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设计观念的运用思考论文
白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春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8%左右,夏季占全年的80%左右,秋冬季占12%左右。全市发生春旱频率为91.4%,夏旱发生频率为77.9%,秋旱发生频率为89%。而且,在发生干旱的同时,还常常伴有外洪内涝发生。即使在丰水年,由于年内降水分配不均,也有干旱造成的减产。近年来,白城市的旱情越来越严重,不仅降水少,而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每年的1—6月几乎没有有效降水过程,致使严重的春旱连接严重的夏旱发生。春天抗旱播种出的苗,因无后续水补充,凋萎、干枯现象严重,造成严重灾害。几年来的连续干旱,使全市地下水水位下降1.5~3m,全市8座大中型水库,除月亮湖和团结水库引蓄了部分洪水外,其余水位都在死库容以下,300多个自然泡塘几乎全部干涸,除嫩江外,其它河流全部断流。严重的干旱不仅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还造人口、牲畜饮水困难,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面对干旱的自然特点,白城市全面加强了重点江河堤防、水库除险加固和抗旱水源及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已建成抗旱水源井10万眼,大型灌区2处(洮儿河灌区和镇赉白沙滩灌区),小型抽水站11处,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3座,并拥有喷灌设备1万多台套,抗旱水箱10万多只。全市抗春旱坐水种和播前灌能力已达到53.33万hm2以上,作物苗期抗旱喷灌能力达到28万hm2以上,其中喷灌能力12万hm2以上,软管输水灌溉10.67万hm2以上。
白城市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不合理
白城市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当时水利设计技术人员数量极少,且设计设备配备不完善,囿于技术原因,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没有保证完全根据现场勘测情况,或者现场勘测不够详细、精确,导致了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的勘测数据无法详实提供,或者只能参照地图进行粗略估算,设计出来的水利工程成果无法与建设地点实际相符。一方面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大量开挖或者填埋不必要的土石方,严重破坏了河道和工程区生态平衡。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基层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上,由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地区较为偏僻,或者荒无人烟,水利工程的设计上由于设备配备不完善或者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人员不足,极其容易造成设计成果与实际工程建设相脱节。加之如今大型机械设备投入工程建设中,对于工程地区生态破坏和河道生态系统影响更为严重。
2水利建设重大轻小,忽视配套工程建设
多年来,我国对于水利建设的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但投入的重点却偏向于大江大河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同时也表现在重视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于水利配套工程的建设却极少有相关的专项投入,致使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受益范围缩小,灌溉面积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水利枢纽工程效益无法最大化发挥出来,灌溉渠道淤塞严重,一旦到了雨水季节,极其容易导致水利工程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运输不通,灌溉用水白白流失。
3水利建设项目报批时间与季节错位
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非常特殊的时间要求,就我国而言,秋冬季节为雨水较少季节,河道水流减少,比较适宜水利工程的建设。基层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提出,到上级部门批复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近年来一些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上报后,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往往不结合实际情况的需要,作了比较大的后延,错过了秋收结束到冬季这一段兴修水利的宝贵时间,人为造成了工程建设时间缩短,增加了工程设计、施工方的工作压力。部分水利工程无法按期完成,严重影响了农民耕作安排。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兼顾到工程建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系统,保证相关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一种理念。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水利工程选址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最小化原则,力求在工程开始阶段就尽量减少工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利开发前期的生态系统自组织原理,在水利工程设计开发的初期阶段,应当充分研究论证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把工程区生态系统平衡过程的维持作为工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并将此作为水利工程设计的制约因素,使得水利工程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即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过程,保证水利工程的生态环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避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大的生态破坏、地形地貌改变等巨大环境成本代价的付出;水利工程运行期实际用水量应当遵循河道生态需水规律,保证河道正常的水量输送和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保持和恢复工程区空间异质性原则
保持和恢复多样化的工程区生态系统,是维持工程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要求。生物学研究表明,生物群落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反映了非生命系统与生命系统之间的依存和耦合关系。换句话说,当一个地区的生物空间异质性越高,它能够创造的多样小生物环境就越多,允许的物种生命共同生存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会形成单调的非生物环境,允许生存的生命族群就少,生物多样性就受到限制。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要首先考虑保持和恢复工程区,包括与工程区紧密联系的非工程区的空间异质性,始终保持自然河流渠道化和河流的非连续化,使得工程区的生境保持工程建设前与工程建设运营后的同一水平的多样化,保护工程区原本所拥有的多样化的生物栖息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从选址到设计,从施工到建成运行都必须符合水利工程学、生态学、水文学、工程力学等相关学科的规律、原理,充分考虑到河流自身生态系统运行规律,掌握河流泥沙运移规律、淤积规律及河流侵蚀、冲刷等特性及河势变化规律,确保建成的水利工程安全、有效、经久耐用。
第二篇:当前水利行业招投标工作的思考(论文)
当前水利行业招投标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综合事业局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开发部续夏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1998年以来,国家逐渐加大水利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阐述了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战略地位,对新时期水利发展做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逐步法制化和正规化,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在水利行业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公开、公正、公平”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逐渐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水利行业招投标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十二五”时期我国水利投入将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步伐逐步加快,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深刻理解中特理论,并更好的运用到招投标工作中,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市场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一、招投标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一)招投标制度的历史来源
