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0: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国土资源局郭兴红654200)

土地整治的实质是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加强土地整治,对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村民建房缺乏规划,居民点粗放混乱现象突出

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村庄建设规划及管理措施不到位,村庄零散,居住分散,居民点现状粗放、混乱,“空心村”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不利于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二)农业技术落后、土地利用效率偏低

新形势下,农村许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老、幼、妇女且文化水平不高的劳动者,现代农业技术掌握程度不高,缺乏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耕地的能力及水平;加之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极大地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

(三)生态环境脆弱,新农村建设难度大

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居住在山区、半山区,部分地方易发生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9.1%,土壤流失总量每年为100亿吨,流失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全国每年化肥产量的两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二、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尽管土地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在具体的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受规划制约

一旦地质和洪涝灾害发生,对一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的良田好地损毁,因不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申报治理,这不仅使产出率高、效益好的土地废弃,而且良田好地受到侵蚀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二)权属调整难

土地整治项目在工程实施竣工后,土地权属调整、新增耕地或建设用地如何分配都很难,不论是集体承包经营,还是在新增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平均分配或局部分配,均没有合理、明晰的规定,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严重影响农民参与配合的积极性,导致农户自身缺乏土地整治的动力,积极性差。

(三)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占补平衡仅要求数量平衡,大多地方申报项目时,都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从生产投入的角度和产出率计算,建设占用耕地产生的效益比补充耕地所产生的效益要高。为此,占补平衡应根据当地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等别进行综合评价后进行平衡,用低质量等别土地进行补充的,补充耕地的面积应该用所占耕地的效益进行换算后以数倍来补充实际占用的耕地。

(四)工程技术的可操作性差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虽然要求有资质的技术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但规划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调查研究不深入,对项目区调查分析不够、不深,规划设计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地区针对性,降低了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性,建成后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五)工程管理不到位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在依法依规报经批准后虽然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公开招标,但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方面的不足导致中标单位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如何简单、如何方便就如何施工,随意性很大,最终通过变更设计来做竣工验收资料,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三、以土地整治为契机,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理顺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健康、舒适、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需确保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

(二)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管理

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找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合理编制集镇和村庄规划,合理调整集镇、村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完善并细化村庄和集镇规划,严格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对违法、违规、违章建设和审批的坚决依法查处,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依法、依规、健康有序稳步推进。通过规划实施,促进村庄科学化、合理化、有序化,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三)努力提高土地整治水平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应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耕地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土地整治区要做到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水利设施完善,提高耕地保土、保水、保肥的能力,建成旱能灌、涝能排、产能运的高产、稳产农田,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要总结经验,科学合理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切合实际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特别要注重

项目整治区(拆旧区)与建新区的规模,规划布局方案,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使用及归还计划,制定拆迁补偿方案。规划应制定项目组织管理程序和实施措施,提高土地整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强化整治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可行性报告和规划设计必须本着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原则,对多种建设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估,严禁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投资效益保证,为项目的整个实践过程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群众的支持。

(五)强化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管理

逐步完善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管理,确保技术行之有效,验收实事求是,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增强农民的信任感。在利益分享的过程中,赋予农民对土地完整的使用权,充分调动农民自身参与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六)依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提高现有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对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有效维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使闲置和利用效率低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后,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村庄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利用。

(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只有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才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才能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强化农村地区能源建设,采取技术、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脆弱进行治理,尽快恢复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消除生态脆弱对农田、村庄带来的隐患。生态环境的好

坏是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八)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报刊、公示牌以及会训等方式宣传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公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接受并主动参与到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行动中。同时提倡公众参与、实行管理民主、建立长期投入机制,依法依规办事,对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九)积极推进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完善目标责任制,把切实搞好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提拔的考核内容。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级建立健全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领导机构,确保资金到位,明确职能分工,共同形成工作合力。

结束语: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作为主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保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

廊坊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兼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录

(可以借鉴)

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资金投入政策为驱动,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多元模式、分类实施;突出重点、规范有序;以民为本、维护权益”的思路,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村改造、综合整治,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瓶颈问题,实现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工作的新思路。

