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不读书作文(精选合集)

时间:2020-11-22 08:4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与不读书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与不读书作文》。

第一篇:读书与不读书作文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与不读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1

我最喜欢读书,因为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最喜欢读书,因为书是一个开阔视野的海洋;我最喜欢读书,因为书是一把打开人生大门的金钥匙……

打开书,迎接我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蕴藏着无穷的宝藏。置身于书中,我会知道“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我会知道“改革开放不容易,中华民族望富强”;我还会知道“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肩负的是建设祖国的重任”……书,不仅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还能作为我们课外轻松的途径。一天的紧张学习过后,抽点时间看一看笑话书、漫画书,就会把一天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但是,也不要过于迷恋笑话书、漫画书,这样会影响学习。

我最喜欢读书,不仅仅因为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因为书是一个开阔视野的海洋。走进这个海洋,自己就跟着导游――知识小鱼去漫游了。首先到《三国演义》里跟曹操他们打招呼;然后走进《水浒传》里向李逵、武松等问好;在向《红楼梦》的大观园走去,正巧,碰到了贾宝玉,还聊了两句呢!告别了《红楼梦》,我们又到《西游记》里拜孙悟空为师了……怎么样,书是不是也让你开阔视野?

我说书是一把打开人生大门的金钥匙,一点儿也不假。从小到大,我读了很多书,在一些书中,我学会了怎样做人。书它教会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它教会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还教会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人就像一本书,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在社会中得到认可的。

以前我最欢读书,现在仍然喜欢读书,今后我还会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要告诉大家:“我最喜欢读书,也希望大家与书作朋友!”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2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月明露天高。——题记

读书是一种享受。《桃花源记》让我徜徉在花海的美好世界,感悟美好的喜悦;《神奇的太阳花女孩》让我看到友谊的翅膀,感悟真实的情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明白原来,上帝为你关上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于是手捧起一本书,想再次进入书的世界;感受书的快感。

仰望窗口,想着那些舒缓的文字,带着栀子花开的声音,似乎都已融进了生命的各个细胞,成为无法磨灭的记忆。我喜欢它们内敛而伤感的格调,仿佛远处夜空萦绕的夜曲,虽没有太多尖锐的锋芒,却能深深地刺进我的心灵深处。我喜欢它们的明媚与洒脱,仿佛一阵徐徐的清风,虽没有太多的言语,却能散发出激情的光芒。我喜欢它们的豪情、壮志,仿佛一座座泰山,伫立眼前。

夏天的绿叶带着叔叔缓缓的节奏,在风中上下舞动,白云带着一丝黑色印迹在晴空中浮动。草木正随着阳光的增温,而蓬蓬勃勃地生发着。一片“天堂草”出现在我眼前,它除了纯净的绿之外,没有一丝杂草,令我想起《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羊面对这样高贵而诱人的“天堂草”却不肯将头低下。

回忆过去,战马嘶鸣,雄鹰飞旋,飒飒的秋风,如血的残阳。暮然回首,《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以及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东周列国志》记述了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水浒传》描绘了北宋年间一幕幕鲜活的社会历史画卷;《史记》记载了从中国上古开始到西汉时期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黑暗中我眼前又出现了诸葛亮期盼而又担忧的目光,又听到了那悲伤苍凉的歌声:飞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还…

读书与不读书作文3

今天下午我们年级开展了读书游园活动。我们举行的第一项活动是“三国故事会”:同学们自主上台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没有上去。但很多同学都上台讲了,讲得很精彩,奖品是一张明珠书店会员卡,真好!

