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肺癌判断CT运用论文
肺癌为恶性肿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全世界每年有大约三百万新增肺癌患者,25%的女性癌症死亡是因为肺癌,而男性的该比例达到了32%;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CT技术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的最普及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发展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方便实用的新手段,也为了解癌症的发展提供了医学影像学证据。本文就CT技术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的相关应用综述如下。
一、低剂量CT
由于早期肺癌往往缺乏临床症状,病人就诊时发现的肺癌多已是中晚期,五年存活率仅为12%一15%。早期肺癌(I期),特别其直径小于2cm的肺癌往往无远处及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有良好的预后,五年存活率可达70%。1990年Naidich等提出肺部低剂量CT(LDCT)这一概念,其对于早期肺癌的发现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CT辐射剂量却较常规剂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美国在1993年启动“早期肺癌行动计划(EarlyLungCancerActionProject,ELCAP)”中对1000例肺癌高危人群(吸烟者)的调查中提出,采用低剂量CT能有效的检查出早期小肺癌的存在,相比之下,x光胸片仅在23例I期肺癌患者中查出了4例。同时,低剂量CT的假阳性率仅为3%,远小于胸片的23%。
二、早期肺癌的筛查诊断
Rusinek等分别用常规剂量扫描421个结节,低剂量扫描432个结节,结果显示其特异度为91%与88%,敏感度为63%与60%,这与Naidieh等1990年提出的结论一致。同时在直径>1cm的软组织密度结节的对比中,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的发现率差异无显著性。对于<5~10mm的结节的对比研究也证实了其可靠性。对于<5mm的结节,低剂量扫描也可发现,但发现率较低。目前,有国内学者认为50ma是一个较稳定的低ma界限值,并指出20ma会出现线束硬化伪影,干扰肺部病变的诊断,而螺距>1时,影像颗粒会变粗,5mm的肺结节显示率将会下降,因此50mA,螺距=1是发现肺结节的可靠条件J。Lee等在报道25个参与者中筛查到的78例非钙化真结节时也提到,在不同管电流时,结节检出的敏感性也不同。
三、相关肺癌的CT诊断
常规x线对肺癌的诊断正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HRCT),近些年增强cT的发展和应用,更是为肺癌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增光添彩。螺旋cT可发现肺内直径≤6mm的结节,其敏感性为60%,但对直径≥6mm的肿瘤,其敏感性可达100%,然而对≤1cm的结节,CT值测量准确度较差,很难准确增强幅度。HRCT可进一步显示肿块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及其与肺门、胸膜的关系,其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较中央型高。由于增强扫描较平扫除对分叶征、毛刺、胸膜凹陷征等表现的观察外,还可利用肺结节的不同强化特征进行性质判定,多数学者认为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平扫。
1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组织学上主要为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还有腺癌。CT表现:直接征象为肿块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狭窄与阻断;间接征象则表现为继发的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对8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CT临床T分期中的T1、、rI3、T4各期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无显著性差异,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2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主要是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还可见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周围型肺癌的特征表现为短细毛刺数目较多且呈放射状排列,由纵隔窗锯齿状排列的棘状突起延续为肺窗的细毛刺。肿块轮廓呈分叶或多个浅分叶伴短毛刺,肿块胸膜侧呈切迹征或胸膜凹陷征,肿块胸膜侧呈模糊绒毛征,血管集中征,胸膜外脂肪线消失呈软组织肿胀,偏心空洞或空洞内壁结节,空泡征,瘤体平扫与增强CT值差值>20HU,以上CT征象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肺癌的诊断J。在对43例已经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总结中,CT的准确率为95.35%,可作为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决定性作用。
四、肺癌转移的诊断
1肺癌脑转移肺癌的脑转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重视肺癌病人的CT检查,对临床正确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Furak等研究统计发现原发性肺癌出现脑转移率为12%一18%,而且即使早期将原发病灶切除,仍有1%~15%的患者出现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主要转移途径为血行,少数经神经鞘中的淋巴管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腔静脉系进入颅内。由于大脑中动脉末梢的特殊分布及在大脑皮质有丰富的血管网分布,使瘤栓易于在此滞留,所以转移瘤好发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以顶、额叶为最多见,且多表现为多发。曾有国内学者对1365例肺癌患者进行脑CT扫描,发现脑转移瘤100例。在这100例脑转移瘤中多发病灶56例,单发灶44例,病灶位于额叶36例,顶叶63例,肿瘤周围多伴水肿J。在随后的研究报道中,对于肺癌脑转移瘤的CT诊断也大致相似“J,同时也指出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其脑转移瘤的CT表现也有不同特征。
