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1.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1.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2结语
现今,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于原油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使得我国的石油勘探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因此,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已经演变为多个学科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我国需要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继续极大投入,更好的保护我国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开发工作,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社会生产与生活都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致使我国石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任务加重,因此,必须加强我国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的应用,提升石油资源的开采率。文章以石油勘探现状为出发点,对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型技术;石油资源;地质勘探;
中图分类号:TH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192-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使得社会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石油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石油产品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沥青、石油燃料、杀虫剂等,这些都是以石油为原料从而生产出来的。而且石油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如何利用新型技术来提升石油开采的效率以及质量,有效地应用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勘探概述及其现状
1.1 石油勘探概述
石油勘探主要是为了寻找油气资源,从而使用多种的勘探手段来了解地下的情况,探析储油、生油、油气运移、保存等条件,进而评价含油气的远景,准确地确定出油气聚集的较为有利的地区。并且利用石油勘探还能够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析出油气田的整体面积,查明油气层的产出能力以及相关的一些情况。石油勘探的过程主要是对其地理环境的岩性、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特征进行描述,从而确保提升原有采收率和油田的产量。石油企业是否先进,主要取决于评价决策系统,所以必须及时实行对策、抓住商机,提高评价决策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保障。对程序地层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已带动石油资源的大量使用,需要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开发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商业的运用,并使用科学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石油开发的经济效益。程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在我国绝大多数石油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效果很好,这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2 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F状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石油的依赖性日益增加,我国正在不断加大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研究,并且资金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加,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很多个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的新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增长,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会逐渐的增加,如果石油的储存量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便会产生较大的石油缺口,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石油的储量以及后备采储量存在不足的现象,并且对于新型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因此提升石油的勘探与开采是当前石油产业面临重要的问题。我国应该对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快新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率,缓解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重大问题。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不断的出现新技术。比如:三维地震模拟方法技术在运用上不断成熟,使石油勘探的相关人员在进行盆地模拟和地下成像的工作时,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运用GPS以及3G网络技术,使工作人员对数据组织、工程设计的研究都得到明显的进步。我国的复杂地形很多,给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所以,石油勘探人员不得不研发出一些新技术来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人员通过勘探过程中的新技术,从而研发出陆地、海洋两种途径的石油开采,充分的运用我国广阔的海洋资源;通过对石油地震的勘探以及一维、二维、三维的描述来制定更全面的勘探方案;在进行物探的过程中,通过勘探评价开发等三个阶段不断运用地震勘探技术,使我国的石油勘探水平得以提升,通过不断使用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来促进我国石油勘探效率以及我国采集石油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使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得到稳步的提升。
2.1测井前沿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成像测井仪的数据传输率快,一定时间内能传输更多的数据,极大地扩大了井眼搜索的范围,并通过技术创新能发现钻孔附件的盲矿体。此外还有磁共振测井技术、快速平台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以及套管井测井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钻探之前,可以有效地了解作业区域的地质条件,从而根据钻井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探技术,降低石油地质勘探的成本,从而提高我国石油开采销量,进一步扩大石油企业的经济利益。
