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极繁主义风格平面设计论文
一、极繁主义平面设计的特征
1.极繁主义的设计核心
极繁主义的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是开放、互动和拒绝意义阐释,这样的设计理念对受众识读体验更加关注,并且对传统的图形生成方法被极繁主而解构。它打破了传统上的平面设计要求设计者需要按照甲方的设计要求,对方所想要表现的既定信息,选择合适的图形语言完成设计的方式,打破了设计者是平面设计文本的解释者,而受众群体则被动地接受图形传达的信息的方式。在平面设计中,图形语言和图形语言的释义作为平面设计创作的通用手段时,必然会束缚平面设计的发展。极繁主义平面设计的核心理念,拒绝意义的阐释,讲究艺术的感性形式,追求平面设计作品同受众心灵通过图形表达的直接沟通,重视平面设计作品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在极繁主义平面设计中,传统的图形语义的表达不可能完全被抹除,如果全部抹除,平面设计便会表现为追求式样、离奇怪诞的东西,成了图形的堆砌。极繁主义设计思想对图形元素十分重视,重视视觉形式。
2.设计元素的表达
极繁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中,对于设计元素的表达有着这样一个明显的特征,用以组织平面设计画面的图形元素都是具有装饰性的。极繁主义的平面设计构图中不会以某一图形元素为设计画面的视觉中心和画面所表达的意义中心的重合体,而让画面上的其他元素成为这个中心的附属装饰物。在极繁主义平面设计中,那些奢侈、华丽和高装饰性图形纹样不再只为只是美化主体存在,这些纹样也被设计者编织起来,成为设计图像中的主体,与主体图像一起构建出饱含魅力的极繁主义图像。其次,极繁主义的平面设计中,装饰图形语言特征还体现在图形元素的繁复性和杂揉性。图形元素数目众多,并且这些图形元素种类混杂,图形语言更是丰富多样。此外,极繁主义平面设计中的高装饰性并不一定是构图满画面的过度饱和,形成满画面感,在设计画面仍然需要空白用来缓解受众忙碌的视线,并且在画面中产生强烈的简繁对比,从而达到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
3.图形的传达方式
在当代极繁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中,追求以纯粹、直观的视觉形式去引发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感觉经验,实现平面设计的传播目的,所以极繁主义风格的图形传达方式首先追求的就是对理性的拒斥,它以纯粹直观形式为主导,强调作品的感性特质以及作品同受众之间的心理共鸣。由此,极繁主义风格平面设计的图形的传达,首先通过削弱工具理性对平面设计的功利性要求,将设计者同受众的精神价值放在了设计的首位。其次,极繁主义平面设计的图形表达是立足于触发受众的情绪和情感之上的,这也是极繁主义风格追求感性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情感主要用于表达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而情绪,则用在感情的表现形式方面,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突发性。极繁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正是以受众的情绪触发为诉求点,强化受众的感性视觉经验,引发其内在的情感回应。其次,当代极繁主义风格平面设计在图形的传达方式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多维度的感性体验。对于当代的平面设计,不仅仅限定于视觉领域,平面作品可以被添加触觉的、听觉的甚至是嗅觉的等信息载动方式。
二、小结
极繁主义风格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是一种重形式、追求极致的设计风格,它不是模式化的视觉元素的堆砌物,设计者应该明确极繁主义设计的内在精神,了解极繁主义的适用范围,强调极繁主义的感性唯美,而不是简单地聚集图形单元,符合目的、符合语境的设计风格会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同与赞赏。近年来,极繁主义风格在中国平面设计界也不断的发展,并且同社会文化语境相融合,衍生出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中国极繁主义。极繁主义平面设计,围绕着开放、互动、反阐释性的特征,正以奢华,时尚的极具装饰性的图形语言和感性的视觉传达方式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第二篇:“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摘要】:“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时候,“极繁”与复杂划下等号,“极简”与简单划下等号,事实上,这些都忽略了两者的本质。通过介绍分析“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能对两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极繁主义极简主义复杂简单
【大纲】:
1、“极繁主义”
1.1、“极繁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1.3.1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精神空间
1.3.2 贝尼斯建筑事务所:巴德埃尔斯特温泉
1.3.3 盖里建筑事务所:DZ银行
1.3.4 蓝天组事务所:B煤气工厂
2、“极简主义”
2.1、“极繁简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2.3.1 广义有马工作室:太宰府别墅
2.3.2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M别墅
2.3.3 广义有马工作室:MA画廊
3、结语
【参考文献】
[1] 帕科·阿森修、奥罗拉·奎托.极繁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 帕科·阿森修.极简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曹丽平.浅析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及其禅学思想[J].美与时代.2005.(01).[4] 王芳华.现代极简主义之追根溯源[J].四川建筑.2005.(01).[5] 布正伟.复杂性建筑语言运用辨析——正视和应对信息时代建筑语言演进中的挑战[J]建筑学报.2008.(09).[6] 蒙小英.建筑形态的流变:混沌与复杂性的解读[J]工业建筑.2005.(S1).
