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游戏《水底世界》
音乐游戏-《水底世界》 教学目标:
比较音乐中快乐、安全的和紧张、危险的情绪,尝试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或情节,体验各种情感。
教具准备:
小鱼、鲨鱼、渔夫等头饰;画笔、纸。
教学活动结构:
1、理解鱼的形象音乐; 2、分析、想象《水底世界》;3、表演游戏;4、画音乐。
教学活动提示:
1、观察鱼缸里游动的小鱼,让小朋友在脑中先留下印象。听片段音乐,感受音乐中小鱼的形象,老师注意示范,在音乐颤音部分用手的抖动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形象。请小朋友在音乐伴随下表演快乐的小鱼。
2、把音乐分成三段来分析。音乐开始部分,让小朋友听一听,音乐里除了小鱼,还听到了什么?小鱼在水底生活怎样?引导小朋友进入快乐、悠闲、安全、轻松的情感境界。音乐中间部分,四声鼓声将情节急转之下,小朋友立刻感觉到危险的信号。一种不
安、惊慌的情绪产生。听完第二部分音乐后,请小朋友自己想象情节,水底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谁来了,是鲨鱼?还是打雷下雨?那么小鱼们是怎么避免危险的?第三段音乐,危险过去了,水底世界恢复平静,小鱼又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朋友的情绪也逐渐放松下来。
3、在表演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扮演“鲨鱼”、一些小朋友扮演水底的岩石,其他小朋友扮演小鱼,表演跟随音乐的情节变化而变化。通过完整的音乐和游戏的手段,小朋友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知道什么是弱小和强大,大危险来临时该怎样。
4、课后,请小朋友把《水底世界》用画笔画下来,别忘了,画里要有自己。
第二篇:中班音乐游戏《水底世界》
中班音乐游戏《水底世界》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和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尝试运用动作、情节以及简单的乐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能专心地倾听音乐,会边听边想,体验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快乐。
3、喜欢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准备
1、《水底世界》的音乐磁带。
2、水底世界的背景图、小鱼图片各一幅;鲨鱼头饰一个;大礁石头饰三个,粗黑水笔一支、大鼓一面、手铃与幼儿同数。
活动过程
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下午好,今天海底世界的一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海底世界的小鱼。小朋友这是谁?(小鱼),小鱼漂亮吗?(漂亮)咱们有没有小鱼?(有)。
二、引导幼儿想象模仿小鱼的动作。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观察小鱼用什么样的姿势游泳?(幼儿学小鱼游的样子,师加以肯定表扬)“这个姿势很优美,大家一起学一学;还有哪个姿势呢?请表演给大家看。”“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真棒!”“小鱼还可以怎么游?还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
1.探索表现A段音乐(1)请幼儿欣赏A段音乐:接下来,让小朋友听一段音乐来表演小鱼游泳的样子,并且我们听一听音乐里小鱼它是怎么游的?(欣赏A 段音乐)(2)引导幼儿讨论:“听到这段音乐,想想小鱼在干什么?”(游泳)“还听到什么声音了?”(小鱼吐泡泡的声音)“吐泡泡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嘟嘟的声音)“你有没有听到小鱼的尾巴在干什么?音乐里的声音是怎样的?音乐中有几个连着的声音,曹老师拿个乐器,小朋友听听看,音乐里小鱼尾巴抖起来的声音是什么样子?