2肺癌骨转移肺癌的远处转移中骨转移明显多于脑、肝等部位的转移,而在骨转移中,脊柱骨和肋骨又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肿瘤骨转移的发生主要有直接侵犯、血行转移及淋巴转移。其中血行转移最多见,肿瘤栓子脱落于血循环,经血行转移至全身任何部位。肺癌骨转移的骨改变主要是为溶骨性骨破坏。李宝兰等对35例肺癌患者的胸部cT扫描进行总结发现,同时发生肋骨和椎骨转移9例,仅有肋骨转移14例,单有椎骨转移11例,在肋骨和椎骨的转移中,又以多发骨破坏为多。同时,如同肺癌的脑转移瘤一样,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其骨转移也有不同的特点。在该文献中,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最高(40%),其次为鳞癌和小细胞癌。
3肺癌肾上腺转移肺癌肾上腺转移较常见,发生率为18%~38%,CT易于显示,尤其是螺旋cT,更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Sandier等报道了110例肺癌病人,肾上腺转移率为10%,同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的居多,但与肾上腺转移瘤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极少。故肺癌病人进行腹部CT扫描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指导肺癌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吴健等也对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腹部cT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在1478例肺癌患者中共发现112例肾上腺转移瘤,以男性患者居多,仅有2例出现过肋腹部的胀痛感,其余均未出现与肾上腺转移瘤相关的临床症状。肾上腺转移瘤绝大多数为单发(87.5%),这与脑转移和骨转移有所不同。同时,肺癌的肾上腺转移瘤的发生率也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相关。近几年来,影像学研究将肺癌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如将CT表现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肿瘤代谢结合起来。PET以氟脱氧葡萄糖作为示踪剂,通过肿瘤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对肿瘤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这对于临床中肺癌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有莫大的帮助。CT技术为肺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
王学强 刘玉平
东营市垦利县人民医院 257500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在CT普及的今天,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对基层医院的影像和临床医生十分有益。1.成人肺结核的CT特征
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1.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1.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Hu以上);⑥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1.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1.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80Hu,易与肺癌相鉴别。
1.5少结节堆聚性:肺结核病灶以增殖病变为主时,呈结节状,往往是均匀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均匀,很少表现数个结节堆聚在一起。
1.6少增强性:如果结节或肿块病变不易鉴别时,应进行增强扫描,肺结核病变由于缺乏血供,因而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量少,故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肺癌的血供较丰富,因而强化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需强调的是,肺结核的“三多”和“三少”一定要全面的、总体的、有机的加以分析运用,不能片面孤立、机械的、分割的看待这些特征。2.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基础是:癌组织发生在细支气管,向周围侵润性生长形成结节或肿块,最常见的是单源性的,表现为孤立单个病灶;肺癌浸润性地向肺实质及间质生长,表现为形态欠规则;由于癌组织侵及小叶间隔及淋巴管,多表现为边缘欠光滑、多毛刺、多棘状改变;肺癌有丰富的供血滋养血管和引流静脉,也可见多根细小血管向结节聚集呈 “肺血管集束征”;肺癌多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表现除肺野病灶之外,尚可发现肺门,纵隔相应引流的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肺癌CT特征如下:
