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11-29 14:4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

第一篇: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

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一)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土地整理是国家投资重心向农村转移的具体体现。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重要内容,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和投资区域的横向延伸,充分表明我国已经把农业问题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地位。其次,土地整理是实现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把实现生产发展的各种要素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那么土地开发整理就是最基本、最现实、最重要的硬件因素。只有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消除影响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才能使农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成为可能,从而能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目标。

(二)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互相促进、互为基础首先,新农村建设从政治和舆论角度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政策和管理角度为其进一步活跃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其次,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有利于从多方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三)土地整理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高起点,严管理,活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根基首先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就是要以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立足于现有存量土地的整治,挖掘耕地潜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效益。加大力度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切实解决项目报审工作中存在的基层报不上去,国家收不进来的问题,力争在一段时期内对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基本农田进行一次“地毯式”整治,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条件对农业的制约因素。其次,国家应从政策上适当扩大项目投资适用范围和提高工程质量技术标准,使土地整理工作突破部门界限、行业界限和行政界限与新农村建设有效接轨,因地制宜达到较高水准,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瓶颈问题。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的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等工程规划,应与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引水工程等规划相衔接,听取农民和专家的意见,优选方案,避免低效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土地开发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

土地整理在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质量。

(二)土地开发整理,助推了农民增收

土地整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其实质就是要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另一方面,在土地整理中,乡镇政府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约定,只要是农民能干的工程要由农民自己来干,让农民直接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并从中获得直接收益。

(三)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农业增效

土地整理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开发整理的层面上,而是要顺应农业结构的调整,要从增加和建造高质量耕地与农用地出发,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服务农业规模经营、服务提高农业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因势利导,全力引导项目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实践证明,已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土地开发整理,推动了农村发展

大力推进土地整理是国土部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着力点。土地整理不仅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由此可见,土地整理的实施,既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了耕地压力,又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另外,通过土地权属的调整使当地的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得到了切实保护,减少了土地纠纷,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还可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城镇,同时项目区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均靠近居民点,兼顾解决当地群众行路、用电和人畜饮水困难。

(五)土地开发整理,优化了生产环境

土地整理既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耕作条件,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项目实施中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元素,因地制宜,归并田块,清除土地利用不合理因素,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将农村水电、道路等生产条件改善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增强耕地排灌和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土地整理,能有效改变农业生产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农民的生产观念也由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依靠科技,增加投入,科学种田,规范务作的水平不断提高。整理后的土地,水、电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项目区实现水利化、耕地的保墒能力全面提高。同时,土地开发整理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能使区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搞好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保障

(一)资金保障

土地整理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包含的内容增多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①国家财政保障。保持现有土地整理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对村、景的整治工程纳入项目预算。土地整理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②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区域性的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借助政府力量使项目得以推广,这对区域性新农村建设将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③政策扶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土地整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此部分资金可从对村庄的未利用地,及通过工程措施开垦为新增确认耕地面积用于建设用地占补指标中来。④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在当前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驱动下,有着五千年传统美德的我国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千秋伟业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此部分资金可由当地经济能人自筹组成。也就是说,哪个村庄有能人自筹了一定数额资金,当地群众也强烈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就把土地整理项目放到那里去。

(二)组织保障

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环保和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做好。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各司其职,是土地整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土地整理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组织保障:①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可能提供适当配套资金。②成立群众工作宣传小组。主要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干部组成,专门负责对项目区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群众保障。③成立群众工作协调小组。由当地政府、项目所在地受益村和当地国土部门以及项目业主指派的专人组成,负责及时、有效地解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成立土地权属调整小组。由当地国土部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委会成员组成,主要负责项目区前期的土地权属调查和整理后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后土地权属清楚、公平、无争议。⑤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土地整理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必须常驻工地,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同时对项目资金的落实、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工程措施