招投标制度最早始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当时政府和公共部门或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的采购经费主要来源于法人和公民的税赋和捐赠,需要以一种特别的采购方式来促进采购尽量节省开支、最大限度地透明和公开以及提高效率目标的实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首先设立了文具公用局(Stationery Office),随后,许多西方国家通过了专门规范政府和公共部门招标采购的法律,形成了西方国家具有惯例色彩的“公共采购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与国经济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不深增加,招标采购在国际贸易中比例的迅速上升,在上世纪70年代,招标投标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共同遵循的国际规则,各国政府也加强和完善了本国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对促进国家间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招投标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从招标方式发展演变的角度看,我国的招标投标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招标投标制度初步建立。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1980年10月17日,国务院在《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赛的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为了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对一些适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1981年,吉林省吉林市和深圳特区率先试行工程招标投标,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7月14日,鲁布革水电站利用世行贷款,将引水隧道拿出来进行国际招标,这是我国水电建设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国内第一个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程。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要改变单纯用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的老办法,实行招标投标”。1984年11月,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从此全面拉开了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序幕。
2.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完善。由于初期的招标方式基本以议标为主,招标管理项目中约90%是以议标的方式进行发包,工程交易还没有固定的场所,交易活动比较分散,造成招标投标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招标的公正性得不到有效监督,许多工程形成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缺乏公开公平竞争。这种招标方式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招标投标的宗旨,不能充分体现竞争机制。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普遍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管理和规范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和规章,招标方式己经从以议标为主转变到以邀请招标为主, 1992年12月30日,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凡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投资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施工,除某些不适宜招标投标的特殊工程外,均应按照本办法,实行招标投标”。这个规定是在总结我国多年招标投标实践基础上制订的,对规范招标投标各方行为起了积极作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市相继成立了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工程招标投标专职管理人员不断壮大,全国己形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网络,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为招标投标制度的进
一步发展和完善开辟了新的道路。全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1984年,招标投标面积只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到1996年达到54%,个别省市如陕西、河北、江苏等高达90%以上。
3.招标投标制度规范发展。上世纪末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部门和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造成了市场和招标操作程序不统一不规范,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较差,企业间过度竞争,中介组织不健全等多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招投标市场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同时,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后,为了发展对外招标,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性投标,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加快招标投标法律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显得愈加必要和迫切。为此,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起招投标法正式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我国的招标投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水利行业招投标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水利行业是全国最早引进并推行招标投标制度的行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水利工程限额以上施工招标投标率达到100%,监理招标投标率在90%以上,限额以上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招标投标率在80%以上,勘察(测)设计招投标正在稳步推进,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科研及模型实验等专项招投标已经起步,招标代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创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多方参与,与其它行业的工程相比,具有涉及的金额大、环节多、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效益和风险并存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招投标活动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乔装打扮,规避招标”。有些项目以时间紧为借口,将工程披上“献礼工程”、“形象工程”、“抢险工程”等外衣,以行政会议、党内会议或联席会议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以集体决策为幌子规避招标。有些项目将法定招标的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小项目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或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