(3)出示乐器铃铛。这是什么?(铃铛)我们可以这样拿,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叮铃铃),再来一次(叮铃铃),真棒,小鱼尾巴抖起来的声音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表演音乐中小鱼尾巴抖起来的声音。
(4)听音乐,幼儿通过手腕摆动,抖…停,抖…停,抖…停来表现音乐中小鱼的尾巴抖动的样子。刚才我们用手腕来表现小鱼游动,请小朋友听音乐自由自在模仿小鱼游。小朋友真棒,抖一会停一会,停一下突然抖起来,像小鱼再愉快的玩耍。
(5)用游戏表演A段音乐。小朋友有没有玩过网鱼的游戏,两个人搭个山洞,鱼儿在山洞下自由的游来游去,请小朋友将手铃戴在手腕当小鱼,听小鱼音乐的时候,小鱼要尽情地,快乐地在山洞下窜来窜去。
2.探索表现B段音乐:(1)请幼儿欣赏B段音乐。刚才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它很快乐,那小鱼害怕什么?(鲨鱼)听一听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事情?(欣赏B段音乐)(2)引导幼儿讨论:刚刚音乐里发生了什么? “鲨鱼来了,小鱼怎么办?如果不想被鲨鱼吃掉该怎么办?(”大家踊跃发言:逃跑;躲起来等)。那小鱼应该躲到哪里呢?(躲到大石头的后面)看来咱们的小鱼还是很聪明的,遇到危险能想到怎么救自己(出示大石头图片)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情节:小鱼一看大鲨鱼来了,它们马上游到一块大石头后面躲起来,大鲨鱼转来转去,转来转去,终于游走了••••••
(3)出示乐器鼓,同时老师演示教具。那老师还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听出鲨鱼来了,音乐中是什么声音?(咚咚咚),对是咚咚咚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乐器表演这个声音?对的是鼓,当我们敲鼓的时候提醒小朋友鲨鱼来了,我们的乐器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现在曹老师真的请来了一条大鲨鱼。
(4)网鱼游戏:现在老师和小朋友玩个鲨鱼和小鱼的游戏,老师当鲨鱼,当听到鲨鱼音乐的时候,然后来追小鱼,小鱼看见鲨鱼来了要干吗?(躲起来)躲到那里呢?(大石头后面)到哪里找大石头?那请小朋友来当吧,谁想当大石头?(请三位小朋友当大石头)怎么表演大石头?摆什么姿势?小鱼要记住,鲨鱼来了,不要害怕,要躲到我们的石头后面。
4、老师和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完整地欣赏和表现音乐。(1)再听音乐进行一遍游戏:师当鱼妈妈,幼儿当小鱼;一名幼儿当鲨鱼;另找三位幼儿当石头。
第三篇:水底寻宝周记
来到游泳池,哇塞!人可真多啊!人们噗噗通通的往水里跳,就像下饺子一样。我迫不急待地跳入泳池,真舒服啊!突然,我的眼前一亮,我发现了我的同学赵恩泽,我连忙朝他游过去,我们在一起玩打水仗、比憋气、比游泳-----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妈妈在水里捡了一块儿小石子,妈妈提议:玩水底寻“宝”的游戏,比赛的规则是:谁先找到小石子,谁就赢了。比赛开始了,我们俩个小伙伴摩拳擦掌,等待妈妈发号施令,只听妈妈把小石子扔进水里,眼看着小石子落入水底,妈妈喊了一声“开始”,我们俩连忙把头埋进水里,寻找“宝贝”,只见赵恩泽像一条狡猾的小泥鳅,“哧溜”一下潜入水底,眨眼间又浮上水面,手里拿着“宝贝”,满脸洋溢着胜利的笑容。赵恩泽真是太厉害了,接下来的几场,我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我虚心地向赵恩泽请教,经过几次练习,我有了几分把握。于是,我向赵恩泽发出了挑战,我眼盯着妈妈投小石子的地点,等妈妈一喊:“开始”,我第一时刻冲了过去,猛砸了猛子,潜入水底,在赵恩泽快要捡起小石子的那一刻,我捷足先登,拿到了手里,我终于赢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水底寻“宝”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我们俩完全陶醉在游戏当中,在铃声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泳池,我们相约改天再来好好较量一番。
第四篇:音乐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老鼠给猫送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活动准备 :
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磁带、圆舞板或木鱼。
活动过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去?我们一起去看看”。
⒉根据歌词操作木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⑴讲故事前半部,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一手?”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⑵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⒊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看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
⒋创编动作,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⑴“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表情),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
⑷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⒌学唱歌曲。
⑴“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 La来哼唱一遍。” 幼儿哼旋律。
⑵“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⑶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⒍游戏。
