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形动产租赁税制论文[范文模版]
一、数据与方
法本文通过双倍差分模型(DID)通过两次差分来消除研究对象的事前差异,从而真正评估出政策的效果。此次税制改革采取分行业与分地区试点同时进行,这一方面使得试点行业的投资在试点前后产生差异,另一方面又使得同一时点上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企业的投资产生差异。通过DID来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事前差异,以得到真正的效果。我们将试点地区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作为实验组,非试点地区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企业作为对照组,并根据“营改增”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分组。样本选取深沪股市2008~2012年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应用Eviews6.0进行数据处理。
因变量:投资(Ii,t/Ki,t-1),本文用“固定资产原则、在建工程净值、工程物资”三项之和与期初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衡量当期新增投资。在稳健性检验中用现金流量表的期初购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与期初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作为因变量的替代变量。2.自变量:营改增政策变量(Ri,t*Ti,t):将转型改革的时间哑变量定义为(Ti,t):2012年取值1,2008~2011年取0;地区哑变量定义为(Ri,t):上海取1,除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其它地区取0。3.控制变量:本文还控制了以下变量:(1)规模(Sizei,t):以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2)期初现金持有量(Cashi,t-1/Ki,t-1):用期初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与期初固定资产净值的比计算,衡量现金流对企业投资的约束。(3)期初资产负债率(Debti,t-1/Asseti,t-1):用期初负债总额与期初资产总额的比计算,衡量负债融资约束,即资本结构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建如下双倍差分回归模型:根据豪斯曼检验结果,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使用截面加权的GLS进行估计,并根据交通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08年为基年剔除通货膨胀,二、结论与建议
本文实证检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改革使试点企业的平均投资水平比未加入试点企业的平均投资水平在2012年之后明显下降。可以认为,此次税制改革抑制了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企业的投资,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适当调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的税率。此次改革中,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税率由原先的3%上升到6%,税负的大幅度上升,直接导致企业税负加重,现金流减少,投资下降。第二,扩大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该行业的外购项目非常少,内部的人力成本为其主要成本,而这些项目的进项税额都无法抵扣,直接导致税负加重,抑制投资。
第二篇:租赁合同(动产)
租赁合同
(GF--2000--0601)
合同编号:_________ 出租人: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承租人: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 第一条 租赁物
1.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量及相关配套设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租赁期限自____ 年__ 月__ 日至_____ 年__月__ 日。租赁期限届满,双方有意续订的,可在租赁期满前—— 日内续订租赁合同。(注: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第三条 租赁物的用途或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租赁物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条 租金、租金支付期限及方式 租金(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付方式与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条 租赁物交付的时间、地点、方式及验收:_______________。第六条 租赁物的维修
1.出租人维修范围及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承担。因租赁物维修影响承租人使用的,出租人应当相应(减少租金/延长租期)。
2.承租人维修范围及费用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条 租赁物的改善或增设他物
出租人(是/否)允许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增设他物。改善或增设他物不行因此损坏租赁物。
租赁合同期满时,对租赁物的改善或增设的他物的处理办法是:_________。第八条 出租人(是/否)允许承租人转租租赁物。
第九条 在租赁期间因占有、使用租赁物获得的收益,归__________ 所有。第十条 租赁期满返还租赁物的时间、地点、方式及验收:___________。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以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_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租赁期届满,双方有意续订的,可以在租期满前___日续订租赁合同。第十四条 租赁期满返还租赁物的返还时间为:_______________。第十五条 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六条 本合同未作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
出 租 人
|
承
租 人 | 鉴(公)证意见: | |
|
|
| |出租人(章):
|承租人(章):
|
| |住所:
|住所:
|
|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
|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
| |电话:
|电话:
|
|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鉴(公)证机关(章)| |账号:
|账号:
|经办人:
|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
****年**月**日| --------------------------------
第三篇:中国税制分析论文
中国资源税改革浅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参考了政府对资源税改革的指导思路,结合中国资源税征收的特点,据此提出了资源税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关键词:资源税;税制特点;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产对矿产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也一路飙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却呈现出一种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这种以能源过度消耗和资源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很难满足国家对国有资源的开采进行干预和对资源开采所得收益的分配的要求。
一、我国资源税的产生和发展
1、资源税的产生和发展
国务院于1993年12月25日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财政部同年还发布了资源税实施细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2011年10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两个文件都于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条例”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由过去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少数几种资源扩大到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七种,其中,原油仅指开采的天然原油,不包括以油母页岩等炼制的原洫天然气,暂不包括煤矿生产的天然气煤炭,不包括以原煤加工的洗煤和选煤等金属矿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均指原矿石;盐,系指固体盐、液体盐。但总的来看,资源税仍只囿于矿藏品,对大部分非矿藏品资源都没有征税。
