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待老板批评
如何对待老板的批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如何对待老板的批评》的内容,具体内容:导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老板把你劈头盖脸的骂一顿,然后跟你说一句“去工作吧”,呵呵,然后你就带着委屈、怨恨的心去工作了?NONONO,你一定要学会越战越勇,在老板的...导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老板把你劈头盖脸的骂一顿,然后跟你说一句“去工作吧”,呵呵,然后你就带着委屈、怨恨的心去工作了?NONONO,你一定要学会越战越勇,在老板的批评中成长起来!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是的,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不可伯,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评中汲取营养,这样,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站在老板的角度转换批评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待批评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
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别过于计较批评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
急于推卸责任,效果适得其反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人在挨批下想要为自己辩解是人之常情。
但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结果会适得其反,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
知错就改聪明有转机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
把怨气变成动力重整旗鼓
犯错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映是悔恨不已。尤其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前途无望,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属于这一种类型的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1.回溯动因。自己确实不是有意而为,上级和同事也已经明了这一点,这样想往往心理上就会轻松、宽慰一些。
2.在与他人的参照比较中,求得自我原谅。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何况自己乃一介凡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一些,坦然一些。
3.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你。实际上,每个人都
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领域,是不会为那些与己无关的事过多地操心的。你不是也如此吗?
4.把这次过失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深刻地反省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力争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5.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会使他们尽快地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篇:对待批评的态度(精选)
对待批评的态度
对于被批评这事,我想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关键是如何去对待批评!我前不久读了一篇《正确对待批评》的文章,写得很好,谨将此文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文章是这样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讲的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正因为人没有十分的完美性,所以注定要承受因自身的各种不足而导致的批评。正是通过别人的批评,才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过错,才能知事理,明得失,定方向。大家都是在从小父母批、上学老师批、社会朋友批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伴随的是不同的批评层次。我想,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别人对你怎样的褒奖,而是刻骨的批评!
圣人曾讲过“闻过则喜”的道理,讲的就是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人要通过接受批评,检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思过而知新。在不断的批评和被批评,在矛盾碰撞的过程中,进步和成熟。逐渐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
受到批评后的四种不良心态
由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后天成长的环境不同,造就的能力素质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存有一定的弱项十分正常。当自己的不足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尽管对方是一片好心,但有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有的对批评者有抵触情绪,有的感觉伤害了自尊心。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如何重要,干得如何辛苦,别人如何地不理解,甚至怀疑别人别有用心,道德品质有问题等。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正确的心态反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问批评是否属实,极力找借口来为自己开托责任
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有的人听得起表扬,受不起批评,当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找理由给自己开托推卸。一是从客观的环境中找开脱。有的人为自己犯了错很受委屈,自己不是没努力,只因客观环境太差,各种不利因素太多,苗头隐患太多,出了事,只能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二是从群体的生活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人能力素质太弱,对自己关心帮忙有力指导的太少,别人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补位意识太差,当自己出事犯错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对发生的问题推委搪塞,对别人提出的批评表现的气极败坏,怒发冲冠。三是从功劳的温床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平时工作表现不错,偶尔犯点错误,不犯原则性的大错不会有什么事,领导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过多的批评,有时感觉自己表现还算可以,有点错误不会影响大局,最多是功过两相抵;四是从迷信的角度中找开脱。有的人唯倒霉论,自己有错误不是想着怎么纠正,而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好,别人犯错没什么事,自己偶尔犯一次却被抓住了,抱怨自己命不好,运气坏。
(二)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竭力降低批评者的批评资格
