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香征文
【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低头族的行列,走路看手机,开车看手机,跟家人吃饭也要捧着手机,甚至连睡觉前都要刷遍朋友圈,所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商家的宣传,即使有看书的,也是电子书籍,试问,这样真的能看进去吗?我倒宁愿捧本纸质的书籍,选一处僻静的角落,静静的看书,沉尽在书的海洋,安然地度过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
读书,对于每天忙碌的人们而言,是件奢侈的事情,他们总在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逃避,认为读书是无益的,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想法多么可怕!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孩子和爷爷在河边玩耍,孩子问爷爷“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读再多书,最后不也是会忘记吗?”爷爷听后,让他把家里放煤炭的竹篮拿过来去河里打水,孩子很疑惑,打了一篮又一篮,水却都流走了,孩子问道:“竹篮打水,不是一场空吗?”爷爷说“读书正如竹篮打水一样,你总觉得什么都没有获得,可是你看看,原来脏兮兮的篮子现在是不是变干净了?”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再去回想书中所写的内容,已模糊不清,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书里所蕴藏的精华,已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进行了洗涤,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干净的人。
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大相径庭,这正是我们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书读的多了,涵养必定与人不同,谈吐举止自然变得优雅大方,心胸宽广,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就会不一样。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他们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疲惫地奔走于各辅导班之间,幼小的身躯,沉重的使命,这样忙碌,怎么会有时间阅读?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读书,孩子的眼界必然会开阔,通过阅读也会了解到书本以外的很多知识,终生都将受益匪浅。
爱上读书,从自我做起,慢慢地这种好习惯也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沿着这样的阶梯向前走,会攀得更高,看到的风景也将是最美的。一本好书可以让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阅读带来的乐趣和享受也使人陶醉,让我们试着放下手机,捧本好书,静心地徜徉于文字的海洋……
【篇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书。”它揭示了读书是人类对知识的一种应有的进取探求之心的行为体现。从古至今,读书问题一直备受重视,古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对于个体是一种滋养,对于国家亦是一种贡献。温家宝总理告诉我们:“不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当下,回归纸质阅读,提倡全面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而且家庭成员一起读书还能融洽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风。
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种人生,无论酸甜苦辣,还是崎岖坎坷,都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有时你会发现书中的某一段故事,好像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时你会觉得某一段文字恰是你心中所想,却一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的;
再就是当你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时,书本会帮你指点迷津,回归正途。每一本书都凝结着作者全部情感体验和人生见地。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汲取书中的精华。
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就有睡前阅读的习惯,雷打不动。每每看到她在各类文化节目中自信、沉稳的表现,信手拈来的好词好句心中的敬佩感悠然而生。她台前的这些光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大量的阅读铸就的。
阅读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式,长期的坚持积累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这一刻起让书香浸润我们的生活吧!