2、我国资源税的征收特点
第一,征税范围较窄。自然资源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征税范围较窄,仅选择了部分级差收入差异较大,资源较为普遍,易于征收管
理的矿产品和盐列为征税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应逐步扩大。中国资源税征税范围包括矿产品和盐两大类。
第二,实行差别税额从量征收。我国现行资源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一方面税收收入不受产品价格、成本和利润变化的影响,能够稳定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资源开采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同时,资源税按照“资源条件好、收入多的多征;资源条件差、收入少的少征”的原则,根据矿产资源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税额,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第三,实行源泉课征。不论采掘或生产单位是否属于独立核算,资源税均规定在采掘或生产地源泉控制征收,这样既照顾了采掘地的利益,又避免了税款的流失。这与其他税种由独立核算的单位统一缴纳不同。
二、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
我国对矿产资源征收的税费主要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区使用费和石油特别收益金等。资源税是我国为了调节资源开采中的级差收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而对资源产品开征的税种。我国1984年开征的资源税,在设计之初,只是对部分矿产品按照矿山企业的利润率实行超率累进征收,其宗旨是调节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现行资源税费政策虽然对调节收入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是资源税费关系混淆,征收不规范。
资源税在设立之初是调节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而1994年税改把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矿种的所有矿山,不管企业是否赢利都普遍征收,使资源税不再是单纯的调节级差收入,而是根据资源的所有权征收的补偿收入。即资源税的性质已有所改变,既具有原有的资源税调节级差的性质,也具有“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同时,在资源税费并存的局面下,税和费由不同的部门征收,尤其是在收费上,各地管理不相一致,缺乏规范性。其结果导致各地资源企业的税费负担高低不同,无法在资源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2、资源税单位税额偏低。
我国现行资源税采取的是从量计征方法,对课征对象分别以吨或立方米为单位,征收固定的税额,税负与资源价格不挂钩。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资源税费标准偏低,导致资源的使用成本相应较低,难以起到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作用,也不利于形成合理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浪费。
3、征收范围过窄,难以实现对全部资源的保护。
税制设计中没有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如回采率和资源开采后污染的处理等。目前中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仅包括矿产资源和盐共七种资源产品,征税对象局限于矿产资源,实际上是一种矿产资源的税制,范围仅限于采掘业,而对大部分的非矿藏资源没有征税。现行的资源税没有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包括到征收范围中。这不仅难以遏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纳税资源产品的价格比不纳税资源产品的价格相对来说偏高,从而导致资源后续产品的价格不合理,进而刺激了对不纳税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使用。
4、税收征管效率偏低。
由于资源的开采具有点多面广、复杂多变的特点,掌握纳税人应税资源的开采、销售和使用情况的相对比较困难,而且存在小矿山开采户多而分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工作量大,税收征管力量不足,税收征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述种种弊端,资源税的改革必然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改革思路
国务院2007年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要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为此,针对我国资源税费的现状和问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完善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以有偿制取代无偿制,促进矿产资源产品合理价格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税费改革思路的重要前提。资源有偿使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建立矿业权有偿取得和资源勘察开发合理成本负担机制为核心,逐步使矿业企业合理负担资源成本,矿产品真正反映其价值。具体包括:进一步推动矿业权有偿取得;中央财政建立地
勘基金,建立地勘投入和资源收益的良性滚动机制;建立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新机制,督促矿业企业承担资源开采的环境成本;合理调整资源税费政策,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回采率和承担资源开采的安全成本;不断完善矿业权一级市场,加强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宏观调控。当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行难度很大,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工作,可以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税费并存,发挥各自不同的调节作用。税、费本质上是不同的,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在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下,一味追求税费合一,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税费并存应是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
一是资源税作为普遍调节的手段,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资源的级差收益,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遏制资源的乱挖滥采,使资源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能反映出其稀缺性。同时,通过征税,也为政府筹集治理环境的必要资金,维护代际公平。
二是权利金或特别收益金作为特殊调节手段,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暴利,维护国家的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然,权利金或特别收益金并非只针对石油,对一些价格暴涨的矿产资源产品(如铜、钨等有色金属)也应适时开征权利金或特别收益金。三是矿产资源补偿费作为专门的调节手段,其主要作用是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对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控制资源开采过程中的“采富弃贫”现象。因此,回采率是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一项基本依据。四是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作为行政性收费,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矿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矿业企业勘查、开发的科学指导。
