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2019级 百一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出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此经乃经中之王,由唐般剌密帝三藏,依于愿力“创臂藏经”,躲避边境排查传入中国。经未传中国时,隋朝智者大师听说印度有此经,就在天台山国清寺,修建一座拜经台,每天向西拜求共十八年,仍是没有见到,可见此经难值难遇。
经中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三摩地’译为三昧、正定。但此经的三摩地,非普通所说的正定,一般打坐、修止观都可以入正定也叫三摩地。但是楞严的三摩地超出这些,称为首楞严大定。所谓大定无出入,没有什么叫出定,没有什么叫入定。大定有两个殊胜之义,一、圆定:非自心不动,而是统摄万法,成一定体。‘日月经天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成与坏,生与灭,无不究竟坚固才是圆定。二、妙定。本性自具,不假修成。纵在迷位,其体如故,故称妙定。所以于心性外,修证所得之定,都不是妙定。符合以上圆妙两义,就是首楞严王三昧,也称首楞严大定,即是经中所说的‘三摩地’。经中二十五圣各各宣说悟入三摩提之法门,观音菩萨自述耳根圆通法门,居二十五人之末,但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耳根圆通居二十五圣之首。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音菩萨在佛前发了菩提心,彼佛就教授他从‘闻思修’三慧入三摩地的方法,但此处的三慧不同于一般的三慧。一般的闻思修,闻到经教的道理,并能理解即闻慧。依著这个道理起了正的思维即思慧。所闻的都接受了、理解了,依教奉行叫作修慧。但是观世音如来教导观世音菩萨的这个闻思修,大大地深入了。《楞严合辙》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者,此方教体,唯在音闻,从闻根入,故此‘闻’字,即击钟所验不生不灭之闻性也”这个闻慧是指耳根的不生不灭的闻性,是耳根能闻的本性。人人都有自性,为什么单说闻性呢?因为众生耳根最利,故为此方教体,从耳根入门,容易体悟自己的本性。随顺耳根闻性,生出始觉的观智,内不随分别之耳识,外不随所闻之声尘,而是返转回来观能闻的自性。
《楞严合辙》云;“思者,非遍行思,亦非思善思恶之思,以思善思恶皆属邪思,故下文阿难虽强记,不免落邪思,此即善恶都莫思量之思,以百不思是正思者。为行人用此百不思之正思,专住闻性,专究此根从何所来,令彼颠倒闻机,脱粘内伏,向下入流妄所”。‘思’是离开一切想念的,依耳根闻性,起始觉观智,观察追究一下能闻的是谁呀?如念佛,问念佛的是谁呀?现在追究一下能闻的是谁呀?离开一切妄想邪思,思尽还源这就是思慧。念念返观,始觉合本,发明本源心地的原有风光,这才是修慧。所以这个闻思修三慧是比一般的深入了一步。由此闻思修三慧入三摩地,即入首楞严大定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这是从三慧入大定从浅入深的全部修习过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正是从闻性下手。最初下手之处,就是在闻性之中。攀缘声尘叫作出流,不住声尘返闻能闻之性叫作入流。‘亡所’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本经:‘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所一立,心就不能再照了,照见五蕴皆空,但众生一立了所,有了所见、所闻、所知,而成对待,在这以后就不能照而只能想了。所以立了这个‘所’就是众生入迷的根本。现在我们要回头,要觉悟,就必须从忘掉这个‘所’开始。后头更有许多层次的‘所’,一层一层地把这个‘所’忘掉。不把声尘当作对立面,不分别、不取舍,忘记了所闻,而‘亡所’。这只是初步功夫的相应,因智光内照,而显定力,这是功夫。声尘自亡,这是效验。永嘉禅师说:‘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也即是,不能亡所就不能入流,不能入流也就不能亡所。可见‘入流亡所’是修证圆通的总诀。
