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最终定稿)

时间:2020-11-02 12: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

第一篇:《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怀政办发〔2020〕11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第 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 3 月 16日

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8〕36号)、原市规划国土委《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改革的意见》(市规划国土发〔2018〕69号)和原市规划国土委《关于印发<“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规则>的通知》(市规划国土发〔2018〕89 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运行机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为指导,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引领,进一步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质量,提高审批效能,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在我区落地。

二、意义及目的 “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是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而搭

建,是政府部门为建设单位在正式申报行政许可之前提供的一项预沟通、预协调性质的咨询服务。主要目的是为建设单位开展项目策划提供咨询意见,方便建设单位更加高效地获得行政许可。

三、组织架构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8〕36 号)精神,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日常运行工作。

责任部门包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园林绿化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人防办、区水务局、区交通局、区应急局、区地震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财政局、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体育局、区文促中心、区国资委、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科委、区公安交通支队、区残联、公路分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示范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

四、工作内容

以“深化落实、过程完善”为主线,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牵头组织运行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初审、会商、上报批准等环节,涉及到的区级各相关部门应主动配合开展工作。

(一)实行建设项目分类管理

按照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将工程建设项目分为社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

1.社会投资项目推行正、负面清单制管理,鼓励盘活存量用地,鼓励发展高精尖产业,鼓励补齐区域公共服务短板。将社会投资项目分为内部改造项目、现状改建项目、新建扩建项目 3类,实行分类施策、差别化办理。

(1)内部改造项目是指符合正面清单,不增加现状建筑面积(以合法建筑为计算基数),不改变建筑外轮廓的项目,可直接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2)现状改建项目是指符合正面清单,不增加现状建筑面积(以合法建筑为计算基数),但改变建筑外轮廓或用地内建筑布局的项目(包括位于重要大街、市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的现有建筑物外部装修工程),可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正式申报前可申请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提供预沟通、预协调服

务。

(3)新建扩建项目是指内部改造和现状改建以外的其他项目,应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在正式申报前可申请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提供预沟通、预协调服务。

2.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并联办理、应减尽减原则,在决策和实施层面结合实际优化审批流程。通过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前期统筹和研究,大力推广区级审批事项并联审批办理。

(二)“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运行规则

1.初审阶段

初审阶段主要审核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怀柔分区规划的要求。同时,帮助建设单位选择最有利的办事流程(内部改造、现状改建、新建扩建项目),并为建设单位下步需开展的工作提出建议与设计条件。

(1)具体步骤

建设单位可通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或书面致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的方式申请提供“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咨询服务。接到申请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将项目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形成项目基本材料,在 5个工作日内组织初审会进行集体研究。对于不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方向要求的项目则直接回复咨询意见;属于可建设的新建扩建项目,视需要将项目材料通过审批管理系统或“多规合一”会商平台推送至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就项目是否符合各自行业的准入要求提出意见以及下一步需要落实的工作意见,被推送部门应在 1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回复纸质版意见应加盖单位公章,逾期未回复的视为无意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将各部门回复意见汇总后,5 个工作日形成含综合设计条件的初审意见,初审意见还应明确下一步须办理事项,以便建设单位开展下一步工作。若项目存在重大问题或相关部门意见存在分歧时,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提请区政府专题会审议研究。

(2)职责分工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就项目提出专业设计条件。就城市设计、城

市公共空间品质要求、无障碍、公共雕塑等提出相关要求;就项目是否涉及各级城市道路、公交站等交通基础设施衔接要求提出意见;对项目配套地下管线级相关市政设施提出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项目的预估地价款项情况;针对项目实施土地供应方式采取划拨、出让、租赁等方式提出初步意见;涉及土地征转的建设项目,提出初步意见。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编制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咨询方案,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统一推送各市政专业公司提出专业咨询意见。

发改、住建、教育、文物、科技、经济信息化、民政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就项目是否符合各自行业的准入要求提出意见。

