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表格呈现信息》课前探究单
信息课《用表格呈现信息》课前探究单
学生姓名:
一、找一找生活中你都见到过哪些表格?至少列举 3 种。
二、以你列举的表格为例,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内容要用表格来呈现?
三、你认识表格吗? 用彩色的笔标注什么是行、列和单元格。并说一说这是一个几列几行的表格?
四、阅读以下文字: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 “ 雾霾天气 ”。6 2016 年 年 1 11 月份以来,北京已经多 次出现了雾霾天气,其中空气质量指数是检查雾霾的一项重要指标。1 11 月 月 2 12 日,空气质量指数为 为 91 ;1 11 月 月 3 13 日和 4 14 日 空气质量指数 分别为 209和 和 141, ;1 11 月 月 5 15 日,空气质量指数为 为 120 ;1 11 月 月 6 16 日 空气质量指数 又再次攀高为 为 237。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主设计一个表格,记录 2016 年 年 11 月 月 12 日--11 月 月 16 的空气质量 情况,只标注
日期
和
空气质量指数
即可。
第二篇:原电池原理再探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原电池原理再探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鲁科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原理再探究》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微课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判断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以及内电路中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学会分析和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3、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单上相应的任务,如果学习中遇到困难,你可以暂停或回放,直到完成为止,如果还有疑惑或建议,请记录在《学习任务单》的困惑与建议一栏内,课堂上我们一起探讨。阅读教材第一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协助探究自主学习中的困惑——学生分组实验——再探究进阶作业中的困惑——进一步完成进阶训练——教师巡视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学习任务
(一)自我检测:通过观看微课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必要时请暂停,重新播放视频)
1、观看水果电池实验可知原电池的定义是什么?
2、观看微课中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到稀硫酸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何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3、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锌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并用单线桥法表示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在这个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4、观看微课中实验二,请你思考:当插在稀硫酸中的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时,铜片上有什么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在这个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吗?
5、根据微课中的讲解总结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6、动脑思考,对比上述两个装置中锌片,稀硫酸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你能发现什么?(二)进阶作业
1、下面我们来判断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利用Fe + Cu2+=Fe2+ +Cu设计一个原电池。⑴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⑵注明原电池的正负极;
⑶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
(三)困惑和建议
第三篇:外贸跟单助理个人简历表格
外贸跟单/助理个人简历表格范文
个人基本简历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62cm/46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贸易类外贸跟单/助理计算机类信息编辑/办公室文员/电子商务行政/人事类客服/文员工作年限2职称null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2006年2月至2006年7月?广州天思软件有限公司?客服
2006年8月---2008年1月
香港忠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外贸跟单)?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6-06-01所学专业一计算机网络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00年9月---2003年6月?广州市汾水中学
?2003年9月---2006年6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获得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证书
?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级证书
?全国英语等级二级A证书
?四级成绩375分?语言能力外语英语良好??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有一定的外贸工作经验,有ERP管理系统操作经验.特别是服装管理系统操作.英语,具有一般听,说,写能力,可以进行一般交谈.有客服工作经验以及熟悉网站信息编辑,网站更新,互联网电子商务工作流程.熟悉photoshop,dreamweaver,firework,isee,Officesoftwaret等软件的操作.为人友善,待人诚恳,对工作认真积极,有责任心。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希望能凭着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在不同的领域有更多不同的发展,更多的提自我!?详细个人自传?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等等
备注中介、保险、交费公司勿电勿扰EnglishResumePersonal
NameJennie???
Age?24??
PlaceofBirth??Guangzhou?
Citizen?China?
Summary
1.Experienceintradingcommunication
2.Familiarwiththeprocessofhandlingbusinessorders.?
3.ProficientinPhotoshop,MicrosoftOfficeSoftware,Dreamweaver??andsoon..Experience?
2004.5-2005.12?HuaTongMarketingReserachCo.,Ltd??
OrderProcessing?Assistant
2006.8-2008.1?
ZhongChengInternationalTradingCo.,Ltd
Education?