第二项活动是“三国知识小问答”。我们一组一组同学排队抽奖,抽到什么题就说出答案。当到我前面一个同学的时候,她抽的那道题不懂,题目是:王允是怎样杀死董卓的?我想了想,马上举手说:“老师,我会,我会!”。老师让我来答,我激动地说:“连环计。”,老师看了看答案,惊喜地说:“你答对了,给你个夹子。”

“耶!”我高兴地跳起来。

第三、四项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分别是“古诗我会背”和“名言警句会积累”。排在我前面的同学纷纷都把礼物拿走了。轮到我了,我抽到了背诵《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我流利地背下去,得到了一张书签。来到“名言警句会积累”的活动地点,我抽到了最熟的一句名言,一把尺子就亲而易举地到手了。

第五项活动是“同步阅读小知识”。我排队排队答了两次,第二次才答对了,得到了我最想要的圆珠笔。

第六项活动是检查背诵《笠翁对韵》的内容,我忘记了以背诵的内容,后面的内容还有印象,但奖品——橡皮擦离我远远而去了。

最后一项是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读一段话。我是第一个冲上讲台的,介绍的书名叫《巧克力的暑假》,是杨红樱的作品,我也最爱看杨红樱的作品了。奖品是一包改正纸。

这次读书游园会我总共得到六件奖品。明年的读书会,我要多读书,争取得到更多的奖品。

第二篇:不跪着读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果庄中学

张富庆

《不跪着教书》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认真阅读了一遍。然而却被作者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的观点深深吸引了。该书对一个个教育问题, 用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

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说的多么令人深刻,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课改,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就如我们现在开设的活动课、社团课或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还可以增加一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体验的职位,学会承担、学会接受。

目前,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还仅仅只限于各个学校,学校不可能包容整个社会,它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去

感受,去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不要因循守旧,固本宣科,需要创新。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鮮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要细雕每个问题,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

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

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

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令人震耳欲聋!

第三篇: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和毛泽东认真刻苦、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毛泽东认真刻苦,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2.学习读书时应该怎样“动笔墨”。3.学会写10个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启发质疑

板书课题: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要认识的字“墨”)

课题是什么意思?(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想,一遍动笔标注,写感受。)问: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是谁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什么要边看书边要动笔?”“读书时怎样动笔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易产生学习兴趣,有学习的主动性,师生再加以整理,使问题有研究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长句子要多读几遍。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检查学生是否读准确。

3.出示带有多音字“还”的两句话和难读的长句子,引导学生区别多音字的读音,读通难句。

4.师生共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5.简介毛泽东和当时的背景。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概括描写毛泽东当年怎样读书的句子,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从那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当年读书是那么认真、刻苦,勤于思考的?读一读、画一画。

3.小组同学交流汇报,其他同学在书上适当做出标记。4.全班交流

(1)在书页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这些字是毛泽东用毛笔小楷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写下的,还有不少标记符号。

抓住“天头地脚、字里行间、密密麻麻、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做标记的位置;通过换词对比来体会。(2)这本《伦理学原理》不过10万字,而毛泽东在书的空白处写的毛笔字,少算也有12000字。

抓住“10万字和12000字”,拿来一本字数约10万字的图书,和一本字数约12000字的图书来帮学生感受“10万字和12000字”的数量之多。使学生了解毛泽东读书时写下的心得体会之多。

(3)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在那五六年中,写下的各种笔记本就有好几网篮。

抓住“好几网篮”体会毛泽东记得读书笔记之多,同时通过拓展:毛泽东读书时写的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

(4)从现存的毛泽东读过的大量的书籍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他点点圈圈、条条线线、朱墨纷呈、潇洒自如的笔迹,这都是毛泽东读书时勤于思考的结晶。

抓住“大量、随处、点点圈圈、条条线线、朱墨纷呈、潇洒自如、勤于思考、结晶”这些词语,结和课件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做标记的符号,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读书时的认真刻苦,勤于思考。

(5)即使在后来,参加了革命,当上了国家领导人,读书时,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

通过朗读体会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会抽出时间来读书,是多么爱读书,接着进行拓展:毛泽东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一生都艺术为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毛泽东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的,根据当时的记录,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共11次,2小时50分钟。他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此后再也没有醒过来,7个多小时后便逝世了。使学生进一步进一步感受到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读书时认真刻苦,勤于思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齐读:毛泽东当年读书是多么认真刻苦,勤于思考啊!

