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论文
关键词:澳大利亚 丛林女性 丛林社会关系 丛林神话 男性中心
摘 要:丛林一向是一片男性的世界。对丛林的描写,甚至是对丛林女性的详述,也多是从男性的角度观察的。但本文着眼于一份19世纪澳大利亚丛林女性的日记这一第一手资料,从生活在丛林中的女性的角度,分析她们的文本,解读她们与丛林的关系,理解她们对丛林的感情;从她们的日记中审视当时丛林中的各种关系:阶级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黑人与白人的关系。
一、丛林:一个“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
亨利·劳森曾经在作品中把澳大利亚丛林比喻为一个“不适合女人的地方”,而一群生活在丛林中的女性,则把自己的日记命名为“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劳森,作为一个深谙丛林的男性作家,曾经从男性的角度对丛林中的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的描摹,而范妮·芭柏及其他几位丛林女性,凭借自己多年的丛林生活,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丛林女性自己的心声。
“天哪,我真是个爱丛林的女孩,我确实是为丛林,而不是为城市而生。”1887年的某天,范妮·芭柏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在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写下了这样的日记。从这些话里,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边远地区的丛林生活给她带来的自由与活力。在范妮·芭柏的眼里,丛林是自然的社区,而城市则象征着堕落的文明。作为澳大利亚第一代国民,范妮·芭柏用自己的笔描述了19世纪末的丛林,澳大利亚人神秘的中心。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丛林贫瘠荒凉,是男性英雄抗争、征服、胜利的场所,也是澳大利亚国民个性形成的场所,不是个适合女性生活的地方。这一切都可以从澳大利亚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略见一斑。然而,范妮,一位丛林女性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丛林中生活过的女性,在丛林这一男性空间虽无地位可言,更不可能去分享其平等观、价值观或“伙伴情谊”,却用她们的笔在日记或信件中为我们今天审视丛林,理解丛林及其神话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19世纪20年代末,澳大利亚人开始从东南部和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扩展,最先去居住的是拥有大片土地的牧场主。到了五六十年代,政府鼓励本国其他土地上的选地农前往中部地区并允许他们拥有一小块土地。60年代末到70年代,牧羊场主和选地农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同时,许多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被迫离乡背井。在这片以男人为主宰的土地上,充满了肮脏与野蛮。也正是此时,构筑丛林神话的各个因素渐渐形成。人们对丛林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是:那里是男人的世界;因此丛林神话也形成了一套男性价值系统。Russel Ward 在他的《澳大利亚神话》中不无夸张地这样写道:“19世纪40年代,巴文河两岸三百英里一个白种女性也没有。”(Ward, 94)一位当时的作家J.G.Byrne在1844年这样评价:“如果有更多女人存在,丛林道德状况也许会比现在好多了,但这是不可能的。”(Ward, 95)这是因为当时的丛林生活艰苦,条件简陋。丛林工作的季节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只是一支流动性强的男性劳动力。因其流动性,也就缺乏许多基本的服务机构和设施,从而使丛林生活对女人和孩子来说,不仅是艰难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诸如此类的种种困难,在亨利·劳森的小说《赶牲口人的妻子》(The Drover’s Wife)中有所描述,我们从中可体会到丛林女性生活的艰辛。然而,却有一些勇敢的丛林女性,不仅深入丛林,而且记载了一份截然不同的丛林生活,同时也对丛林的男性神话提出了挑战。
二、全新的自由
19世纪的澳大利亚妇女地位低下,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自由可言。但是,丛林妇女的生活却相对自由许多。虽然丛林生活意味着比以前繁重得多的劳作,但丛林妇女们却十分享受这里相对自由的空间。妇女们必须不停地工作,干一些从没干过的活,很多人因此疲劳不堪。以另一位丛林女性安妮·拜克斯特为例,她每天必须养家禽,打理果园,做饭,挤奶,做奶油,照看孩子。但是,她们的作品中却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对丛林生活,对这一全新的环境的喜爱之情。许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生活中慢慢地了解、亲近丛林,最后也几乎都选择了丛林,而不是那个早先她们渴望回去的旧生活、旧世界。同样,安妮·拜克斯特这样表述她对丛林的感情:“周围每个地方都如此之美,每个角落对我都充满魅力……”
丛林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疏远,因此,丛林生活必然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社会关系的松弛。尽管要干很多苦活,但佩内洛普·瑟尔比却对这种全新的自由和丛林生活的灵活性欣喜若狂:“为了我享有的自由感,我宁愿忍受(物质上的苦难)……从前我总是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但现在,我才不管谁来了,他们有多富有,也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瑞切尔·海宁在丛林中的家没有窗玻璃,她也不希望有,因为她喜欢“这种轻松的户外生活”,时髦的衣服不适合丛林,而且因为距离和与世隔绝,妇女们也远离了时尚。当佩内洛普·瑟尔比打算去墨尔本时,她写下了下面的话:“我……当然不知道应该穿什么衣服。自从我离开伦敦到现在,我还没看到过一个打扮时髦的人,或是一件最新款式的衣服,而墨尔本的女士们可都是打扮入时的。记得过去我在墨尔本时,曾经见过一位显然是在丛林里住了好几年刚到墨尔本的妇女,我还曾嘲笑过她的打扮。所以,如果我也一样遭人嘲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有如此心境调侃自己,我们不能不承认丛林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三、丛林中的社会关系
1.丛林中不同阶层女性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前往丛林的妇女中,有很多来自英国的中产阶级,她们去丛林是为了和父母或丈夫一起建立一个牧场。因此,她们和丛林其他阶层有着天然的矛盾。当贫苦的丛林女子们在为寒衣而发愁时,中产阶级女子们却正为能摆脱胸衣的束缚而高兴。丛林中的阶级关系虽然在殖民时期有些变化,但仍然明显存在着阶级等级。中产阶级女子们抱怨说:“她们(指她们的仆人们)是非常独立的一群人……在丛林里如果想找到并留住一个好女仆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你责备她们,她们就会来找你要工钱,辱骂你,然后立刻走人……因为她们知道:没有你,她们照样可以生存,而你却离不开她们。”由此可见,丛林中不同阶层女性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丛林外那样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
2.丛林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
丛林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也颇为复杂。丛林中有许多劳动妇女,她们不是在牧场里充当廉价劳动力,就是在家中为丈夫、孩子和家庭整日操劳。这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丛林妇女们,无辜,无助,没有自由,只有无能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萨拉·达文波特写道:“靴子和鞋子是我们最需要的。……在丛林里住了六个月以后,我们现在已经没什么衣服可穿了。”但是她那只知挥霍的丈夫却没什么办法。又生下一个孩子之后,她病倒了,病得很重,有四个月无法干重活。当她要求她的丈夫出去找活干时,却被他断然拒绝了。丛林中辛苦劳作的女性,面对的除了困难就是贫穷,而她们唯有靠自己的坚强与勇敢去抗争,而不是依赖她们自私的丈夫。丛林对于男子来说是自由的,他们可以从一个牧场迁到另一个,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孤零零地扔在丛林中。可见,丛林的自由是相对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种自由,只是男性的自由。
