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岳阅读答案(共5则范文)

时间:2021-03-13 16: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何岳阅读答案(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何岳阅读答案(共)》。

第一篇:何岳阅读答案(共)

何岳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何岳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何岳阅读答案1

何岳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

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

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何岳阅读答案2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2分

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不敢与家人言之(这件事)遂以还之(于是(就))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闻其侄有他事南来(听说)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拾金不昧,寄金不昧2分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2分

穷 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

何岳阅读答案3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释】:

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人谢而去(离开)(2)遂以还之(归还)(3)寄二箱于岳(寄存)

2、用自己的话说说“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是什么意思?

答:捡到银子却没有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你这几两银子呢?

3、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并从何岳的言行方面来评价此人。

答:拾金不昧的故事。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

【译文】: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到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个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且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离去。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了。

第二篇:《望岳》教案--何

《望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教学重点: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大家有什么安排呢?让同学自由回答,把话题引向“旅行”。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

2、介绍“泰山”,同时展示课件。

“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chan)。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整体感知:

1、朗读,强调字音、字形及短句。

2、解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Q1开篇以设问起句,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Q2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青翠。“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Q3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绵延不绝。整句话是摹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那这就应该是远望所见。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Q1这两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大家觉得这应该是虚写还是实写呢?

明确:虚写。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

Q2“阴阳”是指山的南、北两面,这句话就是说:“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如黄昏。”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呢?

明确:“割”字,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第四句应为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

Q3这一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那么综合起来,这句表现了什么样子的泰山呢?

明确:神奇秀丽、高大。

Q4比较首句,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整个泰山山脉发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这么看来这句应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望”呢? 明确:近望。

3、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泰山的整体形象。

4、过渡:这是我们这个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当然,学习一首诗,重点还在于理解诗中的“情”,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诗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两句为本诗的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Q1“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 明确:层云、归鸟。

Q2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心情激荡。

Q3接着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说明站在泰山上,视线如何呢?

明确:眼界空阔。这一句是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来抒情,所以这一句应为“细望所见”。

6、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引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请大家结合注释理解这一联的意思。

明确: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呢? 明确:俯视。接着是本课重点: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各抒己见。(参考答案: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7、总结:这两句诗句可以概括为:诗人的感受

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也是对全诗主旨的提炼:讨论问题

一、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他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篇:何宝玉优秀教案之《望岳》

(八年级语文)教案:

杜甫《望岳》

授课人:何宝玉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诗背景;

2、通过字、词、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旨;

3、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对该诗主旨的感发与升华; 【教学课时】

1课时(15分钟)【教学方法】

串讲法、提问法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课前老师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第一个问题,说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笔端流淌的多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惊天地、泣鬼神。他被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第二个问题,有这样一座山,鬼斧神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就连我们的孔夫子也为它打广告、做宣传。“登东山而小鲁、登xx而小天下”。大家能帮忙解决吗?

(学生:杜甫和泰山)

老师:哈,还真是,老师被大家点醒了!那当诗人中的诗人和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化用当下时髦的话,就是当杜甫遇上泰山„„后面有六个小点,那是省略号。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师生一起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大家说好吗?

(学生:好!)

老师:打开书本,让我们一起品读杜甫及其名作《望岳》(板书)

(二)、杜甫简介:

老师:我们入乡随俗,还是先来了解作者杜甫。我们和杜甫应该算是老朋友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堂还总离不开他。难怪有些老师和同学亲切地称他为“老杜”。既然是老朋友,那对他的介绍也要与众不同。不像以往那样摆出“百度版”、“搜狐版”的人物介绍,老师今天要推出“大家版老杜”。即:大家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你一言、我一语的来给老杜写生平简介,好吧?

(学生:„„„„„„)老师:看来同学们对杜甫的了解很深,老师都赶不上你们了。这说明同学们在底下了很深的功夫,自主学习,这样很好。

(三)、课文解读:

老师:正式进入课文。学习诗歌,朗读很重要。那让我们先来朗读课文。不求整齐划一,但求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情。

(同学:美、格调高昂、有气势)

老师:没错,同学们体悟很准!该诗正是杜甫年少轻狂、游历大好河山是写成的。关于景美,格调高。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讲到。

题目是“望岳”。老师说过,品读古诗,题目很重要。看看这首诗,一个“望”,即观看;一个岳,即大山,通过前边的预习我们知道,这大山特指泰山。合在一起,就是观看泰山。那我问同学们,要想品读鉴赏这首诗,我们要抓那个字啊?

(学生:“望”)

老师:既然同学都领会了,那我们就一起,以“望”字为突破口来鉴赏这首诗。看看诗人在每一联是怎样望的?又分别望到了什么?

请看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望到了什么?(学生:望到了泰山,泰山的青翠、横亘千里)老师:你是怎样看出的?

(学生:“青未了”!一个“青”说出了泰山景,一个“未了”极泰山之辽阔!)再看第二联。作者看到什么?

(学生:泰山受大自然钟爱的美景,以及高耸挺拔)老师:你是怎样看出它的高的?(学生:一个“割”字)

老师:对,一个“割”字,把泰山写活啦!阴阳昏晓好似它有意为之。同时也道出了它的高)

老师: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第三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哪般景色?

(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我看到了缭绕山间的白云还有入巢的飞鸟。)

老师:很好,并且这这景色真实太美了,作者的眼角因为长时间的眺望,都快裂开了。一个“决眦”是不是道出了这一点啊?

(学生:是)

老师:最后一起看看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会当“我们知道诗人没有上山顶,可是他大胆地做了假象的望。望到了什么?

