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做好健康扶贫工作通知
关于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市属医疗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健康扶贫总体工作安排,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健康扶贫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现就做好 2019 年健康扶贫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围绕消化因病致贫存量和预防因病返贫增量双向发力,聚焦健康扶贫领域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以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七免一减两帮扶,一优先一集中一兜底”和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保障政策,努力实现“三个 100%和两个 90%”的目标(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 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覆盖率 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 90%左右,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不断提高健康扶贫成效和质量,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健康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七免一减”惠民政策 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就医免收门诊挂号费、注射费、换药费、救护车接送费,免除县、乡级住院起付线,免费健康体检,免缴住院押金,住院费用给予 10%减免;在市级医疗机构就诊免收门诊挂号费、注射费、换药费、救护车接送费,免缴住院押金,住院费用给予 10%减免。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市属医疗机构;责任处室:委农卫处、医政处、中医管理局(二)做实做细慢病签约服务管理 在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为贫困人口提供精准、规范、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满意一家,让家庭医生成为贫困人口的健康“守门人”。做好健康扶贫动态系统中新增家庭医
生签约和随访模块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农卫处(三)深入开展大病和慢性病专项救治 一是持续开展大病集中专项救治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农村贫困患者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救治病种逐步扩大到 25 种,救治率稳定在 95%以上;二是落实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 37 种慢性病免除鉴定体检费用和门诊医疗费用兜底保障。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补偿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由县(市、区)政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慢性病鉴定实行按月申报、及时鉴定,免缴个人鉴定体检费用,确保及时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医政处、中医管理局、农卫处(四)全面落实医保特惠政策 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政策,采取县级财政精准资助方式,确保农村贫困人口100%参加医保,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特惠政策。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托底保障机制,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控制在 90%左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五)严格管控医疗费用 对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的病种,定点救助医疗机构实行临床路径和限价(限额)管理,严格控制住院及门诊治疗目录外医疗费用。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降低县外转诊转院比例。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医政处、中医管理局(六)加强各项保障制度衔接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各县(市、区)托底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增强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兜底保障功能,确保各项医疗救助制度在县域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对接和“一站式”即时结算。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七)推进健康扶贫“三化”建设 一是规范服务能力建设。严格标准,做好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每个县(市、区)办好 1 所县级综合医院、1 所县级中医院、1 所县级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 1 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 1 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二是规范服务流程。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优先为贫困人口建立一套动态可更新的居民健康档案,充分掌握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以及变化趋势,为后续实施健康状况评估和危险因素干预奠定基础;四是规范健康管理。实施家庭医生管理贫困人口责任制。在健康档案、慢病申报、慢病管理、大病救治上做到有登记、有随访、有指导。为贫困人口免费发放“爱心保健箱”,有针对性地配备常用药品,由家庭医生指导其合理用药。为贫困家庭安装家庭医生签约联系牌,架起家庭医生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五是规范机构设置。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设置健康扶贫经办机构、爱心病房,确保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健康扶贫有专门经办机构、专用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及时救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农卫处、疾控处(八)全面加强城乡对口帮扶 一是做好贫困村帮扶义诊。组织市、县二三级医疗机构医疗队定期深入贫困村开展巡回义诊,每年不少于 2 次,解决贫困群体实际医疗需求;二是推进帮扶卢氏县工作。指导县(市、区)与市属单位做好项目推进的督导、帮扶工作,助推卢氏县早日脱贫摘帽;三是持续开展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市属医疗机构;责任处室:委农卫处、医政处、中医管理局(九)加强重大疾病防控 推进地方病专项防治三年攻坚行动(2018-2020 年),加强现症病人精准救治,加快消除地方病危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地病办
(十)持续实施“两筛”“两癌”等民生实事 持续开展重大公共卫生干预行动,实施“两筛”“两癌”等民生实事,加大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工作力度,强化“两癌”筛查技术人员培训,确保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全面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年度目标任务,有效防止出生缺陷,阻止疾病和贫困代际传递。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妇幼健康处(十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统筹推进健康县区、卫生县城、健康乡村等创建活动,开展跨部门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改厕为重点,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整洁有序、健康宜居。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县市卫生处、健康城市指导处(十二)持续开展健康促进专项行动 认真落实《AA 市卫健委等部门关于印发 AA 市贫困乡村健康促进“321”工作模式方案的通知》(郑卫〔2019〕33 号),通过“3 进”(健康教育进家庭、进乡村、进学校)、“2 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和基层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 帮扶”(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口帮扶贫困乡村健康教育工作)等措施,深入开展“三减三健”活动,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群众健康意识,从源头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疾控处、农卫处(十三)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乡村、落实到农户,努力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处室:委疾控处、农卫处(十四)健全健康扶贫各项工作台账
