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方案
农村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方案
为了扎实做好 2020 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实现我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根据《省 2020 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和省市县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为核心,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国家设立巩固脱贫成果过渡期、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奠定扎实基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
完成 2019 年底剩余的 33 户 102 人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完成 2014 年至 2019 年已脱贫的 1434 户、贫困人口 6420人、已退出的 5 个贫困村退出复核检视工作,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及时将因疫、因灾、因病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纳入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监测,落实帮扶措施,降低返贫致贫风险。
全面更新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我镇脱贫攻坚成效。
二、重点工作
2(一)贫困退出验收。对剩余的 33 户贫困人口 102 人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原则上,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中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补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标准和计算周期。2020 年度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 4000 元。计算周期为 2019 年 10 月 1 日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
2.行业部门单项验收工作。相关行业部门在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的同时,要对照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最新调整完善的相关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指标解释执行。
3.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对今年上半年新识别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按照标准和程序开展脱贫验收;对下半年因疫、因灾、因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明确的标准、程序和要求,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二)已脱贫对象的复核检视。按照今年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对 2014 至 2019年已标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6420 人进行全面复核检视,主要检视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 4000 元,“两不愁、三保障”有无反弹、是否达标;对2017 年以来退出的 5 个贫困村,主要检视剩余贫困人口是否全部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是否达标。
(三)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监测工作。按照“人均纯收入 5000元以下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标准,通过农户申请、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对新发生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予以识别,采集返贫致贫风险以及
边缘易致贫户基础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 2019 年以来识别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跟踪监测,更新完善家庭成员变化情况,了解享受帮扶情况,评估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和更新。
(四)完善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在进村入户采录信息、部门数据比对的基础上,全面更新完善建档立卡以来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为验收、考核以及脱贫攻坚成效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扶贫对象基础信息。主要采集发生变化的信息。家庭人口自然变更工作原则上以公安户籍为准,对户籍注销、迁出、服刑、失踪、死亡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减少;对户籍迁入、新生儿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增加;对户籍在一起而人员不在一起生活或人员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一起的情况,按照实际居住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与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为准进行增加或减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信息进行采录更新;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完善。
2.扶贫主体数据信息。更新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职务、电话、帮扶结对时间等相关信息。
3.帮扶措施数据信息。针对扶贫对象享受的帮扶措施,参照行业部门政策落实台账,更新完善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贫困村涉及的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就业、光伏、创业致富带头人、东西部协作、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兜底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4.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针对脱贫攻坚普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修改完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时间安排
我镇 2020 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从 9 月初开始,至 10 月中旬结束。9 月底前,完成未脱贫人口的乡级退出验收工作。10 月 15 日前,完成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复核检视工作。10 月 25 日前,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贫困村、户退出标注和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帮扶措施等数据采录工作;完成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及数据更新采录工作。我镇贫困退出验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月 29 日-9 月 4 日各村组织自查自验。严格按照《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和 2020 年度贫困退出验收标准与程序补充说明开展验收,成立镇贫困退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村“两委”、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对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逐村逐户逐项开展测评验收,提出拟退出贫困人口名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后,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非贫困村镇包村干部)、拟脱贫户签字后,上报镇扶贫工作站审核;经镇扶贫工作站审核公示后,形成初验报告和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由党委书记、镇长、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签字认可后,于 9 月 5 日前将初验报告及花名册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县级验收,并将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一并报相关行业部门审核。