进一步深化现有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就资源税改革而言,主要是针对现行资源税制度存在的计征办法不适用、计税依据欠合理、征税范围偏窄的问题进行改革或调整。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一是改革计征方法,将“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以产品金额为单位乘以一定的税率来计算税额。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能够起到更大的调节作用。
二是提高税负水平,即在现有税负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税率。
三是扩大征收范围,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纳入征收范围。四是将回采率或者资源开采后污染的处理情况与资源税的税率水平联系起来,制定鼓励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
其他各项资源收费的改革应主要包括:
一是制定并规范权利金或特别收益金的征收管理办法,以便中央政府能够依法调整权利金或特别收益金的征收范围和征收费率。
二是调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费率,探索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浮动费率制度。三是适当调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费标准,建立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四篇:“营改增”背景下有形动产租赁业的增值税税收筹划
“营改增”背景下有形动产租赁业的增值税税收筹划
李卫杰
2013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
实施“营改增”,有助于消除长期以来我国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所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为深化产业分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但“营改增”的实施也将对部分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服务业中的有形动产租赁行业,由原来的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后,其税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17%,且税基的计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若不经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其增值税税收负担将大幅提高。
有形动产租赁包括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两项具体的业务。融资租赁区别于传统经营租赁的本质特点在于以承租人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计算租金,而传统的经营租赁则以承租人的使用时间计算租金。融资租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融资方式,由于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将“融资”与“融物”结合了起来,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当今已成为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在遵循税法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以达到总体税负的最小化。具体到单个税种,税收筹划的目标是绝对税额和相对税额的降低。而相对税额的降低主要是在应纳税额总数无法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应纳税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最小化,体现货币的时间价值。根据增值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等政策的规定,笔者认为对于有形动产租赁业的增值税税收筹划,可以从销售额、进项税额、税率、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来统筹考虑,以实现增值税税负的降低。
一、对销售额的筹划
1、不存在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服务
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时,其设立的程序不同,对其后续应税销售额的确定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市场主要存在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设立和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从事融资租赁服务业务两类企业。财税〔2013〕37号第三十三对于销售额做了一般性规定,销售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是指价外收取的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不包括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于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从事融资租赁服务的企业来讲,政策对其销售额进行了特殊规定,而且对于该类企业,实施前后的政策差异较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政策规定,对于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扣除由出租方承担的有形动产的贷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安装费、保险费的余额为销售额。在实施“营改增”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中确定营业额为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的购入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贷款的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新旧政策最大的差异在于出租货物的购入价和增值税在确定销售额时能否扣减。
经过以上政策的分析,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从事融资租赁的企业,其销售额的计算方法差异很大,企业在计算时必须根据自身的资质情况,在核算销售额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首先,在核算销售额时,减除的范围中已经不包含购买出租货物的购入价格和增值税,若盲目的扣除购入价格,少申报销售额,可能会存在稽查补税、滞纳金、罚款的风险。其次,对出租货物购入时原始凭证的获取必须合法规范。合法的原始凭证是确认销售额的基础,政策明确规定纳税人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有效凭证。否则,将不得扣除。
2、兼营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应税服务
增值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政策明确规定,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将从高适用税率或征收率,企业应避免因为自身核算的差异而造成税负的提高。此处的分别核算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将企业的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其他应税服务分别核算,因为在“营改增”后,以上三项应税收入在缴纳税种、适用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可能,分开核算便于企业考核自身经营业绩的同时,为规范税收核算和缴纳、税收筹划奠定了基础。二是对于“营改增”前后的有形动产租赁业务分别核算,政策明确规定,纳税人在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实施后将存在同一业务缴纳两种税的情形,分别核算更便于企业权衡不同税种的税负差异,选择综合税负较低的方法进行纳税。
