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10-29 07: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

第一篇: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

摘要:小麦胚是小麦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在我国具有丰富的潜藏量,营养价值高,开发价值大,但目前高附加值的利用却非常低。综述了国内外小麦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拓宽麦胚的应用渠道,对推动小麦胚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麦胚;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应用前景

小麦胚约占小麦籽粒质量的2%~3%,是小麦籽粒生命的源泉,含有极其丰富且优质的蛋白质、脂肪、酶、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它是小麦粉加工厂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资源潜藏量相当丰富,我国每年约有30~50万t的小麦胚量可供利用开发,但一直以来,小麦胚这一宝贵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随着人们对营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小麦胚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围绕着麦胚油脂、麦胚维生素、麦胚蛋白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利用,开发出许多以小麦胚为原料的食品或保健品。

1小麦胚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开发进展

1.1小麦胚油及其应用小麦胚含油率11%左右,提取的麦胚油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二十八碳醇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组分,是一种颇具营养保健作用的功能性油脂,可用于食品、生物病虫害防治剂、制药以及化妆品配方之中。小麦胚脂肪的开发研究主要围绕麦胚油的提取、微胶囊化和维生素E的提取浓缩等三个方面进行。提取方法是获得高质量麦胚油的保障,决定着油品质的好坏。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是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其次是压榨法。近年来对超临界CO2或亚临界提取麦胚油进行了研究,Shao等[1]用响应面法优化出超临界CO2提取小麦胚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温度50℃,萃取剂流量22.5~25L/h,提取时间为1h,萃取所得最大麦胚油得率为10.15%。宋国辉等[2]以液化丙烷为溶剂,通过正交试验对亚临界萃取小麦胚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萃取时间65min、料液比1∶8、萃取温度45℃,此时的油脂提取率为88.68%。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壁材,以活性物质作为芯材,保护被包裹活性物质的良好手段,其应用于麦胚油的开发之中,可以更好地保护小麦胚油的生物活性,国内很多研究者采取不同手段对麦胚油的微胶囊化进行了研究。何娇[3]通过喷雾干燥法对麦胚油进行了微胶囊化,实验得出: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的配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总固形物质量分数25%,小麦胚油微胶囊化的包埋率为89.5%。翟颖丝等[4]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用蔗糖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对小麦胚油进行微胶囊制备,实验研究出小麦胚油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34MPa、进风温度181℃、进料泵速7.6ml/min,该条件下小麦胚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3%。微胶囊颗粒表面结构完整,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小麦胚油是良好的VE来源,VE的富集和浓缩成为其开发应用的另一个热点。Yang等[5]对VE营养油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压力为33MPa,温度为45℃时小麦胚油有最高的VE含量;在压力为19MPa,温差为9℃时VE浓集效果最好。师景双等[6]对传统溶剂法浸提小麦胚中VE浸提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得到最佳的控制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3,浸提时间为120min,此时的浸提效果最佳。

1.2小麦胚健康饮料

小麦胚蛋白质质量分数高达30.2%左右,其中清蛋白18.9%、麦醇溶蛋白14.0%、麦谷蛋白0.3%~0.37%、水不溶性蛋白30.2%。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全面平衡,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是很好的优质全价蛋白质营养源,在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7]。制作麦胚饮料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麦胚中的蛋白质,而且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根据制作工艺,麦胚健康饮料可分为非发酵型和发酵型两种类型。在非发酵型饮料的研发中,李涛等[8]以小麦胚、乳清蛋白为原料研究了新型运动型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出了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小麦胚汁100g、低聚麦芽糖8g、无机盐1.8g、乳清蛋白1.5g、黄原胶0.075g、柠檬酸0.02g,此条件下的饮料质地均匀,清爽可口。肖玟等[9]研究了小麦胚蛋白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模糊数学评判确定出该饮料和复配稳定剂的配方。最佳组合为:澄清的混合汁质量分数60%、蜂蜜4%、蔗糖3%、柠檬酸钾0.3%,复配稳定剂的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40%、卡拉胶0.15%、黄原胶0.30%,所得的饮料品质和稳定性最好。发酵型饮料的研制主要是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利用菌种的活性来获得稳定的小麦胚饮料。王宇飞等[10]以小麦胚和芝麻为主要原料,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了植物蛋白发酵饮料的制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乳化稳定剂的最佳组合和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小麦胚乳和芝麻乳的最佳调配比例为1∶2,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12h。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同时兼具乳酸发酵植物蛋白饮料应有的芳香。李永平等[11]对麦胚面包发酵饮料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新鲜麦胚和面包渣为原料,先接种酵母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结果表明,酵母菌最优发酵条件为:烘烤过的麦胚粉30g、面包渣250g、砂糖量10%,酵母菌添加量2%、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1h;乳酸菌最优发酵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1.2%、发酵温度为44℃、发酵时间8h。

1.3小麦胚面制品

小麦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够改善焙烤食品的外观、口感和风味,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几乎所有以小麦粉为原料的焙烤食品都可以添加小麦胚。小麦胚可以通过挤压处理,也可以直接以片状或者粉末状、粒状添加到小麦粉里制成各种麦胚焙烤食品,以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平衡各种氨基酸,补充小麦粉赖氨酸的不足。不仅如此,在谷物食品中,麦胚还能提供许多质构性的功能。

1.3.1小麦胚面包和饼干

面包和饼干是小麦胚产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者往往通过在面包和饼干的制作过程或是原料中添加小麦胚,以提高产品的感官或者营养品质来获得新产品。Sidhu等[12]研究了在高纤维吐司面包中添加脱脂小麦胚,实验表明,添加7.5%左右的小麦胚制得的面包,感官和营养品质都高于全麦粉面包。孙小凡等[13]以面包专用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小麦胚粉、酵母、面包改良剂、白砂糖等辅料,采用一次发酵工艺生产面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小麦胚粉保健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面包专用粉100.0g,小麦胚粉8.0g,面包改良剂0.4g,酵母2.2g,白砂糖7.0g。Arshad等[14]对小麦胚饼干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小麦粉中添加0~25%小麦胚的理化指标和营养特性的比较,得出用脱脂小麦胚替代15%的小麦粉生产出来的饼干的理化和感官评价最佳。

1.3.2小麦胚馒头和面条

小麦胚不仅可在烘焙产品中添加,而且还可直接加入到小麦粉中制作馒头和面条。韩俊俊等[15]研究了小麦胚粉加入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馒头的白度和比容均随着小麦胚粉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馒头硬度先平缓后上升,在加入量为6%时馒头的感官评分最高。姚娣等[16]研制了小麦胚特色营养挂面,结果表明,特色营养挂面的最佳配方是:紫薯粉质量分数10%、小麦胚粉质量分数5%、银杏叶粉质量分数1.5%,预干燥温度30℃、主干燥温度40℃、完成干燥温度20℃、压片6道、干燥时间4h,所制作的挂面有较好的品质。小麦胚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可提取营养成分、制作麦胚产品,而且可与其他食品原料混合在一起制作新型的麦胚产品,如麦胚酱油、麦胚豆腐、麦胚大豆粉以及小麦胚豆奶等;也可用来制作麦胚婴儿食品或者老年食品包括麦胚米粉和麦胚钙片,或者制作麦胚休闲方便食品,如小麦胚速溶泡腾片、小麦胚能量棒、麦胚咀嚼片等;还用来制作强化型麦胚糊系列产品,或者将小麦胚粉添加到汤料中替代淀粉、小麦粉等粉料。国外已经开始往番茄酱、马铃薯粉内添加麦胚粉来作为增稠料,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也已成功地采用麦胚替代大米或大豆来作为发酵基质,开发出了一些发酵食品,如日本豆酱和日本米曲等[17]。

1.4小麦胚抗氧化性的研究

小麦胚除了含有较高的优质蛋白质以外,还含有谷胱甘肽、二十八碳醇、黄酮类化合物、麦胚凝集素、维生素E、镁、泛酸、磷、硫胺素等多种功能物质,是一种难得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等活性,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围绕小麦胚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大量研究。Zhu等[18]研究了不同脱脂条件下小麦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用70%的乙醇脱脂的麦胚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100%乙醇脱脂的麦胚具有最高的还原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利用小麦胚中蛋白质的降解物制备抗氧化肽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Cheng等[19]研究了小麦胚蛋白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20g/L的小麦胚蛋白水解物,在亚油酸体系中显示出78.75%的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0.6g/L的水解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5.40%,0.50g/L的水解物显示出63.35%的清除亚铁离子的能力。刁大鹏等[20]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小麦胚粕制备了抗氧化肽,实验表明,在料水比1∶12.3,加酶量0.8%,酶解时间2.1h的条件下,制备的抗氧化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49.78%,水解度为22%,水解液中肽质量分数为1.9%。

2小麦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小麦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高附加值的利用却非常低,原因在于小麦胚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1小麦胚的不稳定性

由于小麦胚脂肪含量较高,并且富含活性较高的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以及附着的微生物,导致小麦胚极不稳定。这就要求面粉厂应配备具有一定处理规模的稳定化设备。但实际生产中,稳定化设备多存在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的缺点。目前的稳定化方式的原理均是降低酶活或者水分,以延长小麦胚储藏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保质期,但都对小麦胚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1]。稳定性问题严重制约了小麦胚的开发利用。因此,对小麦胚进行稳定化处理的研究,延长保鲜期,对于小麦胚的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2.2产品开发过程中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小麦胚资源的潜藏量虽然丰富,但原料分布不均匀、质量参差不齐,且许多小麦粉厂受限于设备配置不齐全、提取工艺不成熟和相关研究匾乏,使得小麦胚在产量、提取率和纯度方面与国外相比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提取后的小麦胚如麦胚油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出油率低,并且没有成熟的技术用于工业化生产,虽然超临界CO2出油率较高,但处理量较小,导致小麦胚油很难大量的生产。麦胚产品由于其自身口感和品质特性的限制,直接以脱脂麦胚分离蛋白作为一种食品功能配料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还有待改善,如何将优质蛋白质从脱脂麦胚中分离,从而获得高纯度天然蛋白质仍是探索的重点。

2.3抗氧化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

抗氧化肽是小麦胚利用研究的热点,但是其分离纯化方法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性,目前,测定抗氧化能力多为体外的化学评价研究,而体内(动物模型)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较少;抗氧化肽虽然对多种疾病显示出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其抗氧化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如何从小麦胚中提取具有更高活性的天然抗氧化肽,以及阐明这些抗氧化肽的作用机制成为了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3小麦胚开发应用前景展望

我国是粮食大国,小麦胚的潜藏量相当丰富,小麦胚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原料,理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纵观国内外小麦胚开发研究的现状,制约其发展前景的关键就在于怎么解决这些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而这也成为麦胚继续开发研究的方向。在麦胚的稳定化方面,通过研究寻找既方便又经济且对麦胚营养成分和功能性质破坏小的稳定化条件,延长麦胚的保鲜期仍然是麦胚研究的重点;通过改进技术和改良生产设备,如何在不损害油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多的提取麦胚油将是麦胚油生产利用的主要方向;如何通过某种改性或者多种改性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改善麦胚的功能性质,生产改性麦胚,可作为麦胚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麦胚整体作为配料在食品中主要应用于焙烤及面食制品,拓宽麦胚的应用载体范围,并对改性麦胚在其应用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对推进小麦胚的基础研究以及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之,通过合适的加工方法、合理的生产工艺,延长麦胚的保鲜期,改善麦胚的功能性质和营养品质,拓宽麦胚的应用渠道,积极地开展麦胚应用研究,充分发挥这一可再生副产物的经济价值,将对推动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haoP,SunP,YingY,etal.Responsesurfaceoptimizationofwheatgermoilyieldby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extraction[J].Food&BioproductsProcessing,2008,86(3):227–231.