这种对待批评的态度很常见。譬如,有的人发生了违犯纪律的事。面对其他人在众目睽睽下看到的事实,却不提自己违法乱纪的事,而是口口声声指责批评者存心要和自己过不去,存心把自己的大好形势抹黑。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给自己想法开脱,以消极的态度抵触批评者的意见。归结为一句话:领导,你居心何在!譬如,有领导批评下级,言之凿凿,板上钉钉。但有犯错的人不是反思自身没有此事,下步如何改正,而是四处散发这样那样的怪话。要么说是领导是与自己过不去,在捏造事实,纯属公泄私愤,怀恨在心所致,大家不必介意等等。要么指出领导是小题大做,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在杀鸡给猴看。错误的认为自己不但没有错,反而成了受害者。
(三)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先反咬一口共同受罪再说
有的人用指出批评者的污点,转移话题,降低批评者的信任度来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倘若一个人身上不干净,便陷入烂泥,便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干净。因此,我们有的人运用这种辩论逻辑来对待别人的批评。不是先否认自己不干净或者证明自己干净,而是先证明对方不干净,只要证明成功,自我辩护便胜利了,至于自己是不是干净可以不管。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人的反批评,实际上是在反咬一口。对指出你问题的人而耿耿于怀,甚至对提意见者进行打击报复。倒打一耙,你说我失职,我说你也失职,甚至捎带其他一大堆问题,把别人说的一无事处。你不让我好过,大家都别想过好,不管事实成立不成立,反正这水被大家搅混了,令旁观者看不清。
(四)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自卑心理导致的恶性反应
有的人心态不够好,把别人善意的批评当成了恶意的攻击,感觉别人的批评是对自身人格的极大侮辱,是对自己工作的彻底否定,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的反应。有的人在受到批评后,感觉自己以前的工作白干了,功劳全埋没了,期盼上进的良好愿望因一时的错误而被击的粉碎,思想被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自我调节不及时,便引发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种不良心态造成的恶性循环,使得受到批评的同志在以后的工作状态中判若两人,令周围同志惊诧不已,不敢相信曾经朝夕相处的人怎会突然变得如此陌生。
怎样正确对待别人批评
你对批评持有的是什么态度?是热情欢迎,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还是以种种借口拒绝批评,或者表面表示欢迎,暗地里埋怨指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什么人,都难免有缺点错误,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缺点错误,自己有时是查觉不到的。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给指出来,这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还是对事业都有好处,应持欢迎态度。我们应该善待批评,尊重批评。如果对自身的缺点错误看不到,天长日久,就会小错铸成大错,到时后悔无及,毁了自己的前程。
当然,别人的批评也不可能完全正确,有时方式方法也许欠妥些,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批评的理由,正确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少犯错误,正确的走好人生路。
(一)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批评
有工作就有失误,这很正常,犯错误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有了错,就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把别人的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要提倡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要多拉拉袖子,自己要多照照镜子,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接受别人的批评要真诚善意。要相信别人是真心为自己好的,是诚心帮助自己的。接受善意的批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小肚鸡肠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笑到最后,笑的最甜。
(二)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到底做好了没有,自己是不是胜任本职工作。受了批评就觉得没面子,工作做不好会不会觉得没面子呢?交给你一项任务,你能否独立把它圆满完成呢?人不是全才,所以要去学习,去认识提高自己。要为自身较弱的能力素质能否完成工作而寝食不安。工作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这是万万使不得的。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虽然对你当面不说,但每人心中自有秤杆,聪明的人应该能够感觉出来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我不认为自己的缺点没有被别人当面指出来,就是给了自己面子,自己就有了面子,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有错不知错,才是最大的错。浪子回头金不换,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这才能体现一个人虚怀若谷、追求向上的人生境界。人,要在哪跌倒了从哪爬起来,别拿无知当幼稚,别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任何时候大家都不能忘记“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的人生准则。
(三)积极地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要各负其职,各司其责,其内在的工作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感觉自己工作上受了冤屈,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把你放在上级的位置上,你的部署犯了错,你应当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悬崖勒马?再说了,领导批评你是为了正确的指导你,为了使你今后不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而不是故意把你引向错误深渊吧。当然,领导有时批评的也不一定全对,方法艺术不一定很适当,作为被批评者,你可以在会上提出来,也可以私下与领导沟通,大家胸怀坦荡荡,凡事好商量。批评的话是没有几句是中听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善意的批评只有方法上的不当,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因此也扯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如果因为领导批评我们就说某某人品有问题的话,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不会有好人了。因为在处理每一件事情上,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待情况处理的意见不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领导的批评是用多年的经验教训,甚至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要客观对待批评,辨证的看待自己。
请正确地对待批评吧。那样会使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面对批评,我用一句古训与大家共勉:“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第三篇:老师批评学生,家长如何对待?
