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00字[样例5]

时间:2021-01-26 12:4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00字》。

第一篇: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00字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范文300字(精选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缩写作文范文300字(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1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在三天内交箭。

周瑜让鲁肃探听消息,可鲁肃却按照诸葛亮的要求,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并且不告诉周瑜。

前两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大雾弥漫时,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去取箭。诸葛亮吩咐人将二十条船连在一起,朝北岸开去。等曹军水寨时,他又命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叫将士们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曹操多疑,不敢贸然进攻,只让弓弩手射箭。诸葛亮等船头射满了箭,又下令将船调转方向,继续让曹军射箭。等曹操发现事情不对时,早已追不上诸葛亮了。

箭如期“造”好,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2

三国时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军中缺箭,命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就可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命令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

诸葛亮见了鲁肃,便请鲁肃帮他借二十条船、一些军士和一千个草把子。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时,诸葛亮请鲁肃同去取箭。这时大雾漫天,诸葛亮的船向北岸驶去,一字排开,渐渐靠近曹军水寨,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很多敌军前来进攻,由于雾大,他不敢轻举妄动,便调来很多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这时候,诸葛亮的船队一面已受满了箭,他便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也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收兵,待曹军知道上当时,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经过告诉周瑜,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于是故意为难他,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

周瑜让鲁肃去打探诸葛亮有什么打算,回来报告他。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让他借自己船、青布幔子和草把子,并让他不要告诉周瑜。

鲁肃见了周瑜,是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借船的事果然只字不提。

前两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才秘密地请鲁肃去取箭。

船靠近曹军水寨后就一字摆开,诸葛亮又命令军士们擂鼓呐喊,鲁肃怕曹军出来,诸葛亮不怕,说只管饮酒取乐。诸葛亮等两边的草把子再都插满了箭之后,就下令让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又叫船驶回南岸,曹操知 道追不上了,就没有再追。

船靠岸了,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自己真比不上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4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周瑜的要求,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请鲁肃去探听消息,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向鲁肃借20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并在船的两边排一千个草把子,还让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前两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鲁肃和他一起去取箭。这是,江上大雾漫天,船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弄,还叫军士们擂鼓呐喊。

曹军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一会儿,船的一边插满了剪,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头,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叫插满了箭的船驶回南岸。

诸葛亮如期交货,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后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5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总是千方百计陷害诸葛亮,于是他就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吧十万之箭造好,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必须重罚,诸葛亮爽快的答应了。

周瑜见诸葛亮只用三天就造好这十万支箭,很是怀疑,便让鲁肃去打听打听。

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之箭,得请鲁肃帮忙,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艘快船,两旁布满了青布幔子和草把子,吩咐好将士,而且不让周瑜知道。

到了第三天,大雾漫天,长江之中,对面看不见人影,诸葛亮请鲁肃一齐去取箭,诸葛亮命令将士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并擂鼓呐喊,只可惜曹操疑心太重,便吩咐手下射箭攻击,不一会儿的功夫,箭像下雨一样飞向草把子,船就像刺猬一般,于是他们满载而归,鲁肃对孔明佩服的五体投地。

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经过,觉得自己真的比不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啊!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6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让他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想让鲁肃帮忙,让他就二十条船,每条床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而且诸葛亮特别叮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

鲁肃回去之后,按照诸葛亮的话准备起来。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大雾漫天,江上对面看不见对面,诸葛亮密集鲁肃让士兵到船上来,然他去取箭。他们靠近曹操的水寨,并把船排成一排,诸葛亮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听见了让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一面的草把子上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让士兵高呼:“谢谢曹丞相的箭”,于是诸葛亮让他们顺风回去了。

鲁肃把借箭的事告诉了周瑜,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7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很想陷害他。

于是有一天,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虽知这是周瑜的诡计,但还答应,并立下军令状,三天内完成任务,不然甘受惩罚。周瑜叫鲁肃去探听探听诸葛亮怎么做,诸葛亮让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诸葛亮还叫鲁肃保密。鲁肃答应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借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也看不清。所借的船只已靠近曹军水寨。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曹操果真中计,以为敌人突然袭击,不敢轻易出动,慌乱之中只叫弓弩手放箭,不让他们近前,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仍旧擂鼓呐喊,直到两边插满箭为止。于是,船顺风顺水,诸葛亮借箭——满载而归。

当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8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假意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并让他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还要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条船,船用青布幔子遮这起来,要1000草把子。并强烈要求鲁肃不能让给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诸葛亮。

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去取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听见了,起了疑心,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的船射箭,不让他们进前。曹操还调来了6000名弓弩手。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亮了,诸葛亮叫20条船驶回南岸。

周瑜听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作文9

周瑜嫉妒诸葛亮有才干,就逼迫他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又逼迫他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又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船,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还有,这事不能告诉周瑜。

鲁肃答应了,报告周瑜时果不提借船的事。

鲁肃照着诸葛亮的吩咐去做了。

前两天,不见有什么动静,到了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去取箭。二十条船用绳子连接在一起,朝北岸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吗,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果然,曹操就派来了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箭像下雨似的。诸葛亮又吩咐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仍旧擂鼓呐喊着。

天亮了,雾还没散。这时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船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

第二篇:《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谁能说出我国的四大名著有哪些?

