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林肯传记》有感
读《林肯传记》有感
人生之路漫长又坎坷,人生之旅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布满了玫瑰和荆棘,在艰难的跋涉中,我们选择了成功,同时也就选择了失败。
人们往往都希望自己成功,去收获那片喜悦,然而却害怕面对失败,害怕体味那份苦涩,近日,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人的简历,面对那一串串的数字,我震惊了,也感动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8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入团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风,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一次次的崛起,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大凡成功的人,他们都是一段从零开始的`艰巨里程,都经历过失败,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比我们更多的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步步地成功的。
书中阐明了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当我们真正地明白了,理解了失败的伟大意义,我们便也懂得了:我们应该感谢失败。我们学校曾经进行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感恩教育,提倡感谢曾经给过我们帮助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或敌人、对手。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更加顺利,而打击过我们的对手、敌人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跌倒了再爬起来。其实文章所说的“感谢失败”也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失败,是一块调色板,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如果没有失败,就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就少了那份执著,少了那份激情,如果没有失败,生活便过于平淡,也就显得苍白无力,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了大苦大乐,没有了欢歌笑语,生活也就如一潭死水,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光华和生机。我觉得我的工作生活确实经历了不少的成功与失败,当然,这些与伟人们的失败与成功是不可相提并论,简直就是连“小巫见大巫”都谈不上。但我发现经历了失败,我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为成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下次更好开展活动、为以后的教学工作而积蓄力量,孕育希望的种子,变得更坚强。我相信我们的毅志也会在无数次的挫折中磨炼得更加顽强,我们的信心了也会随着那份执著更加坚定。
我想:大凡伟人能成功,大多数经受失败的挫折。我们要想得到玫瑰,就必然要准备接受失败的利刺,我们要想使自己快乐,就必然要经得起失败后的调节、、、、、、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第二篇:读《林肯传》有感
读《林肯传》有感
读《林肯传》有感1
近日,我读了戴尔·卡耐基写的《林肯传》。当我读完全书的最后一页时,不禁感叹道:“啊!林肯的一生可真坎坷!但正是因为这数不尽的坎坷、挫折,才使他变得无比坚强,最终使他从卑微中走出,走向伟大!”
亚伯拉罕·林肯的父亲托马斯·林肯身份低贱,林肯的母亲南希·汉克斯是卑贱的私生女出身。因为生活所迫,林肯的童年是在简陋、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度过的。在受了一点教育后,林肯被人雇用,但他在闲暇之余也没忘读书,在参政前,他在生意上是个失败者,在婚姻中蒙受凄凉和不幸。但这些并没有完全打垮他。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律师。林肯当律师只为正义辩护,并且只收客户极少的辩护费,对于贫苦的人甚至分文不取。
林肯当上总统、入主白宫后,经过了无数次战败,终于结束了南北分裂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1865年4月14日晚10点15分,林肯被布思暗杀。当时,举国同哀,但林肯的仁爱正义,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是这位出身卑微领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千辛万苦,为实现人人平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想:正是少年时代的艰苦,壮年时期的坎坷,把林肯磨炼得那么坚强,使他能在失意中重新站起,在失败后百折不挠,从而获得新生,取得成功。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赞美成功而抱怨坎坷、挫折和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没有坎坷帮你们磨炼意志,你们会获得成功吗?成功和顺利固然值得赞美,但坎坷和挫折又何尝不值得赞美呢?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几乎没有受到一点委屈,更别提遇到坎坷了!这样下去,以后路还会一帆风顺吗?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林肯,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解救了无数黑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得到了美国人民的爱戴和信任。
坎坷,能把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变成一个美国总统,其过程漫长而又艰辛。但是,坎坷对人类的重要远胜过成功。只有经历坎坷和挫折的人,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所以,请接受坎坷的洗礼吧!
