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区域综合规划[大全五篇]

时间:2020-10-13 12: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利区域综合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利区域综合规划》。

第一篇:水利区域综合规划

— 1 — 附件

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文本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

厅 二○一五年二月

目录

前言……………………………………………………………………((7))第一章

规划总则………………………………………………………((7))第一条

指导思想…………………………………………………((7))第二条

规划原则…………………………………………………((8))第三条

规划依据…………………………………………………((8))第四条

规划范围…………………………………………………((8))第五条

规划定位…………………………………………………((9))第六条

规划期限…………………………………………………((9))第二章

况…………………………………………………………((9))第七条

区域概况…………………………………………………((9))第八条

治理成效…………………………………………………((1100))第九条

存在问题…………………………………………………((1100))第十条

发展需求…………………………………………………((1111))第十一条

重点保障区域…………………………………………((1122))第三章

规划目标………………………………………………………((1133))第十二条

总体目标………………………………………………((1133))

— 1 — 第十三条

规划目标………………………………………………((1133))第十四条

远景展望………………………………………………((1133))第十五条

约束性指标……………………………………………((1133))第十六条

规划预期性指标………………………………………((1144))第四章

规划布局………………………………………………………((1155))第十七条

苕溪及长兴平原………………………………………((1155))第十八条

杭嘉湖东部平原………………………………………((1155))第五章

防洪减灾………………………………………………………((1155))第十九条

防洪工程………………………………………………((1155))第二十条

区域防洪调度度 …………………………………………((117))第六章

水资源保障……………………………………………………((118))第二十一条

供水保障……………………………………………((118))第二十二条

用水总量控制………………………………………((119))

第七章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119))第二十三条

水功能区划…………………………………………((119))第二十四条

水资源保护…………………………………………((119))第二十五条

河道生态基流………………………………………((2200))第二十六条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2200))第二十七条

水环境治理…………………………………………((2200))第二十八条

水土保持……………………………………………((2211))第二十九条

纳污总量……………………………………………((2211))第八章

综合管理………………………………………………………((2211))第三十条

总体要求……………………………………………((2211))第三十一条

管理体制与机制……………………………………((2222))第三十二条

防汛防台抗旱管理…………………………………((2222))第三十三条

水资源管理…………………………………………((2233))

— 1 — 第三十四条

水生态管理…………………………………………((2244))第三十五条

水域岸线管理………………………………………((2244))第三十六条

涉水事务管理………………………………………((2244))第九章

规划体系………………………………………………………((2255))第三十七条

规划协调……………………………………………((2255))第三十八条

防洪规划……………………………………………((2255))第三十九条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2255))第四十条

圩区规划……………………………………………((2255))第四十一条

航运规划……………………………………………((2266))第十章

规划工程………………………………………………………((2266))第四十二条

规划工程……………………………………………((2266))第四十三条

规划实施意见………………………………………((227))第十一章

则………………………………………………………((228))

第四十四条

规划的组成与效力…………………………………((228))第四十五条

规划的实施和解释…………………………………((228))附表::规划工程汇总表…………………………………………………((3300))附图:: 附图11

杭嘉湖区域行政区划图……………………………………((3333))附图22

杭嘉湖区域水系及测站位置示意图………………………((3355))附图 33

杭嘉湖区域分区定位图…………………………………((337))附图 44

杭嘉湖区域规划工程布置示意图………………………((339))附图55

杭嘉湖区域重要保护对象分布及规划防洪标准示意图…((4411))附图66

杭嘉湖区域重要保障对象水资源配置布局示意图………((4433))附图 7

杭嘉湖区域水质保护目标及重点水功能区监测断面 分布图………………………………………………………((4455))附图 8

杭嘉湖区域规划防洪控制断面分布图…………………((447))附图 9

杭嘉湖区域规划水位/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分布图…………((449))

— 1 — 附图 1100

杭嘉湖区域规划水质控制断面分布图…………………((5511))

— 前言 杭嘉湖区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根据国家计委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国家计委计农〔11987〕987号文)),,杭嘉湖区域实施了了 环湖大堤((浙江段))工程等六项骨干工程以及一大批水利工程。.区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逐步推进,,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了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浙江省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状况、水事水情都发生显著变化,,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及“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对区域保护、治理、开发和管理提出了了 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区域系统治理,,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组织编制《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构筑了了 区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综合管理四大体系,,确定了了 区域综合治理格局,,制定了了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对全区域系统治理进行了了 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是规划期域内各流域保护、治理、开发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报告高程系统采用119855国家高程基准。.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引领,,着力提高杭嘉湖区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

— 综合管理能力,,打造“美丽杭嘉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条

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统筹规划、系统治理;;立足保障、加强保护;;强化约束、综合管理。.第三条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2000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200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2001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200114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2000044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22001111年))《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2200007年))《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22001111年))《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2001133 年修正))《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2000022年))《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国函〔22001133〕339号文))《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国函〔2200008〕1122号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200008〕1122227号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2001133年修编))》((发改地区〔2200008〕2266844号文))《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发改地区〔22001100〕11224433号文))《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发〔22001133〕4433号文))区域内各市、县((市、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带 格 式 的: 缩进: 首行缩进:

0 字符

— 第四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杭嘉湖东部平原、苕溪流域和长兴平原,,面积112222722平方公里。.第五条