[2]宋国辉,孙强,张丽霞,等.亚临界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1):31-34.

[3]何娇.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微胶囊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翟颖丝,潘丽军,牛丽亚,等.小麦胚芽油的胶囊化制备[J].食品科学,2012,30(18):93-97.

[5]YangHP,CaoYH,WanZM,etal.StudyonthemethodsofextractingvitaminEfromthewheatgerm[J].FoodScience,2003,24(12):74-78.

[6]师景双,王成忠,赵乃峰.从小麦胚芽里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研究[J].粮食加工,2010,36(3):33-38.

[7]李建军,黄开红,单成俊.小麦胚蛋白质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5):7-9.

[8]李涛,陈雪勤,雷雨.乳清蛋白-低聚糖型小麦胚运动饮料的研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5(6):20-23.

[9]肖玫,李毅念,肖郑宏,等.小麦胚芽蛋白复合保健饮料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411-414.

[10]王宇飞,冯冲,王少鹏,等.小麦胚芽和芝麻蛋白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75-13377.

[11]李永平,于丽微,冯哲.麦胚面包发酵饮料的研究[J].饮料工业,2014(2):7-9.

[12]SidhuJiwanS,AL-HootiSuadN.Effectofaddingwheatbranandgermfractionsonthechemicalcompositionofhigh-fibertoastbread[J].1999,67(4):365-371.

[13]孙小凡,曾庆华.小麦胚芽粉保健面包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96-100.

[14]ArshadMU,AnjumFM,ZahoorT.Nutritionalassessmentofcookiessupplementedwithdefattedwheatgerm[J].FoodChemistry,2007,102(1):123-128.

[15]韩俊俊,刘长虹,何学勇,等.小麦胚芽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2,19(6):55-57.

[16]姚娣,刘方,陈轩,等.特色营养挂面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39-5242.

[17]葛毅强,蔡同一.小麦胚芽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8):3-6.

[18]ZhuKX,LianCX,GuoXN,etal.Antioxidantactivitiesandtotalphenoliccontentsofvariousextractsfromdefattedwheatgerm[J].FoodChemistry,2011,126(3):1122-1126.

[19]ChengYH,WangZ,XuSY.Antioxidantpropertiesofwheatgermproteinhydrolysatesevaluatedinvitro[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6,13(2):160-165.

[20]DiaoD,HuangJ,FengJ,etal.Thetechnologyresearchofan-ti-oxidationpeptidepreparationbyalkalineproteasehydroly-zingwheatgermmeal[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4.15(2):182-186.

[21]李志方,左家瑞,李操.小麦胚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12):3-5.

第二篇: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09-27 发表评论 分享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北京武警总医院临床学院刘军

骨质疏松(OP)和骨关节炎(OA)均为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OP是一种全身骨骼疾病,特点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增加了骨质脆性和易骨折的风险。1997年国际骨质疏松协会(IOF)公布了OP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并于2008年更新,临床上患者低于正常峰值骨量的2.5SD就可诊断为OP。

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影响到关节内的所有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最终使关节失去作用。在OA中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中,不仅包括关节软骨的变性,而且包括软骨下骨增厚、骨赘形成和滑膜的炎症,所有这些都伴有关节囊的病变和肌力下降。OA病理的改变是关节代谢平衡的破坏以及生物力学和细胞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等失常的结果。

从1972年Foss等对OP和OA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髋关节OA病人的软骨下骨骨量增加后,至今为止两者的关系仍在被争论和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OP是OA的病因之一或者两者互为因果;也有研究者认为OA减少OP的发病率;还有少数研究者认为两者是不相关的疾病,虽然都多发于老年人,但发病机理不同。OA与OP关系目前是学术界的热点和争论点,本文将从两病共同相关因素和学术观点就OP与OA的关系进行讨论。

OP与OA共同相关因素

OP与OA病理过程不仅仅体现在骨密度、软骨下骨以及对关节软骨的作用上,已证实的多种因素均对两者有共同作用,这也是OP与OA关系复杂的原因之一。Im等认为有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遗传、生物力学三方面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因素都有了新进展。

雌激素

在绝经后OP的研究中已证实雌激素缺乏是引起OP的主要原因。近些年雌激素也被证实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影响着OA。在绝经后OP妇女的OA研究中,雌激素替代疗法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治疗效果较明显,同时由于绝经后妇女或者去卵巢的动物模型中缺乏雌激素,因此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或者去卵巢的动物模型中的OA更为显著,或许这些理论能帮助临床绝经后妇女OA的治疗。

YvonneH等证实雌激素通过影响软骨下骨来改变OA的病理过程,雌激素缺失增加了OA的软骨损伤和软骨下骨的骨量流失并推测雌激素缺失可能是OA的病因之一,这与绝经后OP

病因有一定的联系。李海东等认为雌激素缺乏既是OA的关键因素,又是OP重要的致病因素,由此推测雌激素在OP及OA的发病过程中起关联作用。

一氧化氮(NO)

NO具有双重调节骨吸收的作用,高浓度NO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从而抑制骨吸收,而中等量的NO能显著刺激骨吸收的增加。同时NO被证实参于调节OA软骨损伤,介导多种生理、病理反应。SasakiK等认为NO增加组织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诱导软骨细胞凋亡,使软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引起退变,诱发OA样病变。众多研究虽然证明了NO在OP和OA中的重要作用,但NO介导该两种疾病的机制没有完全明确,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或许能够阐明这个机制。

基因遗传

近些年OP与OA两种疾病在基因层面的研究也发现了两者有一定的联系。HopwoodB等发现调节OA表达的一系列基因,包括TGF-β转化生长因子调控基因和Wnt/β连环蛋白等基因。Wnt5b涉及调节破骨功能,TGF-β是调控成骨关键的因子,两者已被证实是调控OP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该研究发现在男性OA和女性OA的骨组织中分别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VelascoJ等发现Wnt信号通路在OA患者中表达上调,不但涉及到关节软骨的损伤也关联到软骨下骨的改变。GinerM等研究了OP导致的髋部骨折患者和髋OA患者的84个调控成骨以及细胞凋亡的基因上,26个基因在两组中均表达下调。HochbergMC等在调查437例OA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量流失的患者后认为,维生素D受体基因是OP与OA两者的共同遗传基因。

其他

甲状旁腺素(PTH)已通过FDA认证在临床上治疗OP,同时有研究发现PTH在软骨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碱性磷酸酶来抑制OA软骨的病理过程。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经过近些年的研究也被证实参与OP和OA的调控过程。OP与OA患者的成骨细胞表面均表达ICAM-1,而ICAM-1能介导IL-

6、PGE3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这些细胞因子都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加速骨吸收而导致OP的发生。Lavigne等发现在OA的病理过程中成骨细胞表面高表达ICAM-1,并且ICAM-1介导的IL-6和PGE2等多种因子与OA和OP相关。

学术观点

目前学者对两者的关系争论较多,因为两病涉及到的共同因素较多,在研究过程中无法完全排除诸多因素的干扰,不同类型的OA、OP有不同的病因、机理,并且两病病理机理目前也未完全阐明,由此导致争论激烈。

OP是OA的病因之一或者两者互为因果

以膝OA为例,膝OA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软骨下骨发生OP,关节面塌陷导致关节软骨受力不均,从而继发骨赘增生和软骨损害,使骨强度下降,膝关节的局部平衡被破坏,促进了由于关节力学不稳、应力失衡引起的骨性关节炎的进程,同时性激素分泌不足,钙的吸收能力降低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OA伴OP的发生。

Haara等就发现OA患者日后患OP的风险大大增加。PervaizK等在肩关节炎患者的肩关节置换术风险因素研究中,认为骨量减少或者OP是一个相关联的危险因素,OP会促进OA的进程。ElizabethA等纳入了199例临床OA患者调查OP的发病率,通过前臂、腰椎的骨密度测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的标准纳入,发现有显著比例的病人患有OP,同时表明两者病理联系密切。

也有不少研究者通过基础实验来论证OP和OA两种疾病的关系。Pernille等用60只去势SD大鼠制备骨量减少模型,并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中制备OA模型,发现去势手术组有显著增高的II型胶原破坏和关节软骨的侵蚀。CalvoE等在兔实验中比较了去势合并膝OA和单独膝OA的相关性,术前膝关节MRI显示两组无差异,16周后OP组膝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增加,与膝OA显著相关(P<0.05),软骨损伤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软骨下骨和全身骨密度与OA呈负相关,他认为骨量流失增加了软骨损伤,OP与OA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OA减少OP的发生

一些实验研究显示OA患者在关节炎进展的中晚期软骨下骨骨密度普遍较高,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似乎与骨密度呈现反比的趋势。Jordan等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同一年龄阶段髋关节OA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减少,分析认为OA使TGF-β活跃,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长,防止了局部OP的发生。也有资料表明,OA与骨密度的负相关关系并不局限在局部。