【篇三】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陶潜,读出别样的积极心态。党员干部们,有的平日里往往抱怨工作太辛苦,没有清闲的时候,但一到了像黄金周、小长假这样的假日,反而要携家带口到风景区去感受那另类的喧嚣,弄得平日里忙,假日更忙。此时,党员干部们,不妨从案牍文书中走出来,远离喧嚣,到好书的世界去畅游一番,或许收获的“心远地自偏”要比挤车等车堵车要大得多。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陈寿,读出古人对书的重视程度。我们不求在书中去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但可以从书中感受生活,领略情怀,陶冶性情,参悟人生……在平日的闲聊中,有的领导干部总是牢骚满腹,硬说没有时间去看书学习。这样的人忽略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的道理,一点都不去“挤”,那“时间”自然是出不来的。当“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境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朱熹,读出崭新的精神境界。徜徉书海,让书香浸润人生,聆听读书的声音,享受读书的快乐,让心灵在书香中徐徐穿行,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的教导进一步强调了党员干部读书的重要性。因此,读书既是精神世界的享受过程,也是领导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读书修德、付诸实践的“知行合一”的过程。
【篇四】
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书籍丰富了我们的阅历,让我们不再贫乏。书籍净化了我们的烦恼,让我们不再无聊。!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书读的日子真好。
我喜欢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漫随书卷人生。阅书,读己,追随心灵的净土!闲来无事翻开手中的书,品一段酸甜苦辣,看一次人生百态。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箴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一个人要想使自己学识渊博,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读书是一种幸福,让人增长知识,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来,叫人品味生活,给人益处多多,这种幸福别无取代。世界读书日祝愿朋友幸福读书,读书幸福。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总是书香陪伴,学习成为习总书记成长之梯,在艰难困苦的知青年代、在公务繁忙的领导岗位上,在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位置上,都从未停止过学习,正是孜孜不倦的学习,总书记才能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诗词信手拈来、典故娓娓道来,让人听了不觉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回味无穷,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习总书记一次次不经意的讲话中被发扬光大。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思我们自己,阅读的习惯早已荒废,书籍落满灰尘,书房好久没有光顾了!很多时间不是朋友间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就是手握手机玩游戏、看花边新闻,最多也是来一点碎片式的阅读,低头族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大脑中逐渐消失,交流谈话忘词的时候越来越多,更不用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了,侃大山的生活情趣逐渐远离了我们。
缺少学习,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中的乐趣和情调,在工作中也是处处被动,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精神,工作就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没有学习就掌握不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工作中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没有学习就领会不了上级文件的精神,工作就会南辕北辙,六神无主,自乱方寸,严重的会走向违法的道路。
进入新时代,务实之风大行其道,任何工作都需要抓落实,那种光靠溜须拍马、玩嘴、混日子的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了,不学习掌握不了工作的技能技巧,长此以往就会被人边缘化,被单位做冷板凳,自卑心理就会油然而生,时时处处都会被别人的冷嘲热讽、闲言闲语充斥着。试问谁又愿意自己落到如此的处境呢?所以学习充电是我们必备的生存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楷模,我们已经有了学习的榜样,就需要我们放下手机,走进书房,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学习了。
【篇六】
温州每个brt车站都有一个城市书巢,市民可随时免费取阅。
从1月13日开始,全国首创的温州“brt城市书巢”项目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温州35个brt站头都拥有了1个城市书巢,市民可以随时取阅、免费阅读。同时还秉持自愿捐赠、自由置换、自觉借还的诚信特色。城市书巢由市文明办和温州交运集团主导发起,由温州晚报、温州网、鹿城区文明办、温州市网络公益联合会联合协办,由浙江浙南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公益捐赠。(澎湃新闻网2018年1月14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塑造城市的文化性格、书香铸就城市的文化品位,阅读带给人以智慧,是汲取精神营养的主要渠道。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连续4次写入工作报告,随之,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过去的“倡导”升级为“大力推动”,这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其折射出的是对全民阅读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对全民阅读推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将对全民阅读广泛深入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进入了一个全民阅读的新时代。
阅读,润物无声、静水深流。书香,塑造着城市的精气神。“阅读,如同衣食住行,应该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求,成为一种终身持守的自觉习惯。今天,阅读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各个地方也通过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使阅读既内化为市民自身的生活方式,又形成一种具有公共性的阅读风尚,这种书巢的形式挺新颖的,相信也会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
开展好全民阅读我们还应考虑到几个方面:
一、在目前的阶段,全民阅读还需要顶层设计。
二、如何阅读,读那些还需要正向引导。