二是“内应外合,明招暗定”。一些参加政府采购项目和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了
使内定好的单位中标,有的在招标文件上暗做手脚,制定倾向性条款,为意向的投标单位开绿灯;有的采取提高投标资格条件,缩短信息发布范围、时间,排斥其他投标人;有的要求参加投标企业提供巨额保证金,以吓退不知情的单位;有的明面是好象严格遵照法律要求进行招标,暗地里将标底泄露给“关系户”。
三是“私下勾结,串标围标”。一些部门滥用权利,将建设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其他单位只是陪衬;或者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而获取中标资格,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与招投标报名。但在实际报名和资格审查过程中,很难分辨真假,致使假借资质、以他人名义报名、挂靠高资质企业及伪造企业发展状况、经营业绩、经历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收买贿赂,阴阳合同”。通过收买建设单位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参与评标的专家评委、招投标代理单位等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合谋中标,然后签订阴阳合同,先以低报价中标,然后想方设法在工程建设中要建设单位追加预算,另行签订所谓的“附加合同”、“补充协议”等。
五是“接力分包,非法转包”。“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六是“评标办法不科学,专家水平待提升”。目前,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办法,以至于有些单位,单纯着重报价高低,且整个评分方法重定性评分,轻定量评分,专家评标水平和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七是招标代理有待规范。由于我国招标代理业务起步晚,招标代理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代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
三、用中特理论指导水利行业招投标工作向好发展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发展引出变化,变化产生矛盾,矛盾带来问题。招标投标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才形成了今天一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其发展历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的独特性,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条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武装自己,综合考虑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通过借鉴一些外国的成功经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客观、正确的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使之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创新体制,健全制度
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目前,对招标人行为的规范分散在各个与招标采购活动有关的法规条例中,分散管理的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必须进行彻底、深入的体制创新,推行招标采购的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起地区性的统一管理部门,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依据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专门用于规范招标人招标行为的实施意见,实行决策权、监管权、操作权分离,统一划归专门部门行使;制订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廉政准入制度等一系统重要监管制度;相关招标采购交易活动全部进入统一的交易平台交易。
(二)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创新监督手段,延伸监督范围,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有效监督,促进招投标活动规范、有序运行。一是发挥综合监管的作用。由以往对项目折招投标过程监督向对招投标合同履约过程监督延伸,由过去单一的对项目招投标的“事权”监督向项目预决算的“财权”监督扩展,发挥招投标综合监管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部门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形成有效监管合力。把原来对违规行为的突击临检变为长效监督和惩戒。二是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力量,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正当交易行为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三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督。按照科技促建的思路,利用电子监控、屏蔽电子信息设备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交易进行全过程监督,使交易流程更加规范化。
(三)严格把关,阳光操作
按照“三公一高”原则,使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对关键环节更是要严格把控。一是进场交易关。凡涉及使用国有资金、财政性资金、公众利益的项目必须进场交易。二是信息发布。所有招标项目的信息必须按规定在交易中心、网
站、报刊上进行公布,要保证潜在的投标人平等、准确、及时地得到信息,参与竞争。三是资格审查关。通过统一建立投标人、供应商、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信息库和诚信档案,从入围开始严防串标、围标,借用、挂靠资质等违法行为发生。四是评标关。固化评标程序,提倡评委独立评标,加强评标专家考核,严格评标保密管理。五是定标关。招标人在收到评标结果后要按规定公示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真正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四)加强招标代理市场管理,创新招标代理体制
加强对招标代理市场的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招标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同时,要对招标人自主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的权力加以管理,对招标人的某些违规行为,代理机构也追查责任,实施相应处罚,迫使代理机构改变对招标人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的态度。
四、结语
总的来说,招投标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和总结,使之逐步完善和健全,为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规范竞争,促进水利行业稳健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管理的思考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就是水闸的施工管理,它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水利施工中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施工进度、质量以及安全措施是紧密相关的,一旦在施工管理中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文章就从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水闸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实践。
关键词:水闸施工管理方法;水利施工;实践
水利施工的过程是由各个重要的环节所组成的,水闸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在水利工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水闸施工中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好坏,同时,也对水电站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施工单位没有重视水利工程中水闸质量的好坏,那么水利工程中各个环节施工都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因此,就需要对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施工环节加强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水闸施工质量,同时,也是对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环节的保障。
