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0-11-26 12: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一)理论依据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然而对农村偏远地区来说,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是比较困难的。基于当前农村的阅读教学状况,学者们也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语文素质和水平一一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政策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南,它指出语文课程编写理念是“全面提髙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主张在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传统单篇阅读教学,重视文本内部结构,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价值,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形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易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加快了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产生的速度,群文阅读重视自我建构与集体建构,强调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鼓励学生多元理解文本,学生必须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才能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同时学生在众多文学作品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群文阅读教学思想与课标提出来的理念不谋而合,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课程目标”中规定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而当前小学语文整套教材的字数在15万所有,达不到课程目标的要求。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或者说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阅读量的问题,而且学生阅读素养、阅读思维都会的到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立足于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突破并极大拓宽学生阅读资源的结构和来源,是对传统语文的阅读教学思想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创新,有利于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发展。群文阅读是让“全民阅读”落实到课堂中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现实依据

课标要求小学六年达到145万字的阅读总量,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不能低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不低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不低于100万字。单纯依靠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是难以到达的,以部编本二年级课本为例,二年级上册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4篇文本,每篇文本大约250-400字之间,一册书文本基本上在8000到12800字之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能达标的。部编本教材的主编温懦敏也坦言:“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在上课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的文本,应该把目光放远,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外优质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经过前期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兴趣不浓厚,惧怕写作;

写作时不能将平时积累的词句加以灵活正确地运用;

经常出现记流水账,抓不住重点,也不按一定的写作顺序来写;

写作时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多数是“编”故事,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联系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把写作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的契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扩大阅读量,构建群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校决定以“在群文阅读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为题,开展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写作水平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真实体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语文课程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当前课程改革大潮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以xx学校低、中、高段学生为主体,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分析了学生目前的在阅读、习作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确定各学段一至二个班级为研究对象。

四、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与习作兴趣养成、方法掌握的奠基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关键期。以习作为目的的群文阅读实践有利于集中思路,丰富并拓展习作内容。小学生中高年段群文阅读与习作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大概分三部分,从材料的组织搜集,过程与方法到形成策略。课题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实践研究。具体内容为:

1.如何针对学生兴趣及作文类别有目的选取群文阅读材料。

2.如何实现在群文阅读中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3.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模式建构。

五、课题实践研究的目标

(一)学生层面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想写的愿望。

(二)教师层面

1.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摸索出适合农村学生的群文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家长层面

1.让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引导家长乐于阅读。

(四)学校层面

1.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2.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五)课程层面

1.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积累群文素材。

2.研发适合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的校本课程资源。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理论建构→“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分类训练目标→“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影响的实验→过程性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二)实施方法

1.学习多样化,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区、群文联盟小组的群文阅读研讨活动观摩、培训;

充分发挥本校教师骨干带头作用,组织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优质示范课评议活动。

2.活动具体化,保障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序开展。

将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排入课表,间周开展一次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

对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实行集体备课,全镇分年级建立集体备课组,要求每个集体备课小组每学期要完成适合该年级学生的8个议题、选文及8个教学设计;

开展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堂研讨、赛课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经验文章及教学设计的征文比赛等。

3.课程校本化,确保课程资源切合实际。

研发部编背下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效对接,形成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实验教师通过对群文阅读系列教材、《学语文之友》杂志、《新群文读本》、诵读图书等优质课程资源的使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研发以小学叙事性记叙文为主的群文阅读课程资源,以支撑实验的有效开展。

4.档案规范化,加强课题过程资料归档。

各实验教师应认真负责,进行建档。本课题要汇编的资料有:课题研究方案,学期计划、阶段小结、优秀论文等。每次活动的资料应包括签到表、活动通知、活动布置、活动总结、信息报道、活动剪影等。

(三)研究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20.3~2020.8):申报课题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分工到人,各明其职。

(2)调查、分析现状,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制定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3)思想动员,加强课题研究理论方面的学习。