三、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随手阅读的场所,让看手机转换为随手读。
四、需要社会合力加大图书数量,经常性开展捐书、个人交流交换,把家庭资源拿出共享。
五、提高公民素质,自觉保护好这些图书,确保图书流传时限。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着力健全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风尚更加深入人心。推崇阅读的城市将更加文明和富有活力,热爱阅读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让阅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愿书香溢满我们的生活。
第二篇:书香征文
阅读曲径通幽处
李铭岳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最真挚的情感,而这些微妙的感觉多是由阅读来启迪的。可能我们已遗忘了那些被水上尘封在旧木箱里的老书,那些早已杳无音讯的文字,然而,曾经多少个心灵碰撞的一瞬间,都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回忆中。
阅读,是一项细腻的工作,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古人追求饱读诗书,与圣贤为友的情怀,西方人向往下午茶后,沐浴阳光阅读的意境,现代人则渴望停下忙、盲、茫的脚步,有一方净土,来滋养自己干涸的心灵,有真正能触动心弦的文字,陪自己度过珍贵的闲暇时光。
我也热爱阅读,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感,修养身心,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汲取书中精华,以至书香小径、曲径通幽处。
我们幸运,成长在中国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国,徜徉在古典诗词曲中,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乐趣。或许,在浮华的物质世界,只有诗歌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寄托。辛弃疾,大气磅礴,热血沸腾;李清照,温柔典雅,清新动人。顾城,北岛,海子则更为含蓄地将自己复杂的情感融入诗歌中,流露出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在古韵,琴声中,诗的魅力就更完全地呈现出来了。是的,我们寻找感动,就在诗中。
然而,我最热爱的一类书,是传记。可能,它没有散文那么精致,那么无可挑剔,也没有小说那么悱恻动人,荡气回肠,但它却是带给我最多感悟的地方,是它伴我成长,教我洞察这个世界。
读希拉里的著作,我了解了美国的历史和现状,也熟悉了这位
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铁娘子,她很端庄,也有个性,处变不惊,方显大家风范,她总有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告诉世人:只有拼搏,闯荡,敢于释放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喝彩。
白岩松的传记,是另一番天地。没有太过奢华的语言,却总是一针见血,道破人情世事。睿智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绽放于字里行间中,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我也化作一位演员,重新扮演了他,重走他的人生轨迹,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工作的不易。
传记,让我体味人生百态,冷暖人间。我明白,青春给了我们勇气去追逐梦想,但不要空无目的地幻想,也不要在偶然成功后狂喜,更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回归平常,做一个现实主义者。我们有理由在风中大喊,我们会犯错,但过来人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要岁月流逝中纠正错误,在困难面前挺住脊梁,坚定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蓝天。
在图书馆里出神地冥想,在行走中冷静思考,在阅读一则则新闻时恍然顿悟。阅读我触摸到历史的脸庞,摩擦出思维的火花,是阅读,让窗外的景致变得亮丽起来。有了那些聆听,那些情感交流,我才理智地思考,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飞驰而过,作为中学生,我们的定位在哪里?关注人性,关心新思潮,融入社会,都是我们必备的人生锦囊。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经典的画面永驻心田,在思考中前行,我们义不容辞。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灵魂的蜕变。相信,与书为友,定能拨开迷雾,柳暗花明,达到曲径通幽的境地!
第三篇:书香征文
四篇书香征文
“今天你读书了吗?2019年你一共读了几本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量为64本,排在世界第一位,日本每年人均读书量为40本、法国每年人均读书量为20本、韩国每年人均读书量为11本。
《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人均阅读量只有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数字阅读增长趋势显著于纸书阅读。
在事事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今天,读书的好处不能立竿见影成为大部分人读书量少的主要借口,“读了也没用,脑子也记不住,白浪费时间”。
在我看来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不记得吃过什么,但长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坚持读书,就会慢慢在丰富你的知识,那些知识会融进你的骨血之中,让你变得更有气质和修养。
我身边就有一位好朋友,她知书达理、温柔娴静,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优雅的气息,无不印证了三毛说过的一段名句:“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读书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苏东坡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读书对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习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要做有品位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穿越历史的长空,迈步思想的花园,走进别人的故事,品味世间的百态,沉淀智慧的结晶。
培根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读书不论方法,只要读就可以了。
确实,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读书的方式也和以前差别很大。有人在纸质书里嗅到了书香,也有人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找到快感。不论选择哪种阅读方式,重要的并不是书籍的存在形式,而是阅读本身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
孔子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三句话已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方法说的得非常准确了。那么现在的我们,何时读书,以哪种方式读书,又应该读何书呢?