5.通过阅读交流,使学生学会“动笔墨”的方法。做标记的位置在“天头、地脚、字里行间”。做标记可以用一些符号,如圈点、三角、单线。做标记的内容是读书时的批注、心得体会。

四、教师小结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之一。毛泽东用这种方法读书,从中获得了救国治国的知识,今天,同学们在读书时,边读,边思考,边做标注,写写简单的感受,也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种读书方法,抓住文章中的词句,体会到毛泽东读书的方法和态度,相信同学们,今后会坚持使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方法读书,像毛泽东一样认真刻苦、勤于思考。

五、拓展作业

1.收集有关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

2.制作小书签。把自己喜欢的有关读书方法、习惯的名言警句写在书签上。3.自己找一篇课外读物,用动笔墨的方法阅读,再和同学交流。

第四篇: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叶开

女儿学校周末发回一张广告,号称通知,上面写着,北京某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十本世界名著,都是新课标里的推荐必读图书,有插图版和注音版,十本总价一百九十元——看起来还是原价,一点都不打折——这些图书中,《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金银岛》、《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格利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完整的篇目我忘记抄下来了——单独从书名上看,确实是不错的好书,而且也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高中生阅读的世界名著。

那么,我为什么要反对这套书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据我的经验,这类图书多为图书公司非专业编辑的胡乱改写本,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其他的相关内容就不知伊于胡底了。这套书我没有亲眼目睹,类似的丛书看到的却实在太多了。一般来说,他们为了赚钱这一无知无畏地改写,除了极个别编辑水平比世界文学大师还要牛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改出好版本,其他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把原著改得只剩下一堆垃圾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通识。我们的出版界,包括中小语文教育界,似乎有一种奇怪的念头,以为好的小说里,读点故事就行了。比如《格列佛游记》,改成“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我女儿二年级从学校图书馆看回来,跟我说,爸爸我看了一本“大人国”的故事,很好看。我说,宝贝,那本书大概是《格列佛游记》吧?她说,好像是。我说,爸爸有全译本,这本书很好,确实值得读。但是,里面不仅有大人国和小人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我那本书是二十多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网格本,张健译。书有点旧,但是女儿读了很高兴,接连读了好几遍。我为了能跟她对上话,也抽时间重温了这本书,然后,我们就知道,耶胡是多么的可鄙可笑,慧駰是多么的高贵庄严了。

给不识字的、或者低幼的儿童,做一点好的绘图本,我不所有的都反对,我反对的是对世界名著的肆意窜改。很多情况下,被这些水平并不高明的编辑吸干了小说的营养水分之后,这本名著的内容可能所剩无几,只有一些道德说教的内容还在残喘,彻底破坏整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很多篇本身就是当时的文学大师们给青少年写的,我女儿的实践证实了,即使在一二年级,由浅入深,由有趣到有味,经过一两个学期的训练,她们的阅读兴趣完全可以被激发,而且,她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没有问题。通常来说,有问题的反而是她们的语文老师和她们的父母——尤其是那些把孩子彻底推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自己晚上去K歌去Party去麻将的时尚父母们。