老师批评学生,家长如何对待?
海安县雅周中学
周玉元
邮编
226641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会违反校纪校规诸如打架斗殴、夜不归宿、考试作弊等,老师发现后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会和家长交换情况,让学校、家庭联手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我们有些家长在对待老师给孩子的批评上步入了误区。
一、家长对老师批评孩子的误区 误区一:满不在乎型
一天小华的妈妈来学校给小华送吃的,班主任王老师正好遇到小华的妈妈,他把小华最近偷偷溜出学校去网吧打游戏的事告诉了小华的妈妈,小华妈妈听了后大大咧咧地说:“王老师,学校不是还要学电脑?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不也能培养他的智力?”王老师赶忙向她解释上网成瘾危害,以及学校的纪律制度。小王的妈妈听了后打断老师的话说,我家的孩子我知道,他不会成瘾的,老师你让他去上吧。
材料中的小华的妈妈对待老师对孩子批评就是典型的满不在乎型。小华在学校经常瞒住老师偷上网吧,其行为本来违反学校的纪律,班主任王老师把情况告诉小华的妈妈,本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华的工作,让小华从此远离网吧,但小华妈妈的态度确实让班主任老师为难。像小华妈妈这样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的还不少呢,他们中有的认为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的批评是小题大做,对老师的批评不闻不问。误区二:简单粗暴型
小林在班上成绩优良,但他就是喜欢欺负其他同学,暴力倾向严重。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认错的态度很好,可事后他又犯,老师们有时真拿他没办法。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与同桌打起来,把同桌的头打破,缝了6针,不得已班主任打电话叫来小林爸爸,小林爸爸听说事件的原委后,当着班主任的面抽了小林三个嘴巴,把小林的嘴打得血淋淋的。
小林的爸爸是70年代初期出生的,在恢复高考十周年那年参加高考,因为当时录取率低,小林的爸爸终究未能鲤鱼跳龙门,但他把他曾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他对他的儿子小林要求非常严格,只许孩子规规矩矩,不许孩子越雷池半步,孩子要是越雷池半步,小林的爸爸就会将小林打的头破血流。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后都会暴跳如雷,对孩子非打即骂。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暴力倾向严重也就无需多言——他们极容易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有其父必有其子!误区三:盲目护短型
初二年级3班教室夜里经常少东西,不是张三少计算器就是李四少零花钱,班主任小霞老师无计可施,体育老师主动请战,埋伏在二3教室的对门,三天后,凌晨三点终于发现有人进了二3班,他冲进教室,打开电灯,出乎老师的意料,竟然是本班劳动委员小军,班主任当即找小军谈话,小军爽快地认了错并写下了检查,当班主任小霞与家长交换情况时,小军的父亲却不承认孩子偷东西,说是老师逼的,甚至找到校长要求追究小霞老师的责任!
