计思考的论文

    摘要: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为宁波市示范性中等职业中学,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于2005年率先在宁海县职业院校中开设机械类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机械专业技能。学校领导的关怀、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题目:巡回检测报警控制系统第一章 实验任务及要求............1功能描述................2元件选择....... ................2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3......

    EDA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一、 摘要 二、 概述 2.1目的与要求 2.2实验仪器与设备 2.3实验注意事项 2.4设计环境 三、 实验内容 四、4位加法器设计实现过程 4.1元件选择 4.2编辑半加器的原理图......

    数学课程设计论文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小编整理的数学课程设计论文,供参考!抓住数学知识本质,做出有效课堂设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