闲时读书,忙时读屏。在我看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信我们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终会融进我们的灵魂、沉淀为我们的智慧,作为我们的人生指路标,指引我们前行。
法国诗人马拉美讲过一句话:“世上的事,最终归结为一本美丽的书”。我想,如果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以贯之,持以恒之,每个人的人生都将是一本美丽的书。
书香征文
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具有清香之气,打开书本香气袭人,谓之“书香四溢”。
十三四岁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却看不见孙少平身上的魅力。而立之年再读《平凡的世界》,好像突然就懂了,平凡的力量是不动声色的,却是巨大的,是这个世界最鲜活生动的底色。
孙少平有渴望去更大的世界接受风雨洗礼的勇气,也有门第不对等的爱情来临时敢于追求和迎接的担当,哪怕最后他仍然只是大牙湾一个普通的工人,但是在数百米的深井中他能感受到世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也能在劳动中体验生命的律动,享受付出所带来的快乐。
人生有底气才会更从容,而生活的所有底气,来自读书给予他的营养。所以他的平凡氤氲着书香,格外坚韧,直入人心。平凡是你我,渺如尘埃,却也可以灿若星辰,像孙少平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从未放弃过读书。读过书的他看山不只是山,看水不只是水,能够独立构建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追寻人生中的春色。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所有人陷入无以名状的恐慌。在风声鹤唳的疫情之下,武汉方舱医院的一名男子,躺在病床上,手捧一本书,安静地阅读。他的淡定和从容,是特殊战疫时期的一股清流,原来我们可以不必惊慌,遇大事必有静气,在书中沉稳自己,不慌张、不害怕。
疫情肆虐的2月,每一家方舱医院都精心打造了图书驿站,用书香中和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药品味及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恐慌。大疫面前,或许最后拼的只是一个好心态,而良好的心态一定来自于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与其惴惴不安,不如安静地坐下来,像“读书哥”一样读会儿书,让心灵归于宁静,等待春回大地。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读的每一本书,都不会白费,它早已根植于你的内心,在每一次选择上或者谈吐中透露着智慧的积累。把时间花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自然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所以,不要放弃阅读,外物的装饰只是肉眼可见,唯有书籍能够装扮你的心灵。
人的一生,掺杂着无趣和焦虑,会遇见不堪或者苦难,只有富足的内心才能够抵御人生的冬天。被书香深深浸润过的人,方能够轻舟走过万重山,看尽人间春色。
书香征文
春光明媚,静下心来,读本好书,一缕书香,满面芬芳。
读过的书,指引人生的方向。自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时不时地爷爷会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地方,给我讲发生在那里的故事。我问爷爷,我长大了能不能去那个地方,爷爷说,你先把铁路修到那儿吧,怀着这样的梦想,在填报自愿时,从上到下清一色的铁路院校。经过石铁院四年的学习,我如愿分配到十二局参与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设,可真要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修起世人瞩目的建筑,大多数的女性与男性相比并不占优。恰巧我读到了《鲁讯自传》,被他弃医从文的选择触到了心弦,对呀,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建筑工地,应该发挥女性的优势,把自己喜欢的写作应用于工作,把这个英雄的集体、团结的集体、奋进的集体展示给世人。于是拿起手中的笔,把工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诉诸于笔端。现在想想,我人生的大多数转折,都跟所读的书有关系。其实许多人都如此,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记得,但会存在心里,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你的人生。
读而后思,又能写写小文章。当我读完一本书,无论空间多么逼仄,环境多少吵闹,我都物我两忘“回放”着书中的人物、情节、结局,时不时联系现实来解读书中的人和事,心里一直鼓胀着一种茫然的悬置感,直到我能用文字把它理顺和表达出来,才能从书中“走”出来。《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仁义、朱先生的智慧、鹿兆鹏的忠诚;《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军“让老百姓碗里的黑面膜变成白面膜”的质朴初心,想到铁建人身上原本就有的,从来没有消失过的“让锦绣河山铺上那铁路网”的光辉初心;《围城》中方鸿渐自己给自己筑起的学业、事业、爱情、婚姻的重重叠叠的围城,不免感悟“事是好坏的结合体”、“人是矛盾的综合体”……卑微的读书人,也是自由的思想者,好恶爱憎,嬉笑怒骂,一支笔写其心之所安,小文章也可以偶尔见世人。