笔者和小霞老师曾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当时小军承认偷拿学生东西,并把偷拿的东西上缴给小霞老师。可小军的父亲为了所谓的面子就是不承认,还向老师兴师问罪。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屡见不鲜!他们平时对孩子娇生惯养,很少批评孩子,老师批评孩子他们还帮着孩子说话;有的家长在孩子挨了老师批评后,不问孩子对错,一味与老师争执,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出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位班主任老师到学生家家访,家长竟把老师的自行车扣押了。
二、家长对老师批评孩子应采取的对策
1、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必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否则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就会受到冲击;其次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都不能说是教师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再次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赏识教育、批评教育都是教育的方式,恰当的赏识教育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促进,但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俗话说得好,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如果只听见表扬,听不见批评,那只会扭曲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最后家长要多向学生传递学校美好的事物,诸如教师为了学生成长呕心沥血等方面的事例,避免向学生传递消极东西。家长对学校对学生的各种教育举措,不要断然排斥,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心。
2、要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
老师对孩子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从这点讲,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存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和分歧是可以理解的,谁不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呢?在学校,许多孩子集中在一起就有了比较,作为个体其优缺点就会一览无遗。学校教师很容易发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家长贬损老师形象,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怪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学生成绩差,怪老师不认真教;子女评不上“三好学生”,怪老师偏心等,这些言行对老师的威信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曾做过统计,对老师批评学生时,凡是能维护老师威信的家长,其子女在校成绩相对较好,而那些经常在孩子面前对老师的批评说三道四的,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大多不如人意。作为家长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
3、要给子女积极理性的引导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在校表现各不相同,同样,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我们承认,不同的教师对同样的事件处理方法会不同,批评学生时的方式也不相同。比如,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语气和缓,有的语气严厉;有的老师喜欢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学生,有的老师习惯个别批评。如果老师存在教育方法问题,家长大可不必跟着孩子情绪化,当着学生的面说老师的不是。家长应该对孩子淡化老师的批评方式,强化老师批评的目的,孩子才可能受到教育。如果老师批评错了,家长应冷静下来,不仅要听孩子的陈述,也要向其他同学和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并及时和教师交换意见,切不可头脑发热,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于孩子的一些小毛小病,教师批评后,家长可以让孩子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鼓励学生自己找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杜绝下次犯类似错误。
总之,作为家长,对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维护老师的威信,采取审慎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心理教案:怎样对待父母的批评
怎样对待父母的批评
辅导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理解接纳,直率表达、商量目标、明确行动”的方法来对待父母的批评,预防心理障碍,培养在别人批评面前正视现实,积极沟通,自我改变的态度。
辅导流程
辅导方法
1、辅导模式:“引导鼓励——探讨训练”的模式。教师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2、活动形式:讨论交流,师生对话,角色扮演。
辅导课时
一般用2课时,也可视情况而定。
辅导准备
1、本辅导活动前要进行“表达困惑”,“理解关心”的心理沟通练习。
2、请几个学生准备以“父母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为内容的小品。
辅导活动过程
一、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品表演、引起兴趣]
a、父亲因孩子贪玩成绩不好而打骂孩子,孩子则责怪父亲没有帮助自己复习。
b、孩子考试不及格,母亲一味责备孩子“这么笨”“没出息”,孩子默默忍受,哭泣。
[启发分析讨论]
(1)父母的批评方式好不好?——简单粗暴、一味责备并损害孩子自尊,不好。
(2)孩子对待批评的态度对不对?——采取了闹对立和消极忍受的态度,不对。
(3)对父母与孩子双方有什么不良后果?
——父母与孩子双方情绪不愉快,关系越来越对立,没有心理沟通,家庭缺乏和谐的气氛。
——孩子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有益帮助,故步自封,学习上仍没有进步。
——父母会更着急,对孩子更严厉地批评责备,反过来又使孩子更逆反,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
[引入课题]
我们愿意这种对立的、消极的情况存在下去吗?——发生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寻找并学会正确对待父母批评的态度和方法。
二、我也有过不愉快[回忆和体验]
1、在音乐声中指导学生回忆一次受父母批评的情景。
2、请2-3位学生宣泄烦恼:说说当时你的心情和感受,你当时的想法。(鼓励学生说出来)
3、启发探讨:
(1)你觉得父母理解你吗?父母批评有什么不妥呢?
