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 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 静
〔内容摘要〕 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 农村 交通 建设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四是建设资金短缺。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三、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贵州省发改委和交通厅于今年3月出台了《贵州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项目管理的各项程序。相关部门要根据《办法》规定,总结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今后五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特点,改进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办法,以使农村公路建设各项程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五制”、“三控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公示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多方筹资,确保建设资金配套到位。“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投资和补助大大增加了,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除国家补助外,市、县财政各需投入建设资金10150万元。资金筹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方、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努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二是要利用好政银合作贷款解决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县乡运煤公路维改费,专项用于县、乡、村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养护补助;四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方式,拓展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五、加强养护管理工作。“三分建,七分养”是长期的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9月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市、县两级政府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落实养护责任,健全养护机制,明确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使乡村公路的修建、养护管理工作常规化,更好地维护路产路权,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同时加强路政管理,治理超限超载,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迈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此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继续组织好农村客运网络化实施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推广经济实用车型,合理安排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
“十一五”期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要把“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把增加农民就业的路子送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六盘水市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农村公路状况还比较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交通要先行,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向新型农民的时代过渡,提高参政的意识,促进“管理民主”。
第二篇:新农村建好党组织观点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党组织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核心主题,紧盯建设新
农村的五大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基层组织工作思路、方法。主要体现在:增强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坚持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在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上多想办法,多找门路,让农民多得到实惠。
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在农村的政策,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走样;应该正确地向农民群众宣传解释各项政策,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应该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政策,防止绝对化;应该模范性地执行政策,要求农民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
坚持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作风。要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倡导求实精神,倡导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农民一起研究本地的资源状况和优势所在,寻找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要带着感情到农民中去,真诚了解农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和农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农村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要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农村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懂得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应当更多更好地依靠法律手段。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大力提倡运用法律手段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积极推进村民自治。
坚持以发展村街经济为中心,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意识。要通过教育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善于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经营。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做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第三篇:村官演讲稿建好新农村
板桥镇“大学生村官治村论坛”演讲稿
板桥镇青山村委会周绍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山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名叫周绍伟,现任村委会副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认真领会二十字方针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碧空万里江如练,雏雁初飞天;家园前景谱新篇,涉世做村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响应党的号召,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农村浓缩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舞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实在话,我个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也走过弯路。当初,认识不到“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性,觉得“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就是接接电话,对来访的群众做做登记等一些简单的事情。2009年1月,我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通过聆听有关领导讲话,与村里群众密切接触,对“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有了全新认识。当看到群众一双双热切盼望致富的眼睛时;当听到领导一声声语重心长、充满期盼的嘱托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是党和国家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深深地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我所任职的青山村委会,现有农户900户,乡村人口3248人,全村国土面积3.4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25.1亩,耕地面积2391 1
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符合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二十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下面,我就结合青山实际,对如何做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作汇报: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青山村委会生产观念陈旧,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生产力水平。
1、通过开办培训班,聘请教师对农业种植技术进行传授,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如:开办烟农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烤烟的育苗、移栽、管理、烘烤及分级扎把的培训。做到科学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生产。
2、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青山村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要达到生
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应该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下抓手。我村委会周家村、青山村等几个小组属于小坝区,土地比较肥沃,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适合的、能够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而像三家村1、2组,大部分耕地都是山地,为了长远利益的考虑,要努力争取核桃树种植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通过核桃树的种植,不但可以保护环境,以后还能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
三、“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1、建立农村书屋。许多群众想看书,可觉得买一本书看完后就丢到一边,不划算。通过建立农村书屋,不但可以为群众提供方便,充实群众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
2、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或是成立村文化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科学文化做宣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在村容村貌整治中,要突出搞好六改二化四清。六改:改路、改水、改厕、改浴、改厨、改栏;二化:庭院绿化、房屋美化;四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清不合时宜的标语。
主要的做法是:
1.制定村容村貌整治奖励办法。对在村容村貌整治中行动积极、效果明显、主体作用发挥好的农户给予奖励。
2.建立村容村貌整治周制度。在春种、夏收、秋收后和春节前,利用农闲时节,集中一个星期的时间,组织群众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引导群众在农忙和节庆期间注意保护和管理村容村貌,不乱倒垃圾,不占道堆放农作物,保持晒场整洁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文明卫生家庭“比比看”活动。每个月在全村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农户家庭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评比文明卫生家庭,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检查评比结果在全村张榜公布。
4、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度。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纳入村干部工作责任考核内容,每季度对村干部包片的村容村貌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年终考核评比,与奖惩挂钩。
5、加强对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村“两委”要高度重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做到定期专门研究,经常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措施来改善农民生存状态,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
五、“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1、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
3、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要求。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站高一点,看远一些,想深一层,踏实一步,用汗水和青春谱写一曲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奋斗之歌!