读书笔记,随时整理好心情。有人说,手机时不时地响个不停,闹心;有人说,上班有时遇上可恨之人,闹心;有人说,父母要求按他们的思想活着,闹心;有人说,老公嗜酒成天不着家,闹心;有人说,孩子玩闹成性不好好读书,闹心……闹心的事很多,我与大家一样,或多或少也有烦心事。不动笔不读书,这是从很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了,所以做了不少读书笔记,都留存至今。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扰、气恼、悲愁,以及一切牵扯不清的扰攘纷争,每每遇到,我总去翻阅那些笔记,上面记的大多是当时触碰心灵的,总有那么一两句或一段话以解心头不悦。读书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所有的不快瞬间云消雾散。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
有的好书,可以反复地拜读,春华秋实,深刻印象留在记忆里,永久地滋润着心田。
书香征文
不知是年少时读书太少,还是日渐发现了读书的益处,现在的我越来越爱读书了。虽然说还会通过手机、电视看一些新闻、娱乐等方面的信息,但比起读书,在时间的分配上要比原来少很多。
记得在学生时代,自己读书很少,课本之外,基本没读过其他书籍,原因似乎有二,一是不爱读,二是没钱买。到中国铁建工作之后,书买的倒不少,但读的依然不多,至于理由,足有一箩筐——什么常年在项目施工不方便呀、什么工作太忙没时间呀、什么天天喝酒应酬坐不下来呀等等,总之理由看似都很充足。
或许是年纪见长的缘故,不知从何时起,自己慢慢喜欢上了读书。不管是什么书都愿翻上几页,如果感觉对路,也是自己想要的,就会想方设法把它读完。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读书真的会让人收获良多。从书中,我不但收获了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明晰了生活上的许多奥妙,而且深深体会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甚至在读完一本好书后,会有种特别的成就感、自豪感,愉悦之情无以言表。“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我对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随着读书的增多,慢慢我发现,书读得越多,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知道的越少反过来又促使我读更多的书,于是我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当然,读书的过程也不全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读,一本自己不熟悉的或是“晦涩难懂”的书,还是要花些心思的。首先,要想法逼着自己去读,比如把书放到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再给自己定个目标什么的,总之必须在一定时间段把它读完。再就是去查一下相关资料,或者看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论什么的,多角度、多层面掌握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逻辑关系等,让自己对此书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阅读的兴趣,帮助自己把书读得更深、读得更透。还有一个笨办法就是多读几遍,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的多,收获的也就多。
但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喜欢读自己喜欢的书、熟悉的书。因为从这些书中,我会获得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也会体会到更强的愉悦感。比如,有时候,读一本自认为比较熟悉的书,读着读着却突然害怕起来,因为从书中自己倏然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坚信的东西竟然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而这个时候,正是我感觉读书收获最大的时候,也是我最想把书继续读下去的时候。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网络平台、新闻传媒这么发达,不读书从网页上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会更加方便快捷。但在我看来,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或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非权威性的,很难有书本知识那么系统、那么精准,要想获得系统深刻的体验和知识,还需要细心研读。
虽说我目前读的书还不够,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并努力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品质铁建”的建设中。
第四篇:书香征文
书香横沥,品味人生