⑴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⑵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⑶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⑸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⒎活动结束(小结或在游戏尾声中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开城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幼儿尝试用鼓点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节奏。2.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3.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腰鼓及鼓棒幼儿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屋》。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回声游戏。
幼儿随音乐边敲腰鼓边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以前我们玩过回声游戏,今天我们用腰鼓也来玩一玩,好吗?那用腰鼓可以怎么玩呢? 幼1:教师敲,我们做回声。
幼2:我来敲,大家来做我的回声……。师:好的,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
教师合理采纳幼儿的方法,带领幼儿玩回声游戏,鼓励幼儿敲出不同的节奏型,丰富幼儿的节奏经验。评析
教师以前曾带领幼儿用唱歌的形式玩过回声游戏,此时,鼓励幼儿把以前的经验迁移到这里,用敲腰鼓的形式来玩,既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又巧妙地练习了多种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经验准备。2.音乐游戏:开城门。
师:回声游戏好玩吧?下面我们玩个更有趣的游戏——开城门。(出示多媒体画面)看,这里有一座非常神奇的音乐城,里面藏着许多神秘的礼物,想不想进去玩?不过,要进音乐小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三扇大门,每扇大门上都有一幅画,里面藏着有趣的节奏,假如你能用鼓点把这幅画中的节奏敲出来,你就能打开这扇门。你们有信心吗?(1)开第一扇门。
(出示下图:大手小手无序排列)师:咦,小朋友看,图中画了些什么?它们的位置是怎么样的?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示它?你能用鼓敲出来吗?(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段无规律的鼓点把画面内容表现出来)来,我们一起演奏音乐。(门打开了)评析
第一扇门上的内容是许多无序的小手,所以表示的是一段无规律的节奏。看似非常简单,却让幼儿明白了看图的方法,循序渐进,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2)开第二扇门。
(出示下图:大手小手有序排列)师: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和前面的一幅图有什么地方不同?这幅画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示呢?(鼓励幼儿用鼓点敲出图片中的节奏)师:这么多好听的节奏,除了大家一起敲,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演奏? 幼l:大手的地方敲鼓面,小手的地方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师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师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来敲…… 老师带领幼儿逐一尝试。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表现这幅画的节奏,看,门打开了吗?(演示画面:开第二扇门)
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师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师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来敲…… 老师带领幼儿逐一尝试。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表现这幅画的节奏,看,门打开了吗?(演示画面:开第二扇门)
我和“mi”来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
2、知道“m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并能准确唱出“mi”。
3、准确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对“do,re”有一个固定的音高,能准确判断出它的位置(五线谱、钢琴)(2)、准确打出四分音符的节奏,认识高音谱表
2、材料准备:(1)、高音谱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若干(2)、儿歌《摇啊摇》五线谱 活动过程:
1、唱“la” 出示高音谱表
“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是谁?” “高音谱表”
在高音谱表上贴上“la”
“请你看看我身上的音符是谁?” “la”
“然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唱我的名字?”(跟着钢琴唱“la”)
2、复习“do、re”
教师手里拿着带有“la”的高音谱表
“你们还记得我的两个好朋友吗?看看他们是谁?” “do、re”
“我们一起来唱唱他们的名字吧”(跟着钢琴唱几遍“do、re”)
“你们太棒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新朋友吧”
3、引出“mi”
“我的新朋友就住在“re”的楼上”(教师在高音谱表上贴上“re”)“请你说说“mi”在高音谱表的什么位置?” “第一线”
“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它的名字吧”
(幼儿跟着钢琴唱几遍,然后以排火车的形式每个幼儿唱一遍。随时改正)
4、节奏练习
“请小朋友看一下这个“mi”是几分音符”
“四分音符” “四分音符唱几拍?”