观世音菩萨就是从耳根闻性之中下手起修,念念内照绵密相续没有间断,默照在闻性之中了,入了这个法性的流,忘记了所闻的声尘,在闻性之中‘入流亡所’。从耳根角度说,能闻的本性叫作闻性,实际闻性也就是全体自性的作用。所以一下手用功,就是从本体上,从自性上用功。用根中之性,这是一个很深入的法门。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楞严说通》解释为:‘前之亡所,且唯亡动。今之既寂,乃是动结已除,静结方显也。既寂之后,加功进力,反闻功夫,展转深切,以至寂静亦亡,则动静二尘,迥然双脱矣。’此之亡所,并非声尘消灭,只是忘掉声音动相,动相不能妨碍自己,于是解了声尘的动结,但动相一除,马上显出声尘的静相,这是声尘的静结。仍是外尘的结缚,必须继续入流,返观闻性。所以在修行道路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停步不前。当动相消除不能为碍之后,自然出现静相,若留恋这个静相,还是有所住,所以需要更进一步。不住于静尘,仍是返究能闻静尘者是谁?若心住静尘,即是闻静尘,是出流,而不是入流了。若能返闻自己能闻静尘的闻性,于是静尘也不能为碍。声尘的动静二结,一齐解除。故云‘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憨山大师在《通议》中,有极精妙的解释。‘六根顺流(出流)奔境,故随情造业。今于耳根思修,则不缘外境矣。入流者,返流也。谓逆彼业流(业流即指顺流(出流),谓驰向外境声尘,随情动念,造种种业,所以叫做业流),返观闻性,则不由前尘(当前外境的声尘)所起知见(不为声尘起心动念)而闻性现前,尘境遂空,故曰亡所。’这又说明了非入流不能亡所,非亡所不能入流。
‘且未观闻性之前后,以境(指外境)有动静,则听不出声矣。今观闻性寂然。则境(指返观所缘之内境,即闻性)无动静之相。故曰“了然不生”。’大师所说的妙谛,一时不易领悟,所以再引证一段唐代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中禅语,来辅助发明。禅师开示:‘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门,令汝还源。汝还闻鸦鸣鹊噪之声么?’曰:‘闻。’曰:‘汝返闻汝闻性,还有许多声么?’曰:‘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俱不可得。’曰:‘奇哉!奇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我更问你,你道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总不可得。既不可得,当伊么时(彼时),莫是虚空么?’曰:‘原来不空,明明不昧。’曰:‘作么生是不空之体?’曰:‘亦无相貌,言之不可及。’曰:‘此是诸佛诸祖寿命,更莫疑也。’以上广引古德的心要,只是希望读者,对于观音返闻自性入理之门,有一个正确理解。
所闻‘动静二相’既已‘了然不生’,所修之法,加功渐进,定力加深。如《通议》所说:‘“如是渐增”等者。由境寂灭,复增现行,以所闻声尘既无动静(皆不可得),则此闻根亦泯,故曰“闻所闻尽”。’因为声尘是我们所听到的,咱们能听到的是耳根。现在声尘的动静两结齐消,所剩下的只是能闻的耳根,这根也是结。根与尘相对了然不生,就没有外相,既然外相消除,内相也随之而同尽。于是‘泯然豁然,无复内外,即根尽之相’(以上是《说通》句)。于是破了根结,又进一步了。此时先得人空。‘尽闻不住’,所闻能闻俱尽,就是‘尽闻’。但决不半途而返,要一往直前哪。根尘都没有了,怎么知道的?自己有觉嘛,觉到的。由于智慧嘛,所以能觉。觉照,照到这个根尘俱空。所以由于能觉,才知道根尘都空了。现根尘俱尽唯剩一觉,若住此境,但得人空,未得法空,永堕无为深坑,所以‘不住’。唯当加功再进,透过此关。当能闻与所闻,都消除之后,根同尘都一齐迥然脱落,当前出现的是清湛纯一没有边际的境界。这个境界正是自己所觉到的。既有所觉,必有能觉,能觉即是能观照这个境界的智慧,有能觉与所觉,这就又是一层能所。‘尽闻’是能闻与所闻的尽除,破了根结。达到根尘齐泯的境界,能照这个境界的是能觉,属于般若。若住于这个‘尽闻’的境界,还有能觉与所觉,能觉的智与所觉的境相对,这就是能所仍存,智境相对,仍是障碍。不能吝惜此智,都应舍弃,来破除法执。《通议》说:‘根尘双泯,为尽闻处。而亦不住尽闻之觉,更增观行。根尘既泯,而此观智亦亡,故觉所之觉亦空,此空观智也。’憨山大师说,尽闻则根尘皆尽,不住则继续进修,所觉的境是根尘齐销,了不可得,所以能觉没有对待随之也空,所以‘觉所觉空’,于是破了觉结。