——烦躁、讨厌、狠不得走开、心中怒火燃烧;伤心、失望;倒霉、没劲……
——他(她)不理解我、太主观、不讲道理、态度凶狠,要求高得不切实际……
(2)你是否赞成“理解万岁”?你自己能理解父母吗?你对待批评的态度有没有不妥呢?
三、体验父母的心情[“角色转换”练习]
1、角色转换示范:请2位学生示范一次批评的过程,努力用表情、口气、动作表现出来。
⑴ 学生A介绍自己一次被批评的情景。
⑵ 学生A扮演自己的父(母)模拟批评他的子女B.学生2扮演子女,努力表现被批评的反应。
⑶ 由A说说父(母)批评孩子的心情,并解释一下父(母)这样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2、角色转换练习
⑴ 两人一组,轮流扮演自己的父(母)亲,请另一同学扮演你自己,模仿父(母)亲对扮演“你自己”的同学进行批评。教师了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⑵ 请2-3组学生在全班表演。教师用“同感”“质疑”等方法给予鼓励和引导:
A.爸爸发火是这个样子吗?
B.你觉得他对你什么不满意?
C.他为什么用这种态度批评你?
D.通过你扮演爸爸,现在你对爸爸的批评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原谅他批评你时的态度吗?
⑶ 教师引导归纳:
A.看来我们往往责怪父母不理解我们,其实我们也并没有理解父母。理解应该是双方互相理解。
B.父母批评我们时的态度虽然使我们不好受,但父母对我们批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学会做人、学习知识和身体健康,是为了我们的成长进步,这和我们自己的愿望是一致的。
C.我们用对立的、自我压抑的、回避的等消极态度来对待父母的批评,会使事情闹得更僵。
⑷ 深入探讨:
A.父母生活中有哪些烦恼呢?他们的心里常想些什么呢?——为我们的学习、成长、前途担心,想在我们身上实现他们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愿望;为工作下岗而烦恼;因生活琐事而烦躁……看来父母在生活中烦恼并不比我们少。做孩子的也应该理解父母的烦恼。
B.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烦恼,是努力改变父母,还是立足于改变自己呢?为什么?从年龄上看是他们容易改变还是我们容易改变呢?——可以设法改变父母,但是年轻人更具有可塑性,改变自己的态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教师引导:为与父母进行沟通,积极的、正确方式应该怎么做呢?。
四、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探讨积极的方式]
1、请两位学生表演:在父母严厉批评孩子时,孩子努力用积极的方式对待批评。请其他学生评价。
2、提出练习积极发生的要求,两个同学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要求如下:
(1)理解接纳父母:设身处地的说出父母的的心情(情绪)和想法(批评的事)。
常用句型:“我知道你……,是因为我……。”“你对我……,一定感到……。”“我……,使你……。”
(2)直率表达自己:直率地说出自己因这件事情而产生的心情,并说出对事情的看法或原因。
常用句型:“我因为……,现在我心里……。”“由于我……,我感到……。”
(3)商量努力目标:与父母共同商量,确定一个经过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父母也希望的目标和要求。
常用句型:“我觉得,经过努力我能够做到……”“目前,我想先做到……可以吗?”
