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作用思考论文(共5则范文)

时间:2019-10-14 22: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作用思考论文(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作用思考论文(共)》。

第一篇: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作用思考论文(共)

材料和方法

1试验设计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设在山西省寿阳县宗艾村的北坪旱塬上。试验区海拔1130m,多年平均气温7.6℃,≥10℃积温3400℃,无霜期135~140d,年均降雨量501.1mm(年际间变率大),干燥度1.3,属半湿润偏旱区。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定位试验始于1992年春,到2011年历时20a。试验开始时耕层土壤基本状况为:pH值8.3,有机质23.80g/kg,全氮1.05g/kg,全磷0.79g/kg,碱解氮106.4mg/kg,有效磷4.84mg/kg,速效钾100mg/kg,缓效钾1048mg/kg,全钾17.95g/kg。试验采用氮、磷、有机肥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另设对照和高量有机肥区,共18个处理,小区面积66.7m2,随机排列,无重复。氮肥、磷肥、有机肥以不同水平施用。本研究选用其中的9个处理,具体配施设计如表1所示。

2供试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磷14%);有机肥为风干牛粪,有机质90.5~127.3g/kg,全氮3.93~4.97g/kg,全磷(P2O5)1.37~1.46g/kg,全钾14.1~34.3g/kg。供试作物为春玉米,一年一作,管理栽培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秋季结合耕翻将肥料一次性施入,春季播种。1992—1996年供试品种为烟单14号,1997—2003年供试品种为晋单34号,2004—2011年供试品种为强盛31号,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2011年玉米收获后取0~20cm土层土样,风干后过1mm筛,用于土壤各分级形态钾的测定;风干土过0.25mm筛用于土壤全钾的测定。每年测产后取植株样用于钾素测定。1.3测定方法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全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用0.5mol/LNaHCO3-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植株钾含量用H2SO4+H2O2消煮,火焰光度计测定。水溶性钾按水土比10∶1用蒸馏水提取[20];非特殊吸附钾用0.5mol/L中性醋酸镁溶液提取,为醋酸镁浸提钾与水溶性钾之差;特殊吸附钾用1mol/L中性醋酸铵溶液提取,为醋酸铵浸提钾与醋酸镁浸提钾之差;非交换性钾用1mol/L硝酸溶液煮沸提取,为硝酸消煮钾与醋酸铵浸提钾之差;全钾用1∶8的氢氧化钠熔融;矿物态钾为全钾与硝酸消煮钾之差。以上提取出来的钾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21]。土壤钾素表观盈亏量(kg/hm2)=钾素投入总量-作物带出土壤钾素总量。

结果与分析

1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褐土土壤钾素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单施氮磷化肥和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较对照增加了作物产量和作物地上部吸钾量(表2)。单施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3P3M0处理达到峰值,而作物产量在N2P2M0处理达到峰值。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较其他处理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上升趋势。除单施高量有机肥N0P0M6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钾素均出现亏损,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钾素亏损明显减小。可见,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补充作物对土壤钾素的吸收,减少土壤钾素的消耗,提高作物产量。

2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褐土耕层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依照金继运[10]对土壤存在形态的分类,将土壤钾素形态分为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之和为速效钾,非交换性钾即缓效钾,速效钾、缓效钾和矿物钾之和为全钾。

(1)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水溶性钾含量的影响

水溶性钾是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态钾,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它占土壤全钾的比例最低[22]。从表3可以看出,单施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水溶性钾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低量氮磷化肥N1P1M0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N2P2M0处理较对照水溶性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较高氮磷施肥N3P3M0和N4P4M0处理水溶性钾含量均低于对照处理。说明适量施用氮磷化肥可以增加土壤水溶性钾含量,但过量施用氮磷肥则会降低其含量,其变化规律与作物产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氮磷化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处理,水溶性钾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补充土壤有效性钾素的含量,进而提高水溶性钾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对钾素的吸收。较高量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水溶性钾含量明显提高。总的来看,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或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性钾含量,特别是较高量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保证作物对水溶性钾含量的吸收。