规划定位 规划重点对东苕溪青山水库以下、西苕溪长潭以下干流、杭嘉湖东部平原和长兴平原,,提出了了 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布局和综合管理要求。.防洪减灾体系东部平原主要确定区域外排骨干工程的布局和规模,,苕溪流域主要确定控制性防洪水库、分滞洪区、干流河道整治布局和规模。.水资源保障体系重点确定县级以上城市及重点保障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出供水水源水库及引水配水等骨干配置工程;;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明确了了 区域纳污总量和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基流、最低旬平均水位;;综合管理明确了了 主要控制指标和涉水事务管理要求。.第六条

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2001100年;;规划水平年22002200年。.,,远景展望至22003300年。.第二章

况 第七条

区域概况 杭嘉湖区域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流域南部,,西靠天目山,,东接黄浦江,,北滨太湖,,南濒钱塘江杭州湾。.根据《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国函〔22001133〕339号文)),,杭嘉湖区域分属“浙西区”和“杭嘉湖区”。.“浙西区”包括苕溪流域和长兴平原,,属太湖流域上游区,,面积5593311平方公里,,其中浙江557911平方公里。.“浙西区”丘陵面积大,,东苕溪、西苕溪等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杭嘉湖区”又称杭嘉湖东部平原,,属太湖流域下游区,,—

— 面积7443366平方公里,,其中浙江6644811平方公里。.“杭嘉湖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杭嘉湖区域分为京杭运河水系、苕溪((东、西苕溪))、长兴滨湖平原三大水系,,水流入太湖、黄浦江和杭州湾。.杭嘉湖区域行政区划主要涉及杭州、嘉兴、湖州等33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据22001100年统计资料,,域内人口92222万,,耕地445566万亩,,其中水田3378万亩。.第八条

治理成效 119911年太湖流域大水以后,,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国发〔119911〕6622号文)),,杭嘉湖区域安排兴建了了 环湖大堤((浙江段))工程、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红旗塘((浙江段))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浙江段))工程、东西苕溪防洪工程等六项治太骨干工程;;区域治理还包括水库建设、圩区整治、河道疏浚整治、城市防洪工程、江堤海塘、干支流防洪堤、引调水等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了 人民生活、生产条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了 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内已建成水库333333座,,总库容1144.33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6.336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4.811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118座,,总库容1122.76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5.22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4.668亿立方米。.已建成钱塘江北岸一线海塘11900公里,,设防标准5500~110000年。.经过历年来的治理,,已经形成各类大小圩区2211449片,,总面积7229万亩;;杭州、嘉兴、湖州等城市主城区已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110000年一遇防洪标准。.杭嘉湖区域基本形成了了 “北排太湖,,东排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骨干防洪体系框架,,基本达到防御1195544年实况5500年一遇洪水标准,,形成了了 以治太骨干工程为主体,,上游山区水库、周边江堤海塘、平原骨干河道和平原区各类闸站等工程组成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初步

— 具备了了 防洪减灾、水资源调度度、水环境和航运管理的基本条件。.第九条

存在问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城区范围不断扩张,,以及周边水利条件和下垫面变化,,域内防洪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未达到安全防御不同降雨典型的5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治太防洪工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域内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幅增长。.杭州市饮用水源仍以河道为主,,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不足;;嘉兴大部分地区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湖州市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需优化区域和重点城市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杭嘉湖区域山区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年均值基本达到III类水标准,,但平原河网流动性差,,水环境容量小,,加上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影响,,不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区域内水利管理目前主要是以行政区域、单一工程为单位的分散管理模式。.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更加紧密,,涉水事务不断增加,,需进一步完善行政分区和水利分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第十条

发展需求 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限有序开发。.杭州市的临安市、湖州市的安吉县属于省级生态功能区,,应强化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限制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杭州市江北主城区、余杭区,,嘉兴市的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海宁市、桐乡市,,湖州市的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属于国家

— 级优先开发区域,,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严格保护耕地、水面、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好城市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嘉兴市的平湖市、海盐县属于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应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第十一条

重点保障区域 杭嘉湖区域重点保障区域为“二平原”、“十三城”、“三十七镇”。.“二平原”为杭嘉湖东部平原、长兴平原。.“十三城”为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区域性大城市以及十个县级城市所在地。.“三十七镇”为五个小城市和三十二个中心镇。.重点保障对象 三区 两平原 十三城 三十七镇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杭嘉湖 东部平原 杭州主市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

杭 瓶窑镇、径山镇 嘉兴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嘉兴市区((南湖区、秀洲区))王江泾镇、新丰镇、王店镇、凤桥镇 海宁市 许村镇、长安镇、袁花镇、盐官镇 桐乡市 崇福镇、洲泉镇、濮院镇、乌镇镇 海盐县 沈荡镇、澉浦镇 嘉善县 姚庄镇、西塘镇、天凝镇平湖市 新仓镇、新埭镇、独山港镇

—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长兴平原 湖州市区((吴兴区、南浔区))织里镇、八里店镇、南浔镇、菱湖镇、练市镇 德清县 武康镇、新市镇、乾元镇、钟管镇 长兴县 和平镇、泗安镇、煤山镇 安吉县 递浦镇、孝丰镇、梅溪镇 第三章

规划目标 第十二条

总体目标 以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因地制宜、蓄泄兼筹、分级设防、保弃有序”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构筑“蓄引结合、多源供水、量质并重、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构建“严控源头、管治并举、保护优先、良性循环”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涉水行业发展相协调的综合治理格局。.第十三条

规划目标 至22002200年规划水平年,,县级及以上城市和省级中心镇达到规定防洪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具备两个及以上水源,,集中式水源地水质900%达标;;区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基本建立区域综合管理体系,,健全水法规和管理制度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度 ;;基本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第十四条

