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称的《资本论》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0-02-17 06:4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对称的《资本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对称的《资本论》论文》。

第一篇:浅析对称的《资本论》论文

一、马克思对康德的批判的指归:“对称”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不是一种经济学。马克思的目标,是要把《资本论》构建成“一个艺术的整体”。要理解马克思所作批判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的背景,就必须得阅读被马克思所批判的哲学著作。一般说来,当我们谈及马克思的哲学,总会自然而然地将之和黑格尔联系起来。但是,马克思读黑格尔是带着一个问题意识来读的,这个问题意识就是:黑格尔是否正确地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创立者康德?这一问题意识可以引领我们理解好马克思1841年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并且,马克思直到19世纪80年代他逝世之时,都一直在研究这个康德问题。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页的数学手稿,这些手稿写于19世纪60到80年代,在手稿中马克思写下如下一段话:“正象这样,费希特继承康德,谢林继承费希特,黑格尔继承谢林,无论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没有研究过康德的一般基础,即唯心主义本身;否则他们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康德的唯心主义。”

二、康德认识论的消解

要揭示马克思《差别》的主旨,必须要仔细考察马克思作为《差别》之准备材料的7册笔记本。在这些供个人研究所用的笔记本当中,马克思为从事该主题的研究而作了引述评论。对这些笔记本进行显微镜一般的仔细阅读,就可以显示出马克思的主题是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进行批判。从方法上来说,马克思是把其对康德的批判,投射到了古代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身上。

三、马克思博士论文准备笔记中对康德四个二律背反的论述

在第1册笔记中有如下的句子,可以证明马克思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四个二律背反感兴趣。关于第一个二律背反(时间是否有开端、空间是否有界限),第1册笔记说:宇宙由于物体之多、虚空之大而是无限的。关于第二个二律背反(宇宙是由部分所构成还是是一个整体):既然它们[原子]具有一定的大小,那么肯定存在着某种比它们更小的东西。这些更小的东西就是部分,它们是由这些部分所组成的。但是这些部分必然是作为某种永恒的结合体而并存着。关于第三个二律背反(人类是自由的,还是被自然必然性所决定的):被某些人引进作为一切事物的主宰而引进的必然性,并不是主宰者……有些事取决于偶然性,有些事取决于我们的任意的意志。

四、对康德错误推理的重新界定:具体化(Versachlichung)

马克思认为,哲学的发展是哲学家们有意识地造成的,但我们不能直接把这种发展接受过来,相反,马克思要找出隐藏在哲学家所做工作的背后、连他们本人都未曾意识到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批判的方法,他在博士论文所进行的批判中首次运用了这一方法:它[历史学]的关切,是要在每一个体系当中,把该体系的诸规定及在整个体系中真正的结晶过程,同证明区别开来,同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论证区别开来,同似乎了解自己的哲学家们的自我阐述区别开来;是要把真正的哲学知识的沉默而坚忍的样态,同滔滔不绝的、公开的、表现多样的主观意识区别开来,主观意识是现象,是哲学阐发的载体和动力。

马克思阅读文本的方法,是关注于“在整个体系中真正的结晶过程”,大多数哲学家本人通常并未意识到这种结晶过程,相反,他们主观的理论兴趣在其他地方。从马克思批判的视角来看,大多数哲学家是欺骗了他们自己。

五、虚假自我意识的对称反映

正如我们在马克思对康德二律背反的批判中已经看到的,《差別》一文的原则是原子和虚空的联系,即马克思所谓的“结晶过程”。所结出的晶体构成对称。一个原子经由虚空而同另一个原子相联系。原子相联系的方式保持着自身的对称,像这般。

从《差别》开始,对称就构成马克思本体论的原则。原子象征着不自觉地相互欺骗的虚假自我意识。某个自我意识在另一个自我意识身上反映自身,反之亦然。自我意识相互反映的次数,同主体的个数一样多,而被反映的主体也会返回自身,形成多次反映。多次的反映形成了对称的循环体系。

六、《资本论》的原则是什么?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2节中,马克思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要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所作的批判,理解人的活劳动的双重性质至关重要。人的活劳动,它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此同时,它作为抽象的人的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从而,马克思论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如何成为《资本论》之构成原则的两个因素。

马克思在开始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之时,肯定已经确定其目标是要在理论上预言资本主义的终结。《资本论》的对称体系的最基础的问题,是资本主义是否会永恒存在。相对剩余价值蕴含了对此的理论解答。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许多追求“超额利润”资本之间的竞争而实现的,超额利润已经被亚当?斯密认识到了,可见于其《国富论》第一卷第七章。马克思的工作,是追寻超额利润的经济原因及其社会后果。自动化机器体系造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而它又造成了严重的历史后果。最终’自动化机器体系是会通过减少活劳动,减少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不自觉地限制了自身,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贬值(Entwertung)来增值(Verwertung)的自相矛盾体系。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是永无止境的价值增殖体系,在无限远处(Poo)也会有供其旋转的轴,但它注定是要停止存在的,而这正是由于它本身成功的发展所导致的。