人防部门就项目是否需要配建人防工程,配建规模等提出人防工程设计条件;申报人防工程易地建设的项目,人防部门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审核,提出专业咨询意见。

发改、公安交通、环保、住建、交通、交通路政、园林绿化、人防、地震、水务、文物部门就项目是否需要开展相关技术评价提出意见,方便建设单位提前开展相关工作。

其他部门结合自身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2.会商阶段

会商阶段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各部门相关意见,并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研究,以便建设单位后续快速获得行政许可。

对于通过初审阶段的新建扩建项目、通过公开交易市场取得土地开发权的项目、全过程监督会商后需调整方案的项目以及符合原市规划国土委《关于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审批工作的通知》(市规划国土发〔2018〕134号)要求的在途项目,需要协调各成员单位出具咨询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综合研究的,则进入会商阶段。

(1)具体步骤

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初审意见编制综合实施方案(含规划或建筑设计方案和项目相关的市政各专业咨询方案),通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或书面致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对建设单位提交的资

料进行初步校核,在 5个工作日内组织会商会进行集体研究。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直接回复建设单位进行修改,并要求落实相关工作。经研究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视需要将项目材料通过“多规合一”会商平台推送至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被推送部门应在 15 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回复纸质版意见应加盖单位公章,逾期未回复的视为无意见。原则上通过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取得土地开发权的项目只需要进行各部门专业审核即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将各部门回复意见汇总后,5个工作日内形成“多规合一”综合审查意见,反馈至建设单位。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需要公示上报的,办理时限不得超过 30 个工作日。若项目存在重大问题或相关部门意见存在分歧时,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提请区政府专题会审议研究。

(2)职责分工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就综合实施方案是否符合初审阶段提出的专业要求进行审核;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包括城市设计和市政交通配套方案等)进行审查;明确项目用地供应方式,提出具体要求并完成相应上报工作;对需要缴纳土地费用的项目,主动开展评定地价工作,涉及法定时限的以法定时限为准。

发改、住建、教育、文物、科技、经济信息化、民政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就项目是否符合各自行业的准入要求提出意见。

发改、公安交通、环保、住建、交通、交通路政、园林绿化、人防、地震、水务、文物部门就项目是否需要开展相关技术评价提出意见,方便建设单位提前开展相关工作;如初审阶段已经由相关单位提出相关技术评价的,则推送给专业审核部门进行审查。

园林绿化部门依据相关文件对建设项目绿地指标进行审核;人防部门依据相关文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和规范标准要求审查人防工程设计方案。

其他部门结合自身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成员单位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指定 1名主管领导及 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具体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统筹推送项目材料,各成员单位要做好对接,及时反馈部门意见。

(二)明确推送方式

通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搭建的“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系统推送项目资料,各成员单位需登录政务外网地址(http://172.26.50.43:8080)反馈意见。

(三)规范工作流程

建设单位可通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或书面致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的方式申请提供“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咨询服务。经平台研究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将项目初审意见、综合审查意见书面反馈给建设单位,保障项目审查意见一次性告知。

(四)按时报送信息

各成员单位于每月 20日前,将本月通过平台研究事项信息报送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定期将通过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研究的项目进行梳理、汇总,每季度末将平台运行情况上报区委、区政府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

第二篇: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

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

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布局,并进一步指出要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规合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区域空间规划克服传统规划偏重于经济要素,忽略社会、环境、生态等重要因素,同时又要兼顾传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划定的红线、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功能、定位,这就形成了“多规合一”提出的前提。可见,“多规合一”是融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分别作为土地管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工作的“龙头”,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使得其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就目前看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环境保护规划被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编制,难以从区域、流域范围,依据生态环境格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预先确定发展的“生态红线”,使得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指导作用难以发挥;三个规划的基础数据不一致,规划目标不协调,以及编制主管部门问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其间的衔接性差等。

随着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同时,“三界四区”、“四区”、环境功能分区分别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空间管制的重要抓手,对于三个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意义重大,据此,本文将对“三界四区”、“四区”、环境功能分区的空间衔接展开研究,以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三个规划的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三界四区”、“四区”、环境功能分区内涵