我女儿三年级第一学期,就在我书架上翻出拉格洛孚的名著《骑鹅历险记》读完了。这本书很厚,我去查了一下漓江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里石琴娥等的译本,中文五十一万字,相当厚的一本巨著,她几天就读完了。她肯定有些不认识的汉字,也许也有不少不能理解的深刻内容。但是不要紧,汉字这种高度抽象的图形非常好辨认,看的次数多就记住了,至于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小孩子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有个渐次领悟的阶段。我曾在好多篇文章里反复提到《哈利波特》七卷本,被一些假冒的高雅名士鄙视的所谓通俗小说,其实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给中小学生的了不起的巨著。我这里低调一点,不推崇其他任何的所谓思想境界,因为我对思想境界这个词一直很反感,我只提一下小说的趣味。在《哈利波特》里,J·K·罗琳女士天才地把中小学生日常最为厌烦而又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学校,变成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而孩子们所头疼的麻瓜教程,在魔法学校变成了魔法课。这就是一切的趣味所在,是每个中小学生都欣然向往的世界。我女儿有时候会突然说,爸爸,我想上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我说好啊,可惜是我们是麻瓜家庭。她说,也不一定啊,你不是说,我过去常常会作出一些奇怪的事情吗?

我说,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英国,你如果想去,就好好读书,学好英语吧。

前两年,哈佛大学曾认真地授予J·K·罗琳女士荣誉博士学位。我看过她的发言,下面有上千的观众,青年学生热情高涨,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兴致高昂,他们可能还是文坛巨擘、学界耋宿,却并不像我们某些其实阅读量很少却喜欢自装高明的网友那样,眼睛里只认得鲁迅两个字,别的一概是通俗,垃圾。J·K·罗琳在演说时,一口的英国口音,说不定还夹杂着我女儿因此而神往的爱丁堡大学的土语,下面听众席上,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我个人以为,单从小孩子的角度,J·K·罗琳通过自己的作品所阐发的友情、爱和勇气等基本人性观念,对小孩子的教益,要超过鲁迅不知道多少倍。我们这个狭隘的民族,没有超越鲁迅的魔咒之前,很难有更好的阅读视野和胸怀。他的小说作品在那个时代,对新白话文小说有开创性功绩,这无需我们再鼓吹,他已经为此得到了超高的荣誉了。至于对基本人性的理解和阐发,以及对社会的建设性的情感,例如爱、温情等等,他的作品对我们的小孩子有害无益。我们大陆,就是中小学时给选入了太多鲁迅的愤怒杂文,并且要求背诵,从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胸无点墨却目空一切的粪青。古人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我觉得,少不读鲁迅,国人则幸甚。很多人会说,那么,谁比鲁迅好呢?好吧,多的我举不出来,请方家稍后指正吧。鲁迅的学生萧红,如今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她的《呼兰河传》我深为折服,单纯从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向来说,我个人认为远超鲁迅的小说作品。不过,总体来说,大陆的新白话文小说,从《狂人日记》为开端,到现在九十年而已,时间不够,发育也不够,整体水平水平确实不高,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谣传鲁迅要得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更多是自我励志。这种文学水平的不高,有各种原因,但跟欧美相比,差距确实巨大。做出版的朋友想必都知道,现在的大陆,原创小说反而不如翻译作品销得好。所以,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愿意做翻译书。这是很滑稽的现实。出版界的现状,也证明了我的这个判断。大多数的出版社,无论是国营的还是书商,都把目光盯在欧美的名著上,反复出版。我昨晚为女儿找书,她说要读《汤姆沙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结果在网上书城一搜,就迷糊了。各种出版社和出版机构,各种类型的版本,简直让人无所适从。好在我可以自吹为专业人士,乱花迷不了我的眼,我要沙里淘金,找出相对满意的版本。第一,是要全译本,第二,是要好的出版社。弄了好久,终于找好了。接着,女儿又说要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凡尔纳科幻小说全集》,我又找了很久,很久。大多是减缩版、改编版,我要的是全译本,我找,我再找,总算找到了全译本。我收藏,但是还不敢下手,要稍后抽空了解一下,才能下决心,因为出版社不是很有说服力。