远景展望 至22003300年,,全面建成完善的区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和综合管理四大体系,,实现水利现代化。.第十五条

约束性指标 区域用水总量22002200年559.33亿立方米,,22003300年6611.8亿立方

— 米。.22002200年,,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755%,,22003300年达到《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要求;;22002200年,,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00%,,22003300年达标率为110000%;;区域内市、县((市、区))万元GDP用水量、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省政府考核要求。.浙西区大中型水库坝址生态基流不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100%,,平原河网以最低旬平均水位作为需水控制指标。.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在33%以下。.第十六条

规划预期性指标((一))防洪除涝 东部平原区域防洪标准::防洪((潮))标准110000年一遇。.苕溪流域防洪标准::2200年一遇。.长兴平原区域防洪标准::550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城区防洪标准((江河洪水))110000年一遇及以上,,杭州市中心城区((钱塘江大桥~三堡船闸段))防钱塘江洪((潮))标准不低于220000年一遇。.县级城市防洪标准5500年一遇。.中心镇和建制镇防洪标准2200年一遇及以上。.农村防洪标准::圩区防洪标准2200年一遇。.山区、丘陵区成片农田耕地面积11万亩以上,,防洪标准2200年一遇;;耕地面积11万亩以下,,防洪标准1100年一遇。.村庄防洪标准1100年一遇。.除涝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2200年一遇2244小时降雨2244小时排出;;建制镇1100年一遇2244小时降雨2244小时排出。.11万亩以上农业耕作区1100年一遇,,三日雨量四日排出至作物耐淹深度度。.((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供水保证率955%及以上,,一般工批注 [VU2]: ? Qhy:指西部山区和杭嘉湖区的外边界 批注 [VU3]: 钱塘江流域规划为 20~50 年一遇。建议衔接协调。

Qhy:太湖刘和杭嘉湖地区防洪规划都明确指出,本区域县级城市防洪标准 50 年一遇,批注 [VU4]: 钱塘江流域规划为“10~20 年一遇”

— 业用水供水保证率900%,,灌溉用水供水保证率755%~9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2002200年00.6600;;22003300年00.6622。.((三))综合管理 22002200年,,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能力达标率110000%。.健全区域水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水利工程监控、预警、调度度 实现信息化,,标准内工程安全高效运行,,遇超标准预警及时、措施有力。.水利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22003300年,,水利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第四章

规划布局 第十七条

苕溪及长兴平原 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加强青山等大中型水库水资源保护和库区综合治理,,发挥蓄滞洪区和非常滞洪区的蓄滞洪作用,,保障西险大塘及导流东大堤以东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安全。.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加强赋石等水库水资源保护,, 新建防洪调蓄工程,,进行苕溪河道整治,,保障两岸及下游长兴、湖州防洪安全。.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疏浚整治河道,,建设两岸防洪工程,,保障湖州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安全。.加强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地区水生态环境。.长兴平原区::加强合溪水库等水资源保护,,实施平原圩区整治、入太湖诸河治理和加固环太湖大堤,,保障长兴平原防洪和供水安全。.第十八条

杭嘉湖东部平原 东部平原杭州区::增加向钱塘江强排能力,,加强运西地区圩区建设,,实施千岛湖配水,,保障杭州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东部平原嘉兴区::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增加南排口门,,扩大外排能力,,配套建设圩区工程,,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优化调整水源地布局,,—

— 实施域外引水,,保障嘉兴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和供水安全。.加强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合理利用引排调度度,,改善地区水生态环境。.东部平原湖州区::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增加入湖强排能力,,配套建设圩区工程,,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利用太湖水资源,,优化调整水源地布局,,保障湖州市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防洪和供水安全。.第五章

防洪减灾 第十九条

防洪工程((一))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 西险大塘保护杭州市及东部平原防洪安全,,防洪标准为110000年一遇。.现状临安市城区防洪能力已达5500年一遇。.临安市实施青山水库综合保护工程,,加强库区管理,,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功能,,提高东苕溪下游防洪能力。.现状东苕溪余杭段西岸及通济桥以上两岸局部堤防防洪能力55~1100年一遇,,通过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使防洪能力达到2200年一遇。.保留南湖、北湖22个分滞洪区及左岸潘板、长乐、张堰、上南湖、永建、澄清等非常滞洪区。.现状德清县城建成区防洪能力已达到5500年一遇,,通过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和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使规划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500年一遇、农村防洪能力达到1100~2200年一遇。.((二))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 现状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防洪能力在1100年一遇以下。.通过上游新建顺天水库,,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和主要支流堤防工程,,使防洪能力达到2200~5500年一遇。.新建晓云斗滞洪区,,保留横塘斗、徐村湾、溪南、晓墅等44个非常滞洪区。.—