第三篇:浅谈平面设计风格
浅谈平面设计风格
平面设计中的风格是指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来的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在平面设计的学习中,研究风格很重要,因为一幅平面设计作品,它体现出一种或是几种风格的混合。确定下来风格后,看它在这种或这些风格框架内具体的形式表现、色彩表现和技法表现手法,看它的细节,进行学习。这就好比对一些东西进行研究,你要先将它们进行分类,然后才能研究某一类有哪些具体特点,这样就有了头绪。
在对平面设计作品风格进行确认时,要看它整体上表现出了什么感觉,例如:工艺美术时期的风格的感觉,或者是现代国际平面设计风格的感觉,进而对风格进行确认。一种风格总是能体现出这种风格所在时期的文化特征,如:工艺美术时期风格的作品上总是有卷草花纹,而且色调显得有些陈旧;新艺术时期的作品装饰感强,而且曲线特征明显。在表现风格时,对特定风格历史文化的了解会使你做出很有深度和品位的作品。比如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常常会借助水墨、传统图案、国画特点及册、简、古籍图书的特征进行表现。如果不对本国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和研究,会限制你做出好的设计。
一幅平面设计作品里的风格要统一。我们需要找出最能表现出主题和特定风格的图形、色彩、字体和版式等,使它们浑然一体,进行表现。现将各个平面设计风格归纳如下:
一、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形成于18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是富裕的发展时期,它的风格的特点是:造型庞大、饱满、装潢不拘一格。从各种复古风格中衍生的母题,如:洛可可涡旋纹、哥德风格的尖塔纹、文艺复兴式的绞缠纹等等,常常混用。装潢中的走兽、飞禽、花卉果实以写实风格呈现。
二、工艺美术风格
艺美术运动发源于19世纪60年代,到1878年左右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运动了。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风格、日本装饰风格和中世纪装饰风格作为元素,广泛地利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设计风格,揉入日本的传统设计和主要来自植物纹样的自然风格。
三、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认为传统风格不过是历史的遗留,对于发展新的设计没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个设计基本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的借鉴,以自然风格作为本身发展的依据,自然主义倾向是它的最主要形式特征,它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因此,作为它的基本形式特征,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装饰原本出自自然形态,特别是植物的纹样、部分动物的形态。大量曲线的运用,使该风格具有非常鲜明的形式特点。
四、立体主义风格
立体派是在塞尚的绘画思想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下,在20世纪初以几何学的立方体来表现所表达的对象。随后又放弃学院派的透视法,加上多视点的方法来创作。其特点是完全不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家的自我理解和表现。
五、未来主义风格
未来主义努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高速运动的汽车、飞机、现代建筑等,他们认为这是在为未来的形式和艺术探索真实的途径。未来主义其中包含了对机械化、工业化的顶礼膜拜,也包含了对现存社会文化的高度无政府主义思想,打倒一切、消灭一切,在废墟上建立新的工业文明,因此具有相当极端的立场。他们的设计表现了对象的移动感、震动感,趋向表达速度和运动,这是未来主义的特点。
六、达达主义风格
达达主义是一个艺术运动,1916年-1922年,最早在瑞士的苏黎世发起,然后很快的传到巴黎、汉诺威、科隆及纽约等地区,达达主义具有反传统、反战、反常规、反统治的意识形态的特点。达达主义的向常规和权威挑战的精神,直接的开发出现代陶艺、表演艺术、拼贴派、照片蒙太奇等等。
七、超现实主义风格
“超现实”是指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一种反美学的风格。它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期。战争对欧洲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害,使大量知识分子感到茫然,因此不少人出现虚无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社会的所谓真实表象是虚伪的,他们的创作目的是要找寻比真的还要真,找寻实质,而在了解社会实质上,只有艺术家的自我感觉可以相信;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表现艺术家自己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比如:梦,就是思想的真实,它比社会表明的形态更能够反映社会的实质。
八、装饰艺术风格
