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19-10-28 11: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

第一篇: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

一、语料库技术在文学文本中的应用

世界文学研究出现两种重要趋势:一是语言学分析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文学分析中;另一个就是现代语料库技术在文学文本中的应用。文学与语言学的融合形成了独立的语体学学科,应用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研究。语料库的应用从最初的版本学研究,发展到为各种文学理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及参照。英美文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关系引起了语言学、文学界研究人士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实验证明:文学批评是定性的、阐释性的,以阅读体验为基础的研究;而语料库方法则是量化的、描述性的,以概率为基础的语料统计分析。二者的结合能够使文本的分析描述更系统,也更为可靠。语料库语言学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工具,使人们对文学作品可以进行更详实、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描述。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不仅可以从理念、假设到事例分析,还可以从文本实证入手,通过特征分析建构假设和理论。由于文学语料库可以包括单个作家所有作品,构成某个作家的语料库,也可以包括多个作家的作品语料,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也可以建成英汉两种平行文本的语料库。从作品语料中人们可以得到充分的例证,以验证或说明某一文学批评理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是利用文学作品语料库和语料库分析工具,以文学语言和文学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词分布分析、文体特征分析、情节分析等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拓展传统的文学研究,提炼文学修辞、文学叙事的规则,考察作者的写作风格,甚至鉴别作品的真实作者。主要分析手段包括词频分析、词汇分布分析、句法分析、关键词分析和以关键词分析为基础的情节分析。文学作品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作品要表达哪些主题,反映何种思想内涵。

二、语料库技术运用于海明威作品研究的意义

笔者多年来对海明威的作品及其笔下硬汉形象颇感兴趣,一直想探索出一种先进的方法来对海明威的作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海明威的主要文学作品,包括《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以往,我们通过定性的、阐释性的、以阅读体验为基础的研究--文学批评,从海明威的作品的人物中的“硬汉式”人物身上总结出他们共同的群体特征。我们发现,首先,“硬汉式”英雄在肉体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勇气。第二,“硬汉式”英雄具有极强的意志力。与其体能相比,其意志力显得更为重要。正是这种意志力使人物在被打碎被重创后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显示出人的尊严。第三,海明威的“硬汉”另一重要特质是忠诚。“硬汉式”英雄内心充满激情和忠诚精神,这一特质使得人物显得可信可靠,让人感到温暖可亲。第四,“硬汉式”英雄始终保持着作为一个人的崇高荣誉感,总能在失败面前表现出人的尊严。第五,“硬汉式”主角总是精通某种专门的技艺,如钓鱼、斗牛、打猎等。这种技艺上的精通使得“硬汉”能直面生活中各种环境而不会束手无策,同时也是构成他内在的勇气和约束力必不可少的原素之一。最后,海明威的人物的考验都发生在怯懦和勇敢的瞬间,他们任何不同的选择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而正是由于死亡,人的态度才开始变为一种纯粹的东西,而正因为其纯粹,方显得意味深长。所以,死亡这一主题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死亡本身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是必然的,活着相爱是暂时的。这些观点使他的作品很少有良好的结局。但是可贵的一点是,他的人物并不轻易放弃生的欲望,他们敢于与死作斗争,力图争取自己的命运,因此他的悲剧仍焕发着生的光彩,预示着明亮的前景。海明威笔下“硬汉式”主角的力量来自其体质、精神、心理和社会能力诸种因素的合力,这些特质构成了海明威英雄人物的识别特征,一旦这些素质被放在与其难以抗衡的力量的冲突中,它们就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显示出“硬汉子”的英雄本色。综上所述,海明威作品的思想内容,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以及海明威的创作艺术是一个永远不尽的研究主题,是永不过时的研究内容。

随着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在我国的兴起,运用先进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来对海明威重要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对海明威重要作品《老人与海》等名著进行文本解读和对文本中词语、句法、节奏及篇章结构的检索和分析,挖掘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进而对作品及人物进行评论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我们对20世纪美国重要作家海明威作品研究的一种新的突破,将会对海明威作品文本分析,文学理论的验证、构建,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海明威重要作品的方法和手段

运用先进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来对海明威重要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对海明威的重要作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进行文本解读和语料检索与分析,挖掘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构建海明威“硬汉式”英雄人物的识别特征体系,并试图把文学作品分析与文学教学结合起来,探讨其在文学教育中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方案可分为三步:

(1)海明威作品及传记作品的搜集、整理,形成规范的电子文本格式;对作品的创作时期和体裁进行标注,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海明威作品及传记作品语料库;选择适当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通过文本解读和语料库参照分析检查和验证相关的结论,并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

(3)探讨和研究这种分析和研究之于文学教学的意义及应用途径。

海明威一生都在创造CodeHero,该文学形象贯穿海明威各个重要时期的多部作品,其基本特征在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发生了哪些变化,而该形象的变化与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将是研究中要突破的重点。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和索引软件,通过词频分析、词汇分布分析、句法分析、关键词分析和以关键词分析为基础的情节分析等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等,挖掘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我们还可以用语料库语言学量化的、统计的、描述的方法,从文本着手,发掘‘硬汉’形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探讨这一主体形象的产生和塑造,论述海明威的“硬汉式”主角在桑提亚哥身上的基本归宿。