— 现状安吉县城建成区防洪能力已达到5500年一遇,,通过实施城市防洪工程,,使规划城区和开发区防洪能力达到5500年一遇。.((三))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 现状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整体防洪能力55~1100年一遇,,湖州市建成区防洪能力110000年一遇。.通过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使长兴平原南线堤防防洪能力达到5500年一遇。.导流东大堤保护东部平原防洪安全,,防洪标准110000年一遇。.在苕溪中下游防洪能力提高前提下,,以德清大闸为代表的导流港分洪闸控制水位从44.22米逐步抬高至44.7米。.((四))长兴平原 现状长兴县城建成区防洪能力已达5500年一遇。.通过长兴平原干河整治工程、圩区整治工程、环湖大堤((长兴段))后续工程,,使城市新区防洪能力达到5500年一遇,,小城市和中心镇防洪能力达到2200年一遇。.((五))东部平原杭州区 现状杭州市主城区防洪能力已达5500~110000年一遇,,余杭区防洪能力2200~5500年一遇。.实施三堡、八堡排涝泵站,,扩建加固五堡、七堡泵站,,加快建设城市扩展区和开发区防洪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格局。.((六))东部平原嘉兴区 现状嘉兴市区及海宁、桐乡、海盐、嘉善、平湖等城市建成区防洪能力总体已达2200~110000年一遇。.通过实施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杭嘉湖北排补偿工程、南排工程闸站除险加固等区域治理骨干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使城市新区和开发区防洪能力达到5500~110000年一遇,,小城市和中心镇防洪能力达到2200年一遇。.((七))东部平原湖州区 现状湖州市区((运河西片))及南浔区等城市防洪能力已达5500~

— 110000年一遇。.新建太嘉河工程、环湖河道整治工程、新增北排太湖泵站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使城市新区和开发区防洪能力达到5500~110000年一遇,,小城市和中心镇防洪能力达到2200年一遇。.第二十条

区域防洪调度度

瓶窑、德清大桥为东苕溪干流的防洪控制断面。.规划控制瓶窑22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665500立方米每秒,,1100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1110000立方米每秒;;规划控制德清大桥22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1100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1440000立方米每秒。.横塘村、吴山渡为西苕溪干流的防洪控制断面。.规划控制横塘村22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1110000立方米每秒,,1100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22440000立方米每秒;;规划控制吴山渡22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110000年一遇流量不超过11550000立方米每秒。.运河杭州拱宸桥断面220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3.4400米,,550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3.5500米;;嘉兴水文站断面220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22.6600米,,550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22.700米;;湖州三里桥断面220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3.1155米,,5500年一遇水位控制不超过33.2255米。.第六章

水资源保障 第二十一条

供水保障((一))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 临安市以里畈水库、水涛庄水库为主水源,,联合供水,,互为备用。.德清县以对河口水库为主水源,,东苕溪为备用水源。.((二))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 安吉县城以凤凰水库、赋石水库为主水源,,联合供水,,互为备用。.((三))长兴平原区

— 长兴县城以合溪水库、泗安水库、二界岭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为主水源,,包漾河为备用水源。.((四))东部平原杭州区 杭州市江北主城区和余杭区((运河片))以钱塘江、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东苕溪((太湖))为主水源,,珊瑚沙水库、贴沙河和三白潭为备用水源。.逐步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五))东部平原嘉兴区 嘉善县和平湖市以太浦河为主水源,,长白荡、盐平塘和广陈塘为备用水源。.嘉兴市区、海宁市、桐乡市、海盐县以本地骨干河道为主水源,,规划以太湖、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为城市供水水源,,在实施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引水同时,,加快推进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嘉兴市区以石臼漾水厂生态湿地和贯泾港水厂生态湿地为备用水源,,海宁市以鹃湖、桐乡市以革新湖、海盐县以千亩荡和六里山为备用水源。.((六))东部平原湖州区 湖州市区规划以老虎潭水库和太湖为主水源,,苕溪尾闾河道为补充水源,,互为备用;;远景以老虎潭水库、赋石水库、老石坎水库和太湖为主水源,,互为备用。.第二十二条

用水总量控制 22002200年控制区域用水总量559.33亿立方米,,分河段用水总量::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55.955亿立方米;;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33.009亿立方米;;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11.6644亿立方米;;长兴平原区44.4411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杭州区1122.5566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湖州区8.933亿立方米;;东部平原嘉兴区2222.722亿立方米。.22003300年控制区域用水总量6611.8亿立方米,,分河段用水总量::东苕溪德清以上河段66.2200亿立方米;;西苕溪吴山渡以上河段33.2222亿批注 [u5]:近期增加太湖主水源

— 立方米;;东西苕溪中下游河段11.711亿立方米;;长兴平原区44.559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杭州区1133.009亿立方米;;东部平原湖州区9.3322亿立方米;;东部平原嘉兴区2233.667亿立方米。.第七章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第二十三条

水功能区划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杭嘉湖区域共划分为22811个水功能区,,区划河长2285566公里,,涵盖了了 主要河流、湖泊、水库,,主要为饮用水源区、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第二十四条

水资源保护 严格保护源头的生态环境。.水库库区水体要加强富营养化防治工作,,在湖库周边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保护骨干河道水生态环境,,两岸污水、废水均须达标排放。.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对县级以上城市的重要供水水库实施水库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工程等。.第二十五条

河道生态基流 充分发挥已建水库的生态补水作用,,坝址处的生态基流不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100%。.青山、老石坎、赋石等水库增加生态补水功能;;新建水库需考虑生态流量调度度 的作用,,水电站须保障坝址下游的生态基流。.生态基流控制::枯水期流量要求不小于断面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100%。.区域主要控制断面及控制流量::青山水库为11.5500立方米每秒、对河口水库为00.4400立方米每秒、赋石水库为00.811立方米每秒、老石坎水库为00.667立方米每秒、合溪水库为00.447立方米每秒。.平原河网允许最低旬平均水位规划目标::杭长桥00.911米、新市

— 00.811米、南浔00.811米、嘉兴00.811米。.第二十六条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保护水库库周山体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对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复绿;;干流与主要支流、平原骨干河道,,应保护岸带、河滩、自然林带等,,培育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农村河道与湖漾,,做好清淤和水系连通,,确保河道清洁畅通,,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和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第二十七条