(2)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其他钾素形态的影响

土壤非特殊吸附钾是指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能被钙、镁等离子所交换的钾[10]。对照非特殊吸附钾含量最低(表3),单施氮磷化肥和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非特殊吸附钾含量均比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幅度在15.4%~710.7%之间。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无明显规律,其含量大小顺序为N1P1M0>N3P3M0>N4P4M0>N2P2M0。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非特殊吸附钾含量较单施氮磷化肥和对照都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特殊吸附钾是指2∶1型黏土矿物楔形位特殊吸附,不能被钙、镁等离子所交换,但却能被铵离子交换或通过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进行的电子传递过程而释放的钾[10]。含量以N1P1M0处理最低,且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特殊性吸附钾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规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氮磷化肥和对照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非交换性钾主要指易风化的含钾矿物(黑云母)晶格内含有的钾和土壤中固钾矿物(如蛭石等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固定的钾[9]。非交换性钾又称缓效钾,是土壤速效钾的储备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速效钾[1]。表3结果表明,对照的非交换性钾含量最低,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N3P3M0处理达到峰值。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非交换性钾含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都高于氮磷化肥处理。这主要是因为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减少了非交换性钾向其他形态钾的转化,有机肥的施用量减缓了这种转化。总的来看,非交换性钾含量在488~728mg/kg之间,说明土壤钾素的储备较为稳定。矿物钾是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钾,对植物的有效性很缓慢,是土壤钾的贮藏库,通过风化作用将钾释放出来供作物利用。表3结果表明,矿物钾含量在15.62~18.05g/kg之间,不施有机肥处理含量较低,因为常年没有向土壤施入任何钾素,而作物每年却源源不断地从土壤携出钾,从而促使土壤矿物钾不断释放。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矿物钾含量明显高于氮磷化肥处理,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作物易吸收的有效性钾,从而减少作物对矿物钾的耗竭。

3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不同形态钾素比例的影响

由表4可知,水溶性钾含量在全钾中的比例处于0.05%~0.47%之间,非特殊吸附钾比例在0.08%~0.55%之间,特殊吸附钾比例在0.25%~0.77%之间,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这3种形态钾素的比例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水溶性钾在全钾中的比例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他2种形态钾素比例无明显变化规律。高,与水溶性钾变化规律一致。矿物钾比例在94.40%~96.45%之间,对照最高,高量单施有机肥处理最低;单施氮磷化肥处理,矿物钾含量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N2P2M0处理降到谷值;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矿物钾含量呈下降趋势,高量单施有机肥处理N0P0M6矿物钾比例最低,说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地降低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因为施用有机肥后,进入土壤中的钾素大部分以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形态存在,从而削弱了矿物钾的比例[15]。2.4长期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层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全钾的基础值为17.95g/kg,历时20a,变化幅度不大,除配施有机肥处理N3P2M3,N4P2M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0P0M6外,其他处理全钾含量均下降,下降幅度为0.31~1.72g/kg,对照下降幅度最大,主要因为作物长期不断从土壤携出钾而没有任何的补充。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全钾含量增加,除N2P1M1处理外,其余处理全钾含量均高于试验基础值。说明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效性钾素,维持作物的吸收,减少土壤钾素的耗竭,提高土壤全钾含量。

结论与讨论

地上部分的作物产量及吸钾量与土壤钾素的平衡存在密切的关系[9,23]。本研究表明,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和与有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和作物地上部吸钾量。单施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氮磷化肥处理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明显提高,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地上部吸钾量和作物产量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除单施高量有机肥N0P0M6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钾素均出现亏损。钾素的支出大于投入,其亏缺部分显然是土壤提供的,即依靠土壤钾素来维持一定的产量,因而农田土壤钾素的收支状况,将反映在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消长上[26]。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减缓土壤钾素的耗竭。

本研究结果表明,褐土水溶性钾含量在全钾中的比例不超过0.47%,非特殊吸附钾不超过0.55%,特殊吸附钾不超过0.77%,非交换性钾不超过4%,且最高值均出现在单施较高量有机肥处理N0P0M6。矿物钾比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有机肥的施用降低了矿物钾的比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增加了耕层土壤各个形态钾素的含量。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自然钾素的释放[24-25],维持土壤速效钾的平衡,减缓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同时降低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谢建昌等[26]研究认为,土壤钾素的充分与否是由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及其释放速率共同决定的。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以促进土壤钾素的释放。

