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论文(5篇材料)

时间:2019-11-22 18:2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在分析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状况的基础上,论速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中所具有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

l引言

信息素质”也称“信息素养”.是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PauIZurkowski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的解释是“人们利用多种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从广义而言,信息素养,就是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的总和,是认识和表达信息需求并从信息资源中获取利用信息的技能与信息观点、信息意识、知识、伦理综合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能力和品质。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格式呈现,如数据库、多媒体、网页等形式。这就要求大学生认识多种格式信息的区别与价值。了解信息的组织结构,并认识到处理某些特殊信息可能要求特定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社会的基础和核心是知识创新.因而信息素养已成为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缺乏信息素养的人,难以获取、提炼知识信息,也就难以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立足。

2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现状

近年来,一些高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许多大学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了用户教育栏目。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开展电子资源利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检索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同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信息意识薄弱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洞察力,即人们能从信息角度出发。去感受、理解和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行为与理论,并具有捕捉、分析、判断有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接收意识、信息转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及信息更新意识等。

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察觉和认识,特别是新生对信息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对信息的需求,不知道该如何去获取所需信息。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专业教科书.一般较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投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在关注学科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时往往局限于专业期刊、科技展览,对于专业年鉴、专刊文献却很陌生。他们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信息意识和科研意识薄弱。

2.2信息能力偏低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等。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在:(1)信息获取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会熟练使用“专业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而有的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不知道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2)利用信息无目的。大多数大学生有目的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许多学生阅读书刊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在需要参考文献时,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虽然有的学生学习了信息检索知识,但没有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运用,信息检索技能不强,仅习惯于利用传统纸质文献,利用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能力较差。

2.3信息道德有待加强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信息活动目标应该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信息法律与法则;抵制信息违法行为;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平、真实原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服务、信息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与合理开发信息技术,做到既保守群体间的信息秘密。又遵守个体的隐私权等。

在传统的社会条件下。人的道德表现直接受到社会与舆论的监督。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隐秘性等特点,使网民的活动不受社会伦理和准则的制约,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随便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这时道德观念不强的人往往会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恶意下载文件、传播病毒、利用网络盗窃他人的个人隐私等行为在大学生中也偶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2.4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多局限于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多偏重于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较少涉及网络、计算机信息检索与数据库利用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检索工具已从印刷型变为机检型。所以,我们应确立以机检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手工检索为补充、辅助内容的教学课程,信息素养教育应把馆藏文献利用与网络、计算机检索以及校园网的利用教育联系在一起。

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3.1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还拥有各种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等先进的数字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检索室和视听室等现代化设施的完善。让学生不仅能利用到网络信息资源,还能看到动态的、形象的、图文并茂的声像资料,更能感受到图书馆多元文化载体的“立体教育”。拓宽了自己的知识和素质结构。此外。高校图书馆之问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已开展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服务。所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3.2优秀的人力资源.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馆员队伍,其规范的管理、积极的引导、优质的服务。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有着重要示范作用与影响力。优秀的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和首要财富.是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最主要力量。

3.3良好的环境资源。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健康积极的氛围

“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图书馆优美的环境、浓重的文化背景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影响熏陶着学生。图书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井然有序的借阅秩序、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图书馆要加强物质环境的建设及维护,使大学生在图书馆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求知学习.而且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堂。

4结束语

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检索工具繁多,信息获取方式多样,这就给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创新,以网络与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为核心,采取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第二篇:大学生信息检索技术素质培养论文

大学生地理文献选读论文

大学生信息检索技术素质培养论文 姓名:程静

班级:

11级地理科学2班

学号:

11009110047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指导老师:吴旭东博士

大学生信息检索技术素质培养论文 作者:程静

摘要:本文从分析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需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论述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和措施,明确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目的在于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并结合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知识,已成为现代人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的中心,其良好的信息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场所,它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一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内容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也称信息素养,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波尔(Paul Zurkowski)提出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2002年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图书馆馆长Hannelore B.Rader说:“信息素质是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她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图书馆素质、媒体素质、计算机素质、研究素质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我国学者黄筱玲、郑章飞认为:“信息素质是人们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复合品质。它是社会成员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潜能等到多项基本素质的有机结合,也是人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一种基本技能。” 2.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指对知识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知识信息的敏感程度,即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对社会中各种现象、行为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这种自觉的对信息的心理反应。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结构中起着先导作用,影响着人们对信息需求和对信息需求的准确表达,支配着人的信息行为。信息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激发个体潜在的信息需求意识,并能充分准确地辨析和鉴定信息的价值,合理的利用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对信息敏锐的思维感知能力和对信息所特有的恒久注意力。

