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大全
《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2月13日省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1997年2月12日公布的《河北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81号〕)同时废止。
省长许勤
2017年12月30日
河北省地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地图管理,保证地图质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向社会公开的地图的编制、审核、出版和互联网地图服务以及监督检查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图包括模拟地图(纸、布等介质地图)、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实景地图、影像地图等)、互联网地图以及各类产品附着的地图图形等。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图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图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地图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当使用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各类地图产品的开发,推广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获取、处理、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培育、拓展大众地理信息消费市场。
第六条 从事地图编制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地图编制工作。
从事地图编制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
在地图编制活动中从事外业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人员应当依法持有测绘作业证件。
第七条 编制本省行政区域全图、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图的,在编制前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编制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图的,在编制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编制地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
地图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属于国家秘密的;
(四)影响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表示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编制地图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地图编制标准,选用最新的地图资料作为编制基础并及时补充或者更新,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态、名称以及相互关系,且专业内容和有关数据符合地图使用目的。
第十条 在地图上表示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辖区名称,专业区名称,居民地名称,专业设施名称,纪念地和旅游胜地名称,大型建筑物名称以及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的,应当按照依法确定并公布的最新标准名称表示。
第十一条 在地图上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应当按照国家公布的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绘制。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应当按照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成果绘制。
在地图上表示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拟订、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绘制。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未勘定的,按照乡(镇)行政区域界线习惯画法图编制。
第十二条 编制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地图,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米;
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优于05米;
不得标注涉密地理信息,不得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编制公开使用的实景地图的单位,应当对实景地图中不得公开表示的内容进行处理并详细记录处理方法、工作流程和处理内容。
涉及国家秘密的遥感影像地图、实景地图,在公开使用前应当依法送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第十三条 绘制中国示意性地图,应当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国领土范围,保持国界线的形状特征,正确表示台湾岛、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和中印边界线走向,不得随意删减或者用其他图形遮盖。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公益性地图网站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地图服务,供无偿使用。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收集与地图内容相关的行政区划、地名、交通、水系、植被、公共设施、居民点等的变更情况,用于定期更新公益性地图。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相关更新资料。
第十五条 除景区图、街区图、公共交通线路图等内容简单的地图外,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按照《地图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报送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直接使用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地图,未对其内容进行编辑改动的,可以不送审。
第十六条 地图送审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图审核申请表;
(二)需要审核的地图样图或者样品;
(三)地图编制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
进口不属于出版物的地图和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仅需提交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材料。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编制地图的,还应当提交保密技术处理证明。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省行政区域全图和主要表现地为两个以上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图。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主要表现地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图。
对于应当由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的各种展会宣传品、户外广告牌(条幅)等附着的地图图形,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八条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地图审核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时事宣传地图、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图书和报刊等插附地图的,应当自受理地图审核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应急保障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地图的,应当即送即审。
涉及专业内容且没有明确审核依据的地图,由负责审核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计算在地图审核的期限内。
第十九条 地图内容技术审查工作由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承担。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公开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和国家有关地图编制标准对送审地图进行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审查意见报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