——统筹兼顾原则。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农村新民居建设紧密结合,由政府主导,整合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建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筹兼顾、互相促进、协调开展。

——规划先行原则。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基础地位,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尊重民意原则。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布局、老宅基地复垦、拆迁补偿等,必须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保证村集体和农民受惠得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不同情况,以满足农民实际需要为前提,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防止一刀切,一哄而上。——节约集约原则。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规模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防止产生新一轮的分散布点。

——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固粮食安全,有利于落实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的调控能力,稳固经济发展,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新的抓手和平台。

——农村土地整治是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急剧增长,用地保障压力日益增大。一方面,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大、空闲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有效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缓解用地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用地空间。

——农村土地整治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手段。在政府投资强劲但民间投资仍然低迷的今天,增投资、扩内需已成为保增长的主要途径。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拆迁、补偿、安置、复垦等农村土地整治,可进一步带动农村消费,驱动农村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村土地整治是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助推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改换乡村面貌的重要抓手。可以助推新民居建设,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农民住宅更加规范、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农田保护更加有力、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和谐。

——实行周转用地政策。对建新拆旧需要新占农用地或耕地的,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提供周转用地。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须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但要按照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补充归还耕地,以确保耕地不减少。除整体搬迁的村庄外,使用周转用地每村不超过50亩,使用年限为3至4年。

——实行资金扶持政策。从2009年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从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返还和分配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分别划出不低于15%的资金,支持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道路和旧村址复垦等。设立支持奖励资金,对成效显著的土地整治项目给予奖励。各县(市、区)要将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实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土地政策。一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二是对土地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净增的耕地(扣除归还周转用地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用于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以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建设用地。对于结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土地整治。

——实行鼓励进城农民用宅基地换购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民在交回农村自用宅基地的,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对农户交回住房和宅基地的,按评估标准作价补偿,具体标准由试点县(市、区)政府制定。

市规划、建设、农业、林业、水务、电力、银行等部门要结合新民居建设工作,集中整合各项支持政策和资源,专门制定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突破性配套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

科学编制规划。一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落实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涉及的项目。二是在各县(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规划,编制县级农村土地整治规划。被列入市级试点的村,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于9月底前完成村街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城乡规划部门要抓紧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区内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鼓励多元投资。要根据本地实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创新多种运作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一--是政府投资模式。由政府出资,选择实施土地整治试点,通过拆旧建新、整治复垦,腾出的建设用地或用地指标,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二是政企合作模式。由政府和开发企业联合出资,成立土地整治股份公司,开展土地整治。三是市场运作模式。对区位优势明显的乡村,通过政府引导推介,采取捆绑招标方式对外招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整治。四是村民自发模式。鼓励有迫切搬迁愿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街,自行进行土地整治,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腾出的用地指标由政府统一收回。

——按整治形态划分为4种。一是迁村并点型。通过土地整治使一些散户居民或村庄向具有一定规模或经济基础的中心村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居民点集中安置,并对原来的居民点进行复垦。二是整村搬迁型。对老村破旧不堪,布局分散,整理新增耕地潜力较大的村庄,通过土地整治实施整体搬迁。三是旧村改造型。对旧村聚居面积较大,区位较好,但空心村现象突出、一户多宅多、旧房危房多、闲置废弃地多的村庄,重新进行规划、改造和整治。四是城镇社区型。对城乡结合部,农民生活收入来源主要以非农就业为主,收入水平较高且基本稳定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土地整治前的农村变为城镇社区,居民能够就业并有社会保障。

第三篇:深入开展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深入开展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摘 要: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开展多年,我们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找出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服务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服务;建议

一、土地在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改善了农田的基础设施

建平县基本农田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老河地区如三家、太平庄、黑水等乡镇;二是丘陵山区,占全县大部分土地。近年来,建平县国土资源局共完成国家、省、市整理项目32个,面积144818亩,不仅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而且大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农田进行平整由小块变大块,有利于农机作业,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经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增添农田的水利设施,改造了农村电网,扩宽了乡村道路,开发荒山造林,修缮了农村住房,新设计整理了村庄街道,改善居住环境,使农民心情愉快,为建设新农村增强了信心。

