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

时间:2019-05-14 03: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

第一篇: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

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概况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4′—36°12′,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东濒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屏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为邻,北临黄河、湟水与青海省民和县、兰州市接壤。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9%,南北长183.6公里,东西宽136公里。全州行政区包括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8个县(市)、124个乡(镇、街道办)、1149个行政村。

全州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平均海拔2000米,最低点黄河与湟水交汇处1563米,最高点达里加山峰4636米,相对高差3073米,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0%,河谷阶地占总面积的10%。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边坡气候,西南部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少雨,年均气温6.3℃,最高气温36.4℃,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537毫米,蒸发量1198—1745毫米,日照时数2572小时,无霜期137天。

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包括洮河、大夏河、湟水河三条主要支流。黄河三级以上支流共30条。一级支流刘集河、吹麻滩河、1

银川河、大夏河、洮河、湟水,二级支流广通河、冶木河、三岔河、倒流河、八羊河、多支坝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红水河、牛津河、牙沟河、莫尼沟河、榆林河,三级支流巴谢河、牙塘河、大南岔河、小南岔河、新营河、漳河、流川河、中砥河、胭脂河、苏集河。水资源总量336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支流自产水量11.3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0.85亿立方米)。

2009年末,全州总人口200.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7万人,占12.85%,乡村人口174.31万人,占87.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2‰。国民生产总值93.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0.2亿元、第二产业28.65亿元、第三产业44.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673元,一、二、三产比例为21.7:30.8:4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4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7.98亿元,财政支出64.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元。耕地面积215.13万亩,人均耕地1.08亩,粮食种植面积186.47万亩,其中夏粮65.58万亩、秋粮120.8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5.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57万亩。粮食总产量58.73万吨(其中夏粮17.54万吨,秋粮41.19万吨),油料产量5.01万吨,蔬菜产量22.59万吨,水果产量4.73万吨。

全州GDP总量及其它经济指标居全省14个市州和全国30个自治州的末位,突出表现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财政收支极不平衡,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二、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州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截止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875处,其中灌溉工程1531处,乡村供水工程1255处,水电站69座,水土保持骨干坝淤地坝工程20处。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到4.5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9亿立方米,工业0.11亿立方米,城镇生活0.24亿立方米,乡村生活0.2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0.08亿立方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96.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3%,其中自流灌溉62.22万亩,提灌34.6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1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5.9%。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92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6.6%。解决了农村64.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加固防洪堤181.97公里,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3.2万千瓦,年发电量110亿度。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水土保持为主的水利体系,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夯实基础、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重视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中共临夏州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依

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等一系列加快推进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部署,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才能支撑和保障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民生水利建设,优先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努力构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改善的水利发展新格局,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水利必须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遏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实行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

四是水利改革要求逐步消除制约我州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管理任务,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第二节

“十一五”水利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快水利发展步伐,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州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6.94亿元,占规划目标45亿元的104%,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7.44亿元,地方投资3.55亿元,招商及社会融资35.95亿元,解决了64.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目标60万人的108%,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占规划目标10万亩的9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占规划目标15万亩的8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5平方公里,占规划目标1000平方公里的114%,新修梯田40万亩,占规划目标40万亩的100%,新修加固防洪堤90公里,占规划目标85公里的106%,新增水电装机43.26万千瓦,占规划目标38万千瓦的114%,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农村安全人饮工程建设惠及民生

我州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2004年调查评估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98.69万人,有68万人纳入全国规划。全州共实施建设33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中和政县北部、康乐县东南部、永靖县三塬、积石山县中部、广河县买家巷,东乡县董岭、临夏市李孟等22项工程已建成,永靖县西山王台、广河县中南部、临夏县西北片、积石山县北部崔家峡等11项工程正在建设。同时,临夏市人民热切盼望的城市供水水源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工建

设,总投资1.79亿元,2011年可建成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临夏市城市供水问题。完成建设投资5.6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完成建设投资4.6亿元(中央和省级投资2.59亿元,地方投资2.01亿元),全州64.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

坚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旱作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打破地界、集中连片、提高质量、稳定速度、突出效益、加强管理的原则,大打兴水改土硬仗。永靖、东乡、临夏县被列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梯田建设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先后实施建设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5项,其中:东乡县八牙沟、和政县陈家沟小流域治理等4项工程已建成,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等11项工程正在建设。完成投资1.9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1.89亿元,地方投资0.1亿元。新修梯田4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35.1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十五”末的47.91%提高到66.6%。