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应当配备地图内容审查专业人员。地图内容审查专业人员应当依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从事地图内容审查工作。
第二十条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根据地图内容审查工作机构提出的审查意见,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核发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并注明审图号。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或者其他新闻媒体上及时公布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审图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审图号。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批准的地图,应当在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适当位置显著标注审图号,送审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负责审核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免费送交样本。
改变经审核批准的地图内容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送审。
第二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组织审定本省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
任何单位不得出版未经审定的本省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
第二十三条 在地图上登载广告,不得影响地图表示的完整性,广告幅面应当不超过地图版面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四条 地图应当由具有地图出版业务范围的单位出版。
地图出版单位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地图出版物的版号、版面。
在网络上出版其他地图出版单位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出版的地图且不改变原地图内容的,应当在网络地图的相应页面显著标明原地图出版单位名称、审图号以及书号、刊号、网络出版物号或者网址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向公众提供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传标注和地图数据库开发等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应当将存放地图数据的服务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并制定互联网地图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收集、使用个人位置信息的,应当征得被收集者同意,并建立健全个人位置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位置信息安全。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需要收集、使用被收集者个人位置信息的,应当公开收集、使用规则,不得泄露、篡改、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被收集者的个人位置信息。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提供地图APP服务的,应当及时更新平台软件和地图数据库,丰富地图数据内容和服务功能,并遵守前款关于个人位置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用于提供服务的地图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不得存储、记录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地图上不得表示的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互联网上传标注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地图上不得表示的内容。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互联网地图监管系统定期监控互联网地图服务行为,发现互联网地图信息含有不得表示内容的,及时会同新闻出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应当使用经依法审核批准的地图,加强对互联网地图新增内容的核查校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6个月将新增内容以及核查校对情况送交负责审核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地图编制、出版、展示、登载、生产、销售、进口、出口等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工商、新闻出版、海关和通信管理等多部门参与的地图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地图质量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图生产经营企业登记注册、流通领域的地图产品以及利用地图发布广告等的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图出版单位资质审核和地图出版行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地图出版管理的相关规定;
海关应当凭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出具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审图号对进口、出口的地图和地图产品通关;
通信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图违法行为有权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送审而未送审的,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通过互联网上传标注了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地图上不得表示的内容的,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使用未经依法审核批准的地图提供服务,或者未对互联网地图新增内容进行核查校对的,由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河北省人民政府1997年2月12日公布的《河北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二篇:高效地图审核管理办法
地图审核管理办法
地图审核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 2004.11.25 20:54:47】
地图审核管理办法
(国家测绘局1996年12月24日第3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工作,保证公开出版的地图符合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及有
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测绘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 门,负责地图审核工作。
第二章 地图送审
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送审的地图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以及其它形式的地图。
第四条 国家测绘局负责受理审核下列地图:
(一)绘有国界线的地图;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地图;
(三)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地图;
(四)历史地图、世界地图、时事宣传地图。
国家测绘局受理审核历史地图、世界地图和时事宣传地图,在没有明确的审核标准和依据时,转送外交部审核。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地图是指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 域为主区的地图。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负责受理审核下列地图: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地图;
(二)国家测绘局授权审核的绘有国界线的省、自治区地图。
第六条 本办法第四条所列地图,公开出版的,其选题由出版单位送经国 务院出版行政管理
部门同意后,报送国家测绘局审核;展示或者在电视、报刊、广告中使用的,由展示或者使
用单位直接送国家测绘局审核。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地图,公开出版的,其 选题由出版单位送
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审核;展示或者在电视、报刊、广告中使用的,由展示或者使用
单位直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审核。
理审核部门应当将送
工作的部门协助审核
过程中对省级行政区
批 准的地图出版资格。
制样图的专业内容
政主管部门审核。
逾 期未通知的,视 的,视为审核同意。
地
售。
图审核部门审核批准
不
图),是使用中国地
改变国界线画法和重
有关地图审核部门备
审核程序送审。