2.确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建平县大部分土地属于丘陵山区,农田地块分散,大小不等、道路狭窄、零乱,土墩、坟墓、杂树星罗棋布。通过土地整理,丘陵山区地段修梯田,改造土壤结构,增加耕地面积,使农田土地连片,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兴修水利,增加的滴灌,提高了农田的增产增值;乡间道路狭窄变宽、零乱整理变为有规则;农民进城务工土地闲置,为了使其复垦,采取“以租代征” “集体土地流转” “以地入股”等形式农业建设逐步形成新一轮的占地热潮;农村房屋的改造换新,使其开发利用开商店、搞养殖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提高了耕地的单产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3.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建平县部分乡镇没有矿产资源还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我县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自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通过多方筹措社会资金,还有国家扶贫安排了项目资金,8年累计安排资金超过3.5亿元。同时,由于土地整理改善土质,改变原始耕地使用性能,增加了农田的单产,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4.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县部分乡镇山地矿产开发,易破坏环境,对于采矿尾砂用于平整土地,对于废弃矿井采取回填,种植树木,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二、查找土地整理过程中存的问题

1.土地整理工作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通过我们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经验认为,该项目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从农田基本建设出发,增加农田的平整,丘陵修梯田造地为主;增加农田的水利建设投入,已解决我们辽宁朝阳长期干旱问题;对矿区生产过程中山地和林地及其植被环境破坏等的治理;对村庄建设的治理;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起到扶贫发展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具有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腐败发生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国土部门建立巡查,健全乡、村、组监察网络和群众举报制度,乡、县、市三级建立公开举报电话,防止出现土地整理项目出现虚假工程、欺骗工程。土地监管部门确实做到地动我知,监管到位。农村土地整理工程预决算往往是乡镇国土所代办,造地款流入村政府,而后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形成了无人监管的“真空”失控状态。对于上述情况要依法从重追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逐渐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建议

1.国土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土地整理项目审批标准

农村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农村土地千姿百态,所以要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理项目审批制度标准。有些项目已增加土地面积为目标,平整土地及其连片整理,丘陵的梯田建造,这样应该以增加土地面积为标准;有些项目则以改善矿产破坏生态环境为目标,恢复植被,改善自然环境为标准;有些是为改善畜牧养殖条件为目标,应根据畜牧养殖圈舍建设标准或规程进行审批;有些项目则是改善人们居住条件为目标,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标准审批。对不符合相应标准的项目不得??批。

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责任制

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有很多困难,在土地整理项目工作中,应根据相对应的标准,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计、规划,在项目施工地向社会公布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查单位名单,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并规定相应的责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

前期准备工作与规划设计之间、规划设计与项目施工之间均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为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消除各阶段之间重复环节,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必要时进行现场办公,通过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不仅可以缩短工期,更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4.国土部门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用地面积、功能布局等方面借助土地整理工作中给予帮助。新村建设涉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保持同步。积极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指标,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提供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农村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对符合要求的旧村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舰,吴冠岑,胡明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范动作的若干问题【J】.国土资源,2005.2.

第四篇: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研究与探索

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土地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咸宁市共争取高产农田、低丘岗地改造等土地整理项目118个,总建设规模150.32万亩,批准总投资30亿元,预计全部完工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9.37万亩。通过实施土地整理,着力打造一批高产农田示范工程、农业特色板块基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惠及全市60多万农民,有力服务了新农村建设。

一、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的普遍开展,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善了耕地的质量,增加了农民收益。但土地整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县、乡、村基层干部对项目期望值过高,希望增添自己政绩,并从项目运作中获得一定工作经费,因此争取项目的积极性较高。在项目施工阶段,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有限及对项目资金使用上的严格监控,加之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处理和协调的矛盾,部分基层干部产生失望心理,导致他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性下降,顺利施工难以保障,项目实施难度增大。

