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实验报告教科版
第三单元
实验十七: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1)实验材料:气温计、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用同一支气温计测量室外阳光下同一地点背阴处的气温。
②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③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3)实验结论:每天气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
实验十八: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1)实验材料:雨量器、喷壶、记录表。
(2)实验步骤:
①进行分组,每组 5~6 人,每组一个雨量器。
②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③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有所差异,便于后期的数据对比。
④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3)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实验十九: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1)实验材料:风旗、方位图。
(2)实验步骤:
①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
②展开方位图确定好方位。
③举起风旗,观察 2 分钟,用 0、1、2 表示当天的风速,分别代表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④将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3)实验结论:利用风旗可以简单地测量风向和风速。
第二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们吸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及反思
(12月19日第四次试教)用时:40分钟 执教: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 陈晓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 学生:
放大镜、餐巾纸、打印纸、实验记录表。教师: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餐巾纸、打印纸)、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投影用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做的工具以及物品。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反思:引入部分让学生为答对的同学鼓掌,学生比较被动,可以换做用手势来表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谁更容易吸水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刚才老师课前不小心把一些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谁来帮老师出出主意,用哪种材料来擦干它?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出示课题:它们吸水吗)
(反思:让学生上台擦桌子上的水没有必要,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打泼水后要用纸擦干净,因为纸的吸水能力是最强,让学生直接说就可以了。)
2、动脑思考、做出假设: 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片、木片各一片:你们觉得在这些材料中,谁吸水能力最强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
3、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
(1)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我们请来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去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提示、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水滴要同时滴下去,在同一时间观察(1分钟)。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4)请4位学生上台协助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通过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可预期的发现:(相机板书:可吸水的材料:纸、木头 不可吸水的材料:塑料、金属)①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②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③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实验的失误能及时纠正,并借机进行了对比实验注意事项的提示。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喜欢重复,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时语言不够精练。)
5、将一张打印纸与餐巾纸做滴水实验,让学生比较。
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那么同样的材料,它们都是纸,它们的吸水性一样吗?
(二)纸的观察
导语:为什么同样是纸,它们的吸水性却不一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纸。(提供打印纸纸和餐巾纸供学生观察)
1、请大家先来猜一猜:餐巾纸为什么比打印纸的吸水能力强?
2、在观察之前,老师将给予你们一些学习提示,相信对你们的观察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出示学习提示)
3、用各种方法仔细观察打印纸和餐巾纸,并记录汇报两种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餐巾纸比打印纸的吸水能力强的原因。
(反思:学习提示语言不精练,记时用的flash小闹钟没有必要出现,放一段音乐效果可能会更好。)
4、学生观察后汇报。
5、它们的相同点是不是就是纸的特性呢?从你们带来的纸样中选
一、两种纸来观察,看看它是否也具有这两种纸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纸纤维)
6、我们在各种纸里都发现了纤维,那么各种纸的纤维一样吗?(投影放大展示不同纸的纤维)
7、课件演示显微镜下的纸纤维。
8、纸是由纤维构成的,这是不是就是纸吸水的秘密呢?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像纸一样有吸水的本领,它们有没有这样的小毛毛呢?(植物、布、毛线有纤维,吸水能力强;海绵能吸水,因为它有许多小洞。)
9、课件演示小结:纸是由纤维构成的,而且有很多的小孔、缝隙,所以它们吸水的能力都比较强。餐巾纸的小孔、缝隙、要比打印纸的大,纤维也有所不同,所以餐巾纸比打印纸更容易吸水。(这跟刚才大家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
(相关概念:纸是由细小的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结合得不紧密,水在接触纸以后,由于毛细现象会沿纤维间的细小缝隙运动,这也是物体间分子力的主要表现。这种力量基本不受重力的影响。如果纸的质地较好,也就是说,纸纤维间结合的比较紧密,象铜版纸什么的,毛细现象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反思: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餐巾纸的吸水能力也不一样进行课后探究,增加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材料的吸水能力与它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这一重点问题讲解不够,要在实验后进行总结。)
三、介绍造纸术
1、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他们造纸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2、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古代造纸术: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他也被称为“纸的父亲”,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
1、讨论:我们用过的纸还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2、利用课件介绍简单造纸方法,课后我们就把今天实验所用的纸进行回收利用,自己动手造一张纸。
五、课后延伸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纸的网站,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纸的资料,进一步地了解纸!
(反思:可以将我们来造一张纸的内容和提供纸的网站内容一起作为课后探究的内容,不用分开来,避免重复拓展。)整体感觉:
整个教学大框架没有什么问题,环节也比较清晰,重点部分也比较突出。但是感觉趣味性不够,三年级的学生,要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的设计上还要增强一些趣味性,并适当运用一些激励的语言。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个杯子来回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速读。其中降温最快的是用两个杯子来回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注意事项:倒热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6、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第8课哪杯水多)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量筒。实验材料: 量筒、水、滴管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实验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仪器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滴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第四单元水的科学
7、实验名称:认识水(14.认识水)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性质。实验材料: 烧杯、水 实验步骤:
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实验现象: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实验结论: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实验名称:水的浮力(第15课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目的: 认识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9、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第16课改变浮和沉)实验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
橡皮泥、牙膏皮、鸡蛋、大头针、泡沫塑料、盐、水槽。实验步骤:
1、把准备的材料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看那些在水中是浮着的?哪些是下沉的?
