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国资国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推动国资国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但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双重挑战”:一边是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多变的时期,“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企业发展需要面对不确定和复杂化的因素增多。同时,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加剧了这种不稳定的挑战;另一边是国内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跨越关口,对企业在“新常态”发展中的各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关键之年: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型综合改革”等政策举措持续深入推进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在“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如何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必将成为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也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起到“投砾引珠”的作用。
一、“十四五”期间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问题1:如何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国资国企服务方式升级?
目前,市场竞争的方式除了“硬实力”之外,更多的是拼“软实力”—服务。而这从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就可以窥见一斑。有统计资料显示,2003—201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45.6%上升至53.9%,第一产业占比从12.3%下降至7.1%,第二产业占比从45.6%降至39.0%。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较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0.8和1.2个百分点。服务方式的迭代升级对国资国企深度参与市场竞争提出了新要求,甚至颠覆了传统服务方式,依靠坐等生意上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问题2:如何打破基础性技术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桎梏”?
改革开放42年以来,依靠“引进来”,我国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在一些基础性技术的关键领域,伴随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暴露出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企图。“十四五”期间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引进来”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更从根本上改变容易受制于人的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问题3:如何应对世界经济更加复杂严峻的危机与挑战,增强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互惠互利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向好。但“逆全球化”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暗流涌动,尤其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从维护本国的利益出发,一些大国叫嚣“产业回流”,或者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所以,如果我们还仅依赖原来的退税、补贴、劳动力红利等应对危机,就会让经济发展“裹足不前”。也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我国14亿人口这个天然的消费大市场,激发内生的消费活力,应对外部冲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撑腰”。这也与唯物辩证法当中的“内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相符合。“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更加复杂严峻的危机与挑战,发挥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国资国企必须思考和承担的重大战略问题与责任。
二、“十四五”时期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战术选择
(一)出发点:把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及时调整发展模式、修正发展策略、创新发展机制、突出发展重点,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不断发挥国资国企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切实推动“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二)两大战术:助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国资国企发展模式。善为善成,发挥国资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长项,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力度、提升发展高度、提高企业原生动力,以此引导国资国企通过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增强国资国企内生造血机能,并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本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国资国企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对国资国企而言,面对态势尚不稳固的世界经济,在休戚与共的市场上,开放合作,是现实选择。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与其他市场主体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市场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三、“十四五”时期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
精准把握数字化的时代机遇,推进国资国企战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升级、生产方式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平台与软硬件资源集成,推进平台在产业链全过程的应用与资源衔接,不断推进基于国资国企自身业态平台上的商业与服务模式创新。
(二)聚焦创新驱动
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围绕经济发展的未来主方向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以“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对“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做出总体评价,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创新要素向基础研究领域倾斜,全面增强国资国企的源头创新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
(三)推动产业生态圈发展
根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按照区域经济圈、城市圈发展的布局,积极推进国资国企参与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圈、城市圈内各类型国资国企的互联互通力度,进一步聚合各类发展要素,充分发挥央地国资国企“团结合作”的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圈发展。
(四)发力“新基建”,培育新动能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后产业结构重组、产业形态新生等趋势,要以“全局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发展,重点发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基建”,打造“经济、高效、适用、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新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第二篇:推动高质量发展演讲稿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今,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许多同级别的医院的技术、设备,价格等方面都很类似,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离不开患者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医院医疗技术的提高,更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来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我们践行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第三人民医院的业务院长***,他是我们外科高年资主任医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的眼里,医学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巨著,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只有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以高院长不断强调大家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并要求每个星期一的晨会时各个科室都要组织业务学习,形成了晨会学习的习惯,让全院医务人员被包围在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高院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带头在外科晨会上分享他的临床经验,供大家学习,我记得他有一次分享了他在治疗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心得体会中提到,这种病术前极难诊断,常常被当成阑尾炎开掉,而且手术后没有后续治疗,非常容易留下后遗症或者复发的可能。在这之后不久,我们一位外科医师就碰到了这样一个病人,有了高院长分享的治疗经验,处理这个患者时,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患者恢复得非常顺利,对患者而言,少走了弯路,少吃了苦,节约了费用,对医生而言提高了医疗技术,没有后顾之忧,对医院而言,高院长引领我们践行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道德底线的保障,高院长在临床的工作中,履行的是治病救人的天职,恪守的是无私奉献的医德,平时就要求医生并带头实行廉洁奉公,文明行医的职业操守。有一次,外科的一位患者即将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前家属将800元的红包硬塞给高院长,高院长一再推脱,其家属执意要给,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高院长为消除家属的顾虑,只好暂时收下红包,手术后,高院长把红包交到办公室,并且要求带个信给患者家属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我们***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是不需要送红包的,第二天,患者待病情稳定了,家属的心里安心了,办公室人员到床边退回了这800元红包。高院长又一次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医生崇高的医德,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追赶超越,就是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要追赶超越,就是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院为把健康扶贫工作做细做实,除在走家入户工作外,还在医院内部为贫困患者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对贫困患者实行减免优惠政策。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患者的健康意识,从源头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得到了特困患者的一致好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高院长的细心安排之下完成,走在***健康扶贫工作的前沿。