(4)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题实施阶段(2020.9~2022.8):建设“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理论架构,开展群文阅读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建构“群文阅读与习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1)间周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搜集、整理课程资源。

(2)外出观摩、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3)在实验班级设立班级小记者站,建立校园新闻站。

(4)开展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5)间周一次交流课,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共同提高。

(6)“群文阅读与习作”进课堂。

(7)学校组织每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与习作”赛课活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反复的打磨中得以提升。

(8)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探索“群文阅读与习作”课堂教学模式,并做好记录,确保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9)教师收集好自己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撰写论文和学习总结,鼓励教师们撰写相关经验文章。

(10)设立群文阅读qq群,让语文老师都加入该群积极分享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的平台。

(11)积极承办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参赛、观摩并参与评课。

(12)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师培中心、片区、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学习或研讨,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

3.课题总结阶段(2022.9~2023.2):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深化研究.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3)对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认真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提炼和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估。

七、主要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采用观察法进入群文阅读的课堂,直接参与了22名教师执教的“群文阅读与习作”课堂观察,观察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和行为以及学生的反应。观察工具有录音笔和观察记录表,在随堂观察的过程中笔者用录音笔和记录管记录下课程的全过程,并且在课程结束后做了及时的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现在的课堂阅读教学状况,包括阅读内容、基本模式、课堂容量、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建议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三)文献法

文献法是本研究所米用的基础性方法,它为本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文献基础和理论支撑。笔者在cnki上,分别以“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辽宁省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搜索,并利用图书馆及网络媒体查看群文阅读以及研究方法等相关书籍。通过运用文献法了解群文阅读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四)非正式访谈法

本研究还采用了非正式访谈法,简单来说就是与教师进行了随意的交谈。在非正式访谈当中,教师和学生询问与研究有关的事情,一般安排在课堂观察之后,作为课堂观察的辅助方式,目的是了解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等。根据研究目的,围绕研究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笔者对10位教师进行了非正式的访谈,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以便对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解释性理解。

(五)实物分析法

实物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文本、图片等实物资料,为研究者提供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在调研过程中收集了7个班级的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包括学习单、任务表格、档案袋等。

(六)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七)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将吸收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学校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语文教师从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观念。

八、保障措施

课题组主研曾参加过区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有积极参与的热情,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主研教师中有语文教研组长、有市、区级骨干教师,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人员保障

成立“统编教材背景下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管理、协调、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组长:

主研人员:

(二)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分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究工作研讨会。我们以“有重点、规范化、求实效”为工作思路,建立了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如:《“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领导小组及职责》《“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组档案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教师考评办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课程资源保障制度》等。

(三)技术保障

专家引领,充分借助于课题规划部门、科研部门、专家的智慧;

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到校确保技术层面的专业指导。

(四)课题经费保障

学校为课题组提供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将课题研究经费(计划资料费:1万,培训费:3.5万,成果打印:5000元)纳入学校预算。

九、成果及形式

(一)认识性成果

(二)操作性成果

1.找到适合指导农村小学生的群文阅读与习作的教学方法。

2.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物化成果

1.《“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工作报告》

2.《“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报告》

3.《教师读本集》

4.《学生读本集》

5.《教师论文选》

6.《学生作文选》

7.《教师成果汇编》

第二篇: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日记课程小本开发与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10多年,我校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以教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还没有根本改变,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发现儿童、塑造儿童的课程整合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突破点。我们认为,记日记是发现儿童并让儿童发现生活、沟通教师与学生、打通课程与生活的有效做法,能有效避免学生进学校就是为了知识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不当认识和行为,在学生心智成长、道德成长、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因此,我校决定树立课程整合理念,在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少先队活动方面全面尝试日记课程校本开发与研究。