“三界四区”: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而划定的,“三界”即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四区”即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四区”: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为了引导城乡空间的开发建设,根据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而划定的,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

环境功能分区:是在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法规与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出具有不同环境功能的区域,从而为落实环保目标、实现分类管理、分期实施及重点保护奠定基础。

“三界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

一是“三界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关系

“三界四区”和环境功能分区的划分都应在把握区域空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即把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前置项,进行选址、安排项目,确定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探索利用承载力指标进行国土资源(空间)用途管制的途径与方式,并分区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明确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主动引导国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三界四区”和环境功能分区的划分可通过环境承载力评价进行衔接。

二是“三界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步骤

通过对上述“三界四区”、环境功能分区逻辑关系的阐述,基于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三界四区”、环境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衔接。

具体步骤有:①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对环境功能分区和“三界四区”的划分进行衔接,聚焦环境功能分区和“三界四区”的划分过程,着重把握其相似性,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区域单要素环境承载力和综合环境承载力,并划分不同区域对应的阈值,随后基于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和单要素环境功能分区结果,与“三界四区”的划分进行衔接。②运用生态红线对上述衔接之后的“三界四区”进行微调,即将“三界四区”中属于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区域调出。并进一步对“三界四区”作相应调整。

三是“三界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内容

1.单要素环境功能分区与“三界四区”的衔接

具备相应国家标准的实体环境要素主要是大气、水和声3个要素。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此处主要通过划分大气、水和声3个环境要素的分区,再将“三界四区”与各单要素环境功能分区进行衔接。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及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一类区与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进行对接,二类区与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进行对接。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及地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将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的I类区与禁止建设区对接,Ⅱ类区与限制建设区对接,Ⅲ类区与有条件建设区对接,Ⅳ类区和Ⅴ类区与允许建设区对接。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种类型。为防止噪声对需要安静区域的影响,将0类声环境功能区与禁止建设区进行对接,将1类和2类声环境功能区与限制建设区进行对接,将3类声环境功能区与有条件建设区对接,将4类声环境功能区与允许建设区对接。

2.综合环境功能分区与“三界四区”的衔接

依据环境功能评价,综合环境功能区划分为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育区、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基于综合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对“三界四区”和综合环境功能区进行对接:将禁止建设区与自然生态保留区对接,限制建设区与生态功能保育区对接,有条件建设区与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和聚居环境维护区对接,允许建设区与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对接。

“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

一是“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的划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关系到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对城市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因此,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的划定应从生态隔离、自然环境保护等角度出发,对区域的生态限制条件,包括水环境、地质环境、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考量,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对城市“四区”进行划定。

环境功能分区的划分是以区域内生态因子(水、空气、土壤)为根本,结合区域功能与发展,同样以环境承载力为前置条件,进行分区。

二是“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步骤

通过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基于环境承载力评价对“四区”、环境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衔接。

具体步骤有:

1、建立环境承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采用较为简易的矩阵的方法,识别规划引起的直接和潜在影响,并对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作出粗略的评估,作出定量分析。

2、以环境承载力分析为基础,得出城市规划范围内各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以此前提,结合城市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发展方向,以合适的产业结合区域发展,划分城市“四区”。

三是“四区”与环境功能分区的衔接内容

1.单要素环境功能分区与“四区”的衔接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及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一类区与禁建区和限建区进行对接,二类区与适建区和已建区进行对接。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及地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将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的Ⅰ类区与禁建区对接,Ⅱ类区与限建区对接,Ⅲ类区与适建区对接,Ⅳ类区和Ⅴ类区与已建区对接。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种类型。为防止噪声对需要安静区域的影响,将0类声环境功能区与禁建区进行对接,将1类、2类声环境功能区与限建区进行对接,3类、4类声环境功能区与适建区、已建区进行对接。