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与所空又是一层能所。刚才说‘觉所觉空’,其中的空是空观智,即是现在‘空觉’中的‘空’字。‘觉’字呢,就是能觉和所觉。这个觉结因空观智的空而解除了。因有这个空,空掉能觉与所觉。觉的结是解开了,但留下空结,还须解除。能空和所空,宛然仍在。一个能,一个所,又是一个对立。还要加功进修入流照性。达到‘极圆’。于是不但所空的智境全息灭了,能空的这个空也灭。这就是‘空所空灭’。打个比方:就像拿木头钻木头来取火,木头钻木头,钻来钻去,一下火出来了,钻的木和被钻的木都烧完了。空所空灭就是这样。能空的和所空的都灭,两个同时都没有了,‘空所空灭’。这就解了空结证了法空。‘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以上由于‘空所空灭’,破了空结,证了人空与法空,但其中末后的一个‘灭’字,仍是一结。动、静、根、觉、空、灭是六个结,都是生灭法。解结次第:第一步动结灭了(破了声尘的动相),静结就出生了。再破了静结,声尘的动静二相都消,只显能闻耳根,于是静灭根生。耳根之外没有了可作对待的声尘,于是根结也不存在了。根结也破了,此时根尘全脱,唯有照境的觉智,这是根灭觉生。所觉之境既离根尘,能觉之智仍在,若常对待,仍有能所,此智亦须放舍。于是能觉与所觉俱空,觉结灭而空结生。‘空所空灭’则空结灭而灭结生矣。到此若常住灭相之中,被灭相所障,是一种顶堕,正在百尺竿头,更须进步,到此也必须著力去灭除,但不存执著之心,以俟一刹那顷,灭相迥脱本理现前,六结俱解,顿证一心。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以这就跟《涅槃》:‘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完全是一致的。在寂灭中不是空无所有,而是寂灭为乐。‘寂灭’二字,其中‘寂’字,不是与动互相对待的寂,而是从无始来,本自不动的寂。其中‘灭’字,不是与生互相对待的灭,而是从无始来,本自无生的灭。故此‘寂灭’,即本觉理体,即是如来藏,真如实际,一乘寂灭场,大光明藏,实即真心全体,无边妙用,皆在其中,以上解除六结,是观音大士‘从闻思修’,‘寂灭现前’,‘入三摩地’,证入圆通。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忽然’指从闻思修,一刹那间,证入圆通,发挥全体大用的时候。《通议》说:‘一念顿证,故曰忽然。’‘超越’是解脱无碍之义。《通议》曰:‘十界依正,皆寂灭一心所现影像,故曰超越。’(十界中,六凡是世间,四圣是出世间)如古德所云,十方所有诸法,无非自性光明,当然就解脱无碍了。自性光明,圆满十方,洞然无碍,故曰‘十方圆明’。
《心经》大家熟,正好互相印证。经中一切皆无,无智无得,故云‘无所得故’,但最后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嘛!这里也是如此。生灭灭了之后,是‘寂灭现前’。是‘超越世出世间’,得到两个‘殊胜’。一个‘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向上说,和诸佛本来明妙的大觉之心相合,与佛同体。又‘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跟佛如来同样的大慈大悲的力量。与佛同用,大士所证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理体,故本心上合诸佛下合众生,所以我跟六道一切众生也是同心同体。‘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悲者悲哀,仰者仰望,众生在苦难之中,哀求佛菩萨救度,菩萨就和同体的一切苦难众生同样悲仰。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因为观世音菩萨跟我们同体嘛,你悲仰,观世音菩萨跟你同样的悲仰,但菩萨同时具有佛的慈力,所以众生马上得到救度。
观世音菩萨成道的经过,一层一层,消除能所,连断六结,才证入圆通,所以我们也须直入宝山,不可在途中贪图小利,得少为足,甚至堕入魔途。当前往往有人认为自己怎么样怎么样,自己悟了证了。其实也并不是想骗人,在众生分上,很自然。不知不觉就落到自欺欺人的份上,甚至于破大妄语戒。破大妄语戒是地狱业。这实在可怕,这个事我们要知道。所以我常打比方,你要去颐和园,有的人一走到动物园,出的是西直门,我这方向对了,看见个园子了,那个是颐和园?不对!再往前走,到了紫竹院,这个更像了,这个是颐和园?还不对!再走走到海淀,看见又是山又是水,这是颐和园?还不对!这个譬喻大家记住。你千万不要把紫竹院等当成颐和园;你把紫竹院当成颐和园,你自己到不了颐和园事小,你耽误别人。你说颐和园就在紫竹院,耽误别人的慧命。