水环境治理 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及后续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整治、堤岸生态治理、洪泛区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保护好太湖源头苕溪流域和长兴平原水资源,,达到“水畅其流,,清洁入湖”的目的。.结合“引江济太”,,以治太骨干工程为基础,,遵循“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构筑杭嘉湖东部平原调水引流骨干工程布局,,确保太湖水“进得来”,,平原水体“流得动”和“排得出”。.到22002200年,,遭遇119711年型枯水年和119900年型平水年,,本区域河道从太湖引水量分别为338.11亿立方米、229.8亿立方米。.东苕溪余杭、瓶窑及上牵埠设置控制闸,,平水期和枯水期开闸引东苕溪水入东部平原,,改善运西地区河网水质。.第二十八条

水土保持 重点预防保护区::临安、安吉、德清、余杭等县((市、区))的山区属于浙江省天目山—昱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是东西苕溪和长兴平原水系的源头,,本区包括莫干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安吉竹乡等国家级森林公园。.重点预防保护区内要保护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坡度度 2255°以上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水土流失易发区::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

— 市、嘉善县、海盐县、湖州市南浔区,,属于水体流失易发区。.水体流失易发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控制入河湖泥沙和水土流失以及面源污染,,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第二十九条

纳污总量 水质控制断面::杭州嘉兴运河交界的大麻渡口((Ⅲ类))、杭州湖州运河交界的武林头((Ⅲ类))、湖州嘉兴运河交界断面新市((Ⅲ类))、湖州嘉兴古运河交界断面王江泾((Ⅲ类))。.900%水文条件下,,杭嘉湖区域COD Cr 的纳污能力为1122.228万吨/年,,NH 33-N的纳污能力为00.744万吨/年。.区域内COD Cr 入河控制量为1122.2244万吨/年,,NH 33-N入河控制量为00.733万吨/年。.第八章

综合管理 第三十条

总体要求 结合区域特点,,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议事决策和高效执行机制;;围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度 ;;防洪联合调度度 制度度、水资源统一调配制度度、水生态共同保护制度度 基本建立,,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和促进,,适应域内保护、治理和开发要求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十一条

管理体制与机制 突出区域统筹,,建立健全杭嘉湖区域水利建设及管理的协调机制,,协调与监督域内及省际层面洪涝治理、水资源开发、防汛防台抗旱调度度 等事项。.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监督考核机制,,实行区域重要河湖控制断面水质、水量、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事权划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着重协调管理机制和综合能力建设,,加强

— 区域水利管理的立法建章,,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统筹防洪排涝、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推进水务一体化。.深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市场化程度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拓展完善水利建设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开拓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等政策渠道。.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度 改革,,明晰产权,,权责一致,,创新管护机制,,倡导区域或农村自主管理,,实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物业化、社会化。.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水利工程统筹管理机构,,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索落实区域监测机构,,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区域水文、水域、水量、水质、水土保持、水工程、水政执法等涉水事务的监测监管能力。.第三十二条

防汛防台抗旱管理 健全完善防汛防台抗旱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各级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基层防汛责任人。.完善基层防汛防台组织体系建设和长效管理,,实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运行目标。.健全杭嘉湖区域防汛防台抗旱预案体系,,完善洪水调度度 方案和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做好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编制工作,,编制水利工程控制运用计划、在建工程安全度度 汛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进一步建设完善预警预报体系,,完善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健全以大型水库及重要中型水库和水文站等组成的水情通信网络,,建立汛期预报、预警和调度度 指挥系统。.积极推进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编制洪水风险图,,探索推行洪水保险制度度,,制定区域性超标准洪水对策,,明确弃守顺序。.城乡规

— 划建设时应合理确定建基面高程。.特殊干旱年干旱期,,应统筹区域用水,,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水生态环境用水,,合理安排工业用水,,兼顾农业、航运等需要,,保证区域供水安全,,必要时实行用水限制措施。.第三十三条

水资源管理 完善水资源开发与区域用水相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度。.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落实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度。.节水优先,,优水优用,,优质优价,,制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度,,健全区域水资源监测网络。.探索区域水量分配和初始水权形成机制,,逐步建立水权市场和水权交易制度度,,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水战略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深化水价改革,,落实水资源保护费用。.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三十四条

水生态管理 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协商解决区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重大事项。.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制定水功能区分级管理方案,,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许可、水功能区水质通报、水源地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制度度。.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为控制要求,,引导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行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对源头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间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度。.—

— 第三十五条

水域岸线管理 加强水域管理,,加快推进水域划界工作,,探索建立水域确权登记制度度,,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度。.按照确权划界成果,,加强堤线岸线管理,,严格控制侵占河道水域,,不得缩减水域面积或降低河湖引排和调蓄能力。.严格采砂管理。.探索建立水域保护专项基金与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制度度,,提高发电、航运、供水等涉水企业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缴纳比例。.第三十六条

涉水事务管理 规范行政许可制度度,,加强区域内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行政许可工作。.区域内重要经济社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城市总体规划、行业专项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应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涉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度,,建立健全区域执法合作机制。.加强法制宣传,,促进各项水法规落到实处。.第九章

规划体系 第三十七条

规划协调 规划实施从环境角度度 分析,,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期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可通过相应措施予以消除或减轻,,现阶段不存在制约规划的重大环境因素。.市县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与区域综合规划相协调,,强化规划的约束性。.—

— 区域内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布局要按照防洪规划保留区的相关管理要求,,为规划水利工程留有余地。.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度 假区等开发建设涉及水利工程,,其设计功能不得受到影响,,并服从防汛防台抗旱调度度。.第三十八条