概念的界定

日记课程,就是有组织有系统地用日记的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和生活、自我与世界三者的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人格健全的一种过程。日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就是在学校范围内各学科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努力学会记日记进而养成日记习惯的一种积极尝试。日记课程有三个特性:一是持久性,即着眼于习惯养成教育;二是反思性,即着眼于分析总结能力;三是有效性,即着眼于解决教学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研究日记的案例很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类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主要是以提高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从2004年就统一开设“日记课”,首创日记课程化。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倡导“晨读、午读、暮省”的学习方式,把师生共写日记提到重要位置。另一类是国内外研究都比较广泛的数学日记,数学日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美教育界,80年代许多学者,如Bell和Bell,Linn,Miller和England等,纷纷提倡将数学写作纳入数学课程,在国内,有我国天津刘艳云老师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数学日记进行了反思。1999年,贵州杨再仁老师在其所带的班级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写数学日记明显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002年,广西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小学把“数学日记”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究课题开发之一。另外,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重视让孩子们写日记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古今中外绝大部分杰出人才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能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更能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养成记日记习惯,可以影响终身。各学科都积极推进日记教学,营造浓厚日记氛围,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自我与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改善学习与生活割裂、写作与生活割裂的现状。

日记还有道德内省的作用,《论语》曾子说过:“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记可以将每天的生活及思考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就是不断反省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培养审美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因此,魏书生把日记称为“道德长跑”。

学校开设日记课程,强力推进日记教学和写作,充分展示学生日记成果,并及时归档,留下学生成长足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研究目标

习惯养成目标:师生都对日记保持浓厚的兴趣,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能创作不同类型的日记,保证日记质量、数量,形成“辛欣日记”资源库、资料库,努力争取登陆省市级教育刊物。

校本科研目标:尝试课程整合,建立完善的日记课程体系,对课时配置、教学及评价模式能准确把控,以此促进学校及班级有效管理,搭建起课程与生活、自我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桥梁,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研究内容

研究推进日记课程校本化行动研究的整合策略、途径及方法。

研究日记课程的持久性,着眼于习惯养成教育。营造师生共写日记的积极氛围,保持“日记”新鲜感,丰富创作形式,完善课程结构,深化“日记人生”的情感价值体验。

研究日记课程的反思性,着眼于人生成长教育。探索小学阶段有效促成教学管理与日记课程无缝衔接的策略措施,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上,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行而思,思而行”,也需要自身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积极实践,提高自我认识和能力发展。

研究日记课程的有效性,着眼于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日记课程实施的经验,整理出一套兼容并包的评价模式,提升日记课程对各学科的紧密性,完善日记课程以达到常态、实效,夯实特色校本课程基础。

研究假设

(1)小学生日记课程教学以“写”为本,注重学生自由写作,塑造学生的写作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项大胆创新的教学行为。

(20坚持写数学日记,是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能挖掘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3)通过日记课程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就会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及其整合意识的形成,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和班集体的发展得到良性循环,使教书育人工作和谐而富有实效。

拟创新点

学校开设日记课程,各学科统筹推进日记教学,用日记来记录生活、展现思维轨迹,推行学校日记、班级日记、个人日记三者的结合。研究思路

对于日记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我们从四个方面准备、开展:

(1)对日记课程的课时探索,必须保证给予日记充分的课时时间,将本校原有的阅读课及地方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学生因没有时间或没有有效指导而无法完成日记课程的任务;

(2)对日记课程的教学探索,探究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对日记的浓厚兴趣,通过有效指导提升学生对日记课程的理解,提高相应的能力,教师要多查资料、多交流、多反思,总结梳理出一套有层次、有实效的教学法;(3)对日记课程的评价探索,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课堂评价和活动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日记节”并通过本校校报等载体进行有效评价;

(4)对日记课程还要不断的总结和创新,边研究、边实践,最终打造出本校特色“日记”课程。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以日记创作的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法、调查法、个别案例法为辅。行动研究法: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

文献法:查阅、分析、研讨已有的教学相关的知识,学习相关能力培养的理论和课改经验,确立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计划。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课题的调查结果,摸清现状及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策略。

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学生个案分析,教师个案分析,力求揭示教学规律和方法,提炼并升华成有效策略。

