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佛教思想在宫体诗新变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宫体诗创作之所以能够自成一体,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学者们对宫体诗之义界多有研究,倘以“新变”二字为着眼点,则可从宫体诗的内容、形式、功用三方面进一步审视佛教在其新变中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宫体诗;新变;佛教;原因
宫体诗自梁陈风靡而至唐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颇受争议的文学现象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学者们对它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研究角度不断翻新且有了“正身”之说。佛教与南朝各文学现象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宫体诗与佛教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宫体诗产生的思想根源,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申而论之。
一、宫体诗形式新变说与佛教之经籍转读
(一)宫体诗日臻完善的诗体
宫体诗歌作为南朝时的文体形式之一,其诗体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具有了格律诗的雏形,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对偶和声律两个方面。归青在其《南朝宫体诗研究》一书中,曾经对宫体诗的对偶进行了精确而严密的统计,显现宫体诗歌的对偶已经非常普遍。在宫体诗的声律方面,他也给出了比较详实的两个表格——“宫体诗律句统计表”和“宫体诗律联统计表”,可发现律诗律句比率皆在60%之上。
在众多的宫体诗中,都具备了新变形式的美,我们可例举来分析。
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罗裙宜细简,画屟重高墙。含羞未上砌,微笑出长廊。取花争间镊,攀枝念蕊香。(萧纲《戏赠丽人》)
从词性上来看,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属对工整;从字义上来看,也是遥相辉映的,如 “罗裙—画屟”等之对,都具有着相同的色调,从而形成了和谐对称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创作主体在形式上的求新,即“形式新变说”。
(二)佛教中的经籍转读
南朝时佛教的传入对文学产生了影响,这一观点是大部分学者所认同的。永明体的产生与佛教关系密切便是观点之一,尤其是在“四声八病”说的提出与佛教转读的关系分析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相洲在其《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一文中,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切实的总结论证。美籍汉学家梅祖麟、梅维恒的《梵文诗律和声病说对齐梁诗律形成的影响》一文中有重要的概括。由此可知,佛经的转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声律学说,但它并不是永明体产生的根源。
(三)经由永明的传递
那么再来看永明体和宫体诗歌两者之间的潜移默化,作为前后出现的两种诗体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永明体产生于南朝的齐代,永明即是齐武帝的年号。沈约、王融等人考辩四声,并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强调声韵、平仄和对仗等,永明体的产生是近体诗演变的关键性的转折。宫体诗作为永明体和唐格律诗之间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的发轫期的产物,它在永明体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近体诗。“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这一描述体现出来了宫体诗的创作对永明体的超越,以及对于近体诗形成的推动作用。永明体的产生得益于佛教,但佛教并不是永明体的源头,而作为永明体之后形式日臻成熟的宫体诗,显然也相应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二、诗“言志”与“娱情”中的儒与佛
(一)儒家“言志”诗教观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文论家们对于诗歌功能的约定俗成似的体认,在较早的典籍中便记载了这种功能,如“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所在,他们对于诗与志的功能也有着独到的理解,其诗教观念仍然是归于志的,归于的是“仁义礼智信”的旨趣所归。
(二)佛家“行思”分离论
佛教传入之后,便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迅速地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从而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分庭抗礼的局面。任何一种思想都需要经过漫长的磨合,佛教亦是如此,它在一方面依顺于儒家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说“忠”、“孝”等礼制法则,另一方面则激发了潜于“忠孝”礼制规范压制之下的人之情。对此,它采用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行思“进行了分离,即是上边所提到的“秽解脱法”。梁时的君主对于佛教是倍加推崇的,他们热衷于这种新的宗教思想,这也推动了佛教思想的进一步融入,加速了这种行思的分离。作为宫体诗歌创作源头的梁代宫廷对于佛教的求新,也相应的体现在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中。
(三)宫体诗“情”、“志”的对立
在宫体诗之前出现的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虽然已有了咏物的娱乐性,但是仍将怀抱寄托其中,并没有完全做到“情志”的分离。宫体诗创作则完全将传统诗歌的言志功能转换为了娱情,这是由佛教传入而引发的,是与儒家诗教观是相背离的,所以体现出了佛与儒的争锋。首先,对于宫体诗的创作主体来说,他们以诗来娱情而非寄志,统治者对于情志的分离也持着赞同的态度。其次,当代和后代对于宫体诗的评价往往也是以儒家的言志来作为标准,从中也可以体现出宫体诗对于言志的脱离。如《梁书·卷四》的史官评论。
统上而观,佛教在宫体诗的新变作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宫体诗的艳情内容的变化,还是宫体诗歌形式的变化,都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笔者认为佛教所带给宫体诗质的飞跃便在于诗歌功能的突变,由儒家的言志到宫体的娱情,其中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激发。宫体诗正是佛儒思想明暗相斗的结果,体现了佛与儒的争锋!