解放思想是一种燃烧不止的激情,解放思想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美好蓝图令人振奋,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为推动***第三人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运营效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聚焦能力现代化、模式整合化、服务人文化、管理信息化,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妇幼保健院,下同)床位数达到5.9张(含医联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每千人口药师数达到0.54人,确保到“十四五”末我市公立医院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统筹优化公立医院资源布局
(一)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科学规划市域公立医院功能布局,加大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第一医院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管理优势的作用,打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等3家医院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内解决。加强市直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与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统筹负责辖区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二)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
推进医联体规范发展,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医联体指标监测,定期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引导医联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围产期保健、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健康服务。做实人财物统一管理,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实质性运作。支持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积极探索市直医院退休医师到基层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在基层解决。(三)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儿科、新生儿科等临床专科,探索精神卫生等临床专科发展,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市级质控中心建设,加强质控管理。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科室。(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依托市第二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探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实行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细化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管控措施,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四、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一)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2022年1月底前,至少建设1个康复医疗中心。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大力推进院前急救网络建设,2022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内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公立医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探索实行临床药师院际会诊制度。(二)推进健康服务手段创新。
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市第一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4级,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达到3级,市妇幼保健院达到2级。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用药指导、随访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至少建成1个互联网医院并有效提供服务,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覆盖。(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中西医协同,市第一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支持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和支持市第二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依托市中医院,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五、切实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一)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鼓励对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市第一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推动公立医院聘请法律顾问,指导提升核心业务供给效率和法治保障水平。强化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产、预算、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等重点管理环节的监测评估。建立正向激励和倒逼机制,对管理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医院感染问题的,在医院等级评审、医改考核中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二)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整合医疗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对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当全国中位值。(三)加强医院绩效考核评价。
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组织开展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优化指标体系。注重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医联体)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医保资金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等级评审、领导班子评价等挂钩。六、协同提升公立医院治理效能
(一)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到当全国中位值。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二)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对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试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工作。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科学制定付费标准。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配套政策。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严格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结余留用资金中60%至70%用于医务人员薪酬发放,30%至40%用于医疗机构发展。(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人员使用控制数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占比。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实行中西医同机构、同学历、同职称、同待遇。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当全国中位值。(四)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健全公立医院引才、育才机制,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打造一批市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要求。七、着力打造公立医院服务品质
(一)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