2.综合环境功能分区与“四区”的衔接

依据环境功能评价结果,综合环境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控制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基于综合环境承载力分析,将“四区”和综合环境功能区进行对接:将禁建区与生态控制区对接,限建区与重点保护区对接,适建区与一般保护区对接,污染控制区与已建区对接。

(作者系中研智业集团规划院规划师)

第三篇: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数据转换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数据编辑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数据质检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数据入库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 多规合一 一张图标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本文内容观点来源于中研智业集团编著出版的《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百问百答》和《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关于“多规合一”更多的内容,请参阅出版专著或咨询中研智业。

【公司链接】中研智业集团是我国专业从事政府咨询产业化运营的集团股份公司,是我国县域决策服务高端智库,定位于“中国县域经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市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创新引领者”。近年来公司深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专业领域,经过多方考察交流、多轮系统学习、多次专题研讨,通过承担省级空间规划课题方案研究制定、市县级开发区“多规合一”多个项目案例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经验积累。同时,在已经出版近10部专著基础上,编著《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百问百答》、《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图解“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研究》专著,整理《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政策汇编》、研究编制《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技术体系文件》,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专业领域的创新引领者。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我们将更加深入理论学习、技术创新、实践总结,为各级政府提供更为科学、务实的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

第四篇:多规合一

关于“多规合一”的说明

“多规合一” 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多规合一”是指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互融合,融合到一张可以明确边界线的县城图上。实现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的这些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

首先,“多规合一”要统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各类规划的特点,探索确定统一协调规划中期年限和目标年限,作为各类规划任务的时间节点。

其次,把握县所处大区域背景,按照县的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上位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目标,研究“多规合一”的核心目标,合理确定指标体系。

第三,合理规划引导城市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控制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的布局,探索完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控制管理措施。

“多规合一”的实施,有望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也是改革政府规划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我县作为滨州市“多规合一”的试点县,我们将认真组织,成立工作小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把我县的“多规合一”工作做好、做实。

第五篇:“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编者按】

近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管理目标。当前,推进“多规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期聚焦从组织机制、关键技术方面整理和对比了上海、重庆、广州、厦门等城市开展“多规合一”差异化探索实践,以资借鉴。

◎ 组织机制

上海:政府部门合并

上海“多规合一”实践的核心是在政府层面将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成立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并由新成立的机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两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

机构调整工作始于2008年,从嘉定、青浦两区试点开始,目前已在全市全面推进。以政府部门合并为切入点的“两规合一”工作,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按照“统一目标、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有序衔接”的原则推进。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工作正在试点开展。总体思路是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安排基本不变,依据国家下达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同步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

重庆:部门统筹协调

重庆是由市发改委主导“多规合一”,以发展规划为指导,空间规划为载体,坚持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的思路,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各规划的关系,提取各规划的核心要素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引导近期发展建设。并以城乡统筹为契机进行规划体系改革,积极推动城乡规划从“三规合一”到“四规叠合”再到“五规合一”。

其中,“四规叠合”工作由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领导,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综合平衡——联合审批”的工作流程。首先是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下达各区主体功能定位和重要控制指标的具体数据,作为各相关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其次各区根据全市要求开展国土空间状况评价,形成方案初稿,小组根据各区上报的方案进行综合平衡,并提出调整意见;最后各区“四规叠合”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后,报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审批。在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四规”核心要素的综合实施方案,用以指导五年的发展和建设。目前,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人口和环境规划“五规合一”(又称“五规叠合”)试点已经启动。作为试点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已制定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并已向社会公布。

广州:市区联动推进

广州开展“三规合一”的目标与上海等地不同,其初衷是解决规划实施层面的问题。因此,具体实践的推进以规划实施的主体——区为单位开展,再由广州市级层面统筹,坚持“三上三下”、市区联动的工作思路。这既是“多规合一”的实践探索,也是特大城市市区两级事权分配的实践探索。