2003--2006?GuangdongCommunicationsCollege
2000--2003???FengShuiMiddleSchool
ReceiveCollegeEnglishTest-2(A)
Photoshop,MsOfficeCertificates
DearSir/Miss,Duringcollegetime,myjobexperienceincludedbeingaclerkinelectricalcompanyandbeingaSalesatsurpermarketforseveralmonths.ThoughIhavejustgraduatedfromcollege,Ihaveworkingexperienceinforeigntrademorethanoneyear.??
Iamahard-workingpersonwithstrongteamspirit;Iapplymyselfwhengivenopportunitiesandboldlyfacenewchallenges.?Pleasecontactmebyphonetoarrangeforaninterviewanytimeatyourconvenience.Tks!
???YoursSincerely,?Jennie?个人联系方式
第四篇:致橡树学案(课前用)
《致橡树》学案
学习目标
1、意象之美:学会通过意象分析情感
2、主题之美: 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3、内蕴之美: 赏析诗的语言美 学习时数:一课时 作者及朦胧诗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17岁)顺应当时潮流到农村插队,这期间开始了诗歌写作,1972年以独生子女身份被照顾回城工作,1979年开始,其诗歌陆续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代表作《双桅船》、《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致橡树》(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等
“朦胧诗”,又称为新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采用象征手法,内涵上意蕴浓厚,主旨有不透明性和多样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教学内容:
一、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慰藉()戟()
霹()雳()
雾霭()
流岚()
虹霓()
二、文本感知
全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不,这些都还不够!”第二层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最后”。
1.第一层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它们象征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这些意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2. 结合诗句分析第二部分,思考真挚的爱情有哪些特点?
三、重点探究
1.诗人为什么特别强调“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呢?
2.“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怎样理解?
3.“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说明什么?
4、“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为什么?
5、“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应怎样理解?
6、“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四、练习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附答案:
一、jiè jǐ pīlì ǎi lán ní
二、1.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层: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2.凌霄花、鸟儿象征依附型的爱情观,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象征奉献型的爱情观作者对这两种爱情观持否定态度,带并不完全一样对于依附型的爱情观,诗人是完全否定,两个“绝不”表达了诗人否定的坚决与批判的彻底“这些”只指后面四者,对于奉献型的爱情观,诗人是部分否定,两个“不止”和“还不够”表示并不排除这样,但又不能仅仅这样,两个“甚至”承接上面的“也”,表示程度更进一步,既使是为人们广泛颂扬的“日光”“春雨”也不能作
3.第二层中诗人选择了木棉和橡树两个意象,橡树的“铜枝铁干”“刀”“剑”“戟”,象征男性的刚强、果敢、锐利,木棉的“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则象征了女性的热烈、柔美、刚健它们以树的形象站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平等独立的关系,同时它们又“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互相扶持,表达的是一种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平等型爱情观
三、1.诗人强调自己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为了体现一种平等对称关系,与前面的六个意象形成截然不同,而这也正是它与橡树爱情的基础其实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类似的形象,如简爱,娜拉等,在她们身上都闪耀着木棉的平等精神
2.这句话首先体现了木棉和橡树的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其次也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这种爱情观的前卫性
3.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上文介绍了橡树的特点,而这句话正是木棉特点的形象化表述,展现了木棉柔韧的特点:尽管有叹息,但仍如火炬般执著、刚健
4.“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说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根据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本诗还有不同的理解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如果将诗中的“爱”由男女之爱推而广之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诗还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单独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应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本诗爱情观的进步性: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更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平等式的家庭才真正是心灵的栖息地,它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
但是它的实现是有前提的,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这种平等的爱情必须建立在双方经济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一方失去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那么要求社会地位的平等、个性的独立也就成为空话;其次,在意识形态上,还要求男女双方珍视彼此的尊严、独立地位和人格价值另外,个性的过份张扬造成男女的冲突、家庭的破裂等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式的奉献型爱情观正如诗人写的那样,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都不付出,那爱情也就失去了它的迷人的温暖,家庭就会变成荒芜的沙漠,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和谐温暖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社会与家庭相互争夺,男女双方作适当的分工完全是必要的,奉献与牺牲也有其合理性,只要保持住尊严和人格的独立性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特别是在旧中国,因为没有法律的人道主义约束,甚至还有法律、伦理上非平等的支持,所以必须以男性一方的自我约束为前提,因此这种和谐只可遇不可求现在,女性的社会化使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法制日趋完善,在这个背景下,奉献型爱情就有了他存在的土壤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巧用课前三分钟