【世尊!由我供养观世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是观音于会称呼本土导师释尊。‘如幻’是喻,因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所以用幻事来比方。也正是永明大师‘大作梦中佛事’之意。‘闻熏’指本觉闻性自内熏起始觉智。‘闻修’指始觉智反闻入流,照性而修。解除六结,澈法源底,究竟坚固,入首楞严大定,证入圆通,名曰‘金刚三昧’。得佛之体,同佛之用,故‘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随机感赴,普门示现,‘入诸国土’。
‘三十二应’是现十法界(六凡四圣)种种身相,普应群机,广作救度,一一各随其类而现身(从佛身、人身,直到药叉、阿修罗,人非人等),各应其机以说法,令其成就。以上三十二亦只是略言而已,实则应化无量。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无作妙力’者,不是由于造作,也即不是‘有为’之法,叫作‘无作’。任运显现不可思议微妙之力,叫做妙力。观音大士以金刚无作妙力,证得同体大悲。大士身心与诸众生,并无二相,众生悲仰即是大士悲仰,大士妙力即是众生妙力。故可令一切众生于苦难中,生悲仰心,即可于观音身心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众生遭难,正在怖畏之中,若蒙救得脱,即不复畏惧矣。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个地方有人误会为,众生在受苦受难时,自己观音声而得到解脱。《正脉》批评说:众生在苦难中,谁还能静心作观,这是不可能的。《正脉》与《贯珠》等都主张,在‘观其音声’之前,补上‘蒙我’两个字正好跟《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就一致了。十方众生只要念观音名号,观音就可以观他的音声,循声救苦。众生就可以立即得到解脱。不是叫苦难的众生去忘掉所闻的音声。因为众生遇见急难恐怖,手忙脚乱,哪还能同观音大士一样,不随声尘,返闻自性,不可能啦。又有《通议》解释为:‘令苦恼众生,观自称菩萨之音声(即是净土法门的自念自听),即脱其苦也。’足证以上‘观其音声’的关键是念观音圣号,是完全正确的。至于《通议》是自闻,《法华》是循声。正显观音三无差别,自他不二。楞严力求文字精练,所以就多删掉了一些字。这也是《楞严》难懂的原因之一。
以上第一无畏力,称念观音而得解脱,实为十四无畏的总纲。每一无畏,能令众生当下得救,都是由于一心称念观音名号,蒙观音循声救苦,乃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知见旋复’指自己的妄知妄见,复归自性的真知真见。见觉没有火,所以外界之火不能为害。《正脉》云:‘证极法界威神无量,故令一心称名者,即为大悲威光所摄,不堕火难。’所以众生入火,火不能烧。同理,入水水不能溺。入鬼国,鬼也不能害。遇见兵戈杀你,刀就段段坏。夜叉、罗刹、诸鬼都要离开你。一切枷锁不能著身。经过险路,强盗也不能劫你。如果你性多淫欲,你多念就会离开贪欲。同样,多嗔可以离嗔。多痴,可以离痴。并能令一切众生求男,得生智慧之男。求女,生端正之女。最后第十四,就是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等于持六十二恒河沙法王子(菩萨的别称)的名号福德无异。六十二个恒河沙,那么多菩萨名号功德,加在一块儿,跟念观世音菩萨一个名号的功德一样。
【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六十二恒河沙数法王子,虽各各不同,总之不离法界智慧海。观音大士既得圆通本根,于是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无量身,不受数量限制。一多互融,所以能令持一名号与众多名号,福德相同。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通议》解说:‘今观音圆证一心,故诸佛全体业用自在。随机适时,不可以类推,心不可思,言不能议,是谓无作妙德也。’也就是说由于圆满证入一心,所以自在显现诸佛全体大用。随著机缘时节,自然出现,不可从比类来推求,不可思议,所以叫做‘无作妙德’。这四个不思议的殊胜妙果。