2、整理资金严重不足。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均为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的部分,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

3、土地整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近几年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一些较易实施的项目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大多是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

4、土地整理涉及政策法律问题,思想工作难度很大。目前,土地整理中田块调整、权属变更、房屋拆迁等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政策依据,缺乏统一的政策措施,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如何把土地整理工作搞好,积极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要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1、土地整理目标由重耕地数量增加向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以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向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质量转变。围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实现农业经济综合发展。

2、土地整理内容由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专项整理相一致的原则下,土地整理规划与交通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尤其是土地整理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使土地整理的内容由单纯的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土地整理的效果更加显著,综合效益将发挥得更好。在居民点整理上应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适度逐步开展,优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

3、土地整理投入由政府投资的单一化向政府、社会相结合投入资金的多样化转变。咸宁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因此,广开土地整理资金的来源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化解资金难题,主要途径有: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二是捆绑使用各项支农资金,将农村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国家、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等各项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村庄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三是要发挥商业银行和信贷资金的作用,建立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四是要吸纳产业资本进入。

4、公众参与由参与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的前期阶段向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全过程转变。公众不仅要参与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更要参与到土地整理的施工中去,这样也可以为农村部分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今后与新农村结合的土地整理,不仅涉及到农地整理,还涉及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整理。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可以保护、尊重公众利益,使相关政策和具体实际相吻合,保证决策合理与公正,弥补技术研究不足,使项目设计更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更顺利并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第五篇:乡镇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规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虞城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新农村为基础,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创新体制和机制,综合利用相关政策,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耕地规模经营,积极破解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等用地难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依据村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5年实施方案等,以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集中整合有关涉农资金,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方式开展田、1

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2010年,完成杨集、马庄、蛮子营、楚庄四个行政村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编制,利用3-5年时间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三、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县政府总体部署,此项工作按照前期准备、试点探索、全面铺开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7月底前)。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试点探索阶段(2010年8月至12月)。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据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选择杨集、马庄、蛮子营、楚庄四个行政村作为本行政区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编制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报上级政府批准,开展试点,进行探索,整村推进。

第三阶段:全面铺开阶段(2011年至2020年)。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到2020年完成全镇所有行政村建设用地整治任务。

四、实施要求

(一)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严格按照大杨集 2

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整理5年实施方案,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留作空间,编制好各中心村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促进工作开展。对土地综合整治中实施挂钩的项目,在集体建设用地整治规模中扣除项目区内新村建设、农民安居、留足农村非农发展用地后,剩余部分即为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节余指标必须在项目验收后,由相关行政村提出,经县、市两级审查后,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核定,核定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节余指标可以实行有偿转让,转让受益由县土地复垦、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等。

(三)加大省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项目对村庄建设的投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是对原有的宅基地、空闲地、废弃坑塘等的复垦以获取用地指标,较一般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量更大,且是项目实施的重点。为将项目区建成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的农村居民点,使群众在综合整治中切实得到实惠,可将省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适度(应控制在40%以内)用于项目区村庄内的土地综合整治。

(四)提供项目区群众参与机会。对适合农民承担珠防护林工程、土地平整等土方工程可按招标的办法选择施工队伍,也可直接由镇政府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负责组织本集体村民进行施工,不再进入项目建设招标范围。

五、政策保障

(一)建立政府奖励与补贴机制。争取市、县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支持村镇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对农民建房进行补助,对工作先进村进行奖励。

(二)建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保障机制。按照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等土地专项资金为主体,将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专帐管理、统筹安排、封闭运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设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账户,专帐核算,集中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应和规模效益。

(三)鼓励进城创业农民用宅基地换购城镇保障性住房。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民交回农村自用宅基地的,可申请购买城镇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对超占宅基地标准部分实行有偿使用,对农户交回住房和宅基地的,按评估标准作价补偿,具体标准按县政府规定执行。