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李欢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有效学习,达成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巧用课前三分钟,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激发阅读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具体的阐述了课题三分钟的必要性,实施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使课前三分钟成为一个集知识、兴趣、视野、思维、表达、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课前三分钟 语文课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产生
(一)语文课程改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口语交际是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种新课型。小学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课标》还指出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的特点在于它的互动性、生活性、兴趣性。那么,对学生进行大面积、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语文课堂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些时候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恰恰能弥补这一教学上的不足,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为师生共同打开了学习语文的一片新天地。
(二)教学现状的需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曾就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及个中原因与同事交流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胆子小,声音小,害怕交际,仪态拘谨;
2、表达不清楚,词不达意,缺乏条理;
3、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4、知识贫乏,阅读量太少
5、不会倾听,随意插言,没有礼貌等等。以上现象有些是学生的个性使然,有些则是普遍现象。学生的上述行为,不禁使我反思我们的教学:作为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素来以礼仪著称的中华民族,到如今子孙在交际上竟会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着实让人深思。归根究底,其实是学生的生活与语文课堂的教学相互剥离造成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方式急需改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迫在眉睫。一个自由表达、新颖、独特、备受学生喜欢的交流平台“课前三分钟”便应运而生。
二、概念的阐述
“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一节课伊始的三到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同学轮流上台交流自己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种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在这个交流平台,教师是配角、是听众、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是演讲者、是演员。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这一活动中,学生要心、口、手、脑并用,综合展示语文知识与语文涵养。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前三分钟是一个是非常有效的口语交流平台。虽然看似短暂,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真正有效的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实施方法及效果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通过自我学习,查找资料,同行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非常重要。在认识到课前三分钟的重要性后,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语文课堂的、行之有效的课前三分钟实施方法。下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巧用语文课前三分钟,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胆魄,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组织有序,人人参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高段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其实都很想去表达,可是又羞于表达。所以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放下心里包袱,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并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为此,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以下的方法非常有效。
1、培训主持人,充分准备。
我选出班里组织能力较强的两位同学当主持人,让她们组织同学有序的进行课前三分钟。对于主持人,我首先对她们进行了单独的训练,告诉她们要模仿新闻的播音员,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发音准确,口齿清晰,面带笑容,语言要富于感情,要自信、大胆,这也是对每一位“小主播”的要求。不同的是主持人要根据每天播报的内容说上导语词,不能干巴巴的进行,并指导主持人努力营造轻松的交流环境,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自己的主持下,大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同时,为了让这短暂的时间绽放更多的魅力,我要求主持人事先要充分准备,并在前一天要将下一次播报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一角,以示提醒,让“小主播”有所准备。这种模式,刚开始并不顺利,主持人的组织显得有些凌乱,这时候我就及时的鼓励、引导,甚至导语词都是我写出来让她们背下来的。但后来慢慢地,我就改为口述,让她们自己去组织语言。到后来我已经完全放手了,两位小小的主持人能根据当天要说的内容自己脱口说出导语词,巧妙轻松地引出每次交流的话题了。
2、全员参与,明确要求。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前三分钟并不是优秀学生的舞台,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产生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座位次序往下轮,每天两位同学进行播报。如果时间允许,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补充播报。总之,播报的同学要认真准备,做到仪态端庄,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言富于感情,要淋漓尽致地展示口才与胆量。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播报,小主播要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这课前三分钟上来,让全班同学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走天下,看世界,开眼界,长知识。当然对于播报不合格的同学,第二天要重新播报,直到合格为止。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对于有些偷懒、心存侥幸、浑水摸鱼、没有自信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硬性”的锻炼,“逼迫”这他们勇敢地站上这个讲台。