全钾是衡量土壤钾素贮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表明,除配施有机肥处理N3P2M3,N4P2M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0P0M6外,其他处理全钾含量较定位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施任何化学肥料的对照处理,土壤钾素耗竭最为严重,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耗竭减缓。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全钾含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除N2P1M1处理外,均高于试验基础值。总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减缓土壤钾素的耗竭,保持土壤钾库的潜力。

第二篇:近代史论文--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在此背景下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人们被深深禁锢在封建思想里,人们失去了独立自由,变成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奴隶性的思想使得他们以奴隶自居,因而他们不会冒险进取,更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及未来。所谓“国者也,积民而成。”“民”是国家的基础,要让国家从封建制度变成民主,自由的制度,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封建腐朽的思想。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奴隶性思想呢?那就是要掀起一场像五四运动一样的启蒙运动。倘若没有五四运动,中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也许还要再等几十年。因而要国家富强,就需要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前进。

历史上各国走向富强无不遵循同一道路:当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时,随之将涌现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深刻的思想运动,引起人们思想根本的改变。紧接着往往是政治变革,建立新制度,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空前的繁荣。

14世纪,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这场运动被马克思誉为:“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很快意大利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1540年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英国也涌现出了像莫尔,培根,牛顿,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他们推动着英国的思想运动。于是很快在1660年,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紧接着在1800-1880年,英国始终世界经济中心。继文艺复兴以后,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思想运动过后,全国便掀起了几次大革命。最终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权。法国于177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同样,在16世纪上半叶,德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紧接着德国于1830-185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很快德国于181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如今是谁领跑世界呢?能当之无愧的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于1829——1870年爆发了一场亦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这场思想的启蒙引发了南北战争,促成了美国的统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超级大国的道路。人类发展史告诉了我们,人类的思想从愚昧发展到先进是必然的,而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昌盛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先进的思想也是必然的。

思想的启蒙,人们的行为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在受压制下苟活,而是勇敢地去追求独立自由,去追求科学与真理。当思想巨人让点点的思想火种在人民群众燃烧起来时,那将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开始。然而如果不添加“新材”,那么这希望之火也会慢慢地减弱,让一个国家走向衰亡。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两千年前,中国大地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巨人,孔子、孟子、老子等。紧接着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场面。这使得中国顺利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过渡。之后中国便进入了各朝代不断更换的封建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繁荣时期,如“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然而每个繁荣的结果都是衰亡。为什么呢?归根在于封建思想在广大群众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具有奴隶性的思想的人们不会走向革命的道路的。他们只懂得一个制度——封建制度。当1919年,五四运动的掀起意味着中国广大群众的思想之火再次被点燃,人们开始走出了封建思想的统治,人们开始追求独立与自由,追求祖国的统一。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一大转折点。从此中国开始走上自己的新道路。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思想结晶便是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一个思想落后的国家就像一潭死水,不知何去何从,只知原地踏步。而一个思想活跃的国家犹如奔腾的大江,为着强国的梦想往前冲。如今中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中国要持续的繁荣昌盛那就必须不断地解放人们的思想,不断地以先进的思想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这有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国才能一直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哲学研究》

《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论美术对电影的作用

论美术对电影的作用

[摘 要] 美术是古老的艺术,在它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影,美术促使电影的形象、场景、道具、光色等因素更艺术化,美术规律帮助电影艺术产生意境。美术和电影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虽然不能说电影完全派生于美术,但美术对电影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关键词] 美术;电影;形象;环境;意境;作用

美术包括绘画、雕刻、工艺和建筑,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艺术,它的出现,应该和人类的出现是同步的。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丰富的美术遗迹来看,当时的绘画、雕刻、器物等已经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相对于美术而言,电影艺术则是一门崭新的艺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于19世纪才出现。把运动分解成多个画面,然后在一定时间逐个展现在人眼前,便有了动感,这就是电影。电影虽然发明得晚,但发展得快,市场更广。美术和电影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虽然不能说电影完全派生于美术,但美术对电影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美术对电影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保证了电影形象的典型性和艺术性

