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言摘编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言摘编六篇
篇一
十堰地处湖北西北部,因武当山、丹江水、东风车而闻名于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沿着____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从群众关注点找准工作切入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有力助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有力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十堰的响亮名片,也为十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一、物质精神并重,决胜全面小康。文明创建的过程,是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实现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步提升的过程。我们深入贯彻____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坚韧坚守、实干实为成为十堰全体干部群众的显著精神标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文明创建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一个部门审批、一张网通办、一支队伍执法”,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
商环境。“十三五”以来,全市 GDP 年均增长 8.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十堰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牢记为民初心,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对文明的向往,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秉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构建“党政齐抓、市区联动、条块结合”体系,创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机制,着眼环境、素质、治理、制度“四个提升”,从街巷、行业、点滴抓起,在“足印社区(村)、户户走到”中体察民情、纾解民忧,在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干部报到”中带动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在建设“志愿之城”中增加城市温度、升华人文关怀。近3 年共投资 6 亿元,改造农贸市场 12 座、背街小巷 386条、老旧小区 796 个,惠及群众 90 多万人。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建设 1243 个“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建成“社区15 分钟生活圈”等,让群众倍感温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期积累的创建经验做法迅速转化为抗疫实际举措,创建工作机制有效转化为疫情防控机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民动员、全面部署、全市联动,为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堰成为湖北保卫战中感染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市州。
三、创造美好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涵养城市文明,才
有文明城市。我们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创建全过程各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建管并重提品质、优环境,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心灵寄托。集中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十大行动”,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坚决扛起“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铁腕治污,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首都当好忠诚“守井人”,我市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____总书记深情地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 40 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
四、城乡一体推进,厚植文明根基。文明创建的过程,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过程。我们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内陆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文明实践的新路子,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全国最美孝心好少年徐航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平民英雄。坚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还要富万代”,出台《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向“十大不文明行为”宣战,“礼让斑马线”“使用公筷公勺”“排队一米线”成为十堰市民的行为自觉。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群众文明健康素养明显提升。持续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人情新风”“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丰富精神文化供给,激发群众内生动
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前,我市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整体告别贫困,更高质量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十堰这座生态之城、大爱之城,因文明创建而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实力,也因文明创建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责任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坚持以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倍加珍惜荣誉、感恩奋进,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中不断拓展文明创建新的增长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篇二
我是来自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海关的党群,党员的“党”,群众的“群”。____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我出生在红色家庭,爷爷是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洗礼的老兵,他给我取这个名字,就是对党和人民充满挚爱,就是让子孙不能忘记党和人民的恩、不能脱离群众。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我们家庭的血脉,成就了红色家风,也滋养着我们的幸福生活。
一、红色家风让我们家庭充满家国情怀。我的长辈一向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刚参加工作时,爷爷教育我,“你是党员、人民公仆,党的事情怎么能马虎?海关把的是国门,做事要对国家负责!”爷爷的这份忠诚,体现着家国情怀,传承着红色家风。爷爷总说,人要行得端、做得正,这应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朴素诠释。爷爷的教诲让我明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用实际行动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我牢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融入到生活中,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和“杰出青年卫士”。
二、红色家风让我们家庭和谐幸福。____总书记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父亲在我的婚礼上送给我们一句话“互助互爱、彼此奉献,家庭必定幸福美满”。这句话爷爷在我父母婚礼上也讲过。我上初中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奶奶要做髋关节手术,将面临长期卧床,戎马一生的爷爷转业回到家,他对奶奶说:“在哪我都能为国家作贡献,但只有在你身边我才是最踏实的。”这是一向刚强的爷爷说过的最柔软的话。从那时起,母亲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母亲说,一个家庭重要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整个家庭的和睦幸福。长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给我传递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夫妻和睦、忠诚责任的家庭美德,帮我扣好了家庭幸福的第一粒扣子。奶奶去世后,我和爱人主动与爷爷同住,与父母共同照顾老人。现在,我们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三、红色家风让我们家庭真情向善。我爷爷一生都恪守“感恩奉献”的准则,他总是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要为国家作贡献,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爷爷
一生俭朴,一件秋衣缝缝补补穿了 30 年,但将积攒下来的钱都捐给了灾区和困难群众。受家风熏陶,父亲长期做公益摄影服务,母亲是文化志愿者。我是天津“棒棒塘”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已累计志愿服务 1200 小时。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去中华骨髓库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常带着孩子去启智托养院、自闭症儿童学校做义工。我女儿经常翻看我的荣誉盒,拿着捐献证,听我给她讲背后的故事。这次抗疫,孩子把攒下的 700 多元钱全部捐给了武汉。我再次感到,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红色家风有了传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将以这份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以家庭作为梦想启航的地方,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带动更多的家庭,合力铸就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篇三
