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报告电源部分
规划模型-电源部分 1 光伏规划模型 以配电网线路损耗功率期望值最小为目标,考虑待选节点装机容量、线路潮流、节点电压等约束的光伏发电选址定容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sloss,1minNkkE 其中,loss,kE 为场景 k 的期望损耗功率;sN 为场景个数。
约束条件 :
(1)
潮流约束 g, , p, , ld, , , ,g, , p, , ld, , , ,()()i k i k i k i k j k ij ij,k ij ij,kj ii k i k i k i k j k ij ij,k ij ij,kj iP +P P =V V G cosθ +B sinθQ +Q Q =V V G sinθ B cosθ 式中:g, , g, ,i k i kP Q 分别为上级电网在场景 k 节点 i 的有功、无功功率;p, , p, ,i k i kP Q 分别为光伏发电在场景 k 节点 i 的有功、无功功率;ld, , ld, ,i k i kP Q 分别为场景 k 节点 i 的有功、无功负荷;, ,i k j kV V 分别为节点 , i j 在场景 k 的电压幅值;ij ijG ,B 分别为节点导纳矩阵中节点 , i j 间的电导与电纳;ij,kθ 为节点 , i j 在场景 k 的相角差。
(2)
待选节点装机容量约束 r maxp, p,0m mP P
式中:rp,mP 为待选节点 m 处光伏发电的配置容量;maxp,mP 为待选节点 m 处光伏发电的最大允许配置容量。
(3)
待选节点装机总容量约束 r rp, p,total1mNmmP P 式中:mN 为待选节点个数;rp,totalP 为光伏总配置容量。
(4)
光伏有功出力与无功出力约束
p, , p, ,= tanm k m kQ P
式中:p, , p, ,m k m kP Q 分别为待选节点 m 处光伏发电在场景 k 的有功、无功功率; 为功率因数。
(5)
线路潮流机会约束 max,Pr{0 }l k lS S
式中:, l kS 为支路 l 在场景 k 的视在功率幅值;maxlS 为该支路的额定容量; 为支路功率不发生越限的置信度。
(6)
节点电压机会约束 min maxPr{ }i i iV V V
式中:max min,i iV V 分别为节点 i 电压幅值的上下限; 为节点电压不发生越限的置信度。
(7)
变电站主变功率约束 max, ,0T n T nS S
式中:, T nS 为主变 n 的视在功率幅值;max, T nS 为其所允许的最大值。储能 规划模型 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多目标规划方法研究(1)目标函数(1.1)储能年净利润最大子目标 ty1 tu, re, fs du1max [ ]Nk k kkf T RE RE RE RE IC OC
(1)setu, tu, s, ,1 1=()()NTk k i kt iRE p t P t t
(2)sere, re s, ,1 1=()NTk i kt iRE p UR t t
(3)sefs fs s, ,max1=NiiRE p P
(4)du inv1=(1)rRE Ce
(5)lg(1)=lg(1)
(6)
ses, ,max1NL=NiiPP
(7)se1(1)(1)1iiN YiYir rIC Cr
(8)maOC f IC
(9)其中,1f为储能系统年净利润;tu, re,k kRE RE分别为储能系统在第 k 典型日的分时电价收益、备用收益;fs, du,kRE RE分别为储能系统的年财政补贴收益、延缓电网升级效益;, IC OC分别为储能系统的年投资成本、年运行维护成本;tyN为典型日的个数;kT为第 k 典型日的持续时间;s, ,()i kP t为节点 i 储能系统在第 k 典型日时段t的有功功率,正值为放电,负值为充电;tu,()kp t为第 k 典型日时段t的分时电价;t 为时段间隔;seN为储能系统待选节点数; T 为日内时段个数;s, ,()i kUR t为节点 i 储能系统在第 k 典型日时段t的备用功率;rep为备用价格;fsp为政府补贴电价;s, ,max iP为节点 i 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invC为电网升级建设成本; r 为利率; 为电网延缓升级时间; 为储能系统的削峰率; 为负荷年增长率;iC为节点 i 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iY为节点 i 储能系统的循环寿命;maf为储能系统年运行维护成本比例系数。
(1.2)网络损耗最小子目标 ty21 1min()NTk kk tf T l t t
(10), ,()()()[()]k m k n k mn mn,km n ml t V t V t G cos θ t
(11)其中,2f为年网络损耗能量;()kl t为第 k 典型日时段 t 的网络损耗功率;, ,(),()m k n kV t V t分别为节点, m n 在第 k典型日时段 t 的电压幅值;mnG为节点导纳矩阵中节点, m n 间电导;()mn,kθ t为节点, m n 在第 k典型日时段 t 的相角差。
(1.3)节点电压波动最小子目标 tybus, ,max , ,min31 1bus ,1minNNm k m kk mk m NV VfN T V
(12)其中,3f为年电压综合波动值;, ,max , ,min,m k m kV V分别为节点 m 在第 k 典型日的最大、最小电压
幅值;, m NV为节点 m 的额定电压;busN为配电网的节点数。
(2)约束条件(2.1)潮流方程约束 g, , w, , s, , L, , , ,g, , w, , s, , L, , , ,()()()()()(){ [()] [()]}()()()()()(){ [()] [()]}m k m k m k m, k m k n k mn mn,k mn mn,kn mm k m k m k m, k m k n k mn mn,k mn mn,kn mP t +P t +P t P t =V t V t G cos θ t +B sin θ tQ t +Q t +Q t Q t =V t V t G sin θ t B cos θ t (13)其中,g, , g, ,(),()m k m kP t Q t分别为上级电网在第k典型日时段 t 节点 m 的有功、无功功率;w, , w, ,(),()m k m kP t Q t分别为节点 m 风电在第 k 典型日时段 t 的有功、无功功率;s, , s, ,(),()m k m kP t Q t分别为节点 m 储能系统在第 k 典型日时段 t 的有功、无功功率;L, L, ,(),()m,k m, kP t Q t分别为节点 m 在第 k 典型日时段 t 的有功、无功负荷;,mn mnG B分别为节点导纳矩阵中节点, m n 间电导与电纳;()mn,kθ t为节点, m n 在第 k典型日时段 t 的相角差。