形象是电影艺术中的最基本的因素,电影展示给观众的,首先就是形象(包括人物、动物、景物、器物等)。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除了要有好的导演外,其内部的形象要求极具艺术美感而让观众愉悦。美好的艺术形象,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让人看过电影之后仍然如在眼前,难以忘怀。这需要美术在电影中所起很大作用。如电影《白毛女》《阿诗玛》《地雷战》《戴手铐的旅客》《高山下的花环》《霸王别姬》《从奴隶到将军》《冰山上的来客》《苦菜花》《平原游击队》《大红灯笼高高挂》《少林寺》《黄飞鸿》《八女投江》《佐罗》《双面人》《宝莲灯》等众多的优秀电影作品,都有非常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杨白劳的老实善良、黄世仁的冷酷卑鄙,阿诗玛的美丽、机智、勇敢,觉远的纯朴、顽强,佐罗的正义、智慧,都会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些形象在观众的脑海里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虽然这些电影中的人物都由演员所扮演,但进入角色的演员形象已非完全演员本人,而是经过导演、化妆师等工作者按照剧本内容,使其艺术化、美术化后得到的形象了。

当然,要得到完全符合剧本中所要求形象,在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受到诸如经济、科技、自然环境、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要得到较理想的形象,一方面是由制片人请到形象和演艺俱佳的演员,再就是对演员的美术化。因为明星大腕们更受观众的欢迎和认可,演技也相对高一些,所以大腕明星们主演的影片就相对较多。然而,一个明星就一张面孔,要演好更多的形象,使观众不产生厌倦感,对他们形象的美术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美术处理的过程基本接近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要在演员原形象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剧本的艺术形象,这要求工作者具有很高的美术素养,创造出的形象要符合美术规律,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如著名演员刘德华在《三国之见龙卸甲》扮演的赵子龙,在《投名状》中扮演的赵二虎,在《天下无贼》中扮演的王薄,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好的艺术形象能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但又不能怪诞离奇,形象可憎。

如果说普通影片的艺术形象受到演员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的话,那动画片中形象则完全是美术工作者创造的结果。每个人或物的形象都由画家亲手绘制或制作。作者的美术修养和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电影作品质量的高低。好的动画片就如给人观赏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在享受的同时受到教益。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张仃曾设计创作了经典作品《哪吒闹海》的形象,这是一部突破传统绘画而极具装饰意味的作品,勾线细致,色彩典雅。影片中的哪吒、李靖、龙王的形象都优美生动,呼之欲出,可谓是雅俗共赏。在丹麦国际电影节上获金质奖的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的名作《牧笛》,则是大写意的水墨风格,其中牛的形象来源于国画大师李可染笔下,鱼虾、青蛙的形象来自齐白石的笔底。可以说,影片里的形象经过大师的艺术加工,已经简练到极致。老牛的形象仅用几笔湿墨画出,但已形神兼备。牧童则用非常简练的线条勾出,皮肤用赭石颜色稍加渲染,天真可爱的小孩便活跃其中了。这些成功的作品,给人以美的、健康的视觉享受,激发观众的思想共鸣。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作品成功最关键的组成要素之一,美术在塑造、加工电影形象方面,其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美术的不断进步,电脑技术更多地应用于影视中,在国内外,已经有一些电影应用三维形象的动画演员,看起来和真实形象非常接近。由于人工绘制的形象可以摆脱时代,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可以代替真人完成难以完成的表演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大拓宽电影艺术所表现的范围。用美术手段制作的形象更符合剧本的要求。可以表现现实的和虚幻的形象,也可以表现灭绝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形象。如电影《金刚》中的主角便是用写实的美术手段制作出来的,除它高大出奇的形象震撼观众以外,其复杂的人性化的面部表情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美术的作用使得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美术技法也会不断提高,电影的制作技术会慢慢完善,由人绘制的电影形象会更加真实生动,表现性也会更强,它会逐步取代真实演员的形象,这是电影界的一个趋势。美术将革命整个影视现状,使影视艺术更加艺术化。[论/文/网 LunWenNet/Com]