近年来,延安市委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法,坚持在各中小学校选拔、培训一批优秀学生,成立“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利用节假日到革命旧址讲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小小讲解员们学习革命历史,讲述延安故事,感悟光荣传统,传播延安精神,帮助广大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圣地的红色文化,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产生了良好效果。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不容辞承担起培育“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的重要使命。作为基地负责人,多年来,我始终坚持用____同志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和给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回信精神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带领讲解员团队着力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孩子们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一、精心培育“小小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一是用心用情完善教程。自 1998 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便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小小讲解员的培养当中。考虑到孩子的身心特点,我把深奥的讲稿改为孩子们喜欢的风格、熟悉的语言,并教会孩子们讲解技巧、应变能力、文明礼仪,让他们增强信心、把握要领、融会贯通。二是精心挑选苦练内功。每年组织讲解员深入市区 42 所学校,采取“课堂讲授、现场示范、以老带新”等办法培养新人。通过笔试面试、讲解大赛等形式,进行 10 余批次选拔。确定小小讲解员后,着手“传、帮、带”,采用唱民歌、扭秧歌、打腰鼓、说快板等方式提升本领。三是久久为功成效凸显。20 多年来,我共引导 6000余名学生参与讲解,其中 1680 名聘任为小小讲解员,讲解受益观众 50 余万人次。先后涌现出全国少代会代表、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新时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典型。在延安召开的许多全国会议,小小讲解员们积极为嘉宾讲解,赢得代表
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成就,让我倍感欣慰和自豪。
二、用足用活红色阵地,点燃信仰之火。一是让革命文物“会说话”。枣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文物,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都孕育着“红色故事”,我组织团队深挖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改编成青少年喜欢的连环画、小人书、歌曲等,把“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书记处小礼堂”作为中小学校红色研学地,让文物“开口说话”。二是让未成年人“盼着来”。每年精心策划组织“岁月回音壁——延安精神永相传”“书记处的故事”“我的红色足迹——圣地行”“红色小长征”等不同主题的演讲竞赛、情景体验活动,生动鲜活的故事,代入感、时代感很强的形式,让参加枣园旧址活动成为青少年的热切期盼,来了还想来。三是让红色文化“走出去”。每年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六一”、国庆、公祭日等重大时机,组织“小小讲解员”开展红歌“快闪”、红色故事讲演等大型活动。带领团队走出去,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地进行演出讲解,让红色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三、创新红色宣传模式,厚植革命文化。一是壮大红色志愿者队伍。采取“1+N”模式,带领全体讲解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社区村组辅导未成年人,每年入户开展帮教活动 10次以上,每人深入社区村组开展志愿服务时长 50 小时以上,先后培养社区红色志愿者 206 名,让红色文化走进寻常百姓
家。二是创新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组织利用数字化展示、“云端课堂”、微信群等新兴传播媒介,推出抗疫儿童文学作品20 篇、枣园红色小故事 105 篇,让红色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青少年心中。
下一步,我将以参加表彰大会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带领讲解员团队与时俱进弘扬延安精神,创新模式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好基、铺好路。
篇四
独龙江乡地处祖国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____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的谆谆教诲,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拨接着一拨帮,让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发生“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始终注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持续宣传____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宣传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两次回信和一次会见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等金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组建 16 支农民宣讲团,以院坝会、火塘会等为载体,普通话、独龙语相结合,采取文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传播新思想新政策,用群众身边的事例引导群众增强能力、树立信心、激发动力。
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心铸魂。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实施“峡谷红旗飘”工程,推进各村各寨、边境通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悬挂国旗,每周组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干部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力开展向“人民楷模”高德荣同志学习活动,通过党员带头学、组织群众学,推动学习活动进机关、进村寨、进学校,践行楷模精神在独龙江蔚然成风。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他们依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推进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全乡实现村村都有志愿服务队,构筑起了崇德向善的精神高地。
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重要环节。打造“一周三活动”品牌,着力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坚持每周一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实施家庭内务、美丽庭院、村庄环境有奖评比;周三开展“群众话党恩”主题演讲活动,培育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意识;周五开展“走出火塘到广场”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到文化惠民成果的同时,促进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养成。坚持把文明乡风作为文明村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重要内容,发挥
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风貌。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我们将始终牢记____总书记殷殷嘱托,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蓝图,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产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全乡干部群众一道,苦干实干加油干,合力创造独龙江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五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团的核心子企业,主要负责秦山核电基地 9 台机组运行管理。秦山核电是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地和我国最大的核电基地,被誉为“国之光荣”。时任浙江省委书记____同志曾三次考察秦山核电基地,充分肯定核电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强调要发展清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多年来,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____同志考察秦山核电基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我国核工业创建 60 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核电精神文明高地。
一、建设核电自主发展示范高地,推进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我们以“铸造国之重器、打造国家名片”为奋斗目标,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创新发展动力。坚持
独立自主,高质量建成我国第一座国产化核电站,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全面参与我国核电首个“走出去”项目和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海外首台机组的建设运行,书写了“南南合作的优秀典范”。坚持安全发展,已安全运行 29 年,2019 年 5 台机组综合指数排名世界第一。坚持绿色发展,累计安全发电 6375 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 6 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 393 个西湖景区。坚持创新发展,拥有各种专利 386 项,各类标准 64 项,形成反应堆水下自主修护技术、钴—60 生产的自主核心技术,秦山 30 万千瓦核电厂设计与建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引领核电发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二、建设思想道德教育传承高地,展现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我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以“强核报国、创新奉献”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彰显新时代核电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践“五联”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党建优秀、管理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党建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夯实干部职工共同思想根基。深入践行“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推进“九微工作法”,涵养干部职工的核职业素养,创造卓越的核安全绩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先后涌现 20 余
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培养 2 位院士,输送 2000 多位技术骨干,打造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1 个、院士工作站 1 个,彰显中国特色核电发展优越性。
三、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文明高地,打造“五位一体”实践基地。多年来,坚持企地融合发展,累计投资 826 亿元,带动核电及核电关联企业 90 家,年产值 280 亿元,吸纳就业 2 万余人。以全国最大的核电科技馆为纽带,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船党性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核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接待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年接待超过 5 万人次,展示了中国核电良好形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利用生产的钴—60将医用防护用品灭菌周期从 7—14 天缩减到 1 天内,捐赠防护服 8600 套、口罩 15000 个,捐款 500 多万元,在抗击疫情中展示央企人的责任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和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再接再厉,不懈奋斗,努力做新时代核电领跑者,续写“国之光荣”的崭新篇章!