三、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我州的灌溉工程,绝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水利用率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按照“两改一提高”的总体要求,以中小型灌区挖潜改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永靖、积石山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康乐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县。全州共实施灌

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7项,其中:临夏市南川灌区等21个中小灌区完成节水改造任务,东乡县河滩等6个中小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正在建设。完成建设投资1.7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1.19亿元,地方投资0.52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四、防洪减灾成效明显

州内有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条,防洪标准低,流域洪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切实加大防洪治理力度。全州共实施防洪治理工程26项,其中:黄河永靖县城段、大夏河临夏市城区段等20项河道治理工程已建成,和政县梁家寺、卜家庄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广通河广河县段等6个防洪治理工程正在建设。完成投资1.4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0.51亿元,地方投资0.92亿元。新修加固防洪堤90公里,重点河段防洪能力逐步提高。

五、水电产业发展壮大

按照合理开发、注重效益的原则,以黄河干支流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全州共开发建设中、小水电站30座,总装机45.84万千瓦,其中:黄河炳灵等27座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洮河吉利、康乐县景古、临夏市南川等3座水电站正在建设;临夏、康乐、和政、东乡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积极推进,康乐、和政、东乡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6.21亿元,其中: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中央补助资金0.26亿元,招商引资35.95亿元,新增水电装机43.26万千瓦。

六、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多年来,我州的水利改革举步维艰,制约着我州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7—2008年,我州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州参加改革的47个水管单位全部完成了方案制定,并通过了县级政府批准,共落实水管单位公益性经费1410万元,落实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430万元,基本达到省上要求并通过验收。临夏市在水管体制改革前,水管单位职工由各镇政府代管,水费由村委会代收,改革后重新组建了水管单位,职工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促进了改革进程。

七、行业能力建设不断增强

临夏州水利电力局更名为水务水电局,新增行政科室2个,达到6个,新增事业单位1个,达到12个,临夏州水土保持管理局挂牌成立,永靖、东乡、康乐、积石山、广河、临夏县6个县水保工作站升格为水土保持管理局,水利管理职能更加规范。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全州农村饮水安全规划》、《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一批专业规划,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推行“四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及检验检测手段,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拓展水电勘测业务领域,勘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全州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达到2547人,其中管理人员757人,专业技术

人员374人,工勤及其它人员1416人,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全州水利建设。

第三节

水利发展环境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水利发展环境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继续扶持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民族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消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加大中央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直接推动力。

四是水利部、省水利厅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推广、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

建设“四项”工作,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环境整治“五个”突破的发展战略,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是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等一系列加快推进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部署,为我州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六是生态水利区位优势明显,我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屏障,黄河流经我州103公里,洮河、大夏河、湟水河在州内注入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条,有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刘家峡水库以及盐锅峡、八盘峡水库,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我州承担着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我州水利正处于夯实基础、创造发展条件、积蓄发展后劲的阶段,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型,水利发展面临很多突出问题。主要是: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州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区域分布上极不均衡,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全州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资源量607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1077立方米的56%,全国人均

2150立方米的28%,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产业、城镇化布局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工程型缺水。2010预计全州用水量4.8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产3.77亿立方米,城镇生产0.64亿立方米,城乡生活0.39亿立方米,生态0.05亿立方米。2015年预测用水量达到6.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产5.26亿立方米,城镇生产0.55亿立方米,城乡生活0.58亿立方米,生态0.11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州尚未建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缺少骨干型水源工程和跨区域调水工程,供水保障能力低。已建成的大部分水源工程,主要是截引河流地表深层水、沟道和峡谷地表浅层水,一旦遇上特大干旱或自然灾害,供水水源便无法保证。全州还有84.11万农村人口未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大部分中小型灌区经过几十年运行已进入老化期,维修改造跟不上,工程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安全隐患多,全州急需治理的河堤800多公里,5座小型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

三是防洪减灾体系不健全。我州西南部以及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省泥石流易发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繁,多数村镇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全省重点防洪城市临夏市和各主要县城的防洪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达不到国家防洪标准要求,防洪减灾预警预报信息化体系不健全,洪水风险管理和非工程措施不完善,汛

情监测、传输、分析和管理能力低,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与防灾减灾要求不相适应,抢险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少,品种不全,达不到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

四是治理水土流失任务艰巨。我州中北部区域特别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库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水土流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五是水利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各级水利部门还没有真正行使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职能,水利与其他部门在管理职责上存在交叉现象,涉水事务多头管理。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滞后,应对重大水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水价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行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不明显。水利投入机制单一,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州、县(市)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十分有限。基层水管单位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事业经费不足,影响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和正常运行。