受传统城镇发展观念及规划约束力不强的影响,长期以来,村镇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基本农田被宅基地占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在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保护耕地,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居住条件实用性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具体工程措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保证通电、通水、通道路。②改善下水道,进行厨房革命、厕所革命,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③坚持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内容的沼气池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太阳能、风能和小水电。④实施乡村整治,建设科学合理住宅。规划集中建设宅基地,对集中宅基地进行三通一平,采取联户自建,多户并建的原则。建议每户建设占用的土地不得超过110平方米。属改建原宅基地的,进行适当补贴,按新规划标准建房;属新建的,要求在新规划区建房,不得占用其他耕地。通过原有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对原有宅基地和空闲地进行开发整理,使之变成良好耕地。⑤对原有河道、水路、水塘进行美化,建立中心文化娱乐站,使村民有休闲交流和沟通的场所,使项目区的受益群众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⑥对当地经济能人的产业进行扶持与引导,作大作强符合市场竞争而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本地种植业,使其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整治,向更高层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2006年3月12日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财政收入达*.*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年中减少了*亿亩,人均下降到*.*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大到*.**∶*;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农民党员从单一的集体经营和纯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外出务工和经商,通常是春去冬归、四处奔忙,其经营活动一家一户,地点方式千差万别,原有的党员活动方式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形式,但不少村支部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活动方式,这无疑给党员管理带来了许多难度,致使党员集体活动难开展,时间难集中,人员难到齐,思想难沟通,“三会一课”难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支部与党员之间出现了断层,党员管理教育难落实。四是报酬待遇偏低,后顾之忧严重。村干部报酬待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该镇村干部报酬构成分两部分,每年国家转移支付解决1500元,另外镇上从其它渠道中以工作绩效人均补助500元,即每位村干部的年均报酬为2000元,可以看出,所得报酬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比例,出现倒挂现象,另一方面,村干部到龄退职后生活上没有任何补贴,政治上也没有任何待遇安排,思想顾虑严重。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集体经济空虚,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相对不足,村干部仅凭党性、素质和威望干工作。目前,该镇12个村中没有一个村的集体收入超过万元,大部分村仅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维持正常办公,开展工作。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论文

论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农业、农村、农民所谓“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当前乃至以后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不失时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是历史关节点上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首要任务。只有改革才能实现突破,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农业已经不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镇办企业,民工潮这些有成效的变革使得农村经济较以前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农村还为完全摆脱贫困,依然制约着中国的发展,中国要成为世界上经济大国必须解决好中国农村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

“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第一要旨。安徽省要求,政策的制定、规划的编制、在哪里选点、怎样建设等重要事项,都必须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坚决反对违背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而安徽省的“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兼顾了“三农问题”,既维护了农村稳定,又促进了农业增长,还提高了农民收入。作为一名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全程参与到建设“美好乡村”的队伍中。杂乱无章是中国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引入“规划先行”的理念,从源头上试图改变村庄布局混乱的现状。自从建设“美好乡村”以来,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看到了改变村貌的良机,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合理谋划,在借鉴了别处的先进经验和结合了乡村的实际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建设改良措施。首先就村容村貌进行了美化。在新农村建设点设立了垃圾集中堆放区,并安排专人定时清理,杜绝了乱丢垃圾。另在每家的门前屋后进行绿化,并要求“在谁门前,谁管护”,这既美化了环境,更提升了全民参与感,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再在集镇新建了大型农贸市场,解决了多年来商户沿街占道买菜,流动性大、不稳定的问题。这样有利于交通管制也使农产品交易更加规范化。在各新农村内部建设方面,村委特地留出一块空地用于健身休闲,有建设器材,有篮球场,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活动。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镇党委政府按照新塘村一直以来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业。在政策和资金上保证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并成立了图业生态园。经过扶持和发展,图业生态园已经成为滁州市以及周边城市家喻户晓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相比较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产值更大,覆盖面更广,由此带动了新塘村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提高了收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大的实惠。我镇的美好乡村建设把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卫生改厕、村组道路硬化、河塘沟渠清淤等工作,彻底改变农村现状,让农村回归优美的环境。并且优先调整产业结构,增收创收,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推进社会主义美好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引领和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农村。要明确重大的历史责任在肩,必须勇于承担,扎实推进美好农村建设,让老百姓满意,带给群众实惠,得到人民群众拥护。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美好农村建设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让美好中国从农村起航!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

——小议福鼎市新农村发展现状

摘要: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以我的家乡福鼎市为例,根据福鼎市新农村建设的状况,略谈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字:新农村,福鼎市,发展概况,挑战,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描绘的蓝图是美好的,但经过这么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是否已经达到了了预期的效果呢?在下文中笔者将以福鼎市为例,依据福鼎市新农村建设的真实状况,并且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病因” 1.社会主义新农村简介