ZhangZM等在研究绝经后妇女OA和OP发病机制中认为,虽然两者均涉及到软骨钙化层和软骨下骨微结构的改变,但两者呈现反比关系,即OA增加软骨破坏和改善了软骨下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等,而OP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软骨破坏上与OA组呈现相反的趋势。为了排除遗传因素和地区因素等混淆因素,AntoniadeL等选取40~70岁之间的160名同卵和414名异卵的双胞胎白人女性进行试验,通过骨盆X线测定髋关节OA的特征,骨赘和关节间隙狭窄度也被单独检查。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左髋关节、腰椎和全身骨密度,OA与骨密度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结论是双胞胎样本研究证实在髋部OA和骨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OA减少OP的发病率。

OP与OA不相关

少数的研究者认为低骨量或OP与OA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astano等研究了5006名不同类型的OA患者,结果是退行性OA患者骨折风险要比正常关节间隙或者有骨赘

生成的关节炎患者的骨折风险要高50%,但退行性髋关节炎与全身骨量降低统计分析无关联。

CarboneLD等研究了抗OP药物和膝关节OA症状的关系,通过三种药物(雌激素,雷洛昔芬,阿仑膦酸钠)干预膝关节,通过磁共振成像、膝关节X线和OA症状进行评估,发现抗OP药物的使用与膝关节OA之间没有整体的联系。Healey等研究了50例既有髋部OA又有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X线和骨形态计量学等方法,分析OA和OP的关系,他发现患有髋部OA的患者,极少有全身性OP存在,但在受影响的髋部,由于废用等原因可能导致局部骨量减少,他认为OA和OP共存并不影响OP。

小结

关于OP和OA的关系一直争论颇多,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OA降低OP的发生率;但近年开始认为OP诱发及加快OA的病理过程或者认为OP与OA互相恶性循环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结果中越来越多的观点都倾向于认为OP是OA的病因之一,临床上也大都主张伴发OP的OA患者在治疗OA的同时治疗OP。

作者认为OP与OA的关系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与影响两者的因素诸多而且机制复杂有关,比如研究中OA部位和OP测量部位不同,病理检测时间不同以及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生物力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两种疾病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短期的实验研究很难完全揭示两种疾病病理机理的关系,由此导致争议颇多。

ClaytonES等认为OP与不同类型的OA有不同的关联机制,OA能导致软骨下骨骨密度增高,减少了OP骨折的发病率,然而OA最终引起的关节功能丧失又可以导致肌肉萎缩和骨量减少,或者OA一旦治愈,OP将更加严重。人群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有矛盾的一面,OP与OA关系复杂,涉及因素众多,未来需要继续研究。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第22卷第15期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相关因素

第三篇:论文:华文在新加坡的现状与前景

AAC332 新加坡华语特征

庞欣(TG2)

华语在新加坡的现状与前景

一、前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其语言政策是以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为官方用语,其中英语使用的最为广泛。在学校语言教育中,也配合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推行双语教育,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新加坡人基本上能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因此,在日常交际中,避免不了频繁出现的语码转换的现象。在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中,语码转换现象中出现最多的是华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就华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1)形成新加坡华语语码转换的原因,(2)新加坡华语中语码转换的类型特征,并从语码转换在教学上的应用这个角度来探讨华语在新加坡的发展前景。

二、形成新加坡华语中语码转换的原因

形成新加坡华语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和交际需要。

1、社会语言环境

语言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加坡的官方用语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但是英语在政治、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公共领域的强势语言,在公共场合和行政机构等正式场合,英语都是主导语言。有调查研究指出,在华人家庭用语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倾向于使用英语,讲华语的家庭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英语是除了母语教学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媒介语,而华语只是华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媒介语。这造成了新加坡华人英语和华语的发展水平不一,即英语水平高于华语水平。因此,许多年轻华人因为华语词汇有限和语文能力不足,但又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好在交际活动中使用华语和英语互相掺杂的形式。

2、交际需要 AAC332 新加坡华语特征

庞欣(TG2)

(1)一种语言中缺乏某一特定词汇或某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运用广泛(Grosjean:1982)。

例:今天我们去Kuishin-bo吃日本料理吧!Kuishin-bo是一间日本料理店的店名,它没有中文名称,所以说话者需要用原名。(2)引起对某个特定信息的注意

例:豆浆我喜欢喝Mr.Bean的。说话者为了强调“Mr.Bean”这一信息。(3)表达某种情感(Grosjean:1982)

例:Oh my god,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说话者为了表达自己惊讶的感情,在句前使用了“Oh my god。”(4)社会角色变化的需要

人在社会网络中,不同场景下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才能与人交往,联系。所以因各式关系的存在,那么在不同的角色中使用的语码也会不同。例如:当两个学生正以华语交流时,这时英语老师走过,他们使用英语和老师打招呼。这样的语码转换表现出学生和英语老师的关系。

三、新加坡华语中语码转换的类型

语码转换研究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语码转换作了不同分类。本文将采用Poplack的分类方法和Muysken的分类方法这两种方法分析新加坡华语语码转换的类型。第一种语码转换的分类方法是Poplack(1980)区分的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

1、句间语码转换

例:How can like that,这对我们不公平。例句中包含从主体语(华语)对译的子句:How can like that(怎么可以这样);华语子句:这对我们不公平。AAC332 新加坡华语特征

庞欣(TG2)

2、句内语码转换

例:这件衣服的cutting是宽松的。例句中华语是主体语,英语是嵌入语。

3、附加语码转换

例:我们明天一起吃饭,OK? 例句中“OK”是附加语,等同于华语中的“好吗”。

根据Poplack提出的语码转换类型,Cook认为,双语者一般在谈话中,句内转换占84%,句间转换占10%,附加语转换占6%。由此可见,语码转换中,句内转换的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句间转换。有调查研究发现,句内语码转换中,转换的词类有90%是以名词为主,只有少数的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另外一种语码转换的分类方法是Auer(1990)提出的两种类型的语码转换:与语篇相关的转换和与交际者相关的转换。Muysken(1995)提出了另外一种语码转换类型:交替、插入和词汇等同。本文就根据Muysken的分类法进行分析。

1、交替

交替是由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真正转换,其中涉及语法和词汇,是一种特殊的转换,它发生在话轮之间或话轮之内。例如:

(1)校长:符老师,as a principal,我怎么可以讲骗话? 符老师:我知道。校长:And you know I have so many rules to follow.符老师:我知道。校长:要是被发现了,我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截取自电影《小孩不笨2》)AAC332 新加坡华语特征

庞欣(TG2)

2、插入

插入表示在一种语言表达的语言结构中嵌入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成分。

例:我跟你讲啊,don’t speak Singlish at school。

3、词汇等同

词汇等同指的是两种语言享有同样的语言结构,从而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换做另一语言的词汇。例如:

(1)最近我发现一个很cool的website了,里面什么都有。(2)我已经book羽球场了。(3)我很久没有去orchard road逛街了。

四、语码转换在华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英语,这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第一语是英语,华语是他们的第二语,甚至于有些学生在上小学前完全没有任何的华语先备知识。因此,在对待华文教学时,我们应该以教第二语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有研究发现,教师运用第一语言开始讲课,然后转换到第二语言,再转回到第一语言。这样的语码转换可以有效促进第二语言教学,使课堂交际功能达到最大化。Auerbach(1993)和Atkinson(1993)也都指出,适时、适当地使用第一语,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尝试用第二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第二语水平。因此,华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地排斥使用英语,适时适当地使用语码转换是有利于华语教学的。那么语码转换在华文教学中到底有什么功能呢?教师在什么时候使用语码转换呢?首先,语码转换能帮助教师更准确快速地进行知识输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师生的华语水平不在同一层次上,因此有时学生可能听不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以使用语码转换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跑”这个词语时,教师可以说:跑就是run的意思。这样学生就会马上明白,既有效地传达了意思,又节省了时间。在这种情形下,英语作为华语学习的辅助是可以 AAC332 新加坡华语特征

庞欣(TG2)

使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点都要用语码转换来讲授,只有遇到复杂,晦涩的内容时建议教师利用语码转换这一方法。其次,由于文化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不可避免的带有文化所赋予的内涵。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障碍,这种障碍多是由寓意造成的,此时适当的语码转换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再次,语码转换也可以使教师更有艺术地管理课堂。教师可以在有些时候使用语码转换以获得特殊效果,如在对话中使用英语来回应对方以强调观点上的分歧,或表示幽默、讽刺。例如,当课堂上一对学生在小声讲话,教师可以面带笑容说“你们能不能大点声说话,let all of us share your interesting story”。这种突然的语码转换不仅警示了讲话的学生,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后,许多学生认为教师的语码转换使他们在心理上放松。学习华语对他们来说是充满挑战,有些学生还不能适应。当他们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时就会感到处于劣势,甚至会厌倦学习或自卑,这时心理上的释然会有利于语言学习。

五、华语中语码转换的可持续发展性

语码转换是双语社会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很多情况下,语码转换已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华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在新加坡将会持续存在和发展。笔者认为语言是为了交际的需求才产生的,只要适合交际需求,我们不必墨守陈规,一定要求说话者讲纯正规范的华语。但是在华语教学时,教师不应降低要求,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华语表达,这有助于学生的华语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形成当前新加坡社会中语码转换现象的原因和语码转换的类型,探究了语码转换在华语教学中的功能,认为在纷繁的语码转换现象后面,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因此,我们对此应予以重视和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例如在华语教学上,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语码转换解释华语或进行课堂管理和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的观察,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华语中的困难和薄弱之处,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共2810字)AAC332 新加坡华语特征

庞欣(TG2)

参考资料:

 吴英成(2010)《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北京:商务印书馆。

网络资源:

 百度文库 《应用语言学》

http://wenku.baidu.com/view/f26a046baf1ffc4ffe47ac57.html  百度文库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动因》 http://wenku.baidu.com/view/c879113e0912a21614792918.html  豆丁网 《双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语码转换初探》 http://  道客巴巴 《当前汉语语用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http://

第四篇:粉煤灰在建筑业的应用前景与有效利用论文

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往往都会有大量废弃物随空气或者污水排出,这些废弃物大多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难以分解,因此在废物利用方面的技术一直都是技术性的难点。粉煤灰的排放一般是由电厂产生的,随着人们对于电力依赖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粉煤灰被释放出来,时至今日单论我国排放粉煤灰的量每年都有过万吨,并且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粉煤灰的排放量势必会逐年递增。专家预计在五年内我国的粉煤灰年排放量就可达到现如今的三倍左右,并且我国在多年的累积下已经有了数十亿吨的粉煤灰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这就使得人们对废物利用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大。