送审地图内容的表现地与出版或者展示单位所在地不属同一省份的,受审地图送地图内容表现地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相邻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在协助审核域界线画法有争议的,由受理审核部门报国家测绘局审核。
第八条 送审地图的出版单位,首先应当具备国务院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第九条 出版或者展示未出版的专题地图,出版或者展示单位应当将试 报送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第十条 受理审核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审核决定通知送审单位;为同意出版或者展示。协助审核的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未反馈审核意见第十一条 内地引进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出版机构出版的各种公开图,由引进单位负责送审。未经地图审核部门审核批准,不得在内地销进口在外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公开地图,由进口单位负责送审。未经地,不得在国内销售。
第十二条 已经审核同意出版的地图再版时,其界线画法无变化的,可送审,但应当在印刷前将样图一式两份送有关地图审核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图书、报刊、影视、广告、标牌等中使用的地图(含示意性地图出版社最新编制出版的系列比例尺标准地理底图填绘专题内容,而不要岛屿表示的,可不送审,但应当在印刷或者展示前将样图一式两份送案。重新描绘国界线或者重新选取重要岛屿的,仍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第十四条 送审地图时,送审单位应当向地图受理审核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
(一)送审单位的地图审核申请书;
(二)试制样图(彩色地图报彩色打样图,单色地图报原稿复印件)一式两份;
(三)送审电子地图,除报送软盘、光盘外,还须报送与软盘、光盘内容所表现的主要地理要
素相同的纸质地图;
(四)编制试制样图所使用的底图资料说明。
第十五条 国内出版单位送审地图,还须出示以下证明文件并附送证明文 件副本:
(一)国务院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关于本单位地图出版范围的批准文件或者出版地图的单项批准 文件;
(二)送审普通地图和直接测绘的专题地图的,须提交地图编制单位的测绘资格证书;
(三)送审全国性或者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的,须提交有关部门对送审教学地图教材审定 的书面文件。
第三章 受理、检定、审批
第十六条 受理审核部门收到送审的试制样图、材料和有关证明文件,于5 日之内决定是否
受理。经初步审查,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决定受理。对送审材料不齐,需要补送有关材料和证明文件的,退回送审单位补办齐全后重新报送。
对送审地图集(册)或一次送审地图数量过多在规定期限内难以完成审核工作的,审核部门可
以分批受理;或者由审核部门与送审单位协商,一次受理,适当延长审核期限。
第十七条 国家测绘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 门,授权地图技术
检定机构承担地图内容审核的有关技术检定工作,检定的依据是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标准地图。
第十八条 受理审核部门决定受理后,将试制样图送指定的地图技术检定 机构进行检定。受
理审核部门根据检定结果,最后作出地图审核决定,并通知送审单位。经审核同意出版或者
展示的地图,编发相应的审图号。
国家测绘局审图号为:GS(年)号
如“GS(1995)001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审图号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S(
年)号
如“京S(1995)012号”
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地方性地图,经受理审核部门与协助审核部门协商决定,也可以由协助
审核部门编发审图号。
第十九条 经审核同意出版的地图,送审单位必须在出版物的适当位置载 明审图号。地图册
(集)的审图号应当印在封底适当位置上,单张地图的审图号应当印在图幅右下角适当位置上。
第二十条 在电视、报刊上使用的时事宣传地图的送审、受理、审批实行 简易程
序。送审单位持单位介绍信到受理审核部门送审地图样图,受理审核部门实行即送即审。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同意出版的地图,在发行前,送审单位应当按照《条
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将样本一式两份报该地图受理审核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地图技术检定机构检定送审地图,按照国家有关的测绘收费
标准收取费用。具体收费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地图送审单位弄虚作假,伪造证明文件或者材料的,由地图审核部门撤销批准文件;地图已经出版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并提请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依照《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经地图审核部门审核同意出版或者展示的地图,送审单位未 按地图审核部门的
审核意见对送审样图进行修改、补充就出版或者展示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并提请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依照《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予以 处罚。
第二十五条 地图审核部门的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可以依 据《
条例》和本办法,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地图的审核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内部地图的审核程序,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4 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于2003年4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梁保华
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决定对《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删去第五条第二款。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
(2002年10月11日省政府第197号令发布根据2003年4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图编制出版管理,规范地图市场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种公开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出版和市场管理。
在文化用品、工艺品、纪念品、玩具和各种传媒使用自行制作的含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示意地图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图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其他有关行政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图出版、销售、广告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负责管理本部门专题地图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正确使用公开出版的地图出版物。
第五条编制普通地图和需要直接进行测绘的专题地图,必须取得相应的测绘资格。
第六条在地图上绘制本省、设区的市、县(市、区)行政区域界线,应当按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国家有关规定绘制。
第七条编制地图应当采用最新的地图资料作为编制基础,并对现势变化的内容及时补充或者更新。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内容的表示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符合地图使用目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地图编制单位提供编制地图所需的现势资料和信息。
第八条从事地图现势性资料收集并在地图上进行修绘的人员应当持有测绘作业证件。
第九条编制、出版或者展示未出版的本省全省性地图的,在地图印刷或者展示前,应当将试制样图一式两份报送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编制、出版或者展示未出版的本省地区性地图的,在地图印刷或者展示前,应当将试制样图先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专题地图涉及专业内容的,应当事先报经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已经审核同意出版的地图再版时,其地图内容有变动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重新送审。
第十条送审地图时,送审单位应当向地图受理审核部门报送或者交验下列材料:
(一)地图审核申请书;
(二)测绘任务登记证复印件;
(三)试制样图一式两份(彩色地图报送彩色打样图,单色地图报送原稿复印件);