二、美术保证了电影场景空间和衣服道具的艺术美感

在电影艺术中,人物总是活动于特定的场景空间中。即使是舞台剧,也要布置一些必需的背景和道具,如下雪的布景、室内的桌椅、河上的小桥等。在故事片中,场景空间就显得更为重要。场景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活动时间和活动变化。场景的选择、设计、加工一般由美术工作者来完成。好的电影作品,人物、环境、道具相互协调,又浑然一体,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让人看了觉得真实自然,又能得到艺术美感的享受。在《水浒》中,场景占地就达600亩,其中包含建筑、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根据剧本内容,经过美术工作者认真调选,又把场景分为:州县区、京城区、梁山区三大部分。州县区有中下层社会生活场景,衙门、监牢、法场、街坊、店铺、庄园等一应俱全,建筑则古风浓郁,武大郎饼店、王婆茶馆、郑屠肉铺等做旧工艺细致逼真。不仅很好地再现了北宋的历史氛围,又给武松杀嫂、醉打蒋门神等故事安排了特定的环境。京城区的建筑气势雄伟,富丽堂皇,给宋徽宗、高俅、蔡京等贵族高官安排了活动环境。街市城门内外的布局的设计建造,是按照宋代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的景物做的,让人看了电影后觉得自然而真实。梁山区则依山靠水而建,艺术地再现了水泊梁山的宏大场景。码头、寨门、校场、官船、橹船、车船、战船等都按宋代样式做成,逼真而富有艺术性。演员使用的衣服道具等都由美术工作者根据剧本一一设计。在《水浒》人物的衣服设计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到剧中人物的服装上,大量的灰色系统的应用,很好得表现了自然、淡雅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平民风格。而李师师与燕青见面,每次都着暖色调的绣花服装,色彩略显艳丽,但并不浓烈。体现出一个身陷风尘但侠义有情的女子性格。李逵则着黑色短服,手拿板斧,突出了其正直豪放的人物特点。

如果不注意美术在电影环境和道具中的作用。结果肯定会降低电影的可视性和艺术性。有的电影虽然演了几十年的事,但就有简单的几个环境,不多的几件衣服道具。看不出春夏秋冬不说,连演员从年轻到年老年都穿同一件衣服,并且一直是新的,像一天发生的事一样。有的电影表现的是红军长征的题材,但衣服道具都是崭新的,衣服有棱有角,演员或白白胖胖或娇声奶气,让观众看了觉得太不真实。有的导演在执导一场戏时,因主演不喜欢衣服,就临时换衣服,没有考虑换上的衣服是否和角色当时的境遇相符、是否和场景以及其他人物服装的色彩和谐,能否突出他作为主要人物的地位。结果导致电影艺术品味的降低,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只有重视美术效果的作用,才会使影片更具有光彩。

三、电影中的光、色、意境都离不开美术

众所周知,光和色也是电影中非常重要两个因素,一部影片,起码要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在影片向观众展现的过程中,光和色可以统帅人物、环境以及道具等。可以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导演想让观众首先看到东西。并且烘托剧情气氛,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光和色统领着影片的色调变化,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觉型影视越来越走向大众,处理好色彩和色调问题,使影片各因素的色彩整体上和谐统一的任务,自然就落在美术工作者身上。电影《红高粱》是色彩美在影片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例子。张艺谋用绚丽愉悦的红色调,抓住了观众的眼睛。电影画面的每一次跳跃,都给人以色彩和谐的绘画作品的美感,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那种扑面而来的红色,既给观众以热血沸腾的震撼力,又融入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人性的渴望突破旧的思想枷锁的勇气;表现出主人公敢爱敢恨、朴实

用心

爱心

专心

无华的性格。而在《英雄》影片中,作者用黑白红为主要变化的颜色表现剧情的起伏,以灰色融合其中,达到了整体色调的细腻典雅,使色彩、画面和情节水乳交融。色彩与影片的关系达到了“化”的境界,电影色彩的意义也真正得以体现。在这部影片中,美术色彩的价值在剧情中得以痛快淋漓地发挥。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古代战乱的生活环境,黄褐色便成了主色调。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思绪也融入一个尘土飞扬、鸡飞狗跳的古战场当中了。在表现汉献帝退位的情节时,色调变成暗褐色,然后配以皇帝及大臣们的黑色宽袍,宽袍上再点缀以暗红色的图案。一方面揭示了献帝天愁地惨的无奈心情,另一方面暗示了政治斗争的血腥和残酷,给观众很强烈的感染力。