3.丛林中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
丛林里白人移民和当地黑人居民以及土著居民的关系是变化不定的。对于那些常常独自在家的白人丛林女性们来说,土著人或是黑人就意味着一种潜在的威胁。她们对这些人保持机警,但有时也对他们报以同情。安妮·拜克斯特记下了自己的经历:“黑人最近一直来找麻烦——他们常来偷东西——我在他们的枪上盖上帽子,并对他们说:‘开枪吧,但要小声点。’”多么勇敢的一位女子,令人肃然起敬。有时,拜克斯特也会对黑人女子施以同情之心。她曾经帮助过一位染上性病的黑人姑娘,她的病源自她的那些“白种情人”们。
四、“我永远的丛林”——丛林女性存在的重大意义
从这些女性对丛林生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澳大利亚丛林神话中内在的矛盾与含糊性,因为它在任何角度上都排除了女性的存在。这片蛮荒之地对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女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她们的生活态度日常工作以及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大多数人都能适应甚至可以以苦为乐。她们对丛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一点很明显:常常是女性的努力才使得一家农场或是一个家庭得以生存。女性生儿育女,才使得丛林拥有一支稳定的劳动力后备军。丛林女性在分娩时经常是独自一人,生下的孩子常死于意外或疾病;她们还不得不自己教育孩子;她们的社交和家庭联络不得不中断;起到抚慰作用的宗教机构也远离她们。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她们着迷于周围的环境,喜爱那里的独立;尽管她们身上有着原来所属阶层的阶级和种族观念,但这些观念在丛林里却产生了变化。
范妮·芭柏,这个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为自己对丛林的认同而欣喜:“我永远的丛林”,她回到“可怕的城市”时这样呼喊着。她虽然和很多其他女子一样属于中产阶级,但她们的经历确实反映了与丛林的动态的意味深长的关系。丛林,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一个政治实体,一个历史或神话构件,或是一种解读方式,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一片男性天地。对女性在丛林中地位的承认改变了这种惯有的男性中心,同时也展示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女性丛林。丛林女性的存在,改变了丛林传统的男性中心;丛林女性的作品,展示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女性天地。
参考文献:
[1] Barbour, Fanny.Diary, 1887-88.Ms.La Trobe Collection,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Baxter, Annie Maria.Sketchbook.Ms.3276.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2] Davenport, Sarah.Diary.Ms.10541.La Trobe Collection,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3] Frost, Lucy, ed.No Place for a Nervous Lady.Fitzroy, Victoria: McPhee Gribble/ Penguin, 1984.(有关译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4] Henning, Rachel.The Letters of Rachel Henning.Ed.David Adams.Harmondsworth: Penguin, 1969.[5] Ward, Russel.The Australian Legend.Melbourne: Oxford UP, 1966
第二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论文
绵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专 院 学 姓 指 导答 辩
目 浅谈《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指挥处理 与艺术表现 业 音乐学 系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号 0614410233 名 周姝娜 教 师 王小明 讲师 时 间
二○一○年五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
论文题目来源:根据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所公布的论文题目选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
校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
浅谈《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指挥处理与艺术表现
学 生:周姝娜 指导教师:王小明
摘 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由尚德义先生创作的,音乐风格独特、旋律多彩、意蕴深刻,有着醇厚的艺术意味的合唱作品。这次论文的撰写,让我有机会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欣赏。同时也期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演唱该首作品的合唱团有所帮助。本文通过对合唱作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分析,了解它的历史创作背景、作品结构、艺术表现力、指挥动作处理,从而总结出作为老师(指挥)应从那些角度来对作品进行排练,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艺术特征、体会《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合唱作品;艺术表现;指挥处理
Analysis on the conduction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go to a beatiful place
Undergraduate: Shuna Zhou Supervisor: Xiaoming Wang
Abstract: go to a beautiful place is a part-song created by Shang deyi, the style of which is special, the melody is colorful, the meaning is deep, it has a significant art meaning.writing this thesis gives me a chance to appreciate and study this song.and i hope that it can be helpful to the chorus.with the analysis on this song and knowing the history about this song ,we can understand how to conduct, let the students perform this song better, and feel the art charming of this song.key words: part-song,artistic expression ,conduction
目录
绪论................................................................1
一、作者尚德义......................................................1