(四)送审电子地图,除报送软盘或者光盘外,还需报送与软盘或者光盘内容所表现的主要地理要素相同的纸质地图;
(五)送审刊登广告的地图的,交验广告经营许可证副本;
(六)送审涉及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的,提供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
(七)编制试制样图所使用的底图资料说明。
出版单位送审地图的,还须按照国家规定出示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依照本办法规定负责初审和审核的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并应当分别自收到全部送审材料之日起10日、30日内,将审核决定书面通知送审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同意。
审核部门对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所涉及的示意地图的审核,实行即送即审的简易程序。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核同意出版的地图,应当发给送审单位地图审图号;对审核同意的其它载体形式的地图产品,应当发给《地图图形审核批准书》。出版单位应当在出版地图的适当位置载明编制单位、编制者、印刷单位和测绘任务登记号、审图号、符合国家标准的版权记录、书号、条码等。
展示单位应当在展示地图的适当位置载明制作单位和审图号。
第十三条地方专业出版社,具备出版地图的专业技术条件的,按照国务院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地图出版范围,可以出版本专业的地方性专题地图。
地方专业出版社从事旅游图、交通图以及时事宣传图出版业务的,应当具备相应的地图编制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向省人民政府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地图出版申请,经审核同意,并报国务院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方可按照批准的地图出版范围出版。省人民政府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依照前款规定审核地图出版申请时,应当征求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任何出版社不得出版未经审定的中、小学教学地图。
第十五条地方性地图发行前,出版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送交样本,并将样本一式两份报送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地图编制单位或者出版单位利用地图经营广告业务的,必须取得广告经营资格。
第十七条公开出版的交通图、城区图、旅游图等,其广告版面不得超过地图版面的四分之一。
第十八条地图价格由出版单位参照社会平均成本自主确定。按规定应当由指定部门或者单位编制、出版的地图价格应当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中、小学教学地图的价格按照教材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审定。
地图出版、经营单位经销地图应当明码标价。禁止地图销售中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全部地图产品和违法所得,对地图编制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关测绘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和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对地图编制单位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地图编制、出版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有关用语的含义如下:
(一)普通地图,是指综合反映地表物体、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一般特征,内容包括水系、植被、地貌、居民区、行政区划、地名、交通线路、旅游景点、各种境界线等要素的地图。
(二)专题地图,是指表示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要素的地图。
(三)地图编制,是指编辑和制作地图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法律地图管理办法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3年4月24日印发
第四篇: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12〕第6号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9月27日省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省长 张庆伟
2012年10月30日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规范燃气经营和使用行为,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根据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设施建设与保护、燃气燃烧器具安装与维修、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燃气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鼓励、支持燃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第五条 燃气行业协会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依法制定行业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维护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合法权益,督促燃气经营者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第二章 燃气规划建设与应急保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能源规划以及上一级燃气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燃气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时限、发展目标、燃气气源、燃气种类、燃气供应方式和规模、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燃气设施建设用地、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七条 城乡建设应当按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预留的燃气设施配套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书。
第八条 在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得另外建设独立的管道供气设施。已经建成的独立管道供气设施应当并入燃气管网。
第九条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进行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情况报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在管道燃气供气规划区域内,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配套建设的管道燃气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应急预案,加强演练,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燃气供应应急保障设施,确保在燃气供应严重短缺或者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燃气供应。第三章 燃气经营与服务
第十一条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应当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并依照许可的经营范围、经营类别、期限和规模等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个人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必须具备包括由接卸、储存、灌装、倒残等完整生产工艺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方可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凭燃气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二条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依法取得规划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许可证;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工程项目经验收合格;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四)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有与经营规模、类别相适应的注册资本金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三条 从事燃气气源销售的、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其燃气经营许可证由设区的市燃气管理部门核发,报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跨设区的市经营燃气气源销售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从事液化天然气经营的、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其燃气经营许可证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发。