“装饰艺术”风格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一个大型展览—装饰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装饰艺术”风格在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2】 20世纪初以来,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来自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部落艺术对于欧洲前卫艺术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 “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大部分的设计探索都是从有机的自然形态中找寻装饰的动机。因此,与大工业生产联系比较密切、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简单几何外型自然就成为20世纪20年代设计家们热衷研究的焦点。
【4】 法国时装设计,特别是布瓦列特设计的个性特征,对于“装饰艺术”运动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
【5】 汽车作为20世纪文明的新象征,启发了“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大胆地采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设计动机,在形式上和思想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启迪作用。
【6】 “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讲究典雅的以往各种设计风格的色彩计划大相径庭。
九、俄国构成主义风格
俄国构成主义风格来源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在艺术上也称为“至上主义”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它的深度还是探索的范围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构成主义的特点是具有构成式的版面编排的效果。
十、“风格派”风格
荷兰的“风格派”形成时间是1917年的夏天。它的形式特点是简单的、理性以及数学统计的、纵横直线的形式和单纯的原色计划。
十一、国际平面设计风格
20世纪50年代期间,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在西德与瑞士形成。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具体来讲,这种风格往往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在方格网上的各种平面因素的排版方式基本是采用非对称式的,无论是字体、还是插图、照片、标志等等,都规范的安排在这个框架中,因而排版上往往出现简单的纵横结构,而字体也往往采用简单明确的无饰线体,因此得到的片面效果非常的公式化和标准化,故而自然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点。国际主义风格也比较刻板,流于程式。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单调的、缺乏个性化和缺乏情调的设计特征。
十二、纽约平面设计风格
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现代设计的最重要转折阶段。一方面,美国设计界开始全面接受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另外一方面,他们却又开始对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良,以适合美国大众的需求,这样的努力,形成了美国自己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这就是所谓的美国现代平面设计风格。其特点既遵循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高度次序性,又是有趣的、生动的、活泼的、引人注目的和使人喜欢的。
对设计风格的了解是我们认识设计的历史的一条线索,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设计的多种表现特点,进而提升我们的设计水平。因此,学习习近平面设计一定要很好的了解设计风格。
第四篇:极简主义(理性而简约)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
极简主义(理性而简约)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
——以广州亚运城媒体村环境设计为主要案例分析
本文转自论文发表,原文地址,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居住景观设计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中国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将是理性而简约的极简主义现代风格。本文通过作者的代表作品——广州亚运城媒体村环境设计,与各位同行进行商榷。
关键词:极简主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广州媒体村
1.极简主义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1.1极简主义概述
极简主义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和简洁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量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1.2设计原则