(一)尚德义生平及创作代表作品介绍..............................1
(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创作背景。...........................2
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作品分析..............................................2
(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所表达的内容、情感.....................2
(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风格特征.............................3
(三)《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曲式结构分析.........................3
三、《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艺术表现...................................4
(一)速度上的要求..............................................4
(二)力度上的要求..............................................4
(三)在声音及其音色层次上的要求................................5
(四)在音响层次上的要求........................................5
四、动作设计........................................................5
五、结语............................................................8 参考文献...........................................................10 致 谢.............................................................11
绪论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由尚德义谱曲,邵永强填词的声乐合唱作品。作品用四声部合唱的形式完美描述了敦煌的美丽景色及其所蕴含的崇高的艺术价值。整体上来欣赏该作品,歌曲的前奏就充分显示了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为全曲定下了欢快、热情、载歌载舞的西部情调,乐段中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在女声以二声部合唱,男声部模仿相应的方式的基础上,把男声模仿声部也加入了和声,使其影像效果更加的丰富。作品中有长短不一,非常自由的乐句,有作曲家巧妙安排的稍慢、延长的乐句,还有对钢琴伴奏的精心安排;全曲大到乐段,小到乐节,甚至乐节中一个字都作了仔细的处理,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情绪方式,表达出了对敦煌的赞美之情。总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一作品不论是词、曲、还是四重合唱的音响层次效果,都表现出了作品意蕴深刻、品味纯正、格调高雅的醇厚的艺术韵味,并且获得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优异成绩,得到广大合唱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一、作者尚德义
(一)尚德义生平及创作代表作品介绍
尚德义教授是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家、著名作曲家。1932年出生,祖籍辽宁。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任教于青林艺术学院。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1998年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特聘兼职教授。目前是西北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兰州)的教授。
尚德义教授长期从事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至今,不仅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作曲人才,他本人也热衷于音乐创作,他所创作的作品大多数热情的讴歌了各民族人民新的精神面貌,以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艺术歌曲精品回报人民、回报祖国。作品中除有部分器乐曲、钢琴曲外,还有大量的艺术歌曲、花腔艺术歌曲及合唱歌曲等。特别是在花腔作品及包括合唱在内的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尚德义教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中国花腔艺术第一人”。其花腔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有《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有位先生最会笑》 《牧笛》他的音乐常常来源于生活,受到全国广大合唱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尚德义教授的这些作品之所以享誉全国,与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是分不开的,他谢绝了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高薪聘请,深入大西北生活、采风、创作,这种精神不得不让人为之钦佩。在这十余年间,他创作了《大漠之夜》《七月的草原》《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其中,邵永强(词)和尚德义(曲)合作的《大漠之夜》曾荣获2001年国家音乐创作最高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金奖第一名。第二年他俩又因合唱作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再获中国音乐“金钟奖”。
(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创作背景。
尚德义教授自1992年开始,每年会到兰州讲学、采风,他的音乐足迹遍及兰州、敦煌、新疆、青海等地,大西北成为了他重要的创作基地。我曾在兰州晚报上看到过尚德义教授在采访中讲述他与兰州隔不断的情缘:他的童年是在兰州渡过的,那里的许多充满的艺术气息的地方,如:文庙、孔庙、古树参天,亭台楼阁等,都伴着他渡过了那段美好的时光。解放前的兰州是西北的中心,也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聚集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一些国内知名音乐家都在兰州举办过音乐会,如:吴越音、管俞毓、朗毓秀、任光地、于一轩等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古老的黄河文明、多民族的交融对尚德义青少年时期艺术气质的养成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1]。
多年以来,尚德义教授在西部采风、讲学和创作过程中,深深地感到由于大西北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外流严重,比起东部、南部发达地区更缺教师,更需要有人来为西北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因此,他和夫人元柏萱,为了他们眷恋的这块西北热土,选择了留在大西北,决定用他们的余生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就在这里,尚德义教授创作出了他人生中不胜枚举的优秀作品。其中,《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他在继《大漠之夜》后又创作出享誉音乐界、赞美敦煌的合唱曲,这首歌在 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并且作为第四届和第六届国际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以及我国近年来各类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唱响全国。