(二)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指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信息素质的核心所在。具体说来,其中获得、评价信息是指对信息的捕捉和发现、采集和优选;组织和保持信息是指对信息的分类和综合、查错和控制;传递和交流信息是指对信息的输出和接受与沟通;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指对信息的检索、排序、存储和变换;创造性利用信息是指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能够利用信息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利用新的信息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个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它是保证信息素质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主要内容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培养信息良知,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正、平等、真实原则,遵守有关信息活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等。

二、大学生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学校方面: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发端于1984年教育部颁发的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文件。由于该文件的规定,全国各高校有条件的才正式开设文献检索课。2002年版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了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文件和规程从宏观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但对于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教学规划、教学要求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缺乏指导性意见,各高校的文献检索课自行开设、自行选用教材。信息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与其角色相当的重视。迄今为止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院校并不多。大多数院校并没有把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方法课、基础课开设并真正重视起来,往往只把它当作一门普通课程甚至选修课看待。同时,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也难以全面的展开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和网络建设等信息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卓有成效。但利用率并不高。图书馆的主要效能还体现在提供纸质材料的查找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对于网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娱乐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的极少。大学生方面: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信息缺乏敏锐性。信息欲望不强,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较低。信息能力有限。信息的综合利用技能较差。主要体现在搜索能力有限。表现在不能有效地将检索需求表达出来。不熟悉检索系统的检索语言、检索运算符以及相关的检索技巧;检索策略不够合理,不能及时根据检索结果有效的进行调整。搜索范围主要在国内资源上,类型多为纸质资源。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检索和光盘检索能力,但网络检索能力亟待提高,极少进行国际联机数据库资源的利用。信息道德堪忧,主要表现在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阅读不良信息等。

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基本生存手段和必要的技能。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利”。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据统计,人的一生当中大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只占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变“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信息素质教育,人们一直有一些误解。把信息素质教育理解为信息能力的教育,忽略了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教育;把信息能力教育简单等同于信息搜索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信息的分析、组合和创新等信息综合运用能力;把文献检索看作是写论文、搞科研的前期资料准备工作,忽略了它在发现知识、生成知识方面的深层作用,未将它的全部功能和意义挖掘出来。而在实际检索当中,人们存在着重检索、轻利用的倾向,人为地将文献检索和利用隔离开来,将查找资料与后续成果隔离开来,这样对学习和全面体会文献检索的重要性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这些偏颇的认识,导致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缩水和抽条。

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信息素质教育逐渐被关注是近几年的事,长期以来,其相关课程一直以来处在选修课的层次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把相关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综合考虑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在加强信息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信息能力教育上要以文献检索为基点,综合培养大学生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创新的能力。鼓励大学生通过检索到的各种可利用信息资源去开发新的知识,让其在撰写论文或专业设计当中亲身体验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增强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和操作技能,使信息素质教育成为文献检索教育的更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2.全面融入,专业教育和综合实践相结合。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终生学习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方法和工具式的教育,只有进行大量的运用练习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因此除了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之外,还要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具体说来:其一是将信息素质教育纵向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结合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各年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低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信息基础理论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了解院校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方法技巧。高年纪的大学生进行信息能力教育,综合培养大学生的检索、分析、组合和再创能力。要通过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全面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其二就是将信息素质教育横向贯穿与大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单靠开设一门信息检索课,无法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将专业的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上去。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穿插信息道德的教育;在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介绍本学科的文献信息及获取渠道,专业的代表著作、专业期刊、主要数据库,专业网站等信息源,介绍本专业的研究态势、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使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方便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3.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主体作用。图书馆作为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加强软硬两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培养兼职的信息素质教员和高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开设公共流通系统、公共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等;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室、多媒体信息中心等,提供丰富、齐全的电子出版物,提供方便的阅读、复制、打印各种文献资源的手段。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定期开展校园信息活动,举办不同专题的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二是通过校园网设立信息素质教育主页,图书馆设立学习主页,提供一些重要的下载软件、阅读器的应用技巧和使用方法;重要数据库、著名网站等。中外文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利用、光盘数据库检索、有关搜索引擎应用和技巧等知识。同时链接一些本学校各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网址以及网站内容的简要介绍,并不断地更新这些内容,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用户收集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使信息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