实施步骤

整个研究为期三年,共分三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主要任务: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初步开展课题探索与研究; 较普遍地开展课程整合实践并进行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反思;组织外出学习参观,修正子课题计划; 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培养一批教师骨干,构建校本特色的日记课程教学模式。

总结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可行性分析 单位领导鼎力支持,曲阜市教科室可为课题组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支持。课题负责人1999年起参加过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对教育满腔热爱,喜欢写作,近两年,尝试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日记的写作活动,积累了日记写作的一些方法。

学校科研基础较为坚实。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3.8岁,五年内参加工作的有5人,他们全部为大学学历,素质高,有朝气,爱读书,上进心强,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2009-2011年,承担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命课堂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2011年9月14日顺利结题。2010年8月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实验校,立项课题为《农村小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个案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满足课题需要。电脑人手一机,全部上网,2012年至今,学校举办辛欣论坛33讲,教师轮流上台,读书活动逐步深入,人人建立博客,每周写作反思一篇,已经坚持一年,2013年初,成功创办《辛欣乐园》校报,每月一期,8开4版,已印刷18期,发表师生作品220多篇,师生写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课题组教师初步走上专业写作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01 朱永新教育作品卷六《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1-01 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04-01 高万祥著,《在日记中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8-31

第三篇:《小学习作课题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蕲春县张榜镇中心小学

《小学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学生虚假作文,“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一些共性问题起步晚、坡度陡、不得法,使得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写作内容空泛,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引领学生的语文兴趣。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根据小学生喜欢生活,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生活,提出以“生活”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以“快乐写作”为主渠道的方法,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习作教学研

究与实践》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1--6年级的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2、作文教学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爱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习作教学的价值:吐露真言、抒发真情。

2、习作教学的本质:返朴归真,生活本源。

3、习作教学的要求:乐于表达,快乐分享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习作的新要求与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时弊密切结合,以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放飞学生为突破口,以回归生活、自然为载体,以启发想象为催化剂,以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习作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会写、爱写、敢写、有的写,写出自己的情,写出自己的爱,写出自己的观,写出自己的想。学会用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书写世界。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首要目标。——达到“给动力”

2、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培养其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

识,以及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勤于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

——实现“善学写”

3、培养学生会观察、会提问、会联想、会描写的写作能力,把内容写具体。

——达成“写具体”

4、激发学生深度创新、多角度思维、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力呈“巧构思”

5、体现生活,想表达;用心观察,会表达。——展现“会表达”

6.引导学生掌握自主修改的习作步骤与方法,了解习作存在的一些毛病。

——实施“导修改”

六、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积累语言信息。学校储存有几万册书,每班设立“图书角”,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书,积累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

2、结合课标文本要求,扎实达成阶段目标。1--2年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每天能写几个具体的语句;3—4年级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6年级学生自主组织生活素材,教育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做日记、周记。

3、放手大胆写作,享受自主之乐。习作中不苛求纯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写自己所爱,自己所能的不同形式的习作,形成习作教学中差异性和灵活性,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修改、自主表达。

4、鼓励与众不同,体验创新之乐。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大胆鼓励学生想象、求异,开展寻疑习作、进行想象习作、鼓励求异习作、尝试探究习作。

5、开展对应活动,推进课题展开。结合学校“快乐阅读”活动的开展及每天20分钟的阅读课时间,大量阅读与动笔有机的结合,让他们自由的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并时刻注重积累,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灵活多样感受形式之乐,听与写的结合、画与写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做与写的结合、玩与写的结合、看与写的结合。

6、学生是习作主人,修改评讲有特色。把作文的评讲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学生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反馈中,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自己表达之中的优劣之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大脑机器,起动各种感官,使想象活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也活起来,最终使习作评改也活起来,使习作能力在评讲中得到提高。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测试、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并研究习作教学现状及小学生习作水平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行动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结合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有《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有明确的要求,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导向。