篇六
创建于抗美援朝烽火中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长,依航空而强,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
要型号的研制,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近年来,南航深入学习贯彻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从烽火硝烟中走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952 年,抗美援朝烽火炽烈,我国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国家决定迅速建立航空院校,大力培养航空人才,南航应运而生。第一批南航学子就喊出了“过去为祖国战斗,今天为祖国学习”的激昂口号,从那时起“航空报国”化为南航的基因血脉。68年来,学校党委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用“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校风引领广大师生,用“献身国防、志在超越、矢志一流”的南航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为国家航空工业和国防领域培养了 17 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2017 年,学校党代会鲜明提出“走文化引领之路”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的文明校园创建格局,夯实为党育新人、为国铸重器的“三全育人体系”,逐步形成制度管理、思想引领、服务支撑、荣誉表彰“四大工作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学术生态和文化生态,引导老师以德修身、学生勤勉好学、干部爱岗敬业,推动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师生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年有超过 50%的毕业生主动奔赴国防科工系统建功立业。
二、从爱国奋斗中走来,突出弘扬主流价值。建校初期,南航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机棚为房板当床,铁皮棚子是课堂”,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一步步成长壮大。我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将弘扬主流价值和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造“五个一”思政大课堂。一是率先推出“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邀请 C919 总设计师吴光辉、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和“嫦娥四号”团队等 20 多名校友总师担任思政工作首席专家,向师生讲授“航空报国”情怀。二是打造“榜样思政课堂”,开展向“人民科学家”——我校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八一勋章”获得者——我校校友、试飞英雄李中华等学习教育活动,连续 13 年举办“感动南航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推出 130 余位优秀师生典型。三是打造“网络思政”课堂,发挥以徐川、何畏为代表的“川流不息”思政团队作用,依托“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深挖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构建网络思政育人共同体。四是打造“军工文化思政课堂”,连续 20 年开展“军工记忆”、国防企业面对面等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军工实践育人基地。五是打造“流动的思政课堂”,编演原创校园精品话剧《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用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激励青年学生。
三、从传承创新中走来,注重以文化人环境育人。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直升机专业人才的高校,几乎所有型号的直升机总师都是“南航造”;作为始终攻关航空航天科技前
沿的高校,南航参与了无人机、直升机、发动机、导弹、航天器、首个火星探测器载荷等一批强国利器的研制,填补了无数个国内和国际空白。我们注重以文化人、环境育人,重点打造以校风石、校训石等为特征的南航精神文化,以南京航空航天馆、校史馆等为主体的“三航”场馆文化,以飞行器实物、模型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文化,以陈达院士雕像、陶宝祺院士雕像等为代表的科学大师雕像文化,以院士林、校友林为特色的名人园林文化,让航空报国传统和南航精神标识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努力将学校的景观文化打造成为传承办学传统、彰显治学理想、陶冶师生情操、培育良好校风的重要载体。
文明创建,永无止境。全国文明校园的荣誉,是对南航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接续奋斗的期许。南航将坚持以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一流贡献。
第二篇: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2010年05月27日16 版)
实施“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中共北京市委
中央“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北京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抓住“知寻引用”(“知”就是掌握人才需求,“寻”就是发现识别人才,“引”就是引进人才,“用”就是用好人才)四个关键环节,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明显实效。目前,北京地区共有197人入选“千人计划”,其中有34人属于引进和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一、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我们从全市发展所急需的科技、智力和创新要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一是主动把握大局,确立引才重点。关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汽车、新能源与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6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措施,依托投产的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是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引才需求。三是制定专项计划,加强引才指导。及时汇总全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岗位需求,制定印发“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专项工作计划。根据2010的专项计划,全市共提出529个海外人才需求岗位。
二、提高寻才识才水平,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科学性。我们既注重广开举贤荐能之路,不断发现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一是开展以才荐才。广泛联系在京院士、科学家与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等人员,推荐一批具有师承关系、朋友关系、学术合作关系的海外人才,开阔识才选才视野。二是拓展海外联系。与31个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建立了海外联系,并通过联络驻外使领馆和各类同学会、校友会等组织,宣传引才政策,物色合适人选,掌握一批海外人才资源。三是合理认定人才。建立“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组织开展了三批全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和认定工作。
三、健全引才工作体系,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一是健全政策体系。2009年6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完善运行机制。近期,我们着力研究解决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20项政策性、机制性、服务性问题。三是丰富引才手段。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注重在创业扶持、成果转化、事业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引进的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一是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对承担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给予重大项目支持经费、发明专利补贴、减免研发用房房租等优惠政策,支持人才攻关尖端技术。二是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了29个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孵化海外人才创办企业3800多家。推动中关村与北大、清华等17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三是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等9条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企业融资上市,帮助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了“十百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千亿元的创新型企业;组织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山东省委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来抓。2003年到2009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由28.8万人增加到103.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的 1
比重从不足6%提高到24.6%,高技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和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确立高技能人才优先开发的战略地位。我们坚持把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山东半岛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制造业强省的战略抓手,推动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快速发展,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数量目前均居全国首位。二是让高技能人才有待遇、有荣誉、有地位,树立良好的职业导向。目前全省已有4100名高技能人才享受省政府津贴。同时,注重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极大地调动了高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弘扬“振超精神”,形成人人成才、人人作贡献的社会氛围。
二、适应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要求,大力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围绕山东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为目标,以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一是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人才结构优化升级作支撑。我们把为产业升级培养产业工人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进一步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二是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实现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重点建设1000个省级企业实训基地,实现年接纳24万名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三是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
三、着眼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建立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建立激发高技能人才活力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一是创新选拔管理机制,将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摆在同等位置。目前,全省共选拔各级首席技师2199名。二是探索岗位使用机制,使高技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省委、省政府规定,破除职工身份界限,技师、高级技师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对待,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大力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适的科研岗位、工程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发挥作用,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引导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在全国率先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体系,以职业院校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新职业国家统考制度。
全面实施人才兴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战略中,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构建体系,突出重点,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紧扣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需求大的实际,我们着力构建以涉农院校为龙头、示范基地为主阵地、重大人才专项为重要支撑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投入,每年新增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着力提升实用人才能力素质。
引导涉农院校面向产业办学,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支持全省涉农学校加快改革发展,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建设精品课程,采取“订单式”方式培养“适销对路”的农村人才。目前,全省共有2所农业本科院校、7所农业高职院校和20多所开办了涉农专业的其它本科院校,每年培养农业毕业生近10万人。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3年投资1.4亿元,选拔2万多名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到农业院校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大学生。