(4)明确行动要求:制定改变旧习惯的具体的行动标准,规定保证落实行动的自我(或他人)勉励和自我(或他人)监督措施。
常用句型:“从今天起,我的新的行动是……,而不再……,我用……的办法自我约束”“今后,我要……,做到了请爸爸妈妈表扬或奖励,我不再……,做不到请爸爸妈妈批评或惩罚。”
3、然后请部分同学扮演孩子与父母的角色来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注意以下原则:
⑴ 对学生的表演不要求十全十美,要肯定和鼓励符合要求的地方。
⑵ 可结合学生的表演,按四个步骤的要求逐个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⑶ 对表演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用“质疑”或请同学出注意的方法给予引导。
⑷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可视情况请观看的学生依照练习要求肯定表演中的长处。
4、小结: 肯定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指出在练习中会有一些困难,掌握正确对待父母批评的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相信我们坚持练习,并努力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我们就会在父母批评时产生积极的态度,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烦恼,使自己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五、结合实际探讨
⑴ 在练习中的四个步骤中,哪些容易做到,哪些比较难做到?——(其中“理解接纳”和“明确行动”比较难做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困难的原因,寻找对策。)
⑵ 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父母批评时感到困惑的、至今还难以对待的问题。
⑶ 教师启发引导该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并适时地请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六、交流体会和收获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心理训练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学生发言)
板书:(也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
a.父母也有自己的烦恼,理解接纳父母是积极对待父母批评的基础。
b.心理沟通须经常练习,并在今后的生活实际中有意识地去运用。
3、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的心理辅导活动,我们首先了解和体会到父母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常常为我们做子女的成长和前途操心,因此我们应该也能够理解父母批评我们时的态度。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初步学会了用“理解接纳”“直率表达”“商量目标”“明确行动”的方式来对待父母的批评。
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行为方式,还需要经常练习并在今后的生活实际中有意识地去运用。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练习和实践,一定能通过改变自己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一定会使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向着互相理解、和谐温馨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健康地成长进步。
第五篇:对待员工的禁忌 口才,演讲,老板,领导,员工,人际关系领导口才文章中华演讲
对待员工的禁忌 >>口才,演讲,老板,领导,员工,人际关系>>领导口才>>文章>>中华演讲...对待员工的禁忌
老板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一位老板 的手下有一班精兵强将,哪一位老板就具有了市场竞争的实力。在这个意义 上,老板如何增强自身在员工中的凝聚力就成为关键。至少,老板在以下十 个方面对员工用语应高度注意。
(2)要反复告诉员工许多经营规则的制度,不能期望你一言不发,员工 就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去遵守。当然,叮嘱之余,你要表现出信任你的员工,相信他们办事的才干。
(3)老板不会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总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其 实,员工总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被老板赏识,他们有时讲出话并不是信口开 河,而是多日思索的结果。这正如一位伟人所言:真理常常掌握在群众手里。
(4)老板不会破例协助员工,认为他们拿了薪资,就该为你工作。这是 不恰当的,只要有必要,老板也可屈尊去帮助下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顺利地达到工作目标。
(5)老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搞不清楚他的下属们是否都很称职。这种老板常常这样想,干得好干得不好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他的问题。正确 的态度是,老板应发现谁没有把工作做好,并把这当作自己的工作,帮助下 属作出成果。
(6)老板不清楚下属对他的期望是什么,他甚至认为要了解这些员工的内心世界太花时间了。其实,这正是老板的份内事。老板要常常告知员工,他对他们的期望究竟是什么,也就清楚下属对老板的期望是什么,这样,双 方目标一致,没有误会。
(7)有这样一种老板,下属的工作做得好做得不好,他都不过问。下属做好了,他认为是自己领导有方,下属做得不好,他也认为不是他的错。其 实,下属做得好、做得不好,老板应明明白白地告知他们,他们做出了成绩 需要得到认可;他们做错了,也要获得一个改错的机会。
(8)老板对属下没有信心,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他们都强。这样不好。老板遇到再大的困难,首先自身不要泄气,其次要多给员工鼓气,让他们充 满信心地去干,奇迹往往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9)老板不愿动脑筋想出一种对每个人都好的方法,却是顽固地认为,自己确立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能适合任何人的方法即是最有效的 方法,它能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
(10)老板太重“名”,不认为许多工作成功是下属的功劳,却把它看 作为自己的成就。老板应虚怀若谷,把业绩看作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1)要注意倾听员工对你反映目前的业务情况,不要在员工面前表现出 高高在上,并知道许多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要让员工喜爱接近你讲话,并知 道你也喜爱他们向你报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