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0个经典家庭教育理念
50个经典家庭教育理念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50个经典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有所帮助!
1、隔代教育需要资格。
2、培养孩子成材有多种渠道。
3、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4、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教科书。
5、倡导孩子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关爱!
6、投资孩子的现在,而不是未来的补救。
7、永远对孩子有信心。不管他现在怎样?
8、教师和家长的魅力是吸引学生终身学习。
9、像保护孩子的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10、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11、要引导孩子战胜压力,不可一味地施加压力。
12、强迫孩子学习等于拟制孩子的大脑发育。
13、对孩子的要求说“不”。懂得拒绝孩子的需求!
14、要鼓励孩子勇敢,不可扼杀孩子的冒险意识。
15、要想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必须天天向上!
16、教师和家长的水平越高,分数的分量越低。
17、多带孩子走近大自然。接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
18、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培养孩子最好的土壤。
20、要培养孩子分享意识,不可让孩子独享生活果实。
21、自我管理教育应该是18岁之前最好的教育。
22、聪明的孩子都爱玩。从玩中学习,从玩中收获!
23、孩子在不断努力做好,就算他在弄得最糟糕的时候也是一样。
24、教育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如果我们的孩子表现不好,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够好。教育孩子从来就没有失败,除非你终止尝试。
25、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亲子关系。理想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土壤。
26、家长会败,也会胜。家长比一些人聪明,也比一些人蠢,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强,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弱。在孩子面前,家长不需要永远正确,成功,愉快!不必要害怕承认错误!孩子一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27、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有人能原谅和鼓励,孩子也一样。家长当感到沮丧,烦恼时,家长希望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一样。父母越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也能够尊重和理解父母。
28、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绝对一致,所有孩子的看法与你不同,没有什么奇怪的。
29、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以后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大多数无所作为的人都是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30、赏识带给孩子自信。不失时机强化成就感。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寻找孩子优点方面,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
31、现代教育的弊端是批量生产,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泯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学校教育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略了向学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本能。课业负担沉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心理问题突现。
32、父母带孩子共同做好事,不求回报!培养孩子的爱心!这是一生的财富!
33、教育孩子以生活为课堂。教育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生活的细节。
34、理财教育要从小做起。从小不学会珍惜,将来再多的财富都可能毁掉。
35、别在饭桌上,客人面前训斥孩子。当你在情绪之中对待孩子的时候,说明你还不成熟。
36、父教是不可少的教育。父性教育有许多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优势。
37、教育的误区是:要一定把孩子培养成为“好孩子”。所谓学习好就是“好孩子”。
38、一种在贫瘠和苦难中滋长起来的精神,它会有坚如磐石的坚强,一个人体尝一种生活的'苦难和精神反而成就一个人的辉煌。
39、让孩子把困难看成人生道路上的考验。不但学习成功学,也要学习逆境学。要教给孩子战胜失败,不消极对待失败。
40、世界上没有差孩子,如果有,一定在差的老师班级里或者差的父母家里。
41、素质比成绩重要,好多家长的误区是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原谅,什么都可以不做。
42、孩子有“病”,给家长吃“药”;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家长。
43、教育孩子好比是一架飞机,左翼是学校教育、右翼是家庭教育,而自我管理好比是发动机。自我管理是18岁以前最好的教育。
44、所有成功的人士都爱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孩童的时候也都爱。
45、培养一个正常“残疾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溺爱取代孩子成长,让他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46、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充分开发孩子潜能!
