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全面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促进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控制水资源消耗强度,将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实现全社会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双控与双促相结合 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用水方式转变,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节水模式和消费模式。
(二)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引领相结合 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形成促进高效用水的制度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各行业节水。
(三)坚持政府指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加强政府对节水的引导和规制作用,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考核工作,创新节水宣传教育方式,加强社会监督,逐步形成全社会广泛自觉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风尚。
(四)坚持统筹兼顾与稳步推进相结合 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产业布局、用水结构和水平、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逐级分解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三、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实现以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过度开发向主动节约的根本转变。通过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从提升全县节水用水意识,到生产方式结构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底,全县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初步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节水型社会政策体系,在水资源管理上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公共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逐步提高用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率,鼓励利用非常规水源,为保民生不断建成制度完备,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节水型社会。
全县总用水总量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5%,食品、水产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改造,到2020年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5%;
加强灌区节水改造,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
到2020年全县重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
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节水型小区建成率≥20%,再生水利用率≥20%。
五、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 通过工程措施的科学配置,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的资源配置,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开展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耗等节水行动,强化行业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
农业节水方面。通过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物节水农业,积极落实农业节水增产行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扩大喷灌、管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继续发展以粮食主产区为主的节水改造和经济作物水源与设施改造,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强化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和计量监测,强力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自然资源局,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配合)工业节水方面。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高耗水工艺和装备淘汰目录,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将用水效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的淘汰制度,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取水。(县工信局、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配合)城镇生活节水方面。公共建筑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器具。加快推进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大供用水设施改造、污水回用和相关节水产业市场化运作力度,提高城市供用水效率。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全面实施阶梯水价制度,深入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县住建局、水利局牵头,县工信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配合)积极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加强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日常节水管理,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快推广节水技术改造,到2020年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占比要达到50%以上。(县政府办公室、水利局牵头,县财政局、教育局、住建局、卫健局配合)促进再生水利用。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清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并逐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快已建成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县住建局、生态环境局牵头,县发改局、工信局、交通局、水利局,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配合)(二)深入落实各项节水制度 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机制,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将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快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将用水定额作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下达的重要依据。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行业和产品用水强度控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严格执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和特殊行业用水水价政策,全面执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政策,建立农村集中供水价格管理机制。(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局,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配合)(三)规范达标考核评估 县政府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通报,督促抓好整改,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突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考核的要求,严格责任追究。(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水利局等配合)(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大力推进综合节水。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信息监测。水资源计量在线系统建设。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和利用,积极引导非常规水利用和监管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广泛动员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创新节水宣传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节水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媒介的节水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开展节水宣传,加大微博、微信、手机等新媒体关于节水新闻报道力度。深入宣传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及典型案例,强化节水护水的舆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县域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面向用水单位和节水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节水载体建设专题培训、基础管理培训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业务培训,提升基层节水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从业能力。(县水利局牵头,县教育局、交通局、文旅广电局配合)(六)创新政策支持方式 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完善节水技术、节水设备、计量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投入,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园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工程。贯彻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大灌排工程运行维护投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县政府办公室、财政局、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局,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配合)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形成推进合力 县政府成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相关单位、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 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职责,建立目标检查考核机制,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要加强联系沟通,调动全社会做好节水型社建设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合力。
(三)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县财政局负责进一步优化现有支出结构,有计划增加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专项资金;县水利局负责从上级争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投入到节水型项目建设中,切实保障资金稳定。同时,通过市场融资方式,鼓励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节水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体系,确保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园、区)政府(办事处、发展服务中心),县直有关部门、单位:
《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
日
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7〕184号)、省水利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水资字〔2017〕22号)以及《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山东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水节字〔2019〕3号)文件精神,保障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把节约用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指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加强政府对节水的引导和规制作用,落实目标责任,持续创新节水宣传教育方式,加强社会监督,逐步形成全社会广泛自觉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风尚。
2.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引领相结合。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形成促进高效用水的制度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各行业节水,建立全社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坚持统筹兼顾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产业布局、用水结构和水平、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逐级分解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三、总体目标