第十四条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燃气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燃气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验资报告;
(四)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安全技能考核合格证书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证书;
(五)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证明;
(六)燃气工程项目规划、施工许可等批准文件、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和特种设备、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等资料;
(七)供气协议书或者供气意向书,气源来源证明;
(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岗位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抢险预案和抢险车辆及设备名录,企业服务规范等。
管道燃气经营企业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提供当地人民政府或者燃气管理部门为其划定的经营区域证明文件或者特许经营协议。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变更燃气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的,应当向原核发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原核发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办理。
第十六条 燃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后,燃气经营者继续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满90日前向原核发部门提出换证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换领新证。第十七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每2年至少对用户使用的燃气设施、燃气计量表和燃气燃烧器具及连接件和紧固件免费提供一次入户安全检查,并建立完整的检查档案。
管道燃气经营者巡查人员入户检查时,应当提前通知管道燃气用户,并出示有效工作证件。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用户,对用户不遵守安全用气规定出现安全隐患的,应当提醒用户整改,用户应当及时进行整改;用户不按规定落实整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停止供气,并在隐患消除后立即恢复供气。用户应当对管道燃气经营者入户检查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
管道燃气经营者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时,物业服务企业和管道燃气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因施工、检修等原因需要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的,应当将作业时间和影响区域提前48小时予以公告,并书面通知燃气用户。施工、检修等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恢复正常供气,恢复供气时间必须事先通知燃气用户,但不得在22时至次日6时之间向居民用户恢复供气。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的,应当及时通知燃气用户并采取紧急措施。
燃气经营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对其供气范围内的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安排,并在90日前向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停业、歇业。
第二十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燃气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服务情况、设备设施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新型复合气体燃料用于经营使用的,应当经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经鉴定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二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对其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送气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加强对送气服务人员和车辆的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有关气瓶充装的规定。第四章 燃气使用
第二十三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在批准的供气区域内向具备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供气服务,并与管道燃气用户依法签订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安全稳定供气。对供气区域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供气。
第二十四条 管道燃气用户需扩大用气范围,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过户、安装、改装、拆迁固定的燃气设施的,应当到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并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作业。
第二十五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对燃气计量装置应当依法进行检定。燃气计量装置使用到规定年限后,由管道燃气经营者负责更换,所需费用计入企业成本。
对管道燃气计量装置准确度有异议的,可以申请有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检定。经检定,燃气计量装置符合标准的,检定费用由申请方承担;不符合标准的,检定费用由被申请方承担,并退还或者补交燃气费用。
第二十六条 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销售单位应当设立或者委托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燃气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负责售后的安装、维修服务。第二十七条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国家标准和规范安装、维修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材料和配件符合国家标准;
(二)不得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产品;
(三)不得擅自移动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
(四)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后,向燃气用户提供安装检验合格证书;
(五)设定不低于1年的安装保修期。
对燃气用户提供的不符合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或者燃气用户提出的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安装、维修要求,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为保障用气安全,应当向用户说明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其采用合格器具或者采取符合安全规范的安装方式。第二十八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产品目录,推广并由燃气用户自愿选择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报警装置和具有燃气泄漏安全保护、报警装置的燃气器具,保障燃气燃烧使用安全。
第五章 燃气设施保护
第二十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许可证时,应当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范要求,保障施工地界内原有燃气设施的安全。
第三十条 在生产、输配和储存燃气的场所明火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的规定。在带气的燃气管道上施工作业,必须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并由专业人员操作。