二、进项税额的筹划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进项税额对企业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适应从缴纳营业税到增值税后新的税收管理方式和企业的经营模式。在缴纳营业税时,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时,可以获取正规的发票,或者无法正规的发票时,在价格因素的驱使下也愿意购买,只要能正确核算营业额即可。而征收增值税后,严格的增值税抵扣凭证认证、稽核制度对增值税抵扣凭证的获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增值税进项税额能够抵扣,必须确保增值税抵扣凭证的来源渠道和凭证本身的真实性。首先,有形动产租赁企业在购买用于出租的设备时,尽量从经营规模大、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购买。同时,购买设备必须支付的安装费和服务费等尽量纳入购买设备价款中,可以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其次,企业尽量将非主营业务外包或者成立专业的服务公司,如货物运输服务或者设备的售后保修服务在资产租赁公司为非主营业务,企业的运输业务,尽量外包给具有资质且能够开具正规发票的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以获取更大金额的进项税抵扣。第三,虽然增值税抵扣采用规范的认证和稽核制度,但是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企业在获取销售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一定要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如果不能确定真伪时,可以向税务机关求助,避免取得非法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不能抵扣,产生新的税收风险。
三、税率选择的税收筹划
税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应纳税额的多少。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规定,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以试点实施之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有形动产为标的物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试点期间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试点实施前购进的有形动产,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其标的物产生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为了平衡税负,此部分经营租赁业务可以选择使用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纳税,也可以选择使用3%的征收率,采用简易计税办法缴纳增值税。税率由原来的5%降低到3%,对于此类业务选择缴纳增值税明显有利。此处必须注意,政策中只明确了试点实施前购进的有行动产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对于融资租赁服务,不能选择使用简易计税办法征收增值税。
试点纳税人在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在试点实施前,无论是企业提供的融资租赁服务还是经营租赁服务,如果已经签订了租赁合同,企业可以继续按照合同的规定继续 履行合同至到期,按照营业税的规定缴纳营业税。
小规模纳税人在试点实施前已经签订了租赁合同,无论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试点实施后均需要按照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直至合同到期,到期后可选择使用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对于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不满500万元的企业,可以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可以不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此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核算规范程度、购入设备或服务能否取得专用发票、主要客户对发票的核算要求、按照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差异等因素选择17%的适用税率或3%征收率。
案例:宏达资产租赁公司年营业额600万元,2013年7月1日购买设备A和设备B,设备A与光明公司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设备B与凯越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2013年8月2日购进设备C,属于定向为光明公司购入并计划于8月10与光明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宏达资产租赁公司该如何选择缴纳的税种及税率。
解析:宏达公司年营业额600万元,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且不同设备的收入分别核算。因设备A、B属于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2013年8月1日)前购买并已经签订了租赁合同,设备A属于融资租赁性质,试点前和试点后的租赁收入均需要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直至合同到期;设备B属于经营租赁,其租赁收入则有两种选择,试点实施后即可以继续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也可以在试点后选择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此时选择缴纳增值税明显有利,因其计税依据是相同的。设备C是营业税改征收增值税后购买,购买设备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无论其用于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其租赁收入均应该按照增值税适用税率17%计算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若宏达公司年营业额不超过500万元,未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则“营改增”后设备A、B都需要按照5%的税率继续缴纳营业税直至合同到期,此处需要注意,虽然设备B为经营租赁,但“营改增”后设备B的租赁收入不能选择使用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因政策中列明只有一般纳税人的经营租赁行为可以选择使用;设备C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四、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筹划中的运用
税收优惠政策更多的是鼓励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的行业,或者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以实现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导向。使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税收筹划也是最常用的税收筹划措施。税收优惠方式通常包括减税、免税、退税等方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尽量满足税收优惠要求,减少应纳税额。
1、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运用
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此处的增值税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比例。
而对于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纳税人,不能享受增值税税负超过3%的即征即退政策。对于该类企业,尽量按照《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或者《融资租赁管理条例》等的规定,获得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门的批准,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政策。
2、税收定额减免政策的运用
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录用新员工时,可优先录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以享受定额税收减免。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照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
五、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税收筹划
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筹划而获取的收益更多是体现在货币的时间价值上,实际上是获取了一批无息贷款。若从缴纳税款的总额来讲并无变化,只是体现在不同的筹划方案未来应纳税额导致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异。财税〔2013〕37号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服务完成的当天。