第二章

水利发展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

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水利发展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进一步创新水利发展模式,完善水利体制机制,支撑和保障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重点突破。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率先发展,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全州水利整体发展。

2、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坚持和谐发展。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开发与保护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围绕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统筹水利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5、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水利投融资、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制度创新,增强水利发展活力。

三、编制依据

1、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2、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4、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5、甘肃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思路报告

6、中共临夏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7、临夏州水利各专项规划成果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成果

8、水法律法规和水利建设标准规范

四、规划范围

临夏州行政辖区范围,包括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8个县(市),面积8168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六、总体思路

围绕 “夯基础、建工程” 这一主题,实现“供水、防洪、粮食、生态安全”四大目标。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突出以下八个重点: 一是优化资源,建设供水水源保障工程。二是关注民生,全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三是防洪减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四是促农增收,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五是注重生态,狠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六是培育产业,加快水电能源开发建设。七是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八是深化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节

水利发展和水利管理目标

一、水利发展目标

1、水资源配置。新增供水能力1.65亿立方米,供水量达到6.5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产5.26亿立方米,城镇生产0.55亿立方米,城乡生活0.58亿立方米,生态0.11亿立方米。

2、水资源节约保护。全州节水灌溉率达到6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150立方米以下,城乡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20%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5%

以上。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水功能利用区水质达标率90%以上,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

3、农村饮水安全。解决8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4、农田水利。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

5、防洪减灾。新修防洪堤300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6、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50万亩。

7、农村水电。新增水电装机15万千瓦以上。

8、信息化。基本建成全州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汛情、旱情、水土流失信息采集传输手段不断完善。

二、水利管理目标

1、建立比较完善的水资源、水环境、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管理制度。

2、制定州管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

3、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地表水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4、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5、建立全州防洪抗旱预警预报体系,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6、建立覆盖全州的水土保持执法监督监测管理体系,健全水土保持行政执法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

7、建立比较完善的稽察、监督、审计、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8、建立权责明晰、民主决策的水价管理机制。

9、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机制,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10、建成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第三章

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

总体布局

根据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条件,水利发展总体上按中部、东北部、西南部三个区域进行布局,坚持分类指导,区域重点推进。

一、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中部区域

重点建设城乡供水水源保障工程,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巩固提高安全人饮建设成果,大力普及农村自来水,临夏县率先实现农村自来水化县。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末级渠系配套建设,提升现有水利工程向城乡生活和

工业生产供水的综合能力,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做好城市、工业和生活节水,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加强洮河、大夏河、红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沟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推进坡改梯工程,实施易灾小流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二、永靖县、东乡县东北部区域

重点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加大坡改梯和淤地坝工程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实施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促进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沿黄、沿洮自流灌区和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加强集雨水窖、节水灌溉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黄河、洮河、湟水河及其支流防洪治理和山洪沟道治理,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三、康乐县、和政县、积石山县西南部区域

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开发支流水资源,建设城乡供水工程,科学配置水资源,保障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保护,构建生态屏障。

第二节

水利发展和水利管理主要任务

一、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1、水资源开发利用。建成临夏市城市供水水源工程,立项建设临夏县卧龙沟、康乐县石板沟、和政县小牛圈水库和永靖县刘家塬上水等工程,开展积石山县沿黄自流灌溉及城乡应急水源保障工程、东乡县扬黄入东工程前期论证并争取立项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全州200多万人的饮水水源问题。

2、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永靖县西部王台、广河县中南部、积石山县五台峡、东乡县中西部、康乐县麻山峡、和政县吊滩达浪、临夏县西北片、临夏市折桥等41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8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农田水利。完善重点灌溉工程配套设施,积极推广节水措施,加快老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确保全州100万亩水浇地旱涝保收。实施临夏县北塬、临夏市东西川5—30万亩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永靖县岘塬、广河县永红、临夏县韩集、东乡县唐汪、和政县卜家庄、积石山县大河家、康乐县康丰等20个1—5万亩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永靖县砂子沟等小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实施永靖县三岘塬、临夏县大江塬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完成永靖县、积石山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争取其它6个县(市)列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4、防洪减灾。完成5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建设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江河主要支流14个治理项目,实施红水河、广通河等17条中小河流、32个治理

工程和临夏市北山等8县(市)8条山洪沟道治理工程。完成临夏县等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