第二篇:资本论论文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先驱

——马克思《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最主要的著作。他以政治经济学为主体,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就经济学方面来看,《资本论》在详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过程中,也揭示了发达商品经济的共同规律,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乃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哲学方面来看,《资本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生动的运用和体现,是历史唯物论的科学验证。就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来说,《资本论》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公有制经济的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和某些一般规律。因此,它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对于它的理论内涵,不仅应该理解为工人阶级在相当长一段历史过程中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指南,而且应该理解为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宝库。

总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对资本主义政治及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调查、体验、研究和反思后写成的科学巨著。它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将高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最终必将灭亡,社会主义最终必将胜利的历史规律。因此,《资本论》自其诞生的时刻起,一直为千百万人所关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学科,如恩格斯所评论的:“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的这本书一样,对于工人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

《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由马克思亲自编辑出版,第二三卷则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四卷是恩格斯临终前委托考茨基进行整理,由考茨基作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出版的。马克思思考并写作《资本论》的时代,正是西方各国已经或将要完成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最终体系化,开始由早期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前奏时期,当时,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迫于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不平衡,开始纷纷扩张殖民地,希望成为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大国,而同时,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激化,贫富差距日渐扩大,资本不断向剥削者集中,而劳动者却日益贫困。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开始调查、思考并总结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规律,而他最伟大的研究成果即是《资本论》。因此,《资本论》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是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社会科学共同催生的一个总结性、内省性、揭示性和预见性的时代智慧的代表。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如马克思自己所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这里,马克思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它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的社会关系。另外,马克思也在1859年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是《资本论》的初篇)写的序言中提到:“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那么这里的“资本”是什么呢?他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这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就将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学科,马克思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这与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学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另外,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出发,马克思同时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而他的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作规律,以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经济条件出发,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阶段性,以为无产阶级提供思想武器,指导他们自觉地进行革命斗

争。

关于《资本论》的方法和结构,既然《资本论》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因此它必须有全新的科学方法。在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那里,流行的是传承自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人的唯心形而上学的哲学方法。但马克思的革命性即体现在他将唯物辩证法——而且是不同于机械唯物和二元唯物的彻底的唯物辩证法——引入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并作为强有力的方法论贯穿始终。马克思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建立了《资本论》的辩证逻辑。这种逻辑方法的体系,包括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分析和综合的统一,特殊和一般的统一,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等等。其中,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是最基本的逻辑方法。而马克思又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又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运用抽象力对复杂的整体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形成了科学的抽象法。科学抽象法的整个过程又包涵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即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这也明确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予以体现:马克思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地占有材料,既有现实的经济材料,又有大量前人的理论材料,他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筛选、分析。改造,逐步从现实的具体中抽象出经济科学的概念,这就是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而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才可能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叙述。这是建立政治经济学完备体系唯一正确的方法。马克思正是按照这个方法将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以及它的各个层次和侧面的经济范畴排列得秩序井然,从而建立起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论大厦。

马克思尤其强调指出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应该说明,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他的学说是从康德、福林等人一脉相承下来并由他进一步唯心地发展了的,倒立着并神秘化了的所谓“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学说进行了革命批判,并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的辩证法。

因此,《资本论》就其理论的结构来说,基本上是逻辑的叙述过程,但是这个逻辑的发展过程却更科学地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过程。总之,《资本论》的理论骨架是以剩余价值学说为中心构成的理论体系,第一卷是基础,第二卷是这个基础的进一步展开,同时又是第三卷的引言。第三卷是研究的最终结论。第四卷则是对剩余价值理论史的全面剖析。而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贯穿全卷始终。由此可见,《资本论》是一部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科学巨著。

以上是《资本论》内容的基本骨骼和支撑,而它的具体研究内容则是以这些方法论和认识论为基础的,抽象于具体客观的材料和事实又具体表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诸方面。其中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包括商品和货币、货币与资本的转换、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资、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包括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包括剩余价值与利润的转化关系、利润率的最终变化规律、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向经营资本的转化、利润的成分分割、超额利润向地租的转化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的源泉。由此可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诸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揭示。

综上所述,《资本论》对于资本的研究是按照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逻辑顺序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三条线索贯穿始终,在一个严密、理智、科学、辩证的体系内,马克思最后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历史性的经济制度,它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走向灭亡,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正如恩格斯所说:

“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所有关系,将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作为自己的终极目的,并且根据无可怀疑的知识所作的绝对认真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整个‘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消灭。”

第三篇:晋中学院资本论论文

晋中学院2012-2013第二学期资本论论文选题: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二、关于马克思积累理论与正确看待当代历史趋势的思考。

三、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四、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五、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

七、试论马克思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八、马克思地质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四篇:资本论论文参考题目

《资本论》选读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

2.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3.剩余价值理论是否过时?