(一)‘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或现一个头,三个头,五个头,七个头,以至于一百零八个头,一千个头,万个头,八万四千个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十一个头)。二臂,四臂以至八万四千臂。两个眼睛,三个眼睛以至八万四千个眼睛。其形‘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或威猛(六臂的嘛哈嘎拉。观音菩萨示现,那是大威猛相),或慈悲(观世音菩萨一般都是慈悲相)。或者是定,或者显出智慧,救度众生得大自在,现这些形相来救度众生。
(二)‘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大士所现一一的形,一一的咒,每一个形,每一个咒,都能让众生得到无畏,没有可怕的事。众生总是有所畏惧,你如何能达到无畏,那要靠观世音菩萨嘛,所以十方世界都称观音大士是施无畏者。今天大家念大悲神咒,这个咒就能给大家无畏,消除一切可怕的事情。你都得到加持,得到保证,自己内心的贪嗔痴都可以消除,外头的恐怖烦恼也都可以转化。
(三)‘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大士所过之处,能令众生皈依布施,甚至舍身。众生的悭吝心最难破,舍心最难发,今大士所游的国土中众生,皈依大士破悭好施,实是不可思议。
(四)就是上供下施,有求必应。由于我供养如来,傍及六道众生,所以能令一切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因此你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可以得大涅槃嘛!所以我们不是立即就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一步一步的亡所断结,再亡所断结,把笋皮一层层剥掉。我们可以直接享受观世音菩萨所赐的果实。他成就了,他有这个大的愿力。我们只要是称其名号,你求大涅槃就得大涅槃。我常打比方,现在不需要你去开荒、锄草、种植、除害、施肥,直到收成。这个成熟的果实大苹果,摆在你面前了。只需要你吃了。
当观世音谈了古佛授记之后,‘尔时世尊,于狮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从他身体放无量宝光,远照十方世界如微尘数的如来菩萨,给他们灌顶。本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给十方佛菩萨灌顶,十方的佛菩萨也放光从诸方微尘的世界,来给释迦牟尼佛灌顶,给会中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灌顶。当时是这样的境界:‘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一切水木跟极乐世界一样,都在说法。‘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诸佛互灌,光光相交,国中万物,光明照耀,妙光交织如同宝网。与会大众都得‘金刚三昧’。天雨宝华,‘青黄赤白’四种‘百宝莲华’遍满虚空,‘成七宝色’。娑婆世界污垢之相就不见了,所见唯是十方微尘国土所共成的一个世界。天乐盈空,‘梵呗咏歌,自然敷奏’。演唱念佛念法念僧,种种妙法音声。释尊圆证以上二十五圣圆通法门而现殊胜瑞象。当时佛就告诉大智文殊,这二十五位大圣所修法门本来平等,没有差别,但你看看对于阿难以及将来此土众生,以什么法门最为当机呀?佛就嘱咐文殊来做这个评选。文殊承受佛旨,礼佛说偈。偈文很长,只能拣最重要并最切合初机的介绍。其中赞叹观音说:‘良哉观世音,...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底下就是称赞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我现在禀白如来,就像观世音所说的,为什么利用耳根,大家容易入门,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人在清静地呆著,十方,不管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各方同时都打鼓,这一切声音你都听见。