“一拍”(引导幼儿用手打出节拍)
“我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四分音符的好朋友”(出示二分音符)
“请你看一下二分音符与四分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它的名字叫做二分音符,唱两拍,拍两下小手就是它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幼儿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出示《摇啊摇》五线谱
“你们的小手真巧,你能打出这条旋律的节奏吗?一起来试一下吧!”(引导幼儿打出歌曲节奏)
“上面的这些音的音高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一下”(引导幼儿认音高)
“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出来吧!”(跟着钢琴唱出谱子)延伸活动:
“你们知道“mi”在钢琴上的位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吧!”
中班韵律教案:《摘果子》
活动目标:
1、按音乐节奏,手脚协调地做摘果子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摘果子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创设“丰收的果园”情境
2、《摘果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小树叶》注重表达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2、欣赏《摘果子》的乐曲旋律,进入水果丰收情境,产生联想
3、学习律动
1)幼儿在情境中摘水果,感受水果的喜悦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如:手腕的转动等。
3)幼儿随音乐节奏练习摘水果的动作
4)随乐复习踵趾小跑步
5)手脚协调的随音乐做动作。
4、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的丰收情景
5、引导幼儿一人表演,二人,三人或集体合作表演
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吹泡泡》
一、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对音乐的开始与结束的反应能力。2. 对幼儿进行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控制和想象力的练习。3. 能够完整地歌唱歌曲并且大胆地表现歌曲地情感。
二、教具准备:吹泡泡的玩具、铃鼓、响板。
三、活动过程 1.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开始吹泡泡引起幼儿的注意。要求请每一位小朋友盯住一个泡泡去看,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颜色、形状,引出歌词。2. 请小朋友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破裂,破裂时发出“啪”的声音。3. 用声势表现,请幼儿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当泡泡破裂时跺一下脚表示。4. 二部练习,幼儿分成两组,当泡泡吹出时,一组小朋友各自跟一个泡泡,边拍手边发出“啊”的声音,泡破停声;另一组小朋友同样每人跟一个泡泡,在泡泡破裂时垛一下脚并且发出“啪”的声音。5. 出示乐器铃鼓、响板让幼儿辨认,用铃鼓跟吹出的泡泡,响板表示破裂的泡泡。6. 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地倾听。提问:这首好听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 为什么泡泡不见了? 泡泡飞到哪里去了? 7. 幼儿边唱边舞,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教师一起手拉手先做圆圈状,并边唱边跳,表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大泡泡;或者幼儿个体模拟泡泡自由的即兴舞蹈。当唱到“咦”时,所有的人做泡泡破裂状,并在原地接唱“泡泡不见了”。要求破裂的动作每个人各不相同,每一次的动作都和别人不一样,也包括自己的创作动作每次都不相同。歌词与谱例:
吹泡泡
1=D 2/4 1 ∣5 5 3∣(5656 51∣5 5 3)∣2 3 ∣72 1∣(2323 2 5∣72 1)∣
吹 呀 吹泡 泡
有大
又有小 1 ∣5 5 3 ∣4 ∣66 5∣44 0 ∣33 0∣χ 0∣ 2.1
72∣1―‖
飞 呀 飞上 天 飞
呀
飞上 天 泡泡
泡泡
咦
泡 泡
不见了。
大班歌曲游戏:小皮球(第1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
2、感应歌曲A段中的附拍。
3、快乐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活动难点:感应圆滑奏和断奏。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蛙鸣筒、铃鼓(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队形及教具的摆放:幼儿用软垫半圆形就坐,小皮球放在软垫后。
五、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
下雨了,宝宝没办法出去玩,小熊跑来安慰她:“下雨了,我们可以撑伞啊!雨伞……
(二)情景扮演
讨论:下雨天可以做什么
老师弹钢琴,幼儿表演画画、撑伞踏水、弹琴、打枕头仗
(三)故事引导:
外头飘起了雪花,小熊好奇地跑出去玩雪。宝宝一个人在家,突然,他听到玩具盒里的玩具正
在讨论……
(三)感应复拍
1、律动感应
﹡A段:滚手/身体左右摇晃。
﹡B段:跳/踢/丢/拍的玩球动作。单人/双人
2、皮球的游戏(1)手的律动
双手互滚/弹跳/丢/接/拍……(2)脚的律动
以脚滚球/夹球跳/侧踢球……
3、配合音乐律动 ﹡A段:滚球。
﹡B段:弹跳/丢/接/拍
(四)唱名旋律
1、持球,唱出唱名高低。
2、唱歌曲前段之唱名旋律。
名 称 :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目 标:1.幼儿听音乐做游戏。
2.学习在游戏中与同伴愉快合作。
准 备:头饰、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介绍游戏的名称《蝴蝶找花》。
2、幼儿分角色表演。轮流担任“蝴蝶”或“花”。部分幼儿扮“蝴蝶”,部分幼儿扮“花”。“花”分散在活动室里,摆出静止的姿态。