(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参与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资信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简化审批流程,优先提供贷款。开办农村居民住宅楼按揭贷款,对符合条件、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齐全、申请按揭贷款的,适当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对符合条件的自建房农户,可提供小额借款。银行部门可以在政府信用的支持下,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原则,由县政府授权的融资公司统一融入后,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拆旧村、建新村项目的启动周转资金,专项用于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贷款由村庄整治节余指标形成的土地收益归还。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镇委副书记、主抓城镇建设的副职为副组长,党政办、财政、村镇建设、农业服务中心、民政、土管、电力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班。全镇实行统一领导,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综合协调,强化责任,形成合力。镇党委班子成员分片挂点,村一级由村支部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督促抓,群众组织协助抓良好工作格局。

(二)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在规划期内,镇政府每年年初向各村下达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任务,实际完成情况以省、5

市验收认可的数量为准。镇政府对土地综合整治实行目标管理,将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程质量、进度、效果、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指标,考核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对土地综合整治成效突出的村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情况,尊重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实际需要为前提,以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宜居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坚决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建设模式。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要求,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农民对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并依法签订协议,把尊重农民的意愿放在首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依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和处置权,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强行实施,不得强行试点,严禁以行政命令方式强行推进,搞大拆大建,损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贯穿于农村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农民安置区、新村建设区人均建设用地不得大于120平方米。

(四)规范项目实施

一是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旧村改造、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明 6

确建筑标准。各村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有关规定,对拆除旧房的农民,统一分配宅基地,按照审批的规划实施项目。二是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统一建设新村中道路、电网、上下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公用基础设施,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由中标的施工单位统一建设。三是统一配建公共设施。按照规划,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四是统一新建房屋建筑设计。对新建的农民住房,按照整洁、大方、实用、合理布局的原则,统一建筑设计图纸,统一外观式样。五是统一整理宅基地。旧村拆迁后,旧村宅基地要统一整理成耕地,置换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或占补平衡指标,缓解建设发展用地紧张的矛盾。六是统一推进规模种植。整个项目整理后的大片耕地,要统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效益;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农民就近进入企业工作,提高耕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立督导督查力度。

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成立督查组,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督导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各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程建设质 7

量差,资金使用问题大,弄虚作假以及其他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附:大杨集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名单

×××人民政府2010年7月10日

附件: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

长:×××(党委书记)常务副组长:×××(镇长)副

长:×××(副书记)

×××(纪检书记)

×××(组织委员)

×××(宣统委员、武装部长)

………

成员:×××(国土资源所长)

…………

办公室设在镇国土资源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工作职责

(一)按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全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二)研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制定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与方案,并以大 9

杨集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组名义下发执行。

(三)实行分组包干制度,强力推进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四)承担县委、县政府安排的有关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其他工作以及国土资源信访稳定工作。

二、相关要求

(一)各村都要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办公室,按照《大杨集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大杨集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领导组的安排,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各村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报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办公室备案。

(二)对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督查制度,具体办法由大杨集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制定。

下载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整理及新农村建设经验介绍

    枣林村土地整理及新农村建设经验介绍枣林村位于312国道525公里碑西侧,耕地面积4036亩,航拍面积12300亩。全村共27个村名组,3143人,其中党员80名。在这次土地整理及新农村建设过......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 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 静〔内容摘要〕 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 农村 交通 建设 〔作者介绍〕......

    新农村建设调研文章-抓好村庄整治 促进新农村建设[小编整理]

    抓好村庄整治 促进新农村建设市村镇办主任 XXX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

    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汇报

    仙岩镇2006年1-9月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汇报仙岩镇地处玉山县东南部,区域面积63.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10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探讨论文(五篇材料)

    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一)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土地整理是国家投资重心向农村转移的具体体现。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

    土地流转助推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最近,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起了市级相关部门的广泛......

    新农村建设暨土地一级开发

    新农村建设暨土地一级开发、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研讨(2011年9月24日郑州)中国房地产培训网为了切实推进我国城乡建设一体化工作,加速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各地市城中村改......

    土地整治

    1.土地整治:土地整治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