【参考文献】

[1]WangShouyi;“Hemingway’sLinguisticsStyleandArt”,ForeignLanguages2,no48(April):41-45,1987.[2]RobertP.Weeks;“Hemingway:ACollectionofCriticalEssays”,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62.[3]PhilipYoung;“ErnestHemingway:AReconsideration”,UniversityPark,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ress,1966.[4]Robert.O.Stephens;“ErnestHemingway:TheCritical”,NewYork,BurtFranklin,1977].[5]JamesNagel;“ErnestHemingway:TheWriterinContext”,Madis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52.[6]Carol.S.Baker;“ErnestHemingway:TheWriterasArtist”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52.[7]JeffreyMeyers;“Hemingway:TheCriticalHeritage”,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82.[8]MilesDonald“TheAmericanNovelintheTwentieth-Century”,NewtonAbbot,England:LevidandCharles,1978.[9]CharlesMolesworth;“Hemingway''sCode:TheSpanishCivilWarandWorldPower”,Salamagundi,no.76-77(Fall--Winter):84-100.1987.[1]海明威:老人与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1。

[2]海明威.永别了,武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9。

[3]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1。

[4]李宜,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8。

[5]龙毛忠,颜静兰:《.英美文学精华导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6]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演绎(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1。

[7]李文中: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8]甄凤超: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瞻望---2003语料库语言学国际会议综述上海:外语界2004,(4)。

[9]甄凤超:语料库语言学国际会议纪要上海:外语界2004,(3)。

第二篇: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共)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

从幽默取材看中英传统价值差异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 浅析英语交际法教学及其运用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悲剧所反映的世纪社会问题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浅析《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

欧洲余烬里飞起的凤凰--Geoffrey Hill诗歌主题与艺术风格 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求职简历汉译英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影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

对比哈利•波特与蜘蛛侠浅析英美英雄文化差异 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试析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倾向的成因及其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体现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开题报告+论)89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 90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92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94 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A Tactics Study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96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98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 99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102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 103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审视:基于通识教育的视角 105 象征手法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运用研究 106 成功智力理论对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08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10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112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114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116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118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120 中美价值观比较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123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125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26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127 浅论广告语汉译的美学效果 128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130 女孩与玫瑰—《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132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 134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36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37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38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 139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141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44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蝴蝶梦》中女主角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

The Implication of Edna Pontellier’s Self-awareness in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147 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 148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 149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 151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52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153 On Idioms from the Holy Bible 154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55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156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157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158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59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0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 161 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

162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 163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 164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童话

165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166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67 《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

168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169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 170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 171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172 归化异化策略下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

173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174 汉语叠词翻译的对等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5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76 一项有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的调查研究 177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

178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179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80 残酷的战争和脆弱的爱情----再读《永别了,武器》

181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182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83 艾伦金斯堡及其《嚎叫》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影响 184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

185(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86 Study on Net Lexicon and Its Future Trend 187 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

188 从儒学与基督教的角度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189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190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 191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92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193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94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195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

196 顺应论视野下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197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98 The Admiration of Great Gatsby 199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200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第三篇:国内近三年海明威研究综述

近三年国内海明威研究综述

[全文摘要]海明威研究一直是美国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在近三年里,对海明威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论文就以2008年至2010年国内海明威研究为对象,分析总结这三年来的研究状况与不足,认为近期的海明威研究方法多样,重点突出,但创新不够,著作缺乏。

[关键词]海明威

主题

形象

女性

生态

创新

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中,海明威及其作品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更证明了其作品的魅力。近七十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他的作品的研究一直是外国文学研究特别是美国文学研究的重点,具体到我国,对海明威的研究始于三十年代,目光聚集在他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的现实主义因素上,五六十年代,又着重研究他的反战思想,八十年代,国内改革思潮推动着思想的启蒙,反映到海明威研究上就是把他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九十年代的海明威研究更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此看来,海明威的研究实际上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到了最近这三年,即2008年至2010年之间,对于海明威的研究更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对近三年的的海明威研究的概况总结如下:

一,主题研究

对于海明威的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死亡主题与反战主题上。主题研究一直是海明威研究的重点与焦点所在,相对于其他角度的研究,主题研究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与饱和的阶段,而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在数量上也占绝大多数。比如死亡与悲剧主题,孔淑萍在《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探析》中认为“死亡是海明威的文学主题,而写作则是他摆脱对死亡惧怕的方法,”“海明威的死亡主题的积极意义在于他把他的死亡主题,描述成一种理想,一种英雄主义。”[1]洪爱云、王新伟认为“海明威小说的死亡主题源自生活,现于作品。他塑造的死亡英雄既是悲剧人物,又是壮美的永生形象。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2]孙欣则认为海明威的死亡主题具有英雄的美学意义:“死亡英雄大多具有强健的体魄,超人的力量和坚强勇敢的性格。死亡英雄在与强敌的殊死搏斗中拥有巨大的战胜一切的力量。”[3]对于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主题,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把死亡认为是海明威超越现实虚无的手段,具有独特的美学及哲学意义。