3、“蝴蝶”走小碎步 模仿蝴蝶飞舞并找“花”,在每乐句的末尾处,摆出找到花后闻花、采蜜等静止姿态。
4、根据春游的观察或日常生活经验,学做小蝴蝶飞的动作。
5、边听音乐,边看教师跟着音乐画小蝴蝶找花。(每句画一曲线,句末画一朵花)
6、听音乐,在乐句的末尾处拍一下手或做一个闻花、采蜜的静止动作。
7、跟着音乐学做小蝴蝶找花的动作,句末要静止摆出造型。
8、想出不同的蝴蝶动作和停在花朵上的姿态。
9、做“美丽的花”,花儿微微地随风摆动,乐句末尾保持静止姿态不动。游戏名称:“水可以用来……” 目标: 能用“水可以用来……。”的句式,说出水的各种用途。准备: 有关水的用途的小卡片(也可以做好幻灯片)
玩法: 任意翻一张卡片,根据内容用”水可以用来……。”的句式说出水的用途。变化延伸:水可以替换成“纸”、“火”、“风”……等名词,发展幼儿认知,锻炼发散性思维。
音乐游戏:《卖报歌》
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根据歌词表演动作并创编动作。
2.培养幼儿用表情,动作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拍手,教师交代游戏的名称《卖报歌》。
2.教师复习歌曲以后,请幼儿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然后请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边表演动作。
3.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曲活动的快乐。4.结束部分,教师讲评幼儿合作游戏的情况。
第五篇:插上游戏的翅膀,畅游音乐世界
插上游戏的翅膀,畅游音乐世界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初探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儿园 陈春燕
摘要:幼儿音乐课程对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否认,部分幼儿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凭借自己的习惯流程去开展音乐活动,幼儿按部就班听、学、表演,整个活动中教师高度控制,幼儿没有想象、发挥的空间,长此以往,大大压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就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成长,实现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幼儿 音乐课程 游戏化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划分幼儿教育内容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艺术领域,作为人类社会之美的高度凝练,幼儿园特开设了专门的音乐课程,明确了课程目标,旨在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因此,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游戏不仅仅是活动的内容,更是活动的主要形式、重要手段。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何为幼儿插上游戏的翅膀,让幼儿畅游音乐世界,实现真正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理论基础
(一)无目的的本能冲动:音乐与游戏的内在动力
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从生命本能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了游戏的起源,认为游戏是宣泄剩余精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无目的的本能冲动能带来生理机能的愉悦感,这和音乐是相通的。由剩余精力本能冲动引发的无功利目的的快感,在外可表现为游戏,也可表现为音乐艺术。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斯宾塞还认为,幼儿的歌唱、奏乐都来自于游戏冲动的结果,可以在游戏中获得音乐美感体验。
(二)模仿说:音乐与游戏的本质连接
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音乐活动就是一种游戏,是个体通过模仿形式对未来生活进行提前预习,并从中获得快乐感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游戏是儿童通过各种行为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再现,是儿童的即时模仿。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幼儿能够通过模仿意识,借助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与情感,这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游戏,在音乐领域也不例外,通过模仿体验音乐情感。
(三)情感的宣泄与补偿:音乐与游戏的心理功能
苏珊•朗格曾说:“音乐是将情感呈现出来的供人欣赏的艺术形式。”可见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对于幼儿而言,音乐与情感的链接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幼儿通过游戏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而这个选择过程就与情感发展密切相关。幼儿在音乐中自发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实现情感方面的宣泄与补偿。
总之,音乐与游戏息息相关,实现音乐课程的游戏化,可以帮助幼儿宣泄情感、表达自我,体现对自然、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广大幼儿教师有必要在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帮助幼儿获得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音乐是感情的表现。音乐从情感入手,触及人内心深处,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受到感染。”通过音乐,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可以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高山流水遇知音”正是这个意思。