1.2.1强调环境景观的生态性:生态性在景观设计语境中表现为人工元素介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其终端表现为“最少介入”;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其中突出的实践是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将第二自然介入到景观中。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地域性: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保留地域文脉的多样性,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2.3强调环境景观的人性化:表现为人性场所的设计,这依赖大量的调查、分析以及经验,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与结构的把握,场地色彩、微气候的营造,以及行走、逗留空间的设计,还包括不同人群的偏好和针对弱势人群的关照,及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等等。
1.3设计手法和风格
简约、现代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格调,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简化处理,包括形式和空间的简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开展活动的空间,加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对广州亚运城媒体村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浅谈极简主义景观风格
2.1项目概况和建筑风格
媒体村位于广州亚运村西北部,建筑用途为广州在2010年时举行亚运会来访媒体采访队伍提供住宿和休憩使用,赛后作为商品房出售。
媒体村建筑群体疏密结合,高低错落;形体上强调线条的组合,建筑造型挺拔、简洁雅致、格调脱俗。
2.2设计构思
在景观设计上从一种“肌理”和“纵”、“横”两条线索上深入。
2.2.1一种“肌理”:
在研究岭南水乡聚落特色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水乡河网”的肌理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共生和协调。经过设计后的肌理表现在园区的硬景(环形散步道)和软景(行道树、花带等)。
2.2.2“纵”、“横”两条线索
外围行列式、内部点式和拼接式结合的建筑布局要求景观设计上用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设计中用笔直便捷的交通道形成了“纵”的景观线索。这条“纵”线索不仅在平面上将建筑群有机联系起来,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横”的景观线索则是对“纵”线索的呼应和交融,用理性的设计手法体现感性的居住区环境。
明朗的线性元素,与水乡河网的肌理之间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能相互联系构筑项目的整体风格,在植物的衬托下显示出清晰的景观构成秩序。
2.3设计风格
为和建筑取得协调统一,该项目的景观设计体现出简约、洗练、纯粹的极简主义风格,使人们在情感上回归自然与宁静,不同的绿色空间形式,不同层次的景观,构成了一个纯净与素雅的景观空间。
2.4设计手法
2.4.1模糊边界的手法:
首先表现在景观布局上。通过软硬景的穿插交错,如道路和其边上绿地的相互渗透,如水池和铺地的咬合,以弱化生硬的边界,使景观空间感受更为丰富。
其次表现在对消防道的处理上。设计中以嵌草路面、木栈道和铺设植草格的方法相结合,减少为满足消防要求带来的人工化景观的生硬感,减少硬地面积,消解道路尺度。
模糊边界的手法同样应用在架空层与室外空间的交接——如果架空层与室外空间的界面是一堵死板的墙面,即便是植物围合,也会缺乏生气。界面如果没有生气,室外空间难于取得成功。方案在这个界面上通过室外铺地的延伸、室内平台的挑出、室内外植物的交融、植物的疏密种植使室内外的边界变虚、变通透,变得有空间层次,同时在室内外之间造成了近人的半围合空间。
2.4.2一气呵成的手法
有选择地呼应延续建筑的现代风格,使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使“有限”空间通过整体设计的手法回环联系、呼应有致,获得“无限”的感受。
2.5空间的营造
该项目的景观空间一方面强调建筑环境的层次感、秩序感,使主空间从城市空间通过一系列的秩序延续,由全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逐步过渡到私密空间。同时以序列化与秩序化的空间分别予以各自不同的景观特征,强调出城市到家庭细胞的过渡,最终完成生活与自然,感受到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家”。
另一方面景观空间还强调自然和建筑的融合性、渗透性,使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布局密切联系。
2.6设计内容
由于该项目景观成本的限制,决定了该居住区的景观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有所侧重有所简略,因此该项目景观设计在以下几个区域重点布置。
2.6.1南入口