四、验收方法
(一)听取汇报。镇党委召开由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参加的贫困退出验收专题会议,听取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以及 2020 年贫困退出自评验收情况汇报。
(二)完善资料。各村通过认真查看村级资料和户内资料(村级档案资料 4类 9 项,贫困户家庭档案资料 4 类 18 项)验证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指标达标情况。
(三)入户调查。各村紧紧围绕贫困人口退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等 6项指标对应的印证资料逐户逐项开展查验;按照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低于3%,村有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 4 项指标对应的印证资料逐户逐项进行验收,并在脱贫达标认定书对应栏签字确认。
(四)汇总上报。各村根据贫困退出验收情况,形成各自验收报告,并将签字确认的贫困人口退出达标认定书一式四份收集整理后,由扶贫专干负责加盖各行业部门公章后,报送至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衔接加盖县政府公章后,将贫困退出达标认定书及时分发到镇、村和脱贫户家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质量完成 2020 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镇上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专干及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贫困退出验收工作领导
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扶贫站,具体负责联系协调、资料整理等相关日常工作。全镇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盯时间节点,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靠实工作责任。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对2020年未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验收。各村统筹安排本村贫困退出验收工作,选配懂政策、业务精、素质高的干部与县级验收组共同开展综合验收,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贫困退出验收工作。
(三)强化监督问责。各村要严格执行验收标准,规范履行验收程序,严禁弄虚作假、虚报瞒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对脱贫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防止和纠正偏差。对贫困退出工作中发生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的,按照《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严肃问责。
第二篇:2019年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方案
XX镇2019年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9年贫困对象退出验收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镇减贫目标任务,根据《XX省委办公厅
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实施方案〉的通知》(X委厅〔2016〕XX号)和《XX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2019年贫困退出验收实施方案〉的通知》(X脱贫办发〔2019〕XX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验收对象
经动态调整后,计划减贫的76户188人。
二、验收方式
县脱贫办组建20个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任组长,县级帮扶联系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其它帮扶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贫困退出验收工作组。采取入户核查、电话了解、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对标验收。
三、工作步骤
(一)验收准备(10月15日前)。镇脱贫办完成2019年全镇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方案的编制,做好贫困退出验收相关准备工作。各村(社区)组织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对未脱贫户逐户开展评议,入户核实并提出2019拟脱贫对象。镇人民政府对拟脱贫户名单审核确认后,将拟脱贫户申请验收汇总表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二)开展验收(10月25日前)。各验收工作组对拟脱贫户入户对标逐项验收,达到稳定脱贫条件的,由验收人员和贫困户签字确认。相关村(社区)对经验收确认的拟脱贫户名单在村(社区)内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拟脱贫户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镇人民政府将贫困户脱贫验收认定汇总表和经各验收工作组组长签字审定的贫困退出验收情况报送至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三)脱贫审定(10月31日前)。县脱贫攻坚办汇总全县贫困退出验收情况,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将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提请县人民政府批准退出,并在贫困户所在行政村(社区)进行公告。
(四)备案标注(10月31日前)。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贫困户退出结果逐级上报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在县扶贫开发局指导下,镇脱贫办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脱贫标注。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加强验收工作力量组织,抽调能力强、作风正、业务熟的精兵强,严格按照验收工作方法步骤、脱贫标准和时间节点认真开展验收工作。镇脱贫办要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开放时限,及时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脱贫标注工作。
(二)严格标准程序。严格执行退出标准、退出程序,切实做到程序标准公开、数据客观准确、档案完整规范、结果公正可信。注重脱贫质量,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上报文件材料。
(三)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中央“基层减负年”和省委“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系列要求,坚持原则、较真碰硬、客观公正、敢于担当,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行为。坚持“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确保验收过程和结果有记录、可追溯、经得起检验。
第三篇: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作者: 《光明日报》(2016年04月29日 03版)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现就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促进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在2020年以前有序退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对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及时退出,新增贫困人口或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注重脱贫质量,坚决防止虚假脱贫,确保贫困退出反映客观实际、经得起检验。