防洪规划 根据综合规划确定的防洪排涝总体布局,,进一步细化分区分级防洪标准,,提出骨干治理工程及规模,,明确堤线布置和岸线控制要求,,划定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范围,,研究设立防洪规划保留区。.研究东苕溪中上游和杭州城西地区洪水出路问题。.第三十九条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根据综合规划确定的水资源保护要求和水资源配置格局,,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度 要求,,进一步分解分区、分河段控制指标,,细化确定水资源配置工程规模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第四十条

圩区规划 根据综合规划确定的防洪排涝总体布局,,确定圩区布局和规模,,协调与区域防洪除涝格局、治理标准及上下游、市县际的关系。.第四十一条

航运规划 以京杭运河、杭申线、长湖申线、湖嘉申线、杭平申线等III级航道为核心,,以地区性一般航道为补充,,形成杭嘉湖区域航道网。.航道工程立项前,,应就其对区域防洪、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影响进行专项论证。.航道工程应服从区域防洪和水资源调度度 管理。.第十章

规划工程 第四十二条

规划工程 规划推荐整治骨干河道663300公里,,建设圩区66667片,,新建及扩建水库55座、总库容11.933亿立方米,,新建引水工程9项,,实施8处备用水

— 源工程,,1155个灌区改造工程。.规划工程总占地55.6655万亩,,耕地33.2211万亩。.((一))综合治理骨干工程 统筹区域防洪、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改善等综合利用要求,,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太嘉河工程、杭嘉湖环湖河道整治工程、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麻泾港拓浚工程、嘉兴中心河整治工程、杭嘉湖北排补偿工程、环湖大堤((浙江段))加固工程、杭州市南排泵站扩建加固工程、嘉兴市南排工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等综合治理重点工程。.((二))圩区治理工程 实施圩区整治工程,,规划圩区66667片,,总面积7700万亩。.根据圩区大小和重要性以及产业结构差异,,适当提高圩区排涝模数;;当遭遇大洪水时,,在外河水位达到2200年一遇设防标准时,,圩区停止外排。.((三))综合性水库工程 实施合溪水库、顺天水库、闲林水库等具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库工程。.防洪库容00.664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0.6633亿立方米,,总库容11.3333亿立方米。.((四))水资源配置工程 扩建里畈水库和潘村水库,,新建路西水库等33处供水水源工程,,包括合溪水库等33座综合性水库工程,,合计兴利库容11.0055亿立方米,,每年新增优质供水11.119亿立方米。.实施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引水工程、赋石老石坎水库引水工程、老虎潭水库引水工程、水涛庄水库引水工程、浒溪至对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对河口水库至德清乾元引水工程、湖州太湖取水工程、嘉兴西片太湖取水工程、扩建嘉兴东片太浦河取水工程等9处引水工程。.批注 [u6]: 增加湖州太湖取水工程

— 实施余杭区三白潭、嘉兴市城区贯泾港水厂生态湿地、海宁市鹃湖、桐乡市革新湖、海盐县六里山和千亩荡、嘉善县长白荡、长兴县包漾河等8处备用水源工程。.实施余杭区苕溪灌区等1155个灌区改造工程。.((五))河道整治和清淤工程 整治骨干河道663300公里,,整治中小河流1122337公里,,对农村河道进行清淤。.((六))其它工程 水力发电工程,,规划建设水电站2233座,,装机容量1122.667兆瓦。.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开展中上游相对脆弱区域、大中型水库上游区、水库型与河道型水源地、太湖源头区、重点中小流域等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信息化及管理工程。.第四十三条

规划实施意见 统筹区域防洪、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改善等综合利用要求,,优先安排以下重点工程::((一))综合治理骨干工程 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太嘉河工程、杭嘉湖环湖河道整治工程、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杭嘉湖北排补偿工程、环湖大堤((浙江段))加固工程、杭州市南排泵站扩建加固工程、嘉兴市南排工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等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工程投资226655.2244亿元,,占用耕地11.911万亩。.((二))圩区治理工程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至22002200年,,实施圩区整治工程55447万亩,,工程投资5500亿元。.((三))综合性水库工程 实施合溪水库、闲林水库工程,,工程投资3366.66亿元,,淹没耕地

— 00.722万亩。.顺天水库因库区及坝址区覆盖层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近期暂缓实施,,待条件成熟实施或研究坝址上移的可能性和其他替代方案。.((四))水资源配置工程 实施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引水工程、湖州太湖取水工程、嘉兴域外引水和太湖取水工程。.((五))非工程措施 建立和完善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度 系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第十一章

则 第四十四条

规划的组成与效力 规划成果包括《杭嘉湖区域综合规划文本》和《杭嘉湖区域综合规划报告》。.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规划报告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说明。.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第四十五条

规划的实施和解释 规划文本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规范杭嘉湖区域内水事活动的法规性文件,,是进行区域内河道与水资源管理、涉水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专业规划与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自公布之日起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浙江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任何地区、部门、单位或个人,,确须对本规划的规划方案或规划工程措施作出重大变更时,,必须履行法定程序,,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 附表

总 规 划 工 程 汇 总 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

模 总投资((亿元))一 防洪减灾

336622.5522 ((一))区域治理骨干工程

2287.3322 11 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 建设长山河排涝泵站、南台头排涝泵站、三堡排涝泵站、八堡排涝泵站,,延伸拓浚长山河、盐官下河,,整治长水塘、洛塘河,,加固南台头闸前干河 78.944 22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 建设独山排涝闸,,拓浚上游配套河道南郊河、平湖塘、北市河、独山干河等 3355.700 33 太嘉河工程 整治幻溇 4444.2211 公里、汤溇 9.448 公里,,建设幻溇...