在反战主题上,主要集中在《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上,例如论文《从迷惘、悲观到反战—谈海明威早期战争作品中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分析他早期的一系列作品以及《永别了,武器》这部代表作,认为在《永别了,武器》里,“海明威对战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作为一个朦胧的反战主义者,海明威此时还没有能够分清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他只能从个人的角度谴责战争”,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以及海明威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决定了他早期战争作品的主题,也就形成了他“迷惘、悲观、反战”的早期战争作品的文化心理结构。[4]常文梅则从小说的主题内容和体现方式来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通过亨利志愿参战———负伤———重返战场———开小差———单独媾和———爱人孩子双亡等痛苦经历,反应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认为战争其实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是一个现实的屠宰场。[5]而米田则从《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角凯瑟琳入手,“这一形象的悲惨命运来揭示海明威的反战立场,同时也揭示了海明威对摧毁人们幸福的战争的厌恶和控诉。在战争中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的爱成了欢乐与痛苦的根源。爱情是美好的,然而战争中的爱情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6]在反战主题上,研究者大多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来解释海明威的反战思想,选择的作品也主要集中在《永别了,武器》这一代表作上。二,“硬汉”形象及象征主义研究

对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形象研究主要聚焦在其“硬汉形象”上。如刘香英在其论文《海明威的硬汉性格》中认为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典型的“压力下的风度”的硬汉形象,如亨利、哈利、乔丹、桑提亚哥等,海明威将自己强烈的孤独感、焦灼感和恐惧感等情感体验熔铸于这些人物之中,通过他们释放了自己脆弱心灵的压抑和苦闷。[7]而邓曾则从现代性的角度来分析“硬汉英雄”的形象,认为“海明威用冷峻的笔调透过西方世界经济繁荣、物质丰裕表象客观地展示了一个充满暴力混乱,残害人性、物欲横流的异化社会,对现代西方人陷入的异化困境与生存危机发出令人深省的警示。他所塑造的置身于异化世界中的英雄们都竭力保持“压力下的风度”,维护人性的尊严,用自己的行动来构筑精神家园,为自己以及人类争取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8]任振涛从影响学的角度探讨了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性格对欧美文学的影响,“他的文风的与众不同是欧洲文坛的一次文学革命,也是一代代作家争相吸纳、模仿的典范。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刻画的硬汉性格更是激励着一代代迷惘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优雅从容地面对。”[9] 对于海明威小说中的象征主义研究,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少。比如韩慧英在其论文中认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生命英雄的象征,而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鲨鱼则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10]马玉梅在论文中认为海明威在创作中强调“冰山原则”,强调“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区别,以“八分之一”去表现“八分之七”,这就要求在某些方面运用象征手法。在论文结尾,她总结道,海明威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自然主义;既不是存在主义,也不是象征主义,他是许多思想和艺术流派的混合体,他吸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包括各种思想和种种手法,但不属于一个特定的派别。他是广泛吸取,并用自己的独特方法组织和融化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1]对于海明威作品的象征主义研究比较复杂,但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三,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研究

关于生态与女性主义研究是海明威研究中较为新颖的领域,近几年对这一方向的研究是整个海明威研究的热点所在。在生态主义方面,有分析具体作品体现出来的生态观,如马云霞,郝佩宇从《老人与海》入手,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与硬汉形象之间的冲突,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讨论,揭示海明威的矛盾生态观。[12]在“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分析”这篇论文里,作者用20世纪末崛起的、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体现的深邃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而崇尚人对自然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进而联系实际,说明地球所面临的一切环境生态危机都是当代人类必须深刻自我反省与约束的。[13]刘星以《乞力马扎罗的雪》为研究文本,认为作品中的“非洲之旅说明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不仅仅是缩小人与自然的空间距离,而是达成彼此精神的和谐.而男主人公对自然的矛盾心理则向人们警示着生态主义的双重政治意向。”[14]熊文的《自然·人·生态———解读海明威的生态伦理困惑》则从整体上分析了海明威的生态观:“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中,自然不仅是主人公行动的场所和事件的一部分,更是其作品的主题。他不仅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表达了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也不时让他的主人公置身于与自然的对抗中,表现出典型的人类征服自然、人类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显露出极度矛盾和困惑的生态观。”[15]生态研究在近期是一个热点,可挖掘的空间还有很大,有的还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用生态女性的视角进行解读。

在女性主义研究方面。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不乏女性形象,而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是一个个特别的存在,挖掘这些女性的性格特点或人生经历对于解读海明威的女性观有极大的帮助。这方面的研究有的是从具体作品入手,例如,梁黎是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通过勃莱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海明威清楚地传达了他对新女性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新女性来说,真正困难的不是对旧传统的反叛,而是如何建立能为公众接受的新的行为准则,要做到这一点她必须付出很大代价。”[16]另有许多是从整体上对海明威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孙欣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阐释:“海明威笔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在整个以男权为轴心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片断与剪影,是时代特征在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再现。因此,要剖析海明威之所以如此描写女性的原因,除了要对父权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之外,对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哲学等,都需要有必要的了解,从而揭开作家创作的源头所在。”[17]而王秋媛则梳理了海明威笔下女性的几种类型,如“令人同情的女性”、“理想型的女性”、“竞争型的女性”等,认为海明威理想中的女性“不仅要具有美丽的外表,还要有恭顺、温柔的性格,但是现实中的女性远没有理想女性那般完善,但她们是属于那个时代的,通过她们,海明威清楚地传达了他对新女性的同情和支持。”[18] 四,语言特色研究