——坚持分级负责。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统一的退出标准和程序,负责督促指导、抽查核查、评估考核、备案登记等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本地脱贫规划、计划和实施办法,抓好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市(地)县汇总数据,甄别情况,具体落实,确保贫困退出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规范操作。严格执行退出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切实做到程序公开、数据准确、档案完整、结果公正。贫困人口退出必须实行民主评议,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必须进行审核审查,退出结果公示公告,让群众参与评价,做到全程透明。强化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坚持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对提前退出的贫困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脱贫摘帽。
三、退出标准和程序
(一)贫困人口退出。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贫困户退出,由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
(二)贫困村退出。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原则上贫困 2 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在乡镇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
(三)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市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确定退出名单后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相关力量对地方退出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序的,责成相关地方进行核查处理。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县,由省级政府正式批准退出。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贫困退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认真履行职责。贫困退出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中央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内容。地方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层层抓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地方各级扶贫部门要认真履职,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协调有关方面做好调查核实、公示公告、备案管理、信息录入等工作。
(二)做好退出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因地制宜,尽快制定贫困退出具体方案,明确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退出方案要符合脱贫攻坚实际情况,防止片面追求脱贫进度。
(三)完善退出机制。贫困退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要做好跟踪研判,及时发现和解决退出机制实施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认真开展效果评估,确保贫困退出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
(四)强化监督问责。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组织开展扶贫巡查工作,分、分阶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和专项检查。对贫困退出工作中发生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存在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第四篇:贫困退出工作汇报材料
贫困退出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景东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认真做好开展扶贫开发成效和贫困退出考核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景福镇党委、景福镇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迎接贫困退出考核工作动员会议,安排部署迎接贫困退出考核相关工作,对照考核内容及标准,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景福镇2016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及贫困退出工作汇报如下:
一、景福镇基本情况
景福镇地处无量山腹地,辖区面积30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6006亩,主要产业有烤烟、核桃、茶叶、蚕桑、畜牧业,201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62元。辖13个村190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22114人,2011年,我镇共识别出贫困户2338户8069人,贫困发生率36.4%,是建档立卡贫困乡镇。2014年建档立卡户1611户5182人,被列为2017年扶贫整乡推进项目乡镇。2014年至2015年脱贫503户1530人,今年“回头看”后,全镇共有建档立卡户1067户3611人;今年计划脱贫123户406人。年末,剩建档立卡户944户3205人,贫困发生率14.5%。
二、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
通过产业扶持初见成效
1.合理计划,贫困退出目标明确。景福镇围绕贫困人口退出6条标准、贫困村退出9条标准,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是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勐片村)脱贫出列,全镇406人贫困人口脱贫。
2.对标对表,减贫成效初显。
(1)贫困人口退出达标
①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2016年,景福镇纳入预脱贫的123户406人,通过享受易地搬迁、产业扶持项目(11户易地搬迁户补助1000元/户,其他建档立卡户补助4210元/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②有安全稳固的住房。
通过修缮农户住进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2016年纳入预脱贫的123户对象中,C级危房户有14户,现已完成13户,完成率93%;D级危房户5户,已完成3户,完成率60%,剩余农户将于2017年3月15日前完工。其余人口房屋结构体系基本安全。
③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
已调查核实,纳入预脱贫的123户406人家中无孩童辍学情况,有在校生的均能享受到教育扶持和政策补贴。
④基本医疗有保障。
纳入预脱贫的406人100%参加了新农合。
⑤社会养老有保障。
纳入预脱贫的406人中已经应保尽保,参保率达100%。
⑥享受一项以上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
纳入预脱贫的406人已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且享受了一项以上的支农惠民政策。
(2)贫困村退出达标
2016年勐片村脱贫出列,全村建立精准建档立卡户70户215人,今年如期脱贫49户144人,贫困发生率2.91﹪。
对照贫困户脱贫认定6条标准:
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勐片村70户215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覆盖产业项目,其中,22户易地搬迁户户均产业补助1000元,其他48户户均产业补助4210元,年内脱贫的49户144人贫困户均有产业保障,其中,扶持养牛7户、养猪13户、养鸡29户。同时,镇党委、政府立足70户建档立卡户原有的泡核桃、茶叶、蚕桑和烤烟产业进行因村因户施策,确保贫困户经济支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3050元,平均达到3500元以上。
②有安全稳固住房:勐片村70户215人建档立卡户已全部纳入民房建设和修缮的项目中,有3户住房安全,有22户享受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有1户享受D级危房重建政策,有44户享受了民房修缮政策,现已全部竣工。年内脱贫的49户144人均享受了住房建设政策。
③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年内脱贫的49户144人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④基本医疗有保障:年内脱贫的49户144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参合率可以达到100%。
⑤社会养老有保障:年内脱贫的49户144人应保尽保,参保率达100%。