整合资源创建示范基地,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针对农村人才培训机构分散、实践培养不够、培养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对各类涉农培训机构、师资、项目、资金等进行有效整合。
依托重大专项培养带头人,增强人才培养的示范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是农村的拔尖人才。我们注
重发挥他们在带动产业发展和整个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带头人培养专项来提升农村人才的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千村书记培训工程”,把村干部培养成农业产业化带头人,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统筹城乡,加大支持,有效利用城市科教人才资源引领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面临着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周期过长等现实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来推进,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引领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二是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向农村聚集,带动农村科技骨干人才成长。三是实施人才援助计划,支持重点区域人才开发。紧扣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仙洪新农村试验区、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等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养、对口支援和互派挂职等援助形式,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各类紧缺人才。
三、强化服务,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是基础,用好是根本。我们从健全服务体系入手,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活力,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潜在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制定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20多项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二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坚持开展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累计评选表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0万多人,其中省级400多人。三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市场体系。全省共建立市级人才市场17个,县级人才市场99个,逐步形成了以市、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以乡镇人才资源服务站为网点的辐射农村、贯通城乡的农村实用人才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近几年来,江苏省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一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为建设人才强省夯实基础。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急需紧缺人才的“瓶颈”制约。三是大规模培养培训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333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产学研人才工程”等,突出培养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去年全省各级重点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达到60多亿元。
二、面向创新创业实践招才聚才用才。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摆在突出位置,以企业为主体广泛集聚人才,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一是发展新兴产业,招才引智先行。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改变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招才引智先行,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以人才先发优势构筑产业先发优势。二是推进自主创新,高端人才引领。三是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用好用活人才。“十一五”以来,全省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20800多项,有55000多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充分激发了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三、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努力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到江苏发展、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转化,使各类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形成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识才、揽才、用才,把人才投入、研发投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全省13个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都出台了引才育才计划,形成了广揽人才、广开才路的局面。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目前,全省共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142个、博士后工作站62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2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941万平方米,各级设立创投机构160家,资金管理规模达到300多亿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达到10亿元。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50条政策,从成果评价、技术入股、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开展“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让人才受尊敬、有地位、得利益,努力使江苏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强化考评揽英才,为做强做大央企提供人才保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把中央企业调整到80—100家、培育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全力推动中央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了21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从6家增加到了24家。中央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一、加快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中央企业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率。国资委坚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企业特点、有利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中央企业做强做大主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表率作用。一是突出科学发展导向,不断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二是突出“四好”班子导向,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将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综合考评与培养使用挂钩,形成了一套激励企业领导人员崇尚科学发展、专注干事创业的制度,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上台阶、企业发展质量上水平。2009年,中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7.3%,比2003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15.1%。中央企业的发展方式正加快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二、着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断提升人才资源配置科学化水平。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要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着力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关键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着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积极探索竞争性选人用人新机制,使人才进退有序、正常更替、合理流动。一是强化市场机制选人,促使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二是着力改革用人机制,使人才队伍永葆生机活力。通过健全退出机制,使企业领导人员进一步增强了“无为则无位”的危机意识,更好地保持了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收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果。
三、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跨越式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中央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家队,要真正担起重任,必须加快吸引集聚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形成在科技人才上的强大优势。近年来,国资委与中央企业一道,以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为抓手,乘政策东风,集优势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大力引才聚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抢占世界科技和全球产业制高点。
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资委作为落实中央“千人计划”的四大引才平台之一,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着眼于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出用5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建设50个以上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500名以上列入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中央企业已引进300多名海外人才,其中81人列入中央“千人计划”。今年还将有5家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中央已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
新创业基地,其中14家企业在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在推进人才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围绕用好用活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提供区别于现有科研院所的特殊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为他们提供重要岗位和创新团队支撑,让他们有责有职有权,领衔重大科技攻关,充分发挥他们的关键作用。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设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科学院党组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的中心。作为科技国家队,我院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作为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选才、用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凝聚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一、以“百人计划”为载体,建立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的发展、提升中科院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我院组织实施了“百人计划”,面向海内外吸引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经过不懈努力,初步构建了一支面向21世纪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批跨世纪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一是坚持严格管理,保证人才引进质量。采取“所自主引进、院择优支持”方式引进人才。研究所根据科技发展目标,自主设岗引进优秀人才,经过创新实践考察,院择优支持,保证了引进人才的质量。至2009年底,通过“百人计划”支持和培养优秀人才共计1846人,其中从海外引进1292人。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提供事业发展舞台。三是切实保障服务,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百人计划”入选者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成长,涌现出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目前已有41人当选为两院院士,73人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71人成为“863”项目负责人。