粉煤灰的介绍

粉煤灰俗称飞灰,在热电站中常利用烟囱将其排出,其性质类似火山灰,是一种煤炭燃烧完成后生成的化学混合物,一般呈固体粉末状,由于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玻璃珠状物质,因此冷却后也呈球形。粉煤灰作为建筑材料的特点

(1)性质易分析。粉煤灰具有类似于火山灰的潜在的化学活性,在进行性质分析的时候可以使用火山灰物质作为参考。

(2)存在球状颗粒。粉煤灰在形成的时候会因为高温燃烧而融化形成玻璃珠状,冷却后在粉煤灰中存在大量的球状颗粒,这样的材料用于建筑业的时候能够有效减小墙面的表面积。

⑶能够与混凝土搭配。在混凝土的缝隙需要填充的时候利用粉煤灰会更加有效,能够在加入少量水的情况下加强混凝土本身的凝聚性。

⑷利用量大。因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迅猛导致全国各地都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来进行正常的施工过程,也就能够快速有效的消耗掉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粉煤灰量。

⑸利用范围广。粉煤灰在各种环境下作为建筑材料的理化性质都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其稳定性导致其能够利用的范围非常广,并且由于电厂的普及使得其材料的生产也较为容易。

⑹利用程度高。粉煤灰在作为建筑材料的时候能够与混凝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性能,也就导致了一旦修建完成粉煤灰就会很稳定的固定在建筑物中,并不会有安全隐患或者底利用率的情况产生。

⑺节约资源。由于建筑业发展的速度变快,使得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与日递增,而粉煤灰的出现无疑弥补了建筑材料的短缺并且能够节约很多建筑所需物料,在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节约成本与自然资源。粉煤灰在建筑业的应用前景

⑴水泥。具有隐性火山灰活性的粉煤灰在于碱性物质混合的时候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使得物质迅速凝固,称之为凝硬反应,水泥便是碱性材料之一,这也就是粉煤灰与水泥结合的时候能够提高凝固性能的原因。而且粉煤灰与水泥产生的并不是单纯的硬化物,而是具有优秀物理特性的凝胶物质,具有较高的抗压以及抗弯作用,并且能够比单纯的水泥具有更高的防水性能。

⑵混凝土。在混凝土使用的时候搀入一定量的额粉煤灰能够令其物理特性大幅增强,其具体作用如下:

①混凝土在新搅拌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强的易性,而加入粉煤灰之后可以较好的中和掉易性;

②混凝土在配置的时候需要同时强调硬度和抗性等,而粉煤灰能够在不影响其他性质的条件下提高混凝土凝固后的硬度;

③加入粉煤灰的混凝土能够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水热化;

④混凝土有时候会发生碱骨料反应会大幅度消耗材料甚至造成安全隐患,而粉煤灰会抑制此化学反应的进行。

⑶墙体材料。

①砖。在建筑业中砌砖时候不能直接加入粉煤灰,一般使用的材料都是有两种: 一种是蒸养粉煤灰砖,这种材料继承了粉煤灰的隐性化学活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胶凝物质,并且具有较好的水硬性,在凝结过后测试会发现此种材料较平常砖料具有更好的硬度强度以及稳定性,并且生产流程短,可以大量应用于建筑业中,有望代替现在我国主要使用的粘土砖块; 而另一种材料则是烧结粉煤灰砖,此种材料不同于上述蒸养粉煤灰砖,其注重的性质是耐久性,适用于各种条件较为极端的环境中,能够较好的耐高温隔热,而且在保持其他性质不变的同时由于其本身密度小的原因,能够大幅度减少水泥的消耗量。

②固化材料。在建筑业中常常会需要用到衬砌材料来进行防渗措施,而粉煤灰在进行固化后就可以作为较好的固化剂,并且在经过粉煤灰固化后的材料往往都会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秀的抗压抗渗漏和抗冻等性能,而且由于粉煤灰的来源广泛且原料廉价,使得作为衬砌材料后能够节省大批预算以及物料,是理想的新型材料。

目前以粉煤灰做固话材料的衬砌材料往往应用于建造大坝水库等,由于其具有的优越的防渗漏的特性,被广泛的利用于海堤的防护措施中。

⑷玻璃。粉煤灰和各种化学原料进行一定比例的组合以后,能够生产一种高档的工业材料: 粉煤灰微晶玻璃。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在具有玻璃的透光性能,耐磨,耐腐蚀以及结构致密的特点的同时还具有一些陶瓷的特点,比如晶体分布非常均匀,具有鲜明的色彩与清晰的纹理,没有色差或者褪色现象的发生,能够比其他一般材料更好的做装饰品,是现代建筑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高级建材。应用过程中的难点

(1)在作为建筑材料时,粉煤灰的成分含量并不均匀,需要在利用的时候进行除杂,造成了诸多不便;

(2)粉煤灰虽然在混凝土的后期凝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却会影响混凝土前期的整体强度,有着很多负面影响;

(3)单纯的粉煤灰材料容易产生裂痕,对后期的保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粉煤灰在建材利用中的强化举措

⑴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目标。在传统观念与思想中往往都认为粉煤灰是一种无用的废弃物,并不能较为高效的加以利用,在这种思想认知的基础下人们不能对其循环再利用有着足够多的重视,要发展这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就应该先从思想上做出改善,从而使得变废为宝的思想化为现实。

⑵制定相关政策。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需要国家相应的支持才可以正常进行的,国家在面对此项新型材料发展的时候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其发展,使得在粉煤灰利用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技术开发,⑶大力引进以及推广粉煤灰综合技术。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在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粉煤灰的再利用,我国并不能闭门造车自己研究,而是积极地引进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研究,进而发展具有自己创新性的属于我们的新型技术,在资源利用程度上再创新高。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前景分析论文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前景分析论文

————2011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大学生村官的情况介绍

(一)相关政策背景

1.选调生的成功经验与部分试点的试行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实践证明,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到基层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增强队伍整体功能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夯实基层政权的迫切需要;是磨练年轻干部、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了选调生工作,把选调生作为了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源头,培养了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了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大批的选调生经过实践锻炼,做出了成绩,增长了才干,赢得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在发展培养选调生的同时,沿海地区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选调部分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村级组织中任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江苏、海南、浙江、广东河北等省的少数市县小规模的试行,形式上联系当地的实际,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大学生村官,借鉴了选调生工作的许多经验,与“三支一扶”志愿者活动共同开展,扩大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2008年开始的10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的难题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要有新的内涵。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体制创新、资金投入和大量人才资源的支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蓝图。完成这项工作和任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农村本土人才缺乏的瓶颈。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取向,决定了城市人才、智力资源支撑农业和农村建设将成为关键。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还是缺乏各类人才,尤其缺少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新农村的建设只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有稳定的、适用的人才。农村没有自己的人才,永远都是被动的,从而会使农业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农村的弱势地位加剧,新农村也难以快速和持续建设。有了智力支持,农村才会有发展的前途。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应该成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的重要途径,让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形势的发展,教育走向产业化,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难度越来越大。2001年,高校毕业生114万,2002年至2006年分别是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2009年其规模高达611万人。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数据表明,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将会持续。对于大学生就业,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结构性的”,包括短期供给量、区域选择、就业能力等方面。在自主择业的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偏好是其就业难的原因所在,而政府政策激励没能及时跟进,使之问题复杂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的差异较大,对大学生的正常合理的有效需求被扭曲,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劳动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恶化了有效需求。在目前,人力资本市场机制不健全,无法实现供求结合,人才流动成本过高,就业容易择业难,使得大学生求高就业、轻再择业,整体上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通过每年选拔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从需求量扩大和人力资本补偿等方面,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对构建新农村的积极意义

1.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与人才队伍的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成为了人才的“洼地”,大部分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搭建了农村人才“高地”,会促进城乡人才的正常双向流动。大学生到村任职,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农村基层政府的改革最核心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后能主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农村中,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截至2007年底,全国3101.8万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18%,56岁以上的占41%;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9.8%,而初中及以下的占64.7%。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也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问题。全国现有村党支部书记6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5%,56岁以上的占l6.6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初中及以下的占44.7%。一些村干部具有一定的农村基层工作能力与经验,但是水平相对较低,对政策的把握程度与熟知情况不高,在基层自治管理、经济发展致富等方面会发挥作用不大。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一方面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会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支持农村、发展农村,给农村的建设谋思路、办事情,促进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2.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有能力为当地村民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大学生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内出谋划策,对外是桥梁纽带。大学生村官到农户家中与群众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到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思考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在任职期间,希望能够为当地留下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培训一批致富能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大学生村官为乡镇和村社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

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培养教育,知识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到村工作后,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化的目标体系,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偏颇。大学生村官利用远程教育、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包括强农惠农政策、法律知识等等,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农村的工作事情多而杂,并且村社的农民呈“原子化”状态,其自身利益意识强,邻里之间难免发生矛盾纠纷。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无亲疏之分,处事公平,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群众信任、满意,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

大学生到村任职,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十年间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三农问题的出现,由部分县市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大学生“村官”探索之路,其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试验试点阶段(1995—2007)

A.自发发展时期(1995—2004)

1995年,江苏省最先开始招募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十多年间有11个大市、26个县(市、区)选聘了近3000名大学生到村工作。1999年,海南省率先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同一年,浙江宁波采用公开招考方式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向全国招聘大学生“村官”。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了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次年10月,平顶山市选拔大专以上学历优秀青年到农村任职。2003年,河北省邢台市广宗、清河等县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实现智力优势群与农村基层干部的有机对接。2003年12月,河北省柏乡县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在部分市县探索之时,共青团中央也在选派高校毕业生赴农村服务,但以中西部贫困地区为主。1996年,共青团中央联合有关部委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志愿服务。2003年初,“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正式推出,为以后的“三支一扶”与“大学生村官”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B.全面试验时期(2005—2007)

2005年开始,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国家鼓励青年到基层就业。随后,教育部组织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进入大范围试验过程。2005年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6年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随之开展,2007年宁夏、内蒙、云南加入其中。北京市启动 “村村有大学生”计划,2005年在平谷区进行试点,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32名,2006年招聘2016名,2007年招聘3000名。

2.全面实行阶段(2008—2009)