2、展开问题研究,解决各阶段习作难题。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多数学生不喜欢习作,甚至害怕习作。本课题研究与实施将有助于改变学生不喜欢习作的现状,课题研究具有很大载体。

3、把握总体目标,注重低中高段系统性。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的研究价位较高。

4、细化阶段性目标,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生活中就有作文,自然中就有作文,阅读中就能学会习作方法。只要落实到实处,就一定能做好。

5、横纵向比较反思,聘请专家行家指导。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9--2017.1)

(1)开好课题申报准备会,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向县教育局上报课题研究方案。(2)落实课题组成员,调查分析学生平时的习作兴趣,原有的习作水平;问卷调查老师习作指导的困惑。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7.2--2018.5)

(1)学习、积累与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及研究特色,合理借鉴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习作材料,交流教师学习笔记。

(2)课题组成员分头在自己班级上开展实验研究,加强阅读,合理利用好“读书角”、《朝读经典》、《优秀作文集》读本等。让学生摘抄、背诵好词,好句,好段,好文。

(3)3--6年级积极开展日记、周记、单元作文以及作文竞赛活动;1--2年级开展看图写话、比赛活动。

(4)教师与学生以班会的形式,谈谈对开展习作活动的感受。教师作好班会记录,整理材料,并上交心得体会。

(5)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每个语文教师上一节习作教学观摩课。

(6)收集“小学习作课题研究与实践”的优秀案例及学生摘抄笔记,教师论文及该阶段学生作品。(相关教师对应相关6个内容上交6篇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8.6--2018.9)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试验方案,继续做好课题工作,进一步完善课题的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2)在总结课题案例的基础上,在习作研究中形成“小学生快乐习作研究教学体系”,完成教师的研究论文、快乐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实录、学生快乐习作集,完成终端成果报告。

(3)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教育局检查、评估、验收,展示

课题研究成果。

十、课题管理

1、健全组织。成立习作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组,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

2、规范操作。我们将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规范进行操作,着力做好“学习-调查研究-评估-总结-推广”五个环节的工作。

3、机制激励。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

4、形成合力。协调好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工作,形成研究合力。

十一、课题组成员

(一)领导小组 总负责:陈维义 组长:方正坤 副组长:詹桓桓张叶刚 组员:李波韩桂馨何琳刘晓巍

(二)课题组 组长:詹桓桓 副组长:何琳

年级组负责人:低段(一二年级):张媛媛 中段(三四年级):刘晓巍 高段(五六年级):刘奕

组员:朱琼林叶建豪张媛媛操琼裴晓华等语文教师

第四篇: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范文

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作者:凌燕 文章来源:建国实验小学 更新时间:2014-4-3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一:群文阅读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呢?我国知名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曾经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对于个人、民族发展的伟大意义。2011《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对阅读的评价增加了内容: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读得少,能力差的格局并没有获得真正突破,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在日益下降。我校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以趣味类居多,阅读过的儿童文学则更是堪忧。再次,阅读的方法令人堪忧,有56%的学生在阅读中猜不出故事情节,甚至是不愿意去猜想故事情节,有67%的学生不会和别人讨论书中的情节。在被测验的学生中,只有6%的学生愿意去写读后感,11%的学生会去摘录好词好句。根据学校调查数据,我们认真分析,达成共识:尽管我们老师经常都在讲读书改变人生,读书改变性格,读书改变怎么样怎么样,但真正的阅读,远远没有被发现,否则,我们的阅读现状不会到今天,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在下降,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为改变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这种现状,已经有不少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索。

背景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明确了“特色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校形成鲜明的发展特色奠定基础。