2.1孤立性结节及肿块:有别与肺结核病灶,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往往是清晰的,而无卫星灶(肺结核基础上发展为疤痕癌除外)。2.2形态欠规则:结节病灶表现为数个结节堆聚,这是由于癌组织以一个中心向周围多个腺泡浸润生长所形成的,由于其生长不均衡,中间有残余肺泡组织,即形成所谓小泡征。肿块生长的同时遇有血管或支气管的阻碍形成切迹,即所谓分叶征。2.3边缘欠光滑:主要表现为棘状突起和短毛刺,毛刺往往较密集,周边均有分布,两者是由于侵及肺泡表面或小叶间隔及淋巴管形成的;有别于炎症性肿块的边缘毛刺;炎症性毛刺表现较长和稀疏,一般只有二、三条,它是由于炎症慢性过程中,纤维化所致。
2.4肿块密度及增强:平扫时肺癌肿块或结节往往是均匀的软组织密度,CT值30~50Hu之间,增强后大多数明显强化,CT值差>30Hu,肺癌肿块少有钙化,偶有钙化,一般量少,呈点状偏肿块一侧。
2.5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癌多数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CT上淋巴结肿大的标准,大多数文献报道淋巴结直径≥15mm为肿大。随访我院120例肺癌手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直径 10mm阳性为 11.5%,直径12mm阳性为56.2%,直径15mm为92.6%,我们认为有必要把CT上淋巴结直径≥12mm作为为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标准。
3.有关肺结核与肺癌鉴别的几个常见问题
3.1结核性肺不张与癌性肺不张的影像学鉴别:结核性肺不张是由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支气管牵拉扭由造成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所以具有以下影像特征:①除肺不张之外,肺门无肿块,其它肺叶常见斑点状、纤维索条状或钙化等肺结核之特点;②不张的肺实变影中常见扭曲或扩张的不规则含气管状影。而肺癌肺不张,肺门区常见肿块,不张肺组织一般无含气的支气管,但可见狭窄或中断的支气管影,大多发生在叶支气管开口附近,其它肺叶一般无结核病灶。3.2 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影像学鉴别:结核性空洞有两种改变,一种影像上表现多发性,呈“蜂窝状”,易与癌性空洞区分。另一种为单发性,一般在2cm以上,其特征是:①壁薄、内壁较光整、无壁结节;②空洞四周均匀,空洞无偏心改变;③周围有结核卫星病灶,如纤维索条、斑点及钙化影等:癌性空洞的特征:①壁厚、内壁欠规则,常见结节;②偏心性空洞;③周围无卫星灶。3.3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与癌性胸水鉴别:结核性胸膜炎所产生的胸水,常见粘连包裹,胸膜呈一致性增厚,斜裂、水平裂等叶间裂常同时增厚、无肋骨破坏。癌性胸水,多为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所致,胸膜常厚薄不均,多见结节,若侵犯胸壁表现肋骨破坏或胸壁软组织肿块,同时可伴有纵隔胸膜或心包不规则增厚,同侧肺门及纵隔常见淋巴结肿大。
第三篇:不典型肺结核易误诊为肺癌的CT影像特点分析
不典型肺结核易误诊为肺癌的CT影像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被误诊成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7例不不典型肺结核接受CT检查的病灶影像学特点与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有17例患者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有6例误诊为中央型肺癌,有6例患者被误诊为转移瘤。结论:不典型肺结核表现十分复杂,具体工作中很容易导致误诊,与CT表现、强化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能够促使诊断准确率的显著提高,一定情况下可以实施纤维支气管镜通过皮肺活检等穿刺检查,实现早诊断与早治疗。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肺癌;CT影像特点
肺结核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不典型肺结核和肺癌的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一旦没有认真辨别,很容易出现误诊,使患者的病情延误,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究了被误诊成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学特点,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诊治的29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发现于结核病筛查中,其中有男17例,女12例,年龄22~82岁,平均(51.08±20.68)岁。症状表现为低热、结核中毒等,患者都通过CT平扫与增强特点、手术以及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学等证实。
1.2方法
利用多普勒超声双排螺旋CT进行扫描,电压与电流分别调整为120kv、50mA。扫描层的厚度与重建间隔分别为10mm、6mm,Pitch值为1.0。另外,一些患者实施病灶区部分2~3层厚的薄层扫描,并由14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对29例患者的扫描资料进行归类与整理,并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2结果
2.1肺结核呈现结节或肿块型的现象
有17例患者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主要呈现为内肿块或者结节灶。病灶的具体分布情况:5例右肺上叶尖段与后端,前段2例,5例右中叶与左肺舌叶,5例下肺基底段。多发结节与孤立性单发结节影分别有10例、7例。直径不足3cm与超过3cm的分别有12例、5例。边缘清除与部分模糊分别有11例、7例。
其中有9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3例薄膜样强化或者不强化,4例轻度不均匀强化或者是蜂窝状强化,病灶的镜增CT值21~45Hu;有2例病灶显著不均匀或者呈现环形强化,病灶净CT增值43~75Hu。
2.2肺结核叶与段呈现实变或者不张的现象
有6例误诊为中央型肺癌,症状表现为叶与段实变,密度十分不均,一些患者出现支气管相。其中右中叶2例,右上肺2例,2例左舍叶,都属于阻塞性肺不张,段支气管附近存在纵膈淋巴结肿大。有3例存在斑点与小斑片钙化样的密度,2例可见厚壁空洞产生,1例胸部增厚与胸腔积液产生。有5例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实施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