1水闸施工管理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水闸施工是保证水利工程有效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水闸的施工技术,然而,在水闸施工中管理和技术都是水利工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紧密相连,在水闸施工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规划,同时,还要在施工前做好各项环节的准备工作,这样有利于水利工程整个施工环节有效的进行,并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专业的工作人员应需把每项施工环节的细节都要记录和分析,例如:施工的进度、施工的位置等等,在施工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并了解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工序是尤为注重的,这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工作人员施工进度的管理也要特别注意,这也就意味着是否能按照预期的进度完工。另外,水闸施工中所用到的材料,在施工管理中也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在材料的采购中要合理、科学的进行采购,在水利水闸施工中,运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仅能保证施工的质量,还保证了施工的进度有效进行,同时,相关的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保证。
2水闸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2.1工期准备不够充足
水闸工程中前期施工前的准备没有得到企业和相关施工单位的重视,也没有对它产生的经济效益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和物资的准备方面也没有准备的足够充分,只是停在了表面的形式,没有将这些问题落到实处,并且在设计审查方面和施工细节方面没有得到完善的规划,这样既无法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另外,由于施工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导致相关施工单位无法按时交上工程,出现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使整个工程质量严重下降,无法达到我国相关的标准。
2.2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由于水闸施工的项目较大,受到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较多,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在加上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建材在质量上大打折扣,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很容易有突发状况的发生。水闸建设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工程,那么对工作人员工明确工作职责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一旦施工过程中有突发状况的发生,可以直接和相关环节的负责人进行沟通,这样工程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我国的水利水闸工程建设当中,这方面的管理是不够完善的,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没有足够的明确,这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2.3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水利水闸施工方面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决定工程的质量,而且决定了工程是否按时完成,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并不是很完善的,严重缺乏了监督体制,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停滞不前,导致施工团队整体技术素养不足,缺乏了实践性,要知道实践对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对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才能最大保证工程质量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但是,由于施工的建材质量无法保证,导致设备管理上有了一定的缺陷,这就给水闸施工建设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
3施工中的管理措施实践分析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首先,工作人员要在施工前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检查并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对每个施工环节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考虑水闸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因此,在水闸施工管理中的重点闸门、地基等环节重点把握。其次,施工中的设计方案也是管理的内容之一,设计、施工图纸是水闸施工工程的基础,也是每个工程施工必须要有的,所以,在施工前对施工设计的确认也是很重要的,并且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性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设计方案在由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分析并组建,这样才能保证水闸施工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实施,同时,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保证了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3.2水闸施工中的管理过程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中间阶段即是水闸施工的管理过程,对水闸在工程内的管理质量进行一定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有质量、安全、进度等问题的出现,有效的确保了施工单位在前期做的预算设计,具体来讲,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做好水闸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对施工中常会出现的质量、安全和技术上的管理,应该根据这些环节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监督和控制的管理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这不仅仅是对工作人员有着严格要求,也是对施工中的设备和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另外,也要对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制定相应的审核和监督,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不合格的质量和延长工期等问题,例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混凝土适应的地方是非常多的,那么就要相关单位根据不同材料的混凝土做好不同方式的搅拌工作,确保混凝土使用的材料达到我国相关标准才能在施工中使用。
3.3水闸施工的后期管理