读《林肯传》有感2
穿越几百年前,腐败无能的黑暗社会里,有一个纯洁的灵魂放射着美丽的光辉,照亮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前世即使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来生也一心为民。
提起总统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荣耀;的确,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总统为他们的国家奉献出来许多,他们大都出生名门望族,身世坎坷。今天这本书中介绍的这位总统也不例外。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这一生真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当人们看见他站在讲演台上那慈祥的微笑,很难体会到背后的辛酸。林肯这一生都被悲伤束缚着,即使有短暂的光明时期,也很快会被突如其来的一盆冷水浇没了希望之火;书的一开始,就介绍了林肯家庭的不幸。在他还小的时候,母亲就被一场疾病给收走了。当他步入爱情的殿堂,准备接受命运的洗礼时,未婚妻却因病痛离他而去.;他的四个孩子中最后只有一个活了下来.....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那种感觉,就像不公平的待遇从他的头顶猛地钻入,直逼钻进他那被命运折磨得十分脆弱的心;那悲伤在他身体里打了一个弯,最后化成两行无助的泪水趟落……他在爱情的激流中挣扎,在命运的安排下无奈听从。走上事业道路,前方的绊脚石显得更多了。就单单在经济方面,林肯两次经商却被均告失败,并签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当他好不容易挤进竞选的人流并抱着极大的期望时却屡次遭到失败,十一次竞选有八次失利。面对挫折和失败,弱者这能低头叹息,但林肯却一直没有停止他对命运抱有乐观态度前进到脚步,他的一句名言让几乎所有准备相同命运低头的人重新振作起来:“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方法就是屡败屡战!”他正是凭借这种屡败屡战的顽强抗争的精神,硬是顶着风雨前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肯在1860年当上了高高在上的美国总统。
由于小时候生活的背景,林肯考虑到有许多人正遭受着命运的不公,他并没有像有些总统那么骄慢;他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林肯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容大度,他的包容让我甚至感觉他是上帝的化身。面对一切刁难他的人,林肯选择的不是报复,而是原谅和宽恕,他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每一个他身边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来自何方。
林肯最大的功绩就是解放黑人奴隶。当地位地下的奴隶们饱受残暴专制的折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林肯用他那双天使一般的手为他们抚平创伤,并将他们从封建的社会中拉了回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和命运。当他站在台上朗读宣言的时候,当他正式宣布解放奴隶的那一刻,全场欢呼了、沸腾了!人们簇拥着这位伟大的总统,伟大的领导者,向他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和拥抱。
但是,再开明再纯洁的总统也抵不过反对派的贪婪于凶恶。1865年林肯在剧院看表演时不幸遇刺身亡,享年56岁。我们谨此书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总统,我们心目中英雄。
来是无奈,去也匆匆。鲜花伴随大理石墓碑,你的名字,你的魅力,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读《林肯传》有感3
几度花开花落,几度云卷云舒,几度日月更替,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林肯永远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线……——题记
不知是什么牵动了我那颗无知的心,让我无法再释怀那一个伟人——林肯。