广州市成立了“三规合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联动。具体做法是由区级政府完成某一阶段的基本工作,并将工作成果上报市“三规合一”领导小组。市“三规合一”领导小组综合各区上报成果逐一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及下一阶段意见后,下达各区(县级市)政府。其基本工作思路可归纳为“市区联动,三上三下”。第一阶段(“一上一下”)工作重点是摸清全市“三规”差异,制定差异图斑处理措施;第二阶段(“二上二下”)工作重点是本着“应调尽调、减少失误”的原则,明确可调整的建设用地数量及规模,并形成“三规合一”的框架性文件;第三阶段(“三上三下”)工作重点是依据第二阶段确定的可调整建设用地规模,依据发改委确定的建设项目排序,布局建设用地,确定“三规合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及相关控制线,形成“三规合一”最终成果。通过“三上三下”,重点明确市、区责任和部门分工,建立良好协调制度,保障市与区,规划、国土、发改等职能部门的充分沟通与协调,确保不越位、不缺位、相互补位,保障“三规合一”成果质量和规划效果。

各区工作开展由区“三规办”组织实施,以项目协调会的形式,召集区各职能部门与下属各镇街对各自的用地需求进行上报汇总。并将相关材料呈报“三规合一”领导小组,由该领导小组对各类重点项目进行整理、甄别、排序,按照项目立项和资金情况、成熟程度、开发需求和开发规律进行分期,最终形成“三规合一”重点项目库,作为“两规”重点落实建设用地规模的对象。以该市某区为例,共召开5次大型项目协调会,涉及68个相关部门与单位,最终形成包括254项各类项目的“三规合一”重点项目库,明确各个项目的近中远期用地需求,原“两规”落实规模,区“三规合一”补充落实规模等情况,保证了“三规合一”工作的有效实施。

厦门:部门并联审批

厦门专门成立了市级领导小组,并由规划、国土和发改三个部门牵头推进“多规合一”,充分发挥统筹功能,具体以部门并联审批实践创新为切入点、体制机制完善为保障协调推进。

整合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信息应用平台,实现各部门的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管理。在此基础上,启动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并联受理审批,精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审批时限,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经过改革,审批事项申请实现了从现场报审、串联审批的“跑部门模式”到一表报审、并联审批的“走网路模式”的转变。例如,项目立项申请到获得用地规划许可证这一时间段,从过去的半年缩减到现在的12个工作日。实行“一表式”审批,大幅精简重复和不必要的申报材料,用地规划阶段申报材料由25项减少至6项,工程批复及工程规划许可阶段申报材料由99项减少至10项。

同时,进一步优化“多规合一”的配套体制机制。以推进“多规合一”工作为契机,将“多规合一”划定的各类控制线纳入地方立法,以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各类控制线管理主体、管控规则、修改条件和程序,规范和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创新干部考核体制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转型发展。◎ 关键技术

上海

1.确定规模、优化布局、保证流量

上海“两规”按照“统一数据底板、统一用地分类、统一技术规程”进行编制,实现技术层面的衔接。在方案编制工作中,“两规衔接”的关键技术内容是确定规模、优化布局、保证流量,具体要求如下。

①确定规模:建设用地规模和规划增长边界的确定是“两规衔接”的核心内容,也是“两规合一”的特色。建设用地规模和边界的确定必须在确保需求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划定。

②优化布局:它是“两规衔接”的重要特征,也是规划实施评估的直接体现和规划战略性的重要保证。布局确定应适应上海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锚固生态底线等方面做出更加刚性的规定,进而维护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③保证流量:它是实施城市和地区近期发展重点和规划的保证。结合近两年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结合地区发展重点和实际需求,通过“控增逼存、盘活存量”等手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城市和地区近期发展重点和规划的可实施性。

2.统一平台、严格管控、政策配套

上海“两规”衔接的主要成果大体可以分为“基于两规合一的控制线管控方案、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等。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统一的数据基础和信息平台:“两规合一”工作的基础数据采用的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变更的数据,由此而形成基础数据具有现时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进入信息化管控的数据信息平台更具权威性。