生:《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师:好,现在我们在增加点难度,谁能说出四大名著以及它们的作者?

生:《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师:其中哪一部是智慧之书,谋略之书?

生:《三国演义》。

师: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人物或是故事么?

生:曹操、刘备、关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与诸葛亮有关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生词),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读,开火车读

师:通过读课文,文中那些自然段写了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以缺箭的名义设计让诸葛亮造箭(1-2);经过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其中包括为借箭做准备3-5,借箭的经过6-9);结果是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最后一个自然段)。师: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那么周瑜跟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呢?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课文第2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特点,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将周瑜的话与诸葛亮的话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出来。

师:通过读周瑜的话,你认为这里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奸诈,阴险,妒贤嫉能

师:他以作战急需为名,设造箭之计,事出为公,诸葛亮不好推辞。

师:通过读诸葛亮的话,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聪明,懂得将计就计,对事胸有成竹,立军令状

师:你们认为军令状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思考:周瑜很高兴,为什么?如果你是周瑜你会怎么想?

师:既然已经接下这个认为,就应该为造箭做准备了,请大家读3-5自然段,看看诸葛亮做了哪些准备。

师:(出示句子)当诸葛亮不让鲁肃吧计划告诉周瑜时,鲁肃“果然”没提,从这个词中你感觉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生: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可以信赖

师: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所以才向他借船也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的事,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什么的特点啊?

师: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一下借箭的过程也是本文的重点,之前有让大家写出借箭的过程,哪位同学能够起来说一下?

师:连船——靠近曹营——一字摆开——擂鼓呐喊——受箭——调转船头——再受箭。师: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师:诸葛亮神在哪里又妙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

第三篇:缩句

怎样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

(4)“怎么样”的前面;

(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1.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

2.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之前)(“什么”之前)海娃非常高兴。(“怎么样”之前)

3.海娃高兴极了。(“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

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又如:“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 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 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缩句 1缩句,就是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或者单句压缩成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较短、较简单的句子。这是一个大家认识都比较一致的关于缩句的概念。

1.1我们把一个长句缩成较短的较简单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分析和理解长句。以便能更好的掌握汉语。

1.2在缩句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掉的是句子的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保留其主干。

1.3压缩后的句子,在其意思的保留上必须和原来的长句基本相同。保持句子的清晰和完整性。方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缩句时,只要运用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即:1.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这两个部分大多数的句子都不缺,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例如“我们走了。”、“小花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等等。有些句子在表示动词的后面,加了一些连带的成分,表示动词的对象。如“爸爸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在这样的句子缩句中,只要先对一个复杂的单句进行结构分析,然后一层层的减去附加、修饰、限制的成分,最后就剩下了句子的骨干。把它们连起来就成了较简单的句子。 2.2缩句就是把所有的附加成分都减去。浓缩的就是精华。

我们认为,一个句子的缩减程度,要以不改变原来的句子意思为准。如“一望无垠的大海里漂着一只白色的小舟。”我们只要缩减成“大海里漂着小舟。”就可以了,而没有必要缩减成“海漂舟”。又如“我的爸爸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好人。”若缩减为“爸爸是人。”则让人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3.我们对一些疑难病症怎么办

如上所述,对一些较简单的句子,我们只要遵循不改变原来的句子意思即可,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对于固定词语的处理。

一些固定词语,如“汪洋大海”、“自行车”、“人民解放军”等,在缩句的时候,要整个儿保留。因为它们一旦拆解,其原来的意思将会受到影响。又如一些结合比较紧密的词语,“小同学”“小牛”“大海”之类,也可以视为固定词语。因为它们一旦拆解,其意义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当然,在一些句子中,若缩减去“小”“大”等词,意思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可以做特殊处理的。

对于同位词组的处理。所谓同位词组,即由两个部分重叠在一起,指示的是同一个事物,作同一个成分。在作这样句子的处理时,只要保留能表示人或物的主要词语即可。

如“身穿整洁服装的工人叔叔一起去参加工厂的奠基大会。”在此句里,缩为“工人参加大会。”就可以,若缩为“工人叔叔参加大会”也行。因为缩后的句子并不是很长。但对于较长的同位词组如“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则要缩为“孔繁森”,因为不缩显得不简单。