二、以用人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科技人才使用机制。近年来,我院从下放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权、建立优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制度、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等方面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实行公平竞争,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突出合理使用,让人才各展所能。三是保持有序流动,不断优化人才配置。通过改革用人制度,我院创新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与1998年相比,我院创新人才队伍中40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提高了9%,正高级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由54岁降低到46岁,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提高了21%,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提高了11%。
三、以“三元”结构工资制为重点,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我院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工作性质和岗位类型,探索形成以“三元”结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工资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型分配体系,有效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增强人才激励的针对性。二是注重激发活力,提高人才激励的有效性。我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出成果、出人才”相互促进的可喜态势。自1998年以来,我院有6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有122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胡伟武博士带领龙芯团队,奋力拼搏、勇于创新,自主研制成功龙芯系列通用CPU芯片,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有机无芯”的历史。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标志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向2020年,我院将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按照“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要求,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技“火车头”作用,为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人民日报-全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交流会发言摘编
全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交流会发言摘编
群众利益无小事
创先争优惠民生
中共安塞县委
我县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是胡锦涛总书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改善民生、增强服务功能上创先进、争优秀,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创先争优。安塞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是影响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大力发展棚栽、林果、畜牧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沿河湾镇方塔村党支部书记白光荣在自家口粮田上试栽了10亩苹果,取得成功后带动群众发展苹果产业。2011年,苹果一度出现滞销,白光荣连夜召集党员开会,组成苹果促销工作组,外出联系果商,主动提出先让群众卖、再让党员卖、最后自己卖。真武洞镇方界寺村党支部在县蔬菜局的指导下,把发展新型五代蔬菜大棚作为创先争优产业富民的重要任务,一年新建63座蔬菜大棚,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翻了近一番,达到7660元。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山地苹果37.5万亩、人均近3亩,蔬菜大棚4.62万座、户均1.5座,各类养殖户45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32个,农民人均纯收入70%来自这三大特色产业。
二、大力兴办惠民实事,在发展民生事业上创先争优。安塞民生事业长期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把回应群众期盼、让群众得实惠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县水务局在技术人员少、时间任务紧的情况下,把一人当作两人使、三年任务两年干,新建改建饮水工程166处,解决了6.65万人的饮水问题。县电力局党员、干部吃在一线、住在一线、干在一线,把动力电拉到蔬菜大棚和果园,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难的问题。几年前,安塞县城连一块像样的休闲健身场地都找不到,一些居民竟然到高速公路上散步。在建设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拿出100多亩地修建了休闲公园,群众一有空就来这里扭秧歌、打腰鼓、唱民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县共投入15亿元,为群众办实事2647件。
三、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在增强服务功能上创先争优。我们按照陕西省委的要求,结合“科学发展、升级晋档”,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知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开展“双百双千”结对帮扶活动,县直部门100个党组织包抓100个落后村,1000名党员干部帮扶1000户贫困户,目前已有95个落后村升级晋档,800多户群众实现脱贫。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我们丰富拓展党员承诺制,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组建党员服务队,发放便民服务卡,实行一厅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过去群众到乡镇办事,要挨着办公室问人找人,遇上干部不在,办一件事要跑三四趟,现在用不了10分钟就能把事情办完。许多群众说,卡片虽小,办事不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顺应群众期待,深化为民服务,继续创先争优,建设美好安塞,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凝聚民心推动发展
中共岳阳市委
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两年多来,我们紧紧抓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为推进岳阳发展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第一,普遍开展公开承诺,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生动力。市委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不提新口号、只吹进军号”,把历届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一以贯之、抓好落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促进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美景。王家河是城区内河,流域内有8.3万居民,过去沿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河,一度成了“臭水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今年初,市委把王家河整治作为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目前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正按“时间表”有序推进,昔日“龙须沟”有望成为岳阳城的“玉腰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1.2万个基层党组织、29万名党员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承诺、围绕服务群众开展实事承诺、围绕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专项承诺,已经集中开展了3轮公开承诺,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市委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
第二,深化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凝聚推动发展的民心民力。我们通过开展“惠民服务先锋行”、设立群众工作站、引导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等措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1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带上行李、打起背包、住村入户,结对帮扶5万多名生活困难群众;所有的乡镇、90%的村都有党员、干部轮流进驻群众工作站,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5600多名乡镇干部学技术、强本领,带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项目4200多个。临湘市定湖镇干部胡火生发挥技术特长,带领群众开荒山、种楠竹,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汨罗市城郊乡双托村女大学生村官赵婷拿出自己买嫁妆的钱,支持村民养殖甲鱼,托起群众致富的希望。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自编民谚唱道:“创先争优有变化,干部作风传佳话,党群连心如一家,科学发展力量大。”
第三,扎实推进结对共建,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均衡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对所有的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确定为“好”的2811个,占23.8%;“较好”和“一般”的8041个,占68.1%;“差”的956个,占8.1%。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整合城乡资源,开展机关与农村共建、先进与后进结对,把干部下派到基层、力量下沉到基层、资金倾斜到基层,推动基层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郭镇乡麻布村结成对子,帮助建强村级班子、理清发展思路、扶持主导产业,使村党支部影响力号召力不断增强,说话有人听了、办事有人跟了,麻布村由原来的村级债务多、社会矛盾多、上访闹事多的“三多”村变为当地有名的先进村。目前,全市956个“差”的基层党组织,93%得到整顿转化。
创先争优活动在岳阳结出了硕果,城乡面貌更加秀美,经济走势更加强劲,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第二位,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五十七位。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创先争优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为建设富裕和谐美好的岳阳注入新的活力。
弘扬“三创三先”
推进“两个率先”
中共江苏省委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为引领,组织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务民生幸福之实、求党建创新之效,为实现“两个率先”注入强大动力。
一、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江苏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靠的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我省广泛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13个市和102个县区选学习标杆、找工作差距、定赶超目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带动全社会形成人人争先、行行领先、整体率先的浓厚氛围。苏南勇当“第二个率先”先行军,苏中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北加快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步伐。沭阳曾经是苏北最贫困的县之一,过去党员、干部挂在嘴上的是“我穷我难我不行”,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们叫响了“我行我能我成功”,人人找事做要事做、事情就该我来做,实现了“苏北全力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的赶超目标。
二、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相对较早、较多,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上率先探索和实践,是创先争优的重要任务。我们组织各级机关党政领导干部到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为“两个率先”营造了和谐社会环境。扬中市给每家每户发放联系卡、建立民情档案,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解决责任区内的具体问题,打通了党群关系“最后一米”,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创先争优活动期间,全省有5.57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走访慰问群众37.3万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万件。
三、全心全意务民生幸福之实。在江苏,什么是创先争优最大的成效?老百姓说,就是帮我们办了一批实事好事。全省各地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把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推动实现了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40多个行业系统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南京市车管所着力建设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流动车管所和网上车管所,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四、与时俱进求党建创新之效。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进、争优秀的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华西村、吴仁宝等老典型焕发新风采,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昆山市、村支部书记张雅琴等新典型争相涌现,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先进、当先进蔚然成风。通过组织“百日攻坚千村升级行动”,全省20万个基层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其中“好”的达80%,“较差”的基本实现转化。我们还大力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总结推广“红豆集团党建标准管理”等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范例,形成基层党建工作经常性动力机制,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创先争优是江苏“两个率先”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这次会议要求,继续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深化医卫体制改革