让我们大学生村官团结一心,携起手来,听从责任的召唤,共创奇迹;邀爱同行,让梦想与青春一起飞翔!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更加灿烂、美好!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第四篇: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国土资源局郭兴红654200)
土地整治的实质是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加强土地整治,对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村民建房缺乏规划,居民点粗放混乱现象突出
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村庄建设规划及管理措施不到位,村庄零散,居住分散,居民点现状粗放、混乱,“空心村”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不利于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二)农业技术落后、土地利用效率偏低
新形势下,农村许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老、幼、妇女且文化水平不高的劳动者,现代农业技术掌握程度不高,缺乏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耕地的能力及水平;加之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极大地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
(三)生态环境脆弱,新农村建设难度大
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居住在山区、半山区,部分地方易发生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9.1%,土壤流失总量每年为100亿吨,流失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全国每年化肥产量的两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二、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尽管土地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在具体的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受规划制约
一旦地质和洪涝灾害发生,对一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的良田好地损毁,因不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申报治理,这不仅使产出率高、效益好的土地废弃,而且良田好地受到侵蚀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二)权属调整难
土地整治项目在工程实施竣工后,土地权属调整、新增耕地或建设用地如何分配都很难,不论是集体承包经营,还是在新增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平均分配或局部分配,均没有合理、明晰的规定,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严重影响农民参与配合的积极性,导致农户自身缺乏土地整治的动力,积极性差。
(三)重数量轻质量
由于占补平衡仅要求数量平衡,大多地方申报项目时,都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从生产投入的角度和产出率计算,建设占用耕地产生的效益比补充耕地所产生的效益要高。为此,占补平衡应根据当地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等别进行综合评价后进行平衡,用低质量等别土地进行补充的,补充耕地的面积应该用所占耕地的效益进行换算后以数倍来补充实际占用的耕地。
(四)工程技术的可操作性差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虽然要求有资质的技术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但规划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调查研究不深入,对项目区调查分析不够、不深,规划设计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地区针对性,降低了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性,建成后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五)工程管理不到位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在依法依规报经批准后虽然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公开招标,但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方面的不足导致中标单位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如何简单、如何方便就如何施工,随意性很大,最终通过变更设计来做竣工验收资料,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三、以土地整治为契机,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理顺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健康、舒适、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需确保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
(二)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管理
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找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合理编制集镇和村庄规划,合理调整集镇、村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完善并细化村庄和集镇规划,严格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对违法、违规、违章建设和审批的坚决依法查处,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依法、依规、健康有序稳步推进。通过规划实施,促进村庄科学化、合理化、有序化,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三)努力提高土地整治水平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应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耕地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土地整治区要做到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水利设施完善,提高耕地保土、保水、保肥的能力,建成旱能灌、涝能排、产能运的高产、稳产农田,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要总结经验,科学合理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切合实际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特别要注重
项目整治区(拆旧区)与建新区的规模,规划布局方案,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使用及归还计划,制定拆迁补偿方案。规划应制定项目组织管理程序和实施措施,提高土地整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强化整治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可行性报告和规划设计必须本着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原则,对多种建设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估,严禁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投资效益保证,为项目的整个实践过程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群众的支持。
(五)强化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管理
逐步完善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管理,确保技术行之有效,验收实事求是,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增强农民的信任感。在利益分享的过程中,赋予农民对土地完整的使用权,充分调动农民自身参与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六)依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提高现有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对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有效维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使闲置和利用效率低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后,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村庄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利用。
(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只有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才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才能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强化农村地区能源建设,采取技术、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脆弱进行治理,尽快恢复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消除生态脆弱对农田、村庄带来的隐患。生态环境的好
坏是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八)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报刊、公示牌以及会训等方式宣传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公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接受并主动参与到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行动中。同时提倡公众参与、实行管理民主、建立长期投入机制,依法依规办事,对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九)积极推进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完善目标责任制,把切实搞好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提拔的考核内容。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级建立健全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领导机构,确保资金到位,明确职能分工,共同形成工作合力。
结束语: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作为主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保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017-12-25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习近平指出,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地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地方、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和运营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2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会议强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充分肯定、极大鼓舞,更是殷切期望、巨大鞭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5年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1%和96.5%以上,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