47、教育的误区是:孩子是我们的,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48、教育的误区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以为学校可以全包了。
49、教育的误区是:性教育将来孩子自己会知道的。
50、教育的误区是:听话孩子是好孩子。
第二篇: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在美国,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在美国,一般来说,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不管他们是进大学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的时候了。因此,绝大多数美国青年在很小的时候(至少在别的国家的大人看来还小)就离开家而走上了自我奋斗的道路。他们之所以这样年轻就走上了独立这条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很小的时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与他们的家长的家教观念有关。美国人的独立性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美国家长绝大部分都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尤其鼓励他们去独立完成。正因为如此,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样,他们也很早就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轻易不说“不”
美国7岁的女孩洁西卡驾机身亡的悲惨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但洁西卡的母亲在无比的悲伤之余仍然说: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我对洁西卡的要求从不轻易说'不'。”这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从这句话看来我们的这位伤心的母亲尽管对女儿的死很难过,但她仍然对女儿的这种独立行为很赞赏。事实上,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样。他们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结果。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干什么时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这完全可以买一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当孩子看见人家开汽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的赛车手来教。他们为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懂得开车不仅是开得快,而且还要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让孩子在实践当中明白了哪些该做、可做或相反。他们知道,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情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就悔之已晚。
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了解孩子的真正能力。因为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不同,有时孩子只是一种兴趣,其实就其能力来讲还达不到,这时为人父母的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帮助行为,保持他们的兴趣,允许他们去尝试和犯错误。但对于洁西卡那样可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情况,就不能完全让他们决定了。
第三篇:家庭教育理念 、方式
一位老师用20年的从教经验换来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guī niè标尺、准则的意思),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否则,将导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有些家长爱孩子到了“错误也是美丽的”,有的小孩子在大骂家长时,有些家长竟然表现出欣然接受,这明显是溺爱了。)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是获得成功幸福的更重要的条件。(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然而由于家长的学识、境况等方面的不同,能有此观念的极少。)
14、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在这里,我要说: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大人。“不把孩子当孩子”,强调的是和谐关系的营造;“不把孩子当大人”,是提醒 家长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哲学、行为准则来与孩子交流。)
15、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适当把握零花钱数量,过分放松会引发孩子乱花钱、假大方、纨绔阔绰等一系列问题;把握过紧会让孩子对孔方兄斤斤计较,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16、培养孩子劳而有获的观念。这样会提高孩子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17、不要把老师当外人。对孩子而言,老师和家长一样都是教育者,两者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
18、不要把孩子的怪异当做个性来培养。适应社会是孩子成长、发展以及未来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
19、不要把你们的压力和想法随意转嫁到孩子身上。你们有你们的历史,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你们有你们的情况,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宏观指导,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吧。
20、不要谈“孩子早恋”就色变。这个事情家长有时很难控制,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责备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婚恋方面的知识咨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爱情”做出任何事情,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并不成熟,冲动和偏激是他们的典型特点。
8个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 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 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二、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 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绘画或体育上有某种天分,做父 母的你就应该给他提供一切机会去发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对的,鼓励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个孩子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让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来时,你应该给予他你所能给的帮助。
三、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这话听起来不言自明。但实际上,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良好的环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为集中,而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说他不喜欢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么就让他在厨房边上的餐桌上做作业。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四、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烦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向你的孩子讲述你工作中发生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和令你不高 兴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发他的憧憬和热情,他会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话,我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如果你身陷于一份乏味的工作之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与 孩子们分享的,那么就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你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时,孩子会从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动力。
五、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 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来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认为继续练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会转过神来同意你的看 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应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做,他学过的东西都会收藏在他的经历中,永远不会浪费 掉。
六、重视赞扬的作用
不断给你的孩子以赞扬是极重要的一条劝告,但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点也不傻。如果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 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时应说的是:“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阶弹得 非常流畅。”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确对他的小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赞扬。