是命运的不堪吗?也许吧;是生活的贫困吗?也许吧;是坚定的信念吗?也许吧……读完这部书,我才了解:是他的理念,是他的虔诚,是他的友爱,是他的坚持与追求,给了我那颗无知而又懵懂的心一重击。我不是一位歌手,无法用歌声唱出心中的崇拜;我不是一位舞者,无法用舞姿跳出心中的敬重;我更不是一位诗人,无法用诗句诠释心中的景仰。我敬重林肯,不止因为他的伟大举措,更因为他那崇高的信仰,不变的理念,执着的追求。我假设过: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时代,出生在一个黑奴的家里,我的命运会是怎样的,我又该何去何从?我茫然了,从未有过的茫然,茫然之余更多的是害怕与逃避,我相信我抵抗不了命运,也许还会在某个角落。寂静的等待死亡的降临。我畏惧,我没有林肯的勇敢;我迷惘,我没有林肯的理智;我无知,我没有林肯的深思熟虑。一切的一切都暗示着我将以惨败而告终。不是我自卑,而是我根本无力面对那样的境况,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能与命运抗衡的林肯。心中不禁升腾起一份敬重,在沸腾的'血液里回流,那一份敬重,不必语言的修饰,它就在那里,永远不会消失,就像金子,无论焚烧多少遍,它依然光亮。
岁月的涟漪在时间的河面上荡漾,雾霭从土壤中升起,有一种蒙昧的香甜,我不了解,物是人非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林肯,能记得他的成就,但唯一确定的是林肯将会是我现在直至未来的头号历史偶像。
在这本书中,林肯给我的印象是自立,沉默,热爱学习,可是,反省自己,我与他的距离那是几倍的十万八千里。他自立刚强,而我还像个孩子,不成熟,不懂事,只期盼属于我的那一份关怀,光是这一点,我就与他相隔甚远了。不仅如此,我马虎,我大意,从不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而林肯呢?总是尽他所能来学习,在他面前,我又是一败涂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只有逆境才能铸就人才,人就像刀,只有经过磨练,才会锋利。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英雄只屹立在困境的背后,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
几度花开花落,几度云卷云舒,几度日月更替,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林肯永远像巨人一样屹立在我心中,那是我的偶像,我的上帝……——后记
读《林肯传》有感4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的社会——在它短短的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这些人大多出身低微,完全依靠自身奋斗,最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甚至成为国家的总统,改写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美国18至1865年在任的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 曾看过几本《林肯传》,但给我震撼最大的却是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林肯传》。这是一部激励百万民众的成功读本,全书用寥寥十几万字简洁清晰地再现了林肯英勇伟大的一生,并将其众多的高贵的品质展现给读者。林肯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开端平淡、发展曲折、高潮迭起、尾声宏大,落幕时赢得无尽的掌声。
艰苦的童年塑造坚毅的品行
1809年的严冬,在一片荒地边缘的一个木屋里,亚伯拉罕·林肯出生了。随后,他在一个丛林中度过了十四个春秋,住着铺着树叶和兽皮的肮脏的小茅屋。林肯的生活中过早的承受了亲人的早逝带来的悲伤,9岁时,他的母亲就染肺结核病逝了,而他和父亲从来没有象和母亲那么亲切的感觉。17岁时,他的姐姐有死于产房,这和他姐姐在婆家过度的劳作不无关系,林肯第一次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也知道了什么叫为富不仁。虽然林肯的生活经历非常坎坷,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林肯有过愤世嫉俗的行为。这可能是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如此吧!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却显得这么艰苦,但这正好造就了林肯吃苦耐劳、顽强不息的品格,他不但健康长大,还接受教育、参加演说、开律师事务所、当选总统、废除奴隶制。伟大的林肯做到了,他成为黑人的救世主、美国的英雄,甚至是全世界的偶像。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林肯的父亲是木匠,他只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好木匠,长大有口饭吃。好在他的继母是个尊重知识的人,坚持让孩子们去读书。但是林肯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加起来只有一年,而且他的老师都是一些信巫术,只知道地球是扁平的流浪者,但是林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培养了自己热爱知识,渴求学问的品质,他对有字的东西有种难以割舍的喜爱,只要有机会无论是一张报纸,还是一本书,他几乎 都会抓住如饥似渴的读上几遍。