2、改变橡皮泥、牙膏皮的体积,放入水中。
3、在塑料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橡皮泥,放入水中。
4、把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不断加入盐。实验现象:
1、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浮在水上。
2、橡皮泥牙膏皮浮上水面、3、塑料泡沫沉入水中
4、鸡蛋浮出水面 实验结论:
改变浮沉的规律: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
10、实验名称:水面的秘密(第17课水面的秘密)实验目的: 了解水面张力。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或硬币)、滴管。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或往硬币上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观察水表面的变化。实验现象: 水面鼓起来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注意事项: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方法二:
实验材料:硬币、水槽、叉子等。实验步骤:
1、把硬币放在叉子上。
2、小心地将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11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第18课水往高处走)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红墨水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一个牙签、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2、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
3、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慢慢沿着两玻璃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签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材料: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到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实验,那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制片等材料上升。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第五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实验12
制作雨量器(第21课我的雨量器)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
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注意事项:
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实验要点:
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实验13
制作风向仪(第20课我的风向仪)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一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画一个箭头,再将箭头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
4、取另一根软木杆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一个更好。
3、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一种不支持燃烧。
第四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整理整理1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转)。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地球上48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8公斤重。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使上月球的人。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月球公转一周(约30天),月相变化一次。(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农历上半月,我们可以在傍晚观察月相;农历下半月,我们可以在清晨观察月相。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它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日食形成的原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星座: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就称为星座。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杨利伟,他在太空大概飞行了21小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7日成功返回,航天员分别是费俊龙、聂海胜,他们在太空大概飞行了115小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查。在月食成因的模拟实验中,下列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手电筒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地球,玻璃球代表月球,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月球绕着地球公转一周,乒乓球的影子落在玻璃球上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食现象.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如何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是北斗七星,在天空中我们只要找到组成勺子形的北斗七星就可以了。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资料?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宇宙的组成包括哪些?第一级是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第二级是是由许多恒星组成的集团,包括太阳系在内的银河系,第三级是银河系外和银河系一样大的星系集合—河外星系。
第五篇: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uán
tǒng
kāi
kěn
huānɡ
mán
()()
()
fù
shù
huī
sè
hē
hù
()
()
()
biān
sài
qín
guó
lónɡ
chénɡ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垦()恳()漂()飘()
仅()叹()呵()河()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那一瓶水土中()有着故乡之爱,()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呵护着我。
2.一个人活着()为了个人,()为了祖国。
造句:
四、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
()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天下兴亡,。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
六、课内阅读。
“这是我们门口庭院里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过吗?旅行如果生病,就是因为水土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来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儿随身携带,一点儿放在祖厅,一点儿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荒蛮之地,垦出富(fù)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异乡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1.解释词语。
端详:
富庶:
2.为什么“我”每次出门旅行,都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
3.为什么“我”觉得故乡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七、课外阅读。
我要说汉语
1929年,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
召开(载 裁)军会议。当时会议的惯例是,发言时只允许使用英、法两种语言。中国代表团团长蒋作宾先生(题 提)出,自己发言时要说汉语。他的提(议 意)遭到了一些国家的(返 反)对,说一是惯例不能随便改,二是中国文字(推 难)懂,不易于(推 难)广。
对此,蒋作宾先生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反驳。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但这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你热爱她,你会发现她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到了中国代表发言的时候,蒋作宾庄严地走上讲台,面对世界各国代表,他神情自若,不卑(bēi)不亢(kàng)地用汉语进行发言。
他一开口就震动了所有的代表。散会后,代表们纷纷表示在国际会议上还是第一次听到汉语,中国真了不起!
从那以后,经过中国人的不懈(xiè)努力,最终使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的使用语言之一。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下面画“
”。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一向的做法,常规。()
(2)理由正当充分,措词严正有力。
()
(3)神情脸色自然跟平常没什么不同。形容人遇事不惊,非常镇静。()
3.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蒋作宾是个怎样的人?
八、习作。
题目:我爱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写景也可写人,也可写事。
2.叙述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传统 开垦 荒蛮 富庶 灰色 呵护 边塞 秦国 龙城
二、开垦 诚恳 漂亮 飘扬 仅仅 叹气 呵护 河水
三、1.不仅……还……
2.不是……而是……
示例:这支铅
四、5 2 1 4 3
五、1.匹夫有责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但使龙城飞将在 4.家祭无忘告乃翁
六、1.仔细地看。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2.因为这是闽南人的传统,带着一瓶水土,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而且“我”身在异乡时,端详着那瓶故乡的水土,就觉得充满了力量。
3.因为这瓶水代表的是故乡,作者热爱家乡,才感觉充满力量。
七、1.裁 提 议 反 难 推
2.惯例 义正词严 神情自若
3.他是一个爱国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人。
八、提示:段落要清晰,语句要通顺,重点要突出,能够具体地叙述一件事,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