“乐者,亦为药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使喉头肌肉和全身大小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动作协调一致,各个器官得到完善和发展,音乐活动使幼儿身体健康的最重要一点在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使幼儿获得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三、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对策
(一)选取适宜音乐,引发幼儿的兴趣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音乐,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予幼儿美的感受。当然,在选取音乐教材的时候,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选择不同的音乐。如: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模仿能力却超强,可以选择那些幼儿熟悉的、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音乐内容,侧重选择一些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耳熟能详的歌曲,这样,小班幼儿才能喜欢它,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而中、大班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可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诗化的语言及幼儿自身的表情、体态,体验音乐的美好,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做合一,提高音乐游戏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虽然年纪尚浅,能力不足,但是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同行者,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靠近音乐、走进音乐、体会音乐。例如,在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哟》的组织环节中,我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不是乐曲本身,也不是音乐哪一段有锯木头的声音,而是小木匠锯木头的动作、小树被锯断时的动作。因此,我让一半幼儿扮演小木匠,一半幼儿扮演小树,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木头被锯断时的情境,扮演小木匠的孩子表演出了拉锯子的动作,扮演小树的孩子表演出了小树被锯断的动作。一轮过后,再交换角色,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由于为歌曲赋予了有趣的情境,因此幼儿十分喜欢。
(三)合理组织表演游戏,培育幼儿创造力
进入新时代之后,幼儿园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人们不再认为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个体,他们也能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展一定的创造力。有鉴于此,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游戏中也要着眼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比如我在音乐课程中为幼儿安排了肢体造型游戏——《熊和石头人》。我先对幼儿说:“孩子们,小动物在森林里唱歌跳舞,这时来了一只大熊。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说:“我觉得小动物们应该一动不动,不要引起大熊的注意力,这样就不会被大熊吃掉。”于是,我开始扮演“大熊”,幼儿扮演小动物,创编出“石头人”的造型。之后,我还指定个别幼儿与我一起扮演“大熊”,其余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石头人”。在最后一个阶段,我指定2~3名幼儿扮演“熊”,其余幼儿集体合作扮演“石头人”。这样的音乐游戏可以启发幼儿做出“石头人”的肢体动作,无形中提升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再比如,我在教授音区听辨内容时,为小朋友们创编了《小鸟》游戏。当听到高音区小鸟飞的音乐时,我引导幼儿两臂在肩膀以上的两侧做小鸟飞的动作,并望着天空、望着白云、望着太阳„„启发幼儿自由想象。听到低音区小鸟飞的音乐时,我引导幼儿蹲下做小鸟吃小虫的动作,并用人声有节奏地发出笃笃笃的声音。这样的活动富有创新性,使小朋友们很快就掌握音区的相关知识。
总之,音乐课程游戏化丰富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模式,培养了幼儿的乐感和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插上游戏的翅膀,畅游在音乐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江苏省出版社出版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陈红梅.我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创新[J].成功(教育),2008,(7)【4】贾晓星.浅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加强对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0,(10)
【5】雷作英.如何开展好幼儿音乐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1)
【6】徐云.有效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快乐成长[J].新课程学习(上),2011(2)【7】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8】林丽英.《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3)