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作品分析
(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所表达的内容、情感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一标题中就蕴藏了两个疑问: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丽?钢琴前奏里美妙的串串音符,滴滴答答的坠进了听者的心里,将带着疑问的人们领入歌曲中的世界。
“让歌声轻轻张开翅膀,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歌词的一开始就非常具有画面感,让听者看到一个朦朦胧胧的世界里,有一双歌声的翅膀在为自己带路,带去心中幻想的那个地方,跳音的运用仿佛扑闪的翅膀,给人心情欢畅之感;而歌词的反复演唱,让人们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种美好的期待。男声的对唱“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去一个什么地方”也恰到好处的反映出了题目中蕴藏的疑问,勾起了听众的好奇心。“那里有,花语飘香的丝绸古道;那里有,天马驰骋的浩瀚疆场;祁连的雪峰,升腾着五彩祥云;金色的大漠,辉映着火红的夕阳„„”接下来的歌曲对美丽的地方作了一个景色的描述,解救了听众那期待之心,“那里有”一词的后面连接的一串钢琴分解和弦,让听众再次感受到乘着歌声的翅膀滑翔在歌词所描述的风景之中的美妙,“祁连的雪峰”与“金色的大漠”两句,合唱队员从弱到强,唱出了雪山的雄伟壮丽与大漠的一望无垠。歌词也是从远到近,顺着丝绸古道一路美好的风景,让听众心中那个美丽的地方仿佛越来越清晰。
第二段歌词开始前,前奏的重复使用作为间奏,使听众的思想得到一个缓冲,对刚刚欣赏到的风景给予一个回味的时间,然后又接着欣赏。
“让歌声轻轻张开翅膀,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栩栩如生的神奇塑像,那里有光彩夺目的壁画长廊,多姿的飞天在空中翩翩起舞,动人的传说让人心驰神往。”听到这里,听众似乎已经完全置身于这一个美丽的地方,神奇塑像、壁画长廊、多姿飞天,题目中“哪个地方”的疑问,似乎也有了一个答案。
“快走进甜美的梦乡,快走进如画的风光”,以“快”的节奏表现去一个美丽地方的急迫心情;“山水是那样迷人,天地是那样宽广”,以舒缓的节奏表现对这里由衷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为后面揭示主题的乐句作铺垫——“那里是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是华夏一座艺术的殿堂”,用加重重复的乐句,表现“美丽的地方”在世界和中国的显赫地位。接着女声轻柔地唱到“你问这究竟是什么地方?”,而男声二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由弱到强,由好奇到急于得到答案,不仅活灵活现地体现了西部少数民族男女之间问答时的俏皮、活泼,还为揭开美丽地方的面纱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这就是美丽的敦煌”,这一句在文章中不断反复,四部和声的乐音由高而低、由低渐高,语气越来越强到戛然而止后,立即转入8个小节的无实词的感叹中:“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璀璨绚丽、清脆悦耳的花腔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展现出了敦煌的美丽和迷人。最后“敦煌”二字的三次重复,更加把贯穿于全曲的赞美之情推至一个顶峰。
(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风格特征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浓郁的西部的风情,它以问答式的乐句和四重合唱的手法,以极富西北民族舞蹈的鲜明节奏,给作品以欢乐和跳跃的生命。我曾将这首作品推荐给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朋友欣赏,一开始,他们都会认为这是一首国外的民歌,仔细的听了以后,他们发现其实里面存在着我过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元素,也就是作品中切分节奏的运用。
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真正中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一种外来音乐题材,而《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歌曲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些元素,把艺术歌曲的一些技艺非常自然地运用于西部地域民歌音调中,如花腔的运用,使声乐旋律的发展更加灵活自如,更加生动精巧和富于表现力,故而使作品更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歌曲中带的花腔没有洋腔洋调,而是按照民族调式、和声、旋律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花腔音乐,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清新的,个性化的旋律是整首作品风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进行创作时,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继承传统并没有在传统的圈子里打转,借鉴西洋也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把民族民间音乐化为自己的血肉,把民族民间音乐的神韵融入作品之中。严谨、和谐的结构美,也是歌曲的一个风格特征,起、承、转、合,重复、对比、发展都进行精心安排,前奏与转调部分的间奏都写的颇具匠心[2]。
(三)《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曲式结构分析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属于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A B a + b c + d 其中,第一乐段为对比乐段,先以女声齐唱为主,男声部模仿相应,钢琴伴奏仅以节奏型伴奏.经过同主音调式转调到第二段.三、《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艺术表现
(一)速度上的要求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具有典型西部民族特点的艺术歌曲,从总体上来说,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偏快。
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的伴奏保持中速,乐句与乐句之间紧密连接、层层推进,用进行的速度走进“美丽的地方”。歌曲的A段部分,除了保持中板的速度以外,稍有些加快,特别是在切分节奏的运用上,以及男声部的“张开翅膀张开翅膀”、“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略带急促,表现出想要知道究竟要去的是一个什么地方的好奇心情。间奏与前奏保持一致的速度。B段部分速度把握很重要,在较快的速度中有张有弛,快的灵巧,快的稳健。并且在“山水是那样迷人、天地是那样宽广”运用了稍慢及延长的方法,表现出敦煌迷人的山水、宽广的天地,有让人细细品味之意。在高低声部轮唱“啊”这一部分的时候,速度与之前对比稍慢,且连贯流畅,尽量的抒发出敦煌的价值:东方璀璨的明珠,华夏艺术的殿堂。最后一小节的“啊”更是放慢速度,表现出赞叹的语气,重复部分回到原速,再次的描述敦煌的美,直到最后“敦煌”二字,延长、放慢速度,把全首作品的感情发挥到极致!