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联网复诊、慢病长处方等服务,开展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现实需求,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合理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支持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特需服务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三)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建立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制定医务人员廉洁从业相关管理规定。保持打击回扣行为高压态势,开展专项排查检查,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持续整治术中加项、小病大治等行为。深入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打击欺诈骗保犯罪行为。(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推进公立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持续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八、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的,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二)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卫生健康局具体负责,市国资运营中心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公立医院党委承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党员成员实行“一岗双责”。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九、组织实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密切配合省统一部署的试点工作,同时按照稳妥有序、点面结合的原则,制定推进计划,2025年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达到“十四五”预期目标。(二)落实投入责任。
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重点支持医疗卫生领域公益性项目建设,确保公立医院良性发展。(三)加强督导考核。
根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属地原则对市域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市卫生健康局要加强对改革推进情况的协调和督查,积极学习试点设区市先进经验,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性改革,强化改革运行监测,适时通报改革进展。附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
附件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目标任务
任务描述
具体措施
责任部门
完成时限
(一)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均衡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出台辛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
设置1个三级公立综合医院。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设置1个二级公立综合医院、1个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责
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与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2022年1月底前,市第一医院建立公共卫生科,2022年底前市直医院全部建立公共卫生科。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统筹规划专科医院
设置1个标准化的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老年病科室建设,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5%。加强市妇幼保健院建设,促进儿童保健与儿科临床高质量融合发展。市第一医院设置有病房的精神科和康复医学科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二)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
推动医联体实质性运作
组建由市第一医院牵头,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医联体。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支持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专科联盟。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医联体运行指标监测。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推进医联体规范发展,做实人财物统一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退休医师到基层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医联体内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发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
市卫生健康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5年12月
(三)建设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提高专科服务能力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儿科、新生儿科、呼吸、消化、感染、麻醉、全科、影像、病理、检验等专科。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科室。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发展改革局
市财政局
2025年12月
(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构建传染病救治网络
依托市第二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发展改革局
2024年6月
(五)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提升综合诊疗能力
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提供集医疗、治未病、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2022年1月底前,至少建设1个康复医疗中心。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完善网络布局,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2022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内院前医疗急救点设置规划编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大力推行日间手术
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
市卫生健康局
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12月
强化护理服务
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
鼓励公立医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药物咨询、用药监护、家庭药箱管理、合理用药科普、药物治疗管理、精准用药服务和药品使用监测评价。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六)推进健康服务手段创新
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鼓励医院通过5G智慧医疗应用助推远程超声、查房、陪护和手术示教的开展,探索可穿戴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等物联网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端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和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建立药品追溯制度,依托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网信办
市科技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2月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
鼓励公立医院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延伸服务链条,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用药指导、随访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至少建成1个互联网医院,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覆盖。
市卫生健康局
市医疗保障局
市行政审批局
2022年1月
(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完善网络布局
市第一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市第二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做优做强专科专病
加强妇幼健康领域工作,鼓励和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开展儿科中医药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独特作用
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依托市中医院,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八)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规范医院管理
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公立医院聘请法律顾问。
市司法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12月
优化医院管理体系
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市第一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探索建立运营助理团队。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鼓励对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年薪水平由卫生健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单位和个人任期考核评价结果、个人履职情况、职工满意度以及公立医院医疗数量、服务质量、出诊量、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绩效考核情况核定,由市财政全额负担。
市卫生健康局
市财政局
2025年12月
