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家庭教育的类型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会引导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希望有所帮助!
1、平等型
在平等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凡事都能够在一定的规则之内,给予充分自主的选择权。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也能够让孩子对家长”又爱又怕“。
简而言之,这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这是最成功的'教养方式,孩子会变得快乐、比较自信。
2、忽视型
在忽视型的家庭中,孩子往往会变成”空气“,家长或忙于自己的工作,或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在低年段,孩子就会产生疑惑——爸爸妈妈是不够爱我吗?等到了高年段,孩子就会发现无论自己做好或做坏,都不会得到应有的表扬和批评。于是,孩子也就放任自己,”破罐子破摔“了。
3、溺爱型
在溺爱型的家庭里,孩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小时候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不接受挫折,所以他们只接受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并且在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他们只会一味地索取,不懂回报。到了长大之后,离开了家长的庇护,就会发现社会并不是围绕他们在转。于是和社会脱轨,再次回到家长的怀里。
4、专制型
在专制型的家庭中,孩子不能被当成一个个体所对待。家长往往会以”爱“的名义规定、限制孩子的活动,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样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自主思维,放弃创造想象,甚至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让自己能够短暂地呼吸。
过犹不及,家庭教育也是这样,太过极端的教养方式,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养类型可以有典型,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还是需要我们寻找,我们可以去借鉴,更多的还是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以此来不断地调整,内化形成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第二篇:个案家庭的几种家庭教育类型
个案家庭的几种家庭教育类型
我校借鉴单亲家庭教育课题经验,研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类型,取得一定的成效。单亲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往往走向极端,步入误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我校7个单亲家庭孩子平时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以及心态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特别是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家庭。
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经常发生。暴力教育是指单亲家庭中的某一成员对其他成员在精神上、经济上、肉体上以及性行为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
“放羊”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家庭在孩子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第三篇:家庭教育
故事题目:《 一起做个“好家长” 》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联系电话:
子女所在学校:祁庄小学
一起做个“好家长”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人人都宠得爱不释手,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命运,都关系到家庭将来的喜乐哀愁。古往今来的有关儿童成长教育篇中都告诉我们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做家长的平时必须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同时,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也都有同一体会,现在孩子越来越难管,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我们对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要,谁都不敢忽视,不感怠慢,就是使不上劲。我女儿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开心快乐,有个快乐的童年。学校这次组织我们家长写育儿案例,进行家庭教育的心得的交流,给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现在就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1.我们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女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她谈心。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对孩子不要谈什么大道理,光讲大道理给孩子听未必有好的收效,甚至多讲还会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做家长我认为能让孩子喜欢你、贴近你,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2.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她没有明显帮助作用的事情,也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忙起来时,就只顾大人的威严了,我自己烦躁时也常犯这样的错误。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孩子的思考是在好奇和兴趣中产生,家长千万不要磨灭孩子闪光的苗头。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或各种千奇古怪的问题,每次我们都要做到耐心回答,并和孩子一道观察等,使他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启迪智慧,开动脑筋。孩子的各种兴趣如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球等,我们都让她去尝试、去锻炼。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家长应扬长避短,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我认为家长要熟悉孩子擅长的相关事情,引领并鼓励孩子一道坚持学习下去,我相信收获一定不菲。
3.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人的品质是第一要素,是决定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关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社会周围环境的一些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做到凡事从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辨别是非、真善,培养孩子的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富有同情心、客观公正等良好品质,以及热爱集体,尊敬师长,遵守一切规章制度等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人品的重要部分,好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孩子将终身受益。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去做,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我们要有意识引导孩子自己做学习计划,针对自己存在的毛病去改正,去争取进步。教育孩子,就要着眼于小处,发现不良端倪,及时纠正,扼杀其于萌芽状态,切忌纵容。那种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自然习惯就好了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这好比农民种豇豆,从小就要给它立杆子,引导它顺着杆子向上长,这样才能吸收足够的阳光和空气,才能结出丰硕美观的豇豆。如果等豆苗长大了,见其漫天蔓长,不能开花结果,或是只能结出干瘪瘦小的豇豆,到那时才立杆、引导,恐怕即使折断一些枝条,也不易再结出好豆子了,教育子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4.做孩子的引路人,家长应从自己做起。家长是孩子的模仿人,言传身教都在影响着孩子。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不利于孩子的言行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在教育批评孩子时,父母意见应统一,不能相左,每天抽1个小时以上时间和孩子相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以及在学校里的状况;每天倾听她在学校里高兴的事情和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以便及时掌握她在学校的情况;在学习上,家长应做到和孩子同步学习,针对孩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查阅相关信息资料,和孩子一同成长。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在孩子人生道路上不停的为她们加油,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而且很不平坦道路上,家长应给予加倍的温暖和关爱,使她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和勇气。
5.孩子需要爱。这里的爱不是溺爱,不是宠爱,而是真爱。人们常说,爱也要讲究方法。科学的爱,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大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平等的,但家长往往会忽视这点,对孩子给予自己的爱视而不见。在我家的生活中,我非常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有一次,我生病了,中午吃饭时大家就没有叫我,女儿