对于时态助词的处理。一些表示小、时态的词,如“着”、“了”、“下去”等,要予以保留。因为它们附在动词的后面,表示时态。

如“叔叔在今年夏天到了北京”若缩为“叔叔到北京”,其意思就和原来的有差别。

对于连动词组的处理。连动词组是指两个动词直接连用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主次之分。只是在动作上的先后而已。如“走上去握手”,都表示干什么,应予以保留。 对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处理。

“把字句”和“被字句”都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句型。“把字句”的作用是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面,以加强动作的结果。而“被字句”的作用是以“被……”为状语,用“被”引进主动者,同时指明主语是被动者。所以,在缩句的过程中,“把……”“和被……”都成了句子的主干,都要予以保留。

对于兼语词组的处理。

兼语词组指的是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连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

如“让我走”等。在“妈妈托在城里的叔叔给我捎来了一件毛衣。”此句子只能缩为“妈妈托叔叔给我捎来了毛衣。”

缩句练习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11、小螃蟹悠闲自得地挥舞着两只小钳子。

12、小鸟在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13、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14、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15、五彩缤纷的气球迅速飘向瓦蓝瓦蓝的天空

16、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8、孙平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

19、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20、其实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一、下列句子的缩句各有两种,请你选择正确的一句,在(中划“√”。)1.英勇的红军粉碎了敌人几次的进攻。

(1)红军粉碎了几次进攻。()(2)红军粉碎了进攻。()

2.我的妹妹高兴地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

(1)妹妹穿上了衣服。()(2)我穿上了衣服。(3.银色的飞机在天空中飞翔。

(1)飞机在天空中飞翔。()(2)飞机飞翔。()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修改。

1.我的弟弟是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弟弟是实验小学学生。()

2.小鸟在树上自由自在地叫着。

小鸟在树上叫着。()

3.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松鼠总是向上翘着。()尾巴翘着。

三、下列10个句子,请你快速缩句.)1.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2.我们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看录相。

3.爸爸的书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书。

4.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5.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6.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变成了鲜花的海洋。7.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8.蓝色的天上飘着一片片白云。9.北京的西山是著名的风景区。

10.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第四篇:缩句

句子缩写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而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缩句训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方法有11种:

一、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句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应该删去。

二、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例如:“人们都惊讶地呼喊起来。”句中,“都惊讶”是用来修饰“呼喊起来”的,要删去。

三、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例如:“他高兴得跳起来。”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四、删去数量短语。

例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句中,“一座”这个数量短语可删去。

五、抓住主干来缩简。(留下“主、谓、宾”)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或“什么是什么”,就可迅速地缩句。例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说“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可缩为:“铁球落下来。”

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例如:“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话可缩为:小鸟飞翔。

六、“着”“了”“过”如何处理

其实并不迷惑。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只要理解了句子,就行了。补语保留可以,删去也行,不过要看具体情况。“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七、“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何处理?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把字句中,介词“把”能把手动词支配的宾语改称动词的状语。被字句中,充当介词“被”宾语的这个成分是主动者,主语则是被动者。一般来说,需要将把字句和被字句变为不用“把”字和“被”字的一般句子,再做缩句或比较,来帮助理解句子。对于小学生,考试中不应该出这样的题。

八、删掉“在什么地方”的短语。

九、删掉“在什么时间”的短语。

十、删掉“朝什么方向”的短语。

十一、|删掉“像什么”的短语

1、朝鲜老妈妈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2、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团长拿着筷子的手激动地抖着。

4、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5、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的亮晃晃的奖章。

6、李刚的匣子里装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7、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光荣的标志。

8、英雄的人民驯服了咆哮一时的洪水。

9、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十分艰难地迈着沉重的步伐。

10、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

11、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幅美妙的图案。

12、鸟类飞翔的能力十分惊人。

13、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14、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茂密的树林。

15、美丽的小松鼠常常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16、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

17、清澈的溪水流过美丽的小村庄。

18、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9、一位渔民在金黄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坚硬的琥珀。20、可爱的家乡的许多景物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21、少先队员愉快的歌声荡漾在宽阔的黔灵湖水面上。

22、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走来。23、24号船上的勇士们胜利地完成了横渡长江的艰巨任务。

24、他以非凡的毅力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

25、一群水鸟正在吞食漂在水面上的菜叶。

26、我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

27、白发苍苍的老农向客人介绍土地的情况。

28、胡锦涛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

29、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30、四年级七班的学生十分爱戴亲切、温和、知识丰富的庄老师。