水利工程中的水闸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后期的管理工作也是非要必要的,它是针对水闸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维护工作和整体质量的一个复核工作,有利于确保工程后期的使用,水闸的工程质量在使用中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同时,做好水闸工程的收尾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应把水闸工程施工的质量复核工作作为重点,也可以和监督单位建立合作的关系,利用监督单位的相关体系,对水闸施工的质量进行保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的隐蔽工程,然而隐蔽工程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也是最容易在质量上弄虚作假的,那么相关施工单位可以利用监督单位的体制和专业人员对这些隐蔽工程进行质量上的检测,但是,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细致、科学及合理的原则进行。在后期的管理中,施工单位还有要有相应的维护措施,要确保水闸在后期的管理中不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样既保证了施工单位的积极发展,也保证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一项利国利民的建设项目,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工程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巨大的,既要有关施工单位在施工总考虑更是各样的因素,水闸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加强水闸施工的建设管理,提高工作的人员的实践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夏彬.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管理方法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吕红伟.浅谈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肖军.水闸施工管理方法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5.[4]高志淼.解析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3,6.[5]李连江.解析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
第四篇: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策划若干要点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没有前期策划或策划要点不明确、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导致后期施工过程控制中没有指导性文件,管理混乱,最终经济损失惨重。本文主要就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分包策划、变更和索赔策划两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分包 变更 索赔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个性非常突出。做好前期策划是为保障后期施工顺利实施,为后期施工阶段过程控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经济指导。
一、分包策划
分包策划是为后期施工阶段工作全面展开提供基础的有力保障,如何做好分包策划、分包策划包含哪些内容、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分包策划的关键。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工期比较特殊,要求在枯水水期尽早开工,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可靠的分包策划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经验。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策划与项目整体前期策划时间同步,大型项目从接到中标书开始二个月以内完成,中小型项目从接到中标书开始一个月以内完成。
做分包策划首先考虑的是主要内容及关键因素对后期施工的影响,一般分包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标数量、分包范围、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工期计划、工程量和边界条件等;项目分包方式(主要分劳务分包、包工包料工序分包、包工包料切块分包三种分包方式);计划工期和计划招标时间安排、发包方式(邀请招标、邀请议标或指令性分包)、分包项目招标文件文本、分包招标评标规定、拟候选分包商清单、分包合同文本等;根据拟定的分包方式,以工程项目中标价为基础测算整个工程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测算分包成本,制定分包项目的预控单价(包括分包标底价),列出分包项目工程量计价清单,制定分包项目主材控制指标;拟定与分包项目管理相对应的我方分包现场管控措施;拟定分包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配套措施;拟定分包管理风险源,分析分包成本盈亏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关键因素有:与业主合同中约定以0#图纸为依据重新调整工程量清单的基础设施项目,应以0#图纸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对于临时工程,在策划中应以合同约定为前提,以投标费用为控制基础,采取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总价包干设计等多种方式,对临建项目单价成本进行详细分析,降低分包施工成本,降低临建项目成本。即便临建项目费用可能有突破,也应在项目前期经济分析中,考虑弥补来源,平衡和调整主体分包价格,争取整体盈利。不得超越合同范围自行增加临建工程项目;严格控制施工项目超合同、超规模的进行施工。
二、变更和索赔策划
变更索赔策划是企业合同项目二次经营的重点,应建立在与业主合同约定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和规定开展工作,变更索赔策划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作。加强变更索赔过程控制,建立变更控制流程,促进施工项目变更索赔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提高变更索赔实现效果,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1.成立变更索赔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变更索赔工作日常牵头工作,并制定变更索赔控制流程。
2.策划各阶段的变更索赔工作
(1)投标阶段:在合同评审的基础上,建立采用对比和综合分析方法寻求最佳施工组织方案及报价,寻找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完成项目中标后的技术商务交底,为施工项目变更索赔策划提供线索。
(2)前期阶段:根据投标阶段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分析、项目前期策划方案,结合项目施工条件、合同履约条件、现场物价情况、地质情况等因素,搜集各种索赔线索,制定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在前期策划工作中一并考虑。
(3)施工阶段:根据项目前期阶段制定的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制定《施工项目变更索赔拟报项目工作计划表》,对拟报项目做出工作部署,规定逐项工作责任人、格式、要求。同时对已报出的变更索赔项目制定《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一览表》,逐项跟踪落实。
(4)项目完工阶段:继续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落实;为完工结算准备好变更索赔已审批项目的立项依据、原始资料和审批资料;对所提供变更索赔已审批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自审自查、纠偏补正,配合做好外审取证工作。
(5)变更索赔各阶段工作:投标阶段寻找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分析→制定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制定变更索赔拟报项目工作计划→提交变更索赔意向通知→准备索赔资料→提交索赔文件→制定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表→谈判协商和索赔跟踪→获批结算→资料归档。
3.合同变更索赔的原则
(1)合同的变更内容应根据合同条款确定。
(2)合同变更的报批流程必须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
(3)合同的变更据合同商定的定额、取费标准或按照合同有关原则提出合同变更费用。
4.变更索赔项目实施要求
在没有立项依据、没有预控方案的情况下,不得将变更项目列入施工计划、不得进入施工环节、不得采取垫资方式进行施工、不得挪用合同内项目资源进行施工、不得采取“背靠背”条款的分包合同交由分包商进行施工。
三、结束语
分包策划和变更索赔策划是后期施工阶段控制的关键所在,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分包策划和变更索赔策划,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更是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的基础,同时也将为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水电工程造价培训教材[M].北京: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2006.[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第五篇:水利论文[模版]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刘自豪2010206 四班 水建学院
摘要 关键词
一.农业水利工程的内容与方向