伴着蓝天白云,细草微风,此时既是绿意悄然蔓延时,也是古今思想碰撞时。在这花香伴着书香弥漫之际,所有行路匆匆的人,都自觉地驻留在春光里,细细地品味阅读的时光。春花烂漫,看静默的思想游弋在泛黄的书卷中;春意蔓延,听灵魂时空飘满白鹭之羽抚弄云霓的音响。捧起一本书,感受平静的日子里,如同空气一般充沛着情感的律动。书香致远,墨卷至恒。但凡读书人都喜欢品那一沁书香,书香情怀对于善于想象与怀旧的文人来说,恐怕更多的是飘缃里所蕴藏、积淀的一种不尽的历史记忆与个人缅想。在氤氲陶醉之中,书香具体为何物,或许谁也说不清。医家说旧书散发出的异味,是一种有毒的气味。但文人是天生的嗜怪主义者,书香那种“难以形容的怪味”,总是让他们甘愿沉迷,兴奋不已,甚至整个生命与其相融也浑然不觉,乐此不疲。更传闻有道行高深者,无需打开一本书,也不需用眼睛扫描,只要嗅一嗅纸上文字的气味,就能对书的良莠作出精确的判断。
“书藏锦绣乾坤志,香烟萦绕仙人家。”读书乃人生里一大幸福而惬意之事,老师们大都喜欢在午后暖日里,品茗
一杯好茶,阅读一本好书。且学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然而学生读书,还须如朱子所言:“要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书和人一样,也有生命的迹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在思想孤单以致孤独的日子里,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古人亦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论尊卑贵贱,只要携一本书,便得在生命阶梯上抛洒了一路的书香。在这读书活动里,我们幸而得以沐浴书的阳光,沐浴书的芬芳。
当然,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不好的书如同伪君子一样,可能会把你残害。因而,同为人处事一般,阅读要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独立的见解。抛开那些不为人称道的“精神鸦片”,择其善者而从之。与经典同行,则易于打好人生底色;与伦理同行,则益于塑造美好心灵;与博览同行,则利于开拓广阔视野。且看我们与书之间,一场无休止的交流进行得那样无声无息,却深沉得痛快淋漓。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蕴育智慧。唐代文豪韩愈在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
不行。”读书与做人的交错在于“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然而所有的经验与知识皆为实践而准备。书与人生,紧密联系。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书籍是当代真正的大学。”书,继承着上一代人的精神遗言。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我们永远不会叹气。因为每一页书都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胸襟,让我们不会在个人的荣辱悲欢中沉沦。它鼓舞了我们的智慧和心灵,帮助我们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我们可能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在这读书月里,捧一本书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携一缕书香,品味人生。古之仁者智者皆与书香袖藏书籍,一缕飘然窗下,则人与书本各自香。学仁者胸怀大地,赏过春花,夏日,秋月,冬雪。学智者心怀坦然,则世间无事可乱心,笑对人生悲欢离合,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五篇:书香征文
享受书香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家里经济条件所限,儿时所能接触到的读物只有“小人书”,但就是这小人书带给我无穷的快乐,让我爱上了读书,书香也伴随了我近30个春秋。如今,闲暇时,除了做必要的家务,就是坐下来静静地享受一会儿书香,品味一段故事。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又增添了别样的内容。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时光悄然流逝。我的女儿,她也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每当看到津津有味读书的女儿;每当看着如醉如痴沉浸在书海中的女儿;每当看到读着读着热泪盈眶的女儿,我都会悠然而生一种幸福感。因为,我深知,这些美好的书也许比课堂教学给她的还要多,爱读书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我相信,那些从未谋面的作家们,正用他们的文字,引领女儿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无穷,正在丰富着她的精神境界,读书是快乐的。我深信,对书籍的品味和领会充实了女儿的生活,眼界在开阔,精神在成长,对生活的认识和领悟在加深,她正在长成一个心地善良、心灵丰富的人。我更高兴这种对于阅读的兴趣在女儿身上
传递下去,我也愿意看到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并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爱上阅读的人。
我热爱生命,我热爱读书,我爱我的家。我也庆幸在我有限的生命中,在我温馨的小家里有女儿和我一起享受书香,感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