(二)力度上的要求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中的力度强弱对比是此作品的一大特点。无论什么音乐作品,情绪的发展变化与歌曲力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有了强弱对比才能体现出作品中情感表达的起伏。首先钢琴的前奏部分,我们可以发现长音和短音在力度上的变化,长音响亮而实在,短音微弱而跳跃,最后一小节跳音部分由弱到强,表达由远及近之空间感。不仅前奏,歌曲的A段部分也是如此,并且总体的力度都是由弱到强,再渐弱下来。歌曲的B段部分从“快走进甜美的梦想”起,力度渐强,直到“天地是那样宽广”处与缓慢的速度相应的弱下来,弱的目的是为了与后来“那里是东方一座璀璨的明珠,那里是华夏一座艺术的殿堂”的强作对比,而“你问这究竟是什么地方”一句的弱又与“是什么地方,这就是美丽的敦煌”的渐强作对比,起到文学中“先抑后扬”的效果,更加突显出敦煌崇高的艺术价值。不仅乐句之间,从歌词上来说,一个短语上也有强弱的对比的要求,如“美丽的敦煌”中先强后弱,重点在突出敦煌的主要特点:美丽。而“啊”一字的长音重复渐强,层层推进。直到“美丽的敦煌”中“敦煌”二字的力度推到最强,紧接着的“敦煌”二字有力且果断的收住,最后一个“敦煌”最强,所有的力量释放、延长,直至结束,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在声音及其音色层次上的要求
合唱中,包含男女高、中、低声部,其中又分为戏剧、抒情等种类,还有每个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等情况。《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混声合唱作品,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由于声部的复杂性,在表演作品的时候,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并能通过训练,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让这种良好的嗓音条件得以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依靠充分的气息支持,演唱时,男女声部声音应结实、饱满、圆润、通畅、富有弹性和共鸣。高声部应该具有明亮的高音、而低声部则需要宽厚的中音和坚实的低音。根据《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速度、力度、音域方面的多端变化,要求演唱者的声音要色彩纯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塑性和穿透力,在相应艺术处理的地方能够做出强、弱、明、暗、刚、柔、连、跳等多种变化,能在音符密集,音程大幅度跳动等情况下,做到驰张有度,控制自如,并能在复杂的变化中,保持良好的声音色彩和共鸣[3]。可以这样说:合唱声部的声音质量,是合唱整体声音质量的基础,而合唱声部的声音质量,又依赖于合唱声部中每一个人的声音质量。
(四)在音响层次上的要求
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去一个美丽的地方》A段部分,先以女声齐唱为主,男声部以模仿相应,后部分主要由女声以二声部合唱方式进行,男生模仿也分了声部和声;乐段中乐句的长短不一,十分的自由,演唱的时候要把握男女声部的连接及乐句的连贯、完整,尤其乐段末尾男声部与女生部汇合以后,旋律回转有先有后,任然要连接的如同一个声部一般[4]。B段部分长短句的呼应和四声部齐唱交织,层次要分明,同样需要做到如同江河汇聚成大海一般,有交织有融入。
四、动作设计
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要完美的表现出来,除了需要一只专业的合唱演员队伍以外,还需要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既然是合唱队的灵魂,就必须具有深刻理解和完美体现作品内容的能力[5]。平铺直叙的演唱不是感人的艺术,我们应该在熟悉分析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处理,因此指挥的动作不应都是即兴式的,而是尽可能地精心设计出来的。指挥的动作线路,一般是根据指挥的基本线路(各种拍子的)并结合歌曲的艺术表现来设计的。在演唱展开的过程中,指挥的手势也应该不断地依据音乐形象起变动。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曲的节拍为4/4拍,因此我们应该在4/4拍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加以处理变化。首先是前奏部分,钢琴前奏一开始是一个弱起小节,因此指挥的动作应该与钢琴配合好,可以先单手按完整的节拍划拍,在第三拍时做一个预示,让伴奏可在第四拍时准时的进入。由于前奏并不短暂,而且又有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长短时值对比,有一定的表现力,因此可以用双手指挥伴奏。其次在歌曲的第A段部分,演唱者的进入是第一拍的后半拍,因此指挥的手势应该是在前奏的最后一拍就提示演唱者们呼吸准备,当第一拍的预示拍打出反弹的一瞬间,整齐的演唱出第一个音,歌曲A段前半部分在以女声为主,男生模仿相应的交织处,都是以第一拍后半拍起唱,如谱例1:
因此,指挥应该分别在男女声部进入前做好明确的提醒呼吸的预示拍。在切分音、附点、十六分音符的指挥上,应多突出拍点,手势富有弹性,做出跳跃的感觉。当在男生唱到最后一个“去一个什么地方”的方字时,如谱例2:
后面的一串十六分音符则主要突出“线”的指挥方式,手势平缓、连贯。在最后一个四分音符处收干净,然后马上进入A段的后半部分,后半部分除了一些相同的地方的指挥处理与前半部分保持一致以外,主要是一个情绪的表现,从“那里有”开始,随着音的升高,情绪也在不断的高涨,因此指挥的手势,应从小的幅度慢慢的增大、抬高,以感染演唱者的情绪,到“金色的大漠”时,缓下来,保持原来的平稳。间奏的部分,随着调式的转换,速度的稍快,指挥的手势变的更为坚定。歌曲B段除了注意在男女声部交相辉映的地方指挥手势提示的准确,层次的明确以外,还必须注意几个很重要的,独具表现力的地方。首先是稍慢和延长的地方,如谱例3:
“天地是那样宽广”指挥手势应逐渐慢下来,并且舒展柔和,到最后“广”字停住,稍微的停顿后,作好第一拍后半拍起唱的指挥手势,回到原速演唱。其次是在感叹词“啊”的地方,男女声部交替的演唱,这个部分,在附点节奏的“啊”时,如谱例4
指挥手势连贯流畅,断句的地方明确,而“前十六后八”这一节奏型的“啊”手势则需突出重音,坚定有力。最后一小节的缓慢延长部分与谱例4相同。其中,在“这就是美丽的敦煌”一句中,强调“美丽的”三个字时,指挥手势应把幅度由大到小的对比突显出来。最后,也是点睛之笔的地方,就是最后的三次“敦煌”二字的演唱,如谱例5:
可以用合拍的方式划拍,第一个“敦煌”缓慢而有力,指挥手势幅度较大,第二个同样是有力,但短促干净,指挥手势也需要力量,但幅度可略小,收的干净是为突出最后一次“敦煌”,指挥手势抬高,幅度变到最大,将所有的情绪推至顶峰后立刻收住。
五、结语
要使《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艺术魅力更充分,就要做到给与人们一个极富感染力的集体声音色彩,它是合唱独有的,最具有魅力的色彩,它能有效的表达众人的心声和情感,能被观众所理解而唤起观众的共鸣。作为一个声部是这样,作为由若干声部组成的合唱整体也是这样。当许多声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注意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的衔接,声部交替时,声音过渡要自然,高声部与低声部之间、男声部与女声部之间,都要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完成合唱表演。当然,要很好的做到这些要求,是离不开声乐指导和指挥的,不管是怎样的合唱群体,都要按照指挥和声乐指导的要求、训练方法、所追求的声音概念来做,并且要很好地克服了个性、最大限度的获得了共性,还要创造出属于合唱表演群体自己的、具有良好共性的个性化群体的声音,也就是说,演唱群体中每一位个体之间既要有共性,还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将蕴含在其中的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参考文献
[1] 韩利.黄河水奏出的强音——走进中国花腔艺术第一人尚德义教授.唯才网.http://www.xiexiebang.com/funonews.asp?id=206 [3] 佚名.合唱声音的一般要求与特殊要求.西祠胡同社区网.http://www.xiexiebang.com/blog/static/1***95295241565/
致 谢
本文是在王小明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王小明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此次毕业论文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合唱指挥方面的知识,理论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周姝娜 2010年5月
第三篇:介绍一个地方
【教师简介】