2.2钻井技术
钻井技术是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可以说,石油地质勘探的大部分成本都是花费在了这上面,钻井工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石油钻井技术应在保障钻井效率及钻井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传统的钻井技术成本较高,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改进原有技术,并研发新的钻井技术,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钻井成本。如欠平衡钻井技术就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石油钻井技术,其不但成本较低,且在钻井过程中对地表的破坏较少,同时还解决了卡钻和漏失等常见钻井问题,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该技术十分适合应用于枯竭油层的勘探。不过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易腐蚀、安全风险大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优化,或是联合运用深井钻井技术等其他技术。总而言之,只要将钻井技术合理运用到需要的场合,就能够发挥其更大的效用。
2.3虚拟现实技术和空中遥测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工程开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完全新型化的技术,应用在石油地质勘探工程中。虚拟现实技术,指的就是通过大屏幕可视化环境与计算机辅助可视化环境等多种可视化系统,把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有数据用图形建立模型或者是采用三维模拟动态图等形式来表现出来的一项技术。这一项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工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在节省勘探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勘探效率,而且可以在大屏幕上直接观看显现的勘探数据和情况,加深了现实效果的模拟性,促使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空中遥测技术也是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工程开展之中,空中遥测技术指的是通过地震源和石油地质勘探仪器以及相关的软件进行遥测监控的一项新型技术,这一项技术与成像技术相互结合,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制作出高清晰的石油地质油藏结构图,能够扩大石油勘探范围,大幅度提高了石油勘探的质量和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升石油勘探以及开采的效率,与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所以相关部门要对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给予重视,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提升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保证我国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健.石油地质勘探策略浅谈[J].化工管理,2014,(35).[2] 乔英伟.探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3] 董晓燕.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3,(8).[4] 董晓燕.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3,(25):161
第三篇:石油地质勘探 复习材料1
第一章
1、石油的概念: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
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实质是混合物,主要为液态烃类。
2、石油的族分: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
3、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其次是硫、氮、氧。
4、姥鲛烷和植烷是重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5、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加,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绝对丰度降低。
6、石油的物理性质:颜色、相对密度、粘度、荧光性、溶解性、旋光性
7、天然气的概念: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空隙(孔、洞、缝)天然生成的以烃为
主的可燃气体。
8、天然气产状: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溶解气、煤层气、固态气体水合物
9、凝析气概念: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部分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
10、油田水类型:苏林分类法
11、油层水:气、液态烃,甲苯/苯>1,甲苯酚为主>0.1mg/L,环烷酸为主
非油层水:仅CH4,甲苯/苯<1,苯酚为主,无有机酸
12、时代老的石油,C12富集,δ13C 低。
13、碳同位素应用:油源对比、识别海相与陆相原油、判别油气成因类型、分析
油气运移方向
第二章
1、储集层分类:按岩类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殊岩类储层
2、孔隙概念: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内和充填物内的空隙。空隙中的粗
大部分,既影响储存流体的数量,也影响岩石渗滤能力。
3、喉道概念:沟通孔隙的通道,主要影响岩石渗滤流体能力。
4、原生孔隙:在沉积成岩过程中与岩石本身同时生成的孔隙。包括粒间孔隙、岩层层理、层面间的层间孔隙和喷发岩中的气孔等。碎屑岩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次生孔隙:沉积成岩之后的后生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由于化学、物理等
作用,使岩石组分溶解、收缩、破裂等产生的孔隙。溶蚀孔隙、收缩孔、裂隙等。
5、有效孔隙:连通的毛细管孔隙和超毛细管孔隙。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渗滤的孔隙
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
有效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
6、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孔隙直径越小,渗透率越低;孔隙复杂,渗透率低;
孔隙喉道复杂,细小和弯曲度大,渗透率低;孔隙度高,喉道粗者,渗透率高;
孔隙度高,喉道细者,渗透率中;孔隙度低,喉道细者,渗透率低。
7、排驱压力:压汞过程中非润湿相流体开始大量排驱孔喉中润湿相流体所需的最低压力。
8、影响物性的因素:碎屑岩颗粒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碎屑颗
粒的排列方式和圆球度、胶结物的性质与多少、粘土矿物在砂岩中的分布形式、胶结方式、成岩后生作用、超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埋藏时代及埋藏史
10、成岩后生作用:风化、溶蚀、构造、压实、变质、胶结
11、盖层的类型:
区域性盖层: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坳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盖层。