背景三:学校主题特色文化。“红韵书香”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名片。近年来,我校纵深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红色精神、书香韵致在一处处校园景致中彰显、在一场场活动中蕴含。其中对书香文化的潜心打造,成为深化主题特色文化的重要一翼,溢满书香的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栖息的家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群文阅读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国内外理论家和教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群文阅读”最早是来自日本的“群书阅读”,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台湾学者赵镜中、吴敏而对此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他让学生一节课读了6本绘本。这种教学模式掀起了高潮。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多篇课文教学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我们所说的“群文阅读”。最近两年“群文阅读”在我国悄然兴起,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有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河南等省市启动群文阅读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浙江的蒋军晶老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大量成功的实践研究。但我们发现,目前群文阅读课外的组文比较多,课内的组文和课内与课外的组合比较少,所以我们准备多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三、课题的界定

“群文阅读”

所谓“群”就是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是多个文本,同一个或多个议题的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可供学生整体实践或个别选择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针对性、课程价值的独特性、以及与整体课程的协调性和学生发展的适切性。这个定义的前一段话中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给所有的学校开了一扇窗,只要“校校有特色课程”,就意味着“校校能特色发展”。本课题强调通过开发“群文阅读”系列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本课题是在考察当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后,遵循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教育政策的引领,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建构“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阅读力的一项实践研究,期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策略,进而提高其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为打造“卓越课堂”提供范例。

然而从现状来看,群文阅读目前还处于一种实践体验状态,大多数群文阅读的先行者实际上把群文阅读看作是和单篇阅读教学相对应的一种阅读教学,在理论上的探讨还并不深入,虽然从“单篇”到“群文”会给阅读课堂带来不同的生态环境,但研究者的目光依旧聚焦在“多文本”这一形式特质上。人们更多地关注到了群文课堂的外部形式,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关注到这一形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教学操作上的变化,却没有很好地关注到群文阅读中本体性语文的教学,没关注到这一形式改变背后所带来的理念变革。所以,研究群文阅读的特色课程建设,要着力把握群文阅读的内涵。其次,把群文阅读作为学校的语文特色课程建设,能有效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彰显我校特色。

(二)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需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学会积极地倾听,并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总结、提炼、点拨、引导。在这个意义上,进行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全面提升。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它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和“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围绕着一组选文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因此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同时学习多篇文章还能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而老师仅仅是“穿针引线”的点拨者。所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4.有利于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兼顾应试。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共识,然而“应试教育”也是我们现在绝对回避不了的。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即使是应试,老师也用不着担心。

5.有利于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生态,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利于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重点为课内的重组选文,以及课内和课外的结合选文,研究语言的表达、运用等。

(一)研究目标

关于《小学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这个子课题具体的研究目标,依然可以从这四个层面来确定:

学生层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有效阅读方法,获得创新的思维方式,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其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层面:探索方法。通过课题组培训及阅读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群文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专业发展,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队伍。

学校层面:在完成教育实验的同时,借力打造“书香校园”,营建以“师生喜读、会读”为导向的书香校园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课程层面: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课程资源。

(二)研究内容

1.课程目标

我们的研究要达到什么功能,实现什么目标?怎样确立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的?

2.课程资源开发

选文的组成要有相关度,甚至做到结构化。相关度,比如我们按人文主题、语文表达等来组织群文,需注意切口要小。结构化群文的选择,从多侧面、多角度地组织群文。我们为什么把这几篇文章而不是另外一些文章组合在一起呢?怎样确定议题组织选文?

3.课程实施

(1)群文阅读的指导

群文阅读的指导是回答怎么读,怎么指导的问题。崔峦老师以为,基本的环节应该是这样: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首先要给足时间,每个学生要有目的地阅读思考,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一边批注。接下来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指向性地聊书,老师在和同学聊书的过程中,要想办法给孩子搭脚手架,想办法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要越聊越深入,越聊越逼近我们的训练目标,还要在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得一系列的读书方法,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通过群文阅读,改变一味的单篇阅读只关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较能力、评判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这其中,怎样搭脚手架等问题都需要研究。

(2)群文阅读的课堂操作模式

如:

(一)熟悉文本,设立情境

(二)抓住关键,建构议题

(三)围绕议题,展开对话

(四)聚集焦点,达成共识。除了这样的操作流程,还可以怎样实施?