注意到了,她不声不响地走到我的床前,叫我快来吃饭,还说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当时我特别感动,这就是女儿对父母的爱。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她不像大人们的爱那么具体,但孩子们的爱却实实在在。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10种“爱的方法”。
一、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二、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三、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四、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五、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六、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七、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八、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九、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十、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以上是我本人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当然这是不全面的,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还要多想办法和多总结,争取做得更好更全面。其实,家长平时的教育不仅要自己总结经验,还要会与其他的家长进行交流,可以吸取他人的教训,还可以吮吸他人的经验,这也是一种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作为家长,是不断探索出来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是责任,好的教育方法是不断探索出来的,让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篇:家庭教育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人的第一个楷模,家长的言行常常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再现。家庭环境的恶劣,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孩子生下来后近似一张白纸,家长的言行举止、心理素质、处事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造成的。
那么,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这些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唠叨式
每个做家长的都会为孩子的方方面面着想,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着、嘱咐着,当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或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时,动不动就唠叨个没完没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夫妻之间总唠叨,你是不是觉得烦?做丈夫的唠叨妻子烦,做妻子的唠叨丈夫不也烦吗?家长越是提醒、越是唠叨,孩子就越是反感,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无论对错,全当耳旁风,甚至导致亲子关系冲突——孩子产生逆反、对立情绪,尤其是家长在外人、同伴面前数落他时,这种逆反会更加强烈。
如果你是一个唠叨的家长,希望你下决心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不要再对孩子唠叨了。
2、数落式
家长在唠叨的同时,少不了要数落孩子。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比如:你怎么不听话?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这种数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带有谴责性质,对孩子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毒害性质,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孩子的潜能发挥,因此,家长一定要彻底改掉数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3、训斥式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生活经验少,思维不完全,犯错误是难免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犯了错,家长动不动就训斥他们,充当法官和裁判的角色。虽然这种方法的见效速度快,但是,这样并不能使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事情,错在什么地方。只能增加孩子对家长的反感和怨恨情绪。如果家长长期使用训斥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疏远家长,对家长不敢讲真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性格变得孤僻,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只有威严而没有威信,只有可畏,而无可亲可敬。
4、打骂式
打骂式的家长数量不多,但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一定要取消。因为这是最无能的教育手段,这种方法会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会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此外,也会导致他们长大成家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教育下一代。
5、包办式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对孩子爱过了头,从而包办代替,便是害了孩子,同样是父母的失职。父母包办代替过多,造成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于是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幼儿穿衣服、脱鞋子时自己不动手,等着老师帮忙穿;吃饭时,等着老师喂,等等。因此,家长应丢掉包办代替的坏习惯,应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应积极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6、宠爱式
家长视孩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团团转,他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容易形成养尊处优的性格,他们不能受一点委屈,个人意志至上,个人利己主义严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样去照顾别人,怎样去关心别人,而别人给他的关心他都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还会助长他养成学习不努力的不良习惯。
7、催促式
家长不断催促孩子:“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了,爸爸妈妈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请做家长的体会一下,本来你想干点家务事,想打扫一下屋子,想擦擦地,可是你的爱人不断提醒你,你快收拾收拾屋子吧,快擦擦地吧,快点„„,你可能就不愿意干了。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表扬,别人一催,你反而不想做了,甚至是产生了逆反心理。
孩子的心理其实和大人一样,他们比你还稚嫩,他们的心灵需要倍加呵护,因此,家长对孩子要多点耐心,不要只顾着催促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8、愁眉苦脸式
家长每天愁眉苦脸地面对孩子,处处为孩子操心,担心这儿、担心那儿,总想让孩子在你的保护伞下生活,其后果是什么?
请你回忆一下,在你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态度。你多么希望父母对你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训斥,父母的情绪是不是对你有很大影响。可是你现在当了父母却忘了这一点。
9、宽容式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做人的风度和境界。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相处。
不过,家长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有一个限度,让孩子有章可循、学会承担责任。没有纪律约束的孩子会变得过分关注自我,自私自利,而且不快乐——还会使周围的人也苦不堪言。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吧!
10、民主式
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朋友,他们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经常给孩子表扬和鼓励。所以,孩子的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较强,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因而,学习一般都较为优秀。
11、放任式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少过问,虽然这样的家长不多,但也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以免走入误区。在这种家庭中,父母的话不起任何作用,孩子想做的事情,轻而易举的就能实现。在放纵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不接受学校老师的管理和教育,更不接受同学的批评,经常打架斗殴,违规违纪。
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形成,而不良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家长树立 “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权利,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第五篇:家庭教育
用心去与孩子交流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关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教育和家庭更应该在此关键时期加强配合与联系,相互协助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为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
二.和家庭其他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
三.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