2008年春,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自此开始,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这是对13年来各地大学生“村官”计划工作的肯定,也是新的、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建设阶段的开始。据《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已达13万人以上,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80%的县与县级市。北京市实现了村村两名大学生村官。200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将此前各部委出台的“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特岗计划”“西部计划”进行了一次全面整合,按岗位统一了生活补贴标准、各项保险、各项计划的服务期满就业的政策等。

3.科学管理阶段(2009--)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现正在向科学管理的阶段发展。为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力推进,不仅要不断的扩大村官计划,而且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事业空间,关注其成长,但关键是出路问题。《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5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北京市已为即将“卸任”的大学生“村官”谋划了数条“出路”,其中就有定向招录基层公务员。重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期间,选派到建制村的大学生关系在乡镇,工作到村,可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经过一定时间锻炼,本人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通过规定程序,可担任村“两委”负责人。在基层服务满两年,到建制村的,经公务员录用考察,考察合格者,由重庆市公务员局录用为公务员;到乡镇教师、农技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的,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排部署聘用考察,考察合格者,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正式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为了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及县以上相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这样,从选拔与培养到使用与提拔,规范管理、科学衔接,为农村留住大量的宝贵人才。

二、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一)整体状况

1.思想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

大学生村官在高校期间学习了系统的文化理论,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迎接新挑战。大家不仅思想觉悟高、科学理论好,而且密切联系农村实际,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的基层就担负起了整理档案、负责宣传以及日杂等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显现了其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赢得了当地村干部群众的普遍好感和尊重。大家艰苦奋斗,能打硬仗,坚忍不拔,基层的磨炼加深了大学生对农村的认识,并使其更快地成长并成熟起来。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在农村有所作为,切实地为农民服务,带动老百姓致富,真正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积极充当政策宣传员、法律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档案管理员、村务协管员、文化小教员、活动组织员等角色,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努力工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富有创业激情、具有奉献精神

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农村,其中一部分是在就业压力下做出的选择,但主要的还是想在基层一线发挥才干。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想为百姓做贡献,体现个人价值,同时增加自身的经验和阅历,或为从政打基础,或为以后的工作锻炼能力。由于乡村的复杂性,经过村官工作的磨炼,大家对工作、生活、社会有了自己的感悟,一些人对农村怀有了感情,想扎根农村。大学生村官大多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到了农村基层以后,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赢得了农村基层的欢迎和农民群众的赞誉。大家依靠当地特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创办了一批项目,涵盖了设施农业、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对任职村村民确实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也让当地经历了新的创业思维撞击。大学生村官利用知识优势,从培育村级新产业出发,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尽管现实和理想有些错位,但热情和动力却与日俱增。大学生村官不仅有创业的热情,而且还有奉献精神,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办事。在工作中敢创新路、敢于吃苦,走别人没有走的路,用发展中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措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平凡的付出、无悔的奉献。

3.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生代价值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要树立三农可持续发展观,以现代农业的生态环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内容,促进多元化发展的新农村。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开展本村的资源环境、人文地理和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基础调查,梳理村籍和台帐等历史资料,完成必要的村志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了解村内的老人妇女儿童等最大弱势群体和鳏寡孤独的困难和需求,全面活跃乡村生活。大学生村官主要是80后、90后的高校毕业生,其出生以后就一直上学,相对来言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很熟悉,但渴望进入社会、融入职场,而事实上还没有接纳他们。新生代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希望通过在农村的工作,通过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参与,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为当地农村、农民、农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村的实际现状与亲历工作使得大学生村官逐步成熟,历练了人生,促进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升了境界,培养了知难而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阅历得以丰富、意志得以磨炼、能力得以提高,并且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紧密结合,在发展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

4.职业期望意愿较高、现实工作错综复杂

大学生村官热爱农村事业,热心农村建设,能耐心细致的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自己、对事业的期望较高。但农村工作很是艰难。从大局来看,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问题不容轻视,农业出现萎缩态势,农村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现等等,使得新农村建设任务异常复杂。从小的方面讲,农村发展项目资金段短缺、缺乏实用技术,并且农村是熟人社会、关系复杂。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忙于繁琐的村务,其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由于大学生村官有知识,往往从事一些统计数据、宣传、组织会议等琐碎简单的工作,并且经常被上级部门抽调。在大部分村中,一二把手都在中年以上,甚至有的超过六十岁,并且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也不够开放,在经验主义和稳定主义思维下,敢想敢干的大学生村官普遍受到了掣肘。上级领导不支持、村里干部不配合、当地群众不认可是当前一些大学生村官感到最为现实的困境。大部分传统农业型农村事务琐碎繁杂,地方性特点突出、季节性很强,而大学生村官人缘性与农民性较小、农村化与本地化较差,使得村中的领导不想或不敢放手。大学生村官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的同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增加感情,向当地干部虚心学习、真心请教,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通过自己的表现,培养了感情,换取了信任,才会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工作中逐步成长。

(二)存在的问题(现象与原因分析,诸如高流失率、其身份的困惑与后续管理等)

勿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注重了行政能力测试,没有统筹考虑专业问题,缺少必要的培训与帮扶。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并没有专业上的要求,非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以体现。现阶段的农村需要更多的有农业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生来担任村官,可以直接对生产进行指导。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农村的实际并不符合,在许多工作中很少运用到其所学的知识,学非所用,开展工作比较困难,为此村民们对他们也不太信任,重要的是大学生村官不能够发挥自身所长,限制了发展。而有些工业或者商业服务业发展较快的乡村又希望经济类或管理类的有经济头脑、能够引进项目的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发点是不容质疑的,但在实践中没有得到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大学教育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只能从各类专业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考试,沿袭了公务员招录的模式,注重了行政能力测试,并且其出口也对准了公务员队伍。农村的村组等同于城市的社区,但有很大的区别,要求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情况了解,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熟悉,而其目前现有的知识结构不可能完全胜任农村的工作。在大学生村官的分派上要考虑到专业问题,尽量做到其专业与任职村的产业特点相适应,但大部分地区却没能做到这一点,各级组织部门在选派其到村任职前只是进行了短期的培训,一切需要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摸索与自学来克服“先天不足”。为了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培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和创业型等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要对大学生村官“扶上马,送一程”,乡镇领导指导、村社干部帮助,的培养,不仅要给他们职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多压担子多交任务,使他们真正成为“村官”。而在一些地区或村里,大学生村官就是 “花瓶” “看客”和“高级杂工”,成了摆设,其才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最终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2.大学生村官战略意义深远,但工作没能形成整体合力,着重强调了就业问题,忽视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动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引导大学生在农村干事创业,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让大学生在相对艰苦的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全国性的各级党政机关后备干部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到村任职占其就业选择的很小部分,数量有限,有安排就业的考虑,但不能作为工作的中心,应充分强调其深远意义。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不仅仅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情,也是宣传、教育、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事情。有的地方,各个部门单位都在参与,但又是多头管理,实际上是多头不管。各部门、各方面应形成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要重点解决好源头选拔、期间服务和长期保障三大方面的事情。要让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农村工作,使得农村成为其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农村发展了,事情多了,大家有了感情,客观上形成了政府管理与服务在村社层面最基层的组织体系,大学生村官也就在农村舒心扎根、安心工作。实际上,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一部分毕业生并非心甘情愿,只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下的无奈选择,看重的是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待遇,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等,并没有扎根农村的远大理想,不是自愿地、主动地、真心地选择农村、服务农村。大学生村官主要来自于农村和城镇,对农村的一些基本事物相对比较了解,大多数者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锻炼,获得社会经验,这是其选择这项职业的初衷,也有许多大学生村官表示农村的舞台很大、无限广阔,可以有所作为,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但同时,少半数的大学生村官承认当时的选择基于就业形势严峻,多一条途径;三分之一多的人认为做大学生村官可以为今后考公务员做基础,希望能够成为公务员中的一员,这也是其应聘村官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可以看出,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毕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时是不少大学生将就业选择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大学生村官计划客观上有退而求之的表现,从选择动机上值得关注,更应加强引导。

3.大学生村官在现实工作中没有被高度重视,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文化、有激情,但大展身手却非易事。首先,自身能力较差,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经验不足或缺乏。很多人所学的专业在农村目前情况下根本用不上,指导农业生产等勉为其难,不能很快与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其次,农村基层的工作相当繁琐,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有自身的特点,问题矛盾不少。一些村家族观念重、排异现象严重,当地村干部家族成员多、势力广,旧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大学生村官多为“空降兵”,对村里的工作环境、行为习惯、民风民情等知之甚少,甚至是“水土不服”。一旦碰到具体的问题,由于不知其渊源等难以明断是非、正确抉择,诸如地界纠纷、婆媳矛盾等问题会让大学生村官“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最后,实际工作中,领导不放手、不放权,主要事情回避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主任或村支书助理之职,并无实权,村内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支书或者村主任手里。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主要考虑到大学生村官下村任职时间不长、事情问题不必知道了解得太清楚,迟早人要走,没有必要压担子、给任务、放权力。有的村领导习惯于“一言堂”,做事熟于潜规则,工作中有违背于原则、制度但又得到乡镇默许的事情,不想让大学生村官知晓,排斥其于核心决策与管理层外,只是让跟在其他村干部后面处理一些问题,听听、看看而已。据统计,有48.4%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其所任职村庄达到3-4天,而近乎全部的大学生村官偶尔或者时常被乡镇部门借调。这是因为大学生村官由区县一级政府选任分配到乡镇,然后再由乡镇统一管理,其编制在乡镇政府而不在村。很多的大学生村官也愿意到乡镇的站所帮忙,一方面学习些东西,另一方面考虑到将来考录公务员也是在乡镇,并且可能是本乡镇,其工作经验与表现也占一定的分值。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乡镇,大学生村官最多的是被安排打字、写报告、送材料等较为琐碎事情。在村里,走访群众、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日常处理信息事务,比如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搞农业普查等。在乡镇,几乎是打杂跑腿,扫地打水接待、数据录入统计、编写材料报告,做与党政工作、经济发展相关事宜的是很少的。在对某县的大学生村官问卷调查中,36.8%的被调查者认为“发挥作用”,其中认为“发挥重要作用”的不足10%;52.7%的人认为“多少起一些作用”;4.2%的人认为“起不了多大作用,基本上是摆设”;6.3%的人觉得“不好说”。有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虽然说不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但觉得已经喜欢上了农村和农民,更愿意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总的来看,大学生村官在短期内较难被农村社会所接纳,虽然自身农村生活的经历少,但主要的应是乡镇与村里的不重视,特别是领导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使得具体措施不到位,大学生村官不能全面了解农村、不能完全融入农村、不能全面发挥作用、不能完全体现价值。