吴金程,小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小学副校长。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辅导教师”、“保定市语文教学标兵”、“保定市名师”“ 保定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保定市师德标兵”、“保定市科研型教师”、“高新区优秀校长”等光荣称号。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多年潜心探索,努力追求“灵动丰盈,师生融融”的课堂。在省、市各级语文教学大赛中作课,先后获得保定市小学语文年会特等奖,河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并多次在省市区上观摩课,受到好评;曾主持、参与研究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五个,撰写的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分获全国、省、市奖,并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
语文A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二“语文生活”教学设计
介绍一个地方
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吴金程
一、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提高生活质量,而学习语文的途径也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结合全国众多语文教师云集桂林的实际,依托语文A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二“语文生活”中的“介绍一个地方”的教材内容,我们安排设计了具有语文实践活动性质的表达系列课:“介绍一个地方——让我带你游桂林”。
“让我带你游桂林”,对于广大来到桂林的老师来说是一种需要,对于桂林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更是一次展示、提升的机会。
这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调动他们介绍景物的一般能力“介绍一个地方”,还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游览、调查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意、动手绘画等才能,为家乡桂林设计景点名片,为与会老师实实在在设计旅游行程,把作文、口语交际融于鲜活的语文生活之中,使语文课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是真实的、有用的、有趣的。
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生活是不够重视的,因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意识有待强化,能力有待提高。比如:指导学生大方自然、条理清楚地进行口语交际是小学高年段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真正达到语态自然大方、语意表达清楚条理的要求,则需要我们创设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我们设计“让我带你游桂林”的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介绍桂林风景名胜的快意中,初步体会口语交际需要语态、语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完美统一;在介绍桂林旅游方案的沟通交流中,初步体会好的语文就是符合实际需要的语文。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表述清楚明白。
1.清楚介绍景点名称、地点、特色以及如何游览、注意事项等。2.针对景点特色、自身特长选择合适的介绍方法。
(二)语态真诚大方。
1.能体现小主人的热情好客。2.能表达出对桂林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一)课前,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游览、观察、走访、查阅资料,了解某个景点的相关知识。
1.针对某一景点,设计一张旅游名片。
2.根据名片推介景点的特色,结合自身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向大家介绍的准备。
3.推荐相同景点的同学,自由结组,设计“桂林一日游方案”。(具体参见学生课前准备纸)
(二)准备数字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名片欣赏。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会场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大家都知道,桂林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会后大部分老师想去某一景点游览,你觉得哪里最值得一去,哪里最好玩呢? 2.欣赏名片
选取有特色的名片,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初步了解桂林有哪些可游览的景点。
(二)景点推介,汇报交流。
在座的各位老师,特别想清楚地知道这些景点到底怎么好看,怎么好玩?桂林的小主人们,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介绍吧。
1.尝试介绍景点
学生介绍,师生倾听,从内容、语态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梳理,明确如何介绍好一个景点。
学情预设及策略:
【情境一】学生介绍没有对象感。如:介绍书面化,语态不够真诚大方,。【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其进入情境,面带微笑,目视介绍对象,真诚地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情境二】学生介绍得不清楚。
如:(1)介绍得概括——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象鼻山,它是桂林的城徽山、标志山,很神奇的一座山。
(2)介绍得不全面——大家好!我介绍的是芦笛岩。里面许多玲珑剔透的石笋、石幔、石花,琳琅满目,如同仙境,被誉为“ 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它是89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看着里面石笋和石笋的倒影,似乎看到了地底下的桂林。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欣赏、评价、补充,明确如何清楚完整地介绍景点。
【情 境 三】学生介绍方式单一呆板。
【教学策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用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介绍景点。参考内容——
大家好!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象鼻山。象鼻山就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交汇的地方。
从远处看呀,它的外形特别像一头站在江边伸长鼻子在漓江饮水巨象,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在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大圆洞,江水从洞中穿过,就好像明月浮在水面上,所以叫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121.tmp.png“水月洞”。如果在有月亮的晚上,荡舟漓江观赏水月洞,天上明月照,水底明月映,水上明月浮,三月争辉,景色绝妙。因此,象鼻成了桂林的城徽山,标志山,来桂林,象鼻山一定要去。
随机归纳感悟怎样把一个景点介绍得更好。2.提升介绍景点。
下面请同学们再做做准备,相信你们一会儿会介绍得更精彩。
(1)推荐相同景点的同学结为一组,在组长组织下确定介绍方式。(如:结合自身感受、图示、拟人、诗歌、合作、多媒体演示等)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生分组展示介绍,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学情预设:
【情境一】设置悬念,增加神秘感。
如: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桂林,有这样一座山,方圆几里都是平地,它却孤峰突起,登上山顶,桂林的奇山秀水一览无余„„请猜一猜,这是哪里?