第三十一条 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改动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报设区的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批准: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
(二)明确安全施工要求;
(三)有安全防护和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
(四)燃气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六章 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第三十二条 燃气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燃气经营、燃气使用的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通知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消除隐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第三十三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机构的组成、职责、应急行动方案等内容,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燃气经营者应当制定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人员和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四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燃气工程建设、经营、使用、设施保护、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等活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作好记录;
(三)进入现场检查;
(四)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改正。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对燃气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对运行满10年以上的输配管网应当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报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抢险抢修人员在处理燃气事故紧急情况时,对影响抢险抢修的有关设施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情况下可以拆除,并通知有关部门,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事故责任单位或者事故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三十七条 发生燃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燃气经营者必须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支持燃气经营者实施入户抢险、抢修作业,燃气用户必须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 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后,燃气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根据有关情况启动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七章 燃气用户权益保护
第三十九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制定安全用气规则并免费向用户发放。燃气经营者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服务热线等信息,并按国家和本省燃气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燃气经营者应当设置并向社会公布服务电话和抢险抢修电话,设专人每日24小时值班。第四十条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燃气经营者进行查询,燃气经营者应当自收到查询申请之日起5日内予以答复。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进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等,受理有关燃气安全、收费和服务质量的投诉。燃气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涉及安全的,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第四十一条 燃气经营者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时,应当履行明确告知义务。
燃气经营者不得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强买强卖、强制接气、强行搭售等强制服务。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燃气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启动燃气应急预案、逐级动用应急储备、协调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紧急调度、要求管道经营者及时恢复供气等措施,保障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
(一)管道燃气经营者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未及时恢复正常供气的;
(二)管道燃气经营者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未采取紧急措施的;
(三)燃气经营者擅自停业、歇业的;
(四)燃气管理部门依法撤回、撤销、注销、吊销燃气经营许可的。
第四十三条 燃气经营者在接到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燃烧器具发生漏气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抢修;燃气经营者接到其他故障的报修,应当按约定的时间派人维修。因维修不及时造成燃气用户直接经济损失的,燃气经营者应当给予赔偿。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和调整管道燃气销售价格,应当召开听证会,征求管道燃气用户、管道燃气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燃气价格或者燃气服务收费,燃气用户有权拒付。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行为的。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燃气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取缔;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七条 燃气经营者未按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经营,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注销相应的证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四十八条 燃气管理部门发现不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或者严重违反国家标准规范,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燃气经营者限期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注销许可证,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注销相应的证照。第四十九条 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暂停充装,吊销充装许可证;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
第五十条 燃气经营者违反燃气价格和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由价格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一条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不按国家标准和规范安装、维修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材料和配件不符合国家标准;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产品;擅自移动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后不向燃气用户提供安装检验合格证书;未设定不低于1年的安装保修期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附1:
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青年文明号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工作,弘扬时代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年文明号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创建并经过活动组织管理部门认定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