第二篇: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水利事业,把防洪减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⑶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⑷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解决好全镇水利事业和用水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三、总体布局与规划目标

1、总体布局

根据我镇自然条件和现有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我镇现有的发展目标,将水利建设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镇水利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以提高和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小石河堤防工程和马牧河新打造排洪工程为重点,通过除险加固处理,建立并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对全镇现有提灌站进行改造加固,改造中低产田和宜农荒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抗旱减灾能力,加快马牧河治理步伐,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治理水污染。

2、规划目标

①全面规划我镇境内的所有河道提灌,重点实施马牧河、小石河防洪治涝建设,达到规范要求的治涝标准,提高治涝效率,基本达到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效果。确保排灌防洪标准和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②通过小石河的加固和马牧河的打造新建,全镇新增供水能力XX万m3,全面解决各村安置点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左右;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要求,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等用水需求。

③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按照水功能区划要求初步实施水域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城镇主要生活废污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现已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处(厂址清凉村11组)。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左右,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城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它供水水质基本满足用水部门要求,主要提灌站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得到控制。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④加强水法规体系建设和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水政监察制度,实施水利产业政策,建立规范的水利发展机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为水利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逐步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渠道,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利用国内外贷款和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加大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宣传力度,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第三篇:区域 规划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作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或区内规划。区域规划的特点

1、综合性

2、战略性

3、地域性

4、政策性

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波士顿矩阵方法 Ⅰ类产业(成长型行业):特点是目前所占比重低于5%,但增长速度高于平均速度,其中有些产业具有增长潜力,是潜在的、未来的主导产业,但也有一些产业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规模较小,未来也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Ⅱ类产业(发展型行业):指当前产值比重超过5%,且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增长速度的产业,它们属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导产业。Ⅲ类产业(成熟型行业):这类产业当前比重超过5%,但近年来的增长已低于平均速度,属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导产业,其中某些产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创新,可能会加快增长速度,而有些产业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将逐步退出。Ⅳ类产业(停滞型行业):指比重低于5%,且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增长的部门,属低增长或衰退产业,一般属于调整改造对象,若一产业持续属于衰退类,则应淘汰,以保持整个区域工业经济的增长力。

首位城市 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空间结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1)前工业化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2)工业化初期阶段 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3)工业化成熟阶段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懂得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4)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重点发展点(城镇)的选择

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现模。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2)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3)有利于把经济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发展

城市吸引区 即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

空间扩散的含义 指思想、创新、文化特质和行为模式等从其发源地向外扩展和传播。

1、周边式扩散

2、等级式扩散

3、点轴式扩散

4、跳跃式扩散

5、发散极式扩散

6、反磁力式扩散

战略研究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 层次性。区域发展战略 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区域的地位

1、区域的地位内涵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它通常反映在排序的前后或高低,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地域范围及影响的强度等方面。

2、区域的地位影响因素区域地位与区域的规模、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它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一是营养水平和人口数量。城镇体系 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区位熵(简称LQ)又称专门化率,是通过测定各个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关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测定指标有产量、产值、就业人数等。产业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

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全国“一盘棋”原则

2、承认和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3、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4、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力生产、方便生活

5、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

6、国防安全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城市经济区划分

1概念 是由一个或数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它周围的农村地区共同构成的在地理位置上相连接的经济区域。2目的 划分城市经济区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3依据一般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城市影响区为重要依据。4基本原则方法(1)依托中心城市。(2)确定适宜的经济腹地范围。(3)确定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方向。(4)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5)有利于城市经济区的规划与组织。

第四篇:浅析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

浅析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2类型

2.1按河道自然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以弯导流,稳定河槽,控制流势。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典型的裁弯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36.3kni)、七星河(140.5km)等。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

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⑧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4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4.2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5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5.2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中水河槽整治线一般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以适当长度的直线连接。对不能形成单一河槽的游荡型、分叉型河道,其主流线也应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直线段的长度,通常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确定。一般最小弯曲半径为河道直线段平滩河宽的4—9倍,曲线段问直线段长度为该段平滩河宽的1~3倍,通航河道还要考虑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稳定的深槽、边滩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为保持航道稳定,要求整治后枯水河槽的流向与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弯曲半径和曲线段间直线段的长度,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选定,其数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整治线。

5.3河槽断面。主要是选定中水河槽和枯水河槽的横断面尺度。中水河槽的断面可参考邻近的优良河段断面,也可假定河段整治前后的流量和输沙能力不变,将河相关系式与流速公式及水流连续公式联立求解,得出断面设计水深和河宽计算公式,

第五篇:水利管理体系规划

水利管理体系规划

一、水利管理存在问题:

1、体制尚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

2、制度还不够健全。政府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洪水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由于水资源还未实行统一管理,既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无序竞争,也使得水资源保护缺乏责任和利益上的主体,给水资源、特别是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带来许多新困难、新问题。

3、措施还不够有力。一些地方经济活动侵占河道和妨碍河道行洪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排污总量控制、排污口审批制度尚未落实;由于政策不落实和地方责任制不到位,有些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严,一些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挥效益。