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卫生部党组
医疗卫生工作直接关系老百姓的健康和幸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一、创先争优活动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强保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重大民生工程,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紧紧抓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一重要契机,广泛宣传医改政策,层层签订落实医改任务责任状,组织引导医疗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转变观念,积极发挥医改主力军作用,争当医改先锋。目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了13亿人口,其中新农合参合人数超过8.3亿、覆盖全国97.5%的农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说:“中国医改仅用了短短3年,取得的成效之巨大令人难以置信。”
二、创先争优活动为提高医药卫生队伍素质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在窗口单位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总体部署,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良好风尚,努力建设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人民满意的医药卫生队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亮示范岗位、亮职责范围、亮先锋形象,比服务、比技能、比作风,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品牌。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国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各地普遍开展延时就诊和无假日门诊,较好地解决了患者挂号难问题;开展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了患者就诊费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着力提升医疗护理水平;开展331个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和电子病历试点,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受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等单位在25个省区市开展2012年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抽样调查显示,85%的居民认为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比以前有改善,83%的居民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比以前更令人满意。
三、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推动行业党建积累了丰富经验。卫生部直接指导推动行业创先争优,是这次活动的鲜明特点。卫生部党组认真履行行业指导职责,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监督同检查、同推进同落实,主动与地方党委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创先争优落到基层、落到岗位。基层普遍反映,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领导好推动、单位好组织、党员好参加,不管是城市大医院还是乡村卫生院,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不管是公共卫生机构还是医药卫生监督机构,都能看到创先争优在行动。全国卫生系统8万多个党组织和147万名党员,带动了93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和820万名卫生人员齐争共创,形成了不甘平庸、赶超先进、争创佳绩的生动局面。
两年多来,医药卫生系统涌现出了“老百姓的好医生”刘琼芳、王争艳,“人民健康好卫士”蓝云、杨勇等一大批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先进典型,他们是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的先进代表,集中展示了创先争优活动的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职工学先进、见行动、作贡献,不断提升群众对医药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注重抓创新、育人才、塑精神,为圆满完成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在太空书写了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创先争优目标在“先”,我们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世界航天科技领域战略制高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通过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团队、评选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设立航天创新大奖等措施,激发党员职工创新热情,发展靠创新、人人求创新成为航天人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中,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了8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完全掌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创先争优激励着航天人永不自满、超越自我。嫦娥二号在顺利完成绕月探测既定任务后,我们又赋予它新的任务,飞向150万公里外更远的太空开展深空探测,创造了我国空间飞行器最远的飞行纪录,生动地诠释了航天人追求卓越、铸就辉煌的坚定信念。
创先争优关键在“优”,我们努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提高确保航天重大任务成功的能力。人才高度决定事业高度。对航天人来说,不仅要有创先争优的意识,更要有创先争优的能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实施以技术经验、精神作风、党群共建为内容的“三架桥”计划,发挥老专家、老党员的传承帮带作用,着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研制优质产品、创造优良业绩。余梦伦院士是我国火箭导弹弹道设计最权威的专家,到目前为止他担任过的最高职务只是个班组长,却带出了一批中国航天技术领军人物,“余梦伦班组”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型团队的典型代表。目前,集团公司有两院院士33名、国家级专家100余名,35岁以下技术骨干超过50%,比美、俄分别年轻10岁、20岁。美国宇航局前局长格里芬曾感慨地说:“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创先争优动力在“魂”,我们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凝聚推动航天事业科学发展的力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先争优价值理念在航天领域的生动体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组织党员职工“比思想、比作风、比技术、比贡献”、“寻找身边的榜样”,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年逾八旬还常年奋战在研制一线和发射场,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航天人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攀高峰。他带领的“北斗”团队,成功建立了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并投入运营,一举打破美、俄垄断,为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正是靠着这种航天精神,两年多来我们实施了45次运载火箭发射,干了过去十几年才能干的事。特别是去年实施了19次发射,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今年又创造了30天内5箭7星发射的新纪录,做到了“一次成功、次次成功”,兑现了“用成功报效祖国”的庄严承诺。
航天事业任重道远,创先争优永无止境。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用创先争优精神推动航天事业科学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办人民满意教育
创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
上海交通大学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实施教学改革、科技攻关、管理创新“三大引领”行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理念、战略和举措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使我校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大学之一。
一、实施教学改革引领行动,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海交大是一所跨越3个世纪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根本使命。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校确立了“英才培育”战略,创先争优活动为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创先争优活动一开始,我校围绕“落实英才培育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专题研讨会50多场,征集师生建议1000多条,在招到更好的生源、设计更好的制度、建设更好的课程、选出更好的导师、提供更好的服务“五个更好”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推进改革,把一切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目前,我校4项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拥有6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大批高水平教师辛勤耕耘在人才培养第一线教书育人;今年,190位副教授和12位杰出讲师被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国内高校前列,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近50%的毕业生到西部、艰苦地区、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就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实施科技攻关引领行动,着力打造科研高地。科研高地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对大学来说,创先争优就是要争创科技攻关之先,抢占科研制高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在学科团队上建立党支部,引导党员争当学术尖兵,改变过去分散、封闭、单兵作战的不足,形成了以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组织大团队、攻克大项目的生动局面,在“神八”、“神九”地面搜救通信保障、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先进核电装备安全和白血病基因组学研究转化医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船海流体力学实验室党支部攻克深水造流技术世界难题,研制出抗击200年一遇风浪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打破了国外对深海平台的技术垄断。今年5月,当我国首座航母级深海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巍然屹立在南海的时候,党支部书记肖龙飞激动地说:“科技攻关、服务国家已成为党员的自觉。”近两年,我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以及国家科技奖,均跃居全国高校前列。
三、实施创新管理引领行动,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创新管理服务是高校创先争优的重要任务。我们以建设“服务机关、效率机关、责任机关”为载体,组织党员亮身份、比服务、作贡献,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保障。机关各职能部门普遍以师生满意度为杠杆,主动征求师生意见,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机关面貌焕然一新。保卫处、财务处等一线服务部门,过去师生意见较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认识,积极推行上门服务、延伸服务、网络服务,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过去考核总是垫底的部门,如今也拿到了“优秀”。
先进和优秀是共产党人的本质和特征。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创先争优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讲话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讲话
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X年X月X日,是值得X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X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至高荣誉,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参会代表,我和X的代表在现场深切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无上荣光。“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寄托着全市人民多年来的夙愿和渴望,倾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见证着X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和辉煌。X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既是我们以创建高质量推动城市发展高质量的精彩缩影,也是我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为加快老区振兴、实现“两个更好”交出的一份出彩答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付出艰辛努力、作出无私奉献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奋斗依靠人民、荣誉属于人民、功劳归于人民。今天,我们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回顾创建历程、总结宝贵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分享出彩成绩,动员全市上下珍惜荣誉、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不断把文明城市创建引向深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X城市文明的新篇章。