当获得了总统提名之后,他有过这样一段话:“到了该念书的年龄,我却所知甚少,而且除了朗读、书写及运算以外,我就别无所学了。由于没上过什么学,这些预先准备好的演讲稿也只能基于个人极其有限的知识积累。迫于需要,我也必须时时刻刻注重再学习。“是读书扩展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识,并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纵观林肯的一生,阅读在林肯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没钱,他就去借书籍、报刊以及一切印刷品。可以想见,书已被林肯视为生命。到地里干活的时候,他带着书本;当马儿们站在玉米地边上休息时,他就坐在篱笆顶上看书;晌午时分,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他却独自在一边,一手拿着玉米饼,一边捧着书,投入到字里行间之中。正是这种坚持,这种毅力,成就了林肯的事业——律师、演讲家、总统。
我们也许不能像林肯一样,拥有那么多可贵的品质,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学习他对待书的态度。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生活条件已优于那个年代很多,我们随手可得的优秀书籍刊物也远比那个时代丰富,可我们读书的兴趣却削减了太多。或将其作为消磨时光的`工具,或将其作为完成任务的应付。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泡在了电视剧里,消耗在了互联网上。知识快餐虽然方便快捷,可用整个身心投入到书中所获得的精神财富是无可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以林肯对书的这种感情所鞭策和激励,从书中汲取养份,让读书成为最寻常的事情。
最伟大的力量是原谅和宽恕
林肯的一生,实在太不幸,几乎没有幸福的日子。只是不断的遭遇失败、挫折、还有折磨。他能够坚持活着,实属不易,更不用说他没有放弃他的原则和观点了。 在他的身上,始终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善良、勤奋、吃苦耐劳、顽强不息、宽容等等。
当我读到他在经历威利小儿子死时,感触很深。当时政客的斗争,妻子的咆哮,无数平民的骚扰,还有北方军队的屡次失败,人心惶惶,而他还要面对最心 2
爱小儿的离去。他说的一句话很感动我,我写下来共勉:“可怜的威利!我苦命的儿子!我的小天使啊,他不属于人间,他被召回天国了。我太伤心了,太伤心了!” 悲天悯人的林肯,始终在绝望的环境中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他的包容,让我感到他几乎是上帝的化身。对待万恶的南方奴隶主,对待癫狂无礼的妻子,对待所有的刁难者,他选择的不是抱怨、痛恨或是报复、惩罚,而是原谅和宽恕!我无法不对他的慈悲和宽容动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是他宽广的胸怀和仁慈的良心!他的隐忍和包容,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我无法忘记他时常说的那句话:“上帝请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永远的林肯
林肯的父亲有种不安分又好奇的性格,总是不停地在寻找着发财致富的机会,不停地追寻着带来好运的时机。所以林肯的成长过程中曾多次搬家,林肯都搞 不懂自己的故乡应该是哪里。 什么是故乡?像他这样一个在二十年中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跟随父亲几次三番 离乡背井的年轻人,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在他眼前如同过眼云烟,他从何产生一种故乡的感觉呢?我们只能说,他的故乡是美国!这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为全美国的独立而奋斗。
然而,伟大正直善良的林肯被刺杀了!那时他才刚过56岁,林肯死后,美国上下一片混乱,举国悲痛,刺杀林肯的人被绞死,人们都咒骂刺杀林肯的人,可以看出林肯多么受美国人民的拥护。林肯太累了,或许死亡才是一种解脱。他的魅力真正影响了千秋万代!