(2.2)待选节点储能配置容量约束 s, ,max s, ,up0i iP P
(14)其中,s, ,up iP为待选节点 i 处的储能最大允许配置功率。
(2.3)储能运行约束 s, ,max s, , s, ,max()i i k iP P t P
(15)s, ,min s, , s, ,maxs, , s, ,()(0)()i i k ii k i kE E t EE E T
(16)ds, , s, , s, , s, s, ,cs, , s, , s, , s, s, ,()(1)()/()0()(1)()()0i k i k i k i i ki k i k i k i i kE t E t P t t P tE t E t P t t P t
(17)s, , s, , s, maxs, s, , s, mins, ,()()()()()0i k i k i,i,k i k i,i kP t UR t PE t UR t t EUR t
(18)其中,s, ,max iS为待选节点 i 储能系统的功率转换器额定容量;s, ,()i kE t为待选节点 i 储能系统在第 k 典型日时段 t 的存储能量;s, ,max s, ,min,i iE E分别为待选节点 i 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及最小允许存储能量;d cs, s,i i 分别为待选节点 i 储能系统的放电、充电效率。
(2.4)节点电压约束 ,min , ,max()m m k mV V t V
(19)其中,,max ,min,m mV V分别为节点 m 的电压上、下限值。
(2.5)支路功率约束 , ,max0()mn k mnS t S
(20)其中,,()mn kS t为节点, m n 间支路在第 k典型日时段 t 的视在功率幅值;,max mnS为该支路的额定容量。
(2.6)调峰约束 busbussese seL, L,1NL, L, w, ,1NL, s, ,max NL L,1NL, s, , NL, s, ,max1 1()=()()= [()()]1()()Nk m,kmNk m,k m kmNk i kiN Nk i k k ii iP t P tP t P t P tP P PP t P t P P
(21)其中,NL,()kP t为配电网在第 k 典型日时段 t 的净负荷;NL,kP为配电网在第 k 典型日的最大净负荷;NL为尖峰负荷削减比例系数。冷热气站 规划模型 燃料每年购买费用
第二篇: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分
在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中,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改善乡村教学环境。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实行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第三篇:物业公司部分运作规划
物业公司部分运作规划
一、工作目标
1、近期目标(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建设成长期2年
A、为集团公司的战略紧密配合,为公司开发的楼盘(盛和花园)做好前、中、后期的物业管理服务;
B、计划从盛和花园开始建设、练就一支物业管理队伍,通过内部管理,外塑公司品牌;
C、在物业管理行业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服务,保障公司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D、通过资源整合,将物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在“文化中心”适当运用,加强窗口的宣传力度;
2、远期目标(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稳定发展期4年~5年
A、引进5S、ISO9000质量体系、14000环保、8000职业健康等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
B、争创区优、市优、省优、国优小区;
C、做从东莞 广东 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物业管理公司。
D、开拓物业管理市场,通过企业的管理质量,在市场上接管楼盘,如厚街的各类市场(医院、政府办公楼、农民公寓等物业),并且通过顾问市场,拓展内省物业管理顾问、全委项目,通过规模经营,树立企业品牌及效益;
二、制度化建设(相关制度目录及完成计划表见附表)
A、计划实施层级管理、工作日记、督办制度等,加强内部管理;
B、逐步草拟、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表格(在制度小组指导下完成);
C、计划在物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帮助下实施上述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注: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指导下完成,详见附件)
A、计划在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开展秘书、工程主管、保安主管、客户服务中心主管及售房部保安、清洁工等职务的招聘;
B、开展对上述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C、计划对部分岗位(如工程主管、保安主管、客户服务中心主管、及物业助理、保安、电工骨干)在开盘前外送至物业管理顾问公司已经在管楼盘参观学习或在岗半月或一个月学习;
D、针对售房部的保安、清洁工专门开展礼仪、服务等培训;
E、针对各岗位开展“一职多能”的培训,让一个岗位至少掌握两门技术,既可让员工有转岗的可能,保障人力资源的流失率在可控制的范围;
F、对物业助理等岗位要求取得“物业管理上岗资格”;
G、对电工要培训至少一人具有“电梯维修证”,保证后续的物业管理市场拓展;
H、要求各部门主管必须每年培养一名副手,保证后续的物业管理市场拓展时必须人力资源;