5、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临夏市南北两山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永靖、广河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东乡县石拉田沟等20条易灾小流域治理。积极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东乡县东北部等10个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争取黄河上游临夏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立项。

6、农村水电。合理开发黄河、洮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剩余水能资源,建设黄河大河家二级、洮河东乡达板、广河白马浪和永靖县洮河电站,实施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争取实施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东乡县农村水电节能减排工程。

7、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推进临夏县、广河县、永靖县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灌溉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强以节水为重点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城市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全面普及节水型器具,提高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利用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城乡供水水源地保护。

8、信息化。建设州级和8个县(市)防汛抗旱信息网络指挥系统、13座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预测预报、监督监测、决策信息化体系,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二、水利管理主要任务

1、完善水利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州、县(市)两级防洪应急预案、抗旱预案、防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和重点防洪工程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河道内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大夏河、广通河等主要河流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和预警预案。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制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水土保持设施补偿制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与项目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2、推进水利改革。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养分离,实现良性运行。加快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积极组建末级渠系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价逐步按成本计收。加大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建立和完善农村小水电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小水电国有资产管理。

3、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完善水利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有计划地建立项目储备库。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完善地方性配套水法规和规章,加强水政监察和水土保持监督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利科普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实施人才

队伍建设工程,注重培养中青年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做好职工继续再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利建设管理队伍。

第四章

规划投资

一、规划总投资

“十二五”期间,全州实施规划项目213项,其中续建11项,拟建202项。规划总投资103.89亿元,其中续建投资5.24亿元,拟建投资98.65亿元。申请中央投资67.6亿元,占总投资65.06%;地方投资17.81亿元,占总投资17.15%;招商及社会融资18.48亿元,占总投资17.79%。

二、工程分类规划投资

1、城乡供水工程10项,规划投资7.00亿元,占总投资6.74%。其中中央投资4.68亿元,地方投资2.13亿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项(41个单项工程),规划投资5.60亿元,占总投资5.39%。其中中央投资4.49亿元,地方投资1.11亿元。

3、农田水利工程44项,规划投资10.19亿元,占总投资9.81%。其中中央投资4.88亿元,地方投资5.31亿元。

4、防洪工程74项,规划投资13.48亿元,占总投资12.97%。其中中央投资10.81亿元,地方投资2.67亿元。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55项,规划投资45.63亿元,占

总投资43.92%。其中中央投资39.58亿元,地方投资6.05亿元。

6、水电能源工程18项,规划投资20.59亿元,占总投资19.82%。其中中央投资2.11亿元,招商及社会融资18.48亿元。

7、其它水利工程4项,规划投资1.40亿元,占总投资1.35%。其中中央投资0.94亿元,地方投资0.47亿元。

三、分年度规划投资

2011年规划投资21.41亿元,占总投资20.61%。2012年规划投资21.50亿元,占总投资20.69%。2013年规划投资23.26亿元,占总投资22.39%。2014年规划投资20.11亿元,占总投资19.36%。2015年规划投资17.61亿元,占总投资16.95%。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拓宽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为实现 “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目标,落实主要任务,实施规划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鼓励社会投资。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涉及水利政策的落实工作,争取中央和省上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地方投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非国有投资,建立多

元化、多渠道的水利筹融资机制,有效增加水利投入,保持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查,确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提高投资效益。

二、履行职能,落实规划任务

各级水行政部门要履行职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任务,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水平,规范水事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公平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利用经济手段调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和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水事纠纷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全州”十二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规范管理,坚持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水利规划在涉水事务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程建设必须以规划为依据,凡不符合水利规划的涉水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审批立项。注重建设项目技术经济、环境影响、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等可行性论证,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利用规划的调控与约束功能,加强分类指导,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引导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以水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布局,使经济社会

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严禁建设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盲目发展灌溉面积,在重点水源保护区,严禁污染排放,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域,防止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在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恶化区域,控制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降低开发利用规模,限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四、精心组织,适时修订规划

各级水行政部门要以规划为指导,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工作,把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水利发展规划中,结合实际,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力量,认真实施。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强与各专业规划的衔接协调,做好相应工作。规划实施中,要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检查,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对实施情况适时分析评估,及时修订规划,保障规划科学性与时效性。

五、加强宣传,社会共同参与

各级水行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参与水利建设。合理调节,加强监管,统筹协调,有效组织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篇:水利 十二五规划 2012