参考文献

1.卫丽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探析.科技情报开发于经济,2006; 2.陈万忠.当代信息素质教育论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贾红英.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情报科学,2005; 4.赵欢乐,张海燕.对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许家梁.关于在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5。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吕光

平顶山学院图书馆,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小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6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812' 2005)04-0085-02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n}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运用一切己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概念、设想、理论技术、工艺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应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 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从小抓起,从教育的各个阶段抓起,在高等学校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亦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改革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继续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创新是在过去的知识和文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 人的知识面越]’一,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 力就越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借 鉴就没有创新,只有博采众长,补己之短,逐步完善智能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发创新的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果 没有]’一博的知识作基础,创新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 术。为此,大学生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积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普 遍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通才教育,造成大学生知识面狭 窄,综合素质不高。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学科与学科之间高度融合,要培养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以强化基础、拓宽知识,对学生进行早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为宗旨的教改思路己成为一种共识。口,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一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重点阅读木学科文献向不断涉及相关学科文献转移,由参阅单一文献载体向多文献载体转移,知识的需求呈现高度专门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发展和培养目标以及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强馆藏资源建设,配置合理的馆藏文献体系,不断优化馆藏结

构。制定木馆的藏书发展政策:在保障一定比例专业教学参考资料的前提卜,注重跨学科、跨专业、新学科、新方法、新思维、新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源的采集,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文献资源的采集,注重反映科技发展最新成果、价值取向鲜明的文献资料的采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对各种文献的需求。同时,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服务,还应加强电子出版物和Internet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收藏的优势,为大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文献的保障。

二、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主要包括 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 分析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等。在信息化社会,一个人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越强,他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没有较强的信息收 集和处理能力,想成为创新型人才是不可能的。信息能力的提 高必须通过系统培训和自觉实践才能取得。高校图书馆应当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开设文献检索课,而 且随着文献信息逐步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文献检索课的 内容也应适时增加,在传统的图书馆知识、文献知识、工具书 使用方法讲授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数据库、光盘、网络、联 机书目检索等使用方法的讲授,尤其是联机检索内容,使学生 具备利用高技术手段获取网上信息、知识的能力。图书馆还可 利用电子阅览室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检索实践的机会,并给予 现场指导。总之,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并提供实践 的泪L会,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他们的信息能力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举行讲座、推荐好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活动,没有强烈的主体创新 意识即怀疑的意识、不安于现状和精益求精的意识),即使知 识再丰富,智力再发达,也不会产生创新,因此,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资源 优势发挥教育职能,适时地开展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或 专题讲座。一方面介绍馆藏电子资源的内容及使用方法、常见 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机读目录的使用、工具书的使用、馆藏资源的分布和图书的借阅等,使学生了解馆藏文献资源 的分布、服务方式及借阅制度,了解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使用方 法,从而达到快捷、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目的。另 一方面介绍科学史上一些典型的不围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 迷信权威和书木,在科学木身的矛盾己经显现出来时,勇于提 出新思想、新见解,从而做出突破性发现的精彩事例,从真实 的科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科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 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科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 深远影响,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善于提出 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板报、橱窗或小报等方式向大学生推荐具有丰富创新内涵、创新教 育的报刊和图书,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事。只要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处处留心,人人都是创造之人,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与其它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校园文化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 我校图书馆定期开设美展、影展、书展等,还积极与其它有关 部门配合组织大学生开展“精神文明从我做起’,竺今天我以 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等演讲比赛梦大学生卜海经商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论赛,纪念一二·九”运动专题 报告会和自强不息”先进事迹报告会,手工制作大赛,以及文 化艺术月、各种学术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 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发挥大学生 的创造潜力,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 能力。

五、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

21世纪的图书馆是一个网络环境卜的信息服务中心,是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传 统的那种看门、守摊、借借还还,为读者进行一般性齐询的思 想观念己不适应现代化、网络化的需要。当今的图书馆员应从 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发挥潜力,不但要对 图书馆学有全面精深的掌握,还需要对相关学科和领域有]’-泛的涉猎,不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能与网络技术,能 够对联网的信息进行组织与分类,而且要具有知识判断与评 价能力。另外,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勇于打破旧的思维习惯 和工作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使自己知识结 构新型化、思维方法科学化、工作技能现代化。只有这样,才 能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对学大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 默化的作用,才能真正使图书馆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 重要基地。

综上所述,图书馆有丰富的知识和文献资源,在大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勇 于开拓,将会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朱理达.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148-149 [2]0.l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图书馆教育[J].}J}代情报,2003,(1): 158-160 「责任编辑部春霞1