我对非全译本,一般都有看法。女儿从学校带回来的广告里这些书,都是减缩版。我虽然没有读过这个改编本,但是此前翻阅过的大多数改编版,给我造成了强烈的感受:读了这些垃圾,还不如干脆不读。前两年,对我自己造成一次小小情感伤害的,是号称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杜雷插图版世界名著”。我有个偏好,就是极喜欢《堂吉诃德》和《巨人传》,见里面有《堂吉诃德》,立即下手。拿到手,才发现是改写本。我倒!我恨啊!《巨人传》在中国我见到不下十几本,只有上海译文出版社成钰亭翻译的是全译本。《堂吉诃德》情况好很多,有杨绛、孙家孟等各种版本。而哈尔滨出版社那个版本,我买到手之后,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一般的读者,尤其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哪里知道这种版本的害处?小孩子读了,没头没脑的,以为堂吉诃德带着桑丘,不过就是去跟风车打了一架,那滑稽样,跟赵本山差不多,还有什么意思?《巨人传》嘛,不过就是庞大固埃到巴黎玩,一泡尿淹死三十七万巴黎人而已。故事一减缩,以改编,就这样了。

一般来说,书商做这种书,主要目的是为了賺钱。賺钱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但是要对得起良心,要赚正当的钱。这些名著,为什么很多图书公司喜欢一出再出呢?核心秘密就是,这些书都过了版权保护期,不受国际版权保护,书商无需额外花钱购买版权。

这些书确实值得一出再出,我也不反对书商出版这些书的“优秀译本”。那么,他们为什

么不出版优秀译本呢?还是为了賺钱。打着改编的名号,国内那些优秀翻译家耗费心血的译作,就可以肆意抄袭而不支付稿费了——又省了一笔开销。

我们的学校语文教师,自己本身也不见得爱读书,对阅读也很盲目,缺乏足够的阅读训练,更缺乏阅读量。很多教师,除了教材,外加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自己每年读过几本好的文学作品呢?请大家、尤其是有空垂惠这篇博文的教师们自己想想,一年读了几百万字的好书?像《骑鹅旅行记》那种书,读两部就一百万字了。优秀的中学教师不是没有,上星期我就收到湖北某中学王磊光老师寄来的信,里面有一篇他写的作文选序。我读了很感动,觉得这位王磊光老师是真的想要为自己教的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情。他的序文,写得也很好,很真诚,不伪饰,不浮夸。看得出来,他自己在课余,也读了很多书,并且因为喜爱莫言的作品,连我写的近四十万字厚书《莫言评传》也读了。

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多一些像王磊光这种努力阅读,踏实做事,而不总是把责任都推给“体制”,力所能及地把好的作品、好的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的老师,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推翻什么僵化的模式,但是我们做到了基本的人性,也可以问心无愧。教育更多的是细节,而不是口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是实际的效果。小孩子,如果一年读十本世界名著,到高中毕业,可以积累阅读一百本。这个数字,很少,但也不错了。我那天跟孩子妈妈通过msn聊天,很感慨地说,现在的父母,说不定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一百本世界名著吧?我女儿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一百本,虽然不是每部都称得上公认的世界名著,但因为都经过我的挑选,基本可以肯定是好作品。

我们的身边,直接指导小孩子的教师和父母,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阅读,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小孩子的阅读要弄得浅显一点,才能读懂。他们几乎是下意识地判断:小孩子天然地要比大人弱智。

我一直反对这种把小孩子弱智化的“教育模式”。

我们的小孩子,虽然在遵守一些成年人所设置的各种规矩、逻辑上,不如饱经折磨已经变成了木偶的成年人,但是,他们对世界的感受能力,对世界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超越了大多数浑浑噩噩的成年人,包括他们自己的父母。