1.到2020年底,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xx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xx%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xx%,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不低于xx%。
2.实施生活节水改造,禁止生产、销售并限期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改造,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xx%以下。
3.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加快节水载体建设,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不低于xx%,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不低于xx%。
4.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灌区节水改造,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xx以上。
5.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多元化利用,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
通过工程措施的科学配置,合理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新鲜水与再生水,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置和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开展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行动,强化行业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
1.农业节水增产。通过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完善养殖业节水配套建设,积极落实农业节水增产行动,加快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不断强化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和用水计量管理。(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水利局配合)
2.工业节水增效。通过建设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节水机制,强化行业用水计划管理,严格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重点开展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将用水效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的淘汰制度,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求,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取水。(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
3.城镇节水降损。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技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力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对现有使用的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深入开展节水型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县住建局、县水利局牵头,县工信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配合)
4.重要领域节水开源。加快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建设,逐步在生态景观、农业灌溉、城镇绿化、市政环卫、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公共建筑生活杂用等行业和领域扩大使用再生水;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县住建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临朐分局、县工信局、县水利局配合)
(二)深入落实各项节水制度
1.严格抓好审批管控,新建、改建、扩建的涉水项目要按规定开展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和防洪影响评价审查。
2.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先进用水定额体系并实行动态修订。把用水定额作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下达、节水型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节水标准体系。
3.实施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开展高耗水行业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行业和产品用水强度控制。
4.深入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严格执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和特殊行业用水水价政策,全面落实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政策,健全农村生活用水价格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县水利局牵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配合)
(三)积极推行节水新机制
1.结合新旧动能转换,以推进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积极创新节水管理机制,逐步提升节水管理水平。
2.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
3.在水权交易和水流产权确权方面,加快水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培育水市场,逐步建立水权交易一级和二级市场,力争实现新增用水通过水权转让解决,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方面,积极开展全县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预警体系,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
5.在水效领跑者工作方面,积极做好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的推荐、遴选工作,结合我县实际,部署开展领跑者引领行动,研究建立激励政策,切实发挥领跑者示范作用。
6.在合同节水管理方面,积极借鉴已有经验,在高耗水工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开展示范建设。
7.在水效标识方面,对主要用水产品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加快节水产品推广普及,严格市场监管,推动标识实施。(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市场监管局配合)
(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1.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创新示范区,建立节水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示范和应用,鼓励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实用高效、推广前景好的节水示范园区。
2.探讨非常规水利用途径,鼓励非常规水利用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规划配置、安全利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积极引导非常规水利用、监控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成果推广应用,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3.积极开展节水技术、产品评估及推荐服务,鼓励形成节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县科技局、县水利局牵头,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1.创新节水宣传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节水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加大节水新闻报道力度。
2.深入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及典型案例,强化节水护水的舆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我县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3.面向用水单位组织节水载体建设专题培训、基础管理培训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业务培训,提升基层节水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行业能力。(县水利局、县住建局牵头,县融媒体中心、县工信局、县教体局配合)
五、工作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初步推进阶段(2020年6月底前完成)。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编制完成《某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安排部署。组织人员培训,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7月底前完成)。各责任部门(单位)制定完善节水规章,强化节水基础管理,开展节水型机关(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园区创建活动,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全面普及节水器具。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20年8月底前完成)。巩固和提高建设成果,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完成试点期目标任务。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完成验收资料整编工作,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第四阶段:技术评估阶段(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各部门做好准备,迎接省节水办组织有关单位和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县进行现场技术评估,形成评估意见。
第五阶段:验收阶段(2020年11月底前完成)。做好准备迎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推进,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指导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2.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考核监管。建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用量化指标衡量用水效果和用水效益,将主要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纳入县直部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实现权、责、能的统一,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保障。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节水技术推广利用专项资金支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节水投资稳步增长机制。制定出台节水技术产品推广的激励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的注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对在农业、工业等节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对节水工作敷衍塞责、拖沓推诿、治理不力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追责。
第三篇:XX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按照《XX省水利厅
XX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X水资源〔20XX〕X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20XX〕X号)要求,我区2018年需完成县域节水型达标建设工作。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按照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公共机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不断巩固提升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保障XX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实现城区非居民用水单位100%纳入计划管理、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节水型企业建成率≥40%,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15%,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2%,再生水利用率≥15%。
二、组织保障
为确保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经研究,决定成立XX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XX
区政府办副主任、区政府目督办主任
XX
区水务(XX管)局局长
成员:XX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XX
区水务(XX管)局副局长
XX
区财政局副局长
XX
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XX