海明威的作品除了主题,形象研究是热门外,其语言技巧和特色也是众多研究者探索的重要领域。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论”一直被奉为经典,殷艳、凌建娥就分析了《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冰山语言风格,认为这一风格在其人物对话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对话中大量运用替代和省略,使人物对话简洁含蓄。[19]路凤则结合多部作品进行细致分析,认为“冰山的风格,就是简明、蕴藉、深沉、含蓄,这不单是单纯的写作技巧,也是海明威创作个性的完美体现,反映了他的美学观,使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充实和富于哲理性。”[20]除了探讨海明威的“冰山风格”外,也有探讨其小说的陌生化特色、话语分析,语言特色、聚焦模式等等,这一系列的论文代表有王贵云的“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陌生化之浅见”[21]李晶晶的“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话语分析”[22]杨雪的“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23]、郑晓岚的“海明威小说的聚集模式比较及其文体效果”[24]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多结合西方的叙事理论。

伍,研究与优秀硕博论文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研究外,关于海明威的研究还有不少方面,比如“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探讨一系列作品中的精神困境与精神之旅。这方面的论文代表有韩清华的“海明威的思想之旅”[25]以及高尔聪的“解析《老人与海》与海明威的精神困境”[26]此外,把海明威与其他作家比较也是目前我国海明威研究的新方向。这方面的论文有“海明威与沈从文小说的叙事艺术比较”[27]、“鲁迅与海明威的死亡观对比”[28]还有“‘圣母’与‘天使’——张承志海明威女性意识比较”[29]在这三年之间,关于海明威的优秀硕博论文共有40多篇,所涉及到的研究主题也不外乎以上列举到的,其中,山东大学的展春蕾①选择对《老人与海》进行拉康式的解读是比较新颖的一篇。

六,三年间海明威研究的得与失

综观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间,关于海明威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重点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使海明威研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方法的多样。对于海明威极其作品,其研究涉及到主题研究,形象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叙事理论研究等等,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二,研究重点集中。“死亡”“反战”主题,“硬汉形象”“女性观”等一直被纳入为海明威研究的重点,而在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也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而是在继续挖深,拓宽。当然,近三年的海明威研究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一,创新不够。大多数论文还是沿袭着之前的研究路子,较新颖的论文只有零星几篇。其二,这三年未有关于海明威研究的著作诞生,这一方面显示出近期海明威研究还未达到集大成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海明威研究在总体论述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① 展春蕾:“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拉康式解读”,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 孔淑萍:“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探析”,《作家》,2009年第20期 [2] 洪爱云、王新伟:“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义”,《飞天》,2009第10期 [3] 孙欣:“试析海明威死亡主题的美学内涵”,《大家》,2010年04期

[4] 赵香凌:“从迷惘、悲观到反战—谈海明威早期战争作品中的文化心理结构”,《长城》,2009年第6期

[5] 常文梅:“评析《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主题”,《名作欣赏》,2010年第8期 [6] 米田:“通过《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爱情观和反战立场”,《作家》,2009年第3期 [7] 刘香英:“海明威的硬汉性格”《作家杂志》,2008 年11期

[8] 邓曾:“围困在异化世界里的海明威式英雄”,《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 [9] 任振涛:“浅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性格对欧美文学的影响”,2009年第10期 [10] 韩慧英:“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人文论坛》

[11] 马玉梅:“象征与外相———海明威的象征主义解读”,《名作欣赏》,2009年第8期 [12] 马云霞,郝佩宇:“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生态观的矛盾性”,《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13] 沈晶琰:“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分析”,《才智》2008年第19期 [14] 刘星:“从《乞力马扎罗的雪》管窥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4月

[15] 熊文:“自然·人·生态———解读海明威的生态伦理困惑”,《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16] 梁黎:“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社科纵横》,2010年第2期 [17] 孙欣:“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作家杂志》,2008年第9期 [18] 王秋媛:“海明威作品女性形象探索”,《长城》,2010年第5期

[19] 殷艳、凌建娥:“论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冰山语言风格”,《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 [20] 路凤:“浅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冰山”原则”,《作家杂志》,2009年第5期 [21] 王贵云:“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陌生化之浅见”,《泰山论坛》

[22] 李晶晶:“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话语分析”,《人文论坛》 [23] 杨雪:“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文教资料》2月号上旬刊

[24] 郑晓岚:“海明威小说的聚集模式比较及其文体效果”,《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5] 韩清华:“海明威的思想之旅”,(《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

[26] 高尔聪:“解析《老人与海》与海明威的精神困境”,《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7] 郑美香:“海明威与沈从文小说的叙事艺术比较”,《文化研究》,2009年中旬刊

[28] 马社林,陈述斌:“鲁迅与海明威的死亡观对比”,《华章》,2008年9月

[29] 罗相娟:“‘圣母’与‘天使’——张承志海明威女性意识比较”,《比较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第四篇: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范文模版]