1.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个方面

①生产发展

②生活宽裕

③乡风文明

④村容整洁

⑤管理民主

1.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定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 ①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方针体制,③从实际出发,制定建设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提高。

④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⑤要坚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三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当然首先要动员农民,调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他们自己的劳动推进农村的建设。二是财政实力增强了,国家要给予农民支持和帮助。三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城市各个方面,城市的企业也好,城市的普通居民也好,如果有可能,也多动员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发展作出一些贡献。⑥尊重农民意愿 1.4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①是农村生产力要得到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提高 第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第五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推向前进。2.福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2008年,福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经济、促进增收为中心,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2.1福鼎市新农村建设采取的相关措施

①强化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抓好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先行村,着力选择先进的试点村、先行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全市加以推广学习。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统一部署和安排,加强督查。对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的乡镇、村及时通报表扬,对工作措施不力、成效落后的及时指出问题,提出积极建议,促成有效整改。

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完善和发展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福鼎市已建成市级专业协会21个,乡镇级产业专业协会36个,村级专业协会1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在推进我市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福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每年达90%以上。龙山桥、闸门处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达90%以上。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4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市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60%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处理率均应达到规划及产业化要求,并做到达标排放。认真完成节能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到2011年,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分别控制在1560吨和4399吨以内。切实解决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扬尘污染等扰民问题。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达到60%。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农业部门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鼓励发展户用、中小型沼气工程,解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住的村庄里的养猪产业已经合理布局,河岸边开始植树,提高绿化率,相关负责人确实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福鼎市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先后投入巨资,建设文化中心、休闲广、敬老院、自来水工程、冲水公厕、绿化带、护城河和古迹修缮等,并完善办学条件

累计完成总投资173万元,高、低压线路改造18.6千米,门楣线改造65.3千米,增加配电变压器容量410千伏安,更换表箱6112只,增设路灯56盏,受益农民6528户,22848人。

这点,我深有所感,我所在村完善了村间主干道建设、改造冲水式卫生公厕四座、改建旧厕两座。电话装机120多部。改造自来水管道1300余米、新建排水沟930多米。路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相关负责人确实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2福鼎市政府对于新农村的理解

①发展新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紧紧围绕福鼎的茶叶、槟榔芋、蘑菇、四季柚、黄桅子、杨梅、生猪、紫菜、毛竹等骨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不同的模式组建了不同规模和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形成。

我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农产品产业,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全力以赴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编制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扎实抓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②投入机制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资金的投入,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上,其中,又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在省和福鼎市关心支持下,“十村示范、百村整改”活动按照调查摸底、制定发展规划、起步实施、加快发展和巩固提高五个具体工作步骤进行。重要任务是根据发展规划,将“生产发展”(经济建设项目)、“生活宽裕”(增收帮扶项目)、“乡风文明”(社会服务项目)、“村容整治”(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民主”(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分门别类、逐步推进,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市小组成立健全创新工作机制,并以财力、金融等各方面加强支持力度。

③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努力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风尚、新观念、新思想。民主政治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以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因此我市在村级组织中实施“三项制度建设”,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制度建设达到巩固村级政权、壮大集体经济。

④ 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顺应这一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将进行合理调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可能。

⑤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关键因素。我们更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福鼎市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我们分解细化“八荣八耻”为福鼎人看得见、摸得着、便实践的“十八荣十八耻”,教育引导村民形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良氛围,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要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3,福鼎市新农村建设的不足

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尚未出台

规划是“龙头”,我们往往对城市的规划比较重视,而对农村发展的规划重视不够,必须着眼于城乡一体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发展规划,按照“二十字”五句话的要求来探索细化。目前村镇建设规划不健全,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不健全,包括农村交通、农村卫生、农民社会保险等等,尚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他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业工业化发展规划、小城镇开发与保护并重 3.2建设现代农业还存资源制约问题