1.1农业水利工程的主要学科包括: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农田水利、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工建筑物、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水利学、泵站工程、工程结构、水资源规划利用、水利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等。.它的目标是: 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及城镇供水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水质化验分析处理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
3、掌握农业水利、水电、城镇供水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4、具有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城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
5、了解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熟悉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城镇供水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农田水利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泵站工程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水利、水文认识实习、水利工程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30~35周时间。同时,还要经过建材实验、灌排技术试验、水力学试验、水泵性能试验、水工模型演示试验 等主要专业实验。1,1.2农田水利的系统性
为农业服务的水利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包括水库、堰塘)、引水工程(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提水工程(即泵站工程)和机井。不同的水利工程通常是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如南方多蓄水工程,北方多引水工程,山区多蓄水工程,平原多提水工程,南方多堰塘,北方多机井等等。虽然不同区域水利工程类型不同,但在同一区域中,不同的水利工程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农田水利的系统性并不仅仅是指单个水利工程构成的灌溉系统,如泵站灌溉系统由进水渠、泵房、输水渠等组成,任何一部分的破损都将导致整个灌溉系统的崩溃,而且指同一区域内不同水利工程之间所构成的水利系统,维护这个系统是有效发挥不同水利工程效用的前提,尤其是在经过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水利系统的背景下,如何维护这个系统极其重要。
以江汉平原的荆门市为例,至1985年,荆门区域初步形成了以漳河水库为后盾,中小型水库和电力提灌为骨干、小型堰塘为基础,大、中、小结合,蓄、引、提相配合的灌溉供水体系,以堤防抗御外洪和水库拦蓄抗御山洪的防洪体系,以沿江滨湖涵闸,泵站为主的排涝体
系。这三大体系的有机结合,使全市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从而使荆门市成为全国五十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然而,近年来,荆门区域却频遭旱灾,成灾程度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水利系统被破坏,相互孤立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差。
1.3.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主要到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基本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1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
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改良和利用作物的抗旱耐旱性及水分高效利用性,特别是通过认识作物抗旱、耐旱机理,筛选高WUE(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节水潜力;注重开发利用植物和淀粉类物质合成生物类的高吸水物质;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由丰水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转向节水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由作物常态�顺境灌溉试验研究转向劣态�逆境 灌溉试验研究�由单纯地考虑作物产量问题转变为考虑产量和品质为双重目标。
1.2.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
在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方面,重点寻求建立能在不同湿度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使用的基于作物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胁迫诊断指标,随着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将与精准农业其他技术融合,设备从手持式发展到与其他设备有机结合的机载式。基于“3S”技术的精量灌溉适用平台和数据管理软件以及作物生长决策模拟模型的开发会更加引起广泛关注。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的各种传感技术和传输技术将得到更快发展。
1.3.喷微灌技术
在喷微灌技术研究方面,朝着多目标利用及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抗堵能力和提高压力补偿能力以及降低成本的新型灌水器、注肥均匀且注肥浓度可调的注肥器、低压位和高性能的自洁高效过滤系统是微灌设备开发的新趋势。高精度快速成型专用设备是目前快速成型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快速成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原型制作方面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目前主要向高精度、快速化、制作金属功能件方向发展,高精度快速成型机是目前国际发展的趋势。喷微灌产品日趋标准化、系统化。
1.4.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
在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方面,将注重对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运动过程模拟模型进行完善,重点是对考虑田间地面平整状况的二维入渗模型开展充分的田间验证研究工作,实现对地面灌溉水流运动过程更准确的模拟;其次是开发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运动过程监测专用设备,对水流运动过程实现定点监测,为实施精细控制提供依据;第三是将实时反馈控制技术与目前应用的不同地面灌溉技术结合起来,探讨不同的控制方式,使其成为实用技术,建立起高效地面灌溉系统。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是目前国际前沿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发展趋势主要是将分根交替灌溉的原理与不同灌溉技术形式结合起来,并分别确定最优的供水模式及灌水技术要素的组合,并研制开发相应的配套设备,在田间实现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过程。
1.5.渠道管网高效输配水技术
在渠道管网高效输配水技术研究方面,将逐步实现输水系统的管网化、智能化和施工手段的机械化、自动化。非常重视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多采用自动控制运行方式,特别是对大型渠道的输配水工程多采用中央自动监控(遥测、遥讯、遥调)方式,以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准确、快捷的要求。
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高分子合成防渗新材料,技术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的刚柔混合结构或纯柔性结构,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玻璃钢复合管和加筋复合管材、管件及其系列化将是渠道管网输水技术研究的重点。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将是国际污水灌溉领域更加关注的重点之一。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是微咸水灌溉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是适宜主要作物的咸水灌溉技术、咸水灌溉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浅层地下咸水可开采量的评价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