现在我从在这儿,我只能看见前头,我就看不见后头是什么。你们也一样。你们只能看见我,你后排是谁你不知道嘛。后头有人说话听见听不见?耳根利呀。耳根不但是利,它圆哪!你要是到了过去的戏园子里头,什么声音都有哇。唱戏的,说话的,小孩哭,卖东西的,你都听见,而且都能分别。这是在唱,那是人在说话,这是卖东西的,那是小孩哭。一一清楚嘛。你这个闻性非常圆哪,不分方所遍一切处,只有从这儿你容易体会,所以为什么赞观音?他有道理。他这个就是说十处一时闻,这是第一个,是为圆真实。我们的性是真实的圆哪!底下就是‘目非观障外’。咱们在大殿之中,大殿外头有什么,咱们不知道。口鼻也一样。你吃东西,东西不到嘴里怎么知道是什么味!鼻子也一样,包装里的香水,鼻子闻不见香味。身的触觉,触身才有触觉。铁棍在空中飞舞,不打到自己身上就没有感觉。风,风吹到我才有触觉。这就是‘身以合方知’。接触到了才有感觉嘛。可是隔著墙听声音呢?大殿外头机器声,听见了吗?隔著墙呢。耳根之利,其他的根不能比呀!是通的,墙壁这些东西它不能为碍。这就是‘通真实’。不但圆真实,通真实,而且是常啊。这个能闻之性,是不生不灭的。不是因为有声音他就生出来了,没有声音他就灭了。所以拍掌时这个声音来了,你听见拍掌,这是声音。拍过以后声音没有了。可是再拍呢?又听见了。可见你能听的那个性能在两次拍掌中间没有灭。要是灭了,我再拍时你得重新生起这个能力,才能再听得见。可是不用嘛,你马上听见了。这就证明你能闻的这个性能,是不灭的嘛,无生无灭的。所以这是‘常真实’。所以从这耳根,从我们生活中,这是最容易体会到我们自性圆、通、常。从这个地方信入,所以对于我们是最方便,最重要哇。精妙的内容太多,时间来不及,只能选择最紧要的了,最后文殊就告诉大众还有阿难,你们应该:
【旋汝倒闻机,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在会的大众,阿难当机。阿难是初果的圣人,能记住十二部大经。遇见摩登伽女,到这个时候,他全不行了。所以对他及大众说法,‘旋汝倒闻机’。我们能闻的闻机,即指闻性,浅说也即你能闻的机能。但是他颠倒了。你不去闻自己的本性,只去听外头声音。所以是倒闻了,倒闻的这个机,你把他转过来,不再去追逐那个声尘了,旋转汝这颠倒的闻机。你返闻,返回来,闻你的自性。关键就在这儿。旋汝颠倒的闻机,你返回来。闻,闻什么?闻自性。到底我这个能听的是谁呀?!我这个能觉的是谁呀?!能空的是谁?!能灭的是谁呀?!把这些个‘谁’都打破了他。要彻底呀,闻自性嘛。‘性成无上道’。《通议》解释‘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两句经文,最为精妙,内云:‘谓此耳根圆通,并无别法,但旋汝等倒妄之闻机,返自己之闻性。若闻性圆明,则顿成无上道矣。’盖返闻自己本有的闻性,以此性为自己在因地之心,实为成佛的真因。‘性成无上道’的‘性’字,以这个‘性’为因。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说以发菩提心为因是一样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得菩提。你要成就菩提就得发菩提心哪。菩提心里头就是大智慧呀。正念真如法。你不明自性怎么能正念真如哇?所以这是一句一样的话嘛。返闻闻自性,就是以自性为因,你就毕竟成就无上之道。‘圆通实如是’。圆通真实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就是要颠倒一下。我们在迷,成为众生,是背觉合尘了,把它颠倒一下,背尘合觉。是个方向的问题。譬如咱们被地拌了一跤倒下去了,摔在地上。这是因地而倒,你还是要按著地才起得来。但是方向不一样。倒下去是往地倒,起来是离开地。可是倒在地上,你不按地起不来,这就是因地而起。都是地,但方向不一样了。‘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这个微尘,现在知道了,就是中微子。初步吧,这个比电子小到多少多少万倍,遍满虚空的这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微尘。多少万里厚的金属板都能穿透。因为它太小。虚空中常常发现有很多这样的微尘,微尘多的佛,十方微尘数的佛,是一路涅槃门哪。进入涅槃是一条门路。都是相同的。‘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过去佛这个法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现在诸菩萨也因此法,而各各入于圆明。‘未来修学人’,咱们都包括在内,咱们这些修行人,‘当依如是法’,应当依止这样的法。‘我亦从中证’,我文殊也是这样证入的。‘非唯观世音’,不仅仅是观世音大士。这是总赞。