4、机制还不够活。基层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

二、水利管理目标

洪水管理目标:在主要江河流域和区域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以及洪泛区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洪水保险制度;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灾害防治的经济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协调机制、补偿机制;建成全流域性的洪水管理预测预报信息体系;完成主要江河湖库防御洪水方案,建立流域、区域防洪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水资源管理目标:强化水资源与河湖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两型社会。

基本完成主要中小河流、湖泊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和转让制度,初步形成利用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机制;完善取水许可、排污口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水土保持社会管理目标: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预防监管体系,建立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水土流失监测信息制度;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率达到100%。

建立节水型社会目标:节水社会建设全面展开,采取“水价调控、水权交易、水市场监管”等措施,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动力机制,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机制,形成节约用水的社会风尚。

行业发展能力建设目标:建立、完善与国家水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依法治水要求相适应的法规体系,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治水能力明显提高;水利管理机构逐步健全,水利管理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完善,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水利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水利技术明显进步,科学治水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设学习型行业,水利干部职工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完成水利行政审批制度项目清理,规范水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形成高效便民的服务机制。

水利改革目标:针对水利发展与改革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和薄弱环节,继续深化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相关体制,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征收体制,加强水利管理,推进水利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保障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三、水利管理任务

(一)建立洪水管理制度

“十二五”期间,依据流域防洪规划,划定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洪泛区以及规划保留区的范围和边界;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范围重点流域、重点区域、主要城镇、骨干防洪工程的综合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自动化调度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的管理制度;探索洪水保险制度和健全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主要江河湖库防御洪水方案,建立防洪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并鼓励公众参与洪水管理;加强我县防汛抢险机动队建设。

(二)建立抗旱减灾应急管理制度

完善抗旱减灾法规制度、组织机构。构建抗旱减灾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各流域和区域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切实细化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建设和完善抗旱服务体系。注重抗旱宣传,开展旱情分析及等级标准研究。初步建成防汛抗旱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三)建立以“三条红线”为基础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结合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用水定额管理和水功能区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和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红线等“三条红线”,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水资源与河湖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合理确定江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生态最低需水量,统筹规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初步明晰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基本完成主要江河和湖泊水量分配方案,确定各乡镇的用水权指标;在已分配的水量指标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和行业进行再分配,初步建立水权制度。研究建立水权转让制度,规范水权转让行为,研究水权转让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初始水权确定之后,逐步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2)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推进用水定额管理,逐步把定额指标落实到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水资源费征收等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真正将用水定额作为考核节水成效的主要指标。

(3)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根据水功能区划,科学核定各个河段、湖泊、水库等水体纳污能力和纳污控制总量,实施新改扩排污口设置论证,已经设置的排污口要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排污权管理;建立入河(湖泊)排污口登记制度和审批制度。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使水体满足水质保护目标要求。同时,全面提升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全县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育和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在农业节水方面,明晰农业用水权,建立先进的灌溉用水制度;拓宽农业节水投资渠道,探索农业用水权有偿转让制度,建立城市、工业补偿农业节水的机制。在城市和工业节水方面,完善城市规划、经济布局、重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布局;全力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减污型产业。在生活节水方面,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形成以县城为重点,逐步向乡镇全面推进的节水格局。

稳步推进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争取把试点办出实效,力争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个平台,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节约用水的社会风尚。

(五)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进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

大力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加强水资源规划,推进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做好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要逐步实现工作领域从农村水利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管理方式从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转变,运行机制从单纯的政府建设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行、企业开发转变,人才结构从注重工程技术人才向技术、管理、经营人才并重转变。

(六)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科学地确定水利公益性为主的社会定位,把对水利的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框架。对防洪工程、生态建设等公益性水利工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建立起各级政府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水利工程,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对以经营性为主的水利工程,建立放活市场、政府监控、多渠道融资的建设体制。探索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建立保证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七)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水利建设管理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格监督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加强水利建设管理队伍和机构建设,加强重点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加强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严把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关,确保重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

对使用政府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可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和建设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政府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管,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力度;强化工程验收管理;理顺并明确对非政府投资水利工程管理关系。

研究开发平陆县水利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设施建设建立水利建设管理人员和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

(八)推进农村水利改革 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水利站改革。对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有条件的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把水利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投入精兵强将。成立领导小组,各站股长任领导小组成员,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编制人员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编制。

2、注重科技创新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重点抓好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抗旱、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水利关键技术研究。健全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完善水利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开展水利计量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按照“数字水利”建设要求,积极开发工程规划、优化设计、建设管理、防洪决策抗旱减灾等应用软件

3、注重培养人才 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完善水利人才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水利干部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围绕水利发展目标,以高层次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水利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

4、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要及时公布规划进展情况,听取反馈意见。要进一步健全规划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229350148

下载水利区域综合规划[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利区域综合规划[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规划 试题

    水利规划复习资料及试题 一.填空题 1.在河流上建立水电站的主要动能指标是多年平均发电量和(保证出力) 2.设计多年径流系数是从长系列资料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

    都江堰市水利“十一五规划”

    都江堰市水利“十一五规划” 2006年-2010年 为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创建生态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我市水利跨越式发展,我......

    水利水能规划——名词解释

    1、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 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2、 水能资源:河川水流、沿海潮汐等所蕴藏的......

    重庆水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供水保证率达到75%;新增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

    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管理专项规划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 重点工程监控系统、调度系统建设:建设和完善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自动......

    水利现代化规划工作汇报

    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宿城区水务局2012.11.29 2011年,根据省、市水利部门部署,宿城区加快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步伐。现就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迅速成......

    水利 十二五规划 2012

    水利部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国水利报讯 水利部近日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区域业务拓展规划

    区域业务拓展调研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