I、若是实施ISO9000等认证,则需外培内审员资格培训;
J、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善用人,激励人:
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观念到位,服务观念、客户满意、危机意识、创造性管理等尤为重要。物业管理行业,只有不断学习,及时变革,才能争取主动,赢得胜利。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员工全体的参与,因而我们在量化管理、成本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各个领域,注意引导员工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实现各项管理目标。
坚持各级领导岗位在公司内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并实行聘任制,形成职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盘活人力资源。通过综合考评,实行员工队伍每年10%换岗、首数5%提薪和末数5%淘汰制,依法管理,以理服人,确保高水准、全方位的物业管理服务。
第四篇:数控可调电源实习报告.
电 子 技 术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2012年 11 月 15 日 数控可调电源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本课程设计是在前导验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 验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 电路
2.通过查找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安装调试,写报告等环节的训练。熟悉设计的过程,步骤,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制电子产品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利用模拟, 数字电路知识, 解决电子线路中常见实际问题的能 力,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 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方案
一、集成电路制做的数控可调电源它采用一定的工艺一个电路中所需 的二极管, 电阻, 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 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个电路的体积大大缩小且引出
线和焊接点的数目也大为减少从而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 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 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
方案
二、以 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以数模转换器 DAC0832输出参考电 压,以该参考电压控制电压转换模块 LM350的输出电压大小。该电路设计简单,应用广泛,精度较高等特点。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主要由滤波电路,放大电路以及稳压电路组成
在 altium designer summer09软件下进行原理图设计以及 PCB 制作 放大倍数 =R1+R2R2=6010=6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1.总原理图如图 1
图 1 2.元器件清单如下
按照原理图以及 PCB 进行焊接, 同时注意各元器件的连接顺序, 电阻电容 的大小,开关的正负极 , 各引脚之间是否接通,有没有短路等,距离很近的管脚
不能焊接在一起,在输入端接入电压,进行调试。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性能测试如下, 接线如图 3所示, 左下角的模块为直流电源, 电压在 23伏左右, 它为右上角的最小系统和数控可调电源提供直流输入电压, 而最小模块为数控可 调电源的 H1端提供触发信号,同时输出端子 H2接一万用电表,通过万用电表 测量电压变化,每当最小系统为 H1提供一个触发信号,通过下面的按钮可以改 变电压,每按一次,电压降低(或升高 0.1伏,图 4是测量某一电压的效果图
图 3 图 4
七、结论与心得
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认识到了学懂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够运用书本上的 知识的差别, 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知道了以后在学习我们的专业 知识时一定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
2、这次课程设计涉及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比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 电子技术基础等是相关专业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3、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先根据可数字可调电源的特点收集、选择相关 资料, 再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然后初步拟定放案, 再通过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几次 方案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最终的方案。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主要是参与了原 理图的制作, 为了能够清晰明了地画出我们想要的原理图, 我另外学习了 Proteus 仿真软件, 在我设计好了原理图之后, 为了确保原理图是否正确, 我又进行了每 一步的仿真,直到到达我们作品要求的条件。在绘制原理图的过程中, 我遇到不懂得问题,或者是有更好的设计方案,都耐心的与我们小组其他成员 共同讨论以求达到更好。