2.3肺结核呈现粟粒结节型的现象
有6例患者被误诊为转移瘤,其中有4例患者呈现中下肺弥漫分布粟粒样小结节灶,直径为3~10mm,一些融和成片,附近十分模糊,高度疑似诊断为肺泡癌。有2例患者为多发小结节,其大小各不相同,一些较小结节的便于十分模糊,被误诊成转移瘤。其中肺野散在由钙化斑点与合并胸腔积液分别有2例、1例。
3讨论
典型的肺结核通过临床表现、CT影像特点很容易进行诊断。最近几年,因为老年肺结核发病率的越来越高,结核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肺结核结节与肿块通常在肺结核的非多发位置出现,呈现出不典型特征,CT诊断相对较困难,在影像诊断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异病同影”的情况,极易产生误诊与误治的现象。此外,医务工作人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认识不高,实验室检查不彻底,影像学检查技术不高,其也是引发误诊的重要原因。
成年人的肺结核通常在两肺的上叶尖后段与下叶背段发生,根据多发位置、典型影像学特点对肺结核的诊断通常很容易。肺结核结节与肿块在肺结核非多发位置出现较大的过程中,例如右肺中叶以及左舌叶及双肺下等位置,本研究中有10例患者的病变在肺中叶与双肺下叶基底段,认为其可能是被误诊肺癌的重要原因。肺结核结节与肿块的病理成分通常是,结核肉芽以及干酪性组织坏死,一些病灶合并沙砾状钙化以及周围少许纤维灶,同时,还可能出现渗出性卫星病灶。在结节与肿块出现坏死与液化以后,坏死组织通过支气管引流,产生空洞,通常洞壁较均匀,内缘十分光滑,存在突起的结节,很容易被诊断成癌性空洞,气可能和病程时间过长,以及内存在真菌感染与产生负压有联系。不点型结核瘤的病灶直径通常超过3cm,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呈现分叶、毛刺以及胸膜凹陷等特点,所以,很容易被误诊成肺癌,本研究中类似部分征象有4例。CT增强检查能够鉴别与诊断结节和肿块型结核与肺癌,病灶强化程度、结核肉芽组织以及干酪性坏死的含量与分布都具有相关性。结核瘤灶一般表现为薄膜样的不强化或者强化,本研究中有2例。
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者结合,对肺门淋巴肿大产生压迫,使支气管出现狭窄或者阻塞的现象,导致受累的叶与段出现实变或者不张的现象,本研究中有右中叶2例,右上肺2例。
粟粒结节型都是由于粟粒病变没有典型性分布征象,同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通常被误诊成肺泡细胞癌与转移瘤,但肺野通常存在该户斑点与胸膜增厚等夜店。本研究中6例结核瘤患者被误诊成肺癌,通过实验室检查与临床病史等证实。
总而言之,不典型肺结核表现十分复杂,具体工作中很容易导致误诊,与CT表现、强化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能够促使诊断准确率的显著提高,一定情况下可以实施纤维支气管镜通过皮肺活检等穿刺检查,实现早诊断与早治疗。
第四篇: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筛查肺癌临床应用。研究对象:对60例无临床症状及200例高危人群,进行肺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结论:低剂量CT筛查肺Ca.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肺癌; 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28-01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大气污染等原因,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心后等处)病变及小结节影,平片容易漏诊,而且常规CT扫描又增大了辐射剂量,提高患癌风险。减少漏诊、而辐射剂量最低很重要,故利用螺旋CT开展低剂量扫描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本研究是探讨多层螺旋CT开展低剂量普查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资料和方法
对象为35岁以上、无临床症状,有肿瘤家族史、吸烟和被动吸烟等人群。男160例,女100例,年龄35~70岁,平均53岁。扫描时要求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屏住呼吸。
检查方法:GE双排螺旋CT,扫描参数为:120kVP、16~20mAs,层厚5~7mm,层距1mm,螺距为7mm/转。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CT图像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肺窗的窗宽为1200Hu,窗位-700Hu;纵隔窗的窗宽为450Hu,窗位35Hu。图像分析
由二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生使用后处理软件(MinIP、CVR、MPR)进行分析,观察肺及纵隔有无病变,记录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密度及大小等以及各级支气管的显示情况。最后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和各级支气管的显示率。统计学分析
资料结果以%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应用两个率的χ2检验。结果
4.1 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在5~7mm层厚低剂量MSCT图像上,全部叶支气管显示,所有段支气管亦能显示出来(图1)。
4.2 肺部病变显示情况:低剂量螺旋CT扫描260例受试者中检出3mm以上的结节30例(图2,3),炎变12例(图5),肺气肿22例及肺大泡16例,肺腺癌8例(图2)。
2.3 纵隔及胸膜病变显示情况:低剂量螺旋CT扫描从260例受试者中检出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纵隔内钙化灶30例,主动脉壁钙化12例和冠状动脉钙化8例,胸膜增厚或积液8例(图4)。讨论