福鼎市各乡镇的产业状态、自然地貌等资源情况各有不同,从而对新农村建

设产生了制约。有些村庄没有什么特色产业、特色农作物,依然依靠传统的农业耕种为主要收入,经济效益普遍偏低。有些地方没有相适应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能提供效益较低的初级农产品,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生态农业建设步伐缓慢,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生产布局不优,区域特色不够明显。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从我市现实的农业生产条件看,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虽然我市一再加大农业基建投资,但农业基建投资占我市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提高,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我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如抗台风的水库建设就需再建350多座。

3.4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我市部分地区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农村生活污物(包括垃圾、肥料)等乱放,整个村巷卫生很差,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亟需整治。3.5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3.6福鼎市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迁移和流动很难满足福鼎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永久迁移数量的不断增加,愈来愈影响福鼎新农村建设3.7“不良文化”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在调查中发现,垃圾文化向农村渗透现象日益突出,一些乡村黄、赌、毒等有所抬头,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不时出

4.福鼎市解决新农村建设不足的措施

①尽快研究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以及各项分支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地区也要加紧研究制定具体规划,统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②优化人居环境。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整治农村集镇“四乱”(车辆乱停、摊点乱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行为,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推动一池六改(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院、改浴),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保持庭院清洁卫生,街巷整洁干净,改善人居环境。推行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连锁店,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推广无塔式供水,采取打手压井、建小型自来水厂等形式,实现群众饮水安全卫生;加快镇村绿化,发展“三小”(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美化环境。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实行住宅与圈舍分离。同时,有条件的镇村充分利用水面、山坡、荒地,结合资源开发,建设观光农业或农民公园。③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农民技能培训,建设“农民科技书屋”、“科技橱窗”丰富农民科技文化生活。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双培双带工程”等,大力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全民创业行动④福鼎前岐四季柚是全国主产区,四季柚产业发展关系全市数万农民,关系福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影响着福鼎特色经济的发展。目前,福鼎的四季柚深度开发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很多,建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5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提供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来吸引外出的年轻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力回乡就业和创业,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由于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就业一般缺乏资金支持,因此可考虑通过财政贴息、免息贷款方式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等财税政策来予以扶持。此外,应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5.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缜密思索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方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容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祉。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分割开来,更不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国家应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壮大县域经济。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他们不可能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在县及县以下城镇生活和就业。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各级政府中,县级政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应探索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灵活的应对挑战。新农村建设不是为了宣扬政绩,而是要切切实实地为农民服务。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规划人员也很关键,要更好的发挥规划这一“龙头”作用。

1.《新农村规划、整治与管理》,骆中钊、戎安、骆伟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1月

[1] 肖建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思考[J].经济师 2011年01期

 [2] 李明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几项原则[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6年06期

 [3] 张汉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探讨[J].决策探索 2006年09期

 [4] 王文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设想[J].河南农业 2006年10期       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J].金融博览 2006年04期

[6] 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J].政策 2006年03期

[7] 何小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特征[J].当代广西 2006年12期

[8] 司春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理论学习2006年11期

[9] 金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走科学发展之路[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1期

[1]帅传敏.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德宏州人民政府,德宏州史志办公室主办编.德宏年鉴[K],2009:115-127 [10] 谭少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啥模样?[J].建设科技 2006年06期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建设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与全面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也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主张阶段论但不唯阶段论,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注重引导,拾遗补缺,加快步伐,以阶段性促全面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列入各级党和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使我们有经验借鉴,有典型引路。我区正处于起步与规划的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规划是关键,实施是重点。我区的新农村建设目前规划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倾力调结构,全面抓发展”是必经之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农村产业化体系,应当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从总体来讲,我们要着力于“修好幸福路,建好致富园,建设新农村,奋力奔小康”的进程。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我区可以大体划分为两大区域化经济格局。平丘地区、城区、三峡河谷地带的乡镇(街道),已经形成了柑桔、茶叶两大支柱产业,要抓好产业化建设。西北山区,根据立地条件,主攻柑桔、桑蚕、茶叶、干果、猕猴桃、木本药材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对于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上述两个区域化划分格局,平丘地区、城区和三峡坝区可以根据条件规划居民点(新村),并抓好生态家园建设。其他区域,由于山大人稀,需要在经过一个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形成一定规模和条件后,尊重农民意愿,再适当规划小型、小规模的居民点,并且通过试点再加以推广。当前我们正处于规划与发展之中,要围绕规划和发展来理清思路,化解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四个坚持”和“五不”的要求,不搞大集中,不搞“一刀切”,防止“劳民伤