水利部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国水利报讯 水利部近日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区域的建设重点,提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指导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强调,要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树立社会和广大民众节水意识,弘扬节水文化,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节水,工业、农业、服务业全方位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用水方式得到切实转变,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05立方米以下,比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3立方米,比2010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8%;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矿井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年替代新鲜淡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任务:一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二是推进用水方式转变,逐步完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大力发展各类节水设施,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完善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

《规划》与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中部崛起、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进行了紧密衔接,在充分考虑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按照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六大分区,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具体措施。

《规划》根据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内容。一是建立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利益调节机制。五是建立和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及节水技术创新机制。《规划》确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四大领域。针对各个领域,《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规划》提出了6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节水管理。三是拓宽投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四是完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水务。五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节水文化。

第三篇: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管理专项规划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

重点工程监控系统、调度系统建设:建设和完善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市、县防指-各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之间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建立全市水利工程数据库,开发重点水利工程控制和调度系统基于Web网络的软件平台。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工程管理技术含量:建设基于盐城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的水利工程信息查询化系统和集防汛调度、工程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

完善“十一五”规划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在已建城市防洪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开发盐城市水利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扩建防汛信息采集系统。

概算总经费:约600万元。

第四篇:重庆水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供水保证率达到75%;新增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48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达到100%;完成18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80%;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水利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初步建立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西部地区率先形成城乡水利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十二五”水利建设重点任务。狠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水源工程159处,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60座。狠抓城乡饮水安全工作,新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3万处,新(改、扩)建城镇供水工程20处。狠抓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着力抓好长江干流及嘉陵江、乌江等14条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治理,建设堤防护岸工程500公里;实施中小河流1700公里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全面完成44座小(1)型和1630座小(2)型病险水库、8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围绕蔬菜、柑橘等农业特色产业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狠抓农村水电建设,全面完成农村老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大力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狠抓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库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水文水质水生态监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等工作。、“十二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非农用水利工程水价制度创新和城镇供水、农村集中供水、农业供水等水价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切实加强河道管理、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水土保持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水,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

“十二五”水利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1000亿元以上。

第五篇:长武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修改后

长 武 县 水 利 发 展

“十二五”规划

长武县水利局 二0一0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1.水资源概况............................2.“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3.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1.“十二五”水利发展环境.................2.“十二五”水利发展条件.................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总体思路.............................4.发展目标.............................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1.骨干水源工程.........................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农田灌溉设施建设.....................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5.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程.................6.水利信息化工程.......................7.防汛抗旱.............................第五章 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1.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2.深化水价改革.........................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4.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5.严格水利执法.........................6.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六章 保障措施.............................长武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保障我县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为实现长武快速崛起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我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水资源概况

长武县属渭河流域泾河水系,过境、入境河流有泾河、黑河、南河三条主要河流。泾河由地掌乡汤渠村入境,境内流程56公里,平均流量42.2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14100万吨;黑河由丁家镇刘主河入境,到亭口镇汇入泾河,境内流程37.7公里,平均流量10.3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1290万吨;南河由巨家镇马成寺村入境,从枣元乡河川口村汇入黑河,境内流程12.5公里,平均流量4.85立方米/秒,年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安排农村饮改水工程92处,解决了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3水土流失治理进展顺利

积极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累计达298.60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4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抗旱灌溉农田12万亩(次),防汛抗旱工程体系逐步建立,水情自动测报、抗旱非工程措施等先进技术得以推广运用,城镇防洪及小

(一)型以上水库防洪调度能力得到加强。

2.5渔业生产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水产品产量210吨。2.6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力度加大

制定了《长武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长武县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区水源地保护规划》等文件,加强了取水许可管理,落实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理顺并强化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加大了水源地保护监察力度,保障了水资源管理依法有序开展。强化开展河道专项治理,规范河道采砂,确保了河道畅通、行洪安全。特别是2008年我县依据《水

利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使我县水利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为我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总体投入偏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央、省、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我县水利建设投资基本依靠中央和省、市投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县级财力相对有限,配套资金短缺,部分项目配套工程滞后,致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3.2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国投资金主要用于病险水库、安全饮水、重点水源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比重较小,非基本建设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部分项目未完成渠系配套、续修配套等建设任务,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较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致使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3.3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全县仍有7.46万人饮水不安全,部分供水工程无净化处理设施,部分供水指标达不到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供水质量无法保证,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供水安全保证程度依然较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尚未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眼民生水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十二五”水利发展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把水利纳入重点支持的领域,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2010年年底前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年底前解决全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对江河治理、节水灌溉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幅度增加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饮水安全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继续加大重要江河湖泊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了机遇。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利于加快水利发展。国家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扩大内需政策给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我县稳定和增加水利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2)、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