【情 境 二】拟人化介绍,增加亲切感。
如:我是壮观的龙脊梯田,我住在„„ 【情 境 三】多媒体演示,增加真实感。老师们,大家好!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漓江。
(手指第一张幻灯片)这是漓江游览线路图。漓江贯穿了整个桂林市,这就是我们所在的桂林,出了桂林向南大约20公里,可以在竹江码头乘游船游览漓江山水。其中著名景点有:望夫石、半边渡、石人推磨、杨堤风光、浪石揽胜、九马画山等。
(出示漓江风景图片)泛舟漓江之上,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你看,两岸的山峰挺拔,形态万千,石峰上大多长有茸茸的灌木和野花,远远看去,就像美女身上的衣衫;这是江岸的堤坝,这里终年有碧绿的凤尾竹,好像少女的衣裙,随风摆动,婀娜多姿;最可爱是山峰倒影,大家看,它们有时朦胧,有时清晰。江面上渔舟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真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
„„
(三)师生互动,完善方案。
听了你们的介绍,让我们觉得这些景点真是值得一看,部分老师只有一天时间,那么一天时间该去哪呢?怎么去?请拿出“桂林一日游”方案推荐给大家。
1.学生把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介绍。师生互动对方案进行点评,明确方案设计要符合实际,温馨提示要周到细致。
2.请其他学生走入教师中间,教师以实际旅游者的身份,对学生方案进行质疑,和学生合作进行完善修改,让学生明白方案设计要切实可行。
3.把设计好的方案展示出来,供老师们参观借鉴。
谁的方案最佳?让在座的老师们评价吧!让实际去检验吧!下课后,把大家的旅游方案展示出来,供老师们参考。
【学生课前参考阅读】
《请到我的家乡来》 林海音 五洲传播出版社
《地图》手绘世界地图儿童百科绘本《地图》
蒲公英绘本馆 妹尾河童《窥视欧洲》《窥视印度》等随便一本
三联出版 中央电视台 “城市名片”广告
课文: 语文生活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几位作者到黄果树听瀑,去看迷人的青海湖,去法国参观凡尔赛宫。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向我们清楚地介绍这些地方的。
请你写一篇习作,介绍一个地方。提示:
1.可以写你游览过的风景名胜、纪念场馆,也可以介绍一个村庄、集镇、城市,或者你的学校、你家的院落、住房„„
2.写游览的经历,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写。介绍一个地方,可以按方位和布局来写。如能使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语句,会更容易使人明白。
3.除了眼前看到的,你还可以写跟这些地方有关的事情,可以是你听来的、从报纸上看到的、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参观景点、纪念场馆时,收集旅游手册也是获取信息的好办法。介绍一个地方(表达系列习作)教学实况介绍
河北
吴金程
课前谈话:
1、三背三诵
2、师生交流,互相介绍,打招呼。
3、介绍保定,出示张嘎子、狼牙山五壮士
4、猜字游戏(象形字:山、水、下、桂、林、甲)
连起来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一猜,听课老师除了听课,还来这里干什么?(游山玩水)
2、展示学生课前推荐的景点。出示图片,齐说名字。(龙脊、芦笛岩、独秀峰、印象刘三姐、日月双塔)欣赏名片的不同制作方法(图画、配诗文)
小结:图片很美,语言更美,没有什么师不能表达的,介绍桂林的景点。引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介绍景点
1、指名上台口头介绍象鼻山。点评(传说,很有文化。)引导学生描述象鼻山的外形,指名说,相机点评。板书:形象。
指名介绍象鼻山《象山传奇》,日月洞。引导学生说出晚上月亮出来时候的情境,介绍关于水月洞的诗句。
2、提问:把象鼻山介绍更好一些,还需要注意什么?多样 板书:清楚 热情大方
小结:热情大方是语态要求;清楚形象是内容的要求。
3、调查学生中爱画、爱唱、爱跳的同学,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个景点,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
叠彩山:引用名人感言的方式
独秀峰:运用诗歌的方式 桂林山水:唱歌谣的方式
漓江:画画、诗歌朗诵、文字介绍的方式
5、如果要带游客去景点,路线图,时间该怎样安排。展示(路线、时间、票价)
6、给现场老师介绍自己的一日游方案,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总结
欢迎同学老师们到我们保定玩,我也会把景点和游览计划介绍给大家。
第四篇:写给一个女人的话
一直在竭力强迫自己忘记过去,走出自己,可是这种虚伪的思想并没有将思念淹没。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到自己独望孤魂的时候,每到自己将自己囚禁终将无法走出束缚的候,才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心里那深深地浓浓的思念并没有因时间的前行而缓解。数月以来,我的生命似乎一直在希望间徘徊,喜悦的边缘回旋,双眼时时被阴霾笼罩。
早就知道只是浮萍相聚,却不顾一切陷了进去,明知只纵使粉身碎骨,千疮百孔也不愿解脱。从此,爱就变成了一种折磨,喜怒哀乐再也不能自己主宰,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披着羊皮的恶狼,自己也无奈的顺其自然也心甘情愿的成了披着狼皮的羊。但无怨也无悔!
发现爱你的上那一刻,就像掉进了感情的漩涡的深潭里挣扎,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
难道我们的爱情(也或许不能称之为爱情)真的只能是场游戏?可是这游戏已经塞满了我的整个心里空间。也许这只是自以为是的爱情,也许根本就不是爱情,也许只是一种我却为何如此伤痛欲绝,为何如针刺般疼痛难忍?
分手也许是对的,可我宁愿错下去。在一起的这段日子里,我不断的在等待中绝望,在绝望中逃离,又在思念中等待,辗转轮回。可是我已经接受这种煎熬,接受这种无奈的期盼。
我绝不会让你看到我转过身时的泪眼。一直以为自己很洒脱,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忘记你,踏上新的征程,重新来过。可是我错了,我渐渐的发现,一切经过痛苦挣扎后所做出的决定都是多的。心里的伤口愈加疼痛,思念的感觉愈加强烈。
于是,我放弃了忘记。任凭夜冷风来袭,也不舍得忘记你。我宁愿永远被痛苦纠缠与思念相偎依!忘记你不如忘记我自己!一颗心被刺痛,灵魂开始悲鸣。懂了受伤旳感觉,不安无法阻挡,掩饰不了生活中伪装旳坚强。开始懂了自巳一个人是多么旳孤独与寂寞,心里的泪无法试去,那份伤痛藏在心里走过每一分每一秒。
开一扇心窗让交流淌入
开始不快旳感觉随风飘无
开动青春无限旳激情
心所想梦所向
心痛了,一杯酒欲解愁!
不曾想,人醉了,心碎了,心更痛了!
想要自己,醉了,算了,也放了!
可是,酒干了,人依旧清醒,心更加痛了!
劝自己,忘了吧!算了吧!也放了吧!
可却是那么的勉强,一千一万个不情愿!
退步吗?
可却真的不像是我!
欲哭,却怕被你看到我的眼泪,看到我的懦弱!