读《林肯传》有感5
星空下,历史长河中,一位男人,静静地屹立着,默默地接受着水流一遍又一遍的冲刷,溅起的水花打在他的身上,熠熠生辉。
那男人便是林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轻轻放下手中的那本《林肯传》,一本值得一世珍藏的传记。之前仅仅是在教科书之中,粗略的了解了他最伟大的功绩。如今看书之后,也是感叹造化弄人,命运就是如此淘气。对于林肯先生也不敢妄自评论,只是感觉先生应该是一位勇敢的人,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吧,所以他有,始终都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来促进他飞速成长,最终从一名贫困的穷小子蜕变成一位有担当的男人。谁都知道,林肯先生这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打击,他不是钢铁侠,他也会被那些失败狠狠地中伤,以至于会在半夜突然惊醒,然后静默地坐在床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蜡烛的那一簇火苗,直到早饭铃响起。但是,他是林肯啊,马上又打起精神的人依然是他。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道者三,其一就是“勇者不惧”。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因为他从来不惧怕什么,所以他频繁地演说,宣传自己的观点来得到大众的选票,甚至愿意接受对方提出的决斗的'挑战来捍卫自己的观点,使其向自己的伟大理想又前进了一大步。
更是因为他从来不惧怕什么,所以他自信、乐观、理智,从而善于交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头脑敏捷,所以他坚强、坚持,始终读书来丰富自己,坚持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因此,他勤劳,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小引擎,永不结束的小马达。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是否喜欢,都是干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所以,不管他经历了多少失败,都会继续站起来,那颗勇敢的心依然在跳动,帮助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
我很是敬佩林肯先生,“勇气”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延生出很多其它的优质品质。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尽管处在无边无涯的黑暗之中,它也会是一盏为我们指明方向的路灯;能够在布满利刃的大地,抬着头狂奔;能够在撒满鲜血的天空,迎着风飞翔,不怕危险与困难,跟随自己的内心,把握住每一次的机会,过我们想要的生活,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更新、完善自己的内心。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荆棘,只有不断地勇往直前去砍倒它,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不畏惧他人的冲刷,始终屹立着。而那些懦弱胆小的人被浪花一冲便消失不见,再也找不到。我们,应该要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如墨的天空下,人们在酣睡,而那上头,星星在闪耀。
读《林肯传》有感6
在读《林肯传》之前,我所认知的林肯仅局限于美国总统,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其它的一无所知。但是,读了之后,我对林肯的传奇一生充满了敬佩与同情,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磨难与挫折,可以说是,磨难成就了林肯,也摧毁了林肯。
林肯在小的时候,母亲南施。汉克斯就因得牛乳症而死,自小与父亲托马斯。林肯相依为命,父亲因不会顾家,从而导致家中充满了脏乱,恶臭,林肯就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年,一直到十五岁,林可才开始认识字母,但是,林肯很好学,很爱读书,读有好多书,如《圣经》、《伊索寓言》、《天路历程》、《华盛顿传》、《斯科特教材》等等,可以说从他识字以来他每天都在读书,从书中认识整个世界,理解整个世界,这也为他以后的总统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林肯年少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安妮。鲁勒吉,林肯曾用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中一句话形容她:“柔和的!那是什么光?从远处的窗子照射进来。那是东方,朱丽叶,便是那太阳。林肯甚至把他们以后的路都想好了,他想当一个律师,做出一番成绩,给安妮看。可以说,林肯与安妮在一起的日子里,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事与愿违,安妮因得斑疹伤寒而死。自安妮死后,林肯终日惶恐不安,整个人差点抑郁掉,从此以后,他的一生就伴随着幽郁而终。
在林肯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忙着处理案情,见识了很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使他对人性理解的很透彻。在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期间,是他人生中绝望,失败经历最多的时候。在爆发南北战争时,北方军的接连失败,令美国民众对林肯的谩骂,唾弃,失望达到了顶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知道,如果连他这个领袖都放弃的`话,那这个国家就只有毁灭了,他坚持了下来,坚持到了战争胜利。但就是在全民庆祝,赞美他时,他却遭到了刺杀,就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就此落幕,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伟大诗章。他虽已死,但他赢得了全民的拥戴,人民永远忘不了他的丰功伟绩,他是美国人心目中的第一人。
在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伟大。人的一生,短短一百年,那么如何过好它呢?这是围绕全人类的一个问题,当你被所有人怀疑,放弃时,你不要放弃你自己,重新站起来,用实力换回别人的尊敬,当你被别人众星捧月的时候,也不要骄傲,目无他人,始终要以一颗谦虚的心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太差。
读《林肯传》有感7