(学生:望到自己登上山顶,视野所及,群山都在他脚下)老师:想体验这种感觉吗?大家就暂借这幅图想象一番吧!一联一联的观望而下,我们领略了诗人笔下泰山的美景。诗虽题中有一“望”,可文中四联却不见一个“望”字,但我们却能明显地感觉到每句都在写望的内容,这就是诗人的独具匠心。同时我们发现,作者的“望”不是一个静止不动、呆在原地的“望”,而是一个不断行进中的“望”,且画(见板书)。结合“望岳行进图”,踏着杜甫的望岳足迹,吟着杜甫的佳句,全班一起再次朗诵课文,重走望岳路!

(四)、总结及作业:

老师:同学们,杜甫笔下的泰山确实美,堪称仙境,不愧是鬼斧神工,五岳之首。但我们要知道,但凡一位伟大的诗人,绝不仅仅是就山写山,就水写水。这山水背后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大家再看看诗歌,你发现了诗人深层次的东西了吗?

(学生:各中更体现了他的凌云壮志、博大情怀。要敢于攀登,战胜困难,毕竟无限风光在险峰!)

老师:说得好!道出了诗人言语背后的我不轻狂枉少年的激越。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吸收诗人这种精神。当遇到困难麻烦时,能够吟上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自己鼓励加油!

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老师想安排一个作业。就是续写我们那个没完成的命题,即当杜甫遇上泰山„„

杜甫的诗歌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很多,希望以后还能和大家,再聚首,话杜甫!下课!

第四篇:材料力学 何青 第三章答案

3-1解:1.受力分析,确定各杆的轴力

首先对组成三角架结构的构件作受力分析,因为、、三处均为铰链连

接,与仅两端受力,故与均为二力构件,受力图如图所

示,由平衡方程,解得二者的轴力分别为

其中负号表示压力。

2.计算各杆的应力

应用拉、压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杆与杆横截上的正应力分别为

杆:

杆:

其中负号表示压应力.3-9

解:(1)轴力图如图所示。

(2)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可能出现在AD和BC段,分别为

所以,绝对值最大正应力为

(3)计算杆的总伸长量

3-10

mm

3-12

习题6-12

解:假设1、2两杆所受的轴向拉力分别为FN1和FN2,则两杆的伸长量分别为,欲使AB梁保持水平,必须使两根杆的伸长量相等,即

其中。于是由上式解得

(a)

根据图

(b)中的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

(b)

由(a)(b)可得

3-20

习题3-3

解:1.分析受力

采用截面法,考虑图2—12(b)所示之局部平衡,根据平衡条件,由此解得,可见杆的受力要比杆受力大,而两者的材料及横截面尺寸又都是相同的。因此,两根杆的危险程度不同。如果杆的强度安全得到满足,杆的强度也一定是安全的。

2.计算许用载荷

因为杆较杆危险,故只需对杆进行强度计算,确定结构的许用载荷。

根据强度条件

据此解得

3-25

习题5-25

解:(1)首先利用平衡条件,求出与杆拉力之间的关系。,(a)

然后计算杆的工作应力:

因为,所以杆安全。

(2)求许用载荷

强度条件要求

将式(a)代入上式,得到

所以许用载荷

(3)如果,强度条件要求

将式(a)代入上式,可以选杆直径为

3-27

解:

(1)

(2)

(3)D点位移

第五篇:材料力学 何青 第二章答案

2-4

一等截面直杆及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试做此杆的内力图。

解:(1)A端支反力。

以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有

得到

(2)各段轴力。如图所示(b),沿截面1-1截开,取左侧部分为研究对象,如图(c)。

得到

同理,沿2-2、3-3截开,取左侧为对象,沿4-4截开,取右侧为研究对象,分别如图(d)、(e)、(f)所示。

2-2截面

得到

3-3截面

得到

2-2截面

得到

(3)内力图如图(g)所示。

2-5

两组人员拔河比赛,某瞬时作用于绳子上的力如图所示。已知F1=0.4kN,F2=0.3kN,F3=0.35kN,F4=0.35kN,F5=0.25kN,F6=0.45kN。试求,横截面1-1、2-2、3-3、4-4和5-5上的内力。

解:分别沿截面1-1、2-2、3-3截开,取左侧部分为研究对象,沿截面4-4、5-5截开,取右侧部分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

得到

2-2

得到

3-3

得到

得到

5-5

得到

2-11

(a)根据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微分关系,得到如下所示内力图。

(b)支座反力,内力图如下。

(c)支座反力,内力图如下。

(d)支座反力,内力图如下。

(e)支座反力,内力图如下。

(f)支座反力,内力图如下。

2-15

试绘制图(a)(b)所示各杆内力图。

解:根据扭矩和扭转分布外力偶之间的微分关系,得到(a)所示杆的扭矩图如下图。

(b)所示杆的扭矩图如下图。

下载何岳阅读答案(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何岳阅读答案(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岳》阅读习题及答案

    《望岳》习题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3. “造化钟神秀”一......

    《望岳》诗歌鉴赏及答案

    诗歌鉴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面对《望岳》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

    2012年春季学期三年级三班务工作总结何昌岳

    2012年春季学期三(1)班班务工作总结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何昌岳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心中经常反思,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做好了什么?有了这些追问,使我的工作更......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五篇范例]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推荐阅读)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对这首唐诗的......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合集)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除了必要地大量阅读,还应该适当地进行练习题的训练。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望岳·杜甫阅读试题附答案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

    连岳经典语录(共5则范文)

    连岳经典语录——不仅关乎感情作者: 吕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是烧掉的那些。 ◇ 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别人的做法和想法与自己不同,就陷入悲哀,然后到正义的阴影里哭,那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