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

摘要:从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悖论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其自然观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亦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笔者结合海明威的作品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及其表现。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批评;自然观

前言:海明威是热爱自然、观照自然的作家。自然是他创作的主题之一。罗伯特.E.弗莱明(Robert E. Fleming)在《海明威与自然世界》(Hemingway and the Natural World)的前言中指出,很少有作家象海明威那样与自然关系密切。于海明威而言,自然是他生命的湾流,自然深入其骨髓,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知识以及他对自然的需求伴随了他的一生。从青少年到中年,从创作的早期到中期,海明威的自然观经历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对自然的态度呈现出一种矛盾性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赞美自然,表现出对遭到破坏的自然的同情和关注;另一方面他又渴望征服自然,从中见证自我的价值。而且海明威的生态矛盾观并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而是源自父亲的影响、宗教观念、以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探究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观。

一、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我们所说的生态危机可以说本质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统治地位的危机的反映。因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思维模式是一种二元对立思想,这使西方人较早产生主体和客休对立的观念,以致决定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一方面,卞客对立使西方人总是把人和自然截然分离;另一方面,主客对立容易使西方人产生人类高于自然和应该战胜、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并最终成为西方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范式。

1、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及其表现

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人类是生物圈的中心,只有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存在物无内在价值,仅具有工具价值,它们被排除在人类伦理关怀和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之外。海明威在多数情况下对待自然的态度既是这种自然观的展现,人和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要征服和战胜自然成为他多数短篇小说中的主题。比如《弗兰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没有被斗败的人》以及《一个非洲故事》这几篇小说中,由于自然仅仅被视为人类征服的客体,其中的人物对被打死的猎物没有任何同情和怜悯之心。相反如果猎人打猎成功,人们会感到无比自豪,并为征服自然而庆贺一番。

2、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成因

海明威这一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是受西方文化二元对立思想,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亚里士多德不仅给生物规定了等级关系、隶属关系,将人置于金字塔的顶层,而且认为自然为人类而不是为了所有动物而存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张扬则将自然看作是人类战胜的对象,考验人类知识的力量的对象。而莎士比亚对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的咏叹表达了人类优越于自然的信心。在基督教文化里对人与自然关系也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圣经》“旧约”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中就奠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怜理与被怜理的等级世界,自然注定低于人类。在《创世纪》中,上帝在考虑造人的时候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让他们怜理海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的所有野生动物以及地球上的每一个爬行动物”(《创世纪》1:26),“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纪》1:28)这种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征服自然的观点确立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对立思想。

另外,海明威生活在西方现代社会,其生活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他的自然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西方现代社会里,正是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自然科学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人类对于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充满信心。近代培根的实验科学、笛卡尔一牛顿机械自然观由于片面强调分析方法、强调主客二分,突显人与自然的区别,进一步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认为“科技万能”,人类可以向自然索取一切。在美国,20世纪初工业革命达到高潮。大量的汽车来到农村、山林,乡村和田野变成了公路网,工商业发展势头强劲,民众在受教育程度、工资待遇和一般经济状况方面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的“镀金时代”,科学主义加强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活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中,海明威自然免不了要受到这种思想范式的巨大影响。

二、海明威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海明威的复杂自然观还体现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思想,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把自然视为平等的主体,对自然有一种关心和爱护。海明威的这种生态意识己为众多国外批评家 1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Act2 .Se.2.lines.306-10. 所认同,他们认为海明威描述了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风景,体现了大自然高度的审美价值,并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来说明他的主题反映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意识。如霞琳M·默非在文章《海明威作品中温柔的猎人:矛盾性抑或双重性》中说明海明威的作品揭示了一种对自然的尊敬和体验。格伦·拉弗也宣称人与大地的和谐关系对海明威至关重要。

1、海明威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及其表现

由挪威著名哲学家A·奈斯(AmeNaess)创立的“深层生态学”(DeePEcofogy)是激进环境主义思想中最有影响的一支,它颠覆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主导范式。它的理论基础是两条根本性原则,即大写的“自我实现”原则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原则。其中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奈斯称之为“生物圈的核心民主”2,亦被称之为非人类中心主义(non-anthropocenlrism)的自然观,即生物圈中的所有的存在物,包括人类与非人类、有机体与无机体,都有自身固有的、内在的价值,人应当与自然保持一种互动共处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伦理关怀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人扩展至整个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存在物。这种生态思想在海明威的一些作品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他将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而予以关注,人不是世间唯一的主体,人与自然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人和自然之间是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关系。如在《大二心河》中有一细节描写,主人公尼克放生了一条鱼。在放生之前,他先把手弄湿,就是为了避免破坏鱼身上的保护层。又如在《一个非洲故事》里,尽怜朱玛和戴维之父在故事里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但是戴维已经开始把大自然视为平等的主体,对大象充满了同情和怜悯,而不再喜欢朱玛,因为朱玛杀害了大象,从中表现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2、海明威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成因