读完了《阿伯拉罕·林肯传》,对林肯的一生的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有他的不同于凡人之处,但他首先是一个凡人。林肯是以凡人入场,以卑微之身份,从一片洪荒中走来,走过飘泊的年代,走过战争的年代,成长为一代杰出的总统,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这位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过他:“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他似乎习惯于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遭人耻笑的经历,他似乎也从不忘自己应该持续的对莎士比亚的激情和充满风趣却又不失风度的幽默笑话,更有他那可以称之为天生般的演讲口才和优美地遣词造句的手法。当小贩,他可以为多收了别人5美分而走上几十里路去还钱;当律师,他可以无偿地无私地为正义的一方服务,无论他做什么,从不忘职业道德的真理。在政治之路上,他从社会的最底层,直至权力的顶峰。在每一次升级的攀登当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似乎,顺利与他无缘,失利与他结缘。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美立坚合众国的总统。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辉和智慧证明了自己就会是一个国家的伟大总统,一个最受人崇敬的总统。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我究竟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我只想说,人格是锻炼出来的,伟大的胸怀是练就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只要做个真正的人,做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事,那么就不枉此生不虚此行。伟人首先是普通人,因为他做了伟大的事才成其为伟人,而他能够做成伟大的事,和他自己有关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和他所遇到的机遇有关。因为这样,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我们无法成为完人,但是我们能够成为更加完善的人;我们无法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射一点人类智慧和心灵的光芒。
现代青少年心理极其脆弱,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时有发生,令人担忧,人们不禁感叹:难道祖国的花朵就这么经不起风雨?当你迷惘时、痛苦时、失意时、那么就请你看看《林肯传》吧。这个伟大的男人忍受过人类所能忍受的最多的创伤和煎熬,他的善良仁慈和正义的心,也未能给他带来过一天的幸福或者快乐,他的艰苦奋斗,他的隐忍,他的深深的哀伤,为美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统一,却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林肯走了,他仿佛也带走了人间所有的不幸和悲惨的故事,带走了人间所有无奈和挣扎。
在自信力,坚毅,忠诚,把事情搞定的能力之外,我突然发现我忽略了一件东西,一件和自信力一样,属于人间伟大的领袖们的东西,那就是:宽容。林肯从不批评任何人,对于悲惨的生活他也从无怨言,尽管他时刻处于深深的悲哀之中,但他却总是为别人带来欢笑。对于林肯那因宽容而生的隐忍,任何悲伤的笔调都难以形容,但我从内心深处崇敬着这种隐忍的伟大。相信当你看过《林肯传》之后,也会对林肯的宽容产生永生难忘的印象!
读《林肯传》有感8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书,叫《林肯传》。我刚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于是,我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林肯传》主要介绍了亚伯拉罕·林肯一生的传奇经历。林肯从一位西部拓荒者的儿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律师,几年后,他又跻身于政坛之中,致力于维护联邦的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的使命,虽然他屡战屡败,但解放黑人奴隶的意愿支持着他屡败屡战,最终入主白宫,并带领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他这传奇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在这本书里,最令我敬佩的便是林肯的不畏挫折。在他参选期间,他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失败,就连他当上美国总统,他还是不断经历挫折,可是,林肯他有丝毫的.气馁吗?没有,丝毫没有,有的只有越挫越勇,迎难而上,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精神与观点。这种表现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这要是换作我,我肯定早就灰心丧气,更别提继续参选了。比起林肯,我真是自愧不如。我平时,考试一没考好,就会灰心丧气,有时甚至还想哭,但伤心完了以后呢,却又没有行动。这样子,谈何成就一番事业?更有甚者,遭到老师的一句批评,竟会大发脾气,就算家长劝说也无济于事,反而越闹越厉害。就这样,完全经不起挫折,长大以后能干出些什么呢?所以,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经不起挫折的坏习惯,进而养成林肯一样,越挫越勇,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林肯还有一点令我敬畏的便是他的宽容大度、不与别人斤斤计较的优良品质。当战争部长斯坦顿,国务卿苏厄德骂他是一只讨人厌的大猩猩,一个白痴,一个饭桶时,他没有暴跳如雷,去找这些人理论,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他们,这样,才令人不仅对他赞叹不已,对他的敬意也是油然而生。可看看林肯,再看看我,真是令我惭愧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我,只要别人微微骂我一句,我就会顿时暴跳如雷,不经过一点思索地,冲上前去,和他吵架,长久以来,同学们便不喜欢我了。这样是不对的。只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宽容大度,不与别人斤斤计较,才能取得成功。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读《林肯传》有感9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最喜欢一本外国书——《林肯传》。它教会了我许多道理。如,做自己的事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每个人都要奋斗才能成功。
从书店买回时,我上看看,下看看,那眼神,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我给它穿上了“衣服”——包书皮。整天拿着它爱不释手。林肯本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去竞争美国总统,我非常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出生在一个狭窄的帐篷中,他的`爷爷以打猎为生,他了妈妈是个私生子。在那个年代,她是没有尊严的,谁都没想到,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当上总统。到死的时候,林肯又是那么坚强,一个人刺杀了林肯,子弹打进了林肯的脑袋里,离眼睛只有几厘米。他却顽强地活了7个小时,后来那个刺客被绳之以法。