如果说形象、道具、服装、光色更多的是强调外在的感观效果的话,那电影中的意境美就更强调作品的内在的综合因素。它是演员、环境、衣服、道具、光色等形成的点、线、面、色、虚实、动静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和谐美的关系。这种关系会对人的情绪产生相应的影响,让观众或喜悦,或忧伤,或激动,或愤慨。而这种能调动人情绪的构成关系,和美术作品中意境形成的原因是一致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忘情季节》《小城故事》《小鹿斑比》《激情燃烧的岁月》《黄飞鸿》《长征》等影视作品都是很有意境的佳作,能使观众观而生情,观而忘情。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因为制作者不懂美术规律,硬让演员大哭大笑,以为能调动观众的情绪,结果却让人看了产生反感。

总的说来,美术与电影的关系密不可分,美术不仅为电影保证了形象的典型性和艺术性,而且在环境、道具、色彩、光影等应用方面为电影提供了依据。一部好的电影,其构成应该是无懈可击的。美术发展,也必定会大大推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四篇:对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思考论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必要条件。

一、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能让我更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没有结束的过程,关键就是学生的提问,也就是学生的思考。每节课后,学生的困惑仍然存在,这是应该充分重视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拯救被压抑的激情,要求学生用头脑去学习。在实践中,我选择的突破口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困惑提出来。

由于长期的磨合,我的学生渐渐习惯了通过提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提问让我看到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全新的学习状态。最初,浅层次的提问比较多,大多出于对历史情节的好奇,到后来,提问开始反映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开始提问的风气也不浓,敢于提问的学生也不多。现在,提问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提问中,他们开始关注历史学习的方法,关注老师讲解的合理性,讨论教科书陈述的科学性。因为发现了问题,他们开始争论,有的提问已经对我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学生没有论据,因此而求援于老师。因为一个推理而困惑,又因为一个困惑而期待,这个提问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

2.能让我更为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提问也改变着我的教学。学生提问水平参差不齐,要求深浅不一,涉及的知识内容飘忽不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前的一些积累已满足不了新的求知,弄不好还要出笑话。在这些问题的“催促”下,我不得不大量地阅读各种门类的不同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我的教学也因此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还不得不深入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合理性。学生的一个提问,可能意味着一个知识体系的漏洞,看似肤浅的问题,可能会揭示出教学过程的失误。

其次,学生的提问也不断地修正着我的教育理念,使我意识到:疑惑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问题提出来才能成为质疑能力。因此,不仅仅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由于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要探究、讨论并回复,要让学生感受到因提问而得到的收获和喜悦。这样的教学才会有实效。

二、对课堂教学有效的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一切都源于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在我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具体做法是:

1.有效组合。长期的实践证明:5-6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帮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性别协调及性格互补。

2.别具特色,各司其职。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每次带一个新的班级,总会让他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起个个性化的组名,希望在组名的感召和激励下,能够吸引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几年来,我的每届学生都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2007届的“群英”、“神话”、“无双”等到2009届的“天道酬勤”、“六鼎记”、“六锅头”、“一塔湖图”等每个组名都不同凡响,别有新意。

这些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策略是: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教”有“学”,大部分老师往往强调“学”的高效,而忽视了“教”的高效。那么,如何使“教”既高效,又使“学”高效呢?我的经验是:学案教学。

导学过程由教师课前设计好本课导学内容。当然既要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又要体现本课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导学的内容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导学案既可以提前发给学生,也可以当堂发给他们,这视需要而定。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间进行分享学习,各组之间有异议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地给予讲解,最终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初中科目多了,每天八节课,每节课有不同的作业,大脑再清晰的学生偶尔也会忘了某科留的作业,所以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而有了导学案之后,学生回到家,不仅可以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时有据可查,而且作业就在导学案上,做完作业后,让家长签字,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足迹,会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同时促进家校的合作、交流,这样能不使“花朵”开得更鲜艳吗?

作为普通的一线老师,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做主的课堂。我们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把课堂教学的实效、有效、高效扎扎实实地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也许,当你的“课堂改变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之思考——周记的作用

作文教学之思考——周记的作用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激情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一篇文章能否写成。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摸索到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交流,至少对同学有所启发,对自己学习方法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有经验的老师常告告戒我们教完一篇课文后要将自己的想法或探索,及时写下来,如果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有长进。可在我看来,能持之以恒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到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学生的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的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出锦绣文章来。

有教育者提出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们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推行的周记(或者日记)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或者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方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和督导学生不间断的写周记(或者日记)。进行这种自由的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学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的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就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我们的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蚕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用心爱心专心 1

下载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作用思考论文(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作用思考论文(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