4.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5.资本周转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改革

6.比较分析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

7.比较分析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

8.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变动的两重趋势

9.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最低工资制

10.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12.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13.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与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

14.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15.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6.虚拟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17.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8.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

19.评析三位一体公式的理论错误

20.试析马克思在《资本论》全三卷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学期末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优级论文要求能够完整准确阐述基本理论,并紧密结合现实,观点正确,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良级论文要较好的阐述原理,并结合现实经济生活,进行分析,观点正确。中级、及格论文则要求根据原理展开分析,观点正确即可。不及格主要针对一些不认真的同学,论文条理不清、观点不鲜明等,可判为不及格。

第五篇: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读书笔记 在本科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时以为教材里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资本论》阐述成现代语言写成了,但这学期通过看了《<资本论>选读》这本书后发现以前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这么多经典术语、经典片段、经典实例都是出于《资本论》原文。突然发现,我下一子与马克思离得好近好近。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其一是唯物史观;其二是剩余价值。而在第三篇里马克思主要讲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马克思在这一部分的分析框架如下:他首先将劳动过程看做是抽象劳动的过程,从而让我们直接想到这是生产价值的过程而并非使用价值的过程。接着,马克思论证了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其实,这一点也是马克思之前论述的逻辑性必然结论。为了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而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完整过程。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当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也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是衡量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核心指标。

在这整个分析框架中我对下面这些方面感触最深。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头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马克思在这里尤其强调了人的思想重要性,人的意识或者说是人的心智模式或许在很多时候都比具体的操作技术更重要。这点在我们的学习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对解决方法的预先估计及猜想要远远比具体怎么做更重要;因为只有知道要往哪个方向用力、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之后,才轮到具体的操作技巧。其实往大的方向上去说,当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进一步制约其发展的往往不是具体的某一项知识,而更多的是其看待问题的心智和认知方法。我想在这方面,尤其是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中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只有学习到这些之后,具体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用处。否则,尽管学习到了非常多的具体知识,但是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或者干脆不知道怎么用才是最为悲剧的事情。马克思在这里就突出强调了人的意识的重要性。今后的学习一定要培养好思考问题的意识框架。

“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种的动物的有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经济社会形态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借助了很多生物学、化学中的概念来阐述经济学中很多的类似理念,当然这里仅仅举出了一个例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面对着新的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联想其他我们已知的一些东西,通过他们之间的性质类比或者直接推演来更直观地理解新鲜事物或者难题。正如在阐述马克思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时,孟扬教授不仅借助了牛顿在经典力学条件下的绝对时间观念,同时又借助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间观念。从这两个方面的独特阐述视角,我们可以进一步更好地理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第三篇里马克思还发现了劳动力使用价值远远大于其价值,从而为揭开剩余价值的神秘面纱打下基础。正是区分了这两个概念之后,马克思第一个发现了剩余价值创造的真正机理。进而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论述了它们二者在资本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这个指标衡量了劳动受资本剥削的程度。那么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资本家正是通过延长工人的绝对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的。马克思还回顾了工人们争取缩短劳动时间的活动的历史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工人阶层的人文关怀。而这一方面正是现代经济学所渐渐丢失的方面。我是人大经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西经的课程,我发现这一现象在西经尤为明显。现在,我们的课程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精确的模型来刻划我们的经济生活。然而从开学到现在的的学习过程中,我只觉得我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学方面,尤其是在经济思想方面我觉得我并没有太大的收获。通过学习《资本论》我才能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我想这是我学习的最大收获:只有全面化今后的学习方向,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下载浅析对称的《资本论》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对称的《资本论》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在中学时代学历史时,就已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知道了有《资本论》这本书,知到书中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概念。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今天,经过一个多......

    资本论读后感

     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资本论读后感。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的作者及本书的简介: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的一本科学著作。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处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有些晦涩难懂,所以,我在阅读《资本论》这本书时,也参考了《资本论选......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 数字印刷一班 毕晟 100220120 序言: 在马克思哲学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卡尔马克斯的哲学,而这本《资本论》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晶,是......

    资本论心得体会

    资本论心得体会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学习《资本论》,感受颇深。 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通过学习,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如下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 劳动价值......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1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它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 在中学时代,我不止一次接触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的内容,不管是政治课还是历史课,我都感受到了他们巨大的成就与卓越的贡献,以致我们现在都在不断地提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