今天这个观音道场。所以介绍了观音成就的经过,观音所得的殊胜的功德。三十二应,十四个无畏,四个不思议,这都是观音成就。也是赐给我们的果实。大家如果能够返闻自性,成无上道,当然很好。不然就是这个果实,我们好好享受,依止这个法门。观音大士绝无妄语。而且文殊菩萨作的证明嘛。这一切都是真实。因此修行的道路是如此,果实的功效也是如此。
底下稍微再说一点这个法门和念佛的关系。大家一听观世音菩萨法门最殊胜,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没有得到文殊这样的称赞,大家可能生出一点分别心来。这个问题我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佛问的问题是入三摩地,入的是首楞严的三摩地,这个境界就等于即身成佛,这是最殊胜的成就,究竟的成就。这就是密宗的即身成就,密教的大圆满,大手印。中国的禅宗,都与观世音菩萨法门完全是一味的。所以文殊大士评为第一。至于净土法门,并不以这个世界成佛为主。如果当时佛所提的问题是:让一切众生在即生之中就了生死,出轮回,往生极乐国土而成佛,那文殊大士必然评定大势至念佛圆通第一。评比的是什么,这是关键。即身成佛什么最为第一?那就是这个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你要问:甚至于五逆十恶,甚至于动物都念佛往生,必定成佛,那就是念佛法门。夏老师闭关念佛的时候,他是坐著念一段,然后经行绕佛念一段。坐下就脱鞋趺坐,起时就穿鞋绕佛。后来他看见一只老鼠,随著自己行动。坐下时两只鞋当中有点空地,老鼠就坐在两只鞋当中。夏老师起来绕佛,老鼠跟在后头行走,天天如是。这也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都是真事,学佛人不许妄语。有一天起来了穿上鞋要走之后,老鼠没动,夏老师以为老鼠忘记了,轻轻地跺跺脚,惊动惊动它,它也不动。再一看,老鼠已经坐化了。古今这类事例很多,所以说这个法门连动物都可以救度。要说如何能够三根普被,即生不再堕入生死苦海轮回六道之中,那就以净土法门最为殊胜,最为第一了。我们也不要多分别了。总之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二)大家注意,我们念佛,讲究自念自听。自听很重要。自己念,自己听,自听就利用了耳根了。你自听什么?听你自己所念的,这不是闻自了吗?返闻闻自,这不就返闻了吗?算不算是闻自性呢?我也再下个补充,大家念咒,佛号就是咒。东密教祖兴教大师说,一个阿字具足一切陀罗尼。陀罗尼即是咒。所以咒跟佛号是一样的。慧明大师说,这个六字大明咒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心。观世音菩萨和我们众生是一个心哪。我们就在念观世音菩萨这个咒,观世音菩萨的心就和我们众生的心同体呀。我们正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心,他的心和我们的心同体。那么我们在念咒时,不就是念本心吗?我们念了我们的本心,并且在自听,不就听了自己的本心吗?你返闻的呢?不就闻的自己的本心吗?本心不就是自性吗?至于念佛法门呢?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皆真如实相,皆是法身,也即是自性,这句佛号不就是自性嘛?《净修捷要》:‘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可见所念的佛,即是本觉,即是自性。这样一来嘛,咱们这个念佛法门也是‘返闻闻自性’。称赞‘返闻闻自性’,也就是称赞念佛法门。这一点我们是应当坚定的。不要一听称赞这部经,那个法,就动摇不定。我们必须一门深入。
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为躲避守边界的官吏查严,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带来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