3.1 普查肺癌宜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急剧上升。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目前肺癌治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肺癌早期发现困难以及晚期较难治愈等综合因素所致。在临床上,当病人因咳嗽、咯血和胸痛等症状来就诊时,通常首先胸片。但是,胸片上能显示的多数属于中晚期,经积极的治疗后,5年存活率较低。因此呼吸、胸外、放射科专家讨论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时,一致建议将患肺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的螺旋CT,可以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下,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20%。
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是检出肺癌及小肺Ca.最有效的影像方法,其检出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是普通X 线胸片的10倍,而且其辐射剂量与常规X线检查相差不大。其次,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低剂量CT检查费用不高,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2 胸部低剂量MSCT扫描方法的优点: 国内有人用单螺旋CT进行胸部低剂量分段连续扫描,扫描参数是:120kVP,50mA,0.75s/360,螺距1,层厚采用肺门部8mm,肺尖部及肺底部10mm的分段连续扫描。改变扫描层厚或螺距会影响被检部位的解剖结构显示。增大扫描层厚或螺距,可缩短扫描总时间,降低全肺扫描的X线总剂量,但可能漏检较小的病灶,这是因为层厚或螺距越大,CT影像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明显,不利于对细小病灶的显示和观测。
多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极快,每秒可获得16层图像,单次屏气即可完成整个胸部扫描,完全可避免CT图像的呼吸伪影,另外,我们使用的MSCT图像分辨率极高,可达到30线对/cm,其图像质量完全可满足诊断需要。此外,MSCT扫描的X线总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大大降低了CT球管过热的机率,利于延长CT球管的寿命,可减少CT普查肺癌的检查成本。此外,受检者接受X线的剂量也大为降低,符合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对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3.3 低剂量图像质量可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多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快(16层/s)、扫描层薄(可薄至0.5mm/层),图像分辨率高(30cm/线对),因此很适合开展低剂量CT扫描普查肺癌,行MSCT检查的患者所接受的X线放射剂量较单螺旋CT扫描更少,而其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图像相比,并未降低肺实质、弥漫性病变的显示,可完全满足临床影像诊断。本组资料表明低剂量MSCT扫描未降低CT图像的信/噪比,能检出3mm以上的肺部小病灶,叶段支气管全部显示。部分亚段支气管亦能显示出来,因此,可满足检测小肺癌,同时能清晰显示肺部炎症、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
因此:我们认为低剂量CT筛查肺Ca.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咽史、长期粉尘接触史人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低剂量MSCT检查,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参考文献
[1] Eddy DM.Screening for lun cancer.Ann Inter Med,1989,111(3):232-237
[2] Sone S,Takashima S,Li f,et al.Mass screening for lun cancer with moˉbile spirl computed tomgraphy scanner.Lancet,1998,351(9111):1242-1245
[3] 李真林,杨志刚,余建群,等.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8(1):34
[4] 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230-234
[5] 刘庆伟,崔允峰,郭卫华,等.螺旋CT肺癌普查最佳条件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8(2):149-150
[6] 张玉敏:多层螺旋CT开展低剂量扫描普查早期肺癌的临床应用,医学前沿 2013-6
第五篇:肺癌PBL教案
肺癌PBL教案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学习建立临床思维
考核方法;100分。
缺席0分,如果有正式请假手续,给出席分10分。出席分:10 课前小考试,10分,学习报告30分 课堂表现 50分,主诊10分,助手6分,主诊的评分(问诊内容、现病史、既往史5分、个人史
3、婚姻史
2、家族史3)助手补充一项给3分
现病史中:主要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鉴别的项目
其它同学做出重要补充给5分
阅读胸片:给5-10分,补充5-10分 分析化验单,5-10分,补充5-10分 讨论的重点:肺癌与结核的鉴别诊断
教案学生版 预习内容
张某,男,74岁。近期咯血,由家属带来就诊。引导问题:
1、肺组织的解剖(分叶、气管分级、分野、分带)
2、咯血的诊断(诊断学)
3、如何阅读胸片(影像学)
4、对于这个病人应该问诊些什么
5、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哪些疾病
课上内容
一、课前小考试
二、模拟诊室,老师-病人,主问-医生,模拟病人就诊的过程,主诊医生问病史,助手补充提问,开出检查单,病人逐步给出胸片等检查结果,每个学生发言,给出自己的诊断并说明自己鉴别的过程,相互间讨论、争论
三、查体,另选一组对病人查体(实现准备好一个病人)(胸部标准查体)(主检进行,助手补充,其他人质疑)
四、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