七、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这种做法让孩子 们在考试前变得十分焦躁不安,想着这次考试得失攸关,而一旦他们没能考好,就又会变得郁闷不乐。从理论上讲,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但是实际上,如果的 确会有某种物质激励存在的话,多数孩子会表现得很出色。因此,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如果他们做得好,应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以示赞赏和鼓 励。这样做是积极的推动,而且如果他们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过分愁眉苦脸。
八、让他们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经常冲着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儿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们孩子的心中刺了 一剑似的,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伤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放松、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然后呢,当我们的“电池”重新充足电时,我们将 精神抖擞,准备好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孩子也是一样。如何教孩子有教养,有气质,有风度
从孩子的表现中看自己的教育方式:
1、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
2、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3、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您的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7、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您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11、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12、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13、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14、如果您的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
15、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16、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总是哀求孩子。
17、如果您的孩子撒谎、骗人,是因为您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
18、如果您的孩子冷漠,攻击他人,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
19、如果您的孩子有暴力行为,是因为您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20、如果您的孩子意志不坚强,惧怕困难,是因为您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有以上三种状况就说明您的家庭教育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有以上四种状况就要随时注意您的教育方法了;
第四篇: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
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只是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需要我们去反思。要做驾驶员需要到驾校学习3个月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父母3个月能学会吗?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父母们惯有的家长概念在英文中其实是个贬义词,含有“家长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须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二、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张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不需要讲话。身教远大于言教吗。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
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看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西,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知识的失败,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了一个谦和的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
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四、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
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晚的还是孩子(可能还有搓麻将的)。现在的孩子真比农民还苦啊!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五、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
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具大的。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六、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色。现在分数最好,其它人都是失败者。其实,孩子学的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自杀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七、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
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八、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驶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第五篇:“六心”理念在家庭教育运用
“六心”理念在家庭教育运用
——用“心”叩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韩为
(农二师八一中学新疆焉耆841100)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被注重,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起着同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是广大家长与孩子建立互信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更好对孩子开展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家庭教育效果好坏的必备条件之一。笔者在在本文中主要采用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来窥视我校以“六心”理念为指导,浅谈近两年的家庭教育工作成效,并探索这一过程对孩子心理正能量的聚集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六心”;家庭教育;心灵;成效
引子:
王华(化名)是个聪明,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的高二文科班的男生。在家里爸爸妈妈被他整的“焦头烂额”,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自己也在“问题孩子”的标签下从初中生活到现在。原来,王华的父母长期在疆外经营者一辆长途客运大巴工作,家中只剩奶奶和他两人。奶奶负责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奶奶,专职在家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但是对他学习无法进行辅导和督促,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父母很少在家,因此王华跟爸爸妈妈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王华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初中没毕业),王华犯错误或有什么让他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家庭成员亲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王华生活在一个没有爱心、信心、不快乐开心、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一:浅谈“六心”理念
我国第一本教育著作《学记》记载:„„,不能乐学。„„。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英国教学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学”的思想1。他和《学记》都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样学生就能从获得关爱开始在开心学习的过程中升华将快乐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进而传递给他人。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而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在其力作《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也提出类似观点因此,笔者根据他们的理论演绎的“六心”理念在本校家庭教育过程中逐渐得到家长、同事的认可,也被同学们所接受。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被注重,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起着同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是广大家长与孩子建立互信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更好对孩子开展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家庭教育效果好坏的必备条件之一。以英国教学家斯宾塞于1854年提出的“快乐教学”思想和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知识为理论依据,把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作为契机,通过教育者(家长和教师)自我强大的信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精心和开心聚集来1 [英] 斯宾塞.《“快乐教学》广东教育科学出版社