4、虽然本次设计在小组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下完成得还比较好, 但这是 我第一次进行实际的设计。因而在许多方面都还不熟练 , 对一些元器件的功能还 不完全了解,不能熟练运用,因而不能完全的一次性设计好该电路。特别是对 Proteus 仿真软件还比较陌生,不能很好的使用它来对电路进行仿真,对它里面 的许多英文表示不能理解。但此次课程设计现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功能,经 过本次设计我知道了要想设计出一个完善的电路原理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 此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使自己在实际动手方面的能力得到进 一步的加强。
5、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它还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并且有助 于我们了解我们专业所从事的事业,给我们学习指明了方向。
6、最后,我认为我们的设计还是不够完善,其中还有一些地方应该得到改进,比如说设计的数字可调电源所产生的电压还不够稳定,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 进一步的使该数字可调电源所产生的电压稳定。
八、参考文献 1.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何希才.新型稳压电源及应用实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徐小涛.数字电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4.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邱关源.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还有通过网络搜索等.
第五篇:电子工艺实习报告(电源)
子 工 艺 实习报
电 告
报告一: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一、目的
电子电路要正常工作,电源必不可少,并且电源性能对电路、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等影响很大。在不同的电子电路中,所要的电压也不同,有些电路要求提供1个其输出能从0 V开始连续可调的直流电源,并且要求电源有保护功能,就要求能有足够调压范围和带负载能力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通过制作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学会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掌握用一个工艺方法生产电子装置的方法;了解电子成套装置生产步骤;培养动手制作和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
使用高性能集成电路LM317装置输出可以连续调节的直流稳压电源,只需要通过调节一个小型可变电阻,即可是输出电压在3~15V之间改变。电路的设计关键在于稳压电路的设计,其要求是输出电压从0 V开始连续可调;电路还必须简单可靠,所选器件和电路必须达到在较宽范围内输出电压可调,输出电压应能够适应所带负载的启动性能。
三、要求
使用高性能集成电路LM317装置输出可以连续调节的直流稳压电源,只需要通过调节一个小型可变电阻,即可是输出电压在3~15V之间改变,作品可作为实验的直流电源。
四、制作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电网220V的交流电压变换成整流滤波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整流电路将经变压器变换后的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再经滤波电路滤除较大的纹波成分,输出纹波较小的直流电压;三端集成稳压器:可调式正压集成稳压器有LM317系列,它们的输出电压从1.25V-37伏可调,最简的电路外接元件只需一个固定电阻和一只电位器,其芯片内有过渡、过热和安全工作区保护,最大输出电流为1.5A。为防止稳压器输出端短路而损坏IC,应加在in与out之间加入二极管保护LM317,用于防止输入短路而损坏集成电路。
五、电路组装
1、根据要求画出原理图;
2、画pcb:布局,布线,补泪滴,铺铜;
3、制板:转印,氯化铁腐蚀,打焊盘孔;
4、焊接元件:按照先安装电阻、二极管、电容、LM317等元件,后安装较高较大的元件的原则进行焊接安装;
5、焊接完成以后,剪去电路板后面多余元件引线,检查相关焊接点,确保没有虚焊的出现;
6、检查各个焊点,观察其形状,对于不符合形状的进行修整或者重新焊接。
制作完后的实物图
六、电路调试
1、先用万用表检查电路是否存在短路和断路的情况;
2、接通电源,检查电路能否满足要求。检查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观察电压表头的指针变化,记录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等;
3、根据测得的实验结果,适当更换固定电阻的阻值,保证能够达到要求。
七、结果分析
通过对电路的调试,为满足要求,并保证电容不被击穿,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固定电阻确定为2K、470欧、100欧,电容为2200uf/25V、220uf/16V、0.1uf,并在LM317的in与out之间加入二极管保护LM317,用于防止输入短路而损坏集成电路。最终输出电压可以调节的范围在1.6V—16.2V之间,满足实验要求。
附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