财”。在发展中,对于公益事业建设,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尤其是农村道路建设、文体卫生事业、通讯网络建设,要依据规划的居民点以及形成状态,分期分批安排,防止建了又改的“透水”现象和财力不济的“透支”现象。要注重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扶持项目相对接,以争取更多资金用于我区新农村建设。对于“软件”工程,要积极疏导并稳步推进,在尊重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村利益。当前,农村土地、山林纠纷较多,要充分发挥我区创立的“三级调处中心”作用,尽可能在1—3年内基本调处完毕。新农村建设,包括统一规划布局的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在内,将涉及开发与用地的补偿等利益矛盾,要引导农民从大局着眼,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横行乡里的恶人恶势力,要通过普法教育和法律手段,确保一方平安,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要宣传、引导和组织农民自觉参加社会养老统筹,政府要注重解决好五保户、烈军属、老党员、农村离任老干部、复退军人、贫困户等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我区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还要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中央组织部2003年选编的全国140个先进典型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村级都有很强的集体经济实力。因此要倡议消除没有村办企业的“空壳”村。在总结我区抓村办企业而沉重负债的教训,继续坚持引进企业,以土地、资源入股、参股的经验,突破性地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性与保障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决战,是发展社会主义,带领广大农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任务。一方面,要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组织群众,统一民心,调动民心,集中民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农民渴望富裕,渴望幸福,渴望同城里人一样生活、生存,把理想变为现实,同样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外,最大的动力在于发动农民,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要教育农民树立自我发展意识,自觉解放生产力,不断克服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农村有识之士,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把资本投向发展,扩大原始积累,要动员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业主积极支援农业发展,积极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断壮大企业实力。要让一部分人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之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尤其我们##区,虽是宜昌市的一个区,但更多的是明显具有山区县的特征,既有建设城区,融入宜昌市主城区的重任,又有支援农村,建设农村的重任,二者不可偏废。要认识到我们城区的各项设施,包括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建国以来广大农民以“民工建勤”等形式而形成积累的结晶,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农民。融入宜昌市主城区,是我们向更高水准攀登,为全区人民营造更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全区人民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福祉。更要认识到,我区的各个部门,不是上级的部门,而是根据全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全区包括农村、农业而设立的。因此,要积极动员各个部门理所当然地投入到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去。淡化部门职能意识,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意识,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定向、正风、兴业的立门之本来抓。积极主动地为农业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帮助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国家扶持项目对接的技术衔接,要成为部门之责,部门之务。农村基层组织永远是农村兴旺发达的领头雁,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行村干部候选人自我申报、演讲评议制和村干部助理制等方式,组建好村级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要理直气壮地担当起任职一届,致富一村的职责。要自我加压,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前有先进,后有追兵,不进则退,“爱拼才会赢”,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要发动群众来制定,并以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形式确定下来,每年的例会加以总结和完善,后任班子改变规划和目标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议并经上级批准,防止朝令夕改。要通过我区创立的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确定当年的工作目标,每年办几件农民认可,农民满意的实事,使

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项目成为民心工程、满意工程,使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及乡镇(街道)要抓好全区或所辖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倡务实创新的作风,完善乡镇及区直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办法和体系,在不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前提下,组建强有力的区乡两级综合协调机构,动员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加全区新农村建设,明确职责,统一政令,克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弊端。要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和项目、资金,使之力往一处使,共享政绩成果。要不断总结推广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不断出经验出成果,带动全区向高标准高水准的新农村建设推进,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究班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讲话精神,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展示我们所处三峡坝区的新风貌和新前景。

本文章转自03486您算是发喽--海罗网(),详细出处参考: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的“奥运会”,将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大约7000多万人参与,历时184天,是一个举办时间长、参与国家多、涉及面广的世界盛会。它不仅能让全国人民打开眼界、触摸世界,促进各种文化大融合大碰撞,而且是促进长三角经济腾飞发展的重要机遇。嘉兴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上海筹办世博会的有利契机,坚持“行政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接轨理念,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做足世博“文章”,对接“世博经济”,努力使嘉兴成为临沪世博旅游的第一城,承接世博产业转移的集聚地,为全省参与世博、服务世博起到门户作用、示范作用和引擎作用。