College Libra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刀Guang

(Library of Pingdingshan College,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library which is one of three big stanch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the center of literatures and information but also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So its advantage should be used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 library;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管理: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

摘要:文章在描述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大数据研究背景及其特点,打破“国内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偏差认识,提出图书馆管理理念应关注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并通过分析图书馆管理将受到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哪些影响,提出图书馆管理如何立足当下,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大数据;信息化服务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概念逐渐渗透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如数据压缩、非线性网络、数据共享、数字化资源存储与管理等,大量用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在数字化概念突破狭隘的技术层面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同时,我国图书馆管理在信息技术

1的应用先后经历了两次变革。首先是建成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其次是图书

馆数字化建设。目前,国内图书馆正处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即文献资源数字化。

一、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成绩斐然,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以及一批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库的建设。

1.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和体系结构方面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图书馆内外部管理体系(包括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管理体系(包括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管理、数字化资源建设管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管理等);规范、标准等支撑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等。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发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相继研发成功包括ILAS等一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并在数以千计的各类型图书馆推广应用。2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一般能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包括馆内行政和业务管理功能;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内容管理以及检索服务等功能;文献信息交换与接口系统功能。系统通过XML数据交换标准,方便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以满足系统扩充和将来发展的需要。

2.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展较快的,主要是高等教育系统图书馆。1995-2000年,高校系统图书馆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主要以书目资源和电子资源建设为主,以自建资源为辅,图书馆通过加入CALIS联机编目1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

来实现书目建成联合目录,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在自建库方面,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采用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来建设自己的特藏资源,采用基于单库模式的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来提供在线检索服务。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位论文、期刊篇名数据库,以及一批高校特色专题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等。国内外电子出版物的采购自1999年后逐渐普遍,经费较充裕的高校图书馆一般购入国内主要的电子书刊资源,以及国外的全文文献库。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公共图书馆基本已实现管理自动化,有条件的图书馆也相继购进部分国内电子书刊资源,开展特色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3

(二)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问题

1.图书馆数字化整体建设发展不平衡

数字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建设。受国内互联网建设的滞后和国内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弊端的影响,国内图书馆事业形成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的局面。具体而言,对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影响最大的有两方面:一是在在互联网网络发展中,东西部差别和城镇乡村的差别;二是中小型图书馆的数字化基础薄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显示数字,2005年互联网渗透率城镇是乡村的6倍。网站数最多的3个省市北京(占18.14%)、广东(占17.19%)、浙江(占9.13%),最少的省份是西藏(占0.12%)、海南(占0.13%)、新疆、甘肃、贵州(各占0.14%)。IP地址数最多的3个省是广东(占10.18%)、江苏(占7.13%)、浙江(占7.10%),最少的3个省是西藏(占0.11%)、青海(占0.13%)、宁夏(占0.14%)。从地域分布看网站数,华东(占37.17%)是西北(占11.9%)的191.8倍。东西部图书馆数字鸿沟的形成,不能不影响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2.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缺乏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和必要的数字化技术投入 正如上文所言,由于全国经济发展层次不一,各地区图书馆无法均衡建设必须的信息化设备,特别是西部地区,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地区图书馆管理工作仍处在人工服务水平,制约了当地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还有些地区虽然购买了相关设备,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低,不会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数字化设备,所以无法真正的实现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4

目前,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研发实力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中不如企业信息化受到重视,参与研制的厂商不多,研制人员与图书馆专业人员对于对方业务熟悉了解仍有差距等等因素,使图书馆数字化技术还未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要求。5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存在数字资源重复建设现象

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机构、一个行业,它需要有关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目标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把分散的文献信息通过采集、加工,整合形成资源库,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数据规范、检索语言的规范、应用系统功能规范等问题。但是,目前国内有关机构并未对上述规范做出统一标准,导致各地区图书馆的数据资源无法进行整合,从而无法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成本,和方便读者通过互联网方便查询图书馆各方面的公开信息。3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谢卫、张春红:“数字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赵燕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辨思”,载《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6期。

与此同时,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并没有系统的、宏观的、细致的全国性规划,各图书馆完全是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相对独立、非常分散的一种状况。有的时候在采购各种资料或者是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却偏偏忽视了图书馆的网络联系建设,结果导致图书馆之间不但失去了联系,使其职能自己发展,而且无法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因此,根据当前的现实来看,各个图书馆基本还是采用各自为政的办馆模式,本质上并没有丝毫的改变,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劳动与一定程度上资源的严重浪费。6