有形动产租赁特别是融资租赁的服务期一般较长,付款日期和付款金额通常会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而付款日期和金额可以由双方自由商定。融资租赁企业购入设备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一次抵扣,而其销项税额需要根据每年的融资租赁收入与17%的增值税税率确定。假设某公司提供5年期的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总的融资租赁收入为500万元,现有两种收款方案,方案一为每年等额收款100万元,方案二5年分部收取50万元、10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80万元,折现率(通常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8%,则两种方案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分别为399.2万元和392.76万元,现金流量现值之和与税率的乘积就是销项税额。企业应该选择折现金额最低收款的方案。
税收筹划的基本技术很多,不同税种采用的筹划方法也各不相同,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必须在遵循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实施,筹划方案也必须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另外,在实施税收筹划前,需要对企业所处行业、缴纳税种、税收征管要求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进行充分的研读,在掌握政策的前提下实施税收筹划,才能有效的降低整体税负,避免盲目的税收筹划方案导致筹划失败的风险。
第五篇:税制论文
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马长江(0941023003)[摘要]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法的不断改革,税务代理、稽查力度、稽查人员的素质、信息利用能力等诸多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任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税收征管的有效运行,堵塞征管漏洞,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关键字]:税收征管纳税代理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税收征管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税收征管实行管理员专责模式,即“一员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这是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单
一、纳税人规模不大、税制结构简单等相适应的,有助于税收管理员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情况,但也存在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
在1988年至1994年国家税务局进行了以建立征、管、查分离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 在税务机关内部划分了征收、管理和检查的职能部门,实行征管权力的分离和制约,同时实行专业化管理,以提高征管效率。这种模式基本划清了各环节的职责分工,有利于加强监督制约,但仍未解决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
1994年,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在税收征管制度方面,要求普遍建立纳税申报制度,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探索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又在一些地方试行“纳税申报、纳税代理、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税收征管模式。该模式意在取消专管员固定管户制度, 把纳税申报, 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和税务机关的税务征管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
1997年,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要求建立健全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稽查体系、以征管功能为主的机构设置体系。这次改革基本形成征收、管理、稽查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征管格局,强调纳税服务和税务稽查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税收征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税收征管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实施科技加管理,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税收征管。这期间,以金税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与科技双轮驱动。二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由过去的分散型、粗放型管理到向集约型、规范型的管理转变;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向现代化的科学征管方式转变;由上门收税向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转变。
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要求,税务部门提出大力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征管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明确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纳税服务对税收征管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通过持续改进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代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税收代理资格认定和税务代理人的确认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税务代理法律,虽然国家税务总局于1994年制订了《税务代理试行办法》,但由于该试行办法的层极较低,还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加之各税务机关还不能有效地分清办理税收业务的人是税收代理人还是纳税人内部的工作人员,这也使得代理市场的管理出现混乱状态。
2、税务代理性质定位不清。尽管从1998年8月以来对税务代理行业的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税务代理公司和税务部门之间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千丝万屡的联系,有的人甚至把税务代理公司称作“铲事”公司。这恰恰反映了税务代理公司的性质的定位不清并且对税收筹划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问题。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企业节约开支,而不是为纳税人偷、逃税款。税务代理要遵循合法和有效的原则,这是税务代理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税务代理机构应该做到既要维护国家法律,指导企业依法纳税,又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从事税务代理业务人素质良莠不齐。
(二)、我国税收法律机制尚不健全, 税收征管的法制性不规范
1、某些纳税人权利规定得不够细化。例如, 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条款中没有明确是否要加收滞纳金, 实践中一些地方擅自加收滞纳金,使纳税人多付出一笔成本;又如, 规定纳税人有延期申报权, 但对纳税人延期申报的条件、时间、税务机关不予核准或不予答复的法律后果等均缺乏相应的规定, 致使实践中难以操作。
2、个别条款的规定容易导致实践中征税机关侵犯纳税人权利情况的发生。例如,第60条规定: 对“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践中, 一些税务部门强制纳税人以高价购买指定的报税机器及软件, 纳税人怨言虽大, 但由于不敢得罪税务部门, 权利受侵犯也只能忍气吞声。
3、未明确当税务机关滥用职权或不当行使扣押权或保全, 使纳税人利益遭受损失时, 不仅应赔偿其直接损失, 而且应当赔偿间接损失。也未明确税务机关侵害公民自由权时,应当赔偿精神损失;
4、《征管法》中有大量例如“规模小”、“确无建帐能力”、“明显偏低”和“正当理由”、“账目混乱”等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这些概念内涵模糊, 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 由于缺少类型化列举方式, 实践中极易造成征税机关权力的滥用。
(三)、税收执行和稽查程序不合法
1、在税收执行和稽查中在税收执法中,仍然存在着人情税、关系税问题,一到检查就有人说情、照顾,导致问题越积越多,风险越来越大。有的单位与企业有着一些工作之外的利益关系,给执法和管理带来许多被动。