31、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

32、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

33、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4、青青的麦苗悄悄地抽出嫩绿的叶子。

35、鲁迅笔下的闰土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少年。

36、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飞速向首都机场驶去。

37、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38、一望无际的草原忽然传来笃笃的马蹄声

39、美丽的松鼠翘着毛茸茸的尾巴。

40、一座英雄的铜像巍巍屹立在高高的山冈上。

41、岛上的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品尝他们种出的唯一的大西瓜。

42、我们学校的师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

43、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商量着什么。

44、他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45、老师讲得有声有色。

46、飘飘荡荡的青烟弥漫在大地上。

47、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48、王叔叔的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苹果。

49、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50、英雄的唐山人民重建自己的家园。

缩写句子练习:

1. 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2. 雄伟的大坝凝聚着人民群众的热情。

3. 我们在道边高声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4.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5. 巨大的吊车轻松自如地提起千斤重物。6. 像炸弹头的震捣器发出“嗡嗡”的吼声。7.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嫩叶的柳丝。8.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9. 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

10.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11. 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12. 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13. 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从远处的山林里传来。14. 白石爷爷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15. 我热情地拦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16. 伟大的祖国养育了勤劳善良的母亲。17. 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厚厚的云絮里。

18. 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喜气洋洋地参加游园活动。19. 缝纫鸟辛勤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刮在附近的草丛中。

20. 首都钢铁工人在节日里仍然坚守生产岗位。

21. 身处于青松、翠竹、垂柳的环抱之中的小拱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

22. 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对洁白无瑕的小瓷鹅。23. 一棵棵小树在寒风中顽强地挺立着。

24. 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宽阔的大街上来回奔驰。

25. 轰隆轰隆的火车来来回回地运载着成千上万吨沙石。26. 慈爱的母亲悄然露出一丝快慰的微笑。

27. 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8. 雪白的墙上明显地有三个灰黑色的球印。29. 山羊在细细的钢丝上小心翼翼地走着。30. 为了解放隆化城,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31. 战士们的目光注视着沿着山坡慢慢爬上来的敌人。32. 曹操在东汉末年率领80万大军南下想夺取东吴的地方。33. 长期流亡在外,生活穷苦的马克思得到好朋友恩格斯不断资助。

34.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35. 《西游记》刻划了一个机智勇敢、重情重义的孙悟空形象。

36. 站在船头的曹操见黄盖的船队驶来露出了笑容。37. 长江上响起了东吴响亮的擂鼓声和呐喊声。

38. 为了培养我们,爸爸妈妈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39.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40. 杭州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41. 几间茅屋的屋顶上飘拂着阵阵炊烟。42. 深红的太阳突然放出夺目的亮光。

43. 我们班教室的墙报上画着一个个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红灯笼。

44. 我在教师节前夕亲手为老师绘制了一张精美的贺卡。45. 雨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46. 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电影。47. 赶路的人们在这个草棚下避雨。48. 一群又一群的彩色的溪鱼在松坊溪中游。

49. 我和妈妈在春节那一天看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马戏。50. 教我们语言的王老师一丝不苟地批改着我们的作业。51. 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52. 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挂满枝头的红灯笼。53. 缝纫鸟辛勤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打落在附近的草丛中。

54.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

55.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

56. 我们是在艰难困苦的劳动中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57.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58.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

59. 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60. 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3、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4、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5、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6、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7、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8.戴着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书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他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冲起了一股水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夏天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爷爷经常怀念可爱的家乡的许多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强烈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小坦克悄悄地躲在一丛鲜艳的月季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

第五篇:《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2)

缩写《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理很嫉妒.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决定水上于曹军作战,用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上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时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3)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并立下军令状。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诸葛亮要求鲁肃借二十条船。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且说不要告诉周瑜。

第一天,他们没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动静;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去。靠近曹军水寨时,他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军士们边擂鼓,边呐喊。因江面上曹军不敢出兵,叫六千名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等箭射满了,曹操知道上当了,但已来不及了。

天亮时分,周瑜派士兵来搬箭并自叹不如!

下载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00字[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船借箭缩写作文300字[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非常妒忌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有才干。有一天,周瑜要跟曹军交水战,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想诸葛亮一......

    缩写《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 一天,周瑜借口军中弓箭短缺,想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能造好十万支箭,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走后......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3)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并立下军令状。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

    缩写《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一天,周瑜找诸葛亮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 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便可造好,还立下军令状。之后,周瑜吩咐军匠,故......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交流讨论,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目标:1、理解课......

    草船借箭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1 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课文讲了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与智慧产生了嫉妒之心,在一次公事中周瑜故意难为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草船借箭》。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学习目标;四说教法,学法;五说学......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一、教材版本 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 二、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