二、打破“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偏差认识 自2009年以来,“大数据”一词开始越来越被关注,包括图书情报界对大数据的关注,关注大数据对图书馆未来管理的影响。但是,基于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学界存在一种偏差认识,即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为纠正这一偏差认识,笔者从大数据研究背景、大数据和数字图书馆内在关联,以及上述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基础薄弱进行陈述分析,以明其理。

(一)大数据研究背景

1.大数据研究起源

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9月《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Big Data: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而大数据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则是源于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1年5月发布的《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报告,报告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72012年联合国一个名为Global Pulse的倡议项目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主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数据洪流的情况下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8同年,美国政府宣布推出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与此同时,IT行业巨头,如Microsoft、IBM、Oracle等相继投入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并针对企业的决策支持、风险分析、自动化流程等方面提出相关服务。

2.大数据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学者们也习惯于按照特征来描述大数据,大数据的常见特征是3V:(1)大量化(Volume),数据集合的规模不断扩大,已从GB到TB再到PB级,甚至开始以EB和ZB来计数;(2)多样化(Variety),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作为制造数据主体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个体所产生的绝大部分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等;(3)快速化(Velocity),大数据的快速化特征一方面指大数据的增长速度快,另一方面指大数据所包含的众多非结构化数据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新闻、金融及社交等数据,随着时间的6王裕鑫:“基于数字化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载《信息技术》2013年第26期。孙晓丽、甯佐斌:“新媒介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与宣传途径的思考”,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第1期。

流,其利用价值会越来越低。此外,也有组织和个人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V,但第4个“V”所代表的含义众说纷纭,IBM认为大数据的的4V应包含准确性(Veracity),而IDC则认为大数据应该具有价值性(value).虽然大数据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其研究,正是因为这些争议的存在,证明大数据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也将逐渐影响到各个学科的发展。

3.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在于从不确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数据,借助于Hadoop等处理和分析平台,大数据在诸多方面都体现了其价值。在能源领域,丹麦能源公司Vestas利用IBM大数据分析软件和系统对气象报告、潮汐相位、地理空间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改进了风力机组的位置,获得最佳的能量输出。在政治领域,奥巴马在2012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得力于其背后的大数据分析团队,如分析师们根据每个选民的住址、家庭状况、家庭背景等数据分析得出其性格特征,从而针对他们进行不同的竞选游说,用最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了大选的成功。在零售领域,淘宝数据魔方是一个基于淘宝海量数据分析的商业数据产品,可以分析淘宝全行业的浏览、交易、收藏、搜索等数据以及消费者的用户特征,从而得出消费者的去向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方便卖家分析竞争对手,探究消费行为,提高销售的针对性。

通过分析大数据研究背景,不难发现,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是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储存,而相关数据的积累是一个有意识的长期过程。结合国内图书馆数据管理现状,只有个别图书馆有预见地在平时的管理活动中加入了对读者基本信息、借阅时间和借阅书籍种类与数量等数据信息的定期收集、分析和管理,大部分图书馆并不具备这个意识,或者对此类工作没有足够重视,而这注定了中国图书馆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进入大数据时代。

(二)数字图书馆和大数据的内在关联

数字图书馆和大数据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简要分析如下:

1.数字图书馆是大数据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功能和运行方式被用户所熟悉,不管是收藏对象上的变化(从印刷型文献到电子信息资源)还是收藏空间上的变化(从实体物理空间到虚拟网络空间),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的功能不会改变,通过有形的图书馆把无形的大数据组织起来,供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人们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一

9个具体抓手,而大数据将逐渐成为其背后的技术支撑与推动。

2.数字图书馆为大数据技术提供实验和应用空间。大数据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型知识库,随着知识信息的巨幅增长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问题。未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如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挖掘等技术,大数据的技术也要应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复杂数据的处理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基础功能之一。从技术角度来说,大数据的许多技术、趋势就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趋势。10

3.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的数据源,是大数据的一部分。用户关注隐藏在大数据中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的中心,可以把知识和信息组织起来,提供给用户使用。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必然要9曹丽娜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增刊。曹丽娜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增刊。

涉及大数据相关概念和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好了,才能实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大数据平台的呈现,而数字图书馆为大数据提供应用空间,其建

11设进程为大数据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图书馆数据管理硬件和软件薄弱,阻碍了图书馆管理由数字化向数据化的进一步转变,加之有关数据收集传统观念的束缚,很难确定国内图书管理真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12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并且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图书馆管理工作。