4.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与服务有所缺失,考核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人员流失率较大,大学生村官计划需要统筹安排、科学衔接。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一项人才培养工程,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毕业之时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其原因较多,但经过在农村的锻炼成长,对农村怀有了感情,更想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后续管理与服务工作更为重要。“大学生村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其非“官”也非“民”。大学生担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务为特设岗位,本不是“官”。大学生不是到任村的本村人,更不是其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不是“民”。其若为两委负责人,将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相悖,与村委自治相违。从身份上看,大学生村官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角色的困境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在法律修订、机构改革、职能划分、岗位定责、人员编制等方面统一谋划、全面考虑。在一些地区,大学生村官率先提出、做起,是基于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干部的培养,也有的是出于政绩的考虑,提高地方政府某些方面的关注度、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大学生到村任职,怀有远大的抱负和美好的憧憬,渴望施展才华,但此“干部”却是“泥腿子”干部。农村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与在城市发展的同学相比,一些大学生村官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用非所学、工作难为,理想与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一部分人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抗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困难面前后退、挫折面前气馁、压力面前动摇。思想上改变、工作上退缩,一些人在期满或期间无奈的离开。调研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最为担心的问题是3年后的出路。近五分之四的大学生村官的目标是报考公务员,但就目前而言,其招录比例很小;选择考研,专业知识所忘已多,说起容易做起难;自谋职业,已不如毕业之时的当初,除了社会经验,没有了优势;无奈之中,将选择留在农村继为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任职工作,在其招聘前曾有承诺,期满后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均有适当的照顾。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将对农村的发展有无法估量的巨大推动;从个人的角度看,大学生村官离开农村将对自身的发展有短期现实的较大收益。“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现有的工作环境、考核办法、保障措施造就了高流失率。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又“流得动”,但不是“流出去”。良好的机制会使得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够健康地进行下去。当前的考核,仍沿袭单纯的经济发展的思维,以优秀人物和事迹经验为典型,把创造增收项目为目标,没有结合实际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使得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大多数地区是一派了之,任其发展,有能力上、无作为下,没有投入人力和精力抓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在保障方面,注重了日常工资的发放,而后继的工作安排没有能够有效解决,在招录公务员时适当加分或照顾外没有了其他。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就要在出口上下力量,在公务员的招录中为大学生村官定范围、定比例,在青年的创业中为大学生村官给政策、给资金,在就业的帮扶中为大学生村官送信息、送培训。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与服务统筹安排、科学衔接,使得通过完善机制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三、当前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要求

1.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了,农村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才能够加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个综合体系,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推进的过程,各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新农村建设,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求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前,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因此,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群众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合民心、顺民意,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为农民最为期盼。现代的农村,生活理念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化转变,农民的心态已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有了初步的条件。虽然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有各级政府的协调和指导,农民群众主力军的响应和建设,加之大学生村官生力军的支援和奉献,新农村建设就一定会胜利。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关键,要以新理念谋划新举措、以新举措推动新变化、以新变化促进新发展,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有了千千万万个大学生村官的努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2.农村发展缓慢的因素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虽然目前正在坚持反哺,但仍难改现状。农村的缓慢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历史的看,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的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初期,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实行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积累资金,有效的运用了价格政策,以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平调了农村的部分劳动成果,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手中掌握的资金的绝大部分投向了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村发展缓慢。辩证的看,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国家支扶少、农村的人才与资金等流出多,其自身在艰难发展。农村大量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了在城市工作,农村在培植、养育着人才之树,城市却成为了挖掘机,把成才之子连根移走。遍布于乡镇的储蓄银行吸收着农民的存款,很少贷款于农,却汇成巨额资金支持城市建设。从发展的条件上讲,阻碍当前农村快速发展的有以下几大因素。第一,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农经济意识浓,科学文化知识欠缺、接受科技能力不强、劳动技能低下。第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应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社区生活的文明水平。第三,农村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意识缺乏,传统的经营方式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第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推广机构未能延伸到村社,同时知识结构老化、技术设施落后,难以很好的为农民排忧解难。第五,环境与人口制约着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严重,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等。农村人口过多,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突出。农村发展缓慢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为重要与根本的是缺少人才。目前不要说人才,就公务员都不愿意到农村去。农村最缺教育、医疗、特色农业方面的人才。所以,国家要给农村派大学生村官,尤其是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掌握着大量的知识与技术,帮助农民搞产业,让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

3.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新农村建设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培养生长过程,需要体制创新、资金投入和大量人才资源的支撑。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取向决定了城市智力与资本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与帮助。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任职,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他们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和新资源,成为联系农村基层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农村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潜力,国家的各项政策逐步向农村倾斜,为大学生村官发挥特长、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无限的舞台。农村需要人才、农业需要科技、农民需要知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真心付出、艰苦努力,就会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是大趋势,农村人口的转移是不可逆的。但我们不能使农村人才空壳化。在人才方面应该逆向流动,向农村输送新鲜血液。对农村的投入、倾斜,应当包括人才方面的投入和倾斜。现在,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匮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党员和村级干部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一些地方村组织后继乏人,急需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大学生村官有理想、有抱负、热爱农村、愿意把农村发展真正当成事业去做,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有现代思想观念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法律和农业科学知识,能发挥特长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正在慢慢改变农村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被一些专家认为“将促进中国农村管理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在逐步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要解决好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产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基层民主的建设、社会保障的配套等。工作多而杂,但都很重要,每一项任务都是经常性的,需要抓实抓细抓好。因此,需要大量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奉献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二)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 农村天地十分广阔,到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农民是最基本的群众,其身上具有优良的品质、崇高的精神,还有朴实善良的民风,都值得大学生村官学习。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人才培养锻炼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现实和理想可能有些错位,但要有信心与力量、热情与动力。在基层的初始要正确面对“三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到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转变,二是由学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三是由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转变。转变角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每个人的素质和悟性,取决于周围的外部环境。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与经验,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政府组织的功能与服务到村社层次的延伸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农村建设,要着重城乡的协调、资源的配置。要在国家力量的整合下,将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向乡村有效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的动力,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村级组织的建设。“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其中农民的原子化状态是主要的因素,“散”造成了“不经济性”。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以农户为单位进行,不仅生产和交易成本高,而且盲目性强,没能够真正形成整体合力;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式直接进入市场,农业附加值低,市场程度化低,没能够很好参与利润分配。中国的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彼此之间共同长期生活、相互熟知,易于形成人际间的合作、竞争、互助的关系,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人民公社时代,构建了农村的基层组织体系,虽然提取了大量资源,但改变了农村社会内部的生产结构和生活状况,建成一整套与集体经营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乡村社会相对封闭和稳定,使得无需自上而下的权力介入便可“无为而治”。但在社会发展转型之时,乡村社会正向现代都市的情景变化,生活的社区熟知程度减弱,原有的规范逐步瓦解,新的规范尚未正式建立,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其利益关系尚处于磨合调整的状态,新的组织隶属关系也处于重建之中。现行的农村体制严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一定要重新构建农村的组织载体,让中央的政策落实到最基层。村集体是村社土地的所有者,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了各种关系。村一级虽然是一个行政层级,但并非基层政权,而是一个社会性组织。村社是最小的公共品提供单位,不仅是一个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条件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国家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可以说,村社是熟人社会的共同体与归属地方。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要实现政府组织的功能与服务到村社层次的延伸,使其首先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器与蓄水池。新农村建设,其一是要有通过自外而内、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其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改善和加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区合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乡村社会事业发展体系,振兴社区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强大的基础能力,具有足够灵活性,可以一般性地应对农村各种可能出现事务的基层组织体系。乡村基层组织要乡土化和规范化,体制上要有专业化的特点,机制上要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处理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适应具体的国家任务要求与农村实际状况的农村基层组织,才可能具有强大的基础能力。新农村建设,国家会加大财政投入,但社区的自助合作更应加强。现在的农村社区,水利、教育、医疗、卫生、社团都在衰败,其中农业方面的衰落更明显。社区要在争取上援的同时组织起来、贡献劳动,才可能为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修缮水利、道路、桥梁、电力、文化设施,同时普及科学和卫生知识、维护本地社会秩序和改善社会风气等。有些事情绝非仅仅是钱的问题,关键是点燃农民的激情。恢复和重建社会主义道德新传统,注重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建设,同时加强法治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以及村务、财务公开),推广的“村账镇管”。以农村公共性、公益性收支公开示众推动农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新农村是青年创业和有为的大舞台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新农村也是大学生村官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体制的下线要伸入到村,即将政府组织延伸至村社,实行“乡治、村政、社有”,也就是将村级组织的行政功能扩大或制度化,需要大量的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中国有近70万个行政村庄,400多万个自然村庄,有2.4亿个农户和7.5 亿农民。其中,农村劳动力4.9亿,包括进城打工的1.3亿人,在当地乡镇企业务工的也有八九千万,两者相加达到了2亿多。这就意味着,农村全部劳动力的一半转移出了农村或农业,而他们是农民队伍中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农村现有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存在着不适应新局面的问题。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现代人才,时代需要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积极投身于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天地宽广、前景远大,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会创造出自己人生的辉煌。通过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为当地农村、农民、农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自觉的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牢固树立奉献意识,从走村串户、田间地头的平凡工作中干起,志存高远,在不断改变基层生产生活困难和落后面貌的过程中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农村有许多基础性、日常性的事务要做,需要潜下心、扑下身,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工作。农业信合和农业保险、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营销、生产资料购销、农业垃圾回收利用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创新,把“农”与“工”“商”有机结合,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发展观看待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的化建设需要创新,文化不仅要“下乡”,更要“扎根”到农村,大学生村官要成为先进文化的培育者、建设者。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创新,关注民生、理达民意,解决好农民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大学生村官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新民主的各项具体制度。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是互相的、有机组合的,大学生村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载体,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渠道。“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现象”(胡锦涛)。大学生村官有了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历练了人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思想境界,培养了知难而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会更加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进取精神强,但同时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村官,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即使新农村初步建起来了,也要大学生村官去管理、再建设,不断地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新更美的蓝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要开创工作局面,要积累工作经验,要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第一是要具有奉献的精神。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如果大家都不扎根农村,就不会有新农村的发展、繁荣与稳定。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农村,就必须要坚定终生奉献的信念,要有为新农村长远发展贡献力量的耐心与恒心。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不是到农村来“镀金”,要有吃苦的准备。工作中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多为新农村做一些基础扎实的工作。工作中磨练、思想上锤炼,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勤恳努力、终生无悔。第二是要具有学习的意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要当好“学生”,要虚心学习、加强学习、坚持学习。首先是向群众学习,广大农民群众中蕴含的聪明才智是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其次是向当地的干部学习,学习其工作本领、宝贵经验、创造精神、务实作风、优良品德。最后是向书本学习。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的学习,侧重了专业知识方面,在实践中要用到的有许多,农业技术、市场经济、社会事务、人力管理、法律财会、党建工团等内容要不断的补充,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第三是要具有发展的思想。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大学生村官的首要职责。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抓高效农业、搞市场经济,以发展为中心,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大学生村官要具备敏锐的头脑,用新眼光来迎接新的挑战,变挑战为机遇。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对内做好出谋划策,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力争在任职期间留下办成一批好事和实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培训一批致富能手、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做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第四是要具有为民的情怀。大学生村官要满怀热忱、眼睛向下,始终在群众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初到农村可能会遇到群众的不信任,只要一心一意为大家就能够赢得群众的认可。农村的生活关很重要,生活融入在了一起,感情贴近了,想问题、办事情就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考虑得周全了。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就会把群众冷暖系心头,关心农民、体贴农民,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谋。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主力军。只要把农民群众的所急给解决了、所惑给释清了、所困给扶助了、所想给谋划了,就一定会齐心合力图发展、思创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又快又好。