书中还写到一件事:林肯本不想竞选总统,他是被妻子强迫去的,不然的话,林肯当时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而是继续在他的家乡当律师。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严厉的督促者。林肯为了黑人的解放而奋斗,他的故事广为流传者。
虽然这本书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去了,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林肯传》还给我许多启示::人要坚强,方成大事。
第三篇: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马克思传记》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传奇的一生。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了。马克思从小酷爱知识,从不追求分数和奖励。在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受资本家剥削,面对社会现状,马克思深感同情,为解放所有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者,他树立了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理想和抱负,孜孜不倦地忘我读书。他通过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了厚厚的《资本论》。《资本论》剖析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从而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这就是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以他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事业的成功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中年时期的马克思为了事业,他曾几次四处飘泊,几乎沦为乞丐。尽管历尽艰辛,受尽凄苦,但马克思克服贫穷和困苦,已惊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资本论》。读着读着,当读到马克思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
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当然,马克思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自私而是乐趣,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这段伟大的名言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工作,向目标不懈奋斗,做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第四篇: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我们小组成员的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由衷地感受到受益匪浅,同时对伟大的马克思先生多了进一步的了解及敬仰。
《马克思传记》由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所著。文章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的传奇一生,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主人公形象,同时让读者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刻地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在德国最古老同时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城市——特里尔城,排行老三。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酷爱知识,但并非是为了分数和奖励。马克思12岁时开始在特里尔读中学,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在这期间,他的数学老师、希伯来语老师及他的历史老师因为卡西诺事件而受到相应的处分,反动的副校长缪尔斯被认为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从卡尔离校时只与其他老师道别而唯独没与缪尔斯告别可以看出他他是气愤的,对缪尔斯是十分藐视的。这也反应了马克思耿直、有独立思想、感情分明的性格特征。我想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吧,才能写下那本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的深厚的《资本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能大胆剖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总结出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他这种独立鲜明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电白区同学的个性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村里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任何一个有修养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但这恰恰放映了他们不羁的性格。因而马克思在学校期间也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但他也赢得了未来的妻子——燕妮。只有燕妮真正懂得卡尔•马克思,而且用燕妮的话来说,马克思正是他:“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在启发着我们一个道理: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格和造诣才能捕获有才华女子的心,才能获得彼此心理上的默契。
我们知道,事业的成功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中年时期的马克思为了事业,他曾几次四处飘泊,几乎沦为乞丐。尽管历尽艰辛,受尽凄苦,但马克思克服贫穷和困苦,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资本论》。古语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没有坚毅的付出,踏实的努力,潜心学术,怎能做出一番成就来?反观我们当下,多少同学平时学习不用心刻苦下功夫,到临近考试考核时才临时抱佛脚,或者想走捷径蒙混过关,又怎能考出理想满意的成绩呢?