一、强化行政推动作用。嘉兴市服务上海世博会工作起步较早。2004年1月成立开放办,积极对接上海世博局。2004年7月邀请上海世博局领导和有关专家举行世博经济研讨会,并形成了《深化接轨上海战略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和《利用上海世博会契机做大嘉兴“世博经济”》等调研报告。几年来,嘉兴市多次与上海世博局国内参展部、活动部、运营部等有关部门进行具体接洽,深入探讨参与世博会的有效途径。2007年10月,嘉兴市政府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去年5月5日,嘉兴市成立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同时市、县两级建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接轨工作、发展世博经济的领导,形成了市、县(市、区)、镇(乡、街道)三级工作网络。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接轨上海扩大区域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服务世博、发展世博经济的工作重点,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细化重点工作,同时建立了汇报交流制度、信息月报制度、统计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以激发各单位对接世博的积极性。

二、强化进行产业对接。紧紧围绕把嘉兴市建设成为“上海世博会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和产业技术扩散基地”的目标,把握世博会重大机遇,全面推进“三个”产业对接。一产方面:按照上海市的准入要求,组织基地、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与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联络,开展互利合作。同时,加强与上海世博局对接,主动邀请世博局有关领导来嘉兴考察优质农副产品如花卉等生产基地,为下一步开展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二产方面:主动与上海世博园施工企业联系,积极将我市水泥、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纳入产品采购目录,为世博会场馆建设作出贡献。嘉善佳峰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取得了上海世博行政中心产品认证通行证,与世博场馆建设一期工程5只标段签订了价值2200万元地下排水管供货合同,并在世博二期工程基础设施中承揽了业务,在江浙沪地区首属一家。三产方

面:充分挖掘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主动融入上海旅游圈,打造旅游休闲胜地。去年上半年,邀请上海世博局周边城市接待设施调查组和票务中心调研组等来嘉兴进行调研,在票务销售方面双方达成了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的共识,主动提出将嘉兴主要旅游景区列入“世博护照”的名录。进一步密切与上海旅委的联系,提升嘉兴旅游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份额。加深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和上海旅游网合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除了原有16条专线外,新推出了南湖西塘直通车、南湖月河五芳斋一日游线路,并针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小长假)开通时令旅游专线,以吸引更多的沪上客人来嘉兴观光旅游。6月6日,由嘉兴市政府、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主办的“诗画江南·相约嘉兴”——2008嘉兴旅游节庆与新产品上海发布会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行,市领导与上海旅委、上海世博局、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等有关领导以及上海、嘉兴两地旅游界、新闻界人士共计2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三、强化区域特色优势。一是依托上海市场,集聚发展优势产业。主动承接上海在产业上的辐射,壮大提升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形成电子、光机电、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临港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等4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已有1800多家工业企业与上海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有20多家出口创汇企业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有10家企业到上海保税区投资办厂,工业合作已发展到生产配套、联合开发、合资合作、定牌加工、赴沪投资、项目配套、成果转让、商标使用、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工业合作形式也从原来的单纯引进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为我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是依托农业传统优势,发展都市型农业。全面搭建接轨上海商贸平台,大力建设临港、临沪农产品集聚区,壮大现代都市型农业,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立签证点,扶持和建设了一批区域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为上海提供农副产品。三是依托紧邻上海区位优势,提升物流企业水平。注重与上海物流业的对接,吸引上海物流企业特别是国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嘉兴。总投资达1750万美元的沃尔玛华东区配送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3.6亿元嘉兴港粮食物流码头一期工程竣工。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海宁皮革城二期基本建成,“宜居嘉兴”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加强与上海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探索通关新模式,完善“大通关”体系。

下载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

    廊坊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兼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录 (可以借鉴) 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资金投入政策为驱动,按照“政府主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文 章来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城口县明通镇兽医站罗小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

    新农村建设问题论文

    新农村建设问题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

    论文-推进新农村建设

    浅论在城镇化的同时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作者:学号:指导老师:【摘要】:本文主要从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角度阐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 论文 原创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丰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的不断膨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

    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研究与探索 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土地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