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任务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不断的熟悉了农村、了解着农村,并逐步的热爱了农村,期望扎根于农村。在基层最广阔的舞台上挥洒青春的汗水的同时树立了机遇意识与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也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惠农政策宣传员、民情民意调研员、科技推广特派员、党建工作辅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市场信息传播员)

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应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进入角色,先做“民”后做“官”,努力做好开展政策宣讲、情况调研、科技推广、党建辅导、纠纷调解、信息传播等事情,扎扎实实为民服务。

第一,宣讲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惠农政策,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当好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主动和农民群众交朋友,多与村民聊天、拉家常,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积极宣传党的的路线、方针、政策,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目的和基本要求,描绘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民,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地区的农民对党的各项政策不甚了解,要通过集中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召开院户会、个别交流等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把惠民政策与帮扶措施讲到家里炕头、送到田间地头。用群众自己的语言、熟悉的形式讲清说透,让大家听得明、看得懂、能理解。当好宣传员,帮助群众用好用活大政策,促进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第二,深入实际收集资料、了解村情服务群众、把握民意合理建议,当好调研员。大学生村官要深入基层、走进广大群众之中了解村情民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进农家门、访农家情、解农家难,汇聚民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准确把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要认真了解村内的老人妇女儿童等最大弱势群体和鳏寡孤独的困难和需求,向上级多汇报、勤沟通,争取帮扶。主动开展本村的资源环境、人文地理和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基础调查,梳理村籍和台帐等历史资料,完成必要的村志建设。把过去长期被忽视的、基础性的、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村级工作顺利开展,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勤思考、多分析、善总结,做好村务管理,并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理清思路,提出合理化建议,思群众所想、做群众所愿。

第三,树立三农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做好技术的培训、传授、示范,当好科技员。宣传和实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多功能性现代农业,帮助农村基层干群全面掌握现代农业的生态环保、粮食安全等丰富内涵。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等,把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直接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重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要深入千家万户,为群众送文化、送技术、送科学,积极帮助基层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规模;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指导农民朋友发展收购、加工、营销业务。帮助农户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精加工水平,提供农业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联系农技站等部门与科技人员,搞示范进行传、帮、带,教农民科技致富,让科技致富成为现实。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远教设备等做基础性的、日常性的培训学习,同时在技术服务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模式。

第四,围绕经济抓党建,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好辅导员。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党员从业状况复杂化,党员活动和民主生活减少或限于形式,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农村留守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及工作方法与时代发展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思想观念上求稳怕乱、墨守成规,工作方式和方法沿袭传统。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等观望思想严重,基层党的组织发展、党员的素质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皆不尽人意。大学生村官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是为基层注入的新鲜血液,在发挥自己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所在村乡党建情况的研究,积极指导村级党组织的建设。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带头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素质和理论能力,还要结合农村干部的特点,用浅显的理论、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辅导,并且联系农村发展实际,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当地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围绕经济抓党建,找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联结点和切入点,不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得益彰、共同发展。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设置、完善组织工作制度、规范组织民主生活,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的能力。建立常抓不懈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机制,使农村党建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五,认真做好民情调查,及时排摸矛盾隐患,全力化解民事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当好调解员。大学生村官应心系群众、情牵基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访民情、察民意,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况信息,着力调处化解。在农村基层,很有可能由于田边地角、日常小事,就出现邻里矛盾。要主动介入到化解突发事件、调解邻里纠纷和矛盾中,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日常工作中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情况出现时要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大学生村官要走遍村社的农户,切实摸清矛盾问题,及时发现和排查不安定隐患。围绕土地承包、林权纠纷、救灾救济、农村低保、村集体财务管理等矛盾纠纷、信访苗头和社会治安隐患进行排查,能解决的马上调解,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机构,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有效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大学生村官调解矛盾纠纷有“局外人”的优势,处理问题能够公平公正,易于解决矛盾。大学生村官在当好调解员的同时还要协助制订出和实施好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全面维护的农村社会稳定。

第六,依托现代传媒、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网络教育、电子商务服务三农,当好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知识比较丰富,同时掌握了现代通讯、信息交流的基本常识与技术,可以通过综合信息服务站进行信息处理与传播。开展信息服务,把农村纳入到整个的开放世界之中。首先,可以培训农民服务生产,例如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安排远程播放内容等。其次,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做好农产品供求、农资供应等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和发布。重要的是要积极关注国内外的市场行情,及时发布预警信号,积极指导村民趋利避害、规避风险。信息服务也可以将农村的各种信息传递到各个地方,让外界更了解农村,更能关注和支持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大学生村官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要善于捕捉政策和商务以及行业等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农民,当好“二传手”。要积极为农民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帮助农民了解农资市场行情、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借机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大学生村官在信息传播方面有其优势和特长,应以此为工作的发力点,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任务

1.城乡二元结构与一体化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是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户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不同的政策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与城市公民不对等。农村长期实行了统购派购粮食和农产品制度,通过剪刀差侵占了农民的部分利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通过低价征用土地,积累了大量资金;城市建设与企业生产通过雇佣农民工,长期使用廉价农村劳动力。农民为社会多做的贡献数以万亿元,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对城市居民和农民,无论在提供的方式、内容、数量、质量方面都是差别性的不同的。长期以来,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限制在了农村,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贫困、农村落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但目前“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明显的主要问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就必须要构建城乡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产业互补,逐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其实现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能够协调指导的综合的工作机构,要从组织上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这个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人力保障。帮助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倾注心血,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尽心竭力,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肩上的责任,用对农村的热爱、对农民的深情厚谊抒写着人生美丽的篇章。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这是大学生村官充当的历史的突破口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2.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一般是先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时逢两委换届,会依照程序进入两委班子或直接担任村支书等。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始终按上级的工作指导高标准、严要求,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主要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及“两新”组织(“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大部分工作。因此,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首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分布流向,科学合理的调整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其次,坚持把带头致富、乐于奉献、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为农村的基层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把勇于创业、善于管理、敢于开拓的党员纳入两委班子,培养本土上的优秀人才,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再次,要健全村级组织党员大会、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出台村级组织议事规则,规范民主决策程序。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落实村财民理乡监管,健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最后,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自身优势,着力构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推行城乡联建、村企共建、社会援建,将资金、技术、物资、人才捆绑投入农村建设,把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到农村,为农村改革发展增添强大外力。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从组织工作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内容载体等方面入手,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农村管理体制问题

村是我国最小的基层组织,数量众多,在现实中却常被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和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的内聚力极大降低,农民越来越呈现为原子化的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着重强调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向农村输入大量资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必须要依靠强而有力的基层制度设置来组织和引导农村社会向前发展。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家投入农村的相当一部分资源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具有强大基础能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完善是当前农村管理体制建设的紧要任务,重新审视并建立村级管理运行机制更为紧迫。要打破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赋予农村社区体制实质性的新内涵,对农村管理体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适度组建、合理整合、科学管理。当前大多数的村落是由聚居而自然形成,依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数量设置了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即村民委员会,便于群众自治。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了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要在合并村庄、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区,对现有的资源全面整合,为建立农村社区新体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其次,要深化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进程。我国农村地广人多,村级腐败现象在不同程度的存在,群众能够看得见,但农村是熟人社会,大家不便明说,但影响会更坏,对群众的心理伤害更大。因此要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在农村生产和生活逐步行业化、协会化、群体化、小区化的同时,社会的管理和建设要更加科学细致。要积极探索农村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初始时期,应尝试村社管理权力的“两结合”,即一部分权力来自于村社群众,对群众负责、接受群众监督;一部分权力来自于上级乡镇行政部门的赋予,代其管理与服务,对上级负责、接受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形式对村级资产状况进行掌控、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防止村社基层干部的权力滥用。同时,提高社区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使得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意见。农村事务的管理与服务涉及方方面面,既要从大的问题着眼,也从小的问题做起。大学生村官有思想、有魄力、有信心,要真心实意地代表村民的利益,高效廉洁地搞好各项管理,带动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把社区建设与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协调推进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农业生产不仅是三农问题的中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农业生产维系着农民的生活,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剩余、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较为突出。因此,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目前农业问题的关键。大学生村官要充分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且要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以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撑能力。首先,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的基础上,由群众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自身的意愿进行自主决定,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实现的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组建自己的合作社,在生产上推进产业化、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其次,发展高效农业种植生产,需于农业技术推广。发展高效农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村官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自身推广农业技术或聘请引入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指导、推广、培训、咨询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农村的转移。要重点扶持科技农业,推广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农业,创造更高的农业产值,使农业生产企业化,提高竞争优势。再次,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适于农业技术推广。要以农业信息网络延伸为重点,充分发挥村社上级农业信息中心的整体功能,完善基层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把农业信息服务进农户到田间,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村社举办培训班,现场答疑、接受咨询,在示范基地举办新技术样板,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最后,实现农业产业产销一体化发展,助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促进要素投入集约化,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打破农业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念,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等,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获取较大的利润,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提高竞争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村社的资源优势,从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和终端产品入手,重点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利润的增加。大学生村官要特别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新农村发展中的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之一,也充分体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思想认识不足,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村级几乎没有文化指导员,文化工作很少开展;部分地区低俗文化、宗教迷信尚存空间,先进文化受到抵触。究其原因,首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力薄弱,经济支持不到位;其次是文化阵地建设较少;最后是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不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物质型经济将逐步向以信息产品的生产、交流、利用和消费为主导特征的文化型经济转变,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担当起文化传播的使者和文化建设的拓者,极大地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大学生村官要帮助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经营本领,切实发挥农民群众的村民才智,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其次,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倡导文明的道德规范、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最后,大学生村官要深入了解地区文化,探寻文化资源,保护和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乡土文化。以独具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为纽带,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最大效用。大学生村官要深入思考农村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成果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充实农村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大学生村官是农村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与参与主体。大学生村官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安全保障、场所安排、设备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农村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同时组织村社文艺骨干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发动农村群众自编自导、自娱自乐、自主参与,让农村文化活动才更加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