我不主张揠苗助长,也反对肆意打压。

上述这些书,国内大多有权威出版社、资深翻译家出版的完整版。

如果读到我这篇小博文,又对自己的孩子惨遭各种语文垃圾残害的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点有益的书,我个人推荐找好的出版社,好的版本,让孩子读到不受污染的,没有地沟油的,暂时没有被酸雨腐蚀过,没有被“转摘引”重组的好书。国内的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丛书是相对比较好的,但不绝对。当下欧美新作,新人接订单翻译的译本,也越来越不可信了。但是,我不能在这里一一指出。很多书我也没有读过,不可能进行对比。专门出版少儿书籍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少儿社、浙江少儿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可能也不错。我自己的亲自挑选经验,中国少儿社的书不错。

经典名著,我个人推荐过去的旧版本。

网上比较认同的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等,是比较值得信赖的。

另外,我见到并且买下来的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十本的世界儿童文学权威典藏版,也很不错:译者、编者和出版者,都很认真。我女儿读了其中的二十八本,有些感兴趣的书,她还读过好几遍。另外,强烈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瑞典儿童小说女王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吵闹村的孩子》等八部巨著,我也爱读,并且常读常新啊。中少社有一套世界文学名著丛书,我个人觉得也许还不错,我有过几本,例如柳鸣九翻译的《小王子》。这套书,我还是找“全译本”的,所以里面的凡尔纳作品,我不要。顺便说一句,《小王子》我至今没有看到满意的版本,虽然国内出版了无数种,我自己也有七八种。算来算去,还是中少社出版的柳鸣九的译本可能相对更准确,且是从法文直译,但略少童趣。译林出版社的马振骋的可能是挂名对付的,我对比了一下英文版(我不懂法文,惭愧),看着马译段落,深为遗憾。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周克希版,也比较认真。然而,周克希是数学教授,虽然热爱文学翻译,法文估计也好,但是他的中文可能精准,却少余韵。另有一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中英法六十周年彩色纪念版”,译者署名为洪友,译笔也还忠实。

《小王子》一书在中国大陆畅销,是惊人的奇迹,而且他的书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更是可以随便出版了。我自己也喜欢这本书,所以买了好多种。虽然不是特意收藏,总是想找到更满意的译本。说老实话,对比到最后,我暂时认为,还是柳鸣九先生的译本,最合我的口味。最忠实的,恐怕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周克希先生的译本。

以上是今天的补正,供同好参考。

普通家庭,父母自己就不读书,小孩子可能也缺乏阅读习惯。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们也还是愿意让孩子阅读,找些有意思的书来读,我建议先读《哈利波特》七卷本,从这套书中获得阅读的乐趣,然后形成阅读习惯。这套书被一些没读过、不知道却怎么形成了歧视心理的中小学老师排斥,认为是不值一读的通俗小说。这种心态简直匪夷所思。只能说,他们的阅读趣味早就被败坏了,他们也早就失去了阅读的趣味。

我本人在工作和写作中,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对市场化的很多作品也相对谨慎,但从来不反对小孩子阅读优秀的所谓通俗作品。不仅《哈利波特》,而且我还推荐《纳尼亚传奇》、《指环王》、《三个火枪手》等巨著。

小孩子读书,非常需要引导,可惜,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失去了指导能力。书商呢,脖子里早就套进钱眼里了。

博文更正一:附带说明一下,本篇博文草稿贴在网上后,有网友指出,马振骋先生从未出过译林出版社版本,“据我所知,马振骋翻译的《小王子》,从来没有出过译林版,他只出过外国文学版。所以你手上译林版的《小王子》,肯定不是马振骋翻译的。请保持严谨,核对了后再说。”

见到这条留言,我赶紧再次核对——发博文前,我已经去翻过了——译林出版社的版本,回覆如下:“这位网友没有留下姓名,很抱歉不知道怎么称呼。我手头的译林《小王子》为2003年9月第2版,精装本,定价:16.70元,内含《小王子》、《战机飞行员》和《夜航》三篇。封面和版权页的译者:林珍妮 马振骋。这个版本的封面设计和装帧,我都觉得不错,而且包含了圣埃克苏佩里的三部重要作品,因此才顺手买下来的。不知道您从哪里看到的?又或者,译林出版社是盗用马振骋先生之名?如有其他信息,敬请指正。”