将全市低收入户和省级贫困户澄清底数,分类建立 21 种大病集中救治台账、“七免一减”台账、贫困人口就诊费用台账、经医保鉴定合格的慢性病就诊费用和财政兜底费用台账、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台账等各项工作台账。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健康扶贫纳入卫生健康整体工作部署,成立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按照“一把手”亲自抓的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各项工作。
(二)加强部门联动。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要积极主动与发改、财政、医保、民政、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相互配合,加强交流和工作对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科学、有效推动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对健康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宣传栏、咨询热线,采取走村入户等各种方式,使农村贫困人口充分了解健康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政策,了解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觉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注重强化督导。要加大对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力度,把抽查暗访作为主要方式,加强对基层的考核和督导,准确掌握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效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健康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第二篇: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精神,推动我院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我院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党风廉政监督检查,把党风行风工作与医院的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使我院的党风廉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工作如下: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管理责任
1、制定党风廉政责任制实施计划,召开全院党风廉政暨行风工作动员大会,由院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2018年党风廉政暨行风、医德医风工作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2、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
3、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强化责任机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
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医院职工素质
1、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计划,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和医院中层以上的干部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理论,进一步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
2、结合我院等级医院创建工作,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全院干部职工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三、落实监督执纪,筑牢腐败防线
根据xxx【2018】3号文件要求,强化对党员干部及我院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提醒谈话,我院领导分别对党支部书记、耗材仓库采购员、药库保管员、财务会计人员、后勤仓库采购员等多名同志进行提醒谈话,从多方面深刻查摆问题,剖析自我,最终达到促工作,改作风、防腐败的目的。同时聘请外单位的行风监督员对全院职工工作进行监督。
四、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落实健康扶贫
在xxx院长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成员xxx书记、xxx副院长、xxx副院长、xxx副院长及各科医护人员多次到帮扶点为村民宣传健康知识并开展免费义诊活动,真正做到把我院的医疗技术优势下沉边远乡村为当地百姓送去健康。我院医疗团队提供免费的面对面健康指导,内科医生向当地群众科普防治老年人高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对妇女儿童常见疾病我院妇、产、儿科医生详细的为他们讲解健康理念,合理用药知识。并为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员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在巡诊的同时也不断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获得当地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医院党风行风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长远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把党风廉政工作不断抓实抓好,推动医院党风行风再上新台阶。
XXX医院
2018年5月
第三篇:2018年做好当前健康扶贫精准识别工作的通知
商南卫计发〔2018〕103号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关于做好当前健康扶贫精准识别工作的
通
知
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为切实做好全县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精准识别工作,确保健康扶贫精准识别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并取得实效,现就做好当前健康扶贫精准识别工作通知如下:
一、精准识别因病致贫对象。
各镇办卫生院对贫困人口体检结束后要及时将体检结果与扶贫部门提供的本辖区内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基本信息台账中的健康状况和致贫原因逐一比对,将筛选出的以下4类人群进行汇总统计并公示。
1.对因伤、因病致残不属于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管理的; 2.本次体检疾病与扶贫部门所提供的疾病信息不符的; 3.本次体检无疾病或者病情好转(治愈)恢复劳动能力的; 4.扶贫部门确定的非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中最近发现或本次体检发现患有重大疾病或者慢性病的。
二、及时修改因病致贫对象信息。
各镇办卫生院将体检筛查结果与扶贫部门提供信息不符的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统计(以上4种情况)于5月10日前报县卫计局健康扶贫办公室,县卫计局健康扶贫办公室对各医疗机构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将需要变更致贫原因或疾病信息的贫困人口台账进行统计汇总,与县扶贫办进行对接,对贫困人口因病致贫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并将修改结果反馈到各镇办。
三、规范贫困患者分类管理。
各镇办卫生院对最终确认的因病致贫、返贫对象进行评估、定性,对于评估有困难的,县卫计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各镇办卫生院要将因病致贫人口按照“三个一批”进行分类,分别按照以下要求建立两本台账,将因病致贫对象纳入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一)按照国家健康扶动态管理系统内确定的“三个一批”建立台账。
1.大病集中救治一批。贫困人口患自然疾病或外伤,通过几次手术可以恢复身体劳动能力的可纳入大病救治管理。
2.慢病签约服务一批。贫困人口患者无需手术治疗或者手术后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但是可以参与部分生产劳动能力的可纳入慢病签约管理。
3.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患者经长期治疗也难以恢复劳动能力的可纳入重病兜底管理。
(二)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规定病种建立台账。
1.大病救治一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 2 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儿童肿瘤和尘肺病的16种大病贫困人口患者纳入大病救治管理。
2.慢病签约一批。患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症精神障碍疾病贫困人口患者纳入慢病签约管理。