影响和培养孩子的信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精心和开心,引导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愉快的一种教育思想。
二、“六心”理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每次看到家长被自己的亲生孩子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当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心惊胆战时;每每听到孩子诉说着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自己伤害时,我都必然是痛心的,我都在思考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接收到家长和教师源源不断的“爱”家长如何端正态度,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情,尽快帮助和引导孩子从负性事件的阴霾里走出来,直面家庭教育中如何邹忌孩子内心所面临的问题,客观的看待,在专家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改进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
各位家长,王华的爸爸做到对自己对孩子们充满“信心”了吗?在纠正王华错误的过程中,爸爸耐心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特别是情感与态度的正向影响?让孩子首先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使之坚信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可能达成目标。我们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初衷愿望和结果方向要始终相同。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中是否逐渐的让孩子真的体会教育者给予的“爱心”?由对自己的学习及身心的关爱的“自爱”到对孩子的关爱,再到对社会他人的“博爱”之心,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们没有感觉到王华的爸爸向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心”。我们作为家长要示范关爱孩子的动作:并在孩子有记忆时就向他们传递自己的一片炽热的“爱心”
家长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主观的,一厢情愿的尽心的向孩子表达我很有“责任心”,孩子们感受到了没有,接受了没有?结果他们的反馈行为为家长们这个答案打了一个大大的“×”号!家长失败了!诸如上述失败的家庭教育经历中的孩子没有接收到父母关爱他们的信息,反而感受到的是对父母的仇恨,所以媒体所报道的杀父弑母的悲剧才会以不同形式重演。我们作为家长要孩子示范对自己负责的动作:并在孩子有记忆时就向他们传递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比如,在家里,家庭成员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也要求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吃饭、洗手、穿衣服、刷牙等等,与此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耐心”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又做的怎么样?哪些家长能持续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来坚持引导孩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好多家长都是“三分钟的热度”只要三天,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就放弃了。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对孩子不厌其烦、百问不倦、百解不烦,百做不厌。从而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把教育者(家长)的这种“耐心”优势逐渐的继承下来,以用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各位家长真的“精心”的设计自己的引导教育过程了吗?如果做肯定回答的话,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题孩子?以后在引导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语言、语气、表情、孩子当时的客观现实等要精益求精、竭尽全力、一丝不苟,这是“精心”的具体表现。仔细分析王华的故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爸爸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王华痛打一顿以泄私愤,显示家长权威,这样无效的方式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在孩子的内心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虐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
家长们是本着自己开心,也能带给孩子们“开心”的原则给孩子们做教育引导工作的吗?是为了自己的尊严,面子,泄私愤?还是真的为孩子的发展来做事情上午?我们在将来要端正心态,稳定情绪,愉悦舒心地投入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之中去。引子中王华郁郁寡欢的现状就是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只为了自己的“开心”以暴力宣泄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最终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不开心的种子——仇恨。
同时,笔者也想到了英国教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斯宾塞的观点:“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机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就教育对性格的塑造来说,强迫训练并不符合道德法则,同时也是一种徒劳;心智和身体一样,超过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吸收。如果你给它的知识过多过快,使它无法吸收,不久它就会丧失掉。这些材料如不能和心智结合在一起,就会在应付完考试后从记忆中溜掉。更糟糕的是,这个办法会使学习变得越来越讨厌。”
2中国联通做过,“你的心‘芯’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的广告。亲子之情,值得我们一辈子好好地珍藏!让我们对我们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信心,少一些猜疑;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微笑关爱,少一些严酷冷漠。家庭环境是孩子共同生活的空间,也是孩子心灵得以成长的场所。家长要以“六心”理念来引领孩子的心理向阳光、乐观、积极、自尊自爱、自信和勇于担当方向前进。其实就是强调了家庭教育应该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家庭教育活动内涵的挖掘,才能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千万不要为了热闹而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应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任何活动都是为家庭教育目标服务的,因而要根据心理学原理和孩子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与成长发展。
总之,兵团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孤岛,家庭教育也不是由家长和教师以简单孤立的方式进行的,还需要考虑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的因素,也要真正的进入孩子的内心,获得支持和认可。因此,孩子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消极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少数孩子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父母),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要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就更难了。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刻意固守模式,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者。抓住教育的契机和孩子情感的高潮,灵活创新、顺势适需,运用“六心”教育理念,这样家庭教育才能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用“心”叩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参考文献
[1] [英] 斯宾塞.《“快乐教学》广东教育科学出版社
[2]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
[3] 伯特·斯宾塞 [EB/OL] http://baike.baidu.com
作者简介:
韩为:男,1981年出生,安徽宿州市,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心理教师,中学一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积极心理学。***,2赫伯特·斯宾塞 [EB/OL] http://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