海明威的这一自然观形成有多种因素,有其家庭及自身经历的影响,亦有西方文化及创作时代背景的影响。

首先,海明威创作中流露出的自然观受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影响很大。他的父亲长得非常威猛,爱好打猎、钓鱼等野外活动,“幼年时期他就是一个活泼淘气的‘野小子’,经常缠着爱好野外活动的父亲带他一道去打猎、钓鱼。”3大卫·奥尔指出,童年在野外的生活对生态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生态学方面有所作为的人在儿时都与某个地域有密切关系。这种童年时代的纽带“具有神奇的效果,可以使人在生态方面富于想象力。没有这样的经历,人们 2 Roderick F.Nash.The Rights of Nature.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nics[M].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6,第46页. 3熊钧.海明威作品精粹[C].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第1页. 很难成为自然界忠实而有力的捍卫者。”4年少的时候,他就学会了露营,狩猎和钓鱼。而且在狩猎中,埃德·海明威不光教儿子使用工具和武器,而且还教给儿子打猎的一些原则,如不能为杀生而杀生,如果杀了,必须吃掉等,这些原则同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们所遵从的一些基本规则相似。更重要的是埃德·海明威教给了儿子如何细腻地观察大自然的本领,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描写到大自然、酒和饮食以及他所要的捕获的动物时,往往能写出别人所观察和感受不到的美感,并且细腻得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海明威大自然不只提供了无限美丽的景色和渔猎的场所,也提供了精神慰藉的场所。贝克在撰写的《海明威传》中也提到,每当他写完一部作品,他就会逃到西部或佛罗里达群岛去休整身心。

其次,众所周知海明威穷其一生游历自然,使他成为一位迷恋大自然的作家。自然是海明威创作的主题之一。他去过伊利诺斯州的大草原,密执安的铁杉林,西班牙、东非、基韦斯特、比米尼、古巴、美国西部的落基山等地的自然对于他来说,不仅仅包括景色,也包括经历和活动,这些进一步扩展了他对于自然万物内在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态度也在变化发展着。早些时候,年轻的海明威就从父亲和祖母那里继承了“不能为杀生而杀生”这一理念,即一方面酷爱狩猎,另一方面又尊重猎物。有一次一只箭猪和邻居的狗缠在一起,海明威和他朋友一起把箭猪给杀了.他们为此而被教训了一顿.据贝克毋幽哟记载,由于已经杀死了箭猪,海明威他们只得把这头肉臭皮厚的箭猪煮了吃了。这一次的教训让海明威刻骨铭心,使他领悟到为杀生而杀生是一种犯罪,也使海明威作品中,流露出对动物的尊敬、赞赏和对他们遭遇的怜惜。

另外,海明威的生态思想亦受到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强烈影响。西方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是人类中心主义占了主流,但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资源还是有悠久的历史。《圣经》本身就既包含了征服、统治自然的观念,同时也含有爱护美好的自然界和保护濒临灭绝物种等生态思想。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认为,诺亚方舟行动计划是挽救濒危物种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圣经》里也有大量的对大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赞颂。以色列人认为,自然资源及其壮丽是大地的重要特色,摩西把上帝的应许之地描绘成一块生态乐园。此外,在古希腊神话中,北美印第安文学,卢梭、华兹华斯和梭罗等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家作品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西方人的生态思想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海明威也不例外。

最后,海明威生活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也促使海明威形成了这一自然观,虽然海明威生活 4 F. Marina Schauffler. Turning to Earth:

Stories of Ecological Conversion[M]。Cha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03,第56页. 的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进步”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人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恶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平原数次发生严重的沙尘暴,而且影响的地区越来越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战争屠杀、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贫富的悬殊,这些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可怕的创伤。海明威本人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战争和科技对自然和人性的摧残。1918年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开赴意大利前线,停战后带着遍体鳞伤回到美国,战争的恐怖经历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而战后的物质文明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完善,反而带来了道德上的沉沦。这些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海明威成为一位彻底的反战者,主张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相处,并追求对自然的回归,从中获得精神的慰籍。

结语及启示

要真正确立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关系,惟有摆脱人类社会所建立的以个人自我价值为出发点,以对一切为语言所限定的异己力量的征服为价值实现手段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人类中心主义。只有真正走下人类为自己设立的至高无上的宝座,才能清醒地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不至于让大自然的报复将人类文明吞噬成一具白骨。但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而确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历史阶段对文明的发展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已是根深蒂固,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着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人意识到了“出海太远”的危机,但仍难以摆脱对征服自然的自豪感的追求。海明威二元对立的自然观仍然在当代人的身上延续。这种自然观上的矛盾反映了现代人面临着如何认清人自身在自然大家庭中的正确位置,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万物以人为中心谬论的重大课题。在如何恰如其分地贬低人类自我及其传统的伦理道德,重新确定自然中万物的作用时,人类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即使是在当代,生态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间还在进行激烈的论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跨越人类社会学、文学、政治、经济各大领域的广泛被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0. [2] 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03. [3] 海明威.春潮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 杨通进.人类中心论与环境伦理学[J].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9,(3): 62. [5] 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2000. 123.