三、图书馆管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从长远来看,图书馆管理必将从数字化管理时代迈入大数据时代,并且承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为此,图书馆又应该做哪些工作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一)大数据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存在利弊争议。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出现将促使图书馆的馆藏方式多元化、工作手段自动化、推荐个性化和服务范围社会化,由此可以回应人们对网络数字图书馆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有助于迅速地建立起非常科学的运行机制和高效舒畅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也才能最终把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全部实现,从而为人们和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13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传统出版业的内容数字化尚在进行中,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虽然内容数字化、阅读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等都已经起步,但从全球范围和图书馆全行业看,数字化成熟度参差不齐,“数字革命”远未成功。现在“大数据”又来了,传统图书馆将面对更艰巨的“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深度信息化转型任务:从内容数字化到内容数据化、从数字化阅读到阅读数据化、从数字化服务到服务数据化、从管理信息化到管理数据化„„总之,当前来看,大数据对于图书馆行业的现实影响力尚不大。14

从长远着眼,笔者肯定大数据将为图书馆管理带来巨大影响。其实,大数据是伴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出现的,大数据的储存、分析和管理是数据处理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同时,图书馆的数字化与大数据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和管理必然深受大数据的影响。大数据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有利影响诚如上述。当然,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大数据在帮助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面临着容易泄露读者信息或者学科研究进度的危险。

(二)当前可开展的前导性工作建议

尽管目前大数据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还面临许多难题和争议,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时不我待,不能守株待兔,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一些前导性工作。

(1)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的建立。数字资源分布于不同数据库,采用的构建方式、支持平台、数据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存储格式都不尽相同。此外,不同11曹丽娜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增刊。陈超:“图书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载《图书馆杂志》2014年第1期。王裕鑫:“基于数字化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载《信息技术》2013年第26期。陈超:“图书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载《图书馆杂志》2014年第1期。

数字资源关联程度较低、内容交叉重复,检索界面和检索方法都不一样,用户需要在不同数据库之间切换和重复操作,造成不便。为适应未来“大数据”的整合使用要求,应建立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快速、无重复、聚类呈现及多角度导航。北大图书馆的“未名学术搜索”系统在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能检索到该馆馆藏的所有图书、期刊、多媒体、学位论文、电子书、电子期刊以及各种订购的数据资源,或提供资源的“来源”、“位置”等信息途径。

(2)加强原生信息资源的整合。未来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不断产生的原生数据资源,因此应加强对原生数据资源的整合,建立原生信息资源数据库。目前不同的数据库之间知识关联程度较低,而且内容交叉重复,应提高原生数据库的互操作性,形成知识融合、跨学科、跨领域的动态、发展的原生大数据库。建库过程中要朝着有利于大数据的方面区做,统一协议,建立标准平台。

(3)精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建立。通过用户在数字图书馆网页的停留时间、浏览次数、链接点击、搜索等行为的记录,根据用户的兴趣特征,为用户主动做出个性化精准推荐。目前的这种基于用户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建立为大数据环境下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做的应对准备,其实实践过程可为大数据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第五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课题调查问卷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课题调查问卷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了本问卷,希望通过此

了解一下您个人对我校人才培养的相关想法。请您仔细阅读此问卷,按照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填写问卷。

在此,我们对您的帮助与配合表示诚挚的感谢!

基本资料:

1.所在学院及专业:

2.所在的年级: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E研究生及以上

3.性别:A 女B 男

1.您认为大学精神是什么?(可多选)()

A自由精神B独立精神C人文精神D科学精神E创新精神

下载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论文(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论文(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新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新探 作者:陈善敏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百场素质报告会之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与创新精神

    百场素质报告会之大学生信息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5月4日下午4:30,水建学院与图书馆于七号教学楼二层报告厅承办了百场素质报告会之“现代大学生信息素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论文 传统文化与青年素质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和的结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情趣、思维习......

    信息素质与专业学习论文

    信息素质与专业学习人文法律学院10社会工作一班赵媛媛 201011030111关键词:信息素质 、专业学习、摘要: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主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重点是培养大......

    茶文化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茶文化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大学生中开设茶文化学课程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茶文化是中国......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摘要: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处于国际环境中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就业压力大。广大在校大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占得先机,为今后更好的......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内容摘要]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大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将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图书管理员素质论文 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管理员素质论文图书馆管理论文 试论当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图书馆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努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