局部盖层:分布在盆地的某一部分,或某些局部构造范围的盖层。
12、盖层的封闭机理:物性封闭、超压封闭、烃浓度封闭
13、影响盖层有效性因素:盖层的岩性、厚度、韧性、分布范围和连续性
第三章
1、圈闭概念: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圈闭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2、圈闭的度量:圈闭的大小取决于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面积和闭合高度。
3、油气藏概念: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第四章
1、生成油气原始物质: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
2、干酪根概念: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固态有机质。
3、干酪根类型:I型干酪根:生油气潜能大,以油为主 Ⅱ型干酪根:生油气潜能中等,油气皆有 Ⅲ型干酪根:生油能力较差,以气为主
4、门限温度:生油母质开始大量向石油烃类转化时的温度。
门限深度:生油母质开始大量向石油烃类转化时的深度。
5、油气生成动力条件:温度作用、时间作用、催化作用和放射性作用
6、有机质演化基本特征及产物: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甲烷、未熟油、干酪根、生物气)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液态石油)热裂解生油气阶段(湿气)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干气,CH4)
7、生油岩(烃源岩)概念:产生并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烃类的细粒沉积。
8、生油岩(烃源岩)类型:泥质岩、碳酸盐岩、煤烃源岩
9、烃源岩地化特征常用指标: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
10、油源对比概念:是指油、气与生成的源岩之间的对比,或不同油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
第四篇:石油钻探技术
杂志简介
《石油钻探技术》创刊于197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1979年在全国发行,1988年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石油钻探技术》的办刊宗旨是:面向石油钻探科研和生产,促进钻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加速科研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进程,坚持为油气钻探系统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校有关专业师生服务。本刊选题注重指导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刊快刊应用性文章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石油钻探工程(包括钻井、泥浆、固井、完井、开采等专业)以及钻探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方面的科技进展和现场经验,适当介绍国外石油钻探技术发展的水平和动向。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版面紧凑。适合于石油、海洋、地矿行业广大钻井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经营管理者阅读。
石油钻探技术杂志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PA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学术探讨钻井完井油气开采钻采机械现场交流科技简讯获奖情况北京地区全优期刊(首届)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主编:马开华ISSN 1001-0890CN 11-1763/TE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邮政编码:100101
第五篇:石油勘探的发展历程 5000字论文
石油勘探开发发展历程。
一.石油是神马= =综述
一个半世纪以来,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石油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血液,被人们称作黑色的金子。石油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都离不了它们。
石油勘探就是一个寻找油气田的过程。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有: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地质资料,评价含油气远景的地质法;物探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地震勘探是最主要的方法。以及直接取得最可靠的地质资料的钻探法。
外国
人们有意识的钻探石油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事。从找油的理论和手段来看,近代世界石油勘探工作经历了几个十分明显的阶段。在19世纪50年代,勘探的依据是油气苗,人们相信油气苗是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显示。因此,井位主要选择在接近油苗和先期钻探成功井的附近。不久人们注意到油气聚集明显地沿着一条带状的趋势线分布,同时还发现油气充填在某些类型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之中。据此美国地质学家怀特于1861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背斜聚集学说。
该学说认为:石油和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比重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因此,背斜褶皱的顶部被公认为是勘探油气的最佳对象。在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等地的石油勘探中首次利用油田地质技术绘制了构造等高线图,从而确定出了褶皱顶部的位臵,找到了一些油田。如落基山区盐溪穹隆上的第一口见油井的井位就是根据构造等高线图来拟定的。
尽管利用地质学的方法可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但当时由于浅层待发现的油田很多,以致几乎不需要任何勘探方法,只要靠近地表油苗打井就能发现油田。因此,人们还没有自觉地利用地质学的原理勘探石油。
1920~1930年发生了第一次石油技术革命。在这之前石油工业处于近代工业的初始阶段,从这时开始进人了石油工业大发展时期。石油地质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是由地面地质转入地下,由仅仅根据油气苗、山沟河谷的露头确定井位发展到在背斜构造理论指导下找油,由所谓“前地质时期”进入背斜理论时期。《石油勘探史》中描述道:“由于新的钻井设备,由于改进了的取心技术、测井工具和岩样分析手段,(在地质家面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地下新世界”。因为美国第一口油井是在OilCreek钻凿成功的,所以突破了成为传统的“Creeklolgy”—“山沟沟哲学”,是带革命性的。1926年首次利用重力勘探发
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盐丘油田,随后地震勘探方法在圈定构造油气田方面开始显示成效。1929年开始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取代了之前的折射法,使广大地表被覆盖的平原和盆地区,都能从事油气勘探。在美国湾岸地区,地震勘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用这种方法发现了许多盐丘油气田。从此以后,地震勘探发展成为油气勘探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目前已成为最有效的油气勘探方法。