(3)、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要求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4)、建设生态文明,要求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6)、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眼民生水利发展,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

体现自然性与生态性,努力做到人水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节约保护与开发配置并重的原则。着力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问题,坚持节约用水,兴建节水工程,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

(5)、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特征,按照经济发展目标与布局,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节约、配置、保护规划。

3.总体思路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解决因水利工程不足而造成的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矛盾。依法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饮水安全方面,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摸清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查清群众饮用苦咸水、污染水及局部严重缺水地区的人数和具体分布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案。

在防洪抗旱减灾方面,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1

62.74% 提高到86.75%以上,新增集雨水总蓄水容积18.6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新增15%以上,累计达到70%以上,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万亩。

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1.骨干水源工程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需水量逐年增大,为了满足我县农田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和能化工业用水,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黑河亭口水库工程及改扩建县城供水黑河水源工程,新增调蓄能力2.427亿立方米,新增县城日供水能力0.6万立方米,计划完成投资22.18亿元。

1.1亭口水库:该工程是一项以工业和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减淤、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对解决矿区开发建设的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水库位于长武县境内泾河一级支流黑河下游,距长武县城18公里,距彬县县城15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输水洞和坝后厂房组成,水库总库容2.42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1.6亿元,总工期48个月。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7180万立方米。

102处,解决5.6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日供水能力5129.88立方米,年新增供水能力124.83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从8.67万人增加到16.08万人,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从53.92%提高到99%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2.74% 提高到86.75%以上。

2.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01处,铺设管网240公里,总投资4088万元。

2.2巨路塬集中供水工程:新建净水厂2处,铺设管网90公里,实施集中连片供水,总投资1260万元。

3.农田灌溉设施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共计划总投资13739万元, 新建集雨水窖3000眼,集雨池塘92座,新建、改建、恢复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98处,对李王灌区进行改造,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项目实施后,使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8.48万亩。

3.1集雨利用项目:在相公、芋元、亭口、彭公、冉店、枣元等六个乡(镇)塬区新建集雨水窖3000眼,集雨池塘92座,总蓄水容积18.68万立方米,解决0.74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2200万元。

3.2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建灌溉工程17处(新

4.3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4条重点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11600万元。

5.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90万元,实施县城供水黑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5.1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在县城供水黑河水源地,新建钢丝网墙5公里,总投资170万元。

5.2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新建水质监测中心,面积110平方米,配备水质监测设备及化验设备,总投资120万元。

6.水利信息化工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探索标准体制改革。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水利信息服务中心,建立水利信息化数据库。

7.防汛抗旱

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完善防汛预案,落实抢险物资和队伍,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度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7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在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用水目标上,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杜绝无序开采水资源现象,逐步行成片、线、点相结合的辐射全县所有乡村的供水格局。制定《长武县节水管理办法》、《长武县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规划》等,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

2.深化水价改革

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给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价格,使之逐步达到补偿成本、有利节水的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减少农民不合理水费支出。改革水费计收方式,理顺水费征缴体制,规范收费主体和行为,完善收费许可制、收费公示制、供水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水费计收管理制度,积极推广以水管单位直收为主和“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农户”的新型水费征缴管理方式。

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机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或BOT等形式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再用于工业;城区生活节水要重点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倡导节水文化,形成厉行节水的社会风尚。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我县“十二五”水利规划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不断更新观念,推动制度创新,从工程体系、管理制度、经营机制、资源配置、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全方位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加强组织领导。水利事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强对水利事业的领导,把水利事业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把水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2、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水利行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

3、加强项目储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长武水利,做好项目前期的编制包装工作,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争

下载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夏州水利十二五规划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乡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2011.1)

    武 乡 县 水利发展“十二五” 规划 武乡县水利局 二○一一年一月 武乡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1 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和要求分析 1.1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水利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阳江市水利(水务)系统......

    当前水利形势和水利“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

    主持人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当前水利形势和水利“十二五”规划......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五篇]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2012年06月24日 11:31:40新华网 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陶叶)记者日前从水利部获悉,《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报告材料--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显示煤炭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控制在39亿吨左右。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复合增长率将从过去的8%降至3.......

    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8 保障措施(某县“十二五”水利规划报告)(精选五篇)

    8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水利工程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号召“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兴修水利作为安民兴邦的大事来抓紧......

    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湖北省 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审 定审查项目负责人审核主编人员参加编制人员 刘克清 鹏刘 丰吴 琼姜 江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