一、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接续奋斗中夺取了文明创建的重大胜利
X作为革命红城、历史古城、文化名城,一直有着追求文明、创造文明、践行文明的优良传统。自X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六城联创”并正式提出创文目标以来,我们创文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X年X月X日至X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深入X,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大要求,不仅为X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为我们创文工作坚定了信心决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总书记“两个更好”重大要求指引下,在X年成功创建X省文明城市、X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坚实基础上,我们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践行“两个更好”、加快老区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作为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作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举全市之力奋力拼搏、克难攻坚,终于夺取了最后胜利。老区人民用X年创文实践、X年接续奋斗,在X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的X个日日夜夜,更在造福X、添彩中原的征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是我们一切围绕“两个更好”、一切聚力“两个更好”、一切为了“两个更好”的生动实践。我们牢记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把一切围绕“两个更好”作为创文工作的出发点,把一切聚力“两个更好”作为创文工作的着力点,把一切为了“两个更好”作为创文工作的落脚点,以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把创文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到“五个生态”一体建设,激发了城市创新活力,增强了城市整体实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区建设得越来越好,“十三五”以来的X至X年,全市GDP年均增长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X%,市区面积达到X平方公里,人口达到X万,中心城区的集聚力、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老区X的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老区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X年突破X万元,X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了,城市的就业、医疗、教育更有保障了,市民出行、购物、休闲更舒适便捷了,群众的笑脸上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两个更好”的美丽画卷正在X大地徐徐铺展。
这是我们对标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生动实践。X作为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面对全国各地的激烈竞争,我们不畏难、不退缩,“宁肯苦干、不愿苦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创文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了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党群联心的创建格局,形成了高位推动、专班促动、各级联动的责任体系,明确了党政主抓、领导包保、基层落实的责任网络,为创文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初创未成的挫折压力,我们不言弃、不放弃,夺取胜利的决心从未动摇。X年X月,我们赶赴江苏省宿迁市,学习先进经验、找准差距不足,明确提出“一年打牢基础、两年巩固提升、三年确保成功”的目标,重点谋划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社区乡镇建设巩固、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档案资料提质“七大工程”,成立X个工作专班,推动创文工作提质增效。面对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我们不松劲、不懈怠,发出“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强力号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创文工作,实行工程化设计、项目化推进、目标化管理,强化日督查、周通报、月奖惩等措施,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这是我们共建美好家园、共治美好家园、共享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论述精神,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像对待家园一样呵护城市、经营城市。我们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提升功能、环境、文化、服务“四个品质”,建成投用中心城区X个重点项目,让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我们找准城市治理突破口,针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公共服务、黑臭水体等X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先后整修主次干道X条,打通“卡脖路”“断头路”X条,改造背街小巷X条,铺设污水管网X公里、地下管廊X公里,拆除违章建筑X万多平方米,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们高扬城市文明主旋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行动”,深入宣传践行《X文明X条》《X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先后涌现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X人,X等一批道德模范和李守发、张爱华、朱天珍等一批X好人德耀中华、辉映中原,形成了备受瞩目的“X好人”现象,让城市形象更加闪亮。同时,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共建共融,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乡风文明展露新姿、润物无声。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X个、全国文明单位X个、全国文明家庭X户、全国文明校园X个,新县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X成为本轮全国文明创建中实现市县村镇国家级荣誉“大满贯”的两个地级市之一。
这是我们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惠及人民的生动实践。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服务宗旨,把创文工作作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将财政支出的近八成投向民生领域,围绕群众关切、倾听群众呼声,每年筛选十件民生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办、一件接着一件干,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从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变化中,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幸福”,感受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民生温度。我们把创文工作作为凝聚群众的“民心工程”,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通过党建带群建促创建,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创建以来,先后有近百万群众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创建一线,党群、干群心连心、心贴心,构建起荣辱与共、血脉相融的创建共同体。
这是我们在一线砥砺干部、一线锤炼作风、一线提升能力的生动实践。我们把创文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课堂”,作为锤炼作风、历练能力的“主战场”,作为砥砺精神、磨砺意志的“大熔炉”,坚持党政机关、文明单位、党员干部“三个带头”,实行市级领导包路包市场包乡镇(办事处)“三包到底”,各级领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冲在创文一线、守在创文一线、干在创文一线。近年来,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主动帮建X个城市社区,结对帮扶X个“三无小区”,建立红色家园、设立红色港湾、选聘红色管家,擦亮了创文中最鲜明的标识;有X万多名党员到所在单位和生活社区“双报到”,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协力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小区治理等工作,不管是抗疫进行时、还是创文关键期,不管是扶贫主战场、还是发展主阵地,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村组社区,到处都能看到党员干部埋头苦干的身影,到处都能看到党旗在各个战场上高高飘扬。
此时此刻,当我们回忆这段峥嵘岁月时、分享这份胜利喜悦时,更加需要感恩的是创文过程中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奉献。
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热情支持、踊跃参战的广大市民群众,大家怀着对家乡的热爱,遵守文明规则、争做文明市民、弘扬文明新风,是我们创文成功最大的底气。……正如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创建文明城市这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这场久久为功的全民“马拉松”比赛中,是人民的力量成就了今日X最美的风景。
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坚守一线、不下火线的广大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城管队员,是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快递小哥,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干得最累,受的委屈最多,却始终初心不改,默默守护这座城市……
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无私奉献、互助友爱的广大志愿者,全市X万名“小红帽”“红马甲”,常年活跃在广场、街道、社区,人均服务时长X小时,他们用一言一行播撒着文明种子,用一举一动凝聚着向善力量,用一点一滴汇起了红色暖流。……
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的广大党员干部,大家走街串巷不怕苦、入户上门不嫌烦、加班加点不喊累,为创文成功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老区干部的精神风貌。……
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用自己的力量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文明、更加温暖、更加美好;也正是这样一群不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二、我们大力弘扬X山精神,在苦干实干中收获了文明创建的宝贵经验
X年创文历程,熔铸着革命老区代代传承的X山精神,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见证着X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多年奋斗、一朝圆梦,不仅为X赢得了至高荣誉,为人民创造了幸福生活,也为未来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这次创文圆梦,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想夺取胜利,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基层基础是最坚强的堡垒。干事要有“主心骨”、成功要有“基本盘”。当我们系统回顾多年来的创文历程时,就会愈加清晰地看到,创文工作之所以能够做到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这个“主心骨”,把创文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贯穿创文工作始终,形成了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良好格局;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是得益于近年来我们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打通了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的“最后一米”,保证了创文措施的全面覆盖、全面落地。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才有“主心骨”;只有基层组织强起来,事业才有“基本盘”;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打牢基层基础贯通起来,才能不惧风险挑战、战胜一切困难。
这次创文圆梦,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想夺取胜利,发展是最硬的道理,实干是最大的担当。发展才是硬道理、变化才有说服力。多年创文实践,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实干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在创文过程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铆足“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劲头,主动担责、担难、担险,对认准的事情,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干出了发展的新成就、干出了城市的新面貌、干出了X的新境界。实践再次证明,牵牛要牵牛鼻子,干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只要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实干这个最佳途径,不管开展什么工作,都能纲举目张、无往不胜。