4.课程评价

怎样评价“教”与“学”的过程,实现评价形式多元化,科学地行进课堂教学评价。

六、本课题研究的准备情况

1.校园氛围准备。建国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创建以“红韵书香”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学校教学楼之一直接命名为“书香苑”,学校多处走廊、林荫道等布置多具书香气息,倡导的“新三味校园”,“书香味”首当其冲,初步建立浓郁的书香氛围。此外,学校各班辟有图书角,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校还设有阅览室和“拾贝滩”书吧。我校已经连续三年尝试了“指导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充分利用“晨诵、午读、暮省” 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阅读时间。“晨诵”8:00—8:20阅读儿歌、童谣、古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体验语言艺术之美;“午读”2:00—2:20海量阅读各类书籍,增加阅读量;“暮省”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时间书写阅读收获。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为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学校还每月评选一次“读书冠军”,进行表彰。

2.课程及活动准备。建国实验小学把课外阅读课排进课表,每周二第四节为课外阅读课。初始阶段是粗线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目前已细分为一二年级上绘本课,开展“读写绘”活动,高年级上群文阅读课。2014年元旦时在全校展览了孩子们的写绘作品和群文阅读作品,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另外,课外阅读实验班的老师每期都轮流执教了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还建立了“悦读阅快乐”的QQ群,老师们积极在群上评课,交流,谈看法、体会。目前QQ群的评课记录已多达几十页。实验班编写的班刊、班报已有数十本。

3.师资力量准备。建国实验小学校于去年暑期安排三名教师赴重庆参加了一周的“群文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活动。返校后进行了二级培训。老师们以《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和《学语文之友》的内容或自己组文创造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上研讨课,校长陈春贵亲自带着大家积极实验,热情颇高。通过一学年的实验,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与学科成绩都有较大提高,群文阅读课上得越多的班级,学生的变化就越明显。通过实验,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得以提升,学校的黄雪琴与贺春燕老师(参培的群文阅读种子教师)分别在校长跟岗学习培训班上群文阅读课。黄雪琴老师在泸州承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上群文阅读展示课《故事的结局》。随后其教学设计《聊聊小小说》在全国首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此外,另一名种子教师吴燕在宜宾市第二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培训班上群文阅读展示课《童话诗》,在班上开展了“群文习作”,班上的学生习作水平领先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的水平。凌燕是学校教导主任,主抓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带领老师们开展课外阅读工作,坚持每天晨诵、午读、暮省。贺春燕老师一直在班上尝试绘本阅读,她班上的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绘能力都非常强。所有开设了群文阅读的班级,学生的变化都非常明显。学生的积累、表达、习作能力都较强,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翠屏区师培中心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对参与学校提供各项支持和保障。师培中心的田云春老师亲自领头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从一个学校扩大到四所小学,亲自向教育局打申请报告,联系树人教育研究院,准备开题的一系列工作,组建QQ群,参与老师们的上课、评课活动等。

七、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教师对语文教学与自身教学行为的认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书籍种类、课外阅读的方法、家庭读书的氛围等情况。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反思和实践,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总结反思中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个案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八、研究步骤

本项研究初定时间为三年以内(2013年9月—2016年12月),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工作:

1.课题申报与开题(2013年9月——2014年4月)

(1)成立课题小组。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初步实践,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

(4)制定研究方案,培训研究人员,做好研究准备。

(5)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开题。

2.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6年9月)

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考察“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培养中小学生阅读力的效果。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全校性学生“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2)上好每周一节的群文阅读课,建立班级读书会,广泛进行阅读交流。

(3)加强宣传,通过家长会、班级博客、家访、电话联络、给家长写信,让家长明确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改变过去“读野书”的传统观念,能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每学年以“读书”为主题召开一次家长会。

(4)鼓励家庭进行亲子共读,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等亲子共读活动,尤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

(5)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对经典美文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自学教育理论,做好每月的读书笔记。开展“绘本课”和“群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撰写等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6)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3)对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认真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提炼和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估。