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是在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这个时期是所谓“石油文明”由美国迅速扩展到其它主要工业国的时期也是后者完成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转移到石油为主要能源的过渡。在此期间,石油地质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从全球构造出发,发展了板块构造理论,被称为地学上的一次革命,这一理论在石油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可对沉积盆地的成油条件、油源、及生油量进行定量评价,指出有利油气勘探地区。沉积学研究从现代沉积类比入手建立了地层学,可以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进行地层、岩性和岩相的研究。在勘探技术上,由于大量采用数字地震仪,多道多次覆盖技术,配以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做数据处理,使油气勘探技术达到新的水平,在勘探程度高的老探区也不断扩大了储量。
随着后来勘探实践的认识,人们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油气藏都与背斜有关。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于1966年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隐蔽油气藏一词。隐蔽油气藏是指构造油气藏以外的非构造油气藏,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隐蔽油气藏的提出和发现,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依据国外一些高成熟探区的资料,复杂、隐蔽型石油储量约占总石油储量30-40%,勘探程度越高,隐蔽油藏占的比例越大。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次石油科技革命正在向纵深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石油科技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高分辨率地震、三维地震、四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层析成像、核磁测井等。
中国
中国人使用石油的历史最为悠久。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早就跟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遗憾的是,现代石油工业并不是发端于中国。关于石油的那些“最早”,只能停留在历史典籍里,成为我们聊以自慰的骄傲。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1914~1916年,美孚石油公司技术人员在陕北延长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石油地
质勘查,当钻 探宣告失败后,“中国贫油”的论调就广为传播。
然而,一批抱着“科学救国”志向的地质学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进行艰苦的油气资源勘查活动和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地矿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共同努力,油气勘探工作大发展,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成就卓著。地质先驱者们的辛勤探索,为中国的石油勘探留下可贵的实践和理论财富。甩掉了“中国贫油”、“中国古生界海相无油”两顶帽子。
尽管美孚石油公司技术人员宣判“中国贫油”。但是,李四光等中国科学家却不信邪,坚持认为中国有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理论探索。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进行。按李四光指示,地质部和石油部首先在松辽盆地进行 勘探工作,1959年松基3井打出工业油流,实现了松辽盆地首次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华北发现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 与发现,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产石油1.89亿吨,天然气76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产油气大国之一。摘掉的第一顶帽子——“中国贫油”帽子。
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大问题。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某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中国缺石油归于三个地质条件:中、新生代没有海相沉积;古生代大部分地层不能生成石油;除西部和西北部某些地区外,几乎所有地质时代的岩石遭 受强烈的褶皱、断裂、并受到火成岩不同程度的侵入,中国更无海相石油”
然而,在我国地质学家们的严密推断和精心部署下,1980年初,西北石油局的勘探重点从塔西南转移到塔北沙雅隆起。经地震勘探发现雅克拉古潜山构造,并于1984年初在该构造上部署了沙参2井,该井于1984年9月22日钻到5391.18米奥陶系白云岩 时,发现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1000立方米,天然气200万立方米,实现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亦拉开塔里木油气勘探大会战的序幕。摘掉了第二顶帽子——“中国古生界海相无油”帽子。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地质学科形成了八大理论体系,包括:地质力学理论,构造体系控油理论,中国陆相成油理论,多旋回成油理论,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中国叠加盆地成油理论,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成油理论,中国中新生代隐蔽油气藏理论等。经过多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攻关,还建立了油气勘探八大技术系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海洋
海洋是人巨大的宝库,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而且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据统计,海洋石油资源总量约占全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1/3.有专家估计,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45%。
世界上最早的海洋石油勘探要追溯到1887年。在美国加里福利亚的圣〃巴巴拉地区靠近海边的萨马兰得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不断向海下追踪和开发油田,用木桩做基础建立了第一个海上钻井平台,从此开创了海洋石油工程和石油开发的历史。1896年,美国以伐桥连接方式在加里福利亚距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它标志着海洋石油工业的诞生。