在雨水集蓄利用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注入该研究领域。现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智能决策系统、工程设计软件等先进技术已成为集雨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现代集雨工程要求其集流方式和材料不但要具有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特点,而且正在向新型方便、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向发展。HEC土壤固化剂、高掺量粉煤灰、有机硅喷涂型高分子化合物、草皮苔藓等极可能成为性能优良的新型集雨材料。在窖体设计上,将发展不同规格的可移动窖体系列产品;在技术的应用上,更加注重水环境的协调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雨水或分散的零星水源的行走式节水机具将朝着标准化、系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成为农村公共物品问题研究的热点。在讨论农田水利制度安排中,多数研究者侧重于制度的效率而对制度的其他方面关注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水利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田水利供给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的效率,而必须将视野拓宽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在细致考察农田水利基本前提的基础上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
二.农业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
农村社会稳定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家,治水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事务。围绕治水,国家与乡村社会、不同区域、村庄之间以及农民之间形成的纠纷,容易诱发其他矛盾,危及社会稳定,这在历代古籍、碑文中亦多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正是基于他借鉴历史经验做出的一个英明的治国战略决策。人民公社时期大修水利,由于很多水利工程跨县、跨公社、大队或生产队,也引发了许多纠纷,有些纠纷至今仍未解决。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水利纠纷更是司空见惯,有些甚至导致恶性事件。水利纠纷的产生,说到底,是因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无法缓解的背景下,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工占农水,水利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尖锐、频繁和复杂,解决不好,容易引发乡村社会的不稳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提高灌溉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增加可灌溉面积,使粮食生产取得长足发展。另外,在影响我国农业的诸多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004年,南方许多省份发生了冬春连旱和秋冬连旱,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7255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951千公顷,因旱损失粮食231亿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2005年,南方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旱灾的频发及成灾程度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必须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发展农业水利有利于中国粮的问题解决得,稳定中国粮食产量,减弱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合理充分的利厄用水资源,为中国农业的安全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农行水利工程与水资源分布
我国地处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濒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形决定了我国的气候具有夏秋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西北地区干旱的基本特点。
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水资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按1997年人口计算),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耕地面积计算,我国单位面积占有水资源量约为h㎡土地28500立方米(=1900立方米/亩)。第二、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经济的布局不适应。我国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大致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而东南部、珠江、西南诸河流的耕地只分别占全国耕地的2.5%、6.7%、1.8%。北方黄河、淮河、海河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9.3%,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5%。第三、逐月水量时间分配不均衡。降水集中在夏秋雨季,容易发洪水,而冬春季节则少雨,容易出现春旱。第四、历年水量不稳定。水量多的年份来水,与水量少的年份来水,有时可以相差10倍。而且并不是丰水、平水、枯水交替出现。在黄河的历史上曾出现连续11年(1922-1932)的干旱,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上述特点,既给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极大工业的困难,也构成了不同区域水利建设和水利制度安排的自然前提。农业水利工程对于解决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气候对环境的影响,使我们在干旱年份能够利用水利工程蓄积的水源为农业,生活.工业提供用水,在夏秋雨季水量过剩时候,蓄积水源,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三.我的家乡安徽的水利概况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古代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并称为“四渎”,独流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清咸丰元年(1851年)大水,淮河冲破了洪泽湖蒋坝的三河,向东南于江苏省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从此结束了独流入海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废黄河,已高于沿线地面7~10米。黄河夺淮的660多年间,经常决口南泛,皖境淮北、沿淮深受其害。淮北平原河流淤塞,沟洫、陂塘夷平;洪流所及,河道两岸挂淤,大都形成较宽的自然堤,阻障面上排水;淮河干流普遍受淤,下受洪泽湖水位顶托,泄流不畅,两岸低洼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有的常年积水,有的则汛期漫淹。12世纪起,经历了600余年的黄河夺淮,终至湮废。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区已是水系紊乱,河沟淤阻,陂塘沟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浅,下受洪泽湖顶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泄不畅。域内洪涝灾害频仍,甚或旱蝗并发,赤地千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是其真实写照。1949年以后,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开挖了排水沟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虽然治理标准尚低,洪涝灾害尚很严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绩是很大的,除害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工、农业蓬勃发展,淮北地区已形成了煤、电能源基地和粮、棉基地,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四.我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
农业水利工程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