这次创文圆梦,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想夺取胜利,广大党员干部是最硬核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最坚实的后盾。在创文工作的“主战场”上,最能吃苦、最能战斗、和群众贴得最近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线党员干部,大家秉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以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走尽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创文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激发出群众支持创文、参与创文、推动创文的火热激情。实践再次证明,只要干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就能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航船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这次创文圆梦,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想夺取胜利,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文化是最深厚的底蕴。一个城市的内涵在于精神、魅力在于文化。创文以来,我们科学运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把X山精神内化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城市精魂,凝聚成奋发奋进、向上向好、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精神力量,在X山精神的赓续传承中立起了新的时代丰碑;我们充分发挥先进文化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把一个榜样树成一面旗帜、让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市,汇聚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实践再次证明,只要在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在文化上守正道、聚民心,我们就能始终保持这份可贵的精神风骨和文化气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三、我们要争先进位谋出彩,乘势续写X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俗话说,夺牌难、守牌更难。创文成功,既是城市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接续奋斗的新起点。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坚决摒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错误思想,坚决克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懈怠情绪,以归零的心态、拼搏的状态、奋斗的姿态,重整行装再出发、深化创建不停步、争先进位谋出彩,努力把X建设成为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美丽家园。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必须在建设有前景、有梦想的城市上谋出彩谱新篇。应势而动、才能赢得主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当前的X,正处在多年来最好的发展局面,总书记视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X山振兴发展规划和X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一山一河”两大规划给我们释放了巨大的政策红利,省委、省政府出台的X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作支持,时与势对我们十分有利。要把握发展机遇,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扣“四区一屏障一枢纽”战略定位,用战略眼光来谋划、用系统思维来部署、用全局视野来推进“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特别是要健全完善“较高速度增长、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保障、更高标准工作”的思路方法和工作体系,把X发展的蓝图绘好、“盘子”做大、支撑做强、后劲做足,不断推动老区振兴、实现“两个更好”取得新进展,真正让X成为人们开启梦想、追逐梦想、成就梦想的发展热土。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必须在建设有颜值、有气质的城市上谋出彩谱新篇。X之美,美在山水;X厚重,重在文明。谋划推动X城市发展,要在加快融入“一山一河”国家战略规划和“四区一屏障一枢纽”战略定位上有自己的思考,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上有自己的特色,坚持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一起创,走好具有X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子。一方面,要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突出X生态优势,把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布局的科学性,做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地下空间科学利用,在保护美的前提下建设美、创造美,真正“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另一方面,要切实走好以文化城、以文育人的路子,树立“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X山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城市发展始终,深度挖掘X厚重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总结发扬创文过程中形成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育城市文化精魂,真正让X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文脉、记得住乡愁。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必须在建设有实力、有活力的城市上谋出彩谱新篇。城市有实力,创建才有支撑。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质量创建,坚持以产兴城、以产促城,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二次创业”为抓手,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融合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转化运用,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持续、行稳致远。要着力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持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培育创新载体、涵养创新精神、打造创新生态,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X发展的实力日益雄厚、活力充分涌流、动力更加强劲。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必须在建设有情怀、有温度的城市上谋出彩谱新篇。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发展为了人民是一个文明城市应有的情怀和温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好城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让老区人民稳稳地迈进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要严防冬春季流感和新冠疫情叠加暴发风险,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切实抓好民生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要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强平安城市、法治城市建设,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要强化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为人民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面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统筹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攻坚战,为文明城市建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接续奋斗,让文明之花开遍老区、造福人民,让文明之光照亮征程、激励前进,以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的优异成绩,向建党X周年献礼!
第五篇:表彰大会发言
理学院“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发言稿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晚上好!
在2012年这个充满朝气的春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表彰我院在2010~2011学“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首先,我谨代表学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切关心和支持我院学生工作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我院全体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为加强学风建设,我校于2005年4月在全校开展了以“八个提高”和“六个减少”为目标的“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八个提高”即:实现班级群体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课出勤率的提高,上晚自习率的提高,资格证书获得率提高,社会实践参与率的提高,参加科技创新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参加率和获奖率提高;“六个减少”即:不文明现象减少,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减少,有补考或重修记录的学生人数减少,因学习原因降级或退学的学生人数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人数减少。在2007年5月为进一步深化“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工作的成果,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效地完成创建目标,我校又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帮学活动。在2008年11月为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优良校风的形成,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主动关心班集体、参与学风建设和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学校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
1我院全体学生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中来,今年又在各班级认真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活动。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学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2010~2011学我院各班级在“八个提高”、“六个减少”方面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本“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的任务。
我院于2004年9月开始招生,2005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伊始,我院只有64名学生,面对办学路上的各种困难,我院领导、老师团结一心,在努力借鉴其他学院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我院学生少、资金溃乏、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在过去七年里,我院学生工作从无到有,在我校团委、学生处及各相关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困难,经历了一段曲折而又坎坷的发展历程,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院学生工作的发展道路。
由于我院专业课较难入门,所以我院以稳定专业思想作为学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同时广泛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我校“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中来。做到年初有创建目标,年终有创建总结。通过严抓课堂、晚自习纪律,保证出勤率;积极开展帮学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考研率;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管理;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等措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本我院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积极开展的“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活动成效显著。我院共建立了65个“一帮一”小组,通过一年的帮学活动有16名学生各科成绩有所进步,其中进步较大的有4名同学。
2、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初见成果:2011年9月我校学生在我院数学建
模协会的组织下参加了“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数学教研室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1个队获得联合赛区一等奖,1个队获联合赛区二等奖,9个队获联合赛区优秀参赛奖。
3、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明显提高:在我08、两届234名学生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有112人,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有22人。
4、动员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在07级107名学生中有41名正在积极准备参加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综合评定07级统计(2)班冯岁刚同学和杜培珍同学被保送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学习;07级应用化学专业(1)班汤明惠同学被保送到我校动物科学学院学习;07级应用化学专业(2)班学生贾丽丽同学以全校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我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免试推荐研究生。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总结表彰大会,激发同学们创先争优的意识,掀起学习的高潮。希望全体受表彰的同学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期末考试中,再攀高峰;希望其他同学,以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家长对你们的希望,争取早日成才。
同学们,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将为学院注入生机与活力,你们的进步就是学院的进步,你们的发展就是学院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共同谱写新的篇章。
最后,预祝同学们,新学期取得更好的好成绩。
谢谢大家!
201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