⑥ 年内脱贫的49户144人在享受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均享受了两项以上的扶贫政策。
对照贫困村脱贫认定9条标准:
①勐片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覆盖产业项目,镇党委、政府立足立足本村泡核桃、茶叶、蚕桑和烤烟产业进行因村因户施策,其发展规模持续壮大,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3050元。
②从村委会至镇政府公路15公里为柏油路,从油路上村委会340米,于2016年4月份硬化。
③已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
④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100%。
⑤网络覆盖了勐片村委会和勐片完小。
⑥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人畜安全饮水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上、中、下庄坡,河坝子,宋家,胡家铺,大地,豆腐塘,山头和三家村10个村民小组人畜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将于2017年3月15日前投入使用。
⑦村级卫生室正在装修中,将于2017年2月30日前投入使用;标配2名乡村医生。
⑧村级活动室已投入使用,三家村200人以上村民的小组活动室,文蚌组、家铺组10人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活动室主体工程已完成。
⑨全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2016年扶贫工作的做法及措施
我镇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中心站所负责人及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县委下派了1名副书记、市委组织部下派了1名副镇长专抓扶贫攻坚工作;镇党委、政府专设扶贫攻坚办公室,配齐了办公设施,专设2名副主任,抽调了5名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村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运转有序。
景福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首先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抓扶贫。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与“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相结合,将扶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总召集人,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镇长和副书记、分管扶贫副镇长为召集人,其余班子成员及相关中心(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景福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联席会议,设立了由分管扶贫副镇长任主任的联席会议办公室,主抓该项工作。并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抓紧落实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队员选派、任职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普组明电〔2015〕34号)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各村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等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队,增强了组织保障。
上图为县政协何献春主席到贫困户家帮助出谋划策指导建房
通过易地搬迁建房贫困户住进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其次是政策明晰宣传到位抓扶贫。景福镇于2016年9月1日召开“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培训会,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各村挂钩工作组长;各村支书、主任,新农村指导员,第一书记,各中心、站所负责人参加会议。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培春对“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作了全面培训:会议传达省、市、县扶 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全镇上下准确把握“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重点,要求全镇干部职工求真务实,确保“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成效。
第三,人员到位快速推进抓扶贫。一是按照县委、政府《县级领导扶贫攻坚包乡帮村方案》和《县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省、市驻景单位扶贫攻坚挂包帮贫困村方案》文件精神及县挂联领导的指示安排,四级部门共计834人,分别挂13个村,包190个村民小组,帮扶16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182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合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处级领导挂联不少于5户,科级干部不少于4户,站所负责人不少于3户,一般工作人员挂联2户以上,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二是从2016年9月20日开展第一轮“转走访”,走访中认真填写《景东县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景东县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重点查看了有没有饭吃,吃些什么?有没有肉吃,粮从哪里来。查看了贫困户的住房破不破、安不安全、有没有危险,并且引导农户通过勤劳自筹一些钱,争取民居保安工程的支持,解决有房住的问题。查看了有没有劳力,存不存在好吃懒做,或者找不到活计做等情况,存不存在因病致贫的情况。查看了有没有因娃娃读书导致贫困的情况,已于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第一轮16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工作;三是根据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积极推广“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及发展措施明白卡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第二轮走访,认真填写了《景东彝族自治县“挂包帮”结对扶贫及发展措施明白卡》;四是按“回头看”工作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再识别再筛查,做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通过“回头看”,全镇共有建档立卡户1067户3611人。根据县委、政府工作部署,确定年末脱贫123户406人。之后,全镇建档立卡户944户3205人,贫困发生率14.5%。
第四,科学谋划扶贫整乡推进项目。我镇的整乡项目规划总投资1.88亿元,省级以上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26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5亿元,群众筹资161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000.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604.2万元,比例30.21%;基础设施1031.8万元,比例51.59%,安居工程投资364万元,比例18.20%。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项目落地时间相对较晚,推进速度慢,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
二是部分攻坚对象不具备社会兜底条件,但懒惰、酗酒、享乐成性,完全放弃了自身管理,得过且过,靠家中老人生活补助苟活,存在返贫隐患。