2、部分税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税收业务不熟练,造成违法执法或者工作失误。一些单位和个人原则性不强,纪律性不强,面对一些外部压力,对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事情不抵制、不敢于坚持原则,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守“规矩”,最后造成不良后果。
3、税务机关法治观念欠缺我国税务机关的法治观念还需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水平都难以适应依法治税的需要,执法不规范。特别是在执法程序上, 我国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制观念严重, 税收执法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 否则就会因程序违法导致诉讼败诉,从而破坏税务机关形象。
三、对于我国税收征管的几点意见
1、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充分落实好税收征管法等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讲清税源实际状况、组织收入原则、税收执法要求,增强税源管理措施,赢得党委政府对提高收入质量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2、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反映本单位在防范执法风险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主动加强外部监督;加大对外税收宣传工作力度,把地税部门支持发展的努力、依法治税的决心和优化服务的姿态展示出来,为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对组织收入、征收管理、税收处罚、减免税管理、税务稽查等存在税收风险的环节深入开展自查,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并严厉查处设立过渡户、虚收空转、转引税款、漏征漏管、人情税、关系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有税不收、无税乱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增强防范意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提高自我纠错能力,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
4、随着稽查力度加大, 监管水平提高以及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 可查补入库额会逐渐降低。税务稽查管理应由收入型向执法型转变。主要以稽查部门工作程序和内容是否合法为考核内容, 以税务稽查实施广度和深度作为考核指标, 重点考核执法力度。凡稽查结论属于偷税性质的应考核税务稽查部门是否已补征偷税款,是否已加收滞纳金,是否已进行了罚款,对构成犯罪的案件是否移送司法机关。
5、立足税收征管实际需要,完善岗责目标体系,合理分解税收征管权力有利于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有助于改变权力不明确、责任不清楚、权责不对称、干多干少一个样、出了问题无人承担的局面,提高税务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6、健全税收征管监督制约体系,完善税源监控机制,堵塞征管漏洞积极推行纳税评估。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纳税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及有关涉税事宜进行系统的审核、分析、确认和评价,根据纳税人的不同信誉等级进行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差别对待,依靠纳税评估实现税收管理预警化。并且在实现税收执法法治化、规范化在深化征管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体系,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是规范税收执法、促进税收征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也是实现有效税收管理的必然要求。
7、规范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快推广应用全国统一征管主体软件的步伐,最终达到全国使用统一标准的,覆盖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集征收、监控、考核、决策于一体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软件功能的全面、规范和兼容。各地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自行开发特殊软件的,也要与全国统一软件匹配、共享。
8、加快税收信息资源管理,完善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逐步建立 一体化的税收信息共享空间。税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应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即各级逐级组建本区域内的税收信息共享空间,最终建立起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中心的纵横交错的一体化税收信息资源管理空间,并通过全国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税收信息共享。全面提高税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水平。要采取严密措施,防止涉税信息失去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建立和完善税收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应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防止系统网络遭受计算机病毒、黑客的侵犯和机密信息的泄露。
9、建立科学务实的组织机构体系,实现税收征管高效化组织机构体系是征管机制高效运行与实现有效税收管理的的组织保障和必要前提。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征管模式的内在要求,建立起科学务实、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
10、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成本管理质量。首先,培养一批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专业人员,让他们认识到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开源节流”,以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优化项目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核算意识。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的项目管理人员,使他们在项目管理中增长才干,保证管理的高效率进行。提高其税务执法水平通过完善人事制度改革, 通过制度创新, 不断优化税务队伍。通过加强在职培训, 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能严格遵守法定税务程序来执法,包括按照法定程序执法、按照法定时限执法以及告知权利义务等等。
11、加强税收征管法制建设
首先,最为紧迫的是尽快修改完善《税收征管法》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尽快制定和颁布应对税收立法与管理权划分、税收权利与义务、税务机构、征税程序规则、具体行政行为、法律责任、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以及各单行税法要素组合的协调关系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以规范税收行为的相关税法。此外,还要制定完善税务机关组织法、税收救济法、税务代理法等税收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法律基础。按照科学分类、探索规律、整合资源、集约管理等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税收征管工作专业化。按照实施分类管理、集中力量抓好重点税源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税收管理与服务。按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在加强国内税收管理的同时,大力推进国际税收管理和反避税工作,切实维护我国税收主权和跨境纳税人合法权益。按照规范权力运行、防范执法风险的要求,整合监督资源,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参考文献】
1、程武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2、伦玉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征管的基本经验及改革展望
3、徐广萍加强税收收入监管防止税款流失
4、隋朝辉、隋瑞芳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