九、预期成果

1.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观得到改变。教学理论素养得到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实现教师充分的专业发展,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队伍。

2.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视野开阔,学会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有效阅读方法,习得创新思维方式,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中,提高阅读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打造好“书香校园”,营建以“师生喜读、会读”为导向的书香校园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4.物化成果

(1)《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结题报告(2)建设好“群文阅读”特色课程资源库。其内容主要是群文阅读的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把这些读本作为小学生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小学生晨诵课程。

(3)关于群文阅读的优秀论文、教学反思

(4)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5)群文阅读优秀课例教学实录

(6)学生优秀习作等作品集

十、组织领导机构

1.领导组:组长:唐元毅(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执行组长:陈春贵(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校长)

副组长:陈兰轩(宜宾市三江学校校长)

李劲风(翠屏区金沙江小学校长)

傅达宾(翠屏区沙坪中心校校长)

2、指导组:组长:田云春(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部研训员)

副组长: 陈春贵(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校长)

郑强(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副校长)

3.实验组组员:

翠屏区师培中心:田云春

建国实验小学:凌燕、黄雪琴、吴艳、贺春燕

金沙江小学:叶明鲜、张晋婧、严绿荣、罗利、李瑛、廖琼、李清玲、潘洁

三江学校:曹小艳、王珏、黄晓燕、袁正聪

沙坪中心校:阳蓉、洪亮、刘永红、李正琼、舒帮竹、刘萍、李亚玲

4.另外三个参研学校子课题:

三江学校:《群文阅读中师生的有效交往策略》

金沙江小学:《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沙坪中心校:《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十一、课题实验保障

(一)组织保障

由翠屏区教育局领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区师培中心组织成立项目推进办公室,树人教育研究院推荐国内阅读教育专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成立专家委员会,全程保障实验推进。

(二)政策保障

1.将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开设群文阅读课,开展群文阅读教研活动。为保证实验项目扎实有效地推进,按照统一思想、积极引导、创设机制的原则,使用好实验载体《学语文之友》杂志、《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诵读》图书等优质课程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保证学生阅读量。

2.由区教育局牵头、区师培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办法、评价考核体系,落实对参与本实验项目学校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由区师培中心牵头,定期组织召开各级观摩会、研讨会、展示汇报会、片区交流会等,交流、总结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4.由建国实验小学组织实施对科研研究进程的计划、任务分解、过程跟踪、督导、效果分析、总结推广,相关参研单位和教师积极协助。

5.重视参研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加强对参研教师的外送培训和同伴互助学习。

6.建立QQ群、博客圈等参研教师的对内交流共享机制,加强科研的宣传助推合作。

(三)经费保障

1.各实验项目学校自筹经费,保证实验项目正常开展。

科研经费的筹集方式:

建国实小:订阅800本以上的《学语文读本》,每年投入5--8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三江学校:征订《学语文读本》及《诵读》读本,征订量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0%,每年投入4一6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金沙江小学:每生订阅一本读本,每年投入2一3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沙坪中心校:每生订阅一本读本,每年投入2一3万---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聘请、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性评价等

2.树人教育研究院提供适当的实验经费,支持开展实验活动。

2014年3月1日

第五篇:农村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结题申请

《农村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结题 申 请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农村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是宣城市2005年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宣城市教研[2005]11号文件),课题立项编号

14。该课题计划结题时间为2006年12月。本课题在区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按计划完成了研究方案,形成了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申请结题,拟请方建福(宣城市教研室)、熊献武(宣城市教研室)、袁长清(宣州区教研室)等专家予以成果鉴定,恳请批准为盼。

申请单位:宣州区养贤中心初中

课题负责人:张铸

2007年1月20日

下载“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开......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和实践活动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和实践活动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

    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重中之重。随......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接触中使其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锻炼各......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让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综合课程,知识面广,接触面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与研究

    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 《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 陈立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是传媒手段等的突飞猛进,早已......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2011-10-10热★★★【字体:小 大】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1、校本课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