三是扶贫项目资金整合难,补助标准低,群众自筹能力弱,扶贫攻坚任务重。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我镇上下将紧紧围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安居工程、深度贫困人口解困”这四项重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五大工程,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抓重点、解难题,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做到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一)精准施策促脱贫。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精准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实现贫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建档立卡数据的应用,真正瞄准贫困户所需、所急,实施到户扶贫,争取实现“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目标。逐步完善扶贫到户机制,加快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措施和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到户、扶贫培训到户、扶贫搬迁到户、贷款贴息到户、资金互助到户”等项目扶持到户的方式,彻底改善贫困面貌。
(二)真抓实干促脱贫。深入践行“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抓实镇村两级队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的作用。
(三)产业支撑促脱贫。立足贫困户实际,充分利用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合理施策,科学配套扶持产业。同时,抓实镇农业科技服务单位科技培训和进户指导工作,确保措施、人员、服务到位。
(四)合力攻坚促脱贫。一是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岔河村建档立卡村扶贫发展规划项目进入全县项目规划盘子,并优先启动实施,如期完成岔河村脱贫任务。二是实施好在建项目工程。三是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加强对各单位各村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加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出口信用社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县中医院,银生中学,县水务局湾水河水库管理所,邮政集团景东公司,县法院,县政协,县人社局,景东二中等挂钩联系单位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更多政策机遇和项目配套。
(五)营造氛围促脱贫。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进一步改进扶贫工作作风建设,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切实发挥好扶贫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以作风建设促进扶贫资金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大向贫困人口宣传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力度,帮助他们转变“等、靠、要”思想,要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为扶贫攻坚加油鼓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阅读 154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第五篇:脱贫攻坚资料——贫困对象退出验收评价指标及标准
贫困对象退出验收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
(一)“一低”。指贫困县摘帽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3%。计算公式为:贫困发生率=(未脱贫人口数+漏评人口数+错退人口数)÷2014年全县公安农业户籍人口数×100%。如无公安公布的农业户籍人口数,按2014年实际农业人口数计算。
(二)“三有”。指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
1.有标准中心校。包括五个指标: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农村小学6—11个班、12—17个班、18—24个班、24个班及以上生均用房分别不低于5.42㎡、4.20㎡、3.72㎡、3.68㎡。农村初中12—17个班、18—23个班、24个班及以上生均用房分别不低于5.07㎡、4.39㎡、4.10㎡。
(2)电脑配置。小学每100个学生6台,初中每100个学生8台。
(3)图书配置。小学生均15册,初中生均25册。(4)师生比。省下达编制全部核定到校,无截编现象;教职工编制空编率控制在1%以内。教职工基本编制师生比(教职工编制数:学生数)标准为:县镇、农村小学:1:21。县镇、2地区(含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不低于30平方米。(2)至少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或巡回医生。
其中:①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贫困村结合实际能满足贫困户看病需要,可不设村卫生室;②如在此标准下10%以内,但当地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认定其能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开展需要,认可当地意见视同达标;③对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市卫计局结合实际决定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的,认可当地意见视同达标。
4.有文化室,包括两个指标:(1)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具备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功能;具备电视机、音响、电脑、等基本文化器材;具备应急广播功能的村级广播系统;具备一定的可供阅读的出版物;规章制度健全。(2)有室外文化活动场地,有宣传栏(内容能及时更新);具备条件的聚居点有相应的体育器材或健身器材。
5.有通信网络,指以窄带(拨号上网、GPRS等)或宽带(ADSL、3G、4G、光纤等)方式,实现至少有一处有互联网覆盖。
补充规定:
1.对因自然灾害、规划布局,原行政村建制取消,农户全部整体搬迁分散安置的,该贫困村视为退出。贫困户相关信息需在系统中及时更新。
2.对因自主移民,农户已全部整体搬迁分散安置的,但原行政村建制虽未取消的,村“五有”不作要求。
3.对因水电库区移民,2019年前纳入规划整体搬迁安置需新建的贫困村,由企业承诺村“五有”建设任务,待达标后退出。
4.对因国家、省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占用农村公路作为施工便道,影响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建设、受损的,贫困村退出该项指标视为达标,待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后,及时按标准进行建设或修复。
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
贫困人口脱贫以农业户籍人口户为单位,实行整户识别、整户脱贫。以简称“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户“三有”(省标)为主要脱贫指标及标准(又称“一超六有”)。
(一)“一超”,指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4年达2736元、2015年达2855元、2016年达3100元、2017年达3300元以上)。
(二)“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脱贫人口家庭拥有的粮食、副食、蔬菜等食物满足基本需求,全年无缺粮、缺水情况;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齐备,全年无缺换季衣服情况。
(三)“三保障”,指脱贫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6收入不计入。
计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项目,包括:1.离退休金;2.赡养金;3.五保金和一年及以上低保金;4.养老金;5.长期抚恤金;6.稳定性的补贴收入(如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款、生态林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7.残疾补贴;8.三年以上的资产性收入(如土地整治、旅游园区、光伏、设施农业、水利发电、矿产等);9.其他具有稳定长期的转移性收入。
不计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项目,包括:1.政府为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发放的现金及实物,如产业项目补助资金、奖励资金等,种子、种苗、种畜,化肥、农药等;2.危房改造补助;3.易地扶贫搬迁补助;4.扶贫小额信贷;5.保险赔付资金;6.临时性慰问金;7.临时救助金;8.帮扶干部给予的帮扶资金;9.社会各界给予的帮扶赠与、捐助资金;10.亲友偶尔赠与的资金;11.医疗报销、大病救助补助资金;12.教育补贴;13.“雨露计划”补助;14.“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补贴;15.一年期以下的低保;16.农户牲畜存栏;17.其他。
农户因易地扶贫搬迁负债人均超过2500元的或因危房改造发生大额负债的,不能作为脱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