第五篇: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作品的写作风格(定稿)

[摘 要]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老人与海》独特的文体特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运用统计法和描写法揭示其风格要素即小说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叙事方式的具体特征, 进而指出《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关键词]海明威 语言特色 现代叙事手法 老人与海 简介

美国着名小说家海明威是一位不平凡的语言大师, 他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在当代风格所发挥的影响”而荣获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语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叙事语言, 另一种是人物话语。海明威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语言艺术,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散文风格。本文从《老人与海》入手, 对其语言特色和叙事手法简单的分析。粗略的探析了其独特写作风格及形成原因和影响。

一、语言特色——电报风格

以《老人与海》为例, 从中可以看出海明威对词汇、句式、语气、对话模式和语法等运用了他个人的偏好, 显示了他的电报风格语言特色。海明威倾向用英语中最核心、最普通的词汇。从《老人与海》的用词和句子结构不难看出, 文章的用词很简单, 很少用表示抽象意义的大词。如: Aware that he will need to keep his strength, the old man makes himself eat the tuna he caught the day before,which he had expected to use as bait.While he cuts and eats the fish with a claw under the strain of taking all the fish‘s resistance.Stantiago is angered and frustrated by the weakness of his own body, but the tuna, he hopes,will reinvigo2rate the hand.As he eats, he feels abrotherly desire to feed the

marlin too.(老人清楚, 他必须得保持体力, 所以就强迫自己吃前一天捕获到的、原打算做诱饵用的金枪鱼。在右手切鱼、吃鱼的时候, 他那只被勒伤的左手开始抽筋, 而且, 由于那条大马林鱼在抵抗, 他必须拼尽全力拉住鱼线, 所以那只手搐得像一只爪子。桑提亚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既感到气馁, 又忿恨不已, 他希望金枪鱼能使他的伤手恢复劲力。他吃鱼的时候, 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 想喂一喂那条马林鱼, 像对兄弟那样。)

这段描写的是老人在与鱼僵持的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其用词而言, 喜欢用动词和名词写作, 少用形容词以增强动感。而且几乎所有的动词和名词都是简明、易懂。动词如: need, make, cut, eat, use, take。将形容词变成动词和名词的形式, 如: an2gered, weakness。从句子结构频繁使用He does something.简单的句式。主语是he, 谓语以使役动词为主。由于使役动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动作发生并完成, 因此这类句型就成了动作的执

行者做一件事, 并使其行为产生预期的结果。在《老人与海》中, 这类句型和描写具体行为的短小动词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从整体上传达出一个基本意义: 老人是个行动者, 他的行动都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完全符合海明威塑造“硬汉”形象的一贯追求。

在《老人与海》中, 作者充分使用贯穿小说的人物桑提亚哥和他忠实的助手兼朋友小诺曼林之间的对话或对话加上非常简练的描写与叙述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其中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棒球赛的最新战况, 探讨老人的偶像—狄马吉奥在球场的表现。如:“Tell me about the baseball, ”the boy asked h im.“In the Am erican League it is the Yankees as I said, ”the old man said happily.“T hey lot today, ”the boy told him.“T hat means nothing.T he great D im aggio is him self again.”

“T hey have o ther m en on the team.”

“Naturally.But he makes the difference.In the other league, between Brook lyn and Philadelphia I must take Brooklyn.But then I thnk of Dick Sisler and those great drives in the old park.”

省去不写, 这只会增强你的冰山重要的是那没有显露出来的部分。”这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出版后回答《巴黎评论》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我们来看另一段摘自《老人与海》的片段: Just then “Therewasnothingeverlike them.Hehitsthe longestball I have ever seen.”

从表面来看, 只是老人的兴趣爱好, 实则表现桑提亚哥老人坚信伴随84 天一无所获的背运马上就会结束, 由此而引出故事的开端, 老人去更远的水域捕鱼。《老人与海》通过使用第三人称, 不流露个人感情, 超然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作者通过老人内心的意识来反映事件, 进而流露出作者本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现代叙事手法—冰山理论

想知道的话, 我一直用冰山理论指导我的写作。冰山有八分之七在水下, 只有八分之一是显露出来的。任何你知道的, 你都可以电报风格主要是用于说明他谴词造句的简洁、朴实, 但这并不代表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 因为海明威小说在简单的表层之下蕴藏着许多内涵。借用他自己的观点叫“冰山理论”:“如果

the stern line came taut under his foot,where he had kept the loopof the line,andhedroppedhisoarsandfelt the weight of the sm all tuna’sshiveringpullasheheldthelinefirm andcom 2menced to haul it in.The shivering increased as he pulled in and he could see the blue back of the fish in thewater and the gold of his sides before he swung him over the side and into the boat.He lay in the stern in the sun, compact and bullet shaped, his big, unintelligent eyes staring as he thumped his life out a2gainsttheplankingoftheboatwith thequick shiveringstrokes ofhisneat,fast-movingtail,Theoldmanhithimonthehead for kindness and kicked him , his body still shuddering, under the shade of the stern.(就在这个时候, 船尾的鱼线在他脚下突然绷紧, 因为他在那打了一个环。于是他放下船桨, 抓牢鱼线, 开始往回拉, 他感觉到金枪鱼把鱼线拉得沉甸甸地抖动。他越往回拉, 鱼线抖动得就越厉害, 接着他看见了水中浮动的蓝色鱼脊和金灿灿的两侧, 之后他把鱼从船帮处拉了上来, 扔到船里。鱼躺在船尾, 阳光照射着, 它身体密实, 形如子弹, 它把身体一次次重重地摔到船板上, 匀称、动作迅速的鱼尾快速颤抖着, 反复扫动着, 两只大而无神的眼睛一直瞪着, 最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老人友好地打它的头, 又踢它, 鱼的身体在船尾的背阴处仍在抖动着。)