博文更正二:又有网友指出,译林版《小王子》,并非马振骋所译,译者为林珍妮。我切实地翻了一下,尤其注意了译者的署名。更正如下:译林版《小王子》包含圣埃克苏佩里三部作品,另两部是《战机飞行员》和《夜航》,只有《夜航》是马振骋所译。前两篇的译者都是林珍妮。特此更正,并感谢指正的网友。我个人觉得柳鸣九的相对比较好,另有网友指出,最新《小王子》译本是旅德作家程玮所译。因为没有见到译本,不敢妄加评论。读书乐,祝各位健康快乐。

第五篇:不读书的危机

不读书的危机

2014-04-2校长传媒

14年3月,民进中央席永新先生第11次提出议案,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而在此之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此之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表示政府将倡导全民阅读。

这样郑重的提到阅读,基本基于一个事实,就是现在国人的阅读已经成了个大问题。

大概在几年前,一个据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说:中国人均每年读书4.39本,相比之下,韩国为11本,日本为8.4本,美国为7本,而犹太人为64本。这一调查结果随后被新华社引用,在那篇文章里还进一步说,根据这一调查结果计算,扣除教科书之外中国一年人均读书还不到一本。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虽然后来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竭力辟谣,说从无这项调查,但已没用了。因为似乎没有人相信国人一年会读很多书。

不读书的原因五花八门,无法深究了。但说起来,读书真的有用么?

有人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堕落的。但圣经传道书上也说:“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诫: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也许真正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读不读或者读多少,而在于读什么,怎么读。

人类有限的生命时间,所要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阅读最经典的著作,才有可能在有生之年有效吸收一些人类理解世界的智慧。

培根就解释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都是可想见的好处。

反过来,而如果你每天读的都是金莲日记,那大约不会有不堕落的可能。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特殊人物,比如王小波每天躲在图书馆读维多利亚时期的黄色小说,也能写出有趣的文章来。但这样人,百年也难见几个,建议就不要学了。

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肯定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素养。这是没有疑问的。对教育人来说,尤其如此。

如果自己读过的书,还没有学生读得好,那大约也堵得慌。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上上下下人人不读书,不懂得文明的规则,那剩下的力量就很可怕。

唐人说:“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那就是最好的描述了。以史为鉴,还是让我们现在就开始以阅读触摸文明的力量吧。

下载读书与不读书作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与不读书作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跪着读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作者:开发区红石崖小学:张述英 有种想读的欲望是来源于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是一名老师,我自然会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我也在思考,作者吴非何以这样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在读书时,不仅要眼到、心到、口到、耳到,还要手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好习惯。具体说来:1、圈点勾画。① 用“Ο”圈出难字......

    贪官大多不读书

    贪官落入法网后其忏悔的调子大多相似,诸如放松了思想改造,放松了看书学习等。尽管这些并非其堕落的全部原因,却道出了共同的病灶,原来贪官大多不读书。某些出事的贪官先前在大学......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武汉市新河街学校九(1)班黄鹤 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在他的《论读书》中提及,读书使人充实,做笔记则使人精确。这正如我们平日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使......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有威望的老前辈,也是毛主席的老师。这里讲的是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的劲,写出......

    学生为什么不读书

    学生为什么不读书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爱看书读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是网络的发达?电视的普及?娱乐的泛滥?还是现在的世界太开放诱惑太多?让孩子不能沉下心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为 了 提 高 自 己 的 写 作 能 力 , 你 不 妨 养 成 这 样 的习惯 — — 不 动 笔 墨 不 读 书。 鲁 迅 先 生 提 出 , 读 书 要 “ 眼 到 、 口 到 、 心......

    我与读书作文

    我与读书作文 我与读书的故事 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有许多取得成就与辉煌的名人不是与好书相伴,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当然,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