第三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是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四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业精神,树立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内容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展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和谐发展贡献力量。第五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我省党政机关、窗口行业、企事业单位、重点建设工程等各行业均可开展。创建活动由团组织牵总,以行业为主,制定创建标准,实施考核评价,兑现奖励措施。
第六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坚持以职业文明为主线,以基层现代化管理为规范,以基层单位青年集体创建为主要途径,形成创建、考核、评价、表彰的完整机制。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要在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七条 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不低于集体总人数的50%,原则上负责人中至少有一人年龄不超过35岁。
第八条 全体成员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自觉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本行业(系统)、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
第九条 全体成员能够弘扬文明新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能够努力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成为本行业(系统)的行家里手。第十条 在工作中表现高度的职业文明水平,取得突出成绩,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第十一条 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富有实效的创建活动,有明确的创建规划、细化的创建标准、醒目的创建标识、有形的创建载体。
第十二条 重视和发挥青年的作用,共青团的工作扎实有效。
第十三条 环境整洁优美,文明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本行业、系统中居于领先地位,争创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本单位党政领导的肯定,受到周围群众或服务对象赞誉,社会评价良好。
第三章 申报评选
第十四条 青年文明号必须在创建的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考核推荐的办法进行。原则上,获得下一级别一年以上的青年集体,才有资格申报上一级别的青年文明号。
第十五条 各级团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被推荐的青年集体要事迹突出,真正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第十六条 各行业(单位)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的申报要由申报集体所在的团市委和同级行业部门党委(行政)部门共同考核、择优推荐,省各行业系统的直属单位由申报集体的主管部门和所属团委共同推荐,经行业系统创建组织和团 省委共同研究审批。
第十七条 对创建活动已经启动的行业,团省委每年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其活动开展情况,研究确定本各行业(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的评选数额,进行名额分配;对于全省尚未启动而基层单位已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先行开展创建活动的行业,每年由团省委根据各市团组织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由共青团组织单独组织评选考核;对于创建活动已经启动,但多年不予表彰的行业也由共青团组织单独组织评选考核。
第十八条 省级青年文明号每年评选一次,各市、行业系统每年11月份集中申报,12月份统一审批,并由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集中发文命名表彰。特殊情况的青年文明号实行随时申报随时命名,但必须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总量控制。
第十九条 省级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制度。新申报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必须参加省青年文明号组委会组织的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重新申报的青年文明集体负责人,将由省青年文明号组委会分批组织培训,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变更后,号长必须参加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
第二十条 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的推荐申报,年初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团省委协商初步意见,确定重点培养联系的 省级青年文明号。年终,根据创建情况,经团省委和行业部门同意后上报。
第二十一条 “河北省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和“河北省十佳青年文明号号长”每两年评选一次。由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专门召开评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当场产生。当选“河北省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的集体,优先申报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第二十二条 青年文明号评选实施公示制度。青年文明号申报单位必须自申报之日起在工作场所醒目位臵张贴公告,公布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情况和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包括团组织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申报哪一级的,就公布哪一级的监督电话。自行公示期限不得少于十五天,对未公示的申报集体,将取消其青年文明号资格。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集中公示。主要方式是在新闻媒体及青年文明号网站上集中公布青年文明号申报单位名单,公开接受社会评议。集中公示期限一般不少于十五天。
第四章 考核标准
第二十三条 考核。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组委会将每年组织各市、省各行业(单位)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成员单位对省级文明号进行联查,在基层创建集体开展自 查的基础上,对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并以此作为省级青年文明号认定的依据;各青年文明号集体要登陆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网站(www.xiexiebang.com)及时上传活动信息、活动图片,或将活动信息及照片发往gqtqgb@sina.com,内活动信息(须附活动图片)无信息上报的将取消省级青年文明号资格。
第二十四条 各市、省各行业(单位)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机构要以《河北省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为基本的参照依据,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创建工作实际,按照行业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制定本地、本行业青年文明号检查考核的量化标准,按照这一标准,以定量打分为评价方式,以听汇报、查阅资料等为考核方法,对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创建组织、制度、环境、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考核评价,切实提高检查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客观性、可操作性。
第二十五条 考核方式。团组织独立开展创建活动的行业的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由所在的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检查考核;省各行业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由省行业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小组协调相应的市创建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检查考核;省行业直属的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可由省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省直团工委组织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组可吸收青年文明号监察员、社会监督员、新闻单位、群众代表等参与,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检查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按照《河北省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对被检查单位逐项打分,将每个 人所打的分值加权平均,得出该单位的综合考核得分,在此基础上,排定位次。对全国青年文明号,也进行量化打分考核。