这段描写桑提亚哥在第二天捕获金枪鱼经过, 这段文字是海明威简洁煽情的典范, 传神且优美。作者也正是通过使用最简单、最普遍的字眼来表达具体但又有诗歌意象的内容。上面场景的描写, 即使是对那些根本没有捕鱼经验的人, 也会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除此之外, 作者在此段最后用“for kindness”,“友好”两个字, 以及在上一段文字的最后作者用“brotherly”,“兄弟般的”字眼来传达作者与金枪鱼的关系, 看似自相矛盾, 实则将作者的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几个字虽少, 却能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到老人的个性。海明威在表现桑提亚哥与他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他对世界的尊重时, 并未提及老人内心最深处到底想些什么, 而是刻意选择了这两个字, 从感情深处刻画出桑提亚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海明威把这种通过简单语言表达深刻意义的“冰山原则”运用得巧妙, 正如冰山顶端能够揭示出隐藏于水下的巨大冰块的品质一样, 潜移默化地揭示出人类最伟大的真理。

三、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海明威小说语言艺术的又一大特色。甚至有人称海明威是象征主义作家。他善于依据作品内容运用象征手法来展现主体。在《老人与海》中, 基督教象征主义手法, 特别是基督受难的形象在这一着作中, 自始自终得到充分的体现。老人在和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 手掌被鱼线勒割得血肉模糊, 虽然这说明了桑提亚哥的艰辛, 说明了他甘愿献身的精神, 但伤口却寓指基督身上的圣伤痕, 海明威一心要把桑提亚哥塑造成一个像基督一样的殉难者。鲨鱼袭来时, 老人立即发出一声“像是一个人的手被钉子钉穿在木板上时”所发出的惨叫。再有, 老人肩上扛着船桅, 艰难地攀爬小山, 向村里走去的情形会使人联想到基督朝着卡尔加里艰难行进的场面。甚至桑提亚哥精疲力竭地扑倒在床上的动作, 他脸朝下、双臂直伸、手心朝下的姿势, 都会让人联想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惨景。此外, 在故事悲剧性的结尾时, 最后的画面寓意极其深刻: 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小屋睡下了, 梦中他见了非洲的雄狮—勇敢无畏的象征。

四、海明威独特写作风格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海明威的简洁、朴素的散文文体风格, 其所以形成是有其原因的。首先, 继承。海明威十分推崇的前辈作家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他认为,“一切现代文学来自马克·吐温的一本书《哈克贝利》, 这是我们最好的一本书”。舍伍德·安德森采用了一种随随便便、信手拈来的风格。这些都对海明威的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二, 生活经历。一个作家的文体风格往往是作家本人, 即“文如其人”。而这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综合体。他从小受父亲影响, 喜欢打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踊跃报名参加, 大大地丰富了他的阅历。贯穿一生的记者身份和崇尚毅力的硬汉性格, 使他的作品中的“电报风格”语言特色尤为明显。第三, 独创精神。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也为塑造行动型的人物性格, 开创了他“冰山理论”指导的叙事风格。

结语

海明威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而着称。他的小说言近而指远,平白而蕴籍。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 他的叙事艺术则以藏而不露的感情变化支撑人物的行动, 他的对话简洁, 素有“电报风格”之称, 叙事则充分体现其“冰山理论”。他的写作开创了一代文风, 其影响将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Donaldson,Scott.ErnestHemingway.[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戴金喜.论海明威独特的文体风格.[J ].南平: 南平师专报2006(1), 63-66.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刘瑛.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J]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报.2005(12), 116-118.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张国敬译,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 ].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下载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明威名言

    篇一: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名言: 1、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2、 胜利者一无所有。 3、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 4、 冰山运......

    海明威经典语录

    海明威经典语录 海明威经典语录1 1、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2、人并不是生来就注定失败的,人可以消灭,但打不败。(海明威)3、人不是生来要给打......

    海明威语录

    海明威语录 海明威语录1 1、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2、冰山户外之雄伟壮观,是正因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3、每个人生下来......

    三毛作品研究综述

    三毛作品研究综述 三毛,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作对于她,既非经国之......

    宋美龄传记作品研究

    《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宋美龄传》读后感姓名:李娜系别: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班级:4班学号:12041340050时间:2013年5月指导教师:董洪霞内容简介: 著作名称:《宋美龄传》......

    当代争鸣作品研究

    毕淑敏笔下的死亡观 内容摘要:当代作家中,毕淑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曾经的职业经历和独特生活体验对她的小说有着重要影响。毕淑敏的写作题材非常宽泛,......

    (全英文论文)分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英雄主义(★)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00个) 一......

    作品报告封面(论文封面)

    注意:1.本页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研究报告封面。 2.附研究报告中不得出现作者、教师姓名,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专利相关详情资料、专家和单位推荐证明以及以往获奖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