(九)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健全运营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医院运营管理制度框架和组织架构,明确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决策机制、业务规范、运营流程,覆盖运营活动各环节的人、财、物、技术,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整合医疗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定期组织开展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等运营效果分析评价。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计划目标为依据,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应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按季对预算执行情况、医院总体收支、人员支出、管理费用、对外投资合作、长期债务、资产购置与处置、材料消耗等重大事项进行重点分析。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对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要定期公开预决算及相关财务信息,重点公开公立医院收支情况、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主要病种例均费用等社会公众较为关心的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资产控制、会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信息公开控制等,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万元能耗支出降至当全国中位值。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推广后勤智慧化“一站式”服务模式。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加强医院绩效考核评价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全面组织开展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医学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等。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优化指标体系。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注重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医联体)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医保资金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等级评审、领导班子评价等挂钩。
市卫生健康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从工作量、医疗质量、行为规范、服务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一)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到当全国中位值。
市卫生健康局
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12月
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对有利于降低费用、诊疗效果明显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或遇紧急疫情等特殊情况的项目,开通审核绿色通道,对其他省份已经公布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主动纳入。
市医疗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二)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对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市医疗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试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工作。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配套政策。
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1月
探索对中医优势突出、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方案成熟、治疗费用稳定的中医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一般中医药诊疗项目继续按项目付费。
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12月
规范医保协议管理
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
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1月
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严格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结余留用资金中60%至70%用于医务人员薪酬发放,30%至40%用于医疗机构发展。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十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创新人员编制管理
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人员使用控制数标准,进一步深化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市委编办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建立符合公立医院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人员总量内合理设置岗位,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岗位设置体系及岗位分级评价标准。按照医、护、药、技、管、助理等不同类别,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明确各岗位的目标、任务、待遇标准。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可设立专科护士岗位,开展专科护士门诊。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当全国中位值。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可自主设置岗位津贴、科研津贴、夜班津贴、加班补贴等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改革以科室为单位的“收减支”分配办法,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实行中西医同机构、同学历、同职称、同待遇。充分考虑中医药医务人员收入情况,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对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院予以适当倾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落实“两个同等对待”
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四)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坚持分层分类评价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不同类别、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差异化制定评价体系。将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现实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2年12月
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推动由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自主开展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完善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要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强度,合理配备医务人员,科学安排诊疗护理班次。按照规定为医务人员安排带薪休假,在休假期间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健全职工关爱帮扶制度,积极开展“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五)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
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联网复诊、慢病长处方等服务,开展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多元化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开展志愿服务
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务,公立医院可设立医务社工岗位,为特殊群体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七)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完善行风管理
制定医务人员廉洁从业相关管理规定。开展回扣问题专项排查检查,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持续整治收受“红包”、术中加项、“持刀加价”、小病大治等医疗乱象等行为。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打击欺诈骗保
深入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打击欺诈骗保犯罪行为,切实推进对欺诈骗保责任人的多重查处。
市医疗保障局
市公安局
2025年12月
(十八)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健康宣教
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做好医患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司法局
2022年1月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强化安保队伍建设,完善安防设施设备。巩固多部门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市卫生健康局
市公安局
2025年12月
(十九)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公立医院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凡属重大问题应当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健全完善医院党组织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各自决策范围、事项和程序,建立并实行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在公立医院章程中明确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党组织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的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选优配强医院领导班子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选优配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和院长。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实行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党组织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组织副书记。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
做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组织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公立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具体办法。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组织部
2022年1月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管理办法,建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组织部
2022年1月