②“三条控制线”管控方案:“三条控制线”管控方案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规划实施、工作时效的关键内容之一。“三条控制线”包括规划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根据不同控制线的特点,分别实行刚性管制(具体细分为强控制和次强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必须位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其中新增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落在产业区块用地范围内,基本农田不得占用。③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机制:“两规合一”的重点和特点是确保规划的实施。综合运用多种规划实施手段,如开发区多主体联合招商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差别化政策及土地整治规划、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等等来加强规划的实施。

重庆

1.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以重庆的“四规叠合”实践为例。“四规叠合”要求同时编制四个规划和叠合规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依据“国土定量、规划定位”的指导思想,采取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布局按照“刚性框架、弹性利用”的理念,将区县所有可调整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空间上进行规划布局落实。

2.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

重庆市沙坪坝区编制了“五规叠合”实施方案。通过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推动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口与环境保护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融合。通过整合规划资源,促进空间协调、项目落地、调控统一,充分发挥规划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促进沙坪坝区的全面跨越发展,以期对重庆市“多规合一”工作具有指引作用。

广州

1.协调优化规划技术手段

广州市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对分类表、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布局、生态用地规模挖潜等技术手段,协调“两规”在技术标准、总量规模、结构分布、规划边界等方面的不一致。再以发改委明确的重点项目为抓手,满足近期建设项目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定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及基本农田控制线,并将其纳入数据平台管理,以此完成广州全市“一张图”工作及信息平台搭建。“三规合一”规划涉及“两规”大量差异图斑的调整工作,也涉及对国土及规划两大部门相关管理与政策的创新工作。2013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广州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方案》(下文简称《试点方案》)为广州“三规合一”工作提供了土地管理政策创新的保障。《试点方案》提出“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机制”,可以由广州市依据功能片区设置方案编制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同步开展的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广州市“三规合一”差异图斑批量调整提供实施基础。

2.颁布“三规合一”技术指引

广州市为明确“三规合一”内容、规范“三规合一”成果,颁布了《广州市区(县级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技术指引》及《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标准(试行)》,广州各区(市)的“三规合一”规划成果均按统一的技术指引和标准编制。各区(市)通过“三规合一”规划的编制有望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准确分析市场开发前景,从而全面合理的安排实施配套措施。同时从“多头规划”向“一张图”管理转变。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将各种空间信息,如城市发展战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规划、交通规划等汇总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并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建立一整套项目协作的流程,形成统一的政策平台,使“三规”及相应配套政策保持高度统一。

厦门

1、绘制“一张蓝图”

厦门市以建设两个百年远景为引领,编制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战略规划统一发展思路和目标。前期开展海量调研工作基础上,共摸清差异图斑共12.4万块,累计面积达306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部门协调和市区联动,以城乡规划为主导,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细化形成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的“一张蓝图”,落实全市统筹协调发展和因地制宜差别化发展。

2、划定用地管控边界

按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发展要求,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渔业等部门将市域生态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海域及滩涂控制线等不同控制线落到同一张蓝图上。累计划定了生态控制线约98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约58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约700平方公里,产业区块控制线约118平方公里。

3、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以城市远景发展用地作为“多规”一致认同的建设空间,通过“多规”协调来摸清现状,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制定明确的调整差异用地属性的措施;细化落实盘活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水平。

(根据国地资讯刊文编辑整理)

下载《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怀柔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方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规合一机制(合集五篇)

    ■“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2015-01-29江苏省城研所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所【编者按】近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

    多规合一发展历程(精选)

    “多规合一”发展历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新一轮改革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空间规划体系不完善、空间规划管控不力、土地资源利用不集约......

    “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李琼: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 作者:中研智业集团董事长 樊森 一、空间规划的现实及问题 规划是为实现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系......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 一、空间规划的现实及问题 规划是为实现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系统统筹的安排,是公共管理部门实......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的现实及问题 规划是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系统统筹的安排,是公共管理部门实......

    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大全五篇)

    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 文本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一、前言 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范文

    “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二所所长许景权参加“三规合一: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自由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多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