3.重症兜底一批。对以上16种大病患者纳入兜底保障管理。
四、严格因病致贫信息审核把关。
本次健康扶贫精准识别工作采集信息量大,时间短、任务重,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体检、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信息数据经得起问、经得起看、经得起查,坚决禁止做表面文章不入户,不体检,擅自修改疾病信息,弄虚作假,以致精准识别工作走过场,造成信息不真实、台账资料不完整、数据逻辑不合理等问题发生。
附:XX县健康扶贫精准识别技术指导组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4月28日
抄送:市卫计局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4月28日印发
共印25份
第四篇:扶贫办做好扶贫工作
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
扶贫办 民政部 财政部 统计局 中国残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在我国农村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称两项制度),都是以农村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的,实现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对于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作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经国务院同意,在总结一些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扩大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基本原则和试点范围
(一)目标。通过探索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提高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全面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坚持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和不同地区两项制度标准的差异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扶持。
(三)试点范围。中西部地区应将试点范围扩大到80%以上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大到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部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试点范围。
二、标准和对象
(四)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扶贫标准,以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为准,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地扶贫标准。
(五)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扶贫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
三、主要内容
(六)程序的衔接。要统一组织,使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申请享受两项制度的,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扶贫部门审批,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部门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七)政策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产业开发、扶贫易地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教育免费及补助、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帮扶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以及被拐卖后获解救的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帮扶。要坚持依据统计部门的监测数据确定扶贫对象,防止盲目扩大规模,确保政策兑现。因地方自定扶贫标准而增加的扶贫对象,由省(区、市)人民政府安排落实扶持资金。
(八)管理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会同统计、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各省(区、市)和试点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在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五保、农村低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保障措施
(九)切实加强领导。省(区、市)和试点县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十)周密制定方案。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并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试点县的试点方案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试点工作所需资金,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试点县的实际情况给予支持。
(十一)加强部门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相互支持,主动沟通,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扶贫部门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交叉对象的识别工作,研究提高识别扶贫对象的准确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扶贫部门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统计(调查)部门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持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十二)大力宣传发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和典型示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十三)加强队伍建设。要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人员从事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实乡村两级力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十四)加大督查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考核。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考核扶贫对象的收入增加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程度;对农村低保工作,重点考核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和规范管理程度。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据市扶贫部门统计,2015年底全市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5.29万人,其中33.5万人属于民政部门低保等政策救助范围。据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救助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为45.5万人,其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约为32万人,占救助对象的70%以上,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无疑是全市扶贫攻坚的主要群体。我市2018年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啃掉这块硬骨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面推进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是精准发力的有效举措。
一、做好对象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精准发力上靶向明确
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我市扶贫部门掌握的扶贫对象和民政部门救助的低保五保对象存在很大差口。从扶贫部门的数据来看,2015年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45.29万人,其中低保五保人数为33.5万人,而民政部门实际救助的农村低保五保人数为45.5万人,这就反映出全市还有12万低保五保对象未纳入扶贫对象范围。通过两部门的数据对比来看,存在很大差口。主要原因有3个:
一是两部门间信息没有实现互联。扶贫、民政部门分别掌握的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仍处于条线管理状态,两部门对象信息没有实现互联共享。