参考文献:
[1]普慧著.《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年版
[2]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教育应更多的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所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察,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为重视考查能力的培养。如基本知识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求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层次上的数学教育。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数学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
所谓数学分类讨论方法,就是将数学对象分成几类,分别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类的过程,可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条理性,而分类讨论,又促进学生研究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分类思想不象一般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掌握。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特点,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类比、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对分类思想的主动应用。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2018年小学语文论文体验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体验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新课标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给学生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
一、开辟写作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
1.家庭生活中体验。
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对此,要进行体验方法的指导,不放过细微之处,不放过情感变化之处。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以求生活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社会生活中体验。
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三百六十行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体验中还可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可让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大自然中体验。
可通过开展远足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可组织学生开展对学校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性影响,做“环保小卫士”,自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还可通过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让他们体验美感,协调发展.在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情操。这些主体性、多维性的活动,能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积累写作素材。
二、丰富作品内涵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仅仅局限于“小我”,以自己为中心,或以自己周围的几个人或物为中心。也有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反映上,或喜或优,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拓宽眼界,逐步摆脱“小我”的局限,把笔触伸向更广泛的层面,去体验大环境、反映大题材、写出大气势,如反映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表面的情绪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过程,形成精神动力,从而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倾吐铿锵的语言,也才能提升作品的品位。
如在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我校以此为契机,以“我们的祖国多美好──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为主题,组织了一次大型图片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成果是什么?变化在哪里?学生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动手搜集票证、图片,并在大量的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寻找到了20年来中国变化的足迹:从吃的饭菜、住的房屋、用的电器看到了改革前后的鲜明对比,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写出的文章有理有据,层次清楚,让人拍手叫好,突出了对党、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中心,抒发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设祖国的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关注人类命运的宽广胸怀,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总之,体验教育是联结生活与作文的一条大动脉,走通、走畅这一动脉,将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输入新的血液,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将会迎来新的生命。
第四篇: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摘要:小学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转化思想
数学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薄弱的极端,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有助于优化解题方法,揭露数学问题的本质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转化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的长足发展。
一、在教学观念中树立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课程学习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材等,教授学生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转化思想,一方面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难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时,要时时注意转化思想的体现,做好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继续渗透的第一课。
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
(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转化思想的训练奠定基础
简单而言,转化思想就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因此教师在学生转化思想的训练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才知道应该将复杂的问题转为何种知识,从而训练转化思想。例如,在小学数学中乘法口诀、几何面积周长、分数小数计算、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都是最基本的知识,这在小学生日后的异分母运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等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二)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中,教师应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适当的点拨,建立起已学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系,从而促进未知向已知、复杂向具体的转化。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向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5/27+8/27”,在学生对同分母加减法知识进行复习后,教师又可以请学生思考“5/27+1/3”的运算,引导学生进入该问题的学习,然后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向已经学过的知识靠拢,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探索,进而将该知识与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指导学生转化思想意识的树立。
(三)重复运用,加深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更是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了复杂、未知问题后,应该让学生尝试运用该思想解决一定的问题,通过重复不断的加强运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到转化思想的精髓,从而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运用转化思想将复杂的、不规范的、不熟悉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规范的、熟悉的知识,提高对转化思想运用的灵活程度,树立正确的数学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在“小数乘以整数”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来对类似问题进行解答,此时教师可以联系以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指导学生加强重复运用,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对面积的计算来让学生尝试运用,将边长为小数的未学知识与边长为整数的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尝试运用转化思想进行解答,从而加深理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边长为3.5cm的正方形的面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该正方形的面积为“3.5×3.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复运用整数的乘法以及小数点的移动这一知识,从而深化学生转化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除了在教学观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对转化思想的渗透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归纳总结工作,积极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因此,在平常的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建议家长和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用来训练学生转化习惯的练习本,将平常看到的相似的题型进行整理记录,并让学生进行题目的编写,如换一些数字、换一下图形,从而在平常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转化思维。如在某经营公司有两个仓库储存彩电,甲乙两仓库储存之比为7:3,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0台到乙仓库,那么甲、乙两仓库之比为3:2,问这两个仓库原来储存电视机共多少台?这一题目中,通过转化,就可以将该问题进行简化,将原来“甲乙两仓库储存之比为7:3”转化为“甲仓库储存电视机是总数的7/7+3=7/10”;现在“甲乙两仓库的储存量之比变为3:2”转化为“甲仓库储存电视机是总数的3/3+2=3/5甲仓库储存电视机占总数的分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调出30台到乙仓库的缘故,这两个分率差与30台相对应,因此可求总数。总之,“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这两个方面,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凌德元.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5(2).[2]戴承东.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11).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教学中的渗透解读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关键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正文: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是指把代数式的精确刻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结合起来,使代数的问题几何化或几何的问题代数化,从而将抽象的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主要表现在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或用几何的方法解决代数问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问题解析。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数形结合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函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用图形可以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形象;而一些图形的性质,又可以赋予其数量意义,通过数量的运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基于图像进行函数性质研究。
函数与其图像的数形结合浑然一体.一个函数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而借助这个图形又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这为数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函数及其图像内容突显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我们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采用如下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抽象的性质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解析式y=ax2y=ax2+k y=a(x-h2y=a(x-h2+k y=ax2+bx+c
图象
开口方向 a >0时,开口向上,(实线部分;a<0时,开口向下,(虚线部分 顶点(0,0(0,k(h ,0(h ,k(a b 2-, a b a c 442a <0时 y 最大=0 a <0时 y 最大=k a <0时 y 最大=0 a <0时 y 最大=k a <0时 y 最大= a b a c 442-与x 轴交于A B、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 C A C、.(1求A B 和O C 的长;(2点E 从点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点E 与点A B、不重合,过点E 作直线l平行B C ,交
A C 于点D.设A E 的长为m ,AD E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
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 E ,求C D E △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 为圆心,与B C 相
h x 3 3 2 2 1 1 4 1-1-2-O y 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1由形转化为数:求二次函数与x轴y轴交点坐标即可求出AB和 OC的长。
(2由形DE∥BC,得△ADE∽△ACB,转化为数: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 M平方,从而可解答本题。
(3通过添加辅助线,可得△BEM∽△BCO,再把形转化为数:可求EM 即圆的半径。从而容易求出圆的面积。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内容的两大板块和两条主线。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
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参考文献: 任百花: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探究 赵章道:试论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江国安:初中数学综合题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