从那时起的10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海洋石油工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台出现于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制石油平台。1965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利亚近岸海域用“卡斯-1号钻井装臵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水深为193米。这口深水井的建造,吹响了人类海洋石油勘探“走向深海”的号角。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中石油天然气总储量为1000-2500亿吨,世界70多年来探明陆地总储量(约1200亿吨)的两倍。全世界石油储量为3000多亿吨,而在大陆架海底占到 1/3。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在开采大陆架海底石油。最多的地方是中东的波斯湾,包括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还有美洲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包括美国、委内瑞拉等。另外,印度尼西亚浅海区及欧洲的北海也有丰富的海底石油。
世界水深500米或超过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至2002年底,已发现470亿桶石油。到2003年,海洋油气勘探水深已达3053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深海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亿桶。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海洋石油的勘探也变得更加深入。1897年,美国最先在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用木栈桥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1936年以后,美国又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上最早的海洋油田。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
第一个近海石油发现,标志现代海洋石油开始。1951年,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1964年,英国开发北海油田1967年,我国渤海海-1井发现工业油流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开发西非海上油气。
近年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地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取得了最富有成效的业绩;在俄罗斯北部海域、南中国海及印尼沿海、巴西坎波斯盆地也发现了较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且部分油气田已开发;在西非深海勘探也不断有新的发现,里海地区也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可以说,近年来全球油气新发现中较大的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石油储量和产量在全球石油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探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
面临问题 机遇挑战
科技进步不断深化了人类对世界石油资源的认识。世界油气资源的蕴藏量虽然是一个常量,但随着科一技的进步,人类对石油资源的认识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 世纪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枯竭论”一度盛行,认为石油工业将很快走入穷途末路。然而30 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技术进步,人类认识到的世界石油资源量并非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回顾石油科技的发展历程,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世界石油科技总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着眼令局,充分掌握信息;综合集成,正确判断动态;快速反应,准确接触目标;有机联系所有资产,实时一闭环优化经营;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世界石油科技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向信息化和数字油田方向发展
高性能计算机、互联网络、卫星通讯、数据银行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对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大技术引擎。信息技术的应用纵向贯穿石油工业整个产业链,横向覆盖技术、管理、决策、战略各个层次。
2、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面对环境恶劣化、油气目标复杂化和资源劣质化的挑战,任何单项技术都难以保证石油工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因此多学科技术集成是解决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生产重大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当代石油科技发展的最明显的方向和趋势。
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旋转闭环导向钻井系统、智能完井技术、数字油田、智能清管检测器等为标志的一大批关键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油气生产与经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旋转闭环导向钻井系统大大提高了井眼轨迹的控制效率与精度。智能完井技术形成了数字油田的基础和核心。
4、向可视化方向发展世纪90 年代以来,可视化趋势日臻明显,地震成像技术、成像测井技术、钻井过程可视化监控及可视化研究中心等,为优化控制、多学科集成研究与决策
提供了最佳途径。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引进。
5、向实时化方向发展
目前,通过智能完井、各种永久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手段,石油工业可以围绕各生产环节—油田开发设计、钻井过程、油藏动态监测、生产优化及作业实施等环节,实现实时监测、实时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与处理和实时决策与解决的闭环流程;通过数字油田的建设与完善,各独立闭环实时联系与集成,形成整个业务范围的实时优化大闭环,实现实时的油田经营与管理,达到最大的资产经营效益。因而,实时化是科技发展主要目标和趋势。
6、向绿色化、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打造绿色石油工业是21 世纪石油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世界石油工业由被动治理型向积极预防型的更高层次发展,石油工业向生态工业系统发展,以实现循环经济为目标,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技术保障安全,安全创造价值将成为未来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7、向综合勘探新概念发展
在认识水平和研究方法方面,从孤立地分析构造油气藏、从静态的槽台说观点认识地下地质特征,发展到用板块构造及活动论的观点分析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用含油气系统的观点系统分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所勘探的地区从单一的陆上浅层,发展到沙漠、极地等边缘地区以及深层、滩海和广阔的大陆架海域早期“瞎子摸象”式的勘探活动已经逐渐发展为现代的综合勘探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