区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XX
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XX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XX
区农林局副局长
XX
区统计局副局长
XX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XX
区教育局副局长
XX
XX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
XX
市规划局XX分局副局长
XX
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水务(XX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水务(XX管)局局长XX同志兼任。主要负责XX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组织开展及协调工作。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用水定额管理
严格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强化定额使用。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载体认定等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区水务(XX管)局
(二)计划用水管理
配合市级节水管理部门,对XX区主城区范围内所有使用城市公共供水且月均用水量在1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单位,继续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按月下达计划用水指标,逐月进行考核。
责任单位:区水务(XX管)局
(三)严格执行计量用水
1.农业灌溉实行计量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在XX区范围内,农业生产单位取用地下水、地表水要计量使用,提高用水效率,计量用水率≥60%。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力争高效节水灌溉率≥30%。
责任单位:西翥街道办事处、红云街道办事处、普吉街道办事处、黑林铺街道办事处
配合单位:区水务(XX管)局、区农林局
2.工业计量用水,不断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企业用水均需计量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
责任单位:区经济贸易局、XX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配合单位:区水务(XX管)局
(四)推进水价改革,强化市场机制。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水权制度建设,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城镇公共供水的用水户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足额征缴水资源费,对自建取水设施的取(用)水户,按标准足额征缴水资源费。
责任单位:区水务(XX管)局
(五)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
对所有新、改、扩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特别是符合再生水、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必须同期配套建设。取用水单位应当做到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和节水制度“四到位”。
责任单位:区水务(XX管)局
配合单位:规划XX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环境保护局
(六)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建设
加强对各取(用)水单位的节水管理工作指导,对非居民取用水企业(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水量平衡测试或用水效率评价,掌握企业(单位)用水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水节水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用水效率。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小区的创建,争创国家级或省级水效领跑者或节水标杆单位(企业)。到2018年底,节水型企业建成率≥40%,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率≥50%,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15%。
责任单位:区经济贸易局、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务(XX管)局
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各直属单位(企业)、各街道办事处
(七)不断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区水务(XX管)局积极配合通用水务公司,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维修和维护管理,开展检漏工作,力争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2%。
责任单位:区水务(XX管)局
配合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八)加强节水型产品推广使用
严格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性标准,严格用水节水产品市场监管,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实行节水产品市场准入。不得使用列入国家淘汰名录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强节水型器具和节水产品的推广普及,公共场所、居民家庭全部采用节水器具。
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区水务(XX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经济贸易局、各街道办事处
(九)推进城镇再生水利用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供水为主的方式推进再生水利用。新、改、扩建城市道路时,应同步设计和建设再生水供水管网,不断扩大再生水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应同期配套建设分散式再生水设施或使用集中式再生水。集中式再生水供水到达区域的已建成单位和住宅小区,有使用条件的应接入使用再生水替代优质水资源。到2018年年底,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至≥15%。
责任单位:区水务(XX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XX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十)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节水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教育,通过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广场、进社区、进家庭,上电视、上广播、上报刊、上网络、上广告屏(牌)等多种途径,结合教育系统“三生教育”实践基地及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对水情、政策、法规和节水方法、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全社会节水氛围。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节水宣传教育工作。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水务(XX管)局
配合单位:区教育局、区环境保护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不少于20%的本级留成水资源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再生水利用和雨水蓄集利用、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开展企业(单位)水量平衡测试、节水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技术推广等实行补贴或者其他优惠等;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务(XX管)局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自身职能职责,按照本方案的责任划分,落实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2018年11月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验收。
(二)加强沟通,强化信息报送。各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主动加强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牵头单位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并于5月24日前将名单(含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区水务(XX管)局。联系人及电话:XX
XXXX。
第四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我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扎实搞好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用水的高效合理。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污水处理率达40%,污水回用率达到25%;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70升。
扩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住宅小区等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用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县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乡镇场镇的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以有效改善水质。全县广场、街道人行道路面要逐步采用高透水材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县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其目的就是对我县的地下水、地表水、排污口等实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建设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实施对我县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全县的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县的供水安全。
(十)抓好节水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单位。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促进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利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树立商品水观念,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增强节水意识。对居民用水实行分段计价,多用多缴,超用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生产用水区别不同情况,按合理水价,市场导向,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保护性开发和使用。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水利设施、供水管网,实行谁投资谁拥有,谁投资谁使用的办法,确定产权、供应服务区域,鼓励社会化。
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大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弥补水资源的先天不足,缓解水的供需矛盾,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举措。为此,各地各部门必须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发挥创造性,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要将节水制度的建设作为重点,要综合采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中水回用和节水器具推广,逐步实行阶梯式供水价格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与治污相结合,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职责,落实专人负责(2月底前将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县水务局,联系方式:6218211),切实抓好制度建设(见附件1)和节水工程建设(见附件2)。各地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主动加强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县发改委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与上级发改部门的衔接;参与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负责项目的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县农委负责协助县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金的统筹、调集、管理和监督。
县水务局负责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根据新《水法》等政策法规,研究拟订关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形成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的法规体系;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方案,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制定全县各行业和各部门、各企业、各灌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水体纳污能力提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用水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进行水权交易试点。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