不!我要学会坚强。
于是,强忍住不让泪水掉下来,锁在眼眶中。
宁可让心碎了再碎!
为什么那么容易接受一个陌生人,然而你却不容易接受一个朋友?毕竟,我们互相了解,长期的相处形成的默契。突然觉得很难过,我不希望失去一个你,然而我们作为
当事者时却不能逾越自己的底线。人就是这么矛盾,多给别人一点时间也许就是峰回路转。所以你也应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可以接受陌生人也应该尝试着去接受我。不知道在等些什么,期盼着什么,却总是等来无望的结果。其实自己也很无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明天、明天的明天会个什么样。
能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当梦想照进现实会个什么样。
??
我默默地接受着, 我知道我不能改变什么,我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欢这种生活, 偶尔的热情似火,常常的一个人的落寞加无助, 更加没有自我。
现在的我,每天都开心不了的。
为什么?我也不会知道
但是却那么的让人伤感。
不知道为什么,一切都要成为这样。
其实也不想去想那么多的, 但是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让我不得不去想的。
但是这些到底是怎么了呢?
本来以为自己会很不在乎,可是我还是哭了,在这场不该有的感情中,我仍然让自己伤痕累累。我想躺下睡觉可我睡不着,我想不生气,可我还是生气了;我想不在乎,可眼泪还
是这么的不争气。我不会再原谅自己。
心碎、心寒、心冷......这就是我此刻的感觉。我想我的梦也该醒了,只是这不是一个美丽的梦,而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梦。
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不管在任何人的面前,没想到只是你生活中的附属品。
每见你一次,我看你的眼,深藏着无尽的柔情。一直的一直以来,我在等着那温柔。可一次的一次,我都失败了。心情跌落到了低谷, 就这样苦苦撑着,一个人去感受孤独和被受的冷落。
心底里一千一万个声音在呼喊:太累了,不要了,放手吧!可却在找着一千一万个理由。为了一点温存吗?我不知道......常常想:这是爱吗?不知不觉间却把这段感情走成了依赖。
如果我不曾有那段深深的寂寞,如果我不曾拉近我们的距离,我会吗?如果你不是刚刚结束一段感情,如果不是让你能走出寂寞,我会吗?一切的一切都在未知间折磨着我的我不是随便的人, 更不会敷衍的将就,感情也如此。这企盼着上苍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从始至终都从未给过我为
人所不齿,邪恶的勇气。我能说什么,一路上任泪水流过脸颊,真的,太苦太苦了,太痛太痛了,也太委屈了。我知道这不是我对自己的超越。只是为了你,我愿意这样做。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好孤独,为什么却依然舍不得离开?抹干泪水,痛定思痛吧。自己种的苦果,只能自己去吞噬。
当你成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或许这只是不得已,或许心里这份爱依然很浓烈,或许......我还能怎么办?痛的都能听到心碎的声音,我还能怎么办虽然懦弱, 但我不会渴求怜悯.骨子里的倔强让我知道什么是坚强。
不用你说, 我会的, 一定不会让你为难, 既然当初都没有难为你, 那么现在也不会。
所有的一切一切我宁愿相信都是不得已,宁愿相信真爱一直都在。
可是我该怎么办?你陪我走出了那段深深的孤独,却又把我送入了下一个雨季。
第五篇: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文/刘洒
任何一个自己嫁给自己的女人都十足地拥有不可调和的两面性,像一匹双头的怪兽。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只关注自己内心的女人,就算有爱情,就算爱上一个男人,也只是爱上爱情的本身,爱着自己本身;她最终的爱情,只是自己嫁给自己。始于爱情,终于自己。
——刘洒
终于把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读到了尾声,四十岁的多米嫁给了一个老头,不知是五十岁的老头儿,还是六十岁的老头。但她已经四十岁了,嫁给老头也不算什么憾事,比嫁给N来,她会幸福许多。
婚姻能成为一堵墙,把过去阻隔在外,那婚姻也就显现了它原本的能力。婚姻不是要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除却自己的丈夫,而是与过去的愁苦悲愤伤痛过往隔离开来。琐碎的生活是能疗伤的,全新的生活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来临,为爱而来,伤的最终是自己。
如果N只是个独身主义者,那多米无法怪罪太多,她无法摧残或太多憎恨一种“主义”,然而N对艺校的一个女生求过婚,且是在多米为他打落孩子的时候。用爱情或用孩子去捆绑男人是愚蠢的行为,然而许多女人都会犯下这样的错。其实多米也并没有太失败,她爱的一直是爱情本身,N也只不过是虚幻的一个幌子,孩子只是必然,或是偶然,是谷底,走到这一步,她也便该告别黑夜迎来朝阳了。轮船上的那个男人和狼眼男人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脑子里仿佛就有那么一座渡轮,一个三十七岁却伪装成二十七岁的成熟男人,晚上的时候和多米坐在一起,并亲吻了她。在没有家庭的前提下,或许一切都是美丽的,真实的,然而船员有个漂亮且知书达理的妻子,这也说明,男人的出轨跟妻子漂亮与否智慧与否是无关的。也正因为有了家庭,这一切更显得浪漫,这段婚外恋情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没有影响到伦理因素,没有对双方的家庭造成破坏,那婚外情就是良性的。多米失去了她的初夜,而她却对这个男人印象不深刻,这让人匪夷所思。多米虽未提到她是独身主义,其实她却是个真正的独身主义者,因为她一直没有真正爱上任何一个人。所有的男子只是过往,只是她小说的一个段落。只是她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体验的过程中,有些偏离。然而作为一部小说,爱情是必须的,不管是真是假,不管爱情的对方是别人还是自己。
一个个的女人才是主角,她们贯穿了多米的整部生活。她真正爱的,还是她们。她们最终或离散,或有自己的生活,只留下多米自己,嫁给一个古老的时间,嫁给后半生的自己。故事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撕裂自己的过程,只有嫁给自己,才能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