二是两部门对象认定方法不同。民政部门的低保对象经过了审核审批认定,且对这些对象进行了资金救助,已落实到户、明确到人。扶贫部门掌握的扶贫对象采取的是由省抽样测算得出的贫困人口数量分解到县、乡镇、村,乡村按照上级分配的扶贫人数指标(乡村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发生率)来认定。同时,由于扶贫、民政部门认定对象的标准不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在对象认定上存在差别。
三是9个非贫困县9.9万低保对象未被统计到扶贫对象范围。桥西区、桥东区、下花园区、经开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涿鹿县(仅统计了赵家蓬区)以及怀来县和原宣化区的大部分低保对象未被统计在扶贫对象范围内。
建议:打好扶贫攻坚战第一步是将两部门的对象衔接起来,进行精准识别,确保对象准确。
一是建立统一精准识别程序,做到贫困对象全覆盖。扶贫、民政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扶贫和低保政策,建立统一认定标准和识别程序,统一入户调查、评议公示、抽查检验等方式识别对象,实现标准统一、工作统筹、对象衔接。
二是开展联合摸底排查,实现“两库合一”。由扶贫、民政部门共同对全部“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和低保五保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比对,依靠乡镇、村干部、扶贫驻村干部为主体,全面排查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中尚未纳入低保或五保人员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或五保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低保五保对象中符合条件未纳入扶贫对象范围的要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实现“应扶尽扶”。同时,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数据库和民政低保管理数据库要实行互联互通,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对象互查互对,对全部扶贫、低保对象实行台账管理,及时记录更新家庭情况、帮扶计划和成效,共享对象信息。
二、做好政策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分类施策上合理有力
问题:急需明确需要扶贫政策扶持对象和需要民政低保政策兜底对象,解决扶谁和兜底保障谁的问题。我市45.29万人贫困人口中,因致贫原因不同,亟待分类管理,提高针对性。
建议:在建立科学的认定程序上下功夫,对每名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分类识别,分类施策。针对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等情况,因人因户施策,实现扶贫和低保兜底政策的有效衔接。可将扶贫对象分为3类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或兜底政策:
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于过渡性低保救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是国家扶贫政策实施的重点群体,把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采取特色产业扶持、创业就业帮扶、资产收益、金融支持等措施实现脱贫。低保作为过渡性的救助手段,解决暂时性生活困难,实现脱贫后逐步退出低保。对有劳动能力的未享受低保的边缘户,重点依靠产业和就业等扶贫措施脱贫。
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于低保补助。这类扶贫对象有部分劳动能力,但是仅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很难全面脱贫,需要扶贫政策和低保救助政策共同发力,通过扶持,他们虽然有了部分收入,但仍难以超出扶贫线,需要低保给予补助达到扶贫线以上,从而实现全面脱贫。
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予低保政策全额兜底保障。这类对象主要为重病、重残、高龄的低保五保对象,他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国家的产业就业等扶持政策在他们身上无法实施,难以通过扶贫政策实现脱贫,需要按扶贫线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并加大重大疾病等救助力度,实行长期政策性兜底脱贫。
三、做好标准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兜底保障上效果明显
问题:目前,低保补助水平还停留在平均发放上,没有实现分类施保和足额补差,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没有进行兜底保障。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以来,绝大部分县区低保金一直平均发放(目前每人每月平均补助150元),这样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收入的扶贫对象来说,每年领取的低保金为1800元,距离扶贫线2900元还有1100元的差距,很明显对这些扶贫对象没有实现兜底保障。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平衡关系,减少矛盾,没有很好的执行低保按户施保的政策。对一些家庭成员本应全部按户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却按年龄只对其部分或一名家庭成员纳入保障范围,导致一些家庭特别是家庭成员全部为重病重残的家庭没有落实好救助政策,更无法兜底脱贫。
建议:要建立形成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低保分类施保、按户保障的工作机制,在标准衔接上下功夫。
一是全面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实现“两线合一”。调研感到:低保保障标准如果低于扶贫线,就难以对全市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实行兜底脱贫。低保保障标准高于扶贫线,就会扩大保障范围,使已经脱贫的对象仍在享受低保,难以调动扶贫对象靠自身努力脱贫的积极性。我市从2007年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低保保障标准一直是低于扶贫线。2016年,全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900元/年,实现了低保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每名低保对象平均每年实际补助提高到1800元)。今后低保保障标准要与扶贫标准保持同步提高,始终保持一致。
二是全面推行低保分类施保,提高补助标准。要实现扶贫和低保在标准上的精准对接,必须改变实施多年的农村低保金按人平均发放的做法。因此要实行分类施保,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按低保保障标准全额补助,按目前标准应该每人每年发放低保金2900元(每月应达到240元),从而实现兜底脱贫。同时,对享受低保的有一定收入的其他扶贫对象,分类施保足额补差。建议全市选择1个县进行农村低保分类施保改革试点,探索出成功做法后,今年年底在全市推行,对全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任何收入的低保对象实行按扶贫线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使他们率先通过兜底脱贫。
三是全面落实低保按户施保政策。民政部门组织县乡尽快对所有低保户排查,以户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成员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保人不保户”的问题,做到全覆盖。
四、做好管理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持续推进上形成合力
问题:扶贫、民政部门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没有实行统筹管理,不利于精准识别、精准发力。
建议:在扶贫开发中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扶贫、民政部门联络机构。加大统筹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既分工又协作共同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动态管理。扶贫、民政部门要及时互相通报对象变化情况,通过联合开展定期核查,建立扶贫对象、低保对象有进有出管理机制。两部门要及时将已实现脱贫的扶贫对象信息、新发现的因病因灾返贫对象及时进行信息交换,确保已脱贫对象退出低保和扶贫范围,新发现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和扶贫范围。
二是开展信息比对。在县级层面,建立信息比对平台,由政府协调公安、人社、住建、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配合核查工作,及时向民政和扶贫部门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工商户、纳税等信息,并实现数据对接,及时掌握低保对象、扶贫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将不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扶贫对象及时退出。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目前,群众对扶贫和低保政策认识有偏差。部分群众缺乏对基本权利和保障资格的正确认识,甚至出现曲解扶贫、低保政策,争着当贫困户和低保户。因此要加大扶贫开发和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要通过产业就业等扶贫开发措施脱贫,要逐步退出低保,防止出现为继续享受低保而不愿脱贫和低保养懒汉的问题。通过扶贫低保政策的宣传与落实,为精准救助服务精准脱贫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