6.新型农民的培育

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前提是农民群众要成为建设的主体。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形成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本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完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要有新型农民的参与和带领。培育新型农民是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一切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新农村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实践中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完成。大学生村官是生力军,农民群众是主力军,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不但如此,大学生村官还要做好农民的素质提升和能力提高的工作,着力培育新型的农民。农民群众,包括青年农民,生长、生活在农村,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整体上具有推动农村发展的历史使命感的。大部分人希望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所以,大学生村官要善于给农民群众搭建学习的平台,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农民群众的学习热情。在今天的农村,有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新型农民的基本素质,正在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要能够发现他们、学习他们、帮助他们、影响他们,要让他们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榜样与带头人。培育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将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培育新型农民也是一项艰苦的过程,需要社会整组资源合力而行,更需要大学生村官的不懈努力。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民思想品德教育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其次,夯实农村基础教育,强化对农民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基础教育是培育和塑造新型农民的主要渠道,农村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在此同时,一方面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向农村纵深延伸,面向新型现代农业,传播科学种田方法,传导农业新颖耕作技术等;另一方面对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进行一些非农产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市场经济常识,为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做好准备。最后,培养其爱国的情操、奋发的精神、开拓的意志,全面提升素质,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为之人。新型农村,天高地阔;新型农民,志大力强。新型的农民会越来越多,让农村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农村的面貌早日换新颜!

五、大学生村官的前景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留任上调、择业创业、继续深造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部分省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而近年来其期满后的出路倍受热议。最初的大学生村官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一般在少数的市区县试点实施),其期满之时二次就业空间较大、选择机会较多,没有形成较大的问题。但现在,全国的大学生村官人数众多,遍及各个省市,在加大选聘工作力度的同时,其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自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事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成败所在,大学生村官的路在何方成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关键性问题。课题组在农村走访调研之时,重点关注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去向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出路问题是现任大学生村官心里主要顾虑的事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问题时,62%的人选择考公务员,19%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还有12%的人选择考研,7%的人选择自谋职业或其他。可以看出,选择扎根农村、继续创业的比重较小,而准备考取公务员的比重很大。以现在的情况,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整体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以前中编办发布的《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乡镇机构编制5年不变,这大大降低了乡镇较大规模招录公务员的可能性。面临基层工作合同期限将止的大学生村官日益觉得现实与当初承诺之间存在着很大落差。入职之初,各地的大学生村官几乎都得到有关承诺,进入机关或事业单位“择优录取”等,似乎政府为之提供了很大的入编机会,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产生了依赖心理。同时,基层的部分领导在对相关政策作出了扩张性解释,把大学生村官计划与制度过分渲染,使得大学生村官在选择之初有了认识上的错觉。应当说,对计划与制度解释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家对之充满信心,但在当时计划设计不完善、制度规定不健全的情况下潜藏了一定的风险性因素。在初始时期没有能够统筹考虑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之中的培养与使用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没能在农村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对此感到了茫然。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有就业形势严峻的考虑,但是次要的,毕竟数量有限,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战略意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选择农村是权宜之计,幻想着服务期满后“曲线”进城,工作上不进取、思想上不进步,把自己当作农村的匆匆过客,得过且过。一些农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了解、不关心,对大学生村官到村就职持怀疑态度,冷漠对待。错误的把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大学生就业相挂钩,主观性的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设置了无形的屏障,由此产生了大学生村官路在何方的问题,不得不考虑研究其“二次就业”。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村官之所以关注个人的出路问题,与一些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错误理解和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基于目前的情况,2009年4月,中组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五条出路,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待得住。《意见》明确,大学生村官期满后:一是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表现优秀的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各级党政机关将明确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的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将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选调生主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三是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各地将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四是引导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五是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用期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意见》在留任上调、择业创业、继续深造等方面加以细化、明确,但还是引导着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取向:农村的舞台广阔需要千千万万个大学生,在农村留任或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的美好选择。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但农村的确需要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树立自身发奋努力的意识,不管在何种岗位都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实际上,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在基层政策的落实,二在大学生村官本人的努力,两者缺一不可。解决出路问题,不能舍本求末、被表面问题所困扰,要认识到待遇与发展是自身所关心的,同时也是自身所决定和创造的。自己的努力会换来农村的大发展,农村的稳定与繁荣会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坚守这个新型的强有力的职业,在大学生村官特设岗位上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小,易于发挥创造力作出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目标,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目标,需要一大批具备新知识、肯吃苦、能奉献、可干事的优秀农村干部做保障。当代的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要富有长期扎根农村、切实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领农民群众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二)大学生村官的前景:农村的舞台广阔需要千千万万个大学生,在农村留任或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的美好选择。

1.大学生村官计划搭建了大学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广阔舞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科学表述,在现阶段其意义深远。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也曾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与80年代的完全不同。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内生力的作用。今天的新农村建设要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整体推进,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从智力支持、软件建设、人才流动三大方面为其注入了新的血液。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上世纪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有本质的区别。虽说都由政府出面进行动员与派遣,其最初目的都是鉴于城市的就业难等,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之以前的知识青年下乡是不同性质的政府政策。首先从目标上来看,前者已经不是政治运动,而是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途径;后者的直接目标是让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次从背景、动力、结果上来看也是完全不同。中国农村地广人多,有近百万个行政村庄,将村级组织的行政功能扩大或制度化,需要大量的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农业信合和农业保险、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营销、生产资料购销、农业垃圾回收利用等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是互相的、有机组合的,大学生村官要在发展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2.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就业成才的沃土,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建功立业、贡献力量。党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工作多、任务重、范围广,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任职,一方面要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一方面要真抓实干为农村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我们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初到农村,所见所遇可能与所想不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农村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会感到生活艰苦、工作复杂、前途渺茫。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缓慢,内生力短缺、外部供给不足,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农村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以三农问题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从大局着眼、做好战略性的统筹规划设计,从小事着手、做好战术性的管理、服务、建设。在农村工作有困难险阻,令人浮躁、动摇、气馁、后退,也有挑战机遇,使人沉着、坚定、自信、前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一线,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干事创业、有所作为。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主动融入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驾驭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带领农民群众创业致富,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大学生村官要热爱农村、扎根农村,这样才能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生村官中,一部分人把到农村任职作为了严峻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的无奈选择,工作后不安心、不敬业。事实上,现实中已经出现少数大学生村干部服务合同未到期就中途离职的现象,不少人刚刚工作就已开始谋划日后的出路。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担心在农村干不出成绩浪费青春时光。思想与心理的波动反复是正常现象,但要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把自己的事业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相连,以力争上游的拼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打头阵、挑大梁、攻难关、攀高峰,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在各级政府和组织部门的培养与帮扶下创新工作方式、探寻有效模式,拓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任职的历程已逐步使其成熟,做事沉稳、能力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部门始终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关爱,倾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促其成长。大学生村官要以自信之心对待未来之路、以平常之心对待流动之事。面对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中组部等专门出台纲领性政策明确五条出路,各级各地组织部门也纷纷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期满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流得好。大学生村官的理想出路关键取决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要围绕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农业的增收开展起来,引导和带领农民群众走文明富裕的生活之路是其职责与使命。正因如此,政府和组织部门要给大学生村官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将其留在农村,让其在农村任职、择业、创业,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应长期保留,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要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岗位,要用发展的理念去对待,期望能够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没有很大的必要考虑其编制与岗位的身份问题,在必要时可以统筹安排、计划当列。在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补助外,重点要给其办理好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首先落实好福利待遇方面的平等(指相当于公务员而言)。这样以来就不存在大学生村官的出口问题了。但在当前情况下,还是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录中给予各种倾斜照顾。及时把一些经过实践锻炼、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招录进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群众高度认可、被选举进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服务舞台。对从事农村文教、卫生等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让其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学专长,协调解决妥善安排。对大学生村官要积极扶持就业、创业,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接受历练。要探索大学生村官跨村工作服务,激发在职村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指导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同时,加强其之间的彼此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特长、互相结组、实现多赢,同时导入优胜劣汰机制,在竞争中发展成长。要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流而不走、动而不跑”,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拓宽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村官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真正为农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要通过政府部门和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不负重托、不畏艰苦、踏实工作,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投资与理财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投资股票的优缺点 一、高报酬高风险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长期投资股票的平均年报酬率约为10%~15%,报酬率比其它投资工具高 。但是当股票大跌时,很有可能会因此套牢住。风险性也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范文5篇]

    关于能源与环境、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思考 前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资源量要远大于石油,发展天然......

    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全球化发轫于近代航海地理大发现,海权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一个多世纪以前......

    理想与信念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理想与信念论文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现代的中国辉煌成就,中国这头睡狮已醒,世界都在为之发抖。今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

    婚姻与家庭论文[优秀范文5篇]

    婚姻与家庭 首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婚姻是组建家庭的最常见的形式。社会学说,婚姻家庭是人类最初级的生活圈,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中介。 从个人活动的角......

    GIS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 摘要 步入21世纪后,GIS正向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迈进。它不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相结合,构成3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题目(优秀范文5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升本 论文参考选题范围一、总的原则: 信息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尽量选择与本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杜绝各种......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论文[优秀范文5篇]

    班级:土木***班 学号:************* 姓名:*** 课程: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1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历程 摘要:环境科学是由研究环境问题,进而到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