3、小案例,“大”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前三分钟是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使多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语言文化的魅力。每一个班都有一些处于班级边缘区的孩子,经常会被老师忽视,这样的孩子每个班都有。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女同学叫张鑫琪,特别胆小。从我接班起四年了从没见她发过一次言。在课前三分钟这个舞台上,她第一次站到讲台上时一句话都不敢说,无论老师同学怎样鼓励,就是不张口,足足站了三分钟。对于她来说可能恨死这个时刻了。如果这时我再严厉地批评她,我想她永远都不会再有站在讲台上的勇气,对于她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毁灭,课前三分钟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为了鼓励这个孩子,培养她的自信心,我对全班同学说:“瞧,张鑫琪有些紧张,但她今天能勇敢地站在这里,也是一种进步!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期待她下一次的进步吧!”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等第二次轮到她说时,她准备了一句话新闻,照着读都没有读下去,我还是给予她鼓励:“张鑫琪进步真不小,已经敢在讲台上发言了!”第三次,她没有脱稿,虽然磕磕绊绊,但是把新闻讲完了,我依旧鼓励她。等到学期末,她已经能脱稿进行简单的演讲了。我想如果没有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如果她的第一次发言被扼杀,那么这个孩子将永远埋没在羞涩胆怯之中。一次成功的播报,培养了一位同学的“小”自信心,也使其他胆怯的同学在心中消除了不敢大胆交流的心理,默默地期待下一次的课前三分钟。让“自信心”在所有同学之间荡漾,培养了“大”自信,激发了同学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所以我最初确定的课前三分钟的内容是随意的。开始是老师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课前三分钟这个小舞台。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课前三分钟的主人。我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则谜语、一段佳句欣赏„„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成为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以课本剧、歌唱、评书、相声、演讲等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给学生的空间大了,他们的兴趣自然高涨。为了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慢慢地我提高了课前三分钟表达的要求。从一开始照着稿子念,到后来脱稿自己讲,都渗透了老师的汗水,学生的努力。
2、渗透阅读,巧妙实现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也可以优化语文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阅读教学中有这么几点,课前三分钟所涉及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有自己独特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而这些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上,处处都涉及到了:要说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学生必须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前三分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又一有效地途径。我们班的同学就有每天看书半小时并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所以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看书的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时与大家分享,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必须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不需要辞藻多么华丽,只要真实,发自内心的都可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五年级有的孩子来说,不是不敢表达,而是懒于动脑、懒于思考,他们生怕自己说错可。我的这一“谈感受”的要求逼迫他们主动去动脑、去思考、去创新、去交流、去挖掘他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勇敢积极地表达出来,获得同学们或鼓励、或赞扬的掌声,从而达到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与想法的目标。
3、辅助课堂,一举两得。
怎样让课前三分钟的内容为我的课堂服务呢?我根据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特点,让每天演讲的两名学生中的一位说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拓思维,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让上课的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完《将相和》这一课时,第二天的课前三分钟就有同学以评书的形式给大家讲了《将相和》的故事,新颖的形式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展示的同学也是自信满满,勇气多多,我的课堂也是笑声朗朗,氛围轻松。当我们学完《武松打虎》这一课时,同学们利用课余热情高涨地做道具、编台词、练动作,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前三分钟将这个故事完美地演绎了出来,这个节目还被推选到家长上进行演出,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扬!这都是课前三分钟这个小小的舞台所迸发出来的无尽的力量!
(三)认真倾听,指导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从最初的课前三分钟我就告诉同学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课前三分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舞台,只有认真倾听,你才能把知识据为己有。同时,我还比较注重他们的评价能力。首先,我自己进行评价,给学生一个暗示该如何评价;接着,我指导主持人进行简单的评价,可以先从仪态、语气语速上入手,再慢慢对内容以及演讲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我将评价的绣球抛向全班同学,让大家都参与到评价中,对于敢于参与评价,乐于评价,发表意见的同学我都会给予特别的表扬。但是评价不能只讲空话,不能只说“讲的太好了!”“太精彩了!”要说出好在哪里,给出的建议要对演讲的同学有帮助。这样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必须用心,用脑去听;最后,我还引导同学评价要有层次性,能力不等的同学要区别评价。如前文所提到的张鑫琪这样的同学,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会撒谎的,只要她们有进步,同学们都会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对她们进行表扬、鼓励,大家在这里互助、互乐、互学,其乐融融,他们越来越期待课前三分钟这个精彩的时刻了!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教我们: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我看来,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恰好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结论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几千年前古人的话就告诉了我们现在教育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前三分钟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小舞台,大能量!”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在满足教学改革的同时,又很好的达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树明 《利用课前三分钟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