社区入口并不彰显,秩序化的景观设计拉开了整个园区的设计风格。社区入口以最简单的方式出现:一边是开敞的车行道,一边是惬意的人行道。而穿过入口,却会发现不简单的品质:水池、木栈道、绿带、林荫道依次展开。
铺地的渗入,使棱角分明的黑色长方形水池被分隔出锯齿状的休息场地。水池中央还“渗透”进一方绿地。明镜般的水面映射出不断变化的天空和水池中间鸡蛋花优美的枝干。水池边溢出的水缓缓地流入周边铺满鹅卵石的水槽。
林荫道上的木制树池结合木栈道,此起彼伏,树池可供人坐憩,也可让人斜躺。木栈道一直延伸到中心花园,成为“纵”线索其中一条。
如果说木栈道前半段是处于开敞的集散空间,那后半段的木栈道就是穿行在树影婆娑的疏林草地间。同一种材质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
2.6.2中心花园
黑色长方形水池再次出现,它据于一隅,它镶在另一条木栈道边,由两级水池构成跌水景观。平地面的水池池壁设计成从地面倾斜至浅浅的池底,当无水的时候水池也可成为活动的场地。水池上悬浮的轻盈钢亭,给社区注入现代气息。
水池是“纵”线索,那么水池边的树阵广场就成了与之呼应的“横”线索:广场上“横”的桥、“横”的铺装、“横”的树阵、“横”的长椅、“横”的花带„„
木栈道继续指引我们到花园更深处。这里碎砾石铺设的休闲广场,条石、长凳、草地穿插其间,长木凳或摆放景石,或种植乔木,自然、朴实。
2.6.3西入口
西入口同样采用简洁朴实的手法。中央长方形绿地设计成两边倾斜的草坡,每块绿地相
互交错,丰富了入口空间层次。绿地上错落地种植枝叶层次分明的尖叶杜英。林带尽端,轻盈的钢亭再次出现,它仿佛是林间向外敞开的一扇窗口,欢迎远方来客。所有的“设计”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欣赏这处难得的绿荫。
2.6.4环形散步道
一条条线形优美的模拟水乡河网的散步道把广场、绿地和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了具有完美构图的高层建筑群中的第五立面。
散步道在最惬意的位置围合一个个象孔雀羽毛的休闲绿地。开阔的大草坪,任人仰卧,四肢放肆地写成“大”字,享受春风冬日,呼吸着大自然泥土的气息。
2.7景观材料
景观材料上整体风格与建筑统一,以具现代感的灰色为基调,强调表面肌理的质感,园
路选用透水砖或透水艺术地坪,较经济环保,而在主要广场则穿插石材、木材及金属等,在现代简约的大原则下统一材料,突出重点部位。
设计中局部使用了碎砾石作为铺地材料,使整个园区看起来更加朴实,另外这种材料具有透水性和低反射性,能够降低水土和热量的流失。
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硬质材料的品种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常绿植物的种植量,使环境色彩朴素沉静,以保持简洁明快的建筑立面的完整性。
2.8灯具及小品
在灯具及小品设计上选用与建筑相协调的风格和形式,也起到点景的作用。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的灯型、色彩、风格都保持一致,区内的小品,如指示牌、垃圾桶、标识等都与环境相协调。
2.9植栽
种植设计力求简洁,植物种类精简,植物色彩素雅,营造清爽怡人的绿化空间。
采用自然式为主、局部规则式的种植设计。如主要广场采用阵列式栽植;环形散步道种植行道树,强调肌理;中心花园设计开阔的大草坪和休闲的疏林草地;组团庭院则采用疏密有致的自然式种植;跟以往的园路种植设计不同的是沿路不再种植整齐的行道树,而是以自然式种植来弱化道路生硬的边界。
植栽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主景点点缀开花植物,营造“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的选择除了常规考虑的气候、品种、搭配、胸径、冠幅等因素外,更强调树形姿态的选择,重点部位要求棵棵精确到位,与硬质景观配合默契,交相辉映。
3.结语
简洁明快的线条,干净的色彩,精致的小品,静静流淌的水流,清爽的植栽,辅以温馨的灯光,现代语言的建筑等,共同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社区休闲地带,这里没有极富冲击力的构筑物,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色彩,一切归于平淡、朴素、自然。设计师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的心灵庇护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我想这将会是中国现代居住区景观发展的趋势。
第五篇: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师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于是,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彼德·沃克于1932 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 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 年伯纳特公园等。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 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 年的市中心花园等。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执著的追寻着设计的真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
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 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