随着对《卡尔马克思传》的深入阅读,我们小组成员对马克思的形象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时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一个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形象的马克思跃然于眼前,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当然,马克思在知识理论方面造诣很深,但也不代表生活上他也处理得十全十美。譬如他只要有了钱,生活便“奢逸”。他并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
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这可能都是他不善于理财的结果,又或许是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导致负债。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从这一点来看,这也是我们大学生该反思的,现在各种借贷平台都瞄准了大学生这个群体,正是抓住了大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不善于理财,又想拥有一些高科技产品如单反相机、航拍器等等的心理,进行贷款消费、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的宣传。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超额消费,最后还不起贷款而选择轻生的悲剧。这实在警醒我们自己,在自己尚未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时,切勿超前消费,一定要节俭并理性消费,才不会导致负债累累情况的发生。
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也有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比较糟糕,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没有获得老马克思的青睐。他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这样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而我们自己与父母意见不合时,又是否在心里鄙夷父母呢?现实中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父母的要求不也正是为了我们好吗?
马克思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自私而是乐趣,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1835年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是说。马克思在该文中阐述了他的择业观,并把“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此无怨无悔地奋斗了一生。虽然马克思提出择业观的时代离现在已经非常久远,但是它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这段伟大的名言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工作,向目标不懈奋斗,做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纵观伟人的一生,成就辉煌但也路途坎坷,学术造诣深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但他们孜孜不倦,身体力行,为社会的进步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的无私伟大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当我们阅读完这本传记,去亲身实践我们的梦想,用实际行动寻求改进社会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才算正真地阅读并内化这本书的精髓。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总的心得体验,存在不足之处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指正,我们小组一定虚心听从老师教导!
第五篇:读孙中山传记有感
读孙中山传记有感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时如果没有前人的牺牲又怎会有我们现在的辉煌,他们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要是我们连他们是谁干过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太不应该了。于是在这个寒假中,我找了本孙中山传记来一览,不览不知道一览下一跳,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让我震撼,他的付出他的坚持他的一切好的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
孙中山,原名叫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更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1929年6月1日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首先讲讲孙中山的革命路程之艰辛。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过天津给李鸿章写过信,要求改革时政,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没有得到他的认同,接着去了檀香山向华侨宣传革命,同时在哪里简历了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再然后就在东京建立同盟会并且被推举为总理。不断的发起武装起义,其中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却唤醒了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立即在美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接着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接着就和宋庆龄结婚。让后又做了中华民国政府大元帅。他在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他曾督促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接着孙中山就回到了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并成立正式政府。1922年的六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去了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苏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政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在1925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领袖离我们而去,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从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来看,他的爱国之心真的是天地可鉴日月可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孙中山先生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但是如果没有他也许就不会有那一天了,他的成就是可见的,没有他新中国的成立就少了一篇华丽的乐章,没有他就影响不了那么多革命优秀人才。同时,我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不为名利,只是一心想解救人民于水火,他讲过:“不做大官,要做大事。”他认为天下为公,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即使遇到失败也要做到“越挫愈奋”。我在孙中山先生那学到了做人永远不能放弃,即使我们这一生都没成功过,但是我们确实在前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前进着,我们不知道这段路有多长,究竟还要走多久,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到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有国后有家,我们必须把国家放在首位,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抛热血的准备。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勇敢去做,一定会成功的。虽说中国如今在世界的地位正逐步上升,但是想要和平还是不容易,我们中国绝对不能再被欺负了,自从新中国成立那天我们便站直了腰杆,绝对不会在倒下。我们没什么好怕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相信党相信国家有能力有实力去保护我们,所以不管其他国家是来硬的还是软的,我们国家绝对不会妥协。我们已做好准备为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准备,为中国能屹立在世界之巅而刻苦顽强拼搏的准备,我们是与未来有约的人,同时也是与那些为新中国成立付出生命代价的伟大革命家有约的人,我们将继承他们的衣钵,继续在捍卫祖国的道路上上浴血奋战,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定可以带领中国走得更快更高更远,让世界知道遥远的东方有龙的传人不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