第二十六条 考核办法。《河北省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为百分考核制,80分为达标分。根据基层单位的得分和排位情况,分别予以考核处理。各行业制定的《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可相应参照执行。
1、硬淘汰。对在检查中,证实存在《标准》所规定的“一票否决”项目和考核分值低于60分的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予以硬淘汰。按照主管权限,由实施检查的市或行业部门向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省。
2、末位淘汰。对在检查中,分值高于60分,但列本地区、本行业倒数第一的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予以末位淘汰。按照主管权限,由实施检查的市或行业部门向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省。
3、黄牌警告。对在检查中,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予以黄牌警告,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并由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发出通报。次检查达标的,取消黄牌警告;检查仍不达标的,按照主管权限,由实施检查的市或行业部门向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省。
4、自动摘牌。青年文明号集体由于35周岁青年职工比例不足50%,或领导班子成员均大于35周岁,单位合并、撤消等自然原因,不符合青年文明号基本条件时,按照主管权限,由相应的市或行业向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提出申请,予以摘牌,并视情况由省创建活动组委会颁发纪念证书。
5、重新认定。青年文明号评选具有连贯性,经考核达标的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由团省委独立或联合相关行业重新认定;经考核达标的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直接申报参加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重新复核,不再参与省级重新复核,并相应摘除省级以下(含省级)青年文明号牌匾。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省级青年文明号档案管理制度,各行业对省级和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创建、申报、考核、命名、奖励等基本情况都要建立档案,要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申报集体对创建活动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备案。
第二十八条 青年文明号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不搞终身制,实行考核。省级青年文明号每年年末都要通过团市委和各基层行业主管部门向省组委会重新申报,经考核确定,对不符合条件、未达标的予以摘牌。
第二十九条 全国级青年文明号由团省委会同行业部门共同复查、考核,对考核一次不合格的出示黄牌,限期整 改,到期不达标的,取消重新申报资格并给予通报。
第三十条 省各行业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每年必须对本行业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给予摘牌处理并予以通报。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则采取统一安排、随机抽查、日常监督等方式监察,对查出问题的单位结合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每年的8月定为“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管理月”。
第三十一条 青年文明号实行挂牌制度。正在争创的青年集体,要统一挂“争创青年文明号”标牌或旗臶;凡获得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集体,要挂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牌匾,牌匾要按标准统一制作,悬挂在岗位现场醒目位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窗口行业要坚持上岗佩带“青年文明号为您服务”字样的绶带或具有明显“青年文明号”字样的证牌(团员要统一佩戴团徽);要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明确服务内容,兑现服务承诺。
第三十二条 省级“青年文明号”牌匾的制作规定: 1.材料:铜板底;
2.字体:“青年文明号”统一使用江泽民同志的题字、落款为黑体字;
3.字体颜色:“青年文明号”为红色,其他字体为黑色; 4.落款;共青团河北省委 河北省XXXXX(省行业厅局),首次发牌时间;
5.牌匾尺寸:全国级为650mm X 400mm,省级为560mm X 350mm,市级及以下为480mm X 300mm。牌匾由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制作。
第三十三条 实行省级青年文明号社会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凡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的集体,特别是窗口行业,要向全社会招聘一定数量的监督检查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四条 凡省级青年文明号因自然条件不符合青年文明号有关规定的,则自动撤销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由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为该集体颁发纪念证书,并收回青年文明号牌匾。
第三十五条 凡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建不符合第二章基本条件和第三章考核标准条款的,由省创建组委会办公室提出黄牌警告,凡发生下列否决因素之一者,经核实,取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摘牌:
(1)本集体中有严重违法、违纪事件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3)凡被舆论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经调查情况属实的。(4)窗口或服务行业没有推行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实行 承诺服务,或没有严格兑现承诺服务内容,造成社会强烈反映的。
第三十六条 撤销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牌匾,要经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审核批准,由青年文明号集体所在地团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操作实施。
第六章 表彰奖励
第三十七条 团省委将分别同开展创建活动的各有关行业,每年联合表彰一次,对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集中授牌。
第三十八条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创建的基层单位对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和个人,要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办法。要大张旗鼓宣传青年文明号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认真落实激励措施,将工资、奖金、住房、上学深造、晋级晋职等方面纳入本单位的奖励序列,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第三十九条 各行业(单位)要把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作为优秀青年干部和管理者加以重点培养,提供学习和锻炼提高的机会。
第四十条 连续两年在本行业、本地区检查中排名第一的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可直接纳入了河北省“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候选单位序列。该集体的负责同志可直接列为河北省“十大青年文明号号长”的候选人。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尚未制订青年文明号标准、管理、奖励政策的行业,要尽快结合本行业特点制订相关措施,并报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十二条 省级青年文明号由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会同组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授予,其他任何单位、部门不能自行授予青年文明号奖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的修改、变更、解释权属于河北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