(二十)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
提升党组织建设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建立医院内设机构党支部参与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职称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奖评优等重大事项讨论决策的制度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落实公立医院党建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卫生健康部门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市财政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党组织承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其他党员成员实行“一岗双责”。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二十一)落实工作责任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
2023年前全面铺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第四篇:2018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初显,美国经济稳定回升,欧洲经济好于预期,新兴经济分化减小,但仍然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加息、减税、缩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能级提升的挑战不少。因此,2018年仍然需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一,稳定经济预期。当前,稳定增长、投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预期至关重要。合适的增长率是重要的“风向标”,否则会产生连锁反应;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价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还需完善政策体系;而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的动力活力潜力。要继续拆除各类市场门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加强基层部门窗口建设。
其三,精准调控经济。宏观调控要“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稳”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观政策要“实”。针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各项政策,既要“实”,也要“快”。近年来,针对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动创新驱动。要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实行必要的产业保护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如探索实行2至3年的产业保护期政策。要推行务实的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脚在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上。
其五,保护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成本”行动。如减税减费、降低社保成本等,还有降低空间。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家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间投资。要对民间投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能落地的要抓紧清理,对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地,对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出台。要为民间投资开启大门,尤其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成为民间投资“死角”,应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在土地和房租贵、税费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资、用工、转型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其七,防范金融风险。要管控好资金流向,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要防范好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既要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又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建立新业务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上。
第五篇:发挥政治优势 推动国企发展(国资委)
发挥政治优势 推动国企发展
在顺利完成首批监管企业移交之后,市国资委党委深入企业开展党建调研,根据当前国企党的建设实际情况,要求各出资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目标,认真做好“共识、信心、协调、创新、责任”五篇文章,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磨合中增进“共识”。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疑虑和想法,需要国资系统上下去探索、去实践,增进企业和国资委之间的三点共识:一要认识到新机构履行新职能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国资委把过去分散各部门的职能归一,改变了过去“五龙治水”的状况,如何履行新职能,把握新定位,自身需要有一个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社会各界也需要有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对企业来说,更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理解、沟通、适应的过程。二要认识到国资委与企业,监管与被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搞好国资监管,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国资委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共同来解决,遇到的困难需要共同来克服,确定的目标需要共同去实现。三要认识到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是第一要务。国资委不管是现在刚刚起步,还是将来发展,出台的监管举措,监管方式,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机制都要基于这个前提。
在困难前树立“信心”。俗话说:“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目前多数企业存在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导致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企业发展或多或少存有“推诿、观望、守旧、无为”思想。解决和消除这些思想问题,就是要积极引导企业正视困难和问题,看到当前国企改革发展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国资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局、国有企业自身固有的政治优势等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各级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融入到**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去,把行为规范到逐步完善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之中,拿出**人“爱拼敢赢”的勇气,以昂扬向上的锐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全力以赴干事业、谋发展。
在发展中注重“协调”。实现国有企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创造的效益最大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个中心目标,来统筹协调抓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安全生产、党风廉政、领导作风等工作。一要围绕中心抓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实现经济工作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要围绕中心抓精神文明。将其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用鼓劲、激励的文明活动,激发工作热情,创造经济效益。三要围绕中心抓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安全生产。把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生产经营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四要围绕中心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预防与惩处并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产,认真查处严重违纪违规的人和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五要围绕中心抓领导作风。国资委要把服务企业作为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为企业说话、维权的地方,成为企业之家、企业家之家;企业要把职工的呼声当作第一呼声,把职工的需要当作第一重点,把职工满意作为第一需求,热心解决职工疑难问题。
在挑战前敢于“创新”。企业要在困难中落实经营目标,就是要积极应对市场的挑战,敢于创新。一要有创新的思路。吃透上级的,弄清本级的,学习别人的,尽快形成自己的,做到搞透市场,搞透对手,搞透自己。二要有创新的胆识。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打破常规,打破曾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甚至敢于冒另起炉灶之风险,力排阻力,探索出一条适合**特殊经济环境、适合国资行业的独特的发展道路。三要有创新的氛围。通过建立机制,净化环境,不让一个想干事业的人带着遗憾离开岗位,更不让一个想混日子的人抱着任何幻想占据位子。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企业用人机制,营造一个“人和、气顺、风正、业兴”的企业创新环境。
在监管中落实“责任”。不论是国资监管,还是国资经营,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重,凡事都需要一股扭住不放的韧劲,一股一抓到底的狠劲。一要落实责任制。所出资企业是落实经营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把责任制落实到副职、部门、下属企业,形成全员的共同责任。二要建立督查制。细化量化责任目标,逐级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国资委将每月掌握一次指标完成进度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运行分析会,确保全年任务指标的完成。三要实行奖惩制。责任状落实情况,要与责任人的政绩考核、干